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5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罗家聪:当年日本 今天美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9-2009 11: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09-09-04 09:28:31)


罗家聪

分类:博采沉奥

两年之前,A股高企,坊间有指当时奇高的市盈率(逾六十倍)简直是日股翻版。本栏则以「当年今日话中日,表面相似实不似」为题,指出中日各方面有不同之处,不似翻版。两年之后,近期日本再成疑似榜样,但疑似效法的却是美国──坊间正怀疑日本大国衰落会否于美国重演。事关重大,值得大篇幅来探讨此事,现由股市说起。

在下观图甚众,但骤然的直觉亦不至于将当年日股与今天美股联想起来;尽管日股与滞后十年的美股有点相像,但近五、七年却非如此【图一】。然而,这里却忽略了滙价因素。假使锁定近期的美元兑日圆滙价来将过去几十年、自1971年滙市浮动起的日经平均指数作滙率调整,却发现日股与滞后十年半的美股相似得离奇【图二】。果如是者,美股岂不是还有起码十年的浪低于浪持久跌市?虽说A股对港股的影响渐大,但美股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一幅拼图可以似近三十年,不似巧合,背后一定有些原因。





GDP走势相近

既然是相差十年半,那就比较一下两国相差十年半的背景。第一步当然是比GDP【图三】。可这样说,除了间中有三几年短暂背驰外,近三十年来两者是很相似的。纯粹以图论图,末日教授鲁宾尼指美国将陷双底衰退,一点也不出奇,时间约是2011年。




GDP后,另外两类最重要的经济数字是就业与通胀──即联储局的议息目标。观图所见,两国近三十年的失业率史当中,头一半不太相像,但尾一半愈来愈似【图四】。再以图论图,美国失业率似会如华府预期般升至双位数字。至于通胀,撇除首五年石油危机,其后二十几年两国通胀皆甚像样【图五】。这种相差十年半的相似实在教人惊讶。





看过客观现象,再看政府反应;尽管政府不容易改变经济周期,但其政策毫无疑问会有深远影响。政策不外两类:货币政策与利率政策。基于两国即使相差十年半亦面对相似的通胀及就业环境,按道理如果政策正确,利率上落应差无几。不难发现,美国在减息的反应上大概比日本快两年,而十年前的日本亦刚好将官方利率减至零【图六】。




或许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究竟会如十年前的日本般陷入长期通缩,还是如七十年代般出现滞胀?从以L计的货币流速可见,近三十年来两国大致相似,但微观点看,当中也有不少日子背驰【图七】。以图论图,缩多几年亦未为不可,克鲁明派仍有胜算。




日本人口老化严重

至于财政政策,则可见诸财赤占GDP的比例【图八】。与失业率一样,近三十年来的历史当中,头一半不相像,但尾一半颇像样,反映两国政府皆于利率及货币政策上使出浑身解数,而两国亦颇有技穷之象。大刀阔斧的宽松政策之后,当然后患无穷。两国的国债占GDP比率皆闻名于世,且相隔十年半的走势亦颇像样【图九】。不计股图,这是第一幅并非「零线对零线」的。日本百姓与政府刚刚相反、持有大量外债,或许如此,又或许因为日圆连年升值而非贬值,市场容忍了日本较高的国债水平而免其破产之忧。





这么多方面相像,美国都够倒霉了,不幸的是,其长远前景也似日本。众所周知,金砖四国之所以炒得火热,归根究底还不过是人多好消费。纵未做分析不敢妄下结论,但粗略估计,日本之所以一沉不起,跟人口老化应有一定关系。从两国六十五岁或以上占全国人口比例的趋势可见,两国皆升,分别只是快升慢升而已【图十】。固然,美国的移民政策比日本开放,故多年来美国人口增长放慢的速度,一直好过日本【图十一】。

写这文章,多少是近期读了好书的读后感矣。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课题,毕竟美国仍是大国,假使持久跌市、持久通缩、持久衰退,全球也不会好过得到哪里;而当下坊间盛唱的美国复苏亦须重新评估。在下对此虽有想法,但无意于此写下定论。当年日本是否就是今天美国?两者还有多少相似相异之处?这功课就留给大家好了。罗家聪 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6-9-2009 11:55:44 | 只看该作者
罗家聪是交通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及策略师,被称香港“末日博士”。一直在读他的分析文章,他长于图表对比分析,经常会有惊人发现和预言,文风也颇为大胆不中庸,所以经常能受到一些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8-9-2009 13:12:18 | 只看该作者
末日博士何其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9-2009 13:30:57 | 只看该作者
美国需要新的科技突破来维持领先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8-9-2009 13:34:12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砖家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多看一看开阔思路,但是主意还是得自己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3-10-2025 08:08 , Processed in 0.0159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