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uyar
发表于 19-3-2014 21:21:54
有时间思考总是好的。等失业了,就没时间了。
cais
发表于 19-3-2014 21:34:21
LZ还有9天就可以离开南澳了吧。;P;P
kiluyar
发表于 19-3-2014 22:16:54
本帖最后由 kiluyar 于 19-3-2014 23:56 编辑
是的。只是问题也许不在南澳,在于我的选择。
离开南澳,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面对。
虽然我的标题是南澳两年困惑,但是我想在悉尼猫本或者国内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还是那句,无法征服的文化差异加剧了这种困惑。
只怪自己刚毕业后的几年不够努力。问题都拖拉到澳洲来了。
本质上,这是一个到了一定年纪问题。南澳很好,房子便宜,
随便有什么工作以后,有房子有车子相对很容易。
问题是一旦有了这些,人的需求就刷新了。这种新的渴望足以让优美的自然和安逸的环境味同嚼蜡。
我知有人说我矫情,自以为是,好高骛远,没摆脱国内要高人一等心态。
但是我就是这样的。功名利禄如浮云?难啊。
czfxsj
发表于 20-3-2014 00:36:19
bigapple2008 发表于 17-3-2014 08: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只能跳槽了...或者想下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大公司白领,管理层?
startup 公司技术骨干,路边喝 ...
或者开个店,受点皮肉苦~~:lol
planetkeeper
发表于 20-3-2014 05:30:34
kiluyar 发表于 19-3-2014 2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只是问题也许不在南澳,在于我的选择。
离开南澳,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面对。
有想法有追求才有动力去实现
总是自我催眠骗自己,才是扼杀自我
DDD888
发表于 20-3-2014 07:50:52
planetkeeper 发表于 19-3-2014 18: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经freeoz论坛认证的纯loser
45W无安家费,只能去帝都租房子挤地铁,吸雾霭吃地沟油盖黑心棉做中国梦
...
你到中国是做电话的4G 网络吗?还是任何软件项目经理啊?
planetkeeper
发表于 20-3-2014 07:52:11
DDD888 发表于 20-3-2014 0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到中国是做电话的4G 网络吗?还是任何软件项目经理啊?
私信聊;P
ayuanx
发表于 20-3-2014 10:29:28
tristone 发表于 18-3-2014 1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o be fair. 我觉得LZ说的这些公司里的问题基本上是大公司里都有的问题。也许LZ的公司里这些问题的表现稍微 ...
呵呵,Amazon 就在澳洲招人去美帝,130K 美刀起步,隔壁论坛已经去了好几个了,不相信你自己可以私信去问他们
DDD888
发表于 20-3-2014 10:48:17
ayuanx 发表于 20-3-2014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Amazon 就在澳洲招人去美帝,130K 美刀起步,隔壁论坛已经去了好几个了,不相信你自己可以私信去问 ...
好高啊
北京豆大福
发表于 20-3-2014 15:38:41
ayuanx 发表于 20-3-2014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Amazon 就在澳洲招人去美帝,130K 美刀起步,隔壁论坛已经去了好几个了,不相信你自己可以私信去问 ...
小声的问一下,隔壁论坛是哪家啊?谢谢
kiluyar
发表于 20-3-2014 15:44:51
北京豆大福 发表于 20-3-2014 16: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声的问一下,隔壁论坛是哪家啊?谢谢
同问:)
luyangcy
发表于 20-3-2014 16:19:16
都这么痛苦了,回去不就得了,我就筹划回去呢,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
kiluyar
发表于 20-3-2014 16:30:18
luyangcy 发表于 20-3-2014 17: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都这么痛苦了,回去不就得了,我就筹划回去呢,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干嘛给自己找不痛快。
我主要还没有搞清楚,换地方是否能解决问题。
就像我从国内跑来,发现问题并没有消失一样。
chenyan88
发表于 20-3-2014 18:45:59
是啊 也有同样的烦恼,计划回国,也许不会这么痛苦。可能是心态问题,在外面这么多年说实话,快乐的日子还真不多。我总感觉人生就是一个圈,从哪里开始,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想回老家。我记得在这里同一个老太太聊天时,她说你在哪里出生成长,冥冥中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理解是从源头找,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生活,相信转了一大圈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P
cais
发表于 20-3-2014 21:46:42
kiluyar 发表于 20-3-2014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主要还没有搞清楚,换地方是否能解决问题。
就像我从国内跑来,发现问题并没有消失一样。
在国内也有这个问题?那这个标题太误导人啦。。:L
kiluyar
发表于 21-3-2014 08:26:21
cais 发表于 20-3-2014 2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国内也有这个问题?那这个标题太误导人啦。。
说了在澳洲加剧了这种痛苦啊:):yumen
JoZhou
发表于 21-3-2014 18:01:17
planetkeeper 发表于 18-3-2014 2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不要觉得可以融入鬼佬,鬼佬永远看你都是不一样的。背弃了自己出身才是背弃了自 ...
同意下面的论断:
只有利用技术不沉迷技术,发挥自己双语甚至三语特长,才能真正如鱼得水。
JoZhou
发表于 21-3-2014 18:13:40
kiluyar 发表于 18-3-2014 2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鼓励。
我现在的问题是精神上的。物质上其实我有想法,但是真的没有太多想法。虽然这里相对物价高 ...
你的困惑我也有,感觉是年龄的原因。马上要登陆了既期待又迷惑。
kiluyar
发表于 21-3-2014 20:12:07
JoZhou 发表于 21-3-2014 1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困惑我也有,感觉是年龄的原因。马上要登陆了既期待又迷惑。
问题该在那里就还是在那里。一切随缘吧。
michaelsusu
发表于 22-3-2014 02:22:52
kiluyar 发表于 20-3-2014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主要还没有搞清楚,换地方是否能解决问题。
就像我从国内跑来,发现问题并没有消失一样。
换地方,能解决问题。
willgoon
发表于 22-3-2014 09:38:32
planetkeeper 发表于 18-3-2014 06: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十几万人民币也太低了,据我最近面试的情况看
帝都外企的市场价是45万人民币左右
赶巧赶上好年景了
-----------------------------------------------
-----------------------------------------------
基金电商“挖墙角”门道:薪酬不给力温情来凑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宁夏 深圳报道 2014-02-27
2014年伊始,六家基金公司巨头出手,大手笔招聘互联网金融人才。
各大招聘网站的信息显示,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广发、汇添富等多家基金在四处招聘电商人才。其中,这轮招聘动作最大的是易方达,其互联网金融部发出的招聘岗位多达近二十个。
“大家都在抢人,市场上最紧的就是技术人才。我们公司近期面试的技术人员,每个人手上都握着三五家基金公司发出的offer,很难招到人。”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电商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另外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电商总监感慨,近期基金行业电商部陷入了“挖角”混战,各家公司都在挖人。据其了解,业内一家到处挖人的基金公司,近期“一口气”给电商部新设了三位总经理助理。
“挖角”混战
2月下旬以来,大型基金公司都在发布跟电商有关的招聘信息。
2月19日,易方达在前程无忧发了互联网金融部的一系列招聘“英雄帖”,招揽电子商务运维经理、软件开发师、UI(美工)专员、系统测试工程师、UE专员、货币基金理财(余额宝)系统开发工程师、电商系统架构师和管理员等近20个职位的人才。
“只有易方达这样的土豪,才能做到这样。”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电商总经理说,大型基金公司都在招电商人才,但很多公司只招技术人才,岗位指标不会超过5个。
对此,易方达基金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廖智介绍,“基金公司与互联网合作,涉及大量的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工作。易方达选择自主开发系统,所以需要招聘较多的技术人才。”廖智称,互联网金融部很多岗位还缺人,如UE经理、UI经理、软件开发师、系统架构师等。
来自招聘网站的信息显示,华夏、嘉实、广发、南方、汇添富这五家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招聘电商人才。例如,嘉实基金在招电子商务运维经理、营销经理和产品经理。南方基金则在招电商营销拓展经理、电子商务主管等。
虽然各家招聘的岗位大同小异,但基本都强调需要“熟手”人才。例如,专业强调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或数学;目标群体是基金公司、电商网站、支付公司、电子银行等领域的从业者;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目标一致的招聘要求,直接催生了基金公司之间相互挖角。
“我们从华夏基金、嘉实基金都挖了技术人员过来,给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电商经理戏言,圈子内挖人也有“门道”,一是专门挖还没有成家的业务骨干,二是找家在附近的行业人员,主打“温情牌”。
颇为戏剧的一幕是,华南某家基金公司挖角同业的技术骨干,但同城的基金公司也在干同样的活。
“业内某家基金公司来挖我们负责系统后台的老员工,让他过去做总监。”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此前这位员工在公司没有职位,公司听闻挖角事情后,赶紧提拔他担任总助,以防被“撬走”。
业内流传的一个段子是一对夫妻均在基金公司从事电商业务,其中妻子在上海的汇添富基金,丈夫是在北京的嘉实基金。结果,很多上海的基金公司向丈夫伸出“橄榄枝”,而北京的基金公司则询问妻子是否愿意到北京工作。
薪资不具竞争力
基金公司电商招聘的岗位主要是技术人员,他们在这方面同样面临抢人大战。
“大家都去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挖有经验的人,但你会发现这些人手上都同时拿着好几个offer,他们会从待遇、职位和工作城市等因素来选择。”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电商负责人感慨,公司近期一直在密集面试,但就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在业内看来,基金公司电商招聘难,本质原因在于行业开出的薪酬不具有竞争力。
“基金公司狂招人,但开不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电商人员透露,他们招聘技术人员,有3年工作经验、业务对口的普通员工,年薪是30万-40万元。如果在原来单位担任小组长等职位,年薪给到50万元。
上海、广州一家基金公司电商人士印证了这种说法。他们表示,有3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薪酬加码是30万-50万元之间。
但这个薪资水平与互联网平台或是其他金融行业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以前基金公司是高帅富,但这几年互联网平台薪酬上升很快,不比基金行业低。而且,互联网平台前景更明朗,做到一定职位就有股权。”前述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电商人士表示,基金公司都跑到腾讯、阿里等大平台挖人,但发现根本“挖不动”。
更让基金行业人士难受的是,他们为电商开出的薪酬,还比不上同行的金融机构。
“中信银行新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起薪都是60万元。我们肯定开不出这么高的价格。”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电商经理介绍。
撬不了互联网平台的“墙角”,基金公司将目标转向银行体系的外包技术人员。
“银行的电子银行、技术部有很多外包的技术人员。他们没有正式编制,每天到银行上班,但享受不到银行的任何福利,一年薪酬也就是20万元。”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电商人员透露,他们近期从招行招了一批技术人员加盟。
一家资产规模排在前15名基金公司电商总监亦表示,基金公司挖不到腾讯、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人才,传统的互联网人员则存在不懂金融的问题,真正业务对口又能挖得动的反而是银行的技术人员。
“基金招技术人员,要做的工作涉及到流量、产品对接和支付环境。产品、支付跟银行关系比较密切,银行技术人员熟悉技术,对金融也有一定的了解。”前述电商总监介绍,从银行挖外包的技术人员,确实上手比较快。(编辑巫燕玲)
willgoon
发表于 22-3-2014 09:46:00
willgoon 发表于 22-3-2014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赶巧赶上好年景了
-----------------------------------------------
------------------------------- ...
工作4月年终奖20万 券商两融成金融“新贵”
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2-28
本报记者宁夏深圳报道
证券行业正在演绎新的神话。“去年刚毕业、工作仅仅4个月的小姑娘,拿到的年终奖就超过20万元,部门老总的奖金超过300万元,直逼公司副总裁。”一家上市券商资管部门老总向21世纪经纪报道记者透露券商行业融资融券有多么的“景气”。而这一幕,曾经发生在信托、创投、私募、公募领域。
两融的火爆不但催生了一批“高富帅”、“白富美”,也让券商的业务结构发生变化。
“券商现在就是一个资金批发的中间商。我们发短融、向证金公司借钱、转让两融收益权给银行,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然后再批发给客户,获取几个百分点的利差回报。”一家券商资金运营部人士表示,最近券商都在忙着融资,俨然就是一场资金争夺战。
券商的资金饥渴,源自于不断扩张的资本中介业务。
“公司上调了两融和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额度,由300亿元提高到400亿元。”南方一家大型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透露,公司2014年的战略是资源向资本中介业务倾斜,必须确保两融业务的资金需求。
筹集资金、做大资本中介业务,是券商由通道业务向资本转型的一条路径。证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排在券商的第二位。业内预计,2014年这一收入能达到300亿元。
资金争夺战
2014年以来,各大券商合力开启了一波短融“密集发行潮”。据Wind统计,自年初至2月26日,券商发行短融券的规模合计416亿元,票面利率为5%-6.28%。
其中,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连发3期短融券,融资规模分别达85亿元、80亿元、63亿元。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亦连发2期短融,融资规模分别为90亿元、20亿元。
从券商公布的筹资用途来看,多数是用于满足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等创新业务的发展。
发短融只是券商的其中一条融资渠道。很多非上市券商通过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借钱的方式融资,但该渠道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向证金公司借钱,半年期利率是7.1%。考虑保证金的资金成本,实际利率是7.3%。”一家非上市券商资金部人士表示,证金公司是成本最高的一条融资渠道,但这依然遭遇券商的疯抢。
“证金公司只有600亿元可以出借。很多中小券商资本金小,排队等着借钱。他们提着礼物到证金公司,请客吃饭,以期能借到资金。”前述资金部人士表示。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经纪总部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现在很难向证金公司借到钱。已经借到的资金,没到期之前是安全的。但一旦到期之后,能否再续借就很难说。”
对很多券商而言,向证金公司借钱的渠道筹集而来的资金非常有限。
“证金公司能借给每家券商的额度比较有限,它是按照证金公司和券商的净资本打5折,取低值确定借钱的额度。”前述资金部人士介绍,证金公司的净资本是110多亿,大型券商的额度是50亿左右,净资本小的券商,可借的额度就更低。
如今,对非上市券商而言,更流行的融资渠道是转让两融资产的债权收益权,引入银行渠道的资金。
“券商出借资金给客户,可以获得利息,这是拥有两融资产的债权收益权。券商将两融债权收益权转让给银行,可以从银行获得一笔期限为半年或一年、利率6.5%-7%左右的资金。”一家券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介绍。
“现在和很多银行都在谈两融债权收益权的转让,如工行、浦发行、建行、交行等,有些是直接签合同,有些则需要嵌套一个信托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但本质上都是融资。”前述两融总经理透露。
“输血”资本中介
券商从各个渠道筹集的资金,最主要的流向就是两融部门,其主要包括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约定式购回这3个业务,其共同点都是券商向客户出借资金,获取利差收入。
“券商以5%-7%的利率筹集资金,再以8.6%的利率借给客户,利差有几个百分点。”一家上市券商两融总经理说,资本中介业务就如券商担当“资金贩子”,它们从外部批发资金,再以较高价格转借给客户,获取几个百分点的利差收入。
但其实两融能带来的收入并不止利息这一块。
“普通客户的平均佣金是万分之八,但两融可以提高佣金率,基本能达到千分之一。”广州一家大型券商人士透露,公司曾做了测算,两融业务带来的交易佣金和利差总和,给券商资金带来的回报率达到10%。
有些佣金率更高的券商,资金回报率达到14%。
“我们收取两融客户的佣金率达到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出借利率是8.6%,不打折,资金的年化回报率约14%。”深圳一家券商人士介绍,以此计算,即便券商是以7%的成本融入资金,依然可以获得7%左右的利差。
利润丰厚的资本中介业务,已经成为券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数据显示,全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759.21亿元,排在第一位。而融资融券利息收入达到184.62亿元,排在第二位。
2014年,这一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则有望超过300亿元。
“A股融资融券余额达到3800亿元,以8.6%的融资利率计算,2014年券商两融业务的利息收入就达到326.8亿元。”华南一家上市券商两融负责人估算。
两融跃升为核心部门
伴随着两融收入的增长,券商的业务模式也有了大幅调整。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固收部门被边缘化。
“固定收益投资曾经是券商的一块大部门,2013年的资金额度还有200亿元,但今年公司大幅缩减投资额度,只剩下几十亿的规模。”一家大型券商中层人士透露,公司认为债券投资跟融资融券相比,后者的收益更高、风险更低。因此,资金分配上优先满足两融的需求。
对于业务结构的调整,券商亦是直言不讳。
2月10日,广发证券在《关于发行次级债券的议案》公告中表示,2014年类贷款相关业务仍将实现规模化的较快速度增长,公司将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由刚性配置转为弹性配置,以满足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等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高业务的大量资金需求。
深圳一位券商资金部人士亦透露,公司依然保持固定收益部,但额度比较小,其承担的功能已经演变为两融“输血”的部门。
“如果两融需要资金,就要求他们把券卖掉,把资金退出来转给两融部门。或者让他们通过质押回购的方式融入资金。”前述券商资金部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2013年底就已经发生,公司的态度是“必须确保两 融的资金需求”。
代表券商业务结构调整的一个细节是,有些券商负责两融、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信用市场部,近期由后台职能部门调整为业务部门。
“公司对信用市场部提出了各种考核指标,公司融资融券余额每个月在行业内的排名、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等。”前述华南上市券商两融部门总经理介绍,近期各大券商都在争抢客户,抢占两融的蛋糕。
有些手段相对激进的券商,通过开户激励、降低佣金和利息的方式争夺客户。
“我们两融业务的平均利率是8.4%,资金量比较大的客户,利率可以谈到8%。但上海某家大券商直接开出7.8%的价格,把客户挖走了。”前述华南上市券商两融总经理感慨,两融已经成为券商资金实力和客户的一场大比拼。(编辑曹元)
theforest
发表于 22-3-2014 09:46:46
人类的最大毛病就是想得太多
willgoon
发表于 22-3-2014 09:51:37
如果跳出自身范围,从宏观层面来看,这里就说两点:
(1)如果关注过国内的实际通胀水平,对钱不值钱有过切身体会,对国内超发的天量RMB有深刻理解与认识,就会对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工资水平不感到莫名惊诧了
(2)如果深刻理解了国内的社会分配体制,就会理解超发的天量RMB最终流向了哪些领域、哪些人手中
DDD888
发表于 22-3-2014 10:44:28
疯狂的日子:lol
米虫
发表于 22-3-2014 11:37:25
好吧,偶的问题是------------
如果偶做不了黄赌毒官
怎么让他们一窝蜂地流向我这里?
米虫
发表于 22-3-2014 11:47:05
顺便说一句,从不觉得金钱是肮脏和罪恶的的。
有这种认知的人,把肮脏和罪恶的金钱扔给我:$
有人炫富有人哭穷还有人仇富
这是个问题?
金钱本身没问题,只是拿的人有问题了。
给大家造成了那么多困扰,你们把烦恼的源头扔给我解决:)
账户...................:lol
kiluyar
发表于 22-3-2014 12:07:13
米虫 发表于 22-3-2014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吧,偶的问题是------------
如果偶做不了黄赌毒官
怎么让他们一窝蜂地流向我这里?
有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办了一个开源技术社区,卖给了大公司,数千万。
供参考。
米虫
发表于 22-3-2014 12:19:48
kiluyar 发表于 22-3-2014 13: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办了一个开源技术社区,卖给了大公司,数千万。
供参考。
同学,我们合作吧。股份46开,你6我4怎样?步骤如下:
1你先办个社区
2我把它卖给大公司
3给你分钱
供参考,如不同意,我们也可以考虑就地取材,把这个网站卖了,还有技术员什么的都打包一起卖;P
想到马上就要发财,合不拢嘴啊
kiluyar
发表于 22-3-2014 12:43:18
米虫 发表于 22-3-2014 1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学,我们合作吧。股份46开,你6我4怎样?步骤如下:
1你先办个社区
哈哈,要发财喽: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