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868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在国外交不到知心朋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9-2011 11:0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看到不少帖子里面有人说在国外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认识的老外也都只能算普通朋友,文化差异肯定是其中一个因素了,那会不会我们跟老外的知心朋友的定义其实不同呢?比如说老外认为能一起聊天看球赛就是知心朋友了,而我们认为必须能够以诚相待互相说出隐私秘密的才是知心朋友?

我自己是很少接触外国人的,所以没什么实际感受,想问问大家的看法,想起我在国内的那些超级好的朋友们,我们会掏心掏肝的聊天,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求必应,不会互相嫉妒,不会互相讽刺,几乎不会吵架生气,偶尔会有恶作剧,但是没有过分的时候。看美剧里面那些朋友之间就会有嫉妒,有时互相讽刺吵架,但是他们依然是知心朋友。

老公说在学校里,大家关系都很融洽,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圈子,一个以色列人的圈子是和他一起冲浪的朋友,一个日本人的圈子是和他一起去酒吧闲聊意淫的朋友,我老公的圈子是坐在一起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花生也能谈古论今聊天的朋友,我的圈子就是喜欢把朋友请到家里吃饭,然后大家随意活动,打麻将的,唱歌的,用电脑的,聊天的等等,可能很多中国人的圈子都不会涉及到酒吧咖啡馆之类的地方或者像我这样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岂不是永远不会跟老外有相同的圈子永远不能成为知心朋友???那么由此可证,其实在国外交不到知心朋友的真正原因是交朋友的方式没有入乡随俗。

突然感觉我好像自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有没有朋友能用亲身经历证明一下这个观点是对的??当然了,证明我是错的也行……我只是有点好奇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5-9-2011 11:12:1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有此感觉 。 总之进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文化环境, 就是这个样子吧。

我现在也觉得与中国文化背景之外的人,来往也就是很浅的那种。
具体知心的朋友,我觉得可能在这个年龄段之后, 恐怕再也不会有年轻时候那种简单单纯的朋友了。
深交一点朋友,我还是希望能在中国文化背景的人身上找到,虽然目前没有什么收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5-9-2011 15:25: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ia1021 于 25-9-2011 10:09 发表
看到不少帖子里面有人说在国外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认识的老外也都只能算普通朋友,文化差异肯定是其中一个因素了,那会不会我们跟老外的知心朋友的定义其实不同呢?比如说老外认为能一起聊天看球赛就是知心朋友了, ...

文化差异是一个因数,生活习惯也是另外一个因数.
老外一般比较个体化,比较独立,较为注重个人空间.而且他们比较好动, 对运动,旅游,野餐,露营比较感兴趣.当然很多时侯也因人而异,但一般比中国人好动.

相反,我们中国人是比较群体化的,所以活动上也比较群体吧.

至于交知心朋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LZ也没有必要想太多了.而且人年纪越大,生活习惯越多,想问题的方式越复杂(或者应该说越老练吧),就更难交到知心的朋友,因为不少人也不再把心敞开了.见过不少国内来的同学,与其说他们想跟你做朋友,还不如讲他们想找帮忙的人而已.他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又怎样跟别人长久?自然也不会有知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tm_nicole + 50 我也有同感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5-9-2011 19:19:0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你换个地方就不一样。

我29岁时从重庆移居到青岛,在青岛生活15年,也没交到几个你所描述的知心朋友。年龄大了,想法多了,戒备心多了,交友方式也不同了,所以结果就不同了。

而在重庆各种朋友就很多了,包括你所描述的知心朋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0 收起 理由
Rondy + 20 我很赞同!
gamesover + 50 我很赞同!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5-9-2011 20:49:21 | 只看该作者
知心朋友应该叫发小。。

成熟的朋友叫朋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frozen_heart770 + 20 你太有才了!
mia1021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6-9-2011 11:19:3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习惯不同,昨天下午路过酒吧看到很多老外在里面看球赛,在中国大部分球迷都是在家看球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6-9-2011 11:23:29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到大,能交到几个知心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6-9-2011 11:3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9-2011 12:09:04 | 只看该作者
觉得不同地域的人会有些不同的个性。
比如我是湖南的,觉得湖南人都比较豪爽大方一些,对小事不计较。当然,这是就普遍意义而言,并非所有,总有特例。
我在杭州也生活很多年了,总体观感上,觉得江浙沪这边的人心眼比较小点,做事细致认真然而也很计较小事。跟这样的人我可以保持一般的朋友关系,但是很难谈得拢成为密友。
我现在最好的两个女性朋友,一个是金华的,一个是杭州的,都不像是我接触的典型江浙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6-9-2011 12:53: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没有从小在澳洲读书,至少从中学开始,基本上你不可能拥有如国内般的“同学情”,“战友情”,死党,等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frozen_heart77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6-9-2011 13:15:22 | 只看该作者

人都是一样的

我是一年前来到澳洲的,老公是当地人,我刚来的时候,他到处拉我见他的朋友,希望我能遇到志同道合的。
还真是有一次,老公的一个朋友带来了一个女孩,她是当地出生的印度裔,我们聊得非常投缘,互留电话号码,只后就经常联系。现在我们两个也差不多什么都说的,她交男朋友阿,失恋阿,工作什么的;我和老公生气地时候,她也会和帮我疏解。可能是因为她人比较细心,也很体贴,比如我们见面的时候,她都提议在两个人出行都方便的地方见。
至于文化差异,我倒没觉得有什么,可能在国内我也接触比较多的外国人,当时就得出结论,人都是一样的,有什么就说出来,对方能理解就理解,不理解就算了,也没什么强求的。
还有一个是老公的朋友,当地的白人女孩,现在她到经常和我联系,和我讲她感情的事情什么的,这个女孩倒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但是她愿意和我交往,我也Ok.
因为我在中国的公司工作,有一些中国的同事,这些人能不能发展成朋友,不一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6-9-2011 14:0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的霍巴特 于 25-9-2011 19:49 发表
知心朋友应该叫发小。。

成熟的朋友叫朋友。。


是啊,那些真正知心的,都是一起长大的,什么傻事儿都一起干过.
成年以后再认识的朋友,怎么也到不了那个程度的,别说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了.
我先生是澳洲人,可他最好的朋友也就是那几个一块儿长大的发小儿啊,一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6-9-2011 14:47:42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国内外,高中以后无知己。
知己和朋友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6-9-2011 18:06: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xiao 于 26-9-2011 13:47 发表
不管国内外,高中以后无知己。
知己和朋友是不一样的。




确实,知己和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不赞同极端的想法——不是知己就不算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0-9-2011 21:48:5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在国内也交不到。。。至今碰到能算知心朋友的也就一个人。。。

朋友的话。。。我到觉得国外的朋友感情更单纯更无话不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30-9-2011 22:2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EmilyS 的帖子

个人感觉相反,在国内的时候,朋友之间随便乱谈。到了这里,交个朋友,不敢随便乱谈了,因为禁忌的话题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10-2011 00:39:40 | 只看该作者
人在30岁以后再任何地方交到知心朋友的机会就不多了。但我在澳洲的短短两年多时间还不错,反而比在国内的好朋友还好遇到,在国内算上小学到高中的3个,大学的4个,研究生的2个,这么多年也就有8,9个好朋友而已,但在澳洲仅仅两年就有了3个很不错的朋友,都是中国人,现在都在国内,经常互相飞来飞去玩,有事情也相互帮忙,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说的。
和老外要说交真正的好朋友就不用太在意了,打个比方说,好朋友可以聊的应该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并且很投机,但你从小喜欢的什么?文学是武侠,音乐是王菲的歌,体育可能是足球或者篮球,各种白酒的名字你都知道,但在澳洲,一个典型的澳洲人的读的小说,听的音乐,橄榄球,熟悉的全是各种葡萄酒,所以,我们和他们的生活缺乏交集,你的英语即使能够完全听懂但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大部一样,我们是读四大名著长大的,他们是读圣经长大的,同样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和老外深度交往的原因,在中国,城市背景的人和农村背景的都相对比较难成好朋友,因为生活习惯和观念不一样,你和在中国的越南人容易成为好朋友吗?我在工作的学校里面有1个澳洲本地人同学(高校的研究工作中的合作伙伴)还不错,但不能说是好朋友,只能说还可以,有时候中午一起吃饭,上次他们来中国的时候大家也一起玩,但文化差异的确挺大,从小经历和熟悉的东西不一样,聊多了真还有点不知道说点什么的感觉了。其他老外就差距更大,除了有时候的聚会参加下,真没有什么私人交往。
在中国的老外也是相对独立的生活的,我儿子在国内的国际学校,这里的老外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圈子,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和这里的老外家长们反而比我在澳洲交谈的还要顺畅很多,因为在这里可以谈的话题反而大家很一致,比如孩子教育,中国的生活,中国那些地方好玩,那些行业有商业机会等,每次开家长会都会和他们聊的很愉快。这也说明,朋友的基础就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ia1021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10-2011 02:37: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事情我纠结很久了,来澳洲一年半,石头再找工作做的时候认识了好几个朋友,都没见过面,就电话邮件,但是就是感觉很亲能聊1个小时的大的去了。

再就是从没见面的朋友成为犹如兄弟姐妹的一对夫妇。虽然暂时不在一个城市,但是经常联系,假期就想一起见面。总能相互掏心掏肺说些话。要不然憋在心里不诉说要的病的。


还有就是现在在一个城市的朋友,也是可以掏心掏肺,周末出去玩总约,每次去钓鱼,总是空手归也没有不开心,下次再换地方。



再说说自己很受伤的事情,
我觉得朋友是不求回报,但是不能光想自己利益呀,不光是精神上还是物质都是的。
正因为我登陆的时候,石头找工作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哪怕就是一句话,我们也记在心。

所以到了这个城市我也觉得我需要去帮助将要来这里的人和认识他们的希望能成为朋友。


可是我已经被伤到了。大部分都是需要帮助的时候联系你。其他时间没有任何音讯。

这次中秋节我跟石头2个人惨兮兮的在家过的,去年我还做了月饼中秋宴邀请了刚认识的2个朋友,今年一个去阿德了,一个不再是朋友了。

我也同样跟LZ一样喜欢做点吃的请朋友经常来家里吃,在布市我按摩店的同事,还有在那里认识的朋友,经常相互走动,他们也很盛情的邀请我们。在那里可以一起出去购物逛逛。我觉得这是成为朋友最基本的吧。

在这个城市呆了比布市多很长很长时间,认识比布市多很多很多,但是就是只有一个朋友,我真的汗颜,今年年初大年30这里有飓风,基本都停电几天,都受灾了;我估计是我们在澳洲过的人最多,最特别的年吧,没有丰盛的菜肴的火锅,就是火锅底料+红薯叶,空心菜豆腐,粉丝,腐竹也觉得美味。但是同样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一起灾难的也不成为朋友。

这个最受伤的不是我,是我朋友的老公,那几天没电我们吃在他家,洗在他家,最后再联系没人,他很想他老婆有多的华人朋友。

我现在很少在家宴请朋友,变化真的很大?认识的人越来越越多反而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幸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10-2011 17:0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lf 于 30-9-2011 21:28 发表
个人感觉相反,在国内的时候,朋友之间随便乱谈。到了这里,交个朋友,不敢随便乱谈了,因为禁忌的话题多了。


总觉得现在和国内的同学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国外交朋友的方式比较适合我,分两类,话题性的和阶段性的。阶段性的比如大家一起上某门课比较说的来就好一阵子,然后生活没交集了就各找新的朋友。话题性的比如想要讨论古典音乐了就专门找这几个人,想讨论圣经就专门找这几个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mia1021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10-2011 17: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m_nicole 于 1-10-2011 01:37 发表
这个事情我纠结很久了,来澳洲一年半,石头再找工作做的时候认识了好几个朋友,都没见过面,就电话邮件,但是就是感觉很亲能聊1个小时的大的去了。

再就是从没见面的朋友成为犹如兄弟姐妹的一对夫妇。虽然暂时不在 ...


安慰一下。。。其实有时候必须改变的是自己的观念。。。

我从17岁以后就再也没过过春节,中秋。。。觉得没必要过。。。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其实真正的朋友只有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10-2011 17:30:42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内我有几个知心朋友,有开心事他们与我一起分享,有困难他们帮我出主意。记得出国之前,很担心自己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再也碰不到这样的朋友。没想到2年的澳洲生活,我认识了几个像他们一样的朋友,感觉自己很幸运。 不过,我也认识了一个让我很敬佩的老外,但由于语言障碍,我们无法深入交流,很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10-2011 19:22:3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交朋友,我觉得自己在国内和澳洲没有太大的区别。人生难得一知己。

尽管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在移民路上让我结交了好几位能一起坐下来谈心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10-2011 19:50:34 | 只看该作者
增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10-2011 21:02:30 | 只看该作者
一旦朋友之间的平衡打破了,还能成为朋友的,才可以叫知己。

就好象不愿意参加天朝同学会一样,差距太大了,,,

很幸运有几个真正的所谓知己。可惜没有一个同胞。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10-2011 22:32:26 | 只看该作者
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蹲牢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ArBen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10-2011 23: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milyS 于 1-10-2011 16:05 发表


总觉得现在和国内的同学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国外交朋友的方式比较适合我,分两类,话题性的和阶段性的。阶段性的比如大家一起上某门课比较说的来就好一阵子,然后生活没交集了就各找新的朋友。话题性的 ...

所以在某个程度上,我同意LZ的感触,在国外找到“知心”的朋友难,大约国外人(西人或华人)都比较在意personality和privacy,一个个性,一个隐私,就把知心屏蔽了。朋友就是话题朋友,,顶多吃个饭聚一聚,交心难,铁哥们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10-2011 23:12:44 | 只看该作者
很想知道你跟他们怎么知己?感觉西人根本就不追求中国人传统意义上那种知己的关系。当然了,国人能谈得上知己的也很少。

原帖由 ArBen 于 1-10-2011 20:02 发表
一旦朋友之间的平衡打破了,还能成为朋友的,才可以叫知己。

就好象不愿意参加天朝同学会一样,差距太大了,,,

很幸运有几个真正的所谓知己。可惜没有一个同胞。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10-2011 23: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ernando 于 1-10-2011 21:32 发表
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蹲牢房

一起越过狱
那才叫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我很喜欢《越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10-2011 23: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lf 于 1-10-2011 22:14 发表

一起越过狱
那才叫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我很喜欢《越狱》

T-Bag和其他几位好像都不是朋友,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10-2011 23: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Fernando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3-10-2025 23:41 , Processed in 0.041432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