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9911|回复: 2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历分享] 回国偶书―――物是人非?人是物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2-2008 18:1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来澳洲三年,书读完了,工作找到了,护照换了,该是回去看看的时候了。

签证:
换了护照,要回去,签证是要办的第一件事情。去中国驻澳使馆上下载表格,直接在上面填好后打印出来,连同签证费(我在邮局办的money order),照片,护照,父母的邀请信(来澳洲的最大的变化是做事规规矩矩,这信真的是让父母写了从国内寄来的),写好了地址的回邮信封(用registered的信封,免得丢失)一同寄给使馆,大概一周就收到了,比申请袋鼠签证容易太多倍。因为只是回去看看家人,我们申请的时3个月的签证。

机票:
问了很多家代理,比较了一下,本来想12月走,但是从12月5日起就是旺季,价格上去不少,所以最后定在11月底,竟这么巧,三年前的是同一天我们从中国出发来澳洲的。我定的一个月往返,老公和孩子是半年的往返,一共4500刀。

礼物:
虽说中国如今什么都不缺,但是这么几年没有回去,总是要带东西回去的。先列一人名的清单,家人,亲戚,朋友,女儿的小朋友,老老板,老同事,还有备份。预算5000刀。家人的是要花时间挑的。但是基本是给双方父母买保健的(健康食品店的鱼油,卵磷脂,新西兰的Manuka蜂蜜,钙片,多维生素)姐妹妯娌的买化妆品(我自己用Miessence, certified organics,也给她们带这种牌子的),兄弟的是红酒或者领带(我比较偏爱意大利的Tierack),皮带。给小孩带书,玩具(我买了那种1000件或者2000件的拼图),或者按照小孩的喜好买。

比较大众的:
老年人:普通蜂蜜,鱼油,橄榄油。
男性:红酒,香烟(我们在机场买的,每人可以带两条回国。但是澳洲的烟上面的图案实在是目不忍睹,全是什么mouth cancer, foot cancer的)。后来在新加坡转机,发现那机场的烟又便宜,包装又干净。
女性:香水,口红,绵羊油(华人店的品牌多而且杂,但是5刀的基本能送人了,再便宜的就不用考虑了)。超市的那些大瓶的body lotion也不错,可以当护手霜用的。
小朋友:巧克力,水果软糖。

回国前的一段时间,我每天的lunch break就是去逛,好在上班的地方离步行街就几步之遥。 在Jay Jay买了不少打折的T-shirt, 虽说是Made in China, 但是款式和上面的图案都比较特别,国内不会有的。

我们自己连衣服都没带,最终的行李居然和当年来时的重量不相上下。

登机:
早早到了机场。问了一边上站的工作人员退税的事情,他说不用出示物品,直接拿发票过海关后就能退了。当时把我们美的,竟有这样的好事。后来发现怎么可能呢。再想想三年来的经历,澳洲各个行业不专业的人太多了,你问错了人,会把你害的很惨。退税一定要看东西的。不过我们也就一张300刀的发票,损失了30刀, 就算为澳洲做点小小的贡献吧。姑且不说这个,本来很担心行李超重的问题,因为去的早,都放行了。因为有很多酒和橄榄油,打了两个fragile的包。

新加坡
新航现在有儿童餐,很不错的。我们来澳洲时候也是新航,当时女儿和我们吃得一样的。晚上6点到了新加坡。回上海的航班是凌晨1点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玩一下。换了新币,出了海关,在info center登记免费的班车(市区到机场的)。6:15正好有一班去市区,晚上最后一班回机场的是10:15。出得机场,一下子觉得怎么这么湿热,和阿德的干热完全是两回事。大巴驶出机场,一路上郁郁葱葱,规划相当的不错。难怪新加坡一个弹丸之地,却有很多的美誉。下了车后,我们到处逛逛,又去了鱼尾狮,牛车水(唐人街),等最后赶到应该要等车的那个大厦,发现时间不够了, 而且。。。我们一路狂奔,却怎么也找不到机场大巴停车点。而且,问了很多人,却没有人知道。最后是打的,却被告知要电话预订的。其实我们前面去鱼尾狮,牛车水都是打车的,因为是路边招手的,每次多收了我们3块5。当然最后还是找到了一辆出租,虽然又多出了些银子。又是狂奔进关,候机,回头看看,换得新币基本是用来叫出租了,吃倒不贵。

正因为这点小插曲,新加坡并没有给我留下那种特美好的印象。而且几个小时真的是到到而已,算零距离接触了一下。总的感觉是新加坡的人种比澳洲这个号称多元文化的国家还多,还杂,什么颜色的人都有,讲什么语言的都有,什么没有见过怪怪的吃的都有。通过与出租车司机的交流(新加坡特色的英文夹中文),感觉到哪儿的政府都难能基本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虽说我们在他们国都以外听到的尽是溢美之词。回想起来,最乱最脏的地方是牛车水。

上海
上午6:30到达上海上空。因为天没有很亮,也因为别的什么?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到。不像当年到阿德上空时,能清除看到那些红色的房顶,绿色的树草,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但是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当时到阿德上空还是很茫然,彷徨的,虽然映入眼帘的是那么的美。今天虽然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心里依然是踏实的,有信心的。

下了飞机,女儿要去toilet, 进去后,本来习惯排在门口,后来一看每个小门前紧贴着一个人,是的,应该是这么排队的。回去前就和女儿讲了,回国后一定要记得在口袋里放toilet paper. 女儿踏入国门第一次上toilet,完了很开心的告诉我“Mummy, you are wrong. There is toilet paper in it. Trick me?”.

等着出关,突然意识到我们已经不能使用国人通道了,得站在外国人通道的那个队伍等了。那种滋味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因为站在不同的通道上,也意味着我们前面走过了什么样的路程,经历过什么,这些只有自己最清楚。出关速度比较快,虽然海关人员的脸色还是那么威严。虽然我们是良民,但是那种威严总让我们有点心虚。

该拿行李了。我们没有申报任何东西,自然走绿色通道。过通道时,我习惯性把行李往X光的传送带上放。老公小声说“你到底想干什么?”女儿倒好,声音不小“Mummy, what are you doing?!” 我到处一看,一个个鱼贯而出,根本没有谁查行李。当下有点shy,呵呵,这是到了中国啦。所以带的什么都带出来了。

因为我们离浦东有3小时的路,航班到达时间太早,就没有让家人来接。公公安排了一司机来接我们的。司机还是三年前送我们去浦东机场的那位。我们还穿着短的,热血沸腾的,似乎没有觉得冷。先从浦东往虹桥方向走,再上沪宁高速。途中虹桥往浦东方向出了交通事故,车流堵了几公里路,还没有警察到场。这下肯定苦了那些赶飞机的了,急死也没用,你根本动不了,只能干等。问起怎么警察反应这么慢,答说警车也堵在路上过不来了。

沪宁高速已经修成了4车道,双向加紧急停靠的就是10车道了。但是我看着那些车流,心里还是很打怵的。虽然有规定哪个是超车道,哪个是大巴用,多少吨位卡车用的,但是什么道上是什么车都有。这车就像水里的鱼,你要车技足够好,反应足够快,才能够如鱼得水,否则是死蟹一支。天算是晴天,但是太阳是可以直视的,大小就像澳洲初升的月亮。

到家了
终于到家了,一切都象昨天。家里人端出了这样那样的吃的东西,都是已经藏了很久的。恨不得我们马上把所以的东西都吃了。因为是周末,兄弟姐妹都来了,虽说是白天,我却感觉像在梦里,几许混乱。一直到我回来,似乎才能慢慢梳理思绪,回头想想这一个月的情形。 

那无法割舍的亲情
回去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最舍不得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们。我和老公都是家里最小的。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2006年4位老人都来澳洲住了几个月。虽然我们没有买房,但是能在他们还有精力经受这路途颠簸之苦之时,让他们来看看我们的新家,新环境,他们也就放心了很多。那段时间,除了上班,上学,其他所有的时间我们都用来陪他们。看到网上关于婆媳关系的帖子,我总忍不住发言。对方的父母因为我们的婚姻和我们成了一家人。我们有了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除了血缘之别,其他还有什么差别呢?更何况我们有孩子的,你今天怎么对待老人,日后他们就怎么对待你们和对方的父母。

我回去4周,计划好了,一周专门陪公公婆婆,一周专门陪爸爸妈妈,一周因工作关系去另一个城市,最后一周见老领导,朋友,同事,同学,学生,购物准备返程。老公的哥哥姐姐和公公婆婆住的很近,这让我们放心很多。我的哥哥姐姐和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城市。虽说通讯交通都够方便,但是风烛残年,我们该如何照顾到他们?陪爸爸妈妈的一周,我把一张沙发床搬到他们房间,这样我才真的能寸步不离他们。陪着他们看电视,聊天,打豆浆,拣菜,做饭。爸爸妈妈说“如果每天都有一个孩子陪我们吃饭,就真的是太好了”。回澳洲的那天,我下楼到楼梯上才敢说“再见”。06年他们来澳洲回去时,讲好了不要哭,但是送到海关那,我还是没有忍得住,抱住爸妈大哭。至今想起来我总还是忍不住。在澳洲,我做不了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周打电话,爸爸妈妈有事不开心时更多陪他们电话聊聊,常用的保健品吃完了再买了寄回去,其他我们还能做什么?


民以食为天。这在中国体现的淋漓尽致。回国前,我们三人在谈最想吃什么,说来说去好像都是些小吃。回去后,不管谁请客,都是要我们点,点澳洲吃不到的,点最想要吃的,那种备受宠爱的感觉真的很好。在这儿抓螃蟹,觉得鲜活的螃蟹味道够好了,每次吃时总要提起大闸蟹,不要说味道,连样子都想不起来了。回去后第一天就吃大闸蟹,那是海蟹怎么也没法比的。虽说个头小一点,没有澳洲蟹那么像鬼佬似的人高马大的,但是味道绝对是两样。国内很多大闸蟹听说是汰浴蟹,把别的地方的蟹拎到阳澄湖洗个盆浴而已,然后贴上标签的。   
这倒也没有什么。移民也是会融入到当地社会的了。最终也算local的不是吗。所以管它哪里的蟹,有标签就算阳澄湖的了。

每到晚上,饭店爆满,要定包厢,一定要提前定的。装修越来越豪华,房间越来越多且深不可测。音乐缭绕,迎宾小姐裙裾飘舞,不亦乐乎。盘子越来越大,供饱眼福的越来越多,可吃的却越来越少,每次吃完饭,女儿都可以带一大堆从盘里拿出来的东西回家当玩具,小花伞是不用说的,很土也很老套的,更有那些精心雕琢的小花,小动物,说不上名的小东西。外面寒风凛冽,室内却像夏天。谁要穿着高领毛衣去吃饭,那可真的很遭罪了。在澳洲看惯了简单的装饰,最初一进那些像迷宫一样的包厢,总会想起刘姥姥。特别是去一趟洗手间,更要兜一圈才能回到原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城市,饭桌上总出现做工精致的粗粮,红薯,芋头,玉米,南瓜,橄榄形状的,正方体的,过去穷人赖以果腹的食物经过这么多道加工,和海参鲍鱼同时登场,倒是它们自己始料未及的。但是这么个吃法和国内出现的很多新事物一样,只是一种时尚而已,营养几何?效用几何?

这边的中文报纸有太多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隐隐担心回去该吃什么?很多人回去最易得肠胃和呼吸道的问题。但我们倒没有这个问题。是否因为冬天,食品制作过程相对要安全些呢?我们去了一趟沃尔玛,食品种类琳琅满目,活的鱼虾,乌龟王八,似乎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而且一算成澳币,我都不想回澳洲了。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还是那么红火。麦当劳是跟着肯德基开的,连市场调研都省了。必胜客市区就一家,整个一个小朋友(年轻人)谈恋爱的好场所。我们平安夜想去凑凑热闹,他们不定位的,去了要在门外拿个号,排队等着。这要没结婚,还可能会在那门口耗着,要我们如今带着女儿在那等是怎么也不可能的。肯德基,麦当劳更离谱,你在那吃,旁边就有人候着你的座位,这叫什么呀。所以这些洋快餐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偶尔偶尔的行为了。

交通
第二天上街,我和老公要过马路,有斑马线,但没有红绿灯的,看着穿梭的车辆,我们十指紧扣,彼此都能感觉到对方的紧张和手心的汗。好不容易逃命似的到了马路对面,相视大笑。但是马上又想到我们尚且要这样跑着过马路,那些老人怎么办?我们的父母呢?

老公送我回爸爸妈妈那边,一个小时的路程他开了几个小时,“这些人哪是开车,是玩命”。坐人家的车更紧张,特别是出租车。我这下能理解一同事去上海出差,从机场到酒店,她死死抓住座椅,硬是一句话都没有说的出来。我们好歹在国内开过车,也坐过车的。像她这种在澳洲开车水平都算比较差的人有那种感觉是太,太好理解了。很快我们也就适应了,老公的感觉“哇,这车太好开了,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但是前提是你要200倍的机灵和敏捷。

公交车很多,而且便宜。上面也装了液晶电视。刚开始,女儿总是往边上闪,让人家往前挤。我说这不行,你这样上不了车的。后来,她可比我跑的快多了。人到中国,真的是大海里的一粒沙,你除了融入,还能做什么?只有风吹来的别处的沙子越来越多,多的超过原来海里的沙子,你才有可能改变大海。这过程要多久呢? 

看似忙碌,却因为人为的无序而造成低效。似乎不止交通是这样。但是,至少这样的交通让我们时刻保持smart,不然你寸步难行。不象在澳洲呆久了,反应要慢一拍,至少我现在有这种趋势,还爱忘事。

女儿的学校
回去前的另一个计划是让女儿上一段时间的学,按年龄上二年级。学校是早联系好的。这一点是好,国内是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一所机关小学。减负和教改的模范学校。比较对我胃口。同事听说我还让女儿上学,很是诧异,说这还算holiday。当然在这点上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或许freeoz上也有当妈的不能理解。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女儿体验一下国内的学校。有这种机会为什么不做。 
虽然女儿不是很乐意,还一再要求推后,但是每次下楼玩,总会被问“你怎么还不上学呀?赖学了吧,还是逃学?”。害得她不敢出去了,最后决定还是去上学吧。那天拉了个小拖箱去见校长,校长第一句话是“欢迎澳洲来的小朋友”,第二句就是“你们不能用这么大的包,给人家看上去很不好,以为我们给学生的负担太重,影响不好”。我们在澳洲的包可比那大多了,当然就装吃的喝的了,没有别的。得,赶紧回去找了个幼儿园出游用的包,够小的了。女儿后来还挺认可我的“妈妈,你这个是说对了,这儿书包除了书,没有别的”。注意到了,她更多的开始讲中文了。所以小的时候不要紧张孩子的语言,把她放在哪里,她就讲哪的话。

每天8点到校。因为女儿动作慢(在这里也不用快的),我们每天6:30起床,我先穿好,再给女儿穿,我知道她困,心疼是不必说的,所以我给她穿,让她好再睡一小会。刚开始,早饭都不想吃,起太早,没胃口,不适应,几天也就好了。还不止这个。教室有40多个小朋友,空调当然没有,窗户开着的,门开着的,每天手脚都很冷。午饭在教室吃,不用自己带的。吃饭的速度又是一个挑战。厕所是那种哗一声从头冲到尾的那种。第一天愣是没有去厕所,硬憋到回家才上卫生间的。我知道光这些就又是一个过程,不亚于当初第一天在澳洲上reception,或者第一天上幼儿园。我那一天的心情就如同她以前的每个第一天,坐立不安,但是我知道一切都会好的。她以后会遇到太多的第一天,我现在还能帮她,渐渐都要靠她自己的。

环境熟悉了,接下来是学习了。第一天数学课算24点。别的小朋友都放弃了,她倒很执着,最后还真算出来了,但是总的速度比人家慢,尤其是每天带回来的口算题。这节奏我是预料得到的。语文呢,我一直在教,也经常写字,但和国内小朋友学的差远了。第一天就一下马威。老师说“我们大家齐读**课给卯小朋友听听”。她拿着课本根本不知道他们读哪里,读的什么。眼泪也来了,跑出来抱住我,“I can’t, I can’t do it”. 又鼓励,又哄,一天天好了,也能写几个字了,能读“孔繁森是一个优秀的援藏干部。。。”,虽然根本不懂干部是什么意思。我带她去书店,书店是她最爱。但是,现在似乎不是那么回事,晃两下就没有兴趣,我知道主要还是认得字少,看不懂那些书。需要时间的。我给她买了好多书,让她自己挑的,都是幽默故事,虽然我也想让她读点高雅点的,但是目前是培养兴趣要紧。我回澳洲后,告诉我现在能读一些中文书了。

国内的教育也没有很多说的那么可怕,慢慢在改,注重孩子的创造性,我看了小朋友的一些手工和科技小制作,相当有水准的。知识面也广,也比较自信。但是由于大环境不同,总觉得小朋友不像这边的小朋友纯。爱攀比,还有小小的心机。比较懂得怎么去讨老师欢心。老师也绝对不是以朋友的身份和面目出现的,是绝对的权威。那种权威和对孩子的影响力让我都不由自主地想巴结他们一下,更不要说一直在他们手下读书的孩子的父母了。放学时,我看到过老师挺着腰板,义正词严地,带着职业微笑在对家长和孩子说话,孩子拉着家长的衣角拼命往后缩,家长呢,是满脸堆笑,腰板没有那么挺,但是连连点头称是的。这种现象有点儿意思啊。但是基本反映了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当然肯定有比较民主的关系,至少我还没有看到。

带女儿看过一次电影,周末亲子场。买了大包爆米花,饮料,进去时已经开映,黑乎乎摸了个位坐下,电影是很老的一个美国片,在澳洲电视上看过的,所以你可以想象有多老了。看完出来,终于看清是些多大的孩子了。清一色的幼儿园级别的孩子,难怪看电影时下面的声音比电影上热闹。进进出出,吵吵闹闹。而且妈妈带的多,不知道国内的爸爸周末在做什么。不象这边,总是一家子大大小小好几口一起看的。是不是爸爸们觉得带孩子看simpson 特幼稚?而且不知道国内的小学以上的孩子周末在忙什么?因为公园里的playground上也看不到太多的孩子,更多的是退休的爷爷奶奶在跳什么舞,扇扇子的那种,或者舞剑打拳的。

物价

这次回去对物价的感觉有点一言难尽。带女儿去西饼店把所有的蛋糕,什么的尝了个遍,女儿的感觉很美好“这是中国可爱的地方,东西这么便宜。”不象在澳洲,在咖啡店买块小点的cheesecake就4,5刀的,巧克力店的小个头巧克力还按照个数卖,偏偏这些东西是女‘儿的最爱,在澳洲只能偶尔为之。回去放学后就天天带女儿去吃,吃到后来,她根本不敢提了,再好吃的天天吃也要命啊。

回去想买双靴子,店里一转,内外都是皮的最便宜的1800。这价格是我2003年去加拿大时看到的一双非常漂亮的意大利皮靴的价格,当时迟疑半天还是觉得国内的便宜,就没有买。现在不同了,国外是也通货膨胀,但是速度似乎赶不上中国。这儿的同事在感慨inflation,一老同事说他18岁时天天在外面吃,6块钱的牛排加2块钱的啤酒,很美味了,现在什么价格大家都有概念。但是中国这30多年的价格变化是怎样的呢?这几年就更厉害了。

所以,当有没有登陆的朋友问带什么时,我的建议,只带钱,吃的是要便宜很多,但是你带不来,别的似乎就没有要在国内买的必要了。这次我似乎也没有逛街的嗜好了。一是在澳洲从来都是行色匆匆买点实用的,已经没有以前连续逛几个小时的体力了;二是国内的很多衣服到这里也穿不上了。办公室里一个个都比较随意,我算讲究的了。不能再讲究,否则就格格不入了 。我带来的套装穿的机会很少,大大小小的丝巾出镜频率也没有在国内那么高。偶尔穿点漂亮的,他们倒一定能看出不是澳洲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同事老说,“We have everything made in china, but why we have the rubbish here. 好像我们成了第三世界”,其实从品质上讲,澳洲的东西怎样大家很清楚,但是价格倒真的很便宜。

一言以蔽之,国内的食品肯定是更丰富,更便宜,但是品质让人担心;国内的其他消费品更前卫,质量更好,但是价格让你咋舌。该在什么地方买什么东西,有概念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兔妈妈 于 28-2-2008 13: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7威望 +819 收起 理由
melody_iic + 50 лл
Lincolnwong + 10 我也遇到几件事情,同感:再想想三年来的经.
Masr + 50 谢谢分享!
sucewang + 50 感谢兔妈妈给我们介绍得这么详细!真费心啦 ...
jingtate + 10 写得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2-2008 18:19:23 | 只看该作者
同学,同事,学生,老领导

这次回去见了不少人。以上的各色人等都见了,而且都有代表性的。

同学
高中同学20年聚会,以为我会元旦以后走,把聚会时间安排在元旦。后来我回程定在元旦那天,所以只见了几个。感觉是这样的,高中时大家更多的是学习,或者偷偷摸摸趁自习课溜出去看个电影,打个牌什么的,而且是清一色的女生活动,只因为工作关系(我是团支部书记)和男生说话。但是因为屡屡带头违反纪律,后来给撤了。20年没有见面,很多同学我要费劲想想,才大概能看出以前的那种清纯模样。尤其是男生,有的顶开始秃了,有的肚子开始凸了,很是不容易认的。毕业后读的学校不同,职业也不同,能谈的就是高中那点青涩的话题了。推杯之间,酒喝了很多,话说了更多,唱完歌,吃完夜宵,好几个醉了,等到家已经是凌晨3点了。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高中同学的聚会基本是这样,没有走到一起的,也就是20年或者30年这么闹腾一下而已,过后并没有什么印象。毕竟渐行渐远。

大学同学也没有能大规模地聚,但是和不少同学聊了不少,感觉可说的话题更多一些。许诺更真诚和可靠些,虽然不见得有机会去兑现。基本是四种类型:当政府官了的,当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中层的,自己创业的,各种单位的普通职员的。比例基本相当。

同事
见了几个要好的同事和同僚。每个人都有车,有几个几年前和我一起学的车,但是开车水平明显比我好多了。我一是来后就开的自动档,手动的忘记怎么开的了,二是看见在汽车边游来游去的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那紧张的心情和几年前刚会开车第一次上街的心情无异,恨不得下来推着车走。

他们的车,或者说国内的车上到10几万,真皮座不说,一定有个天窗的,虽然一般是不能开的。要不就是兜灰尘而不是兜风了。聊天时感觉他们对我们在国外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感兴趣,即便谈起也是他们从媒体上或者偶尔来国外腐败一下的比较片面的信息,根本不会有共鸣的。吃饭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短信满天飞,铃声一定是很有个性的,不象我们在这边的手机那么单调的几声。时不时有人分享一下刚收到的股票信息,或者带色的笑话短信。还是这感觉--渐行渐远。

学生
当年我的学生如今大都已为人父母了,个别的孩子比我的还大。当年我苦口婆心的叨叨,恩威并举,现身说法,(虽然我读书时也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至今回想起来,总是很感恩,我当初的教诲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这真的让我甚感欣慰呀。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好的老师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差的老师会让你抱撼终生。这一点不夸张。所以我为女儿选择时,更看重的是直接和女儿打交道的老师,而不是学校有几个优秀老师,获得过怎样的荣誉。

老领导
老领导,既是老领导,变化也不是很大。其中一个曾留学美国,拿了博士回国工作。他如今口口声声地后悔当初的选择。他不是那种政客,他是学者。一个学者怎么能轻易驾驭政客的环境呢?他一直致力于推行西方式的民主管理理念,一切要按照制度办事。在中国那样的环境中,除了凭添一些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话题外,还能有什么呢?他是曲高和寡的,而他最大的错误在于他虽然意识到管理是有文化性的,但是他没有变通。如果过于直线思维,真的是迂腐了。

见面总是在饭桌上进行的。有趣的是最后总是有能报销的人来买单的,要么就是税务局的同学,拉来几个私营老板,陪吃,陪喝,陪唱,最重要的是买单。中国每顿有那么多的宴席,到底有多少象我们在澳洲的人那样,出去吃饭永远是自己摸出钱包的呢?

[ 本帖最后由 兔妈妈 于 4-2-2008 09: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1威望 +504 收起 理由
dchun205 + 15 谢谢分享!
Masr + 50 谢谢分享!
sucewang + 50 文章写得这么好原来是当过老师的,难怪水平 ...
flydragon132 + 30 谢谢你的文章,写的太好了!!!
罗卜扛大包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2-2008 18:3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2-2-2008 18:18 发表
来澳洲三年,书读完了,工作找到了,护照换了,该是回去看看的时候了。

签证:
换了护照,要回去,签证是要办的第一件事情。去中国驻澳使馆上下载表格,直接在上面填好后打印出来,连同签证费(我在邮局办的mone ...

记录的好详细,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2-2008 18:32:3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可惜今天没分了,先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2-2008 19:02:4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生动啊,孩子说中文是个问题,出去以后没有语言环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2-2008 20:22:0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读!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2-2008 20:42:3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么,很喜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2-2008 22:03:1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 等着看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2-2008 22:14:58 | 只看该作者
可能上海还是比深圳落后点吧,怎么感觉不到这些变化呢?3年前深圳已经和LZ描述的现在差不多了,老师也没那么权威啊,学生是上帝,老师最怕投诉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3-2-2008 13:10:4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在上海。也许深圳和内地会有不同,但是我觉得这不是落后和先进的问题。正如澳洲和中国,太多的不同,很难说哪个更好,哪个更差。我记录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便是同样一种情形,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人心指引人脑,人脑指挥感观,既然人心不同,感受肯定就不一样了。
以上文本借助www.InputKing.com在线中文输入法输入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8 收起 理由
罗卜扛大包 + 50 我很赞同!
晴天 + 18 you are right.
mite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3-2-2008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可惜我没楼主的文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3-2-2008 13:2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thewall 的帖子

Thanks. 去深圳没有能见见聊聊,有点遗憾啊。不过很快我也要回去的。再联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3-2-2008 16:30:1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DIOR的眼霜国内卖多少,15ML的?

如果是LACOME呢?

CHANEL的呢?

都是眼霜,都是15ML。

是否在机场买便宜点?

今天去MYER,DIOR的眼霜要135澳元,LANCOME的要82,CHANEL也要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3-2-2008 16:53:14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牌子在澳洲我一直认为卖的比较贵。带回国没有太大意义。我一般也就不看。真要买,还是香港便宜。要带还是澳洲产的更有意义一点。阿德机场的也就一个贵。没有注意悉尼墨尔本的。我比较偏爱澳洲产的有certified organic的产品。化学成分少,而且价格比较合理,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广告支出。

[ 本帖最后由 兔妈妈 于 3-2-2008 16: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2-2008 17:02:2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谢谢楼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3-2-2008 17:02:38 | 只看该作者
兔妈妈,你写得真好!我也一直盼着回国那一天的到来,只是还要两年
相信到时候心情会和你一样复杂,我日思夜想的家人和朋友...

你在AD吗? 同为妈妈,很想和你成为朋友!

祝你们全家春节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3-2-2008 17:14: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是在阿德。可以给我发短信。女儿要年后来。你的孩子多大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3-2-2008 17:57: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3-2-2008 16:53 发表
这些牌子在澳洲我一直认为卖的比较贵。带回国没有太大意义。我一般也就不看。真要买,还是香港便宜。要带还是澳洲产的更有意义一点。阿德机场的也就一个贵。没有注意悉尼墨尔本的。我比较偏爱澳洲产的有certified or ...

请问你说的产品有眼霜吗?

什么牌子?哪里可以买到?

LANCOME的卖到82澳元,合人民币500多,国内也就卖50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3-2-2008 18:12:47 | 只看该作者
兔妈妈写得真好,期待下文!
顺便问一下,小孩子可以这样插班读半个学期嘛?那她回澳洲了怎么再继续读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3-2-2008 20:07:29 | 只看该作者
新一篇佳作,期待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3-2-2008 22:13:28 | 只看该作者
语言虽平直,但——————
淡淡的乡思乡愁/聚散离愁,
浓浓的醇厚亲情/真挚友情,
都已然纸上

静候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3-2-2008 22:22:1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好文章,潜水员都不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3-2-2008 23:3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兔妈妈 于 2-2-2008 17:49 发表
同学,同事,学生,老领导

这次回去见了不少人。以上的各色人等都见了,而且都有代表性的。

标题4个:同学,同事,学生,老领导

文章里面是同学,学生,老领导。。说明写的时候开始还想写成4个代表,可是最后不知不觉就写成3个代表(同学,学生,老领导)了,看来潜意识影响厉害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yinyunqiao + 1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4-2-2008 02:48:0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4-2-2008 07:25:22 | 只看该作者
哎,不知不觉已经开始感触回国的文章了,好生动啊,我已经给你满满的加了60分了。昨天晚上看到电视里面上海夜景和黄浦江的画面,虽然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但突然很伤感,还有9天,我到澳洲也3年了,是该回去看看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4-2-2008 09:0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xhm2003 的帖子

国内的事情你还不知道吗?找对人就好办事,即便那是明文规定不可以的。关于那个澳洲护照回国要不要去派出所登记的帖,老墙应该强调了好几遍,找人就可以了。女儿上的是机关子弟的学校,我们找的是财政局的人,连学费都没有交,他们校长说“不用不用,你们财政局下次拨款多放点就可以啦”。

女儿回国前我帮她在这边的学校请了2周的假,过完春节来读正好。一点没有耽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4-2-2008 09:03:47 | 只看该作者
Cello,你说的对。我上传完一想好像是少了同事这一代表。可能印象比较淡一点,感触少一点。不过我会补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4-2-2008 10: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tanshen 的帖子

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我一般在Amcal买,MiEssence,但是有的Soap Shop或者Health Food Shop也有卖的。大概40刀。他们的玫瑰水也很好,原来一直觉得Jurlique的玫瑰水很好,但是什么东西就怕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4-2-2008 11: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兔妈妈 的帖子

说得是啊,可是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哪里来那么多的“关系”呢,一声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4-2-2008 12:55:5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温暖,就像亲身经历,加分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8-4-2024 08:41 , Processed in 0.078661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