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Fernand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澳洲音响器材贵吗?要不要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30-10-2007 11:0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30-10-2007 08:25 发表


我老是有些偏见觉得舞台专业功放在播放室内乐的时候细腻程度以及定位等都比较一般,不知道这个的表现怎么样。我不懂无线电,是不是必须自己动手改装才可能有比较好的表现?

我自己更偏好胆机,300b管子的 ...


这也是舞台专业功放的一个缺点,它是工作在乙类状态的,失真有点大,不够柔和。不过“皇冠”的某个型号的机,有一种专利的线路能把这种失真大大减少,达到甲乙类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30-10-2007 11:2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30-10-2007 08:25 发表


我老是有些偏见觉得舞台专业功放在播放室内乐的时候细腻程度以及定位等都比较一般,不知道这个的表现怎么样。我不懂无线电,是不是必须自己动手改装才可能有比较好的表现?

我自己更偏好胆机,300b管子的 ...


其实不用自己装的,“拿来主义”就行了,整天修来改去的是没有了期的,这只是完美主义者的吹毛求成过疵。

音响的东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自己听着顺心就可以了。

我自己也是喜欢小功率甲类机。

还有,要注意的是避免迷信名牌,很多昂贵的器材其实都对不起自身的价钱,以前在厂里做,深有体会啊。

舞台专业功放只不过是一种折衷的选择,现在很少厂家用心去做家庭机,偶才出此下策。

喜欢大动态的朋友可能适合,毕竟OZ的房子都这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30-10-2007 11:44: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ry109 于 30-10-2007 10:59 发表


还有,要注意的是避免迷信名牌,很多昂贵的器材其实都对不起自身的价钱,以前在厂里做,深有体会啊。

还有 ...

这一点是事实,可是要喜欢,又找不到便宜的替代品,也没办法。。

我觉得国产的一些胆机还算过得去,但是卖给用户的总是没有参加展出的时候好,买到什么样的有时候好像碰运气抽奖似的。

英国/欧洲其他一些地方的东西性价比肯定很不好,但是音乐表现还真的不错,到最后音响还是要用来欣赏音乐的,所以也是一个很可能选择吧

另外澳洲的房子未必大,有地毯吸音倒是挺好的,可是我家的地板下面是架空的,恐怕对音质也有不良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30-10-2007 11:54:31 | 只看该作者
澳洲的生活很紧张吗,怎么没多少人讨论HIFI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7 12:50:24 | 只看该作者
觉得在澳洲的都不是烧器材的人,大家宁愿讨论讨论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30-10-2007 13:00:45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每位爱乐人士必定有自己的珍藏了。
你们一般听什么样的CD啊?(种类,牌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30-10-2007 13:47: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ry109 于 30-10-2007 11:24 发表
澳洲的生活很紧张吗,怎么没多少人讨论HIFI呢?

欢迎你来多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30-10-2007 13:58:20 | 只看该作者
带CD出入境容易吗?

我读书的时候从湛江带了一箱CD回家,坐火车的时候把安检人员吓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30-10-2007 14:00:1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如果是CDR光盘,刻过的跟没刻过的会区别对待吗?有多少限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30-10-2007 14:3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ry109 于 30-10-2007 13:28 发表
带CD出入境容易吗?

我读书的时候从湛江带了一箱CD回家,坐火车的时候把安检人员吓晕了。

我来澳州带了有几百张CD,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了节省重量塑料盒没带

同时还带了DVD,这个主要是盗版的,也有差不多上百张,也没问题

今年回中国又买了十来张,在中国过安检时候让我拿出来看了,看了就没事了。我带的CD都是正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30-10-2007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ry109 于 30-10-2007 12:30 发表
当然,每位爱乐人士必定有自己的珍藏了。
你们一般听什么样的CD啊?(种类,牌子)


这个怎么说呢。。。你翻翻旧帖好像有人讨论过的,要不再发新帖继续讨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30-10-2007 14:57:17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是刻录迷,碟子有CD-R和DVD-R,装了几个纸皮箱。4M宽带,下完就刻。很多电影都没来得及看,可能要等到在澳洲退休后看了。
最近硬盘便宜了,咬一咬牙,买了几个,把一部分转移到硬盘上。刻录碟的寿命其实只有几年,厂家偷工减料的结果,大家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30-10-2007 15:00:49 | 只看该作者
打口碟带到国外会触犯法规吗?毕竟有一些碟是没有当地的销售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30-10-2007 15:5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rry109 于 30-10-2007 14:30 发表
打口碟带到国外会触犯法规吗?毕竟有一些碟是没有当地的销售权的。


不知道,但是打口碟占用有限的行李空间,太亏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30-10-2007 16:05:32 | 只看该作者
整天拉住大哥你在这里聊,不耽搁你正事吧,澳洲AU doller 可不好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10-3-2008 00:26:4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的音响也是要海运了,虽不是什么贵价的东西,但必竞跟了我很多年了,一对JBL的4432,一台金嗓子的CD机很旧的型号,两台路遥的后级,一台力士的LP唱机(直驱的)+思雅的V15唱头,一台音乐之声的唱头放大,一台土炮的CD数码解码,加起来都不轻,还有几百张黑胶唱片,只能海运了,梦想着到澳洲之后,自己搞个听音乐的房间,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10-3-2008 11:50:01 | 只看该作者
同楼上.  我的 Hi-Fi 音响也必须走海运了. 一只后级功放就有几十公斤重, 没法自己带.

[ 本帖最后由 bg1pdq 于 10-3-2008 11:5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10-3-2008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澳洲卖音响器材的店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5-5-2008 23:42:40 | 只看该作者
吼吼,还有不少发烧友在这里。我用的都是网友仿的套件,公房是PASS改的C12,前级是仿马兰士的超动态,解码是HIFIDIY的1543,CD是自己用光驱作的。现在正在玩ARM7,准备自己作一个WAV播放器,抛开CD,然后加上一个TA2022的T类公房,估计光驱大小的盒子就全部能装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6-5-2008 20:28:02 | 只看该作者
恩多玩器材的高人啊!你们干脆在这里办个前店后厂好了,我每天提壶茶坐店里给你们打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6-5-2008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g1pdq 于 10-3-2008 11:50 发表
同楼上.  我的 Hi-Fi 音响也必须走海运了. 一只后级功放就有几十公斤重, 没法自己带.


想起来了   走海运 最好把器材密封包起来口子再用胶带封牢

有些集装箱需要熏蒸的  如果密封不严怕是对器材有损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4-6-2008 12:19:51 | 只看该作者
出国前正好铜价涨,把天龙和尊宝当废铜卖掉了5000多,到了澳洲买了一对电脑小音箱GigaWorks T40, 也就这样将就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0-9-2025 15:31 , Processed in 0.03335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