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6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 “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 华化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6-10-2010 01: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 华化成
2010-10-05 11:04 | 阅读(656) | 标签: 斯塔西, 东德, 线人, 出卖 | 字号:大 中 小

有人在“看着”你,“看着”你吃饭、“看着”你工作、“看着”你做爱,“看着”你的一举一动……这便是2006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窃听风暴》中的情节。也正是这部电影让许多人第一次听说了东德国家安全部“斯塔西”(STASI)这个神秘的名字,也让许多人第一次见证了斯塔西近乎骇人听闻的监听手法。




然而现实的生活却永远比虚构的电影更加冷酷——自1950年成立后的近四十年里,斯塔西一直未曾放松对国民和外国来访者的严密监控,甚至有研究认为多达六百万东德公民曾被建立秘密档案,这意味着曾有三分之一的东德国民曾被自己的政府所监控。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斯塔西对个人生活无孔不入的监视,却并非如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主要通过窃听等技术手段实现,而是依靠数十万“合作者”的告密来实现的——他们可以是你的同事,可以是你的好友,可以是你的爱人,也可以是你的子女——他们便是那些不知不觉中“看着你的人”。




“斯塔西知道我的一切,包括我做爱的方式”




有一天,你好奇地打开一份神秘的档案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品,喜欢什么颜色的内衣,喜欢怎样的做爱方式……私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被记录在案,你会作何感想?




这并非是某个三流小说家的拙劣创作,而是德国女议员维拉的真实经历。东德政权垮台后,德国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斯塔西未来得及销毁的全部档案进修复和管理,而德国公民有权查阅与自己有关的秘密档案。来自原东德的维拉,在查阅有关自己的秘密档案却惊讶地发现:




案卷中一份报告详尽描绘了自己私生活的细枝末节,甚至包括只有维拉夫妇两人才知道的隐秘细节,更让维拉无法相信的是,这份报告赫然注明,这些内容都来自与她生育了两个孩子的丈夫的告密。一切真相大白,两人也因此离婚。




无独有偶,一位东德人权活动家从档案中得知,斯塔西曾有计划地摧毁他的婚姻和家庭,鼓动他的儿子反对他,以教育机会和金钱利诱他的妻子离婚,甚至使用了“美男计”,最终使他的家人成为了当局的“线人”。斯塔西还曾依靠一位知名教授的“告密”,先后将他的五个学生送入了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而这些不明就里的学生出狱逃往西德后,仍不断在媒体上写文章——向那位教给他们良知的教授致以敬意。




《窃听风暴》的真实结局




2007年7月26日,在《窃听风暴》中饰演男一号戈德·维斯勒上尉的德国演员Ulrich Mühe因患癌症在Walbeck的家中去世,享年54岁。对于这位出生于东德的天才演员来说,这一刻或许才是《窃听风暴》真正的结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Ulrich Mühe对这句中国俗语应该有着比旁人更深刻的理解,某种意义上看,《窃听风暴》的剧情几乎就是他曾经真实的遭遇。唯一不同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才是那个被“斯塔西、维斯勒上尉”日夜监视的人。




在《窃听风暴》中,斯塔西逮捕了作家的妻子,并迫使其招供了丈夫匿名撰写文章的“罪行”,最终这位作家的妻子也因无法原谅自己的告密行为而在影片结尾处自杀身亡。但这样的剧情注定会勾起Ulrich Mühe愤痛交加的回忆:他曾经的妻子Jenny Grollmann就真是斯塔西的非正式线人(inoffizielle Mitarbeiter),在1973年到1989年间对其丈夫和周边的戏剧界人士进行暗中监控。在Ulrich Mühe查阅到记载这一切的斯塔西档案后,两人的婚姻也戛然而终。




然而,这段不幸的情感并未因此而结束,反而随着《窃听风暴》的热映而再起波澜。就在《窃听风暴》广受好评之时,Ulrich Mühe不知是因为内心的愤怒郁积,还是其他缘故,将这段曾经被深埋心底的秘闻公诸于众。Jenny Grollm当然出面极力否认,并将此事起诉上了法庭。事件的高潮随之来到,Ulrich Mühe从“斯塔西纪念馆”调出当年枕边人对他进行的长达254页的监控记录,Jenny Grollmann却在这时突然病重,并于2006年8月离世,这也使得法庭立即下令禁止Ulrich Mühe继续就此问题发表意见。前妻去世不到一年,Ulrich Mühe也跟随而去。用死亡这种最无奈的方式为那场饱含着阴谋、爱情、背叛、忠诚的“窃听风暴”划上最终的句号,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唏嘘。




“婚姻以外的密切情感联系”




几年前,一份斯塔西秘密档案在隐去当事人身份信息后被一家德国媒体曝光,进而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这倒不是因为这份档案包含着什么重要的机密,而是由于这份档案让人们见识到了斯塔西令人“惊叹”的监控能力。




这份档案监控的对象是一位女医生,她和两位男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其中的一名男医生便是斯塔西的秘密线人。在长达五年的监控过程中,这位尽职的线人共向斯塔西提供了数以百计的书面报告,将女医生和另一位男医生的交谈进行了详尽的记录。这位线人甚至按照斯塔西的指示,对两位同事每天的衣着和就餐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女医生每天穿什么样式的鞋袜,涂何种香水,是否擦口红。而斯塔西根据这些情况,最终“推理出”这位女医生和她的那位男同事“在各自婚姻以外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




当人们今天读到那一句句被认真记录堪比爱情小说的“调情语句”时,很难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国家情报机构的工作成果,也不得不承认告密者的尽职尽责。事实上,德意志民族严谨勤勉的性格特质也极大影响了斯塔西,这种影响的直接表现形式便是斯塔西对于被监控者私人信息无所遗漏的全面收集:从男女间的调情话语,到每星期倒几次垃圾、工具存放何处,买了何种口味的香肠等等;甚至就连厕所卫生间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也会被斯塔西的线人们记录下来,进而转化为一份又一份格式严肃的国家秘档。对此,章立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文牍主义的无聊和弱智,透露出极权体制的极度不自信,完全陷入了病态的恐惧中。”




“我们互相出卖彼此”




在1989年的时候,斯塔西共有91015位专职工作人员。此外,在整个东德范围内,有173081位非官方的线人。占了东德18至60岁人口的2.5%。在1950年到1989年之间,斯塔西一共雇佣了27.4万人来“维护国家安全”,消除“阶级敌人”。




然而上述数字却并不完整,一位曾在柏林处理斯塔西秘密档案的德国官员说,应该有50万名线人。另一位曾在斯塔西任职的上校估计,加上偶尔提供告密材料的人,线人的总数应该是200万。这几乎意味着东德每6.5个居民中,就有一个告密者。而以小城市艾尔福特市为例,按照斯塔西档案的记载,这个城市的30万人口中有5万人充当了线民。1987年的记录显示,当时东德作协的19位最高委员中,竟有多达12人是史塔西的线人。这倒真是印证了奥威尔在《1984》中的预言:“我们互相出卖彼此。”




规模如此庞大的线人队伍也与斯塔西的指导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斯塔西极为看重非正式线人(IMS),其各个时期的正式文件亦不断强调这一点。“非正式雇员是与阶级敌人秘密活动作战的最重要因素”(1958);“非正式雇员是国家安全部所开展之全部政治工作的绝对核心”(1968);“我们的政治工作所期望达成的政治与社会影响,有赖与非正式雇员进行高质量与有效的配合,他们是同敌人作战时的主要武器”(1979)。




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够像明星那样,享受着走到每个角落都被人关注的感觉。但是如果“看着你的人”真的无所不在时,我们每个普通人又该感到的是荣幸还是不幸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毒物 + 50 厉害!
136mydream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6-10-2010 06:21: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写的不错

[ 本帖最后由 136mydream 于 7-10-2010 07: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太阳花开 + 50 这是转载的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5-7-2025 16:10 , Processed in 0.03131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