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735 angeljx151 的帖子
很喜欢你的“续”。有时候续是对正文的补充,甚至是修改和推翻;P回复 #746 angeljx151 的帖子
这些镜头拍大月亮还不够给力,拍大月亮需要天文望远镜,不是换个普通镜头就能拍到大月亮的:)关于看照片信息的软件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8-10-2012 12:22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真是太好玩了,我经常看到鼠标在图片上会显示一些数据,但从来没去仔细研究过(也是二的一种表现)。;P
是不是数学不好的人,对数字特别没灵感啊?:P
昨天人家哈苏达人还传了一张蜻蜓图片给我,刚才试了 ...
file:///J:/11,JPG
其实只要装个ACDSee看图软件,就能显示未处理过的照片的数据,非常简单。步骤:用看图软件打开照片,然后点文件-属性,在元数据里就能显示照片的信息了。就是用手机拍的。也能显示手机的品牌、型号等参数
回复 #760 angeljx151 的帖子
同意幸福妈妈的观点,我们家每个人都用电热毯,在睡觉前一个小时开,人上床后就关掉。我家电热毯除了冬天做酒酿和酿酒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天气不好,不能晒被子的时候,电热毯开上10多个小时,把被子烘干。晚上睡觉就特别舒服整个墙面都是落地窗的房子
我DIY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有个整面墙都是落地窗的房间回复 #874 angeljx151 的帖子
请问幸福妈妈,我这晚相识一两年的新读者怎么能看到您以前的这些照片呢?这几天在狂追贴。非常有感慨。觉得睿智的女人真的不只是一个方面有见解呀!我需要不断修炼才行 原帖由 大小巫巫巫 于 25-11-2012 18:13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请问幸福妈妈,我这晚相识一两年的新读者怎么能看到您以前的这些照片呢?这几天在狂追贴。非常有感慨。觉得睿智的女人真的不只是一个方面有见解呀!我需要不断修炼才行
同感 幸福妈妈, 你好。
因父亲突然病重, 10月底回上海住了几个礼拜。原来就非常不喜欢回国的我,再加上生病的父亲, 心情是糟糕透了。 无时无刻不想念澳洲的家和我的宝贝猫 Millie。
第一个星期, 我是天天跑医院。 生平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医疗服务。 可以说是开了眼界。 我是护士, 在新加坡和澳洲工作了也有十多年。 可我在上海是狠无助。
心好累。 还要请教, 老年人如何学简单的英语。 该如何起步? 原帖由 catherinechen 于 26-11-2012 09:34 发表 http://cn.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幸福妈妈, 你好。
因父亲突然病重, 10月底回上海住了几个礼拜。原来就非常不喜欢回国的我,再加上生病的父亲, 心情是糟糕透了。 无时无刻不想念澳洲的家和我的宝贝猫 Millie。
第一个星期, 我是天天跑医院。...
赶快安慰一下!
中国近几年医患问题一直存在。
自从幸福爸爸06年出事之后,我们一家每年很多时间要泡在医院里。
首先,医生很辛苦,每天要看几十个病人,而且门诊条件并不是特别安静,卫生条件也不尽如人意。(上海的医院相对要好很多了)
第二,无论大病小病,所有检查全部来一遍,不然休想拿药,休想住院,休想手术。
第三,有些医生过于武断,误诊现象时有发生。
就说这次回国,幸福爸爸去做康复检查,本来没什么问题,医生却说问题很严重,需要马上做手术。
弄得我们也好紧张。
还好我们多长了心眼,没有同意手术,请求先做病理检查。
结果医生还是要求我们住院检查,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乖乖去住院了。
住院期间,各种检查,费用昂贵就不说了,几乎每天验血,验尿......好好的人都得折腾病了。
病理检查报考出来了,根本就不是什么需要开刀的病。
结果人家主治医生还要坚持他的观点,不肯承认一开始的误诊。
死不认错,也是我们这次遇到的很无奈的一种医疗态度。
第四,病人太多,医生无法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做到一丝不苟的跟踪治疗。
幸福爸爸这次被关在医院里挂抗生素,
第一次用的药比较轻,连续四天下来依然没有效果。
第二次改用了更重的抗生素,药物开始起作用,连续挂了七天,人都挂傻了。(乏力,思维缓慢)
到了第八天,我们坚持停挂抗生素,主治医生反问我们:“这药挂了几天了?”
我不能不去理解医生,他们真的太忙了:每天8台手术、还有查房、开药、解答病人家属的询问、处理紧急病情等等。
医生们手术中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我的一个朋友是非常著名的肝脏移植专家,快40岁了。他每天都有手术,肝脏移植是非常复杂的大手术,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遇到难题甚至十几、二十个小时都要站着。
他每天回到家都几乎没有力气和家人说话,连吃饭都是在应付。
这样的医生,年薪不到30万。
说心里话,在医院呆了快十年了,我慢慢地理解了医生的难处。
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好医生的,只是病人实在太多太多了。无论到那个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各种排队......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病人,那么多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病患呢?
这个我真的没有想得太明白。
人多,真的啥事都多!
所以,一定要好好生活,生病住院太遭罪了!
幸福爸爸还是在澳洲的医院看吧。 在医院里看着这么多的人, 我都快疯了。 163的是没有medicare, 这样的话在澳洲看病就全是自费,这比买张机票回国看还贵。
回复 #3859 amanda_cyf 的帖子
那是不是可以买商业保险?特别是临签期间,等拿到pr之后就可以有医疗保险了吧?回复 #3858 catherinechen 的帖子
千万别以为澳洲的医疗系统多好,其实很成问题,比中国低效多了,有些时候还很无能。回复 #3856 angeljx151 的帖子
幸福妈妈说的真好!在国内医务人员很可怜,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是相差太远,在上海社区医生每年也就5位数的收入,二、三级医院还稍微好一点,但他们承受的压力比山都大,部分是体制的问题,还有部分是深层次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几年医务人员流失很多,长此以往真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是否还有好医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能够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都是精英,向他们致敬。 除了健康,什么都是浮云,好好锻炼身体,不去医院才是王道。昨天一个年仅32岁的朋友,因胃癌去世了,留下了2岁多的儿子。 原帖由 牧马人 于 27-11-2012 09:40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千万别以为澳洲的医疗系统多好,其实很成问题,比中国低效多了,有些时候还很无能。
I am a nurse working in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hospitals in Melbounre. I much prefer the system here. Plus I know a lot good doctors.
回复 #3864 catherinechen 的帖子
http://www.freeoz.org/ibbs/thread-1040961-1-1.html欢迎来这个帖子里讨论,内行观点很有价值。 生大病还是回国看看保险
不能盲信澳洲医疗
澳洲医疗除非是快死的人,会优先得到各种治疗,其他还是国内医院好 给大家推荐,不是广告,在微博看到的觉得不错,“【神奇健康冰淇淋】美国最近流行神奇Yonana机器,用新鲜水果切成丁,然后压入机器,出来就成了又滑又软的冰淇淋。100%水果,不必放不健康的白糖,不破坏维他命C,孩子都愿意吃水果了!”
http://bbs.dealmoon.com/thread-33114-1-1.htmlhttp://bbs.dealmoo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211/27/2056196766q686w975zlnl.jpg
[ 本帖最后由 pipibo 于 29-11-2012 13:10 编辑 ] LS那位,这个做出来的不叫ice cream, 冰淇淋的基本原料就是牛奶,糖和蛋黄。没有这些材料,做不出冰淇淋的。如果只是水果的话,叫sorbet。我前两天刚做了一个mango sorbet, 你可以搜搜美食天地里的帖子,或者去我的博客看看。 潜着看完了全部,觉得不冒出来顶一下贴实在是过意不去。:moved
感谢幸福妈妈耐心的分享,不论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移民的经历,都受益很多。
也推荐给自己的妈妈和朋友们看这个帖子,移不移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习幸福妈妈的生活智慧(还有美食手艺;P ),感染上幸福妈妈乐观、豁达、大爱的生活态度。
读书
每次读书,都会莫名其妙地感谢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文字这样的奇迹,也感谢我自己能拥有阅读的能力和可以“吃”书的本事。
即便是再“忙”,也会偷闲读书。
年轻时热衷于阅读世界名著,那时幼稚的阅读能力让我更喜欢追究故事的结局,能读几部大悲剧,都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了(那时真的不知道未来的书籍可以更精彩:L )。
参加工作后,热衷读各种当年的流行书籍,比如金庸,三毛,琼瑶。无数次被三毛和荷西的情感故事惹得泪流满面,也反复翻读《哭泣的骆驼》,并因为三毛的早逝而痛心不已。
中年之后,停止了好多年静心的阅读习惯,埋头苦读很多外语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且自己大量写教材,内心需要补充智慧时,也只能读一些杂文和随笔,比如刘心武的小短篇,一种阅读的饥渴和不能满足时时困扰着......
自从今年退休不再教书之后,毫不犹豫再次拾起大部头书籍来啃读,发现年岁大了,对需要看的书籍更加挑剔了。
不再去追求故事结局的那种书籍了,因为那样的书籍再也不能走入我的内心,找不到共鸣了。
年岁大了,更喜欢看那种需要用心才能看懂的书(智者的内心独白),有时读完一个句子都会停下来沉思,用记号笔划出能敲打心灵的文字,不断去琢磨,去感悟。
读书,是人生摆脱心灵困境的一剂良药。
这些天选了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来读,才读完了“代序”就已经不能再读下去了,太多字里行间的灵魂碰撞,不得不让人停下来慢慢咀嚼,甚至回过头再去认真地品读几遍......
节选“代序”中一个小片段分享给大家(代序一共有十三节):
十二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http://t.sina.com.cn),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读书就好比苦海中的一条海岸线,可以看到生的希望;
读书更好比饥渴中的一碗米汤,可以让人走出心灵的虚脱;
读书永远比赚钱,做官更值得追求!
一辈子追求读书的人内心永远不会寂寞......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30-11-2012 23:13 编辑 ] 小白写得好,LZ 解析得好:ppb_86
读书——续
再度返回澳洲,突然发现2小时的时差也有点倒不过来,大概是年岁大了的缘故吧?
睡不着,也可能还在惦记白岩松对“忙”字的解析,觉得十分困惑。
“忙”真的意味着心的死亡吗?
记得这些年在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心目中,小白一直受到推崇。
我的私人邮箱里经常有海外朋友给我摘录的小白精彩“段子”......
苦于没有时间,一直内心痒痒,梦里都想通读他的文字。
终于,昨夜再度翻开《幸福了吗》,开始读“我在CCTV:是主人也是过客”。(标题都带有心亡的丝丝酸意)
读了前面几个段落,就豁然开朗,原来小白同学对“忙”字的理解是从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消极,不可取)。
一个CCTV顶尖级新闻直播主播员;一个如此热爱生活;如此追求新闻真实性和对观众负责任的新闻人;在极度的“忙”碌中感受了不能实现内心渴望的挫折......
那种无奈甚至内心的绝望,才导致了他用“心亡”来解析“忙”碌......
我也理解了他的“忙”,和我的“忙”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忙”。(终于从困惑中走出,我的灵魂也再度得到了升华)
所以,“忙”是为了什么“忙”,才会有“心健”和“心亡”之别。
幸福的忙碌永远都不会让心灵死亡,这样的境界很难达到,但人的一生中一定会多次有机会体验这种幸福的忙绿给我们的甜蜜。
比如恋爱中的忙碌;比如春节赶车回家看望父母的忙碌;比如我们回国之前为朋友采购的忙碌;比如为了家人操持家务的忙碌;比如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的忙碌等等......
再所以,“忙”可以理解为:“竖心旁”为思考,情感,思想,思绪; “亡”意味着尽情畅快地得到宣泄(亡有流逝的含义)。
这样的忙碌才是我们所要的忙碌!
*************************
澳洲时间凌晨三点终于可以放弃对“忙”字的不解,安心入睡了......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12-2012 13:59 编辑 ] 终于把这一个月来的课补上了。准备把大家推荐的好书找来看看。谢谢大家!都要幸福快乐喔。 我记得她曾经很恼火 CCTV领导不播出 911的新闻
因为要等“上面”的意思
像他这样的人 在体制内
这样 已经很不错了
。。。
体制内的含糊
原帖由 mite 于 1-12-2012 15:4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我记得她曾经很恼火 CCTV领导不播出 911的新闻
因为要等“上面”的意思
像他这样的人 在体制内
这样 已经很不错了
。。。
说到911,事发之后几分钟内,美国的朋友就通过OICQ(当时没有QQ)把消息告诉我了。
可惜当年的OICQ(就是现在的QQ)没有图片传送功能,看不到画面。
幸福爸爸跑到楼顶去掰天线,我在家里汇报电视图像清晰度,好不容易,我们从台湾的东森新闻中证实了911的真实性。
而央视一直没有报道。
*************************
也许是一种从上至下的思维方式吧:哪些事情可以公开,哪些不能公开,都要领导来拍板。
记得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的浴室分男女两大间,教工也在那两间浴室里洗澡。
那年我是儿子贵族小学的英文教师,晚上轮到值班都要夜里9点之后才能有时间去洗澡。
俺算是胆子非常大的了,我们的澡堂在校园非常偏僻的黑暗处(类似集中营的感觉),所谓洗浴室就是一个一个的隔间,一块门板挡到脖子处的高度,两个隔间的人可以相互对看到彼此的脸。
俺又爱干净,再冷的天,也要坚持去洗个热水澡。
进了公共浴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反锁大门,感觉万无一失了才开始放水洗澡。
就在那天晚上,洗得正开心舒服的时候,不料抬起头来,一个蒙面男人的脸出现在浴室隔间的门上,和我面对面(丝袜把脸绑得有点变形了,很丑陋的摸样)!
他能看清我,我却看不清他!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冷静,然后开始沉着对话:“胆子很大啊!怎么进来的?”
那男人其实也紧张,一句话都说不出。
突然很远处传来了老师们微弱的说话声,其实我内心知道是她们在下班回去的路上,那天晚上不会再有人来浴室洗澡了,不会有人来救我了(即便大喊救命也不会有人能听见)。
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常严肃且有点凶狠地对他说:“你TMD快逃吧,不然再过一分钟你就死定了!”
大概那男人也听到了有老师说话的声音,犹豫了片刻,一溜烟逃跑了。
在他逃跑的路上留下了一把很锋利的菜刀和一条短棍。
我是真的被震到了,赶紧冲出去再次反锁浴室大门(防止他再回来),心里纳闷那家伙是怎么进来的?
后来发现是大门上方的排气窗没有锁死,那人从非常高的气窗中爬进来的。
二话不说,两把椅子叠放一起,爬上去把气窗也锁死了。
这才放心迅速把衣服穿好,开始报警。
警察到达很迅速,警车嗷嗷地叫着开进了寂静的校园,把我“解救”了出来。
门上,地上,菜刀上,棍棒上全有案犯的指纹和脚印。
我心想:这下一定能抓到这个色狼了。
那年我38岁。(庆幸不是妙龄少女,庆幸没有大声呼救,不然估计也死定了)
********************************
第二天,校长找我去谈话。具体内容呢就是批评我报警没有经过学校的同意,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学校的声誉不好。(没有一句安慰的话)
我Kao! 我无语了!
后来警察再也没有来过学校,大概也是校长们做了工作,撤销了报案吧?不得而知!
再后来,大概三个月之后,附近的一个初中生夜自习回家路上被强奸了,案犯人也是一个蒙面男人!
这件事情我一直非常自责:为什么当时没有坚持要警察找到案犯!
再再后来,我每次看到我们校长,我都感觉他和那个色狼是同案犯,一样龌龊!
**********************************
体制可以不考虑百姓的安危,还算什么体制?
最近网络上各种官员纷纷卷入奇葩丑闻中而被百姓的唾沫秒杀,改革势在必行!
[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2-2-2013 21: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