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liu_yu_19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发展] 移民澳紐就是放棄技術理想等退休養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11-10-2015 07:30:22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06:23
不是沒想清楚選錯了地方是別無選擇,並非US/UK等等幾個國讓我選,而是沒別的好選... 當時還考慮是否去C ...

当一个人远离他的祖国,那么对这个曾经生他养他的地方的好与坏的感觉可能都会无端的放大。“接受三個代表教育做無聊題海到深夜第一語言又不是英語長大得肺癌吃地溝油染色饅頭血鉛超標” 这些似乎都没错,但仔细想想,跟你关系很大麽?接受三個代表教育(这哪辈子的事了?你不认同可以当耳边风嘛);做無聊題海到深夜(可以看你能力,有本事不靠苦力学到知识就行了,国内现在小学也不是一定就布置大量作业,主要还是要想办法学会该学的知识);第一語言又不是英語(这个就不懂了,除非你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長大得肺癌吃地溝油染色饅頭血鉛超標(虽然这些情况可能都还存在,但也不是个个都这样,你不要随便什么地摊小吃的胡吃乱塞,风险度还是会降低蛮大的,至于空气不好是否一定会致癌,我不是专家,也就不发表什么观点了),所以拿这些作为不想回国的理由,简单说说可以,不要动辄拿出来大肆张扬,否则就有狭隘之嫌,而且让你仍在国内的亲朋好友、邻里同事情何以堪?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felar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11-10-2015 07:41:15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06:45
自己做產品? 在半導體公司做BSP最主要的任務是針對本公司設計的最新的IC作對應的software,不知道已經現 ...

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11-10-2015 12:03: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DD888 于 11-10-2015 15:36 编辑

其实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白领也是可以商榷的,我的年收入还没有十万新西兰元,我家这个月就存了六千新西兰元,当然我很省的啦,我家没有iphone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cais + 5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11-10-2015 12:59:14 | 只看该作者
羡慕楼上的, 如何存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11-10-2015 13:08:24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06:23
不是沒想清楚選錯了地方是別無選擇,並非US/UK等等幾個國讓我選,而是沒別的好選... 當時還考慮是否去C ...

Mate you really need to drop your binary view on things otherwise you'll never be happy.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uyinsarah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11-10-2015 15:19: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Sydneyman 发表于 11-10-2015 12:59
羡慕楼上的, 如何存钱?

我在六年前还清了房贷,房子大,有上下独立出入的多余的房间,出租了三室一厅,每月就有了结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11-10-2015 15:20:41 | 只看该作者
snails 发表于 11-10-2015 07:30
当一个人远离他的祖国,那么对这个曾经生他养他的地方的好与坏的感觉可能都会无端的放大。“接受三個代表 ...

你對"生你養你的黨國"有多少忠誠感情是你的事,我不接受讓我小孩洗腦愚民致癌症是理性現實的,況啟發我的是US的科學民主自由民權平等,要我對US有點感情到還說得過去

又見生我養我論,明明我在黨國交稅養了黨卻沒有投票權,還要感恩對吧 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你這麼敬忠又無視現代醫學調查,有沒有帶你小孩去生你養你的皇國實踐下否?

我要我小孩接受世界通用語科學技術用語作為第一用語的意義不用多做廢話了吧,至於你說你愛黨國文化多於科學技術那也是你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11-10-2015 15:25:28 | 只看该作者
Daibaw 发表于 11-10-2015 13:08
Mate you really need to drop your binary view on things otherwise you'll never be happy.

I haven't dropped yet, at least I can prepare for opportunities in Singapor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my mind, doesn't necessarily means being rich or not, but the procedure of pursuit it self. In other words, I enjoy the effort I put to achieve the goal.

In fact, I do feel happy that any way I live in a free world, no need to fear anything and can do whatever we wish to d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11-10-2015 16:11:13 | 只看该作者
DDD888 发表于 11-10-2015 12:03
其实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白领也是可以商榷的,我的年收入还没有十万新西兰元,我家这个月就存了六千新西兰元 ...

為了拿身分而移民 的確很無奈很痛苦
我覺得現在很幸福,又在為希望而振奮 有目標了

現在覺得與新加坡有些相逢恨晚之感,或許主要是現在我的第一優先度已經不是拿身分而是career本身(當時聽說Singapore移民已經非常難要工作多年都還要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11-10-2015 17:15:16 | 只看该作者
为啥总是有那么多唱空澳洲、加拿大、新西兰的?既然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够去美国,又不肯安心呆在天朝,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呗。
lz有些言论也过激了,澳洲最有幸福感的肯定不是那些在麦当劳工作,领benefit那些人。sydney north shore那些人,你去做个调查,看看他们的职业和幸福感,我觉得未必比纽约、洛杉矶、湾区低。
澳洲也许不那么适合高精尖人才,但从work life balance的角度讲,很不错了。

说到物价,悉尼跟美国的几个大城市比,还真算不上很贵,超市里打起折来,也是非常大方了。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澳洲的物价都是gst inclu,美国都是gst exclu。你如果是房价,那我更要呵呵了,美国的land tax要多少,你晓得吗?澳洲好歹有pay off那天,美国是得到你死,才算pay off,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11-10-2015 17:4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ientificAmeri 于 11-10-2015 18:00 编辑
suyinsarah 发表于 11-10-2015 17:15
为啥总是有那么多唱空澳洲、加拿大、新西兰的?既然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够去美国,又不肯安心呆在天朝,就抱着 ...


實力夠不夠去US很多情況下在於有沒有選擇對,因為只要你讀過理工類的書就曉得,logic本身是很簡單的,大多數情況下在於你投入多少(是否鑽進去研習),事實上我再中國從事的工作本身就類似於R&D,所以更加有此心得。我大學期間沒有立志考GRE出國,而我原來高中成績跟我差不多的都去US讀phD了。不選擇去做自然"實力不夠"

物價這點,餐館吃飯/Amazon上所能找到的一切商品/電子產品,特別是食物不用說了吧,啥打折你以為US沒打折?
美國房價,我在美國的同學(家境貧寒)都全額買房(當然了人家又不擠在大城市 人家中小城市照常有專業工作做),house price/income ratio ranking不了解的自己去看看,看看你心愛的澳洲城市跟US城市排在何處(墊底的全是US cities) 我以前在日本待過,數據顯示日本物價是比US略高的,都沒有澳洲/NZ高,自己去查查世界上這兩國是物價屬一屬二。

我提麥當勞的意思是,只有那些hard labor會覺得澳洲的政策比US更好,很簡單後者照顧懶人,這點上新加坡也是類似US的傾向(No Minimum Wage At all) 至於你講澳洲高收入的人是做啥我很想了解,不過肯定不是在搞推動全人類進步的cutting edge?

雖然我愛查數據,即便不看數據憑常理都可以推測出,設計製造業(別以為工廠放在海外設計仍然是US)為主體的國家跟出賣資源的一切工業製品依賴進口的國家,哪個物價高。這就是傻子都可以想見US/JP的物價自然比澳洲低(除了JP由於環境等因素限制car的使用抬高油價及相關稅收)

簡言之US就是憑能力強者讓你過得爽的制度,而非啥先到卡位做收漁利的遊戲法則,我承認對於擁有幾套房子者這裡是天堂,也只有這類人會讚美房價遠遠超過收入水準的社會現狀。我們這種working poor就是成為victim藉由高稅收和高房價房租給你們進供而已。這個真相我早就思考清楚了

這個事實本身證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等沒有經過US高等學府的洗禮,就無資格享受憑本事做middle class的生活,只能在成為working poor。沒有任何辯駁能夠證明澳洲的working poor比US的middle class過的更舒服,除非阿Q自我安慰 我不會明明自己失敗了還硬稱自己成功了,去US的算不了啥他們還沒我過得爽

rather than 逆來順受(自然也不會同流合污),我會想辦法改善現狀,即便最終失敗了,也值得嘗試。因為我沒有所謂"中國文化"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11-10-2015 18:12:36 | 只看该作者
吾心安处是吾家。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70 收起 理由
felar + 20 我很赞同!
太阳花开 + 50 我很赞同!
suyinsarah + 50 我很赞同!
Ashley_zhang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11-10-2015 18:29:43 | 只看该作者
suyinsarah 发表于 11-10-2015 17:15
为啥总是有那么多唱空澳洲、加拿大、新西兰的?既然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够去美国,又不肯安心呆在天朝,就抱着 ...

為什麼要更有实力才去美国?在我看來,去美國太容易, 澳洲難多了.  不過我真不喜歡美國, 所以才來澳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11-10-2015 18:31:05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17:46
實力夠不夠去US很多情況下在於有沒有選擇對,因為只要你讀過理工類的書就曉得,logic本身是很簡單的, ...

什麼叫MIDDLE CLASS, 什麼叫WORKING PO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11-10-2015 18:3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dcmc 于 11-10-2015 18:40 编辑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17:46
實力夠不夠去US很多情況下在於有沒有選擇對,因為只要你讀過理工類的書就曉得,logic本身是很簡單的, ...


日本本來是很貴的, 但這20年來幾乎沒有通漲,再加上匯率的問題,現在是很便宜, 如果不是有輻射, 地震. 本來是最適宜生活的地方. 但這也看出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地方,就算有, 也不會很長久.
你只可以選擇最對你胃口的. 但不代表你一定適合,更不代表你去了就會很順利,  即便讓你去了美國, 可能隔天就讓隔壁小孩玩槍打死了.  我覺得你的要求太高, 又要你有興趣,又要造福人類, 又要HIGH PAY...
如果你將3個要求減少一個,可能會容易點.  或者將他分開,比如先追求HIGH PAY, 然後找有興趣的, 再想想如何造福人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11-10-2015 18:44:22 | 只看该作者
sdcmc 发表于 11-10-2015 18:33
日本本來是很貴的, 但這20年來幾乎沒有通漲,再加上匯率的問題,現在是很便宜, 如果不是有輻射, 地震. 本來 ...

所言甚是,我原來有在日本常駐的機會而且公司也希望我如此,日本只要連續工作滿五年就可以申請國籍(不像US還要求啥期間不能換工作啥而且日本是citizenship一步到位),但最終改變了這個打算,首先福島原發引起了我極大反思,此外就是意識到自己更擁報US led全人類主義,所以投入English-speaking world而非一種regional culture,再說English也是科學技術共通語,日本人搞技術又不免要接觸外語多此一舉。

所以最終投奔了English-speaking world的邊陲之地。

日本的可惜之處就是二戰擴張失敗,所以限制在四島上,其實日本就如同數百年前的Britain,現在縱使Britain這個島被自然災難毀滅了,English-speaking world仍然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11-10-2015 19:08:32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17:46
實力夠不夠去US很多情況下在於有沒有選擇對,因為只要你讀過理工類的書就曉得,logic本身是很簡單的, ...

你对米国的想象和现实也有偏差阿。

其一是生活成本。米国几个半导体巨头都集中在南湾区San Jose/Sunnyvale那片,去Zillow上查查那边租个2BR要多少钱,谁再说悉尼租房子贵我跟谁急(对了这几年硅谷房价暴涨肥了好多炒房的也是真的)。还有加州那个税,呵呵呵呵。倒是App码农们还可以往西雅图躲躲,WA没州税,隔壁Oregon没消费税,房价合理,只是那边是MS和Amazon的天下,也没什么cutting edge的IC公司,估计LZ也看不上啊。

其二,没有留学经历在米国工作的工程师多了去了。我认识的人里就有好几个。这几年硅谷闹程序员荒,各大公司每年都在国内招人,一线大学正牌CS专业基础扎实的毕业生,在BAT级别的地方积累几年工作经验,练好英语刷几个月题就拿了硅谷公司offer的程序员不是少数(不过很多都在抽H1B的时候悲剧了)。内部transfer也是个不错的途径,以前去米国出差,排队面试签证时候我前面那家伙从上海拿L签transfer到某半导体公司总部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11-10-2015 19:4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ientificAmeri 于 11-10-2015 20:10 编辑
Daibaw 发表于 11-10-2015 19:08
你对米国的想象和现实也有偏差阿。

其一是生活成本。米国几个半导体巨头都集中在南湾区San Jose/Sunny ...


對於第一個問題,水漲船高,能在Qualcomm/Marvell/NVIDIA工作的租個房子還不至於吃緊吧,這個rent/income ratio跟Sydney的碼農比我看還不要先下結論(我喜歡講求ratio而非絕對數值)。起碼沒怎麼見過Bay Area的engineer說租不起房吧

對於第二個直接去US面試的大牛們,我有個熟人在Microsoft直接推薦我的CV,結果兩個部門XBOX及Surface分別來找我連絡,但是都問到有沒有US work visa時我回答no就沒有了下文。問了在US的同學講搶work visa配額現在很激烈,從此沒有在嘗試空降再說偶也不是大牛,又沒有US背景,還是有自知之名。

另外我Microsoft那個面試之前我就沒報啥希望,我的想法很理性,US名社是全球英豪競爭想進去的地方,都是萬人海選,你人在PRC無任何visa又有語言劣勢又沒有本國經驗,你要牛逼到何程度,你超群振社全場的技能能夠outweigh你以上的一切劣勢還要讓公司特別sponsor你的work visa來等你,期間而不選擇本地既有的無數英豪,我這種屌絲還沒能想像出這是啥水準。

換個角度 若你沒有澳洲visa人在PRC,同樣的條件下你能找到澳洲的工作?我想US競爭只會更激烈

要麼還有一種情況我能想像出,並非在PRC的申請者超群絕世,而是他某個position要麼本地同等能力者不太願意幹比如無聊的測試,要麼給的pay較低,這種情況下願意找從海外來的願者上鉤

還有一點,當時尚未脫離PRC,從拿身分的角度來講,縱使拿了Microsoft的offer,本科的人要移民排隊一般五到六年,期間還不能換雇主,亦即數年內一但被裁了就完了。因為US的移民政策優先給高文憑特別是本國高文憑者,本科的成為二等候選者。US有無數這些冒著風險長年苦熬等待PR的本科碼農(都是不好好讀書害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恰好體現在US移民政策中(澳洲加拿大等恰好相反,炒菜的比博士更好移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11-10-2015 19:48:3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插不上嘴,但感觉打繁体字的人都很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11-10-2015 19:52:08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部门 发表于 11-10-2015 19:48
虽然插不上嘴,但感觉打繁体字的人都很叼。

打繁體字也是某種程度上不認同49年後赤色文化的體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11-10-2015 20:2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nails 于 11-10-2015 20:38 编辑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15:20
你對"生你養你的黨國"有多少忠誠感情是你的事,我不接受讓我小孩洗腦愚民致癌症是理性現實的,況啟發我的 ...


我说的是“祖国”,你怎么老往“党国”上靠,兄弟你不但执着而且“赤语”也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不过,你这么一讲我也算听明白了,那非得是美国不可 ,那就祝你得以所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11-10-2015 20:38:09 | 只看该作者
snails 发表于 11-10-2015 20:28
哦,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没事,既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就去美国吧,祝福你。

把思路理清楚,US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是全天下能人排隊競爭,本事夠的人才能去的(NZ某人在US打拼了十幾年PR都沒拿下結果work visa到期還是滾回來)。不像你提的天朝,那是你想去就可以去的,問題是你卻還沒有去。

忘記講US還有一點,移民時計算在米年數包括讀phD的年數,所以等於再次照顧讀書人。沒有讀書的覺悟就不妄想US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12-10-2015 00:50:59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16:11
為了拿身分而移民 的確很無奈很痛苦
我覺得現在很幸福,又在為希望而振奮 有目標了

LZ, 新加坡现在是要看印尼的脸色赏赐新鲜空气的哦。这个月雾霾很严重,学校都要关门的。
而且新加坡的小孩学习压力很大的,课外补习很多。
很多小孩周末都是在补习中心渡过的,一点也不比澳洲考OC的补习轻松哦。
每天也是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待个几年,小孩脑子里面也是对新加坡对党相当认同的。
为了你孩子的健康,学习,思想着想,对这最后一个希望也要认真衡量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12-10-2015 00:56:24 | 只看该作者
ScientificAmeri 发表于 11-10-2015 20:38
把思路理清楚,US不是誰想去就能去的,是全天下能人排隊競爭,本事夠的人才能去的(NZ某人在US打拼了十幾 ...


US............說實在, 50萬美金,比500萬澳幣,容易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2-10-2015 00:58:26 | 只看该作者
cais 发表于 12-10-2015 00:50
LZ, 新加坡现在是要看印尼的脸色赏赐新鲜空气的哦。这个月雾霾很严重,学校都要关门的。
而且新加坡的小 ...

我也是因為星加坡小孩讀書太累,所以當年不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12-10-2015 04:46:46 | 只看该作者
cais 发表于 12-10-2015 00:50
LZ, 新加坡现在是要看印尼的脸色赏赐新鲜空气的哦。这个月雾霾很严重,学校都要关门的。
而且新加坡的小 ...

新加坡是好地方啊,我1997年在新加坡工作过八个月,大家都去新加坡呀,我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12-10-2015 12:41:37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搞BSP, Linux kernel , embedded的,现在在一家超级小公司做,很早前就像换工作,几个月了都找不到,难。
现在看,要么改做web ,app或者是创业,别无他法,做底层在澳洲真是没前途,可惜了我10年经验。
下个月辞职,准备做点小生意了,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12-10-2015 13:16:29 | 只看该作者
xxxnnn 发表于 12-10-2015 12:41
我就是搞BSP, Linux kernel , embedded的,现在在一家超级小公司做,很早前就像换工作,几个月了都找不到 ...

可以介绍下如何入门bsp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12-10-2015 17:36:45 | 只看该作者
snails 发表于 11-10-2015 20:28
我说的是“祖国”,你怎么老往“党国”上靠,兄弟你不但执着而且“赤语”也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

兄弟您定居西方國家享受西方國家的生活環境,卻仍然接受洗腦那套給你的似是而非忠義觀。明明都是近代國家,除了你的黨國==communist ruling regime PRC你的另一個"祖國"在地球的何處?抑或為於異次元空間。不必遮掩,Anti-communist就是anti-China除非你找出一個不是communist獨裁支配的China來? 按你的無中生有的神聖國家觀,North Korea逃出來的人講自己反Kim Jong-on regime但是忠於North Korea? 莫非整天在收了房租就看CCTV人民日報度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12-10-2015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cais 发表于 12-10-2015 00:50
LZ, 新加坡现在是要看印尼的脸色赏赐新鲜空气的哦。这个月雾霾很严重,学校都要关门的。
而且新加坡的小 ...

寶貴意見值得參考,看來新加坡還需要詳細考察。
且吾素不喜熱帶,看來要做好解甲歸田退出歷史舞台的心理準備了

其實新加坡我比較不爽的一點是,明明英語國家,去US讀書還不免托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9-11-2025 13:14 , Processed in 0.035307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