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孩子回国后上学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9-3-2008 09:24
标题: 孩子回国后上学的问题
考虑回国了,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入学问题。一直想选一个国际学校,这样英语不会丢。但是姐姐今天发给我一个学校(深圳的),真正的国际学校(专为外派人士子女设立的),但是那学费有点离谱啊。小学一年要148000人民币,还不包括吃饭和校车及其他杂项。比起在这边读个公立学校,看来回国的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这两全的事情真的是想想而已。

以上文本借助www.InputKing.com在线中文输入法输入
作者: matureman    时间: 19-3-2008 10:30
国内国际学校就是这个价啊,我问的一家也是14万,估计全国都差不多。
但不能用公立来比了,澳大利亚的私立从1万五到接近三万的都有,平均价格差不多了。
但因为愿意回国的多数是因为收入比在澳高许多,所以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毕竟其他消耗要低很多,就当在澳读私立吧。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9-3-2008 10:50
谢谢Matureman. 国内的这个价格和澳洲的私立是差不多的,但是澳洲的很多父母认为小学阶段私立和公立的差别不是很大。私立的初高中相对更物有所值。对国内的国际学校没有太多概念,如果和这边的公立差别不大,我觉得花那么多钱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 碧海年年    时间: 19-3-2008 11:18
楼主在澳洲几年? 入籍了吗?
我有朋友的孩子在上海美国学校,朋友说教学质量不如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朋友孩子从学校回来,说这里的同学太笨不如在美国的同学,那么简单的数学都不会做。 所以孩子是稳坐第一。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9-3-2008 11:31
标题: 回复 #4 碧海年年 的帖子
我在澳洲3年多,已经入籍了。我说的那个国际学校也是美国办的。到底怎样确实是我的顾虑。我也在考虑另外一所外国语学校,直觉是介乎国内的公立学校和国内的国际学校之间的,教学理念更接近我自己的观念。应该是个选择。要是仅谈学习,让孩子去好一点的公立学校就行了,但是学习肯定不是孩子的全部。将来她不能只靠成绩单生活。sign...
作者: micchy    时间: 19-3-2008 11:46
回国了么,正好让小孩体验中国文化咯。就为了个破英语要多花那么多米,哪儿不能学英语啊。
作者: thewall    时间: 19-3-2008 11:46
我让儿子上本地的省重点小学和幼儿园,我们爷俩多数时间用英语沟通。

如果我接受澳洲公司的 Offer 外派去上海,那么儿子国际学校的费用就全部由公司负责
作者: micchy    时间: 19-3-2008 11:47
不过国内学校作业多压力大,国外过惯‘闲适’生活的小孩不一定扛得下来,这倒是真的。
作者: thewall    时间: 19-3-2008 11:48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19-3-2008 11:31 发表
我在澳洲3年多,已经入籍了。我说的那个国际学校也是美国办的。到底怎样确实是我的顾虑。我也在考虑另外一所外国语学校,直觉是介乎国内的公立学校和国内的国际学校之间的,教学理念更接近我自己的观念。应该是个选 ...


我理解你的心情,小墙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们住的小区里面有省重点小学,我们打算就让他上这个学校了

我们父子之间,多数时间用英文沟通,尽量保持他的语感。
作者: thewall    时间: 19-3-2008 12:05
如果我负担的起,也会让小墙上国际学校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9-3-2008 13:01
标题: 回复 #10 thewall 的帖子
是,暂时先这样考虑吧,等自己和孩子都过了第一段适应期再调整吧。
作者: thewall    时间: 19-3-2008 13:23
我们全家回国也是算好了让小墙先在幼儿园熟悉半年,中文跟上了,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才去上小学一年级

如果已经在国外上了小学,再回国插班,估计够呛
作者: flylotus    时间: 19-3-2008 16:26
兔妈妈要去深圳吗?孩子要上学的话,得抓紧联系了,深圳的小学学位很紧张,公立学校4月份就开始申请学位了。尤其是重点小学,要有很牛的关系才行。
作者: pretty    时间: 19-3-2008 19:07
好贵啊。。。。。
作者: seasky    时间: 19-3-2008 21:16
标题: 又一个回国的。
如题。可以说些回国的理由吗?人生在于折腾。机会都是折腾出来的。
作者: seasky    时间: 19-3-2008 21:18
标题: 又一个回国的。
如题。可以说些回国的理由吗?人生在于折腾。机会都是折腾出来的。
作者: zh813    时间: 20-3-2008 00:03
兔妈妈前几天才有<回乡偶书>与我们分享,没几天又有回国准备给我们学习,真令我等新到澳洲不久的坛友心情顿时间复杂了许多,一时也找不到言词来表达了
作者: didichan    时间: 20-3-2008 00:43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0-3-2008 08:51
标题: 回复 #17 zh813 的帖子
回国是来澳洲之前就有的计划。来前计划再读个学位,找个工作,好更深入了解本地的人和事,顺便把护照拿了,现在一切都做完了,当然就该回去了。

回乡偶书是一些所见所感,去年底回国的目的之一是再次确认一下回国的安排,并对将要工作的城市考察一下。

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他人的经历或许有可借鉴之处,但是真正要做决定, 还要根据自己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综合来定。此时别人的建议和意见真的是参考而已。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把回国后的一切和大家分享。

还是这句话‘我心安处是我家“。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0-3-2008 08:51
标题: 回复 #13 flylotus 的帖子
Thanks,flylotus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0-3-2008 08:53
标题: 回复 #16 seasky 的帖子
To seasky. 回国的理由能等我回去后再和你分享吗?那时可能更客观,更有参考价值些。
作者: calla    时间: 20-3-2008 09:14
澳籍的小孩回国还能读国内的公校吗?
是否要交额外的费用?
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挺好的,等到孩子大了,比如高中了可以让他再回澳洲来读书.
作者: guigua    时间: 20-3-2008 10:18
国内孩子上好学校,家长社会关系比钱重要,关系硬的话,一流小学不收任何赞助费,关系不硬的话,揣着¥20W都找不到庙门。
作者: lookaround    时间: 20-3-2008 11:29
原帖由 calla 于 20-3-2008 09:14 发表
澳籍的小孩回国还能读国内的公校吗?
是否要交额外的费用?
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挺好的,等到孩子大了,比如高中了可以让他再回澳洲来读书.



要交费啊,不是中国人,不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阿。可以上交费的国际班或者民办班,出得起钱的话也可以上国际学校。
作者: lookaround    时间: 20-3-2008 11:30
原帖由 guigua 于 20-3-2008 10:18 发表
国内孩子上好学校,家长社会关系比钱重要,关系硬的话,一流小学不收任何赞助费,关系不硬的话,揣着¥20W都找不到庙门。



关系一定得很铁,现在的关系户太多了
作者: felixchen1082    时间: 20-3-2008 12:12
原帖由 guigua 于 20-3-2008 10:18 发表
国内孩子上好学校,家长社会关系比钱重要,关系硬的话,一流小学不收任何赞助费,关系不硬的话,揣着¥20W都找不到庙门。



我认识深圳的一个小学校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吃饭,当然他是从来都不用掏钱。
作者: netman    时间: 20-3-2008 15:20
别忘了考虑学制问题,我知道美国学校是完全用美国教材和学制,那的孩子都是回去接着上美国学校或考大学,所以国内会有美国学校,英国学校,新加坡学校等等。
作者: minus    时间: 20-3-2008 16:45
标题: 回复 #19 兔妈妈 的帖子
兔妈妈前几天才有<回乡偶书>与我们分享,没几天又有回国准备给我们学习,真令我等新到澳洲不久的坛友心情顿时间复杂了许多,一时也找不到言词来表达了,
我想看看你写的贴子,在哪里
作者: guigua    时间: 20-3-2008 16:59
原帖由 felixchen1082 于 20-3-2008 12:12 发表



我认识深圳的一个小学校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吃饭,当然他是从来都不用掏钱。

那都是求着给学校拉项目赞助的,绝非几十万
作者: felixchen1082    时间: 20-3-2008 19:55
原帖由 guigua 于 20-3-2008 16:59 发表

那都是求着给学校拉项目赞助的,绝非几十万


错了,那位校长经常在外面吃饭是因为有些人的小孩想在他所在的学校上学而有求于他,别人在10年前就可以吃1万元一桌的饭局了。
作者: pretty    时间: 21-3-2008 00:11
标题: 回复 #19 兔妈妈 的帖子
好一句“我心安处是我家”~~~难得的淡定啊。。。
作者: judywang    时间: 21-3-2008 11:22
我觉得国内的国际学校教学质量应该比澳洲的公立学校好吧。当然国际学校比较贵。
但有些国际班,应该还可以。听说复旦附中有个国际班,学费一年3-4万多。
作者: FaFa    时间: 21-3-2008 19:49
深圳的小学学位真的很紧张,在加上数不清的关系户。。。。。。。。。。
作者: lookaround    时间: 23-3-2008 16:23
原帖由 judywang 于 21-3-2008 11:22 发表
我觉得国内的国际学校教学质量应该比澳洲的公立学校好吧。当然国际学校比较贵。
但有些国际班,应该还可以。听说复旦附中有个国际班,学费一年3-4万多。



上海的复旦附中国际班? 一般般啦
上海中学的国际班更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lookaround 于 23-3-2008 16:25 编辑 ]
作者: call    时间: 23-3-2008 19:55
我觉得孩子回国读书还是读国际学校好点,不然孩子真的不适应,再说句实话孩子根本跟不上国内普通学校的进度.我女儿2岁半在国内就读了国际学校的幼稚园部.然后读一年回澳洲读的PRESCHOOL觉得都挺适应的.至少不会说不想去学校.但是去年我们回国三个月就把她送到普通的幼儿园去暂时读下,她根本不要去,她说上课不能说话,老师会罚站.而且那些小孩子真的都很厉害中班已经教数学了 我家的可是数到15以上就数不溜了,感觉跟他们有差距呀
作者: judywang    时间: 24-3-2008 18:06
在数学方面,差距是大些。看过悉尼考精英中学的数学题,我儿子现在就觉得很简单(不考虑英语问题)。我儿子现在国内上小学2年级。
作者: call    时间: 25-3-2008 06:33
原帖由 judywang 于 24-3-2008 18:06 发表
在数学方面,差距是大些。看过悉尼考精英中学的数学题,我儿子现在就觉得很简单(不考虑英语问题)。我儿子现在国内上小学2年级。

差距最大的应该是数学吧,但是前提也要英文好的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5-3-2008 09:43
标题: 回复 #28 hzh681126 的帖子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thread.php?tid=771176
作者: calla    时间: 25-3-2008 11:23
所以说基础最好国内打.
问题是,澳籍的小孩回国,读不起国际学校,在公校多出点钱读也不行吗?
作者: mmhj    时间: 25-3-2008 11:51
"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挺好的,等到孩子大了,比如高中了可以让他再回澳洲来读书".

   这就是我问什么打算暂时不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入籍的原因。保留PR,无论孩子在哪里,上哪种学校都可以。当然,如果米多就无需这样了。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5-3-2008 12:39
如果孩子在国内上公校的话,那还是早点回澳洲吧。国内所谓的基础教育好,可是小孩子浪费了多少时间学没用的东西。等上了高中再让小孩回澳洲,先不说英语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为人处事,他也不一定能再适应。好好的一个小澳洲公民,被后天弄成了一个新移民/留学生。小孩子以后会埋怨家长为什么不早点把自己送回澳洲读书。

我一向不同意在国内接受完10年的基础教育再回澳洲上11/12年级或者大学的做法。先不说小孩的创造力和软素质的丧失,光说英文这方面,就根本达不到native level的水平。不要以为小孩子英文口语很流利就是native了。那是从家长的角度,也就是从下往上看(大部分家长的英文没孩子好)。如果他不在澳洲接受大部分基础教育,他还是被定为ESL learner,因为在澳洲人们的从上往下看他。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身为澳洲出生/从小来澳洲的公民,这个ESL label对于他的sell-esteem影响还是很大的。我的一贯主张是,小孩子只要有条件,而且以后想在澳洲发展,英文必须native speaker(不仅仅是proficient),中文好当然更好,家长可以从小培养。但英文家长的培养,不如小孩子在学校的灌输。所以家长在中国工作的话,小孩子要送国际学校,其次送公校国际班。如果上普通公校,那时间不要太长。意识形态的灌输是无形的。。。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5-3-2008 12:55
很多家长都说国内基础好。我个人看,国内小学也就是数学学的比较多。这一点确实是澳洲小学不能比的。但是国内的数学教育,往往偏重于深度和广度,也就是很多理论,大量作题,却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数学就是先给定义,然后一起看例题,然后作题,然后回家变着法地做题。不知道今天的小孩时不时还是这样学数学。也许受所谓教学改革的影响,授课方法不那么古板了,但我认为根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的。澳洲小孩子确实5年纪才学分数小数,6年纪还不一定会分数运算。但他们学的没一步知识,都是自己探索了,也就是我们说的inquiry-based learning,并不是老师的spoon-feeding。比如学简单乘法,这边孩子从来不背什么99表。如果学2x3,那么就要把2个苹果拿出来,然后放3组2个苹果。到大的数字了,比如20x6,那么就先用array paper数格子,建立数字和空间的概念。同样,学fraction,也是要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而不是定义什么是分子分母。这点完全和中国孩子不同,你问中国孩子2乘3为什么是6,肯定回答:因为1年纪99表是这么“背”的。是啊,什么都是背下来的,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到了初中的复杂运算,也都是以给好了的定义为基础。这样的基础,大部分是建立在rote learning之上。数理知识虽然很多,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且很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硬伤——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中国新移民的孩子,在澳洲上学除了英文外,大多数有这样的问题——想像力差,不懂得质疑,也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合作。几年下来,数学可能学的还是中国那些东西,但想像力增强了,软素质提高了,童年幸福了,为了这些,损失点一辈子用不上的数理化知识,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5-3-2008 15:00
Thanks, Teleprince.

I prefer to enrol my daughter in an itnernational school, but the tuition fee is too high. Maybe a private school with smaller size classes is something more reasonable at this stage. No, I woudl not consider public ones. I do nto want my child wasiting time on...you know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5-3-2008 17:24
中国的私立学校也分好几种。其他城市不清楚,但我比较熟悉北京的。BISS,WAB这样的是真正的国际学校,和澳洲的学校接轨很好,也有IB课程。但是学费不菲。还有一种是略微代中外合办性质的,比如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Beijing等。这所澳洲国际学校在国际上还有点不被认可,公认好的是新加坡和香港的澳洲国际学校。还有就是这所北京的澳洲学校用的是WA的curriculum(如果我没记错),一般的学校都用nsw的课程,所以比较奇怪。还有就是北京的一些私校。后者也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但是师资上很多是北京重点学校的老师去兼课,校长也是北京四中之类的退休校长去返聘,和国际学校就不是一个水平的了。(其实那些老师也很优秀,只是教学方法,语言等方面毕竟不是国际化)。 至于公校,如果不介意小孩子1年纪就在队旗下宣誓的话(虽然华人小孩子不用这样,但耳濡目染还是有的)。。。。。
作者: matureman    时间: 25-3-2008 17:44
同意。以前看过香港人写的类似经历,读internationl school 千万别读中国人,香港人或者新加坡人办的,他们除了拉一帮英语老师来外,价值观的问题没有解决,以后学生很难完全跟国外的教育接轨。我考察的国内国际学校也看到不同的模式,大约有
1 一般只有那种完全从投资方,校长,到老师都是西方国家来的,通过IB的,并且完全不接受中国国籍学生的这种,才能算真正的国际学校,就是为外派人员考虑的,学费大约在14-16万左右。
2 另外有一部分中国贵族学校的国际部,收费稍便宜点,大概十来万,也完全用外教,但教育的价值观很大程度是中国化的。
3 还有一些中国的重点中学和高校附中的国际班,大概几万人民币,不能全部用外教,但质量也还可以,就是中国的意识形态会进入,当然比本地学生要灌输的少。
4 感觉还有一些打国际学校名字的私立学校,这种学校我觉得是最不好的,既缺乏外教本地老师质量也不好,我认为还不如一般稍好点的重点小学或者高中。因为收费并不特别低,大概也要几万吧,过来的基本都是做生意的父母,与公务员子弟多的重点学校,机关学校,或者知识分子子弟多的高校附中,或者海派子弟的国际学校相比是最差的,所以以后小孩在里面非常容易比吃穿,消费
5如果与假国际学校比,宁可读重点学校或者高校的附中,花费少,英语方面稍微注意假期出国或者找外教也可以弥补些,但以后一旦想到国外融入要慢些,但成绩可能比较好。
我很早就关注孩子的问题,虽然现在他才两岁多,但我看见澳很多父母为了读澳洲好的私校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去预定了,哈哈,国内也马虎不得啊。
作者: ai.jiaying    时间: 25-3-2008 19:54

作者: mmhj    时间: 26-3-2008 13:10
孩子在哪里受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在哪里。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不完全同意42楼的说法。
汉语的 native speaking 就一点都不重要吗?做个香蕉人就好吗?我不愿意孩子失去理解、学习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基础,因而更倾向于孩子在国内起码接受小学教育。理想的状态,取二者之精华。
同时我也不在意我的小孩在队旗下宣誓,为什么在意呢?至于意识形态的灌输,我觉得更谈不上。
至于上国际学校的问题,同意楼上的说法。在一些二线城市,要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很难,与其到一些不正规的国际学校,不如到重点公立学校。
作者: 碧海年年    时间: 26-3-2008 16:13
原帖由 mmhj 于 26-3-2008 13:10 发表
孩子在哪里受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在哪里。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不完全同意42楼的说法。
汉语的 native speaking 就一点都不重要吗?做个香蕉人就好吗?我不愿意孩子失去理解、学习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基础,因而更 ...


我觉得让孩子在受中国教育还是澳洲教育,没有对错。只有个人喜好。有人愿意孩子做香蕉人,有人愿意孩子集中外之精华,看个人选择。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6-3-2008 17:33
原帖由 mmhj 于 26-3-2008 13:10 发表
孩子在哪里受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在哪里。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不完全同意42楼的说法。
汉语的 native speaking 就一点都不重要吗?做个香蕉人就好吗?我不愿意孩子失去理解、学习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基础,因而更 ...



同意楼上的看法,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家长以后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这个完全是家里的自由,每个家长有不同的看法。我本人是不会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对于中国的意识形态也是很反感。但不代表所有家长都要走这条路。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因此小孩子快乐,学的东西对未来有用,就是好的。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6-3-2008 17:58
原帖由 matureman 于 25-3-2008 17:44 发表
同意。以前看过香港人写的类似经历,读internationl school 千万别读中国人,香港人或者新加坡人办的,他们除了拉一帮英语老师来外,价值观的问题没有解决,以后学生很难完全跟国外的教育接轨。我考察的国内国际学校也看到 ...


同意这样的分析。国内的学校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学校到处都是。都叫一个名字,但干的却不是一样的事情。看国际学校,一是看校长。如果校长是什么北大附中的退休校长,那这样的学校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国际学校。一般国际学校的网站都有校长致辞,看看校长的背景和介绍,就初步了解了这个学校的school ethos。然后要看看师资,如果90%的老师都是外籍教师并且有良好的从业资格(这么说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教师队伍若和国际接轨,光用本土教师是不行的)。一些所谓的国际学校,也许只有esl教师是外籍,数学科学这些还都是北京特级教师外面兼职。这样也不是不好,只是教学方法肯定是中国式的,或者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种。再说孩子,如果上国际学校,家长期待的肯定是100%的国际环境。孩子的同学如果都是那种在某个小区投资然后就上当地私校地产老板的孩子,或者是什么领导的孩子,那么其peer pressure可想而知。这些都是我所说的意识形态。如果孩子的同班小朋友都是使馆的或者外国在华员工的孩子,或者是大部分优秀素质的freeozer的孩子,那么在班里,孩子之间的影响都是积极为主的。最后说课程,大部分真正的国际学校,IB都是有的,这样孩子毕业后不管去那国上大学,都是通用的,半截转学也是方便的。这点一般私校也在努力达到,但是公校是绝对不可能的(学校性质所限)。
最后略微说一点关于队旗下宣誓的问题。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表达在国内小孩子从那么小就要负担那么重的意识形态熏陶。小孩子从小就要看大家正步走,升国旗,然后大队长上台变相地歌颂一下我们伟大的政府。然后班里有这个委员,那个班长,从1年级就有这么多干部,这样在中国也没什么错,但我们的小孩子毕竟要做国际化人才的,而这些熏陶都是潜移默化的。当然小孩子要爱我们的文化,爱自己的祖籍国,但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培养,而不是老师的灌输。老师对孩子也是以一个老板的口气说话,学生不能置疑老师,甚至家长都不能置疑学校。
本人去年曾访问国内的小学,所到之处,无限表面文章。所有的公开课,无一不是排练多次的产物。小孩子们不敢回头偷看客人,回答的问题也是千篇一律。举手的姿势,起立的姿态,都是统一的,孩子的调皮本性和想像力一点看不到。当然为了向外宾展示和国际接轨,课上也用了很多以前国内很少用到的如multimedia,group work,brainstorm等方法,但我不相信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小学课堂,这只不过是公开课罢了。而在澳洲,每一天孩子都是这样度过的。
我理解国内的小学也在改进,也确实比我小时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如果有条件,我个人还是觉得孩子应该整体上受西方教育,同时不忘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至于这个文化和传统怎么维持,有的家长乐意在这边送孩子去华语学校,有的愿意让小孩小学在中国上。这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总之,孩子要快乐,大人才能开心,孩子变成大人之后,才能比我们更开心。

[ 本帖最后由 Teleprince 于 26-3-2008 18:18 编辑 ]
作者: 碧海年年    时间: 26-3-2008 23:26
原帖由 Teleprince 于 26-3-2008 17:58 发表


同意这样的分析。国内的学校质量参差不齐,国际学校到处都是。都叫一个名字,但干的却不是一样的事情。看国际学校,一是看校长。如果校长是什么北大附中的退休校长,那这样的学校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国际学校。一般 ...


Teleprince 你是搞教育的? 是老师?
让我想起了自己念小学时候的公开课,老师都是预先给我们演习好几遍,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都预先定好。等正式上公开课的时候,再表演一遍就是。
作者: seasky    时间: 30-3-2008 23:45
标题: 回复 #21 兔妈妈 的帖子
Thanks for your reply. I am 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u regarding your experience in oz and back in China, esp. the specific reason that makes your going back China.

Have u made decision about the time of going back ? Which city are you going to settle down? Shenzhen or...? I know you have got what you want,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go back homecountry. But some heartbreaking stories happened around me make me keep thinking why we immigrate to oz. and why we go back after we get the oz. passports? Ye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nswers.

I know a lady who got both her citizenship and CPA status recently has decided to go back to join her husband in China, though she likes oz very much and so does her child. She has to give up everything in oz. she made great effort for because her husband has a very good job in China (>30W). What a pity!

Life is so complicated. Sometimes, we cannot just simply make a decision without taking many many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Maybe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a female. The story makes me think of the words from the Bible-- a woman is made from the rib of a man.
Maybe..., maybe........
作者: beysup    时间: 31-3-2008 17:03
通过上面的帖子,可见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是世界上最高昂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精力。
作者: beysup    时间: 31-3-2008 17:06
标题: 回复 #1 兔妈妈 的帖子
楼主在澳洲已经工作稳定了,为什么还要考虑回国呢?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31-3-2008 19:39
原帖由 碧海年年 于 26-3-2008 23:26 发表


Teleprince 你是搞教育的? 是老师?
让我想起了自己念小学时候的公开课,老师都是预先给我们演习好几遍,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都预先定好。等正式上公开课的时候,再表演一遍就是。


恩,1年级到12年级都教过。现在想专门教小学。中学生看者烦
作者: flylotus    时间: 31-3-2008 20:25
原帖由 Teleprince 于 25-3-2008 12:55 发表
很多家长都说国内基础好。我个人看,国内小学也就是数学学的比较多。这一点确实是澳洲小学不能比的。但是国内的数学教育,往往偏重于深度和广度,也就是很多理论,大量作题,却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记得 ...


说得好!超级同意!
作者: flylotus    时间: 31-3-2008 20:29
我们学校也有国际班,呵呵,整个儿四不象。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31-3-2008 23:42
国内现在的所谓国际化教育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面文章而已。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4-2008 13:44
标题: 回复 #52 seasky 的帖子
谢谢seasky to be so considerate。太多太多的因素决定了人和人没有可比性。我今天选择的路很多人不解,这和几年前我放弃国内的一切选择来澳洲让人费解如出一辙。对一个人来说是天堂的地方,对另外一个人就可能是地狱。我今天在MSN遇到大学一个同学,是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她很满足于她现在的生活,虽然每天40分钟的车到江北上班,为了柴米油盐奔忙,过着国内大多数人在过的普通人的生活,就象我们现在在澳洲一样的波澜不惊,但是她真的很满意。我真的很羡慕她,真的,不是羡慕她的生活,而是羡慕她生活的态度。我来澳洲前就有日后回国的打算,第二个学位的专业选择也是依此而定的,所以没有太多意外。按理,现在的工作来之不易,也逐渐得心应手,但是我心不定。心不定,就无法从容享受生活,虽然在物质上,环境上,很多表层的东西来看,已经有了享受生活的基础。我的签名是什么, enjoy life,但是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没有觉得在享受生活,就该moving on。或许你要问回国后你就确定你能享受生活了吗?如果我现在能给个明确的答案,那么我就不用工作了,可以考虑别的职业了(例如做个大师什么的) 。心总会有安放的地方,如果注定一生寻找这样一个处所,那这就是你应该过的生活了。

i assume you might be faced with a question like"to be or not to be". If not, please correct me.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my story in OZ and probably the life when I am back to China. Just afraid they might be a bit boring for you though.

In terms of the topic about male and female, it really does not worry me too much. One thing I can come up with is that for female, life doomed to be tougher due to the different expectations from human beings. Control what you can control and give up what you can't. No matter how special we are, we are still human beings living in this non-fiction world.

以上文本借助www.InputKing.com在线中文输入法输入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1-4-2008 20:31
兔妈妈为什么觉得在澳洲反而无法享受生活了呢
anyway, good luck
作者: javigl    时间: 2-4-2008 19:43
我觉得还是学“纯”点好,不要这边几年那边几年,成个四不象,最好小学毕业就出去
作者: ecolina    时间: 4-4-2008 16:57
我感觉,孩子如果以后要在澳洲或者其他西方国家上大学和工作的话,我就不会考虑让他回国受教育。为什么呢?原因是:你的孩子要和这里的local竞争,竞争心态,竞争知识面,竞争成长的经历,竞争英文!!东边半年西边半年,孩子一定会变得不伦不类的-----我的意思是compare with local,首先英文就完了-----绝对不是听说这么简单啊!你想想,中文还不只是听说能力呢,工作和学习要求的大多数是能写漂亮的文章,读深奥的专著------那咱们孩子岂不是又输给洋人的孩子了?

孩子的中文不好,爸爸妈妈可以帮他,英文不好------我们无能为力,最多只能苦闷的感叹啊!孩子以后在中国发展么?他又不行了!你想,中国人那个多啊,竞争那个激烈啊-----大家都是八股文出身,不拼个你死我活的能罢休?所以,作为父母,我怕怕啊!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4-4-2008 17:06
原帖由 ecolina 于 4-4-2008 16:57 发表
我感觉,孩子如果以后要在澳洲或者其他西方国家上大学和工作的话,我就不会考虑让他回国受教育。为什么呢?原因是:你的孩子要和这里的local竞争,竞争心态,竞争知识面,竞争成长的经历,竞争英文!!东边半年西边半 ...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今后决定孩子要在澳洲发展,我还是那个观点,英文必须母语,意识形态也不要太外国。这点是在我的工作中深有体会的。至于中文,听说好就可以,读写方面就看家长的要求了。用中文可以读到的东西,英文也可以读到,或者更多更广。至于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在中国多点机会发展,那么想想,一个孩子是中文母语英文一般机会多,还是英文母语中文一般机会多。当然是后者,不管是在澳洲,中国还是全世界。当然了,如果一辈子在中国,那另当别论。
作者: ecolina    时间: 4-4-2008 22:11
原帖由 Teleprince 于 4-4-2008 17:06 发表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今后决定孩子要在澳洲发展,我还是那个观点,英文必须母语,意识形态也不要太外国。这点是在我的工作中深有体会的。至于中文,听说好就可以,读写方面就看家长的要求了。用中文可以读到 ...


握手吧!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中文听说读写水平了!
作者: congminsu    时间: 12-7-2008 22:18
兔妈妈好久不见了,还等着听你回国后的感受呢?
作者: RGIA    时间: 21-7-2008 14:54
很能理解兔妈妈的决定,“心在哪家就在哪”。不需要太过担心小孩子,在哪种教育下他们都会找到自己的路。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8-7-2008 15:06
I am still in Australia. Expecting another baby. Maybe have to wait another year to share with you
作者: congminsu    时间: 29-7-2008 18:29
标题: contratulations!
That's great. I have been wondering why didn't you plan another baby before going back.
作者: 漫无目的    时间: 4-8-2008 15:47
原帖由 ecolina 于 4-4-2008 22:11 发表


握手吧!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中文听说读写水平了!


很同意你前面的观点,如果想办法让小孩回国几年上小学,是不是能解决学习中文读写的问题呢?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父母有这方面经验的。毕竟,如果孩子是个双语人才,机会会更多啊。当然很多事情是不能万全的,在有些候必须舍弃。

如果要这样,父母就还需要折腾回国,找个好工作呆几年。。。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24-2-2011 01:37
楼上诸位,过来之人,经验分享,受益多多!
作者: qzd163    时间: 24-2-2011 07:05
从我的亲身体会和从回流的亲戚朋友同学案例中的所见所闻,严重同意Teleprince专家的观点和做法。.

有条件的就不用犹豫了,读好的国际学校是首先。

我知道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大公司提供国际学校学费补助的。
作者: 随梦    时间: 24-2-2011 16:30
楼上都是前辈达人啊~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4-2-2011 18:21
真的很久不来这个论坛了,想当初2003年就开始关注澳洲的华人论坛,也可以说见证了freeoz的历史。2009年8月回国后就比较少来了。感谢萝卜斑竹的付出,要经营好一个论坛就象经营家一样,是要时间和用心的。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4-2-2011 18:26
女儿回来后上四年级,现在5年级,明年这时候就是小学高年级的牛皮女生了,呵呵。关于国内的状况,欢迎大家发问,我尽量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事实不一定就是真相。不同的人诠释一个事实时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人在听同一个事实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任何时候follow your heart,你就是在走自己的路了,没有可比性的。
作者: caller    时间: 24-2-2011 18:37
mark................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4-2-2011 19:24
女儿在澳洲时经常一起混的几个中国小朋友,分别是99年8月的,99年12月的(2个),2000年2月的,陆续回到了中国。最晚的一个是读完5年级回来的,在北京,直接上六年级了。大家肯定要问,中文能行吗?数学跟得上吗?作业多吗?孩子快乐吗?

首先,作业多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快乐。回国后大家聚的次数少了,但是在一起时还是疯成一团,要不是我们几个朋友都有了小老二,几个大的11点半了都不肯回家。在澳洲过了几年的好处是似乎孩子没有什么压力,也比较单纯,虽然一样有成长的烦恼,但是还是看得出和在国内长大的孩子的区别。

女儿去的学校是深圳数得上的私立小学,一学期一万人民币,除了校车和中午餐费,没有别的费用。当然这是托关系的。关于这个关系的说法,我个人的经验,特别是回国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各个国家的所谓权贵或者精英,要做事情都是调动关系的。这是精英社会的实质。只要看看澳洲最好的私立学校,没有关系连门也摸不到的,所以,我们且慢对国内的关系一说下个什么结论。

报名时,我们一行有5-6个陪着,还要测试。大宝语文基本是不认识的,很愁眉苦脸的。后来,考了13分,再后来50几分,再后来及格了,然后70多,到上学期期末就80分了,她自己可能还有点不满意,我已经是非常满意了。数学没有象传说中的那么难跟上,很快就90多分了,英语呢,不错啦,就是中国式的一些说法有点不适应。他们学校用的美国教材,整个学校从校长开始就是崇美音的,让我这个英式英语的妈妈有点不适应,澳洲懒懒的英语更加不一样了,呵呵。美英语就是说起来特别认真的那种感觉。

英语的阅读、听和说,因为在澳洲近5年,没有问题。回国后的爱好是这样的,还是爱看英文原版的书和电影,但是现在根本不说英语了。让她和弟弟说说英语,也不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一到全英语的环境,肯定很快拾得起来的。钢琴在澳洲学了两年多,回来后停了,我不想孩子太多事情。

经常参加生日party,比起在澳洲,女儿放得开多了,或许在澳洲多少还有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吧。

关于回国,既然我们家庭有了这个决定,每个成员就适应,跟着家走。我也没有设想太多,比如回国了,以后孩子会如何如何。我只是觉得人没有必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去盘算或者担忧。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有道理的。

女儿说以后要去美国读书。如果她一直有这样的愿望,那么我就为她做准备,因为这时她已经大了,她可以决定她今后的生活了,做妈妈的与其担心,不如送她祝福,为她祈祷。
作者: thewall    时间: 24-2-2011 19:37
小墙从一年级开始上,我们这里比较好的公立小学,现在三年级,打算明年就回去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4-2-2011 19:39
女儿4岁多到澳洲,然后开始自己独立睡觉,独立面对那个陌生的语言环境和其他物质的精神的环境。回国后,又是一次比较大的转折。我并没有辅导她的任何功课。我只是在她身边。就这样,女儿已经觉得有力量来面对一切了。我没有精力去辅导,因为我自己回国后方方面面的折腾和适应已经让我自己疲惫不堪,如果我再勉强自己去靠近她,只会让她更加不安。所以,先调整好我自己,然后我再去关照女儿。

现在整理一下我的认识。我说过我心安处是我家。我还是这样说。几年前说这个话,我只是凭感觉说的,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没有必要说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要怎样怎样,如果那样,你无形中让孩子成了罪人。其实,牺牲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成全别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国内快乐,那么就在国内,如果你纠结,那么就去澳洲,如果在澳洲无法住下去,那么就回中国。很简单,听从自己的心。如果一直折腾,那么折腾就是你的人生功课。

如果自己不快乐,那么蓝天白云和你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不快乐,你的孩子也不会快乐,特别是妈妈的感觉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衡量的。所以,孩子如何与你的快乐忧伤没有必然的联系。外面的环境如何和你的快乐也没有关系。我们不要牵强地把自己的幸福和孩子、家庭、家人、社会联系起来。

这就是我现在理解的“我心安处是我家”。心安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当妈的心安了,家里一切都是平和的,美好的。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4-2-2011 19:41
标题: 回复 #77 thewall 的帖子
想回去就回去吧,看你用的词就知道了,澳洲才是你心目中的家。那就回去吧。
作者: 冰翡翠    时间: 24-2-2011 22:34
欢迎兔妈妈重新回来这幢楼!谢谢分享!!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24-2-2011 23:06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24-2-2011 20:39 发表
女儿4岁多到澳洲,然后开始自己独立睡觉,独立面对那个陌生的语言环境和其他物质的精神的环境。回国后,又是一次比较大的转折。我并没有辅导她的任何功课。我只是在她身边。就这样,女儿已经觉得有力量来面对一切了。 ...


大大大地赞同兔妈妈关于快乐育儿的观点体会分享!

可以感受出来,兔妈妈非常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建设,在育儿方面尤其重视孩子安全感的培养和呵护。内心安全感强大的孩子,的确是让父母都佩服不已。

非常期待兔妈妈日后有空,开专帖交流探讨这方面的话题。
作者: jxu30    时间: 25-2-2011 21:37
看了兔妈妈的帖子很是鼓舞,真是能干妈妈,我们虽然还没长登,但想好了,过去换个国籍,让老公读个书就回来
呵呵,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兔妈妈:
1. 两个宝贝都入了澳籍吗? 一直考虑我入籍,老公不入,宝宝还在犹豫中
2. 你老公也入籍了吗?如果没得话,将来他的PR过期怎么办?
3. 顺便小声问一句,兔妈去 澳洲读了个什么专业阿? (哈哈,纯属好奇,想看看牛人选择的啥?)
作者: Teleprince    时间: 26-2-2011 21:07
三年后又看到这个帖子。希望兔妈妈和女儿一切都好。不管在哪,一家快乐是最重要的。。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6-2-2011 21:59
标题: 回复 #82 jxu30 的帖子
老二在澳洲出生,直接没有拒绝澳洲国籍。回国前,我们都入籍了。如果以后定下来回国,那么就一家两个国籍,可进退;

我在澳洲读的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是我的梦想,我一直会为之努力。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6-2-2011 22:00
标题: 回复 #83 Teleprince 的帖子
“一家快乐”,这是核心。在哪里其实一点不重要。感谢你的祝福。同样的祝福送给你和家人。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26-2-2011 23:48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26-2-2011 23:00 发表
一家快乐”,这是核心。在哪里其实一点不重要。感谢你的祝福。同样的祝福送给你和家人。


快乐养娃,全家受益。
作者: eva_kong    时间: 28-2-2011 03:42
宝宝上学的问题真是要好好学习,感谢楼主的热心及分享。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4-3-2011 17:06
这几天有点忙,回家也不早了。女儿昨天情绪黯然。她说的理由并不是真正的原由。我已经意识到了她越积越多的情绪垃圾。我自己也在成长,我会和她一起学习平衡情绪的方法。不然,当情绪垃圾越来越多时,就会为一芝麻大的事情而引爆大问题的。
作者: Dreamhouse    时间: 4-3-2011 17:14
在澳洲长大的孩子是比较单纯一些
青少年叛逆期间也比较容易掌握
至少
在澳洲没有那么多地方去

澳洲的孩子单纯除了环境使然
家庭时间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 matureman    时间: 10-3-2011 16:21
老帖了,其实是个很好的检验几年时间大家对教育思索的事情。
我的经验比较另类。小孩虽然是澳洲出生,拿澳洲护照,但主要时间都在国内长大,他目前就在国内读国际学校,英文还不错,中文当然是完全和本地小孩一样的好,最近还有一年准备读小学了,原来我是打算让他一直读国际学校的,但最近观念有一定变化。对于已经实现了双语言听说的小孩,我想中文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低层面的,至少应该能读写到一定程度,所以目前考虑是让小孩在国内就读个重点小学到2,3年纪,很多亲戚的小孩到这个年龄已经能读红楼梦了,写作文也没有问题。其实语言最困难的就是入门,我小孩以前自己教英语,结果还是不容易学的很流利,最近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他居然就可以用英文表达绝大多数意思了,4岁多已经能拼写不少单词成一封简单的信笺了。所以,真正实现双母语(要两个语言都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需要在早期进行一定切换,至少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能和母语者一起起步,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孩子接近5岁就已经双语使用流利,如果在读写阶段先跟中国体系一小段时间,配合现在的英语基础,以后在两种体系中都能很自如。
我的想法是,其实我们都决定不了小孩以后喜欢哪个地方,也许澳洲,也许中国,也许美国,但我们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无论哪个体系都有足够的适应能力,这样他以后就没有任何理由说他的人生不是自己选择的了。
另外,tiger mother写的观点我多数是不同意的,但有一点我是赞成的,即为什么多数富二代不成才是由于没有一定的逆境,国内很多成才的富二代恰好是因为看见过父母创业的历程,并经历过相对艰苦的生活,才最后成长的比较好,所以虎妈要让富不过三代的断言成空,就需要让孩子承受一定的压力。对于孩子入读中国学校可能承受的压力,应积极看待,我碰见过一个在中国小学倍受打击但在国际学校后成为世界级精英的例子,但同时却有太多在国际学校和国外永远宽松的环境下成长却最后一事无成的例子,可以说,不仅仅是国际学校宽松的环境让小孩成长起来,恰好,中国基础教育的严格要求让小孩有了好的数学基础,同时这种前严后松的成长过程让小孩体会到对时间和学习机会的珍惜感,简单说,两个人一个前杯子享福后辈子困苦,和另一个小时候吃苦大了功成名就生活的很幸福的人比,你选择哪个?美国的华人精英家庭,其中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贝一名等大家,多数是小时候接受中式教育然后转美国体系的,接受美国教育的家庭也几乎全是类似虎妈这种严格要求孩子的家庭。
其实美国或者多数西方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类能力的培养,吃苦品质培养是不足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经理级别人足够多而还需要大量技术移民来填补本国人做不了的,而且我们可能过高估计了近代西方教育的成果,实际上西方的发达是上几代吃苦耐劳的成果,最近几十年西方经济并没有多大发展(澳洲80年代生活水平不比现在差),但给我们一个错觉好象西方是用目前的教育来实现经济繁荣的,实际上,美国几十年前的教育就比较重视基础知识,而现在的孩子5+8这样的题很多小孩要按计算器,日本最近就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深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后成绩已经完全跟不上了,而日本真正实现腾飞恰好是靠所谓学习压力最大的5,6十年代生一代。所以,我觉得结合中西教育精华,两种体系都接触下,不仅是对于流利使用双语言,而且对于回国的小孩是公平的,起码,他们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作者: 罗卜扛大包    时间: 11-3-2011 14:42
标题: 回复 #90 matureman 的帖子
感谢你们这些过来人的宝贵经验分享,让后来者有了更多可供借鉴的思路,尽可能避免大人孩子少走些弯路。


作者: thewall    时间: 12-3-2011 12:11
小墙 2007年底回国,上了半年幼儿园,2008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今年三年级。

现在已经在看三国,水浒。这个时候我认为中文学的差不多,因此也开始计划要让小墙回澳洲去上小学了。
作者: jenny1999    时间: 12-3-2011 12:42
我们家老大回国大概一年,就近读了一般小学的五年级下和六年级上。由于在澳洲家里对他的数学抓得多一点,回去还勉强跟上。成绩就是个中游,我已经满意了。跟上省重点的一个朋友的小孩比,自我感觉就是作业少了一点点。感觉家长如果只想把孩子塞给老师,自己管得很少或不管,无论重点还是非重点学校,差异不大。所谓的学风啥的,我看对小学生帮助不大,小学生贪玩是天性。
作者: thewall    时间: 12-3-2011 17:59
原帖由 jenny1999 于 12-3-2011 13:42 发表
我们家老大回国大概一年,就近读了一般小学的五年级下和六年级上。由于在澳洲家里对他的数学抓得多一点,回去还勉强跟上。成绩就是个中游,我已经满意了。跟上省重点的一个朋友的小孩比,自我感觉就是作业少了一点点 ...


回国直接上5年级能跟的上数学,赞 !!!
作者: saltlake98    时间: 13-3-2011 00:07
标题: 请教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26-2-2011 22:59 发表
老二在澳洲出生,直接没有拒绝澳洲国籍。回国前,我们都入籍了。如果以后定下来回国,那么就一家两个国籍,可进退;

我在澳洲读的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是我的梦想,我一直会为之努力。


原来兔妈妈专业是教育管理,怪不得想法都很有创意和道理。  请问你在国内和澳洲都是学这个专业吗? 那末在澳洲也做老师的工作还是其他研究工作?   我女儿快9岁了,越来越觉的教育孩子是个非常有学问的重要的工作, 自己也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   而且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心态也不成熟,加之在澳洲是我自己带她,我老公在国内,就更担心教育不好她。  请有空时讲讲您教育孩子的经验。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他对于家庭的责任感?  谢谢!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5-3-2011 17:28
原帖由 saltlake98 于 13-3-2011 01:07 发表


原来兔妈妈专业是教育管理,怪不得想法都很有创意和道理。  请问你在国内和澳洲都是学这个专业吗? 那末在澳洲也做老师的工作还是其他研究工作?   我女儿快9岁了,越来越觉的教育孩子是个非常有学问的重要的工作 ...

我最终认识到要想孩子好,自己首先要好。这是不能三言两语讲得清楚的。我不知道你个人的情况怎样。如果光是讲方法可能不一定合用,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方法并不能对每个人都适用。

谈到习惯,如果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那么就严格遵循着做,如果自己也同时制定一套孩子认为你也需要参与的习惯作息,那么最好了。接下来要考验的就是你自己的毅力了,而不是孩子的。

其实父母的角色是给我们自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孩子是为了教导我们而来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已经在道上了。如果认为自己就是来教导孩子的,那么这个自我成长的路你就得一直走下去,而且最好无怨无悔。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5-3-2011 17:34
前几天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家长会。家长们最头疼的最普遍的话题是孩子拖拉,爱玩,没有自制力。看来,这些现象不是哪个孩子特有的,是共性。既然是共性,为什么要烦恼?我不明白。既然是这个年龄的共性,顺着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扭曲它?

我们这些父母自己的内心本来就是没有长大。我们自己长久以来就受到各种束缚而不得伸展。自己还没有搞明白自己的人生,稀里糊涂又做了父母,而且好多还不止一个孩子。如果还不明白自己,那么孩子就遭罪了。如果自己明白了,那么自己和孩子都有出路了。

不知道我这稀里糊涂的话能让人明白吧。
作者: thewall    时间: 15-3-2011 18:09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15-3-2011 18:34 发表
前几天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家长会。家长们最头疼的最普遍的话题是孩子拖拉,爱玩,没有自制力。看来,这些现象不是哪个孩子特有的,是共性。既然是共性,为什么要烦恼?我不明白。既然是这个年龄的共性,顺着就好了,为 ...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15-3-2011 19:48
标题: 回复 #98 thewall 的帖子
笑啥?
作者: himaggie22    时间: 15-3-2011 20:40
原来我也是想让女儿熟悉中澳两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等她以后长大中澳或美国去选择。

不过,最近在想,太多的选择,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是一种负累呢?会不会less is more?

回想我们父辈,生活在动荡的年代,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们选择奋斗。

请教一下各位前辈,不知意见如何?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hioz.im/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