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kingk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费指南] 布村三口之家2014第一季度消费大公开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14-4-2014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国内比是供还没有来的人一个参考,对这边的消费水平有个概念。我在国内的时候,就远远低估了这边的物价和房价。我在国内的时候一直认为五六十万可以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家庭收入税前10万就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了,现在看来,差不多要翻番才行。我们真正看到上的、符合在国内想象的澳洲house,基本100万以上,我们所憧憬的澳洲生活,比如开个好车,每年出国旅行,甚至搞个小船出海玩玩,现在看来仍然遥不可及。每一项和这边的收入比,看似不难,但是基本生活成本太高,导至没有什么余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了。

当然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达不到理想,也不代表过得很辛苦。

不过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也只是仅供参考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15-4-2014 2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williamcheng 发表于 14-4-2014 16:52
我理解KINGKING的好意。可以给没有来的人对生活成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们来这里,首先要明白自己来的 ...

一般大家不会拿在澳洲的生活去和国内过得多凄惨的人群比较,主要还是和过去自己在国内的生活比较。毕竟移民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 当然,也有不少人是打算牺牲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生活质量去让下一代过得更好的。不过,以对澳洲一年的观察,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没有太大信心。所以,下一代打算回中国发展的话,我也不会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17: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6-4-2014 17:47 编辑
catherinechen 发表于 16-4-2014 13:43
Then why you come here for?


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只是目前全家只有我一个人enjoy life here.
移民我是最大受益者,工作压力减轻了,加上我更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但是对家人而言,意味着物质条件变差,因为我赚的钱相对物价变少了。孩子受到的教育也可能比在国内差。

我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后者目前并没有完全做到。如果考虑父母的话,甚至是极大牺牲了他们的生活(没办法和儿子孙子一起安度晚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日光海岸 + 20 说的很实在,的确
michaelsusu + 20 你后悔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16-4-2014 18: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williamcheng 发表于 16-4-2014 17:59
来到一个地方,要想方设法去爱它,你就会觉得它可爱。如果总是和以前的好的方面比,只会增加失落感。就像结 ...

我们移民过来,总是因为和过去国内的生活比,这里有一些吸引你的更好的地方,不是么?
如果对生活没有追求,国内也挺好的。

另外,不要误会,我没抱怨澳洲的生活,我还是挺喜欢这儿的,我本身也容易满足,而且我移民的过程算是非常非常顺利。但是我建议还没过来的人不要被某种内心的憧憬误导了而来到澳洲,因为澳洲的生活和移民之后将会面对的困难都和很多还在国内的人心里想的有很大差别。虽然每个人在国内都做好了过来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心态不会如原先想的那么乐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1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linmuzhenxia 发表于 17-4-2014 12:00
成本也不算高,因为币种不一样,毕竟收入都是澳币为单位,在上海一个月正常也要6K-8K开销~~

这里一个月花5000,但是也只能挣5000,上海虽然一个月花一万,但是能挣两万。

移民肯定是有所得有所失,所得所失又因人而异。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你认为什么最重要,然后比较这些最重要的因素,移民前后的变化,自然就有自己的观点了。

我认为安全感最重要,综合比较养老、失业和重病保障,我认为澳洲给我的安全感高于国内,所以我为了这个移民,同时愿意牺牲一点眼前的生活水平,当然牺牲太多我也不乐意。

我老婆认为可以很方便地淘到喜欢的东西,孩子有一堆小伙伴从小玩到大,可以经常看看父母最重要,而这些澳洲显然不如国内。

有不少人认为自然环境,食品安全最重要,这方面澳洲秒杀国内。不过我的感受是,在国内的时候,你以为这些很重要,到了这边,你发现远没想象的那么重要。人总是特别向往得不到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大尾巴甩甩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1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7-4-2014 12:58 编辑
dannemora 发表于 17-4-2014 07:39
糾結時,問問自己。剛剛到就過上高標準理想生活。勝過當地人幾十年努力。憑什麼?


澳洲太多好吃懒做的人了,他们凭什么过得比我们好?事实上,鬼佬们的生活水平比我在国内的时候想象的也差很多。毕竟,从数据看,无论什么标准,澳洲都算发达国家前列,到了这里一看,大部分鬼佬生活水平还不如国内很多大城市白领的生活。所以说,过去一部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客观上提高了很多,但是大家的幸福感被国内的种种问题降低了很多。

另外,很多人在移民之前就在国内打下不错的基础了,来这里超过大部分本地人理所当然。
最后,人最重要的是明天比今天过得好,而不是去和别人比较。要比的话,国内过得凄惨的人还不够多吗,你是否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15: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inglw 发表于 17-4-2014 13:07
我现在最大的动力就是那边的空气 环境和食品  和孩子的教育成长,不知道真过去以后会不会失望。

孩子教育,我觉得中国肯定要好一些。这个是颠覆我之前想法的观点。

我的理由是:这里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成本我难以承受。在澳洲,要好好培养孩子,需要一直上一流的私校,一样参加各种培训班,这需要很多钱,孩子也不会轻松。 而在澳洲接受普通教育,孩子会比国内的孩子轻松,但是肯定不如国内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出色。唯一的区别是:在澳洲,生存环境和竞争压力小于国内,孩子即便不那么出色,也能混下去。而国内,非x二代的话,必须要很出色才行。

至于空气和环境,这里肯定整体上比国内好,但是论风光,不如国内风光的多样性。而且,国内大家聚居的地方环境一般,风景好的地方,没啥工作机会,二者不能兼得。

食品,对于华人而言,国内吃的好,吃的丰富,但是不够安全。这里相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fuzzylogic115 + 50 这个评论真的是非常非常精确而客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鱼和农夫 发表于 17-4-2014 11:06
好贴啊 给大家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讨论问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这里的许多方面肯定是要完胜中国大陆的 ...

入籍也要看目的,有的人只是为了身份而已。

至于综合比较澳洲和中国,这个要具体到个人、到城市,不同的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观点会差异很大。

澳洲可以完胜中国的地方,我觉得不多。村长举个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16: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7-4-2014 21:23 编辑
牧马人 发表于 17-4-2014 15:32
这一点我不赞同。论解题的能力,全世界都跟中国没法比,但那种解题能力学了之后绝大部分没有用,只是为了 ...


大家对国内的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10年前吧?

现在单纯的应试教育没人喜欢了,很多人也开始上私立小学和国际学校了。而且好多人并不参加高考,直接考美国的一流大学了。
而且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也不认同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条件的话会全面培养子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鱼和农夫 发表于 17-4-2014 16:52
中国呢 是啊人民医院,现在敢说自己是公立的吗敢说救死扶伤吗, 遇上亲人要动手术 医生给你建议云云 进口药 ...

我觉得厦门几个主要医院的风气还挺好的,而且有同学在里面,有需要可以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17-4-2014 2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牧马人 发表于 17-4-2014 17:05
中国教育方面的缺陷不是十年能改变得了的,需要至少两代人的时间,还得看政治环境是不是配合。如果你的孩 ...

澳村的学校也是攀比成风,我经常听办公室的同事在抱怨这个。 而且,他们也不是不重视成绩,不然澳洲政府也不会推出全国统考和成绩排名了。

中国的教育固然问题很大,有很多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很多共产党执政的需要,但是我认为基础教育国内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近年来也在慢慢地加强学生的全名发展。中国最烂的其实是高等教育。

说个具体点问题,我儿子很喜欢乐高,很喜欢画画,很喜欢乐器,我在国内可以给他报各种他感兴趣的班,在布村就没那个条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18-4-2014 1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8-4-2014 13:02 编辑
牧马人 发表于 18-4-2014 08:18
世事无绝对,关键看程度。这边当然也免不了攀比,但跟中国的氛围还是有本质区别。这边当然不是不重视成绩 ...


现在国内大城市的很多孩子也都会至少一种乐器了,而且是比较正规的训练,国内这方面的服务和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我对澳洲的教育还没有多少认识,所以不好评判整体好坏,而且中国实在是个太大的概念,个体差异极大,不好去整体比较。我仅从我家庭的个例去比较。反正我知道我儿子在国内,会接受怎样的教育,在澳洲会接受怎样的教育。迄今为止,我认为在国内的话我儿子会快乐一点。当然,我儿子还很小,我仅仅比较的是学龄前这个阶段,或许到了小学以后,我就开始感受到澳洲的优势了。

学龄前的话,澳洲的childcare我觉得没有国内优秀的幼儿园好,至少设施上差了很多,而且面向低幼儿童的服务也很少,即使有也一定很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语之玫瑰 + 20 如果拿这里优秀的childcare和国内优秀的幼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18-4-2014 14: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8-4-2014 14:26 编辑
williamcheng 发表于 18-4-2014 13:50
我同意村长和牧马人的观点。国内的教育除了应试,从小学大博士,我不敢奉承。国内的医疗除了有关系和有钱的 ...


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澳洲其实只要多带点钱过来,就是天堂啦。我说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钱不够花。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资本或能力,保证这边每年有10万以上的税后收入,那么就开开心心过来享受生活吧吧,各方面都比在国内好,除了远离亲人朋友需要重新建立社交圈以及事业发展潜力有限。如果像我们这样经济能力有限,那就做好降低物质欲望的准备,那么这里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你依然可以享受到很多国内没有的乐趣和幸福。我相信很多有条件移民过来的人,在国内的物质基础是比较好的,基本不会为日常生活精打细算过日子,那么到这里 之后,需要适应一下,改变一下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18-4-2014 18: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的眼睛 发表于 18-4-2014 17:17
怎么大家都说这的医疗差啊,说说我自身的感受吧。

女儿剖腹产出生,在这公立医院做的手术,当天伤口贴了 ...

我儿子在澳洲看过两次病,都是发高烧,一次急诊一次GP,还算是愉快的经历。

大家吐槽的是这里对重大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效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19-4-2014 10: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19-4-2014 10:52 编辑
金鱼和农夫 发表于 18-4-2014 22:05
呵呵 其实从故乡来到这个异乡确实会有很多适应的过程,不同的观点想法都是无可非议,人和人活法都不同,不要 ...


跟对人一样,对一个国家的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所谓澳洲精神,澳洲文化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去认同了。 文化认同是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有归属感的基础。 澳洲的好处是多元文化,所以我仍然可以在这里找到华人圈子和熟悉的文化,但是更大范畴上的澳洲文化认同,对我们而言仍需时日,或许要等到下一代。

作为新移民,我们对澳洲还没有什么感情,移民的目的是很功利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相反的,我们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虽然有各种问题让我们决定移民。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对两个国家问题的包容度,中国要高于澳洲。因为中国的问题是老问题了,我们已经对付了几十年了,不习惯也习惯了。澳洲的问题却是新问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我看到很多例子是很多人无法完成这个过程就放弃回国了。所以这个帖子的初衷是让更多没来的人有更多的心理建设。

另外,大家移民的动机可能也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就抱着在这了扎根的想法,所以有什么问题都想办法克服,问题都解决了,自然就在这边过得很好了。
我们有所不同,移民之前是很犹豫的,签证到期前,我们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不行大不了回去,我国内的工作都没辞掉。是来这里的头3个月让我有了在这里安家的决心,因为环境确实不错,找工作也很顺利,房子虽然普通但是也确实是国内享受不到的宽敞。所以,我才在这里买房安家了。 但是,我并不能说永远不回去了,因为我知道初期喜欢这里,是有新鲜感的因素。我也听说很多人过了几年就无法忍受这里的生活而回去了。所以,我仍然不敢斩断一切,保留着国内的住所和户口。 可以说,澳洲对于我们,仍然在考察期,考察期更多的是挖掘问题。目前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工作收入无法负担我想要的生活,而更关键的是我看不到上升空间。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是我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基础。 也希望大家给点建议和经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美丽spring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19-4-2014 1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dannemora 发表于 19-4-2014 08:22
打搅了.不好意思.或者,有缘的话.我们5年或10年后在回头讨论. 得罪之处.道歉.我就打住了.

不客气。 我从来不会在讨论中生气,接收各种观点并从中获得修正自己观点的机会,是发讨论帖的初衷。

事实上,从本贴在的讨论中,我获得了很多正能量。 因为最近工作和经济状况都不慎理想,情绪有点负面,但是从很多人的回复可以看出,这些困难不算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19-4-2014 10: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catherinechen 发表于 19-4-2014 09:01
Austrailia is not paradise.
But you don't need 100k  after tax income to enjoy life here.

对于好的生活的标准是什么,因人而异。可能我们的判断标准里还带着很多从国内带来的因素和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19-4-2014 2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20-4-2014 07:37 编辑
shyskysly 发表于 19-4-2014 13:40
我觉得澳洲欠了楼主许多。像楼主这样放弃国内的高收入,来到土澳,生活水准下降,医疗教育还不如中国,实在 ...


1.
我谈不上失落吧,来到这里,各方面都比我预想的要顺一些,包括第一份工作的收入也高于我的预计。只是澳洲的物价实在是远超出我预期了,我发这个贴正是想让还在国内的人有个心理准备,把情况想得严峻一点,总是有好处的。来之前,很多人告诉我在布村找个年薪10万的工作,一家子生活就很滋润了,来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精打细算是必须的,当然我也没觉得生活质量下降,如果考虑到食品安全和自然环境,生活质量还有所提升。我感到压力的地方是这么个活法,没法攒下钱,而且很多开支目前我们都还没有开始,比如孩子教育。

2.
我并非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家庭收入10万以上在这里才能过得开心,这个数字只是针对我家目前的情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而且生活方式也很不同。有的人喜欢下馆子有的人爱自己做饭,这个开销就差很多,但是下馆子的人不见得更快乐。在澳洲,要是喜欢户活动的话,负担起来要比国内轻松得多,旅行也是,比如坐个游轮啥的。所以,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很澳洲,那么其实用不了多少钱也可以很开心。相反,你要是很难改掉国内的习惯,比如爱下馆子、爱shopping,习惯于各种家政服务,那么在澳洲需要很多钱。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房子的负担。有些人收入不高但是房子不便宜,房贷负担很大,自然经济压力就很大。我现在非常庆幸当初没有冲动买80万的房子,虽然首付只多4万,但是每个月的负担又高了不少。 有的人可能住townhouse就很满足了(如果不是考虑投资价值,我更喜欢townhouse),那么房子负担小很多,省下的钱可以干很多别的事了。 近些年,更有从北京上海过来的人,卖掉国内的房产,带着上百万来澳村,那么这样的家庭,即便收入不高也能过得很好。

来这里一年,也遇到很多在这里活得很开心的人,这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别人做得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事实上,我也是只每个月算算帐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其他时间还是很开心的。

3.
关于中国和澳洲的比较,这个帖子里的一些观点并不是我的观点。 整体而言,医疗、教育、福利、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澳洲都是秒杀中国的,这个没有什么疑问,一个是人均资源极丰富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人口众多问题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上。但是,具体到个人,情况可能很不同。中国的地区差异、家庭差异极大,平均情况虽然很惨,但是局部却有比澳洲发达的地方,国内一样有一流的医疗、教育、各种硬件设施,虽然不是全民享有,但是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生活在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上,这些人可能不到人口百分之一但是总量依然很可观,而这批人是移民的主力军。在国内能过得不错的,不代表来澳洲也能过得很好,除非你是富人阶层,可以带大把钱过来。对于白领而言,能否通过移民获得更好的生活,取决于很多因素:职业、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财务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19-4-2014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很多人看帖的时候直接做了很多假设:楼主来了澳洲很失望,情绪很低落。 认识我的人应该知道我还算是很乐观的人,也是比较懂得生活的人。

我来澳洲之前,是做了充分的功课的,移民也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澳洲的各种好,我是充分了解的,不然也不会来。

其实,我只是在吐槽澳洲物价贵,比我想象的贵,给还没来的人一个参考,做好财务规划而已。 像我这样很快找到和国内差不多的专业工作的只能算是狗屎运,而我们尚且感到财务上的压力。所以建议要过来的人,多准备点弹药,或者做好心理建设,来了之后要辛苦一段时间。 我觉得这对新移民很重要。带着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来澳洲,并不利于在这里扎根下去,相反,对情况做最坏的估计才会得到很多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0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姐姐 发表于 20-4-2014 09:16
根据你的文字,我认为你的功课肯定不认真喽。

我家两个人收入离10万还远呢,为什么可以每周两三次外出吃 ...

所以我晒这个消费情况就是想看看我们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如你所言,或许好好计划一下,日子还是不错的,我们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0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姐姐 发表于 20-4-2014 09:27
中国白领来澳洲,不就是国内农民进城务工,本来就应该抱着吃苦的心。一来就想住大房子,开好车,吃豪宴,又 ...

我从来没想着一来就住大房子,开好车,过很滋润的生活,过来先艰苦奋斗一阵子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

我现在只是想测试一下我们要过上比较理想的生活,需要多少钱,然后依次为奋斗目标。我感到压力的不是在于现状(我对现状很满意),而是对未来有深深的无力感。 我现在的收入离我理想的生活还差个几万,但是看不到提升的希望。单位里,我在技术人员里已经是最高收入,再往上就得管一二十号人了,我自知没有那个实力再往上爬。所以,我的收入已经看不到增长希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1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姐姐 发表于 20-4-2014 10:22
不买豪宅?那为啥要一步到位60万的房子呢?

40万的房子也比厦门住的好吧,除非鼓浪屿的别墅不敢比。我们 ...

一个月1300刀的饮食消费,跟我家差不多。问题是除此之外,开销还很多啊,各种保险,各种账单,房贷,七七八八加起来,一个月不就5000多了。另外,饮食占总开支的近30%,这个算基尼系数很大了吧?国内的饮食支出可能只占20%不到,吃得比这里好(食品安全就没法说了)。 这里头疼的还有各种固定支出各种账单的开支很高,所以你可以计划的空间很有限。我也很希望能取取经,如何规划,才能花尽量少的钱,又不会觉得生活很拮据。

至于房子,现在这房价,60万就是很普通的房子,离一步到位十万八千里。40万的房子,绝对更谈不上比厦门住的好多了,只能说各有优劣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1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20-4-2014 18:03 编辑
海姐姐 发表于 20-4-2014 09:36
关于中国教育比澳洲好?
逗死我了。


教育肯定是澳洲好,中国的教育是中国主要问题之一,也是移民的动机之一。

但是,也不是说澳洲教育的每一方面就比中国的一切都好。所以,热爱这个国家没有问题,受不了别人吐槽这个国家没有必要。比如说这里的幼儿园,我就觉得巨贵,而且学校设施也不如国内一流幼儿园。至于说教育质量嘛,国内当然烂的很多,但是办得不错的也是有的。厦门一个月2000块人民币的幼儿园就还可以了,比这里一个月2000刀的强。

国内的主要问题是体制问题和价值观问题,这个我从来不否认,不然也不会把教育一直作为移民的理由之一了。 我对这里的教育没有充分了解清楚的地方是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达到自己的预期,也是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的。普通的公立学校,青少年的问题可不少,甚至是严重。所以很多人(无论鬼佬还是华人)都送孩子上私立,这意味着每年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我反复在说,整体比较澳洲和中国没有任何意义,要比烂,中国绝对打遍天下无敌手,多么没下限的事都有。但是有意义的比较,是拿澳洲的平均水平甚至是中下水平去比中国的较好的水平甚至是一流水平。 因为对于很多移民来讲,他们到澳洲只能享受到平均水平甚至更低,但在国内却远高于平均。 更有意义的比较,是去比较个体在中国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在澳洲又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2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的考拉 发表于 20-4-2014 21:34
最近几个月,让游泳池正常运转了,自己修了几个纱窗,修了的冰箱,下面还准备修理自己热水器,到了澳洲才 ...

最近开始学整花园,再不弄草皮就死掉了。我不是太享受各种家务活,但是来这必须尽量什么都自己来,这是来这的代价之一,不过我乐意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4-2014 22: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的考拉 发表于 20-4-2014 21:58
修东西和做家务不一样,我除草拖地做饭洗碗就没成就感,哈哈

我打算换家里的水龙头,一般总闸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1-4-2014 07: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wzleegee 发表于 20-4-2014 22:02
你家前院某个角落,上面是个塑料盖

只看到里面有水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1-4-2014 1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king 于 21-4-2014 10:44 编辑
amanda_cyf 发表于 21-4-2014 09:12
纵观LZ的消费统计,提出几个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2岁大的小孩实际可以喝鲜牛奶,因此奶粉可以替换。
...


谢谢建议。孩子打算开始训练大小便了,省钱是一方面,去幼儿园最好也得自己会。
剃头刀我们也买了,还花了一百多刀,平常也让老婆剪,跟10元店差不多。但偶尔也去店里,效果好一些。
停车费算了下,还是比公车便宜一些,一部车10-15刀 ,两个大人来回公交不止15刀。如果平常就公交上下班的,可能公交会划算点。
玩具这个月降下来了,刚来会买比较多,以后也不需要太经常买。很多费用确实是因为刚来,接下去会省一点。

但是以上无论如何怎么省,也抵不上未来孩子幼儿园的费用。更不用说还得攒钱回国过年。 而且,每个季度每个季度的特别开支,比如这个月去露营,已经花掉几百刀了。换季了给一家三口买衣服,又是几百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1-4-2014 1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的眼睛 发表于 21-4-2014 10:56
楼主开源可以把房子分租一至2间。我印象你是4bed2bath. 三口之家留2间够了。

如果不介意的话。

在考虑这个了,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老婆还是不喜欢跟别人混住,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1-4-2014 1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tirement 发表于 21-4-2014 11:32
问题是国内有几个只是一个人上班。另外,这个工薪也看地域和薪水范围,比如楼主二线城市年薪几十万,这也 ...

在这里,每个月房贷(1700)+吃(1300)+各种账单(1000)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占收入四分之三,其它方面的安排真要精打细算才行。

在国内,这些基本生活开支占收入50%以内,所以安排起来就比较灵魂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2-4-2014 1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鱼和农夫 发表于 22-4-2014 17:08
其实,好久以来(贷款利息没降前)在这里 我感觉一般情况两个人工作的话一个人的钱基本上是要付贷款,另外一 ...

是考虑让老婆出山了,等孩子再大一点。

老婆在国内是干HR,在这边不知道做什么好,有什么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7-6-2024 01:40 , Processed in 0.074665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