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185|回复: 1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在澳洲,享受我的钢琴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7-2009 23: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看到论坛里大家都在记录在澳洲的生活,觉得大多数同胞们还是很享受这里的生活的,Daisy我虽也有遇到少许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总体来说我是在享受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

老公和我07年初以PR身份第一次来到悉尼。在广州见多了阴霾,单是悉尼的阳光就让我身心舒展了。由于我在国内教学上的事情还没有了结,更重要的是我有幸投到一对很有实力的钢琴家门下磨炼我的琴艺(是一对夫妇,先生是悉尼国际钢琴比赛85年的第一名得主,太太是美籍韩裔钢琴家,意大利国际比赛第一名得主,二人刚从美国回国定居,我同时跟他们两人学习)。在我老公移民监期间我很多时候呆在国内。其间来澳州,我当然是赋闲在家。那时候每天洗洗衣服,把衣服一件件晾在太阳下,这么简单的事都能给我带来快乐,因为有灿烂的阳光和清香的青草味。回到房间,我的娱乐就是打开ABC classic FM,古典音乐不间断地播放,还有主持人那有磁性的艺术感的音调和古典音乐相得益彰。

09年,我来澳州读书了。继续我的双重身份——音乐学院的钢琴学生和小朋友的钢琴老师。在我两位大师级老师的监管下,我制作了60分钟的演奏video用以申请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的硕士。Daisy我愿意泡琴房可就是不愿再考一次雅思,所以取巧来到了南澳的历史悠久的Elder Conservatory of Music. 我放弃了悉尼和ANU的conditional offer(专业通过,要提交雅思成绩)选择这里,除了免考雅思以外,在这所音乐学院我可以读钢琴演奏和教学综合的硕士,在别的音乐学院这两个专业要分开读。因为在国内我已经有丰富且算成功的教学经验,我把钢琴教学看得很重要,所以我很感兴趣pedagogy 这门课。

现在我在阿德莱德似乎越来越享受我的音乐生活了。每天一路观察着邻居花园里的花开花落,去乘火车到学校上课、练琴。在我的眼里,阿德莱德这个“偏远城市”有她独特的可爱之处。规划非常整齐,无论是city还是各个suburb。City里面火车站,Parliament House, Library, Museum, Art Gallery和大学整齐的排列在一条街道上,路边还不时有或庄严或可爱的雕像点缀。阿德莱德的人们很纯朴,人和人之间很亲近随意,最可爱的是city loop司机的那声亲切的: hello ,dear!

在音乐学院,我也是愈来愈发现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百年历史的ELDER HALL,每个星期五lunch time,例行音乐会,我每周必去。在这里的演奏都水准颇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和室内乐组合。我们音乐学院学生是免费的,我每次听完音乐会都赞叹这顿免费的丰盛甚至高贵的“午餐”。每次音乐会上都能看到好多老年观众,我在楼上往下去,楼下到处是斑驳的银发。这些老人每次到场都装扮得很高贵,很正式,老先生的皮鞋都擦得很亮,老太太的都佩戴着很漂亮的首饰。从老人们听音乐会的神情来看,他们都曾经受过良好教育。永远不会在不合适的时候乱鼓掌,听起音乐来神情专注。

有些学生觉得ELDER HALL太古老,没有中国音乐学院的琴房宽敞明亮,可是我却喜欢去ELDER HALL的琴房练琴,时不时可以听到管弦乐队排练的声音。有时中途去洗手间,我就会通过空无一人的大音乐厅,从古老的巨大的管风琴下经过,那时常常想:一百年前,谁在这里演奏?对我们来说,百年不算古老,我们弹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少说也有300年了。

在学校除了有一位非常好的俄罗斯钢琴家给我上钢琴课外,还有一位英国式的老绅士,SMITH,主管我的钢琴教学课。SMITH操一口地道的英国腔,行为举止也是十足的英国绅士。他是两个州AMEB考级委员会的主席,专业成就我就不提了。我非常感谢他的是,他给我上的教学课非常实用,并且给我提供很多教学实践的机会。在国内,钢琴老师都是靠自己摸索经验,很少老师会真切地教你实用的教学方法。而在这里,SMITH每次上课就拿出我们教小朋友用的教材研究教学细节,帮助我快速的了解了在澳洲甚至英美常用的入门教材和中高级材料。在国内,我曾经在一些教学机构培训过一些钢琴老师,对国内的钢琴教学还是比较了解。可是来到这里我逐渐发现,原来有这么丰富的入门教材提供给小朋友和教师。国内常用的“小汤”是美国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很多老师坚持在用。当然,小汤也有它的优点,但是近年来很多的钢琴教育家新开发出来的入门法我想是更加合理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的。

刚开始的时候SMITH 让我在音乐学院办的Saturday school里面观摩他上的钢琴小组课。在课堂上,我发现好多和中国琴童学琴经历的差异。 这里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热情极高,但也很守规矩。关键是老师对他们的态度非常人性化,真地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在集体课上,老师从不会抓住某一个学生的问题不放,有些问题暂时忽略不一定是坏事,孩子们可以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在国内的时候,由于我受美国教学方法影响,一直避免那种表面看似很严格,而实际上把学生弄得从肌肉到头脑都将僵硬的教学方法。(据我了解,这样的教学在国内很常见)。这里的学生初一看,发现他们表面上没有中国同等年龄的小朋友级别高,但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前期的教学给他们打好了深厚的音乐素养根基。他们弹琴那么自然,那么自信,这是中国孩子少有的。

从观摩到走上小组课讲台再到后来开始给几个小朋友上个别课,我已经开始喜欢在这里教钢琴。虽然英语教学,我要做充分的准备,但是我已经越来越自信了。

在国内,我更早前的老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导赵晓生教授对我说:钢琴,有些东西是教得会的,有些东西永远教不会。 我深信这一点,有些东西只能通过先天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不是在课堂上可以解决的。而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尽量的给孩子一些音乐的大环境,而不是强迫孩子认真上课,闷头练琴。国内的家长常常会干涉老师的教学,互相攀比,总想促使老师拔苗助长。而这里的家长会带孩子去上蹦蹦跳跳的音乐素养课,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却把能弹出几首曲子和考了几级看的并不是那么重。

本来要写在这里的幸福生活的,一写起钢琴来我就没完没了。且到这里,我要继续看书学习了,有南澳红酒喝ABC 古典音乐台的陪伴。刚刚ABC播放了Chinese主体的协奏曲,我一下子有了主意,明年的音乐会我也将演奏中国曲子。

明天,依然是一路幽鸟相随、观花望云,到学校去练琴。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5-7-2009 23: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297 收起 理由
MICHELLE07 + 50 谢谢分享!
枫林晚 + 20 你太有才了!
kermit + 25 谢谢分享!
springoz + 22 你太有才了!
136mydream + 3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6-7-2009 01:59:4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7-2009 11: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stellahie 的帖子

多谢夸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6-7-2009 11:4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这两天回学校忽然发现学校多了好多亚洲面孔,并且到处都是讲中文的人,听起来很亲切。我刚走出琴房,迎面就有几个,我习惯性的抱以微笑,而得到的冷冰冰的眼神,我发现校园里很多亚洲女生都是这样的眼神,看得有点冷。
回来的火车上,先后看到两组中国留学生在热烈讨论。一组操普通话,男生说的情绪激昂,两个女生不以为然地在听。另一组操广东话,看上去年龄很小,几个女生在男生面前拼命的大叫,肆无忌惮的大笑。在广州公交车上,中学生也是这样,我已经习惯了。但是在这里我看到好多当地人奇怪的注视一下他们,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晚上回家,我马上在网上告诉我远在广州的学生(以前的学生,现在的朋友),出了国千万不要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6-7-2009 13:34:30 | 只看该作者
阿德莱德的音乐氛围很不错,以后可以考虑搬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7-2009 14:08:2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赞!

PS,我女儿也在学钢琴,所以也喜欢这个top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6-7-2009 14:53:5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6-7-2009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文章啊!LZ继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7-2009 17:27:49 | 只看该作者
好奇的问一下,这里学音乐的费用怎么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6-7-2009 21:0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Fernando 的帖子

阿德的音乐氛围确实还不错。我在这里听了很多的好音乐会,当然别的城市,悉尼,墨尔本我相信都有很多。但是有时我在这里很便宜或者不花钱听得演奏家都要比我在国内音乐厅或花大价钱听的有分量,并且观众的素质确实高。
下面是我以前听完一个音乐会后写的日记的片断:

音乐会就在我们亲切的Elder Hall, 6点半开始,总共历时3个小时,他今天的曲目是肖斯卡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音乐学院前几天发邮件告知我们学生这个音乐会很重要,要我们免费去看,但是我想这样的曲目一般只有常年听音乐会的人或者钢琴专业的人才会去,本来票价也是不便宜的。果真人不是很多,很多空位。roger woodward干脆利索的准时出场了,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做page tuner,因为他是整本的演奏,所以需要看谱。他的演奏让我震惊了,不管是暴风雨般的气势还是细腻的单音,他都弹得恰到好处。我觉得他有时在钢琴面前像个皇帝,驾驭钢琴毫不费力、果断勇敢,有时又和钢琴很亲密,会把心事娓娓道来。我也正在练其中一首曲子,听完他的版本给我很大启发。
这个woodward简直让所有在场的人震惊,虽然听众不多,但是大家听得极其投入,他在弹完前12首后中场休息10分钟,调音师上来调了一下被他狂击过一个多小时的斯坦威钢琴。接着又开始,演奏完整部的前奏曲与赋格后,我们坐得都累得不行,可演奏者好像还激情充沛,听众虽然坐得很累,但是热情高涨,掌声不断,于是他加演3次之多,是我近期在elder hall看过加演最多的。

Roger Woodward,澳洲国宝级钢琴家。下面是维基中关于他的介绍,
Roger Woodward studied church music with Kenneth Long in Sydney, conducting with Sir Eugene Goossens, piano with Alexander Sverjensky, a pupil of Alexander Glazunov (and possibly of Sergei Rachmaninoff and/or Alexander Siloti), and composition with Raymond Hanson, continuing his studies in Poland with Zbigniew Drzewiecki, a student of Ignacy Jan Paderewski.
He performed at more than 120 international festivals; on one occasion he played the complete works for piano by Frédéric Chopin.(他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中演奏完肖邦的所有曲目)He has been called "Australia's leading classical pianist" by the Alliance Francaise Sydney. Arthur Rubinstein and Yehudi Menuhin acclaimed his work, and Sviatoslav Richter invited him to appear at many European festivals.
In the Queen's Birthday Honours of 1980, he was appointed an Officer (OBE)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the Queen's Birthday Honours of 1992, he was named a Companion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AC), "for service to music, particularly as a pianist and to the promotion of Australian composition".
He is an Australian Living Treasure.
Woodward is a Steinway Artist and managed by Patrick Togher Artists' Management. He has made close to 100 recordings.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6-7-2009 21: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5 收起 理由
piplpipl + 5 谢谢分享!
stellahie + 30 你太有才了!
ubuntuhk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6-7-2009 21: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extreme 的帖子

extreme你好,关于学音乐的费用。我想和其他专业的学费相差不大。我们master课程,国际学生每年大概22000澳币多,我算local,也要16000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6-7-2009 21: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肖斯卡科维奇.......Hmm.......
好爽的地方, 以后在阿德找工作安家吧.我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我儿子以后能读阿德的音乐.........
顺便问一下, 瓦格纳的曲目常在阿德上演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6-7-2009 21: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那是和其他的专业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6-7-2009 22: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sliuhao 的帖子

瓦格纳的歌剧?那我要看看下半年的节目单了,如果有,我告诉你。前半年,我没看到。这个很难说,哈哈,因为我们不能决定别人的节目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7-7-2009 19:50:35 | 只看该作者

弹琴既辛苦又无效都是错误的方法造成的

看到很多朋友议论,学琴应该多么严格,多么刻苦。我想说的是,严格不是坏事,但是要看怎么严法。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技术甚至机械式的技术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样就是真理。比如,我听一个学生家长说:他们那个老师真严格,为了让学生弹琴手腕不上下晃,要求在手背上放个硬币。一些家长们除了这个还认为上课板着脸、让学生怕就是严格。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有点偏颇。

钢琴艺术式上下不过300多年,但是中间发生了很多次转变。造琴工艺在改进,随之要求弹琴的技术也在改进。刚才所说的手背上放硬币,如果回到莫扎特时代,应该不会错。因为那个时候的钢琴和现代钢琴的击弦装置有很大不同。要求上身挺直,手指灵活,弹出的声音轻盈灵巧。这种音乐很少要求到臂、肩甚至腰部的配合。但是如果以这种技术来弹改良后的大钢琴已是不够用了。

每个时期随着钢琴的改变、音乐风格的改变,教学方法都在相应改变。后来又经历过几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音乐教育家们纷纷出书,从解剖学角度论述钢琴技术,试图找到最科学的方法利用人的机体。可是后来这种方法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弹钢琴是需要身体的高度协调和极其细微复杂的动作,并且个体的差异也非常大。连医学家也很难解释清楚参与运动的肌肉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现在在年轻一代钢琴家中,常用的办法是意识引导法。我也是在跟随海归钢琴家学琴时总结出来并运用到学生身上的。

比如说,我以前培训钢琴老师,见很多老师教初学的学生,以上课就死抓人家的手型,仿佛手型是最大的事情。手型,只是一种外在的特征。我见过一些学生手型好的跟水泥雕塑一样,但是弹出来的声音其难听无比,这种音色如果给很专业的耳朵听简直是不能接受。(当然不会这样当面评价学生,还不能让学生一下认为自己有很大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现代钢琴要求全身特别是手臂的整体协调,手只是一部分。另外,有些学生只知道手要怎样摆而不知道要弹出什么样的声音是对的。这就是本末倒置。意识、声音引导,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对的,相应的身体会自然的自发的作出调整,还有差距的话,老师在进一步讲解。这样你不可以讲手型,手型也会好,是从里到外的好。当然,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就占很大优势,会做得比较到位。所以说弹钢琴有时像个运动员。这样的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因为老师就是个调整者,尺度一点点一寸寸很难把握,老师一定要有好的耳朵,优秀的音乐审美。老师的审美决定了学生的方向,而不是死抓学生哪高哪低。

其实,现在很多高技术很好的钢琴家是不练习那么多哈农甚至车尔尼也弹得少很多。如果你运用机体实在一个错误的状态下,那么哈农、车尔尼这些密集练习,练得越多,你的肌肉就僵的越厉害,以至于到高级时不负重荷。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老师不一定非要把学生上课弄得紧张兮兮,头脑的紧张直接会导致肌肉的紧张,长期这样练下去会练得像个死板的机器。

当然,我也不是说,对学生不要严格,只是所谓的“严格”,不应该是形式,而应该是对学生弹出的音乐的把握,就是外松内紧。课堂应该是轻松活跃的,充分让学生的头脑活跃起来,音乐才能表现出来。“内紧”,遇到学生的问题时不能放低要求。当然不能一次性就非要让学生纠正或掌握某一概念,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可以暂时放一下,循环往复的解决。我以前的学生,有很多个都是来到我家活蹦乱跳的就来了,家长说他们很高兴来上课,但是上课的时候有时他们一看我的眼神就知道我的规矩了,有的学生我从小学教到中学,和我说话像朋友一样,但照样很知道规矩。所以,上课板着脸,故意拉开距离我觉得是没必要的。

有人会说,不练那么多练习曲技术怎么好?好的技术最重要取决于你练琴的方法,你机体的状态对与否。如果是良好的,不需要练习那么多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说的这些,是我的所见所闻和自身练琴经历。我跟85年悉尼国际比赛冠军得主杜宁武先生(中国大陆解放来第一个国际头奖获得者)学琴很久,他教小学生也是我从头到尾旁听且助教。杜老师的手很小,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的手比我还要小,我已经很小了。可是他即使弹八度也是飞快。并且他经常告诉我,机体状态不好时练得越多伤得越大。他说的关于练习曲问题和我看的几位20世纪大钢琴家完全一样,他们不练那么多,只是有选择的集中技术要点训练,或者通过曲子中的片段来练习。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练得技术练习愿你钢琴家多得多,可使弹得声音不如人意。中国很多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太注意声音概念。(培养声音概念又是一个复杂的题目)。
就算这几十年间,钢琴技术的发展也是很快的。傅聪,我们都知道是国际大师,但是他自己说,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很多技术都比他好。他并没有夸张,他的音乐确实好。但是现在成长起来的钢琴家(现在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在未来不长时间引领技术发展的钢琴家)技术都很了得,音乐要假以时日,因人而异。傅聪小时候也走过很多弯路,以至于练琴练出腱鞘炎(我还认识几个得了腱鞘炎的),他现在依然保持每天练琴6-8小时。而新生代的钢琴家技术成熟以后,保持技术是不需要练习那么久的,这个我得到过几位钢琴家的证实。

以前看过一个美国的马德琳娜.布鲁瑟尔女士写的一本书《练琴的艺术》,就引导人们不要挣扎着去练琴,好的引导下,练琴时可以享受的。她说:我越来越意识到练琴不是强迫的劳作;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这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它熔教学、灵感、忍耐、优雅、明澈、平衡于一炉。总而言之,是为了在运动和表现中求得更大的欢乐。这才是练琴的本真状态。许多练琴者都像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

还有一个很多学生学琴痛苦的原因,就是自己弹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我见过有学生考了十级,可是弹得贝多芬奏鸣曲一塌糊涂,再问你会发现他对贝多芬知之甚少。本来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是想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连基本的历史背景到曲式结构一窍不通,只是在做手指运动和识谱练习,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对一个不了解得东西很难会发生兴趣。简单的例子:弹一首巴赫小步舞曲,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曲子初步了解巴罗克时期、了解巴赫、最简易最通俗的了解复调音乐,了解法国小步舞的特征,当时人们的风貌。这样,学生觉得很有意思,自然的就表达出那个时代的感觉了。这样就需要老师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功底。

你会发现,好的引导下,练琴不是那么痛苦,其实可以很有意思,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7-7-2009 20: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0 收起 理由
西皮二黄 + 10 你太有才了!
extreme + 30 真知灼见啊
stellahie + 3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7-7-2009 19:55:1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倒是有另一些需要注意并重视起来的,比如即兴,improvisation。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中,几乎是缺失的一块,希望在澳洲学琴的不要继续缺失。现在的入门教材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这些内容,比如<the music tree>。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需要很多精力的话题,以后慢慢谈来。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7-7-2009 20:1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8-7-2009 13:17:4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daisy mm来AD!尤其是音乐专业人士,太 了。

我喜欢听音乐,不过是乐盲

Albert hall有个午间音乐会,价格不错,有时候也有很不错水平的演出,我有时候也会去。希望以后能听到你的演出。

其他的音乐会,就基本和其他城市差不多。只是有些国际的团体有时候也许只去syd, mel而略过ade,这个比较郁闷。另外就是本地的乐团也比nsw, vic稍微少一点。澳洲的乐团我最喜欢austraian brandenberg,一般一年只来ade一次。

在澳洲听音乐确实是相对便宜就可以听到不错的演出。尤其是独奏或室内乐。去年angela hewitt来演奏平均律,整个book2,价格也只是30。

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我挺喜欢的,虽然理解得很有限,错过了woodward的演奏真可惜。下次AD有什么好演出,麻烦daisy在这里给通知一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8-7-2009 16: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cello 的帖子

听你的话语就知道你不是乐盲。听的音乐也很多阿。阿德还是有很多好音乐会的,不过我忙于练琴,很多就错过了。
今天不悠闲,很充实。不过遗憾的是忘了拿一些节目单回来,明天去看看,有什么好节目马上告诉大家。
今天上了新学期第一节钢琴课,老师说我much better,我好高兴,假期没白练。我记得上学期最后一节课上完,老师追出琴房,举着5个手指说: 5 hours a day! 所以在假期没有练够5小时的那些天,我都充满了罪恶感。

下课后,马上去音乐图书馆借书和CD。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充分享受这个南半球最大的音乐图书馆,方不枉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前几天听了王健和富尼埃的大无(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今天又借了ANNERBYLSMA演奏的版本。连不是音乐专业的发烧友都说没听过6个版本就不算听过大无,看来我要搜遍整个图书馆了。为了我下半年的音乐会,又去借琴谱,在满是霉味的地下一层带了很久,借到一些发黄的发紫的各国版本的琴谱,有些看一下记录,开始被借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然后就是练琴 。在小小方正的琴房里一呆几个小时,除了弹琴仅有的娱乐就是望望窗外的天空。不时听人说,你们弹钢琴的多舒服啊,每天自娱自乐一下时间就过了。还常有女孩子说,在沙滩上弹着一架白色的三角钢琴多么惬意!我不便于反驳,但是那并不是我的感觉。我确实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莫大乐趣,但是这个乐趣是要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才能享受到的。另外,对于弹多了古典音乐的我来说,黑色钢琴永远是正确的那个味道,白色钢琴反而觉得不大对劲。我也和我的同学交流过这个问题,答案亦复如是。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0 收起 理由
枫林晚 + 20 谢谢分享!
naughtybaby + 30 喜欢古典的黑色琴
stellahie + 3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8-7-2009 16:54: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8-7-2009 16:08 发表
听你的话语就知道你不是乐盲。听的音乐也很多阿。阿德还是有很多好音乐会的,不过我忙于练琴,很多就错过了。
今天不悠闲,很充实。不过遗憾的是忘了拿一些节目单回来,明天去看看,有什么好节目马上告诉大家。
今 ...

我想我能理解你说的“黑色钢琴”和“白色钢琴”的意思,我想我除了黑色钢琴以外,也会喜欢木色的老琴。

你说的南半球最大的音乐图书馆,我还不知道呢,更没有用过。我平时只是去小区的图书馆,选择并不多,多数的新CD都是澳洲本地的制作。

巴赫大无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喜欢收集版本的音乐。我觉得越是好的音乐,越能给不同演奏者的巨大发挥空间,出来的差异也越大,乐趣也越多。另外一个特别喜欢听不同版本的作品就是哥德堡变奏,这个不同人的不同味道,太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8-7-2009 17:19:1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听音乐

今天练琴时,有些感想,关于耳朵的。我经常说学生,老师也经常说我,弹琴时要仔细听。其实做到这个很难。很多人以为包括我自己都以为自己听了,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用耳朵听。我们弹琴时,手要飞来舞去,脚要踩踏板(踏板技法比手上功夫简单不到那里去),眼睛要看谱,还要心中还要数着拍子,嘴巴也经常要用上。太忙了,以至于常常耳朵只是泛泛的听。这样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弹琴需要好老师的耳朵,也很需要自己的keen ear. 这就是为什么音乐会通常要背谱的原因之一,背谱弹奏可以更好的听带自己的声音。

论坛里有朋友说,她听别人弹钢琴都差不多,不会分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何尝不是呢?我记得我跟Helen Sim(她十岁就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举行了协奏曲音乐会)学习一首赋格,我自己在家练时,觉得该连贯的地方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认为,哦,连贯的指触是这样的。可是,上课时发现老师不用踏板比我用了踏板的听起来还要连贯,然后就继续练,后来又觉得行了,然后再次发现差距,循环往复,不断进步。自己的耳朵不断进步,对自己的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演奏提出更高要求。

我想说的是,我自己都经常怀疑自己的耳朵,并且我觉得这个怀疑是必要的。除非是天生耳朵非常好具有不可比拟的遗传基因,我们都要有勇气否定自己的耳朵,寻找更好的声音。

我上次说,有些学生手型摆的无比好,声音却无比难听。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导致的。这样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只是弹得不好听的人自己很难发现,连他们的老师也没有发现。因为你如果常常用哪种状态制造出那种声音,你的耳朵会慢慢认为那就是对的。这样的例子,我见过无数。有一个小孩,在一个很大的钢琴学校学琴,从老师到校长都认为这个孩子弹得好的可以考虑走专业路了。最终是我把他引荐给我的老师的,我的老师大致的意思是:从声音来判断,琴已经弹得病入膏肓了(私下说的,这个老师是素养极好的人),后来又去中央音院见过几个大师级老师,都是如是说。所以业余老师和很好的演奏家的耳朵有时判断是相反的。

会弹琴的人不一定会听音乐。cello 可能不弹钢琴,但是音乐鉴赏力不一定差。我见过一个家长,急切地让孩子跟我学琴,当我给她建议多听一些古典音乐时,她说:我们不喜欢听那些。我当时很无奈,后来觉得也难怪,很多人其实不是为了喜欢音乐学琴的,但是给他们一个途径去慢慢认识音乐也不错。我在国内经常在假期把学生集中起来,把我的CD箱搬出来,逐个时期,这个作曲家去带领他们听音乐。我有个西方音乐史老师,讲的很好,所以我很喜欢这门课。我的中西方音乐史当时是考满分的。我娓娓道来,他们觉得听故事一样有意思,居然慢慢入门了。我上钢琴课讲背景知识也不那么费劲了。有几个学生,逐渐长大,到现在也经常问我作曲家的问题,看来他们已经自发的喜欢上音乐了,我觉得非常欣慰。

我虽是音乐专业,但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时间,有些业余发烧友听的音乐比我要多,要广,我不得不佩服。我有一个学生爸爸,理工科,电力局长,多年的古典发烧友。他们家整面墙都是好版本的CD,所以这个爸爸对声音很敏感,对音色的判断很正确,跟这样的家长交流比跟一些专业不好的钢琴老师还容易得多,他从认识上很有高度。说起音乐的版本,我经常要请教他。但是发烧友听音乐侧重点又和我们有所不同,我们钢琴老师和比赛评委就是靠耳朵,用已经沉淀的音乐理论来判断音乐的各个要素,有时不用仔细听,大概听就听出很多的缺点。
音乐不一定自己去演奏,如果真的会欣赏,享受到的乐趣已经很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0 收起 理由
枫林晚 + 20 谢谢分享!
stellahie + 3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8-7-2009 17: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cello 的帖子

太赞同了,握握手,我也喜欢哥德堡,我下学期的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8-7-2009 19:1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 弹钢琴的daisy 的帖子

你俩都在AD,为啥不约出来见个面,喝喝茶,弹弹琴呢?免得在论坛上仰慕来仰慕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8-7-2009 20: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009-7-27 19:55 发表
我觉得倒是有另一些需要注意并重视起来的,比如即兴,improvisation。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中,几乎是缺失的一块,希望在澳洲学琴的不要继续缺失。现在的入门教材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这些内容,比如 ...


超喜欢爵士钢琴家Bill Evans,每次看到把爵士乐用钢琴弹到出神入化的人我就尤为崇拜,可惜我不会弹钢琴 ,小时候没学啊,现在学估计也晚了。据说要成为一名爵士钢琴家,首先要成为很好的古典钢琴家才行。可能就像书法一样,先得会写楷体才能写好草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cello + 30 挺有道理,我有时候也喜欢听草书的bach:)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8-7-2009 20:1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xtreme 于 28-7-2009 19:14 发表
你俩都在AD,为啥不约出来见个面,喝喝茶,弹弹琴呢?免得在论坛上仰慕来仰慕去的。


我很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8-7-2009 22:1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extreme 的帖子

好建议,有机会一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9-7-2009 09:32:41 | 只看该作者
好啊,最好能有机会现场聆听楼主演奏呢。

不过我真的是盲的那种,和你说的那个家长差远了。我很羡慕有些理性认识的人,比如听ABC那个grahm albert的节目,就觉得能发现很多自己发现不了的东西。但是自己实在太懒了。

像我这样非常业余的爱好者,对演奏的欣赏,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对作品本身的非常感性,判断的标尺常常源于之前听过的其他版本,这样就有很大的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我想一个好的演奏者,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要是有太多这种别人的先入为主,恐怕就很麻烦了。所以我很好奇,对于一个演奏者,多听别人的演奏固然能开阔眼界,但是会不会同时也反而局限了自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9-7-2009 14:34:20 | 只看该作者
钢琴是我最喜欢的乐器,在我心中,已经不是一种乐器,而是支撑生命的一个元素。我的一个演奏小提琴的朋友也在你的学校。而我,即将和悉尼音乐学院的老师探讨一下我的学琴之路。祝您一切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9-7-2009 18: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cello 的帖子

我以前就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看过一些文学家写的乐评,确实很主观,对于和他有共鸣的人来说,他的评论简直一语中的,但是对于和他有不同感受的人来说,他的评论就像空穴来风甚至无病呻吟。但是想理性的听,你也可以某种程度的做到(其实我何尝不是某种程度呢).以前在悉尼人是一个学会计的女孩,很喜欢文学艺术,我们刚开始对对诗就熟悉起来了。(其实我也不会几句,就是喜欢)她问我古典音乐,我就从巴罗克讲起来了,甚至更早,文艺复兴。后来她就到处听,我再见她时她说出的版本什么的我都开始佩服了。我建议她可以进一步理性的听,不是盲目的靠直觉。她是喜欢学习的人,花了一个星期下载了一本中央音乐学院藏书——《交响乐分析》,1500多页啊。 cello如果学一下的话也会很专业的。当然,我见过的最专业的人是我以前的老师——赵晓生。他在中国作曲界享有盛名,他给我上课时,随时告诉我什么交响曲在第几乐章第几小节用了什么和声。他能背诵大量乐队总谱。贝多芬奏鸣曲,他说他每个音都研究过。他的专业成就,我一生望尘莫及了。

你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听多了会不会局限我们的问题。太好了这个问题。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听录音,就是自己学习的那首。但是我的老师中大多数是不让模仿的,有些曲子在学习前肯定听过,但是只是大概印象。可以听别的音乐,听同时期的都会很好。最明显的例子是我的老师杜宁武,他不主张我去听学习的那首,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后,可以听。他甚至很少示范(只示范片断),因为怕模仿。我通常问他:这里的踏板应该怎样?他会笑笑说:你自己试一下。然后当着他的面我就试来试去,他给一些建议,然后还是我自己选择。他即使教小孩也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尽量这样做。
我自己教高级学生时就会用杜老师的方法。教初级学生时,我发现有些家长自作主张在家使劲让孩子听录音,后来他们自己告诉我,听过的就会,不听的就不会了。那是因为小孩把节奏都模仿下来了,根本不分析节奏了。遇到新的,他就不会了。所以,我有时会把几个被选曲目弹一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曲子,也让他有个整体的印象,有时干脆留给学生完全自己视奏。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

你的理解很不业余了已经,我们是应该有自己的音乐。

[ 本帖最后由 弹钢琴的daisy 于 29-7-2009 18: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9-7-2009 18: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Erin_cellist 的帖子

谢谢!
看完你的留言,觉得钢琴对你来说比对我还重要。当然,我没有钢琴也就失去了方向,可是我还有其他爱好。你真是一个执著的爱琴人。希望你专业天天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9-7-2009 18: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皮沙 的帖子

学爵士钢琴的人确实即兴能力很强。他们确实也可以弹古典钢琴,但是有多好我就不知道了。就好像我们也能一点爵士。现在小朋友的入门教材都有一些爵士、摇滚的元素了。我还是比较孤陋寡闻,爵士专业的人经常就在附近排练,我居然一点都不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9-4-2024 12:12 , Processed in 0.045057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