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58225|回复: 2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登墨尔本和悉尼,初见澳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7-2007 14: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短登墨尔本,2007年7月6日下午北京出发,7月17日早晨回到北京,总体感觉比较复杂,略感失望。

进入7月,一切突然变得异常繁忙,公司的项目狼烟四起,而新的市场机会又蠢蠢欲动,本来打算一家人在澳洲过一个冬天的计划象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期待一样,在理智的衡量后消失于无形。

7月6日,我们终于在最后一刻打包好了行囊,老婆带着行李先去机场check in, 小姨子负责把儿子和女儿送到机场,我从会场直奔机场;我们的短登就这样在首都机场开始了。

第一次尝试带着8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一起长途旅行(没有办法的事情,移民政策似乎是这样要求的),熟悉的首都机场因为这俩个家伙的吵闹变得新鲜而陌生;手续很简单,很快上了国航的飞机,国际旅行第一次坐中国的航班(不是不爱国,以前是没有选择),感觉国航最大的好处是比较亲切,最大的缺点是服务水准较低(主要是人的问题);上海转机时间很紧凑,海关手续也是在上海办理,等到连滚带爬的把我家的两个宝贝再次运上飞机,我已经精疲力竭。

接下来的长途飞行对我和老婆是一次锤炼,先是和两个孩子的调皮和烦躁战斗,等到他们终于困了,我们只好把座位都让给他们,最后自己在椅子下面和旁边过了一夜。好在澳洲其实并不算太远,当地时间6点多,我们一家人走出了墨尔本的海关。墨尔本国际机场正如网友们说的,比较小;而阳光和空气也正象大部分发达国家一样,新鲜、明亮。

Hertz的office在很显眼的位置,从网上订好的车已经在parking area静静的等着我们,跟Hertz租了一个车上的儿童椅(从网上查到澳洲规定象我女儿这么大的孩子必须坐在车载儿童椅上,并绑好安全带,否则算违法,但事实证明象我女儿这样中国来的孩子根本不管这一套,想把她塞到安全座椅里根本是痴心妄想,结果每天5刀租来的儿童椅基本就是在后备箱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是Hertz的会员,我们用花冠的租金租到了一个丰田的Camry,车比我预想的更新、更漂亮,跟我们国内的车大小差不多,两个小家伙都很高兴,儿子和我都直奔各自的习惯座位,等到了才发现我们走反了,以后几天中这样的情景一再发生。

澳洲大约是开右舵车的国家里唯一的大国(指国土面积),我第一次开右舵车,感觉比较怪异,总是想往右道行驶,刚出机场就开到了逆行道;连忙找地儿停下来,稳定情绪后继续上路,一上高速我就恢复了强人本色,根据从Google上打印的地图,我们很顺利的找到了网上谈好的房子,但房子的状况实在很难接受(感觉很冷,房间里什么都没有,需要睡地毯),尤其是我们带着两个孩子,虽然感觉对不起那个freeoz的网友,但也只好换个房子了。在老婆的光辉指导下,同时加以Hertz的古老的Melway (老是老点,但毕竟免费),我们很快摸到了著名的Boxhill Center,跟朋友汇合后,给小东西们吃了一顿麦当劳,比国内的更难吃,但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吃的很香,郁闷……

朋友带我们去了她找好的房子,是一个两层的Unit,感觉很温暖、有独立的浴卫,房间的设施很齐备,房主也很好;五分钟内成交,我们只需要一个大卧室,月租大约730澳元。有了根据地,澳洲的生活现在可以真正开始了。

在墨尔本度过了最初的两天;

周日去了企鹅岛,如果有孩子,建议一定要去,岛上的动物园虽然不算大,但动物仍然比人多,最好的一点是动物和人的距离可以非常近,和国内的动物园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袋鼠在园子里四处乱跑,你可以随便喂食,在南半球的冬日暖阳下,我看着儿子和女儿开心的和小袋鼠嬉戏,恍如梦中。考拉和浣熊的确憨态可掬,那个鸸鹋就比较难看了,在儿子和女儿面前我不得不很英勇的直接用手给那个大鸟喂食,好在这家伙似乎还算温顺。日落后,我们和一大批澳洲人一起坐在水泥看台上(这些胖子们居然都穿着羽绒服之类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更冷),冒着凛冽的海风,等待小企鹅上岸,广播里居然有中文的解说,真是强大才是硬道理。

周一去办那些手续,其实基本在Boxhill都能搞定,也就是方圆300米的地方,大约是华人聚居的地方,很多时候可以讲中文,中餐馆也不少,但所有的加起来也没有北京的一家餐馆大,鉴于我们的厨房很棒,澳元很贵,老婆坚持亲自下厨,没机会尝试墨尔本的中餐水平,相信跟国内的没法比;初到澳洲,在华人区还是感觉方便一些;感觉对于短登者来说,这些手续真是无关紧要,我在Westpac开了个银行账户,Clark是华人,态度很好,而后去了Centrallink,那个地方态度就差多了,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亚裔(日本人的可能性居多),什么也没搞定,反正老婆还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就留给她以后慢慢玩儿吧。去Mediacare申请了卡,但那个家伙问我是否常住,我如实回答很快要回去,她说登记好了,下次来常住时再来领卡,我心想那东西也没什么用,就这样吧……

在墨尔本的最初两天,感觉还好,气温适宜,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人总体素质应该比北京好一点;但也有失望的地方,感觉在这里的人精神面貌不是太好,确实不如北京、上海的年轻人,基础设施虽然比国内好,但还是明显不如美国和欧洲;感觉最失望的还是人文环境,无法感受到传说中的、我非常向往的“穷人、富人互不羡慕”,“生活平淡、安逸”的澳洲精神。跟当地朋友交流后,他们认为可能是Boxhill并不是很有代表性,那里第一代的亚裔移民比较多,他们把自己的问题也多少带给了这个社区,想想可能也有道理,总感觉那个地方多少有一点香港庙街的影子。

周一晚上,老婆备好了出行的辎重和粮草,Camry的后备箱真是很大:)周二,我们短登的精华之举正式开始,大约下午一点,我们的Camry已经行驶在HUME高速上,墨尔本在我们身后飞快的远去,而悉尼就在遥远的前方。澳洲的高速路根本不能跟中国的发达省份相比,主要的优点是免费、车少;限速基本在110公里,但似乎严格遵守的人不多;我经常开到140左右,这个速度在国内的高速很正常,但这条路上好象没有人超过我;这条HUME freeway经常会变成普通的双向公路,我们走走停停,一路流连于秀丽的风光和迷人的小镇,感觉跟大城市比起来,这些小镇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澳洲生活。小镇上的人和物都比较老,在这个年轻的国家似乎这些小镇都在快速衰老中,优雅、安静、从容淡定……比较接近我追求的心境。 (二)

堪培拉和悉尼
第一天晚上我们到了堪培拉,这是一个极其类似华盛顿的城市,规划完善,主要是政府和研究机构,城市在夜色中更显得威严、沉静,一条人工的大河旁边集中了这个小城的精华-国会、各色政府办公楼和豪华酒店;本来计划住在这里的,估计是在开“16大”之类的东西吧,所有能住人的地方都爆满,夜游这个美丽的小城后(一半是被迫的),我们宿于10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晚上11点多,我终于把熟睡的儿子从车前座运到Motel简陋的大床上,老婆把我们后备箱的被子拿出来盖在两个孩子身上;Motel是华人开的,估计在澳洲也算简陋到极致了,空调居然是窗式的,开起来象拖拉机的声音,我们赶紧关了,一家人挤在一起就暖和了。

新的一天又是阳关灿烂,在院子里吃了老婆炮制的澳洲早餐,和老板的香港亲戚聊了会儿天,这家伙是个商人,游走在大陆和香港之间,老婆和孩子常年在墨尔本,他对澳洲的印象很不好,说30几万的叫做House的房子基本象猪圈,根本不能跟北京比,也就是孩子的教育不错,否则根本不想来;说实话,部分同意他的观点。十点整,我们又精神抖擞的上路了,由于前一天的成绩卓著,一千公里已经走了三分之二,今天的任务比较轻松,大约下午两点就到了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路边停好了车,和老婆一起带儿子和女儿去玩耍,天气阴晴不定,很多澳洲人也带着孩子在那里玩儿,儿子和女儿忙着追逐随处可见的小鸟,有几个澳洲的孩子更坏,把放倒的自行车轮子旋转起来,然后放一些面包屑在轮子下,呆鸟们去吃,被轮子碰到搞得乱叫,那些小家伙得意的哈哈大笑…...这个2000年奥运会的主会场距城区相对比较远,感觉还是比较荒废,跟以后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应该会有相当大的差距。

接近黄昏时,我们终于驶进了悉尼城,由于基本没有地图,我在经过多次迷路后(太多单行道,本来以为可以到的路,结果在那条街的楼下,海滨城市的道路,郁闷啊),终于来到了朋友帮忙订好的位于Kent Street的酒店,迷路的好处是我们对悉尼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坏处是经常遭到儿子的嘲笑,老婆也很不满意;好在那个酒店非常的棒,才160澳元,和国内五星级酒店的设施基本相当,一室一厅,带厨房、洗衣房,还有免费的车位,距达令港步行只要10分钟,跟昨天60元的Motel真是天壤之别,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宽带要收一小时15澳元,真是抢钱。

稍事修整后,由儿子推着女儿的童车(北京带过来的,随机托运非常方便,事实上也证明非常有用),我们一家人在夜色中冲向达令港;悉尼的夜色比我想象的还要漂亮,达令港人潮如织,灯火辉煌,海湾由人行道环绕着,周边是林立的餐厅、写字楼和豪华酒店。感觉悉尼的确很象上海,应该说更漂亮一些,象所有国际化的大都市一样,生机勃勃,光彩照人;主要的缺点是房价太高、跟北京、上海有太相似的气氛,并不是我期望的澳洲生活。

悉尼从外表看比我去过的大部分城市更加接近完美,比旧金山和洛杉矶更大更有活力,比香港安逸,比北京的天气好,比上海的人少,如果再年轻十年,我可能会选择落脚在这里,但想想100多万的普通住宅和再白手起家奋斗一次,今生还是算了吧,悉尼-作为我人生旅途的一站就很好了。

在悉尼歌剧院和Rocks附近流连了一个下午后,我们略有不舍的告别了悉尼,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我再次迷路而不得不把车停在悉尼歌剧院的地下停车场,两个小时的停车费居然要30澳元,创了我个人的停车交费记录。和老婆商量后,回程决定走1号freeway (澳洲的freeway似乎比较象我们的国道,有时是封闭的高速,有时只是一般公路,而且他们的道路编号也不象美国那么严谨,路的名字经常会变,好在编号似乎不会变),这条路要远100公里,但基本沿着海岸线,应该会很漂亮。本计划住在Wonglongang,第二天去看一下朋友马上要去读的卧龙岗大学,但到了那个小镇后发现Motel都要140元一晚,虽然风景不错,小镇也还算可爱,但物价也太离谱了,于是决定在超市补充给养后继续赶路。在卧龙岗的几个小时基本把这个小城逛了个遍,发现这里真是运动狂的天堂,有各种名目的运动俱乐部,看来澳洲人喜欢户外运动真是名不虚传。

儿子和女儿很快在车上沉入梦乡,我在南半球的星光照耀下,驾着漂亮的Camry盘旋在崎岖的山路上,老婆在半梦半醒之间跟我聊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设想和计划;晚上十点多,我们来到一个叫做Berry的精巧小镇,主街上只有一家酒吧还在营业,最后一桌客人也正在准备离开,我和老婆锁好车,带上相机,走在清冷的街道上,所有商店的灯都开着,透过明亮的橱窗,可以看见里面精心布置的店堂,有钟表、首饰、家具等等各种专门的小店,每一个都用心布置过,干净、优雅、精致,大部分的店都不是经营生活必需品,在这样的小镇我们才真的相信这是一个闲适的大陆,生活着很多探索生活真谛的人们。但就是这样的小镇我们也看到了不止一家房产中介,大致扫了一眼,似乎很多房子也都在40-50万,在这么偏远的小镇,真是让人慨叹……

凌晨三点,我到了一个漂亮的港湾,感觉有些累了,决定停车睡一觉,正对着大海的方向,头顶是陌生的璀璨星空。 (三)

澳洲的海滩真是漂亮

本来以为可以看到南半球的海上日出,没想到一睁眼已经8点了,女儿也醒了,开始例行公事的嚷着吃奶;沿着海岸线的1号freeway几乎全部是双向的崎岖山路,在比北京八达岭高速危险的多的山路上,我以80-100公里的时速行驶着(在国内早就超速了),仍然不时被超车,感觉很是奇怪,澳洲人在路上为什么总是那么疯狂,明明是一个悠闲的国家,却要把车开的象F1大奖赛,而真正在理想的高速公路上,又没几辆车开到150,其实那时候远比在这样的路上开100要安全的多;而且澳洲人开车和美国人一样,总是急加速、急减速,在国内肯定很快出人命的开法,难怪北京没见过几个老外敢自己驾车,他们的驾驶习惯在国内绝对行不通。

对澳洲的失望也表现在一些细节,我在欧洲和美国开车基本没有被别人按过喇叭,不是我开的好,是人家的心态好,作为访客我必然有很多问题(比如不熟悉路、有时开的会比较慢),在美国基本是严重时后车会跟的比较近,在欧洲也差不多,但在澳洲经常有人按喇叭来抒发他们的不满。虽是小事,甚至可能只是无伤大雅的习惯,但这样的小事积累多了难免会对澳洲的印象大打折扣。

沿途的风景跟来时有很大不同,不仅有看不完的美丽海岸线,还有原始森林和牧场,下了无数场雨,看到了很多次彩虹,经过了数不清的小镇(似乎每个小镇最大的商店都是卖车和卖小游艇的,这也是感觉很奇怪的地方);记得在美国,有个当地的同事讲美国人一生中有两天最高兴,一天是买船,另一天是卖船,不知澳洲人是否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Tura Beach的地方,海滩自然是美的恍如仙境,碧海银沙,象极了lost中的海滩,又少了几分荒凉,多了一些情趣,可惜季节不对,没有泳装美女,否则基本就是我心目中的天堂了:);最迷人的是海边的住宅区,非常精美的房子几乎家家面朝大海;我和儿子去海边玩耍,老婆拿着相机去拍摄住宅区;等我们满身沙子的回到停车场,老婆还在小街上留恋,房子里看海的老人向我们挥手致意,老婆说刚被邀请去老人家参观过,每个房间几乎都可以看到海,房间精心布置过,风景绝佳;不知我们老了,是否有这样的福气? (四)

墨尔本的冬天
四天2000多公里的狂奔后,我们终于在晚上九点回到了墨尔本。

移民澳洲的一大好处,是你可以避开你特别不喜欢的夏天或冬天;我们一家人就利用儿子的暑假尝试了一次墨尔本的冬天;基本感觉象南中国的冬天,气温基本在10摄氏度左右,只要出太阳就几乎是春光明媚,只要下雨就比较清冷;但当地住宅的供暖系统就要比中国的江南好多了,几乎每家都采用独立的燃气供暖系统,热气从地板上类似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很快可以温暖整个房间,卧室和浴室尤其舒适;正是这样的细节表现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至于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我国应该是更胜一筹。

墨尔本的冬天仍然是郁郁葱葱,并没有北京那样分明的四季,但它的特点是一天中天气变化莫测-象足了我国的云南;象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人们基本都住在叫做Suburb的近郊区,墨尔本的每个区非常的小,房价根据教育/治安/自然和人文环境/交通等因素而差别很大.大多数区的典型房价在40万左右(House),而有些区40万只能买到很小的Unit。

我们两次去了墨尔本的City,第一次是晚上,在辉煌的灯火下看到气势宏伟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的教堂,感觉还是有些激动,City的夜景让我想起熟悉的北京;但第二次白天去就平淡多了;墨尔本的City比悉尼小很多,也逊色很多,人虽然也是熙熙攘攘,但建筑明显要古旧、低矮一些,到处可见的招租广告也表明经济的状况并不是太景气;周末在CITY河边的市场人气很盛,但总是感觉比悉尼的海滨要差不止一个档次。墨尔本的City规模也很小,大约相当于中国一个小城市的大小,比悉尼的City也小了很多。墨尔本的CBD比较小,也没有建在海滨;即便是闻名遐迩的赌场,也稍显平淡,远不如拉斯维加斯那么激动人心。总之,墨尔本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城市,也许有很深的内涵,但那就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细细品位。如果一定要拿国内城市来比较,悉尼一定是更象上海,而墨尔本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北京。

在墨尔本修整两天后,我的假期就基本结束了,但我忘了及时确认Open的返程机票,结果只好退掉国航的返程票,重新买了马航的单程票,损失1000多人民币,郁闷。马航的花生果然象传说中的一样好吃,去吉隆坡的旅程也很舒适;吉隆坡的机场让人震惊,看来亚洲人的好大喜功并不仅仅在中国盛行,这个机场至少比目前的北京首都机场要强很多;吉隆坡机场的广播中经常可以听到英文、中文、当然还有他们的马来语,但所有的文字指示上绝对看不到中文,这大约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矛盾心情。终于等到了吉隆坡到北京的航班,已经晚点了2个小时,飞机上大部分是马来西亚人,飞机本身比墨尔本飞吉隆坡的飞机要差了很多,没有电视,座椅显得肮脏而破旧,乘务员象是我们的东航派来的,一副国企老大的嘴脸,乘客们也不甘示弱,自上飞机就一直呱噪个不停,用我无法理解的言语和表情不断恶化着我的心情。

早晨8点,我终于站在了中国海关的通关出口,手续异常简单,看着排队通关的各色鬼子们排着长队,我终于在多年以后有了一些优越感,中国公民至少回自己国家时还是受到礼遇的;三分钟后,当我通过绿色通道走到机场大厅里,看到黑压压的人群,居然有一些欣喜和感动。北京还是30几度,天灰蒙蒙的,人们的脸上很少笑容……我是真的回来了

短登的主要失望之处
1 澳洲并没有如传说的那么超然物外,依然是一个很功利的物质社会;人类社会都是相似的,真正的天堂在自己心中,没有哪个外部的环境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这次短登的最大失望。

2 澳洲人的礼貌、热情和传说的相去甚远,尤其是年轻人和外来移民(从肤色和面貌特征大致还是可以看出来),他们甚至连表面的礼貌都懒得遵从。

3 澳洲的物价偏高,人们的生活至少不象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好;比起普通生活用品,房价算比较合理的,但考虑到他们的土地和木材并不稀缺,其实也不低了。

4 澳洲的多元文化并不是很成功,很多移民们不仅没有很好的融入澳洲,而且带来了他们自己的问题;在那些肤色各异、相貌古怪的面孔背后,你很难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5 感觉登陆时间比较久的澳洲当地人(第二代或第三代)大部分还比较友善,而老一代移民们和新移民都多少有些古怪。

6 澳洲正如预料,基础设施和发达程度不如美国,而人文景观和历史传统不如欧洲和亚洲,但感觉差距仍然是超过了想象,如果来到这样一个可能枯燥而日渐边缘化的国家,一定会怀疑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7 墨尔本作为海滨城市,风景甚至远不能跟中国的青岛或大连相提并论;甚至悉尼歌剧院也并没有电视中的那么激动人心,一些景色的确不错;但论景观的丰富和超绝,根本无法跟我们的锦绣中华相提并论。

这些是失望之处,但优点也的确如网友们所言;移还是不移,对30几岁、拖家带口的人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 本帖最后由 教兽 于 30-10-2012 00: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145 收起 理由
river2202 + 50 谢谢分享!
mike73008 + 20 尽管时间短,但感觉很到位
coolstorm -5 只能算是短登小结,里面很多结论都是不准确 ...
柠檬飘香 + 20 幸福的一家人!
晴天 + 10 真实,真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5-4-2016 00:17:12 | 只看该作者
项一下;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19-1-2012 00:5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4 十里平湖 的帖子

最近准备长登了,天朝日益让人失望,孩子在长大,我们自己在变老,澳洲似乎更适合我们了。

[ 本帖最后由 教兽 于 30-10-2012 00:3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31-8-2011 00:10:24 | 只看该作者
Mark 回头再仔细看看大伙的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11-8-2010 19:36:0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的分享。收益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发表于 2-8-2010 02:28:1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顶起来 教授现在在澳洲如何 工作了吗 期待你的感想可以继续 这些日子登陆以后有没有新的想法和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18-7-2010 06:40: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换个地方折腾折腾好啊。

人挪活树挪死嘛。人越挪越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4-7-2010 14: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1 piplpipl 的帖子

闲着没事,回复一下楼上:) 我对澳洲的印象其实并不差,只不过希望更好而已,人心总是贪婪吗:)
您引用的原话,我的意思是不选择悉尼,但我选了墨尔本,而且已经在墨尔本买了一个小房子了:)
这几年就是什么也没发生,发现去换个地方折腾一下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9-6-2010 14:19: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当年楼主对澳的印象很差,我第一眼就看出,是因为楼主的主观原因,主观原因悲观看什么都是坏的,主观原因乐观就是看什么都会好。

楼主的原话--如果再年轻十年,我可能会选择落脚在这里,但想想100多万的普通住宅和再白手起家奋斗一次,今生还是算了吧,悉尼-作为我人生旅途的一站就很好了。


呵呵,我现在也很好奇--这二年楼主经历了什么心路里程,思想突然转了180度,勇于创新,不怕再白手起家重头奋斗一次?

[ 本帖最后由 piplpipl 于 29-6-2010 14: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9-6-2010 14:14:05 | 只看该作者
哇,这么老的贴呀!

看完楼主写的文完,第一感觉就是楼主肯定不会居澳了,谁想,他说今年年初要长登了,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13-5-2010 15:49:31 | 只看该作者
LZ的思考是比较成熟的。

作为新移民切忌把澳洲想得太美好,作为陌生的环境你需要时间去熟悉和体会,然后会发觉很多很不如意的地方,然后再去调整自己并继续习惯。相信将会有个痛苦的时期,彷徨,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5-1-2010 13:11:5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真实!从开始申请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帖子了,现在人在墨尔本,还能见到这个帖子,真是有缘分的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容不得不同的声音,澳洲不是天堂,也谈不上美好,各有优劣而已。

欢迎教兽来墨尔本,体验有酸有甜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8-12-2009 15:19:1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7-12-2009 21:55:15 | 只看该作者
再来顶一下,其实楼主也没必要改标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7-12-2009 17:31:17 | 只看该作者
看自己爱看的
写自己想写的
我写不写是我的事
你爱不爱看是你的事
我不辩解,因为我改变不了你,你也别指望改变我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 非常羡慕你有个幸福美满的家

[ 本帖最后由 lena.shen 于 27-12-2009 18: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7-12-2009 00:11:44 | 只看该作者
深有同感。
2007年到澳洲旅游时,感觉还不错。之后,作为交换学者,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今年再来澳的时候,感觉到了不小的差距。
楼主的文笔很好,写得也客观。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9 22:30:43 | 只看该作者
准备下个月长登墨尔本了,不是有人说了:“挑毛病的才是买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31-7-2009 16:31:1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LZ还要不要移民,期等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31-7-2009 13:51:42 | 只看该作者
LZ的期望和关注的东西跟大家有所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31-7-2009 01:00:2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农村出来的,在大上海混,卖了房养不起,去澳洲吧!反正到哪里都是底层人士,不怕!人生阅历嘛!
至少可以解决父母的医疗问题,也可以像LZ一样多生几个,自己老了没后顾之忧,不像在上海,在小气的上海人圈子中怎么活着都不自在!
知道出去很苦,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9-7-2009 19:45:4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顶顶教授的老贴。和你经历差不过。孩子要来了,也要考虑移民了。
打算过去过完全不同的生活了,因为完全不是事业型得人,所以可以放得开。

这帖子里的反对声音很多,因为大家的经历都不一样,都会在自己的井里看天。
拿收入举例,10万年薪在北京通信公司里是最普通不过的收入了。而放在一些2线城市,就是高薪了,要是放在垄断国企的员工眼里,又完全是不入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9-7-2009 17:5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教兽 于 5-7-2009 14:01 发表


错,其实“天朝”才更适合民工,如果想要暴富,想要迅速脱离自己的阶层,“天朝”现在的机会最大,只要你不择手段,肯钻营,不怕艰难,不要脸:)机会应该很大的,我们的“天朝”应该在最近十年培养了世界上批量 ...


想揍你的民工从北京站排到首都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9-7-2009 17:5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7 dejah 的帖子

这是个老问题了,其实很多人都回答很多次了;没看到过统计数据,不过我猜大陆这几年的合法移民在国内其实大部分是高收入阶层,至少也是潜在的高收入阶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9-7-2009 15:48:2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楼主在国内也是属于高收入家庭的,何苦要移民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9-7-2009 13:57:43 | 只看该作者
要不楼主去加拿大在考察下,不过都有两面性,和国内比比感觉还是比国内好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9-7-2009 13:52:38 | 只看该作者
阿门,我向往的MEL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9-7-2009 12:45: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墨尔本风景竟然不如青岛好吗?我在青岛几十年,除了海边风景好点,别的没什么呀,越往里越烂,但愿过些日子我去墨尔本登录时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9-7-2009 11:29:13 | 只看该作者
Well, I really hope that I can type in Chinese otherewise my broken English always-- ci2 bu4 da2 yi1!

I am now at the stage where Louzhu was two years ago. Like Louzhu, we have been traveling near and far. This is my third trip to Sydney. The first time in the year of 2000 for sightseeing, the second time before we filed our application and this time to see if we like this place enough to give up everything we have in Hong Kong or Shenzhen.

In these few days while we are in Sydney, I keep on being reminded by someone who said that Australia is neither paradise nor hell!

It is really what you want your life to be! I am still in the search of what this trip migtt take me to or the answer remins unknown until we know better about what we really want!

Thanks fro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发表于 5-7-2009 16:57: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教兽 于 2-9-2007 19:26 发表
其实我早说过:“希望我写的东西能给跟我想法或情况类似的朋友们一点参考;我们都在人生这座大山上攀登,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必然看到不同的风景,虽然世界可能只有一个。”

1 澳洲并没有如传说的那么超然物外, ...



1,LZ的文笔很不错,先赞一个!
  
2,LZ的思维角度可以理解,新移民都会这么想,LZ算新移民中比较理性的了!

3,其他的问题,我告诉你吧,比高楼林立、比繁华灿烂、比文化认同,你去OZ肯定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5-7-2009 14:29:10 | 只看该作者
在天朝 太有文化 太讲道理 当然也是可以致富的 不过相对难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6-7-2025 14:05 Updated at 12:05:15, Processed in second(s),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