用户名  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605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有人说现代汉语很多是来自日语,是胡说八道还是有什么根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8-2011 22:1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今天听电台的一个有话就说节目,谈的是关于日本新首相的话题。 有一经常在这类节目里高谈民主自由的老头, 说日本好, 然后说现代中文很大一部分来自日语。 我想请教这里的中文高手,日文高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如果这位老tz碰巧也来这里, 也请说说您的根据是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zhengzhi + 50 谢谢分享!
Dreamer.Ellen + 50 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2#
发表于 30-8-2011 22:27:5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日语来自于汉语。

由于近代日本文化走在中国前面,现代汉语很多地方借鉴了日语也可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1-8-2011 00:06:50 | 只看该作者

借鉴是有可能,也没什么不对的。

问题是有没有什么根据。
回复  

举报

4#
发表于 31-8-2011 00:16:43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啊。
比如比较流行的什么:盟,出位,卡哇伊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以及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这些词都是来源于日语的。还有俱乐部和电话两个词也是来自日语。

我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5#
发表于 31-8-2011 00:17: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很多词汇是日本人先使用的,或者说日本人发明的,后来传到了中国,我们也跟着用起来了。
例如,健康、世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6#
发表于 31-8-2011 00:20:4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日语翻译了很多西方专有名词,我们的白话文确实是借用了很多日本翻译的词汇。字是我们的,不过精神我们还有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7#
发表于 31-8-2011 00:21: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历史回顾

世界近代化进程并非列国同时并举,而是在西欧一隅首先发端。18、19世纪以降,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西方文化播散扩张,反映西方文化的范畴、概念、术语也渗透到其他民族和国家,形成一种笼罩全球的西方“话语霸权”。非西方的民族和国家当然会对此作出自己的反应,但文明史悠久,既重自身“文统”,又有着采纳外来语汇传统的中国,其反应格外错综复杂。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最具活性,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思维首先是通过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这在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近代中国,特别是清末民初,伴随西学东渐的展开,大批反映西学内容的新词 语涌人中国,诚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05年所说:“近代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学语之输入是己。”(《论新学语之输入》)这里的 “文学”,指整个学术文化。当然,反映西方文化的新学语进人汉语系统并非始于清末,早在明清之际(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就创译了一批汉字新词以翻译西学概念,如利、徐合译《几何原本》译定的体、面、线、点、直角、钝角等数字术语在中、日等国沿用至今即是明证。时至清民之际,西学东渐的规模、力度远迈明清之际,译介西学概念的汉字新词数量及影响程度也巨大得多。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人华的新词语,大都由日本传来,时称“日制汉字词”或“日本新名词”。

清民之际,大量“日本新名词”进人中国,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以降,清朝朝野决心师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遂有留学日本和广译东书的热潮出现。而日本在幕末、明治的半个世纪中己经系统译介了西方各学科的代表著作,并于译介过程中拟订了大批对应西学概念的汉字词,其中有些是对中国古典词(如革命、共和、政治、社会等)加以放大、缩小、引申,以翻译西学概念;有些是运用汉字造词法另造新词(如哲学、美学、科学、宗教等),以翻译西学概念。经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的筛选、使用,这些词汇已经定型,并在日译西方著作和日本人撰写的西学论著(包括教科书)中稳固地占据了位置而恰在此际,渴求西学的中国留日学生和康、梁等政治流亡者纷至东瀛,那些汉字占六七成的日译西书和日人撰写的西学论著,就成为刚刚跨出国门的中国学子学习西方最方便的文本,而活跃于这些文本中的“日本新名词”,实为西学概念的汉字表述,很快就被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国留日学生和梁启超这样的文豪所接受,他们或在翻译日籍(包括日译西书和日人撰写的西学论著)时将“日本新名词”传输到中国。或在自己的行文走笔间运用自如,如梁启超流亡日本十余年间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诸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便大量采借“日本新名词”。随着汉译日籍和“好以日本语句入文”的“启超体”文章的广泛流传,“日本新名词”遂在中国不胫而走。在其时的新人物言谈、作文里,“机关”、“社会”、“运动”、“自由”等新词迭出,教科书乃至考试题中也屡现“中心点”、“势力圈”、“所得税”之类的日本术语,有人作格律诗,也频用共和、代表、平权、团体、归纳、无机等“日本译书之语句”。

外来文化(新词语是其表征)进人中华大地,总会引起迎受和拒斥的两极反应,甚至在同一人物身上,这两极反应并存。面对外来新词的滔滔涌人,清民之际的话语世界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人使用“大半由日本过渡输入”的新名词(1911年刊行《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凡例),因其反映了新知识、新思想,故“人人乐用”,显示出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另一方面,这些“由日本贩人之新名词”与其所负荷的西学内容一起,构成一种强势的话语霸权,正在威胁着中日传统的话语系统,使之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异,必然引起许多中国学人的反感和抵制,虽然这些学人往往自己也“乐用”新名词。如桐城派古文的后期代表作家林纾在翻译西洋小说时采用新名词不少(如普通,程度、幸福、社会、个人、团体、反动之力、活泼之精神等),但他1918年为《古文辞类纂》作序时,批评 “报馆文字”时时复搀入东人之新名词,以为“不韵”。他把新名词分作两类,一类在中国古典里有出处,如“进步”出自《陆象山文集》,“顽固”出自《南史》,“请愿”出自《汉书》,日才人以之对译西洋概念,中国人可以接受;另一类无出处,则为“刺目之字”,应予排斥。章太炎也有类似观点。张之洞是“游学东洋”、“广译东书”的有力倡导者,因而可以视作“日本新名词”大举人华的始作俑者,他本人所撰《劝学篇》中,就有“牧师”、“刚巴度”(英文买办的音译)、“上下议院”、“自由党”"、“代数”、“对数”、“化学”等名词,但以文辞古雅著称的张之洞又对新名词深怀抵触情绪。据江庸《趋庭随笔》载,张晚年任体仕阁大学士,兼管学部,决计利用职权抵制日本名词在中国泛滥。该《随笔》对张氏情状有一传神描述:“凡奏疏公犊有用新词者,辄以笔抹之,且书其上日:'日本名词'。”后梧'名词'两字即新名词,乃改称“日本土话”。该《随笔》还写道,当时学部拟颁一检定小学教员的章程,张以“检定”一词来自日本,想更换而不得,犹豫再三,该章程终被搁置。同类故事还见于其附属笔记小说,如张之洞见部属文书中有“取缔”、“报告”一类日本名词,心生反感,奋笔批示:此类新名词“尤可痛恨”。部属复文,反唇相讥日:“名词”也是日本名词,更可痛恨。这很可能是时人杜撰的故事,部属大概不敢如此顶撞“中堂大人”。但这类故事表现的张氏既厌恶新名词,又对新名词嫌而难弃的窘态,却是历史真实的写照。

不仅林纾、张之洞对新词语持二律背反态度,连那位使用日本名词最力的梁启超,在正面讨论外来语问题时,也多次质疑自日本输人的名词。如他在1899年所撰《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对日本以“经济”作社会物质生产、理财、节俭义用,表示异义,而主张代以“资生”。他在1902年所撰《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对日本名词“金融”也有疑问。他同年所撰《释革》更详考“革命”一词的古典义,对译英文、法文相关词的引申义,主张以“变革”取代“革命”,以准确反映社会变革的内蕴。可见,广纳外来新词的梁启超对外来名词也取分析态度,并没有盲从来自西方(日本是其二传手)的"话语霸权"。

当中国人抗拒西方话语霸权的努力走向极端时,又往往与深团固拒的文化保守主义交织在一起。这在前述林纾、张之洞的言行中已有所流露,而一位留日本学生彭文祖于1915年所撰《盲人瞎马新名词》一书,将此种文化态展示得淋漓尽致。该书署名“将来小律师”,由此推测彭氏在日本学法律。彭氏对于清末民初新名词泛滥全国,连小学生也竟用新名词大为忧虑,称那些日制汉字词“拉杂不伦,不成体统”,以为这些新词入华是“灭国灭族”之事,他攻击那些套用新名词的人“恬不知耻”。彭氏具体批评支那、取缔、取消、引渡、目的、宗旨、权利、义务、卫生等59个“新名词”,将其斥为“不伦不类”,认为中国人袭用此类新词是“瞎眼盲从”,力主改新还旧,如认为应废止来自日本的“取缔”,代以中国旧词“禁止”、“管束”。然而,彭氏所评击的“新名词”除“支那”等少数几个属于应当排除的,大多数新词已融人中国语汇系统,如目的、权利、义务、法人、卫生、引渡、取缔、手续、场合等被中国人视同己出,日用而不知其为外来词,中华文化也并未因此而消融、崩坍。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进程证明了彭文祖之类的担心是杞人居忧天。精通西洋语文但思想保宋的辜鸿铭也是外来新名词的激烈批评者。冯友兰记述辜氏在北京大学1919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讲:“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己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 (《三松堂自序》)其实,辜氏对新词“改良”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改良”是一个动补结构词,前面的“改”是动词,后面的“良”是对前面动词的补充,指出“改”的方向。“改良”从语法上讲并无错误,也易于理解,辜氏的漫骂只能表明他对新词的抵触和反感,并不能阻止新词语的使用流行。

从清民之际的社会实际看,对外来新词在迎受中也有所取舍。这既是文化运作的自身规则使然,也与学者的引导相关。一些学人对译名取分析态度,对语文的健康发展有积极贡献。如胡以鲁撰《论译名》(载《庸报》第26、27期合刊),既不一概排斥日本新名词,又主张对这些新名词作具体分析,认为那些 “不合吾国语法者”不宜袭用。朱自清则主张,采用日本名词应与同字译名加以比较,然后经自己思考,择善而从(《译名》,载《新中国》1919年1卷第7期)。这都显示了语文上的主体意识,又与盲目排外划清了界限,是对西方“话语霸权”的理性回答。

对新词语作历史考析,从而引出科学结论的,首推王国维。他的《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从文化史的纵深度论述新词语产生的必然性。他说:“周秦之言语,至推译佛典时代,而苦其不足”,于是有晋、唐时大量印度佛教术语输入,大大丰富了中国语汇;时至现代,“至翻译西籍时,而又苦其不足”,于是有今之新学语的涌进。王氏概括道:

“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讲一学、治一艺,则非增添新语不可。

“故我国学术而欲进步系虽在闭关独立之时代,犹不得不造新名。况西洋之学术駸駸而入中国,则言语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势也。”(《王国维论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997年版,第386、387页)这是对包括日制汉字词在内的新学语在中国的传播给予的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肯定,代表了中国语汇在西方“话语霸权”时代的健康走向-在汲纳外来新词语中使本民族的语汇更丰富、更健壮,方能与强势的西方话语系统实现良性互动。近代如此,当代办复如此!

《参考消息》2003年8月18日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37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50 精品文章
xbb22 + 20 谢谢分享!
背包沉 + 50 精品文章
小金刚 + 50 你太有才了!
Dreamer.Ellen + 50 谢谢分享!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1-8-2011 00:5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平一指 的帖子

2003  年的《参考消息》您还留着, 真不愧是有心人啊。谢谢分享。

可以看出,前辈学者在引进、学习新词时候是严谨认真的,也经历了一些痛苦的思考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发展了汉语,而并没有让中国人都去说那世界上最为难听的日语。
回复  

举报

9#
发表于 31-8-2011 01:20:56 | 只看该作者
西风东渐过程中, 借用而已, 很多词早和日语中的汉字意义不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3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0#
发表于 31-8-2011 10:17: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汉语很多词是来自于日语汉字的。比如科学这个词就是。日本比中国更早接受西方文化,维新变法在中国之前,而当时的日本还在大量使用汉字。日本历史上汉字长期很受推崇,被认为是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使用的文字。而假名则是相对文化程度较差的人用的。日本后来想去中国化,降低汉字的地位,反对最多的就是那些上层阶级。所以自然很多新词汇是日本先给翻译成汉字的了。而中国的维新派等很多人当时是想效仿日本的维新,而且还有很多人留学日本,把这些日本最先翻译成汉字的词汇引入中国也就很正常了。后来日本的汉字使用率降低,有些日本最先使用的汉字词汇在日本不太常使用,反而是中国更常使用了。再加上现在有些哈日族,又进一步引进了一些日本词汇。比如达人、写真这些词,原本中国不怎么用,现在中国就经常使用了。
不过除了这些词之外,日语的汉字词汇则绝大多数来自于汉语。日本传入中国的词和中国传入日本的词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31-8-2011 10:2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4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20 精品文章
laurel_dyf + 50 学习了~
Dreamer.Ellen + 50 谢谢分享!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谢谢分享!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分析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9-2011 04: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ozbird 的帖子

嗯,学习和“哈”是两回事。狗对人就是哈,永远也学不成人样。

[ 本帖最后由 maodoubao 于 1-9-2011 04:39 编辑 ]
回复  

举报

12#
发表于 1-9-2011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汉语以前是单字词占绝大多数,参见文言文。
后来印度梵文,主要是佛经的翻译引出不少双字词,比如刹那,须臾,涅槃
后来清末以及民国时候,从日本引入很多双字,多字词,比如干部,革命,科学之类
可以说,双字词和多字词的引入给汉语引入了全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不少人主张汉语全部拼音化,幸好没那样……

现代汉语很多来自日语,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现代汉语很多词汇来自日语,不能偷换概念。

至于最新流行的什么“正太”,萝莉,萌之类的,看到就很有抽人的冲动,我认为这纯粹是哈的产物。又不是没有对应的汉语词,非得弄个不伦不类的日语词,傻×。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4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20 精品文章
laurel_dyf + 50 你太有才了!
daxiao + 20 我很赞同!
Dreamer.Ellen + 50 我很赞同!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
发表于 1-9-2011 11:44:2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搜索到的日本引进的词汇(不知道正确与否)

保健、本质、表象


C:成分、抽象

D:电话、调查、定义、动机、动力、动物、独裁、对象

E:二重奏

F:法律、反革命、范围、方法、方式、方针、分析、分子(numerator)、分子

(molecule)、封建、否定、否认

G:概括、概略、概念、感情、感染、干部、革命、个人、更年期、工业、共产党、共产主义、共和、固定、关系、观点、观念、关照(静观)、国家、过渡、规章

H:好奇心、会话、会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J:积极、机能、基质、计划、技术、记录、纪律、间接、健康、讲演、讲座、讲师、交换、交通、脚本、教养、教育、阶级、接吻、节约、解决、进化、经济、经验、精神、俱乐部、绝对

K:科学、客体、肯定、空间

L:劳动、类型、理论、理念、理想、理性、利益、恋爱、了解、领海、领空、领土、逻辑

M:美术、美学、民主、民族、命题、目的、目标

N:内容、内在、能动、能力

O:偶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P:平面、评价、普通

Q:企业、气氛、气质、前提、侵犯、权利、权威

R:人格、人权、人文主义

S:商业、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申请、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身分、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生殖、剩余价值、施工、施行、时间、时事、实践、世界观、事变、事态、手工业、受精、输出、输入、水准、说明书、所得税、索引、摄影

T:特权、特务、体操、体验、体育、条件、同情、投机、投资

W:唯心论、唯物论、温度、文化、文明、文学、舞台、物理、物质、悟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X:喜剧、系列、系统、细胞、细菌、现实、现象、现状、宪法、宪兵、相对、想象、象征、消化、消极、小说、效果、协定、协会、心理、信号、信用、刑法、形而上学、行为、性(sex)、性交、性欲、性能、虚无主义、序幕、序曲、宣传、选举、学士、学位、讯问

Y:研究、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一元论、遗传、艺术、意见、引渡、引得、印象、营养、影像

Z:左翼、右翼、预备役、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理、原则、原子、运动场、杂志、哲学、真菌、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纸型、指标、制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笔、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本主义、资料、自律、自然(nature)、自然淘汰、自由、宗教、综合、总动员、总领事、总理、组阁、组合(union)、组合(combination)、组织(tissue)、组织(organization)、作品、最惠国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7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20 你太有才了!
Dreamer.Ellen + 50 谢谢分享!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你太有才了!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
发表于 1-9-2011 13:09: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正解,应该是现代汉语很多词汇来自日语。

其实有的本来也是中国的,不过日本在接受西方科技、文化、制度时,给它们输入了新的意义,然后又流回中国。比如革命,早在尚书就有“殷革夏命” 、周易有“汤武革命”的说法,不过这个“革命”侧重于顺应天命、改朝换代。后来日本人翻译西方典籍,日文不够用,就从汉语里借用,于是“革命”就与国际接轨,被改造成指更广泛的社会变革的意义了。
还有像“社会”、“封建”等等都是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10 收起 理由
laurel_dyf + 50 你太有才了!
Dreamer.Ellen + 50 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你太有才了!
combread + 20 谢谢分享!
maodoubao + 4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5#
发表于 1-9-2011 13:19:04 | 只看该作者
是呀,语言和词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从语言角度说,日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词汇则有相当程度的互相借鉴。日语本身就是世界上比较孤立的语言,其归属一直有很大争议。日语的语法结构和北方的阿尔泰语系颇有相似,但是其原始词汇却和南方的南岛语系似有联系。从地理角度讲,日本南北两侧都有可能和大陆发生联系,所以南北侧有不同人群流入(日本人本身的特征是更接近于南方的矮小),或者有不同语言流入,导致日语具有混合特征应该也是很自然的。当然,后来又有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了,这就是日本主动向中国学习的结果了。

[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1-9-2011 13: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4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20 精品文章
laurel_dyf + 50 你太有才了!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Dreamer.Ellen + 50 谢谢分享!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6#
发表于 1-9-2011 13:24:1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日语的书面文字源自于汉语,这不仅仅是说日语当中的汉字,而是说片假名、平假名起源。其次,近代中国在翻译西文事物时的确借鉴、援用了一些日语中的翻译词汇,比如电话、赤党。第三,语言里有外来语,并非什么丢脸面的事情,英语里也有功夫、豆腐等一些源自汉语的词汇。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40 收起 理由
Richard.G + 20 我很赞同!
laurel_dyf + 50 你太有才了!
maodoubao + 50 谢谢分享!
Dreamer.Ellen + 50 谢谢分享!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7#
发表于 1-9-2011 15:14: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epdancing 于 1-9-2011 13:24 发表
首先,日语的书面文字源自于汉语,这不仅仅是说日语当中的汉字,而是说片假名、平假名起源。其次,近代中国在翻译西文事物时的确借鉴、援用了一些日语中的翻译词汇,比如电话、赤党。第三,语言里有外来语,并非什么 ...


虽然语言方面日语和汉语关系不大,但是文字方面就数日语和汉语的传承关系最深了。以前朝鲜和越南也是用汉字的,但是越南在法国的引导下去中国化很深了,而朝鲜目前也很少用汉字。而日本不仅用仍然用汉字,而且假名也是来自于汉字。明朝时曾有人评价过,四方蛮夷,唯日本人读书,然知书却不达礼。

相比之下,中国境内的一些民族文字反而和汉字关系不那么紧密了。比如藏语,从语言学上是和汉语比较接近的语言,同属汉藏语系,但是其文字却和汉字无关。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20 你太有才了!
Turandot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8#
发表于 1-9-2011 18:07:46 | 只看该作者
我有在自学日语呢,中文本来就有很强的兼容性。日本对西方接受比较多,翻译成为汉字多,也比较我们翻译得好。就沿用了。也无不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努力学习的mm是好mm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9-2011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9-2011 15:14 发表
...明朝时曾有人评价过,四方蛮夷,唯日本人读书,然知书却不达礼。...

明朝就有这样的评价,真是不简单!
的确,日本人能把技术层面的东西学得很好,也能把东西做得很精致。但是日本人永远大气不起来,永远是那种岛国思维,永远也产生不出引领世界潮流的东西。
回复  

举报

20#
发表于 1-9-2011 20:39:15 | 只看该作者
汉语就是一个大熔炉,汉族同样也是。有几多个人够胆说自己是纯种汉族人?正因为此,中华文化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有能力在世界占有一席。汉族有包容的胸怀才有。。。。。。。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xbb22 + 20 我很赞同!西晋完了,就完了。
maodoubao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21#
发表于 1-9-2011 21:4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ny.zheng 于 1-9-2011 20:39 发表
汉语就是一个大熔炉,汉族同样也是。有几多个人够胆说自己是纯种汉族人?正因为此,中华文化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有能力在世界占有一席。汉族有包容的胸怀才有。。。。。。。


是呀,纯种汉族人恐怕都很难定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odoubao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9-2011 04:4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ny.zheng 于 1-9-2011 20:39 发表
汉语就是一个大熔炉,汉族同样也是。有几多个人够胆说自己是纯种汉族人?正因为此,中华文化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有能力在世界占有一席。汉族有包容的胸怀才有。。。。。。。

赞同。日本人、韩国人之类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胸怀。棒子说汉语是他们发明的。
回复  

举报

23#
发表于 2-9-2011 10:4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odoubao 于 2-9-2011 04:42 发表

赞同。日本人、韩国人之类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胸怀。棒子说汉语是他们发明的。


这个方面日本和韩国还是有些差别的。在yy方面,是没有能和棒子比的,即便是作为岛民的日本人和英国人都比不了棒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xbb22 + 20 你太搞笑了!棒子是天顶星人嘛。
maodoubao + 50 棒子就是棒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24#
发表于 2-9-2011 10:51:36 | 只看该作者
棒子……唉
幸亏有米帝国主义,否则他们早就被共产主义和金家给日了
回复  

举报

25#
发表于 2-9-2011 10:53:26 | 只看该作者
比较佩服韩国人的是90年代金融危机那会儿,很多民众主动捐献金银首饰给政府。从CCTV看到的,不晓得是否代表真实情况
回复  

举报

26#
发表于 10-9-2011 02:10:01 | 只看该作者
汉语的兼容性很强,不仅仅吸收了很多日语词汇,还吸收了象英语、法语等语言里的一些词汇。

汉语的连续性也很强,2000多年前古人写的文章,现在高中生大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似乎在与古人直接对话。

英语恐怕很难说了。
据了解,英国的学生能读懂莎士比亚作品的,不见得有很多人。

所以总觉得汉语的生命力不亚于英语。
回复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0-9-2011 13:0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眼镜高个子 于 10-9-2011 02:10 发表
汉语的兼容性很强,不仅仅吸收了很多日语词汇,还吸收了象英语、法语等语言里的一些词汇。

汉语的连续性也很强,2000多年前古人写的文章,现在高中生大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似乎在与古人直接对话。

英语恐怕很难 ...

说得好!

汉语在信息处理领域也有极强的优势。
以下链接仅供参考: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64222
http://www.oldkids.cn/blog/blog_con.php?blogid=156459
http://sendtogzh.bokee.com/6647279.html

[ 本帖最后由 maodoubao 于 10-9-2011 13:22 编辑 ]
回复  

举报

28#
发表于 10-9-2011 13:4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odoubao 于 1-9-2011 20:08 发表

明朝就有这样的评价,真是不简单!
的确,日本人能把技术层面的东西学得很好,也能把东西做得很精致。但是日本人永远大气不起来,永远是那种岛国思维,永远也产生不出引领世界潮流的东西。


还好明朝人看不到现在的世道,否则也不好意思嘲笑人家蛮夷了。
至于潮流么,无论谁来引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无非就是自己家里的岛大点小点罢了。
回复  

举报

29#
发表于 10-9-2011 18:3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Turandot 的帖子

第一外语是日语啊,学是好学的,50音图,我们的吴音里都有,敬语就很烦人,文语就更难了。
回复  

举报

30#
发表于 11-9-2011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好贴要顶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1-8-2025 15:42 , Processed in 0.054901 second(s), 6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