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65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深造] 淘宝”怎样把中国经济引向深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6-11-2015 12: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 ... -1-1.html?from=home
http://www.17wh.com/cjm/20151114/627998.html

看了这两个连接,头脑给搞昏了,到底谁说的对啊?

我是写网站的,到底算我掌握了核心技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6-11-2015 12:18:33 | 只看该作者
代贴一下,以免有人不能看
淘宝的推出无疑于扼杀中国很多产业的创新力,所有的商品想参与竞争只有打价格战了,这样一来,原本就假货横行的中国市场将失去原创的动力,“中国创造”之路或许将从此步履蹒跚,自甘堕落,沦为世界分工中最没有价值的一环!

  淘宝为了一己私利利用其在网购市场的垄断地位,引爆各大商家进行价格大战,从而坐收渔翁之利。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网购买家着想,实际上受伤害的还是买家!

  火热的网购中将会有很多可怕的东西出现。

  看着那些销量几万的产品,看着快递公司堆积如山的快件,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1、未来的人们购物方式会如何?

  绝大多数人会使用网络购物的方式来购物。网购的商品,又好又便宜,又方便,的确很好。

  不良影响 ①大批的商店、服装店、工具店、数码城、商场、将会关门歇业,即使留下的也是苦苦支撑,难以有富余的利润。网上经常看到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等一些以前举足轻重的大市场已经陷入了萧条。

  ②很多零售店主失业,很多营业员,促销员将会失业。很多房东老板的店铺将会租不出去。这一部分人是最先受到淘宝影响的,且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

  2、淘宝网将如何发展?

  小商家将会全部死光,至少百分之90的淘宝小店将会死光,剩下百分之10的淘宝大商家出现绝对的超级价格战。恶性循环。

  淘宝的成立初衷就是让所有卖家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得到好处。

  

  这个成立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是淘宝演变到今天它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发展成这样。会发展成为消灭了实体中间商,最后连厂家都不得不为了生存大量竞争起来。将中国的很多产品几乎变成了没有利润而又不得不做,且产品又出现在各地的虚假繁荣的境地,即便卖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然而没有人从中获利。

  即便是厂家也不能获利,顶多能赚点小钱,因为卖的实在太便宜了。到处都是9块9包邮的商品。

  一个产品卖的太便宜没有赢家。卖的多而又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企业。

  当所有的商家被摆在同一个平台上面时,就会出现竞争过于残酷的境地,就如同在一个镇上只适合开一个超市,而你非要开两个,三个,四五个超市一样的道理,开一个超市能挣钱,开两个能保本,开三个只能大家都亏本,更何况淘宝上开了何止几万个一样。

  角角落落里都是做淘宝网店的。淘宝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和贪婪,让我们把原本合理的行业搞成了恶性竞争,无休止的恶性竞争。最终影响整个中国的各个行业。

  3、各个年龄的人都会网购了

  网购发展得如此之快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从小到大,各年龄层的人都在网上买东西。

  淘宝上敢亏本卖东西的人,大有人在。永远有人敢比你卖的更低。所以,为了图便宜,大家都网购了。

  4、不可一世的马云

  从目前来看,淘宝的势头会继续发展,无可抵挡的发展,马云是一个很可怕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将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2013年万达老总王建林不服气还跟他打了一个赌,赌注一亿元。说是几年以后,如果电子商务超过零售业的百分之五十,他输一个亿,没有超过马云输他一个亿。

  天啊,这个赌局太可怕了,整个中国百分之五十的零售都归淘宝卖了,而且还是很低或者没有利润的卖的,而且还会影响本来实体店卖的价格,大家想一想中国会怎样,中国的经济会怎样。原本从中能够获得利润而养家糊口的有多少人,多少家庭。我不敢想,没有利润的中国将会发生什么。

  5、淘宝网的继续壮大

  随着淘宝的继续扩大,如果国家不控制淘宝,淘宝的营业额将会以每年数倍的趋势上涨,没办法,人性的弱点和贪婪促使我们自己走上不归路。

  马云如同一个专家,但是他也是一个毁灭家,他利用人类的贪婪(让买家贪图便宜,让卖家贪图卖得多,让普通人都贪婪的想进来竞争,分一杯羹),结果搞得原本健康的经济变成了淘宝一家独大,很高明,非常高明。原子弹也是这种人造出来的,将来的毁灭必将出现。

  淘宝如同吸毒让人无法抗拒,淘宝如同雪球让卖家无法自拔,无利润的雪球将越滚越大,恶性竞争已经无法避免。2008年马云曾经豪言超过沃尔玛,当年他的淘宝营业额才1000亿。而沃尔玛当年3.5万亿。淘宝绝对能超过沃尔玛,甚至十倍于沃尔玛,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天衣无缝的。

  只是后果太严重。可能马云自己都没有预料到淘宝会变成这样。小商家现在快死光了几乎是事实,剩下的厂家大商家们,还在血拼,没办法,不拼就得死,谁都不肯退出,尽管现在已经非常低的利润了。

  6、淘宝的慢性影响

  随着各行各业的零售店关门歇业,很多行业会跟着受到影响。现在受到影响的第一批人就是零售企业主。虽然还没有到彻底死绝的地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必将是越来越难。个体户会挣不到钱,进而影响其它行业。

  1)影响餐饮业:

  随着很多零售店主关门没饭吃,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生存,或许开个餐厅倒是不错的选择,紧接着餐厅会更多,竞争会更大。

  2)影响娱乐消遣消费业:比如KTV

  如今每个城市的KTV越开越多,好些老板因为生意不好做,而进军KTV,导致每个市的KTV严重过剩。如今的KTV已经无利润可图了,包厢好多都空置一晚上没几个人去唱。

  3)影响宾馆住宿业:

  每个城市的宾馆有多少,入住率有几何不必再多说了吧。

  说什么淘宝只是影响了开零售店和商铺老板收租的利益,与其他人无关。说什么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真可笑。零售业与每个行业都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一处受损,接连受害。

  如今是每个行业的制造业已经被严重损害了,冷风:个人微信号:1187208875而并非大家看到的制造业发展得很好。财富即将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随着更多的厂家倒闭,失业率会更多,更多的人买不起衣服,下不起馆子,做不起美容,看不起电影,买不起房子,做不起按摩,唱不起KTV。进而导致以上个个行业慢慢变得低迷。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人们将无商可务,这个是马云自己说的。

  4)淘宝上的低价竞争,使大量的垃圾商品盛行:

  企业只追求价格,不追求品质。以后想从网上购买一些正品越来越难,想做品质产品的商家越来越难以生存,不信你看看以前那些淘品牌吧,现在都在艰难度日。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这几年曾经买过的天猫店,倒闭了多少家,或者你看看以前那些几皇冠,几金冠的店铺,现在的月销量有多少?

  

  7、反驳的声音请消失

  1)有人说什么我是开餐厅的又不会受影响,我问你如果零售店死光了,店铺都关门了,请问个体户没钱了还会不会来吃你的菜?房东老板没有房租收了,还会不会经常来光顾你的餐厅?

  2)我是做美容的,工资不高,淘宝好了让人民币增值,可以多买东西了。

  我问你,个体户老板、房东老板还有餐厅老板都减少收入了,不来做美容了,你不是也会减少客人和收入?你的老板生意差,你不会失业吗?

  3)我是卖房子的,不会关我什么事。好吧,我问你,个体户、房东老板、餐厅老板、美容院老板生意都受到影响了,你的房子会不会卖不掉了?

  4)还有的人是这么说的,制造业发展得好,空余的劳动力可以全部去生产和发展新行业嘛,这个是时代的必然结果。淘宝存在必是原因。听起来好像不错哦。说的轻巧,全部的空余劳动力都去生产,都去发展新行业?

  你来,你来指一条明路开个什么样的工厂?生产什么?发展什么样的新行业?

  你想好了吗?

  5)还有更搞笑的,不卖东西了可以来送快递嘛,要不也开个淘宝店。你可知道一个快递员一天能送多少个包裹?全部失业的人你都让他们有快递送?还开淘宝店呢,小淘宝店都快死光了还开淘宝店。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绝大部分人都需要从商品流通中获得一些利润来养活自己以及家人,而其它行业也息息相关。这下好了,淘宝把这些人的饭碗直接端掉,各行各业的连锁反应已经出现,时间一久中国经济必然出问题。

  8、国外的经验

  反倾销。

  产品卖的太低是犯罪。如果一个商品真的是便宜的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实惠,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政府要反对呢?他国政府要保证某些环节的利益,不能让你坏了规矩。不能把商品卖的太便宜。

  任何一个事物都应该合理才行,合理的利润、合理的竞争、合理的销售额。然而淘宝网的搜索规则让这些都变得不合理了。

  1)淘宝的大部分商品都没有合理的利润了,很多不挣钱或者亏本卖。显然不对。

  2)没有合理的竞争。小商家已经被洗牌出局了,大商家才刚刚开始恶性竞争,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3)没有合理的销售额。每种产品通常现在只有几家或者十来家出现巨量,其他人没有销量,全中国的生意让很少的一部分人包揽了,显然不合理。

  总结一下:

  也许目前上述的某些恶果还未到来,如果淘宝制度不变,出现重大问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至少实体零售业快要倒闭了,还有店铺租不出去已经出现了。

  淘宝愈演愈烈的火爆会慢慢吞噬所有行业,让更多人失业,让更多工厂关闭,营业员下岗,工人失业,让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更少的人手里。政府该管一管了,请诸位网友别用你们当地某些红火的零售店来反驳我,或者说什么其它出路。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能力的这一大部分人将来怎么办。

  或许有些人有办法能找到出路,抓住机会,但是这些人怎么办?饿死吗?毕竟不是少数,是很大一部分。

  对于很多反对意见,我只能说我们的视角不一样,我们中很多人都是要在商品的流通中产生收益,淘宝让商品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这会有多少人要失业?虽然我们暂时得到了好处,但是你想想,这种亏本卖的模式能长久吗?

  不要想着以后还能涨工资,物价低,等到企业都难以赚钱的时候,都没有生产高附加值的商品的时候,涨工资完全是个美好的梦想。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电子商务产生于西方,但西方国家为什么没有淘宝这样的模式产生?源于西方制度的规范,绝对不允许这种以次充好、低价竞争的状况产生,更不允许假货泛滥。

  淘宝现在所做这些事,危害大致如下:

  一、让不诚信的行业疯狂生长。

  为了一己私利,任由淘宝集市卖家刷信用。难道这事淘宝管不了?

  不然,淘宝如果真的想打造诚信的购物平台,其实想有所作为是不难的。但淘宝宁愿选择不作为!为什么呢?免费是淘宝获得今天市场地位的杀手锏。对免费的杀伤力,淘宝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不给刷信用,很多新进买家在淘宝现行规则下根本没办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当然也不会进淘宝开店了。没有新的人来开店,淘宝的平台靠什么发展呢?

  二、误导年轻人。

  鼓吹人人创业!淘宝集市已经死了,任由C店胡来,无非就是想引来更多的流量,达到打造淘宝商城的目的。淘宝集市其实已经死了,一些淘宝小卖家,其实能成交的是寥寥无几。

  三、引爆市场竞争的价格大战。

  以价格为标准的一淘,将成为扼杀企业创造力的毒瘤!

  四、国税枯竭。

  因淘宝引发的各行各业衰弱,随着国家管制行业的放开,不仅让其一家独大,各行各业没落,更可怕的是各种税源会随之枯竭。民生、国家前途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6-11-2015 12:19:08 | 只看该作者


18秒1亿!

72秒10亿!

345秒50亿!

748秒100亿!

840秒第一单送达!

24小时,912亿!!!

经过24小时的奋战后,天猫双十一的最终数据出炉。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占比68%,232个国家参与。坚果、牛奶、蜂蜜、汽车、手表、手机八种产品,冲击单平台单日销量的世界纪录,其中手机销量超过300万台,销售额35亿,远超过中国任何线下线上渠道。

叹为观止!这的确是一个强大消费的国家和一个最强金融帝国的疯狂!还说中国民众没有钱、揭不开锅?还说中国内需枯竭、消费乏力吗?还说中国经济已经更年期了吗?傻瓜,那只是因为你没有触摸到这个经济体的关键点。



与“双十一”的红火,与马云阿里巴巴蒸蒸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的不景气。

近年来,广大低端制造商特别是中小企业主的日子是越过越艰难,很多人甚至是过了年初不知道能否熬到年尾。如此强烈的对比,引得网上很多人对“双十一”纷纷吐槽:

——“双十一”,制造商欢庆吗?没有!过去,被传统商业渠道欺负,今天,照样被天猫的高昂费用绑架,企业上天猫的实际费用,一点也不比沃尔玛、家乐福低。双十一之下,中国经济不是赢家,GDP也不是赢家,实体经济和实业同样不是赢家。

——“双十一”,中国消费扩大了吗?没有!内需扩大了吗?也没有!瞬间的571亿,只不过是挪移了日常和未来必须要买的袜子、裙子、柴米油盐......天生爱占便宜的消费者,并没有因为双十一而加深需求,也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消费总量。

——“双十一”,推动创新创业了吗?大量第三方公司、代运营公司忙忙碌碌的背后,是传统商业、传统产业更加严峻的雪上加霜。除了天猫赚的盆满钵满之外,微利或亏损的工厂、供应商,只会更缺乏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能力、创新的资本,消费和制造的疲软,依然没变。

——“双十一”,GDP增加了吗?没有!只有挪移。冷清的商场、艰难的商业价值链的营业额,挪移到了天猫,总量并没有增加。流量、流量、还是流量!消费习惯、消费信用、消费范式!互联网不是传统的敌人,互联网没有增加需求,也没有改变物质和商品的本质,它既无法让我们一天吃六顿饭,也不能替代社交和情怀,互联网更无法传递幸福所需要的细腻和体验!

种种吐槽,概括起来就是说,阿里巴巴和天猫是一个大毒瘤。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死磕马云的人,不外乎有两个观点:一是阿里巴巴让制造业之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割喉割到断。二是阿里巴巴让中国制造商无法培养起自身的互联网思维,从传统制造业,转型成面向客户的制造业,所以发展后劲乏力。

阿里巴巴真的剥夺了制造商的利润了吗?

内参君倒认为,阿里巴巴对生产领域基本没啥影响,有影响,也是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推动制造业生产出更多产品,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比方说,一个肥皂在线上和实体店卖,成本都是一样地多,但在实体店卖,以前10块钱的东西要经过好几道手,到消费者手上就成了至少50块。在淘宝上卖,没有了层层中间商和高昂的房租,20块钱就能买到一样的东西,制造商利润没有下降,消费者得益了。

其实,“双十一”冲击最大的,是传统零售商。比如苏宁,简直是咬牙切齿,灭此朝食!那么,淘宝为什么能PK掉传统零售商?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传统零售商的房租、人力、物流成本太高,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管难以到位所致。而淘宝让传统零售的渠道扁平化了,减少了由于渠道成员过多和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渠道成本,产品更便宜了,消费者更方便了,商品买卖更透明了。上次青岛大虾宰客,一只能买到38元,在淘宝上可能吗?不可能的嘛!

有人说淘宝阻碍了中国的工业4.0,这个更近乎是一种误解。一方面,淘宝能消化的产业绝大部分都是轻工业,最多的是服装,顶多再加上电子!重工业基本是无法在淘宝上销售的,反正我没听过淘宝上卖坦克、卖机床。另一方面,让制造商全面包揽从生产到销售到送货的所有环节,这也与经济学的分工原理相违背。几百年前,亚当斯密就说了:“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制造业的归制造业,电商的归电商,同时用互联网技术畅通电商和制造者之间信息互动,让制造商更快更敏捷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和脉动,这才是正确的。

不要指望企业去跨界伸手搞营销,华为、格力等企业,有啥了不得的互联网思维吗?大众、奔驰等企业,有啥不得了的互联网模式?他们照样经营的非常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中国制造业当前的困境。

从年初至今,我们已经看到了多米诺骨牌般的工厂倒闭事件,这种情况的确是相当严重。制造业转型阵痛如斯,究竟是谁之过?马云之过?阿里巴巴之过?双十一之过?

内参君认为,把这么大一个锅扣在马云头上,扣在双十一头上,也太抬举马云和双十一了。制造业之所以面临困境,关键在于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节节走低。从直接影响因素看,这有制造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成本和出口因素。

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掌握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我国将制造业的3大环节--研发设计、渠道物流、以及关键的零配件让给欧美,失去了控制制造业的定价权。以手机业为例,中国智能手机虽然占据全球三成以上的份额,但苹果、三星两强却占据102%利润的尴尬现实,表明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只有靠压榨供货商才能获得生存的养份。

外部原因,是成本的急剧上升。随着薪酬的增长,地租、原材料等成本的增长,中国正在失去成本优势。

把低端制造业的困境,一股脑推给了马云,推给了阿里巴巴,推给双十一,这简直是制造冤假错案!



从更高的角度,无论是“双十一”的火爆、阿里巴巴等新兴服务业的骤兴,还是低端制造业和传统零售商的举步艰难,都体现了中国商业生产模式的深刻转型。

这是一个大洗牌、大调整的时代。对一般产品的需求已经渐趋饱和。中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人民住的房子、用的家电、出行的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都有了,这意味着硬件方面投资和消费必然回落。粗放式、饥渴式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产业都将洗牌,低端制造业必然要面临巨大转型!

这也是一个大创新、大转型的时代。1亿的中产阶级人数,说明中国已经渐渐进入了富裕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家吃饱喝足后,需要的更多是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食物、衣服和家电的使用,总有个尽头,但是高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永远没有尽头。高品牌、高科技的制造业正在逆风而行,服务业的表现全面超越低端制造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当然,这些都必须做到更加个性化、定制化,越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将越是受到欢迎。

和人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人们的消费欲望经常是沉睡的,需要外界来唤醒、激发和点燃。转型期的中国,更是如此。

发展经济学有个著名的理论,叫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有五个基本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其特点是农业经济、等级社会;2、起飞准备条件阶段,其特点是投资增长、社会行为方式转变。3、起飞阶段,其特点是投资率大于10%、生产快速进步;4、趋于成熟阶段,其特点是投资率大于20%、资源配置优化;5、大规模消费阶段,其特点是工业高度发达,人民更加追求生活质量。

根据这一理论,当前中国正处在第四阶段向第五阶段急剧转型的进程中。13亿的人口规模,1亿的中产阶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这个渐渐进入富裕社会的庞大经济体,缺的往往不是消费能力,而是说服自己消费的理由。中国民众已经超越了吃饱喝足的阶段,对一般傻大黑粗的产品需求已经渐趋饱和。人们之所以消费,很多时候并不是为饥寒所迫,而是更多为了追求生活质量和体现个人品味。

比如,高端制造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会诱导人淘汰掉陈旧的产品,换上新的产品。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视横空出世,一下子就把以前摩托罗拉的手机扫进了历史垃圾桶,掀起了新一波的智能手机消费浪潮。这也说明,在一般性产品饱和后,极具吸引力的供给是可以刺激需求的。

比如,高品质的产品,会让消费者爱不释手进而买买买。今年双十一有3000万消费者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有两个人买了七万多元的马桶盖。别小看中国消费者啊,他们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已经让全世界感到惊讶!

比如,名表、名车、名包品牌消费,正在中国兴起。中产阶级往往有种“炫耀性消费”的消费心理,趋向于购买豪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彰显其身份地位,感受尊贵的体验。这没什么可以鄙视的,需要做的,是做强本土名牌去适应他们。

比如,大健康产品,包括牛奶、蜂蜜、坚果、登山、露营等养生健康产品,在光棍节都热卖!

疯狂的912亿,既是反映中国强大内需潜力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经济正从投资和出口走向消费。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对此,马云直言不讳,他说:“中国真正的内需还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强大的内需潜力是中国经济巨大机会。我们双十一要做100年,还有93年要做,这还刚刚开始。”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造性破坏”是现代经济的本质性事实,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将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云和阿里巴巴非但不是中国制造业的罪人,而是中国产业升级和中产阶级扩大的功臣!正是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等,让制造业产品能够迅速行销全国,给了消费者优惠,赋予了卖者希望,让草根创业注入了新的激情,并推动中国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时代需要一种“创造性破坏“,但”创造性破坏“必然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因此也会遭遇最多的嫉恨和口水。因为它会敲掉很多人的饭碗,改变很多人习以为常的生计,触及大量的既得利益。但是,既然要改革,就要敢于吃螃蟹。平平稳稳、庸常如故,是走不出新路的。改革要取得成功,既需要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微观层面的试错和创新。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十一”不病态,而是中国本土商业模式的一种有益的变革和尝试。双十一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多年后,当我们回望这个时代,GDP破七、中国中产阶级过亿、双十一销售近千亿,都将是它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它标志着,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逝去,一个充满机遇、暴风骤雨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在新的时代,会有一些夕阳产业崩溃,一些朝阳产业崛起;有一批老人日暮途穷,一批新人冉冉升起;旧的推动力将日渐颓败,但新的推动力也将迎风绽放!

经济大潮,浩浩荡荡!与其对此观望吐槽,我们不妨收回口水,乐观其成,甚至投身其中,弄潮逐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6-11-2015 14:26:21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已经进入工业4.0 的时代了,他们利用高科技,技术革新,等,仅仅有10多人的公司就可以创造几个亿的资产,而现在中国正在为网购便宜的产品而高兴。
中国的越来越少的高科技实体,早被远远的抛在后面了。
更严峻是加工业转出,
中国将面临更艰难的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6-11-2015 14:34:25 | 只看该作者

我看德国工业4.0 介绍,仿生技术,那才是高科技,仿大象鼻子,仿蜻蜓眼睛,全部电动的,等等还有很多,中国大概仅有的的应用就是充气娃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6-11-2015 20:29:28 | 只看该作者
阿里软文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1-11-2025 04:36 , Processed in 0.0161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