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163-892的话匣子了,希望所有关心这个主题的朋友一同来参与探讨。
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也因为我们一家才来澳洲,很多事情还不能看穿本质,也希望更多的前辈参与进来。
给大家一些建议和善意的批评,让所 ...
FREEOZ,没能听取意见,开设“投资移民”板块,非常遗憾。这点上,就不如足迹。足迹在收到这个建议后,很快就设立了“投资移民”板块,并马上集合了之前分散各处的“投资移民”相关的帖子。
很欣赏LZ,相信幸福妈妈会在澳洲同样取得成功的。TAKE CARE 原帖由 NOON 于 31-8-2012 20:42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FREEOZ,没能听取意见,开设“投资移民”板块,非常遗憾。这点上,就不如足迹。足迹在收到这个建议后,很快就设立了“投资移民”板块,并马上集合了之前分散各处的“投资移民”相关的帖子。
很欣赏LZ,相信幸福 ...
有关“投资移民”板块,老麦版主曾经回复是因为目前技术人员不在。 Serin版主前天也有回复。
如果FreeOZ开设这个板块,帖子比隔壁精彩,已经有很多很多了,集合在一起非常可观。
还是不要为难版主们了,能有个写故事的地方已经很满足了!
谢谢所有辛苦的版主们!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31-8-2012 22:33 编辑 ]
这里转帖Happyxiping朋友给我的短信:
想回复你的帖子,发了n次都发不出去,网页上老显示access denied,只能发个短信给你,请你帮我转发到论坛上。看到你近日去了猫本,想知道你的最新想法,但老是不能回帖,是不是因为在上海的关系?
通过你的帖子多方面了解了你,又从这么多照片中看到了一种精神,感动良久.幸福妈妈我想问你,你觉得你最后会在猫本做892呢,还是在GC做890?
我与你年龄相仿,我办的是165 visa(证券投资类的),今年2月短登猫本,4月回上海,now still here,虽然我不用像163那样买生意,辛苦操劳,但也有诸多不适应,我会讲一些英语(以前做过一些外贸),但澳洲人讲的有很多听不懂,我也会开车,但是朋友很少。我觉得不适应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社交圈和文化差异造成的。
我曾觉得自己经历复杂,阅历丰富,有太多的动人故事,就像一本耐看的书,但是这几天看了你的事迹,觉得有些惭愧。
短登猫本的近2个月,经历了很多以前闯荡江湖多年都没有碰到过的事情,又长了不少见识,当然这些并非都与钱相关,更多的是心理和感觉上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澳洲安家,做到安心和静心是及其重要的(inner peace).
在猫本,165签证的朋友本来就很少,又不像163的朋友们有圈子经常碰到,所以本人在此呼吁一下,165的朋友出来冒个泡,大家互相交流下,因为165的主动性投资问题比较复杂和模糊,不同的律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幸福妈妈,我觉得有机会可能我会跟幸福爸爸成为知音,我是HIFI 的发烧友,90年代在上海开HIFI店,每天关门后制作音箱到半夜三更,在不断调试中聆听一些细微变化,乐在其中(另一方面音箱利润比国产器材高多了),后来又从器材发烧友升级为古典音乐发烧友(这是重大升级!),从泰勒曼,巴赫到莫扎特,贝多芬,不同时期的不同录音和不同乐队,不同指挥,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当然,我也极喜欢人声。sorry,说着说着又走远了,这发烧心得十天十夜也说不完的,有机会跟幸福爸爸交流吧,试想一下,如果在澳洲有发烧友知音,有好的音乐和聆听环境,谁还老想着回上海啊?
今天回国,心理添了把堵,跟幸福妈妈唠叨一下。朋友让捎东西,不得不跑去退税的地方去排队办退税。咱们中国游客消费有实力啊,长队里绝大多是中国人。可能语言多有问题,队伍前行很慢。
后面一位阿姨使劲的向前挤,已经推到我,我前移了一下,可是后面接着跟上来。不一会,她就到我的左边与我平行了,再过一会,他的儿子就到了我的右面。当时就想,国内夹塞就算了,在这里这样多让外国人笑话咱们中国人啊!他们似乎愈来愈向前,最终站到了黄线的里面。一个官员喊了声让他们回去。这才算了。
该到我了,那男子一个健步冲到柜台前。我没忍住,走到他后面,拍了他和他妈一下说应该不是你们的。(之前为这一刻给自己反复打气才站出去了,本来我还想我应该等等这家人,跟他们讲讲,这不是他们个体的影响,而是整个中国人的,最后决定还是别给自己找事了)
登机时,发现这一家是坐公务仓。
心理就越发的悲凉了,我们在物质上富有了,可我们的行为却证明我们的精神是如此贫穷! 原帖由 Greenhouse 于 31-8-2012 23:5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今天回国,心理添了把堵,跟幸福妈妈唠叨一下。朋友让捎东西,不得不跑去退税的地方去排队办退税。咱们中国游客消费有实力啊,长队里绝大多是中国人。可能语言多有问题,队伍前行很慢。
后面一位阿姨使劲的向前挤, ...
看着就生气呢,素质啊素质!
也说说我自己遇到的事,这是上次回国遇到的,两次都是去银行,因为都是小的分行,所以还没有实行叫号服务,两次我都“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P
一次在工行,开始大家都在一米线外好好排队,后来来了一位大叔(大概5,60岁左右),来了就开始蠢蠢欲动想加塞,最终他瞅准机会,趁着一个人刚办完,后面的人还没上前的时候,赶紧冲到窗口处,大家都不满但是没人吭声,俺脑门一热,就脱口而出:大叔吗,请自觉排队,大家都这样,那不就乱套了?如果有急事你可以和正在排队的人商量下,而不是直接就加塞!而且工作人员对于加塞的人不应该给予办理(因为工作人员已经看到了他加塞的)。
这次的结果是:工作人员没给他办,然后他一边嘴里嘟囔着,我还有事呢,早点办完了还急着去办别的事,一边退到了队伍的最后(其实也没几个人)。
一次是在农行,在自动取款机处,我正在等,这时从营业厅里进来了一个人,还有另一个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听她们讲话两个人应该是朋友,可能是来办什么业务,那个人要顺便来试一下取款机)。话说这位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无视我在排队,带着朋友就站到了正在取款机那里取款的人背后(把我堵到了身后,因为我在一米线外呢)。我一看这不是明知故犯,以权谋私么?:lol 马上就说:那位银行的工作同志,咱们来银行办事是要讲先来后到,要排队的吧?前面有人正在操作取款机的时候我们是应该站在一米线外的吧?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带着就不用排队了吗?就是有急事想在我之前用那也应该给我解释一下,尊重一下别人吧?请你把你的工号和姓名让我看一下(话说我还真不是吓唬她的,她们行长和我爸还挺熟的;P )
结果是:她们俩一听就嘀咕了两句赶紧站到我身后了:lol
两次我回家都和父母说了,结果父母说以后还是别出声了,万一对方是个坏人爆脾气,我一说他生气了报复我怎么办?:Q http://www.hioz.net/ibbs/forum-7100-1.html
投资移民可以在这里 已经有版面了 就不差不多的再重复了 刚才查了楼主小孩上的高中学费,完全寄宿的,一年要37120澳币,按今天的汇率,接近25wrmb。
是不是我查错了?
回复 #3039 angeljx151 的帖子
澳洲古典音乐发烧友我有过网络上交流的有三位:丝管、cello、mohan,其实很多烧音乐的就不太会再去烧音响器材了,有钱烧器材的不如直接去听现场,澳洲的音乐会绝对比国内的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这次去还没办法把家里的书和唱片运过去,只能以后有机会慢慢带或者走海运了。;P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012-8-31 22:49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里转帖Happyxiping朋友给我的短信:
想回复你的帖子,发了n次都发不出去,网页上老显示access denied,只能发个短信给你,请你帮我转发到论坛上。看到你近日去了猫本,想知道你的最新想法,但老是不能回帖,是不 ...
论坛应该是有权限的,刚注册的不能发贴或回贴,我之前也是ACCESS DENIED,不过现在好了。
不过以我现在的权限,不能改照片,不能设签名档,只能继续努力了。
在澳洲生活了近半个月了
最大的感想还是“不习惯”
这个“不习惯”需要好好的适应,还不能心急:L
一旦习惯了澳洲的生活,估计回国去的话肯定又会不习惯了。:L
不习惯一:没有菜场了,每次买菜都得走好多地方,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看看我们一家昨天的买菜过程:
1、去Q Center中国人开的肉店卖肉:里脊肉,五花肉,肉末
2、去西人的蔬菜水果店买蔬菜:芥蓝,大棵青菜,大棵葱 (西人的水果不好,没买)
3、去中国超市买杂货:新竹米粉,虾仁,香菇,调料,鱼丸,香菇贡丸,豆腐,馄饨皮,面粉,蒸鱼豉油,花椰菜,姜蒜等等
4、去中国人开的水果店买水果:橙子,富士苹果,芒果,木瓜......
5、去Coles买日用品和一些西人的肉类:冰淇淋,洗洁精,牛排,羊排,卷心菜
想买到好的食品和心仪的食材,就得开车走好几个地方。
买了一大堆,一家人吭哧吭哧拖回家,因为住在乡下,好不容易进城一次呢。;P
虽然购物不如国内那么的菜场化,但食材和食品都非常的新鲜好吃。
偷偷告诉大家,昨天我们买了5罐冰淇淋,芒果with cream的,凤梨的。
要知道,我们一家在中国是从来不吃冰淇淋的,澳洲的冰激凌太好吃了。
前几天在Australia Fair试探式地买了一盒,一家三口不一会就吃光了。
幸福爸爸每天都吵着要吃冰淇淋,笑死我了。
不习惯二:烧菜开始有压力,因为太多的食材和中国的不一样,连葱都是粗长粗长的,小米葱啥的没看到过。最不习惯的是有些蔬菜的taste完全和国内的不一样,害我买了大家不喜欢吃。
比如这个手撕包菜+油豆腐,看着卖相不错,可是包菜是甜甜的,绵绵的,一点没有口感,:Q
肉类的切割法和国内的不同,肉质也不同,澳洲的肉都是没有掺水的,烹饪的时间要求也非常不一样。
烹饪方法大大改变,原来的老思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看我做的两种尝试性的牛排:
T骨牛排,烤箱里烤出来的,8分熟,味道很不错,两个大小吃货一抢而光:
(用锡箔纸垫在牛排下就不用洗烤盘了,儿子的懒人经验。这么多年他一个人生活,总结了不少偷懒且真的很科学的厨房之道,包括洗碗都变得非常easy了,欣慰中,也觉得孩子很不容易......)
这种牛排在国内也有,但是肉的品质完全不一样,澳洲的这种牛排很容易烹饪,口感太好了:
蔬菜类都很新鲜,一种一种尝过去,感觉空心菜比国内的好吃很多:
吃过好多种鸡蛋,感觉澳洲的鸡蛋品质明显比国内的好,口感更Q,是不是圈养的鸡都是吃谷物的?
我做的芥蓝菜,贡丸鸡蛋汤:
在澳洲没有买到特别好吃的大米,绝望了!:'(
龙虾都是好几公斤重的,儿子说在中国可以称得上“太后”了。(墨尔本宴席上偷拍的龙虾两吃:奶油和避风塘。澳洲的龙虾也很贵,但是感觉家人和朋友招待我们都要点龙虾,是不是龙虾也是宴客的上等菜?)
不习惯三:超市里的食品70%左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包装的都很好看,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没时间去细细研究),痛苦啊!:Q
有些食品明明知道是什么,但是不懂得如何挑选。
比如奶酪:品种如此的繁多,弄懂它们就必须好好研究和学习了。
澳洲的水果品种繁多,味道也都很不错,看我们买的大个头木瓜(有中型西瓜那么大呢,好几公斤重),我用勺子挖出肉来,放进冰箱冷藏几小时,两个大小吃货都抢着吃:懒人有懒福!:lol
很想说:移民到了澳洲,所发生的一切远远不是我们在国内所能100%预见得到的。 需要适应的东西太多了,有时会茫然,会不知所措。 相信时间能慢慢让一切变得不再不适应。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2-9-2012 07:31 编辑 ]
包菜卖相很不错的!不好吃?
幸福妈妈的这个不习惯在我看来能接受,主要是我们在国内的生活就不像幸福妈妈家的这么有品质,只是周末的时候集体改善,看了之前您的帖子后我还在努力改变中,希望接近做个及格的主妇!多多的关心家人的胃,对得起儿子和老公为了鼓励我封给我的称号:厨神,他们这是赏识教育啊。不过,估计去了墨尔本后更没有时间提高厨艺了,要忙着做生意 幸福妈妈的那个包菜好像是生菜,包菜在英文中是cabbage, 在超市也有很多种,但大多是白色的。而且这里的包菜可以生吃,和胡萝卜一起可以做coleslaw沙拉。还有那个T骨牛排8分熟会很老的,有点嚼不动的,建议5分熟,而且牛排一定是煎的,不是烤的。澳洲本土不产空心菜,估计这个是进口的,也不会很新鲜。另外奶酪品种很多,只要记住做三明治买slice cheese, 做pizza用grated cheese。至于你拍的那些奶酪主要是空口吃的,一般作为下酒菜,和cracker还有香肠。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012-9-1 12:21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在澳洲生活了近半个月了
最大的感想还是“不习惯”
这个“不习惯”需要好好的适应,还不能心急:L
一旦习惯了澳洲的生活,估计回国去的话肯定又会不习惯了。:L
不习惯一:没有菜场了,每次买菜都得走 ...
我家六岁的小朋友总说不要来澳大利亚上学,但是一说到冰淇淋,马上眼睛都绿了,说要去墨尔本;P 大米买SunRice, medium Grain, white rice(红袋子) 跟东北大米一样好吃。 今天打折, 14.99刀10公斤,在Woolworths, 快去买吧。 我们是吃了很多大米后停在这个澳洲大米上了,不再尝试别的了。 奶酪慢慢尝吧,别人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
回复 #3046 angeljx151 的帖子
我家三口都最喜欢吃Blue cheese,但是不同的牌子口味差别也很大,我们一般吃STILTON和Tasmanian的。估计不是所有人能喜欢的。 有点儿像中国的臭豆腐。 难闻好吃。 一般是周末做三明治的时候放,平时的三明治就买WWS或COLES的Tasty Cheese就好了。 不然的话blue cheese成本高,公共场合也不太雅;P 。
做pizza我也是买coles, WWS自已牌子的shredded tasty cheese,
做沙拉时,用的是Fetta Cheese,
做汤或者意大利的risotto( arborio rice)我们会用parmesan cheese 弄碎后在上面放一层。 味道很重,也很好吃。
如果开party, 做cheese 拼盘的话,可能用brie, dutch cheese, fetta, smoked cheese, 乱七八糟的拼一盘。
哈哈,我知道的就cheese就这么多了。 Happy Exploring! 原帖由 桃李天下 于 2012-9-1 16:54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米买SunRice, medium Grain, white rice(红袋子) 跟东北大米一样好吃。 今天打折, 14.99刀10公斤,在Woolworths, 快去买吧。 我们是吃了很多大米后停在这个澳洲大米上了,不再尝试别的了。 奶酪慢慢尝吧,别人喜 ...
看转基因食品的分布,澳洲也有转基因的大米,是真的吗
回复 #3041 channel1016 的帖子
最惨的是排队上厕所,完全把我一个174公分的人当透明的!:Q回复 #3041 channel1016 的帖子
最惨的是排队上厕所,完全把我一个174公分的人当透明的!:Q回复 #3046 angeljx151 的帖子
冰淇淋是好吃,但是如果天天吃的话不需3周就能在磅秤上体现出来不同,年龄大了只能偶尔当做treat来吃比较安全。另外牛羊肉在cooking前是不能洗的 (如果你想有更好的效果的话)。这里不大会天天出去买菜故我们家买了一个硬柜(freezer) 放在车库,专门储存肉类,而一个一般的家用冰箱放在厨房里的可以放些面包及冰决之类的。
木瓜和酸奶放一起最好吃,尤其是mango flavour的那种。
有机会去纽省的hunter valley(好像幸福MM有去过?)那里有尝遍cheese 的机会。
回复 #2948 angeljx151 的帖子
很美的院子,希望在澳洲能够看到幸福妈妈的美院。 关于冰淇淋,俺灰常灰常赞同幸福妈妈的说法!在国内我是属于几乎不吃甜食和冷饮的,那是我老公自己在澳洲经常吃冰激凌,我还批评他呢
结果我自己来了以后,也深深爱上了,现在冰淇淋是我家冰箱四季都必备的:lol ;P 原帖由 Greenhouse 于 31-8-2012 23:53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今天回国,心理添了把堵,跟幸福妈妈唠叨一下。朋友让捎东西,不得不跑去退税的地方去排队办退税。咱们中国游客消费有实力啊,长队里绝大多是中国人。可能语言多有问题,队伍前行很慢。
后面一位阿姨使劲的向前挤, ...
现在国内就是这种状况,不遵守规则,什么事先想到的用永远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失望!
回复 #3046 angeljx151 的帖子
大姐还可以尝尝澳洲的酸奶,那味道没得说,跟国内呃的没法比。两次来澳洲旅行,牛奶、酸奶、冰激凌、牛排是必须要吃的,特别是牛排,煎至5分熟伴着黑胡椒酱,那味道是最美的。回复 #33 Serin 的帖子
请问是登陆猫本吗?猫本有二手HIFi器材店吗?请教墨尔本三人行(完)
2012年8月26-27日,星期日-星期一
开了这个话匣子,内心压力很大,所以一直不知道该不该如实地写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关心这个话题。
无论是白道,还是黑道,貌似各自都有各自的道,163们都在拼命为了一纸PR奋不顾身地拼搏着。
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失败也有失败的必然。
接下来的话题可能会涉及一些不该涉及的敏感问题,写出来,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以下敏感话题保留五天,谢谢大家!
话说老移民们对163的不认同,才真正让我开始审视163这个项目为什么会走到了今天这个局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163投资移民项目是澳洲政府推出的并非没有细细斟酌过的移民项目。
犹如我前面帖子里分析的,澳洲政府之所以开启了移民大门,是因为有利可图。
就如解放前的地主们,家里农田很多,自己种不了,必须雇佣长工一样。澳洲缺少劳动力,因而开启了让廉价劳动力进入澳洲的大门。中国劳工做着澳洲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但依然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地来到澳洲。因为,在中国,干如此辛苦的活,还未必能够养家糊口。
又如当今的许多有实力的国际集团公司,实力雄厚,挥金抢夺优质人才。澳洲缺少太多智慧型的人才,因而开启了稀缺人才进入澳洲的大门。中国智慧型人才不断涌入澳洲,很多人放弃了国内舒适的生活和还不错的工作环境。到了澳洲,很多人一时找不到工作,开始的生活很艰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令人钦佩。因为,在中国,知识分子经常需要接受一些潜规则,无法全心全意做科研。而纯知识分子或许在中国很难得到个人才能的被赏识和提升,会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打压。所谓“臭”知识分子可能需要的未必是大把的金钱,而更多的是需要对自身人格的尊重。
再如一家濒临倒闭的大公司,需要找融资对象那样。澳洲政府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输入,以此来繁荣本国的经济,解决经济低迷,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因此开启了投资移民的大门。无论是163还是132,都是给澳洲政府送钱的料。
根据游戏规则,投资移民不仅要给澳洲政府输入资金,还要彼此“相互残杀”,弱者去,强者留。
在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厮杀并不比真正的战场温柔,同样血淋淋,同样你死我活。
最后谁得利?个人认为,彼此都得利(其实还有第三方,第四方得利者,比如中介,比如骗子……),不然这个投资移民项目不可能有如此的生命力,谁都不是“天然呆”!
举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记得本周四,美国暴雪公司在全球开启《魔兽世界》5.0.4版本。所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都使用了中国元素。其中新增加了熊猫人种族,新地图也基本都是类似嵩山和少林寺的取景,施法中加入了大量中国功夫的招式。
为什么?因为中国年轻人热衷网游,而中国的游戏人数又是如此的众多。美国暴雪公司制作的这个版本就是冲着中国人来的,为啥?有利可图呗!
美国人不做无利可图的事情,澳洲人一定不会白给我们白馍馍吃。
所以,我理解了澳洲政府对163投资移民的“唯利是图”。选择163,就一定是选择了要为这个国家,这个政府付出,否则就别玩这个游戏。不管怎么说,我们渴望更美好的国度和更简单的生活,不付出似乎也不合理,何况得到的可能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我们见惯了彼此的抱怨,总觉得自己吃了亏,总觉得别人拿了钱就是骗子。在此,我想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来尽量去理解163圈子里的形形色色人物,这样或许能让自己释然。
163投资移民的门槛并不高,这个就是诱饵。被钓上来的全是有钱,或者有点钱的大鱼。
每条大鱼都携金带银,满怀美好的梦想,拖家带口地杀入澳洲这个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把国内施展过的商业才能在澳洲淋漓尽致地发挥。
每个家庭给澳洲输入的资金都远远超出游戏规则中写明的25万澳币。
买房,带动了房地产生意;
买车,带动了汽车销售生意及周边生意;
孩子上学,带动了澳洲的教育收入;
启动生意,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163们在进入澳洲的第一刻,就精神紧绷地开始了“拳打脚踢”的造福澳洲的动作。所谓“拳打脚踢”,也就是使出全身解数来寻找合适的生意,拼死拼活地保证892的所有条件,很多163不惜血本来维护这个最终利益——PR的获得。
163们为了这个唯一的利益,付出了智慧,付出了体力,付出了也许不被人理解的各种“手段”。
这个游戏规则决定了163们的命运就是要如此地去拼搏,没有退路!
而真正获益的是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们,你知道的。
我现在终于非常理解了163被俗称为“小肥羊”的说法。
163之所以招人“恨”,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有钱”,有些163还特别有钱。
在墨尔本深入了解了很多有关163的信息,多得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
就我的了解,如果一个163家庭要办成892,目前主要有三个途径。
途径一、完全DIY,从房子,学校,生意到递交892各类材料全部自己做。892的成功率非常高。但这样的家庭非常少。
途径二、寻求中介,律师,会计师的帮助。自己找生意,辛苦打拼。892的成功率也很高,这样的家庭比较多。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这类892的开支(生意以外的,目前墨尔本的行情):
中介费:1万-1.2万(澳币)+ 10% GST (付钱,还得自己买税),不同的中介收费不尽相同,便宜的也未必是不好的。
律师费:2K-5K (澳币),这个收费要看生意的大小和其它的因素来决定的。
会计师:1万(澳币)按三年计算。因为现在递交892申请,普遍要等待6-11个月的审批过程。而这个过程生意不能断,还得维持着做,不然补料时就傻眼了,容易被拒签。事实上,163转892已经不是两年生意,而是接近三年的生意了。
大略的算了一下,除开生意的资金,仅以上提到的这些资金就需要起码20万人民币才能保证足够支出。
“小肥羊”就是这样诞生的!!!
途径三:完全交给中介公司打理,成功率有折扣,因为移民局现在审核得非常严格,经常派便衣暗访,审批时还会要求主申请人去面试回答问题。这样的途径非常冒险,但依然有人在做。
目前这类途径的收费标准在8-10万(澳币)。
也就是说,如果走这个冒险的途径。除了20万人民币的中介等费用外,还得额外付出60-70万人民币的特殊服务费用。还不能保证一定能通过892的审核。
等于大于100万人民币的价格,使“小肥羊”的称号再次得到了确认!!!
既然要付出那么多,还要被人耻笑为“小肥羊”,难道163们都是“天然呆”吗?
不在163群体中,大家不会理解他们“乐”在其中地被人称作“小肥羊”的原因。
“羊”到底有多“肥”?羊们自然很清楚。
如果能顺利拿到892,不冒做生意的风险,付出100万人民币,对某些163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贵。只是肥羊身上掉下来的一根毛而已。
所以这个途径尽管风险很大,依然有人铤而走险,有些还走得有惊无险。
在墨尔本,我熟悉的一位宰163“肥羊”的“抄刀手”中介兼某澳洲公司老板,“宰”过好几个163家庭,大部分成功了,只有一个上海家庭失败,因为主申请人居住澳洲时间不够。他的公司为了做163转892生意,更改公司名字无数次。此人因为163而发了大财,也成全了几个163家庭的移民梦想。
在墨尔本,我们走访了好朋友开的中介公司,也走访了X星公司,还有一些其它的中介公司。
在X星公司墨尔本总部内,一位Z女士接待了我们。
我们在大厅里等待接见,人满为患。看着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我内心其实哇凉哇凉的。
我问Z女士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163家庭,为什么国内X星公司还要推荐大家来维多利亚洲投资?”
Z女士如是说:“因为申请维州政府的担保比较容易,为了利益吧,所以国内基本都做维多利亚州的担保。”
特别认同Z女士的坦率和答复(一针见血啊!)。因为待宰的羔羊已经无路可走,被逼上了贼船。在这个时候说实话,你奈我何?
我:“可是这样的行为岂不是要逼更多的163家庭走上歧途?”
Z女士:“国内的事情,我们也无法插手,没办法,大家都为了生意。”
我:“那么,现在的163来墨尔本做生意都很艰难,以后的188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国内却还在无限制地往墨尔本塞进更多的投资移民家庭?以后生意都无法卖了,岂不是太难了?”
Z女士:“188的生意到时转手给老外,再转给投资移民家庭就可以了。”
我:“……”
中介们的美好生意永远是没有绝路的,但是太多的163家庭离不开中介,离不开这把“屠宰”自己的“屠刀”。
从而,我也尝试着理解了各类中介的“宰羊”术。
我做中介的朋友对我如是说:“现在163来得少了,不像前几年,钱真的好挣啊!”
我:“这还算少啊?那从前岂不是金山银山啊?”
所幸,中介与163之间仅仅只是钱的交易,而没有任何权的交易。且基本有市场牌价,不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恰巧163们大多不在乎这点“小钱”,一个愿宰,一个愿挨,成全了这个段“小肥羊”的轶事。
也许只有局外人才会觉得“小肥羊”傻,而“小肥羊”们自己没觉得被“宰”掉多少肥油。这也就是为什么“小肥羊”宰而不绝的原因吧?
我的一个刚刚拿到892签证的163朋友乐滋滋地如是说:“花了100万买个全家人的幸福未来,值得啊!”
此人,房地产商,100万人民币对他来说真的还不如一年内扔给地沟油的钱多呢。请国内官员吃饭,有时一餐就得十几万人民币。这样的宴请,一年有多少次,自己去算算吧。算出来才会吓你一跳,原来163们在国内早就被当成“大肥羊”而被宰惯了!!!
我尝试着理解我们这些163们,不是我们“天然呆”,而是很多163们用国内的资本可以非常轻松地换来供给澳洲各类人物需要的“案上肉”,从而取得自己想要的892永居签证。
“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有钱的163们真的会招人嫉恨,因为他们可以轻松买房,轻松付中介费,轻松买生意,可以不需要劳动,可以不惜血本……
为了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大多数都是为了孩子们!!!
在此,幸福妈妈没有丝毫替有钱人说话的意思。也许只有163们才能看懂幸福妈妈的解读。
有些没有多少钱的163们真的太艰难了,非常理解他们在澳洲的处境和拼搏的艰难。
163们有太多的无奈,国内的经商本事在澳洲处处碰壁,无奈中就会去寻找无奈的解决办法的替代品,仅此而已。
163是澳洲移民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基本没有语言基础,因为无需考雅思;基本没有长久扎根澳洲的打算,因为国内生意无法放手;基本没有加入澳洲国籍的打算,因为外籍人士在中国做生意受限制。(看着吧,中国一定会出台各种政策来限制富人和大量资金的外流)
最后的最后,163们在中国挣钱实在比在澳洲容易无数倍,投资澳洲来换取财富对163们来说实在不现实。还是那句老话:“谁都不是天然呆”!
大多数163们要的就是一个“身份”,投资澳洲,繁荣澳洲经济真的不是163们的梦想。即便163们有这个雄心,在澳洲也很难实现。要挣钱,回中国去吧!
像幸福妈妈一家这样决定放弃国内一切,投奔澳洲的163们也有,但数量真的太有限了。
写到这里,我很茫然,我茫然了很多天了。
我和幸福爸爸还有儿子这几天一直在纠结。
在澳洲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给我们一些数据,数据充分表明澳洲的经济非常不景气。做零售业的利润最多只有10%,而且163很难买到好的生意,好生意谁愿意拿出来卖?即便买到一个略好的生意,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体力去打理才有可能保本。餐饮业目前利润比零售业高,也是非常辛苦的行业。其它行业也都在缩水。
给大家看一个生意买卖广告:
以前很多买不到的生意,现在都在出让了,比如7-11,包店,The coffee club等。可见澳洲的生意真的不容乐观。
我们内心很明白:
一、
在澳洲无论做什么生意,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就很好了,人工如此昂贵的澳洲,如果做890,只要聘用员工,费用就会大大增加。
二、
原先设定的买个小生意的理念也不能成立了,因为太小的生意很难达到营业额。还得买一个相对大点的生意,起码在30-50万澳币以上的生意,这样申请892时才更有能力去说服移民局自己有经营和管理的能力。以后的审批过程将会越来越严苛,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在很多理念被推翻后,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审视这个892或者890生意实施过程。
所以,决定先把这些烦恼的事情放在脑后,好好享受下澳洲的阳光和空气。多思考,多了解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在此,幸福妈妈多么希望还没有开始申请投资移民的朋友能够从以上的内容中找到一些线索,虽然这个线索非常有局限,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能力也都不一样。仅供参考吧!
最后,892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沉下心来好好做三年生意,一定都会成功的,但一定要做好吃苦三年的充分心理准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祝福所有163家庭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2-9-2012 18:06 编辑 ] 原帖由 vivianxu68 于 2012-9-1 22:07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国内就是这种状况,不遵守规则,什么事先想到的用永远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失望!
从万物相对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富有了,另一方面就贫乏,总之都不是好事。。。
只能说上天还算公平,这个世界还算平衡;P 看幸福妈妈最新的帖子让我的心凉了不少
不过好在我们夫妻两个,当初从changsha来到shanghai,就是从白手起家干起来的。当然,我们06年创业的时候,经济是还可以的,不能排除当时的市场,大环境的影响。
这一两个月我一直在思考将来到底要做什么,好在我们是吃过苦的人,自认为还是能承受的。所以,一定要定好位置,找好项目。我从来没以为来澳洲就会衣食无忧了,我也明白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希望我们能有当年的好运气。
这两年国内做生意一样很难,利润越来越低,竞争激烈,所以,我相信不是只有澳洲如此,而是全世界的经济状况。但是经济总归会有好起来的时候吧,我也打算先熟悉半年,正好我lg打算多在国内赚半年钱,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发动吧
祝我们大家都好运! 幸福妈妈:你是一个智慧能干而且那么乐观的人,一家人又是这么团结,相信所有的困难和纠结都会过去,当你们做好选择后,一定会顺順利利达至目标的。只是希望你和家人要好好保重身体,健健康康,祝福你们!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9-2012 15:00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2012年8月26-27日,星期日-星期一
开了这个话匣子,内心压力很大,所以一直不知道该不该如实地写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关心这个话题。
无论是白道,还是黑道,貌似各自都有各自的道,163们都在拼命 ...
谢谢幸福妈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澳洲的这个163投资移民政策,也只有您这样的人才能如此公正全面的作出这样的结论。曾有段时间我也非常困惑过。为什么我们这些办163移民的人招这么多非议啊,甚至有的人来澳洲后都不敢对别人说自己是163移民,真的是很悲哀。我还是那句话:谁都有追求过美好生活的权利,无论是技术移民还是商业移民,只不过各自的条件不一样,签证类别自然不一样。可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要么是为了孩子,要么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为什么办商业移民的人就被贴上标签呢?在国内,辛辛苦苦工作,辛辛苦苦赚钱,虽然赚得不是大钱,但也都是血汗钱。即使这样,也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年来一直如此。很困惑难道就因为办了商业移民,而被人另眼看待吗? 原帖由 channel1016 于 1-9-2012 23:2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关于冰淇淋,俺灰常灰常赞同幸福妈妈的说法!
在国内我是属于几乎不吃甜食和冷饮的,那是我老公自己在澳洲经常吃冰激凌,我还批评他呢
结果我自己来了以后,也深深爱上了,现在冰淇淋是我家冰箱四季都必备的:lol ; ...
以后我带些冰淇淋回去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