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专业公司的研究,投资物业的折旧利益可以高达投资物业收益的62%。难怪该.公司负责人,物业折旧测量师Paul Bennion说:“如果投资者不申报您的合法扣税权利,跟拥有投资物业却没有租客一样吃亏。”  不少投資者不知道按現行的法例,他們可以申報特定的資産折舊和稅務優惠。由於不知情,也們失去了合法的稅務優惠。經年累積,這筆錢的數字是相當可觀的。 
 DEPPRO的調查顯示,只有20%的投資者知道怎么利用他們的合法權益去申報收租物業折舊。這些申報了折舊的投資者,得到的利益在買入物業的第一年中有的每周高達$300。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折舊扣稅,不但可以爲投資者每年節省數千元的費用,還有可能令你的投資物業的供款時間縮短幾年。
 
 折旧的定义与基本原则
 澳洲稅局的“折舊指南“指明:在賺取報稅收入的過程中發生的支出是可以扣稅的,而獲得這種産生收入的資産的成本可以在指定的時間里逐步"注銷",這就是所謂的折舊。如何計算折舊,操作起來頗複雜,但其基本原理卻很簡單。
 對於投資物業,資産折舊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1、建筑物和地基,即主体工程(Capital works)
 投資者可以為物業的主體工程申報折舊。它是根據建築的日期計算的。目前折舊率有兩種,一種是2.5%,一種是4%,這是由以下幾點決定的:
 1)建築日期
 2)建築類型(住宅、工業用房、商鋪、寫字樓)
 3)租約類型(長期或短期)
 對於普通的出租住宅來説,稅務局規定的使用壽命通常是40年,即折舊率為每年2.5%。
 主體工程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對主體結構的各類建設、擴建、改建和翻修。但是,關於擴建、改建方面的稅務條例相當復雜,這與簡單地購置一套已經建成的房屋再申報主體工程折扣不一樣。因些,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最好直接咨詢會計師或折舊專家。
 2、其它可折旧的资产
 除建築物主體結構之外的、其它與投資物業有關的存在著使用年限和會貶値的資産,在使用年限內可以逐年折舊。例如,物業投資者可以為物業的傢具裝備和陳設,例如地毯、電器、燈飾等等的殘舊和破損申報扣稅。
 澳洲稅局去年訂出了一套關於這些可折舊的物品的比較完整的定義和使用年限。
 對於“其它可折舊的資産”,稅務局提供了兩種折舊計算方式:
 第一種辦法稱為“基本費用”(Prime Cost)。
 這種方法假設資産在使用年限內均匀地損耗,因此適用固定的折舊率。
 另一種方法稱為“價値遞減”(Diminishing Value),
 它假設資産的貶値速度逐步減慢。
 
 计算折旧率的方法
 稅務局公佈的折舊率是根據使用年限和折舊方法而定的。
 按照“基本費用”方法,折舊率為100%除以使用年限。因此,如果一項資産的使用年限是4年的話,折舊率為25%(100%/4)。
 按照“價値遞減”方法,折舊率為150%除以使用年限。因此,假設一項資産的使用年限為4年,折舊率則為37.5%(150%/4)。
 舉例説明:
 假設您的出租物業新添了一套$1,200元的傢具,使用壽命為5年。
 每年折舊率為: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00%/5=20%                        150%/5=30%
 第一年折舊費: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200*20%=$240      $1200*30%=$360
 第二年折舊費: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200*20%=$240    ($1200-$360)*30%=$252
 第三年折舊費: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200*20%=$240     ($1200-$360-$252)*30%=$176.40
 第四年折舊費: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200*20%=$240   ($1200-$360-$252-$176.40)*30%=$123.48
 第五年折舊費:
 按“基本费用”方法计算  按“价值递减”方法计算
 $1200*20%=$240  ($1200-$360-$252-$176.40-$123.48)*30%=$86.44
 
 注:按“價値遞減”方法計算,資産在使用年限結束後仍尙余少量價値未被完全抵銷,可在之後一年內抵銷掉。而按基本費用方法,資産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則可以完全抵銷。納稅人士通常會選擇用價値遞減法計算折舊,這樣在頭幾年可以獲得較高額的扣稅。
 
 如何通过折旧获利
 專業物業折舊測量師Paul Bennion説:物業租務市場有升有跌,但無論市道如何,物業投資者都可以享受為投資物業申報折舊的利益。如果投資者不申報您的合法權利,就象擁有投資物業卻找不到租客一樣吃虧。”
 那麼,物業投資者怎樣通過折舊獲利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案例來分析:
 
 王小姐與朋友在雪梨北區合夥經營著一盤地板生意。她每年可以獲得$50,000元的基本薪金,在財政年度結束即2005年6月30日前可以赚取$25,000元利潤分成。
 兩年前她買下了一項投資物業。她簽約買下了一套一睡房的公寓,價値$260,000(包括所有後期費用)。她支付了10%的首期,物業可在2004年7月1日開始交付出租,租金每周為$300元。
 發展商提供三年期7%的租金回報保証。王小姐雇請發展商介紹的租務經理為她打點出租事宜,租務經理收取8.5%的佣金。另外,稅費與雜費每年共計支出$2500元。
 王小姐的物業帶$30,000的配套設施,包括名師設計的傢具、優質地毯及電器和廚房設備。這些物品自開始使用之日起預計有十年的使用壽命。她也可以按建築造價$180,000為基礎申請主體工程折舊。
 王小姐向銀行申請了90%的貸款($234,000),貸款利率為每年6.7%。她每周的還款額為$301.50元。
 根據以上數據,王小姐2005年6月30日之前的物業收入與支出匯總為:(右表)?
 1. $30,000x(100%/10)= $3,000
 2. $180,000x2.5%=$4,500
 按以上計算結果,王小姐的繳稅金額應該為(下表)
 项目         合计
 租金收入          $15,600
 出租管理费      ($1,326)
 贷款利息          ($15,678)
 税费和杂费       ($2,500)
 现金亏损           ($3,904)
 设施折旧           ($3,000) 1
 主体工程折旧  ($4,500) 2
 亏损                    ($11,404)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小姐擁有投資物業後,其稅後的現金流增加了:(下表)
 没有物业                               有物业
 薪金收入:$75,000             薪金收入:$75,000
 物业投资亏损:                   -($11,404)
 可扣税收入:$75,000        可扣税收入:$63,569
 需交税:$23,755                需交税:$18,244
 
 因此,顯而易見,購買投資物業令王小姐在該年度的稅後收入增加了。
 到底折舊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王小姐之所以可以受惠,是因為她的資産折舊費$7,500元可以減低她的可扣稅收入。王小姐只為物業的附屬裝備支付了10%的首期,但卻可以用這些裝備的100%的價値作為折舊基礎,並且可以將這些設施的利息用於扣稅。
 
 折旧存在的风险
 那麼,是否説明折舊稅永遠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呢,也不可以這麼説。
 折舊隻是一種工具,如果使用得當的話的確可以成為投資者的有利法寳。但一旦使用不當卻會變成一把雙刃劍:有時候可以幫助投資者,有時候卻會令粗心大意的人受損失。
 折舊的意義是:它通常假定一項資産到達了它的使用壽命就需求更換。因此,即使折舊不是一項實質的現金開支,但也代表了資産費用的分攤以及表示有朝一日需要實質支出費用以替換這項資産。
 1、昂贵的设施容易贬值
 王小姐買的帶時髦地毯和現代設計的高級公寓是為了吸引一個付得起高於市場價租金的好租客。
 這可能是對的。但是一旦這個物業被居住過及這些設施被使用過,它們的價値就會消失。就好比你將一部新買的車開出車行一樣,車的價値就立刻減低了。
 這個選擇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當租期一過,你手頭上的好租客可能會轉移到其它更新更好的住所。所以,如果你想要一直留住租客的話,你就要每5年就要花上一筆裝修費用,令你的出租物業保持時尙格調,吸引租客。許多投資者往往在租期過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2、存在最大利益限制
 折舊只有在您有稅務需要抵銷的時候才起作用。一旦您解除了稅務責任,那麼折舊的利益就不再有意義了。
 我們可以再以王小姐的例子來分析一下,如果她打算購買三五個甚至十個這樣的物業的話會有什麼結果。
 
 物业数量            三个                 五个                 十个
 租金收入           $46,800           $78,000          $156,000
 出租管理费       ($3,978)           ($6,630)          ($13,260)
 贷款利息           ($47,034)         ($78,390)        ($156,780)
 税费和杂费       ($7,500)           ($12,500)        ($25,000)
 现金亏损           ($11,712)         ($19,520)        ($39,040)
 设施折旧           ($9,000)           ($15,000)         ($30,000)
 主体工程折旧     ($13,500)        ($22,500)       ($45,000)
 亏损                    ($34,212)         ($57,020)        ($114,040)
 
 根據以上的計算,王小姐的繳稅額為:
 物业数量         三个                  五个                  十个
 薪金收入         $75,000           $75,000           $75,000
 物业投资损失 ($34,212)         ($57,020)       ($114,040)
 可扣税收入      ($40,788)         ($17,980)       ($0)
 需缴税额         $9,228             $2,360                $0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王小姐的物業資産組合不斷擴充後,她的稅後收入的變化:
 
 物业数量             三个               五个               十个
 薪金收入             $75,000       $75,000         $75,000
 现金亏损             ($11,712)     ($19,520)     ($39,040)
 需缴税额              ($9,228)      ($2,306)           ($0)
 税后现金收入         $54,060     $53,174       $35,960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王小姐不斷購買此類型投資物業的話,她的稅後現金收入將會下降。
 一開始的時候,購買一套投資物業的確比不作物業投資可以得到更多的稅後收入,一直至購買第5套物業都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然而,一旦她的收入稅被免除以後,利用投資物業退稅的作用就消失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通過購買負扣稅的物業,王小姐就要依賴其高薪的收入來補償折舊費。如果王小姐一直工作的話也未嘗不可,但這與“財務自由”的意念相悖。“財務自由”是指通過正確的投資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工資收入,令投資者不再有工作的負擔。
 可以説這種投資方式並沒有錯,而且一但王小姐擁有的物業增値了,她就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和財富增値。  但如果投資物業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財富自由”,盡快擺脫工作的束縛的話,購買負扣稅的投資物業則未必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