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今天6月8号,正好离开上海一个月。今天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我驾驶考试一次过了,坏消息是我面试过的唯一一家公司跟我发Sorry 的信了。想想一个人呆在悉尼,感触颇深,我想还是把我在悉尼呆的一个月衣食住行写出来,献给那些已经登陆,即将登陆和正在申请的朋友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也好,启迪也好,帮助也好。真的,我自从参加工作以后,这么多年就没好好写过什么东西,更何况本人一贯不善写东西,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包涵。
在写之前,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上海,在一家著名美资公司做部门经理,已经四十来岁了,收入各方面都令人羡慕,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庆幸的是我今年1月18号网上提交的移民申请,两个月不到就办好一切手续, 5月8号离开上海开始长登),至少现在是这么打算的,连我们美国的同事一面在说佩服我的勇气(把自己的未来完全交给一个陌生未知的国度)一面都说看不懂,不明白。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我的女儿的教育。她今年11岁了,刚好5年级快毕业。确切的说,我非常不赞成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小学生都每晚都做些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经常一套一套卷子拿回来做,而且一些题目超难,作为一个小学生有点勉为其难。所以我都没有给女儿任何课外补习,周末唯一做的,就是带她接受钢琴,芭蕾,乒乓和网球的训练。尽管如此,看到女儿埋在夜灯下苦苦地完成作业,想想今后还有更可怕的初中和高中等着她就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并不是我不让女儿吃苦,别的小孩能做为什么我的小孩就不能做?我只是觉得花这么多时间来学一些应该今后来学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呢?小孩的脑子应该充满幻想,好奇,他们的心应该去学怎么样去关怀别人。只有心胸开阔了,博爱了,今后才能踏踏实实做人,才能幸福。这一点在我同学家里深有体会,我同学是95年从北京来的澳洲,有两个女儿,一个11岁,叫 Priscilla一个13岁叫 Hannah。看看他们真懂事,父母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说谢谢。每天回来,两个人都主动学钢琴和笛子,父母没有逼他们,都是自愿。她们也不是沉浸在网络和电视里,她们在我看来是真真的小孩,还充满童真,她们的脑子里很空, 也很容易消化和接受外来的知识。举个例子, 我买好车, Priscilla 很兴奋,她在晚上拿个手电筒让我领她看车,她煞有介事地每个地方都看看, 最后甩出一句 very cool,再举一个例子。就一次晚上,Hannah要市里参加学校之间的辩论赛, 正好她父母没空接,我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接, 她都知道怎么指挥我怎么变道, 实属不易。反过来看中国的小孩,电视、网络的过度经营导致他们过多接触成人的东西,因此特别早熟,小学都懂得很多大人应该知道的东西, 过早失去了可贵的童真和学习的兴趣。
好了,还是回到悉尼这边。在写之前,我想感谢几个人,第一,感谢我的太太,她在背后给了我很大理解,她在上海有着优越的生活,有很多知心朋友和很舒服的工作,要她放弃这些跟我到陌生的国家重新开始打拼,困难可想而知; 第二感谢我岳父母,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我是很难走出这一步,想想今后他们孤独地生活在上海,在最需要女儿女婿 (本人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关心、照顾的时候 而我们不在身边我就非常痛苦,愿上帝保佑他们健康、长寿,我想我们今后多回来陪陪他们; 还有要感谢我的同学夫妇,是她们给了我很多很多帮助, 对我初来驾到而言受益匪浅;最后要感谢的是 Freeze 的筒子门,我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使我从申请到登陆避免走了很多弯路。因此,也想交点作业来回馈给 FreeOZ。
我想还是分衣食住行几个题目来写,这样不至于杂乱无章。
一、车
我深知在西方国家没车真不容易,因此来到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当然银行卡了,没钱寸步难行)是把车搞定。第二天我就到市里把上海的驾照翻译了,加了一点钱,24小时就可拿到。当晚我上网站上找车,首先要缩小范围。其实我的方向比较明确,我选SUV, 在上海都一直没机会开SUV,所以在悉尼想尝试一下。我的目标就是大众化的两款,悉尼马路上很多。一款是 Honda的CRV,另一款是Toyota的 RAV4。车型选好了以后然后选年份,考虑到经济性、可靠性我选了05款的。这样在网上搜寻了一下,看它的价格,公里数,我缩小到四个车主。三个是CRV一个是RAV4。由于RAV4 的车所在地是Auburn,靠近我住的 East Ryde不远,所以先跟这个车主联系。第二天正好女主人在家,可以看车,我同学直接把我开到那里。尽管是05年的,但车只开了37000公里,车况看起来很好,Rego 到明年四月,我就立即想买下来。先把车开出车转了一下,看看加速,发动机等情况,试下来没发现问题。接下来是讲价,我出来一个价,女主人,一个中东人说做不了主,于是让她打电话请示老公, 后来几个回合就把价格定下了。接着,就到附近的银行把钱转到她帐上,她就把钥匙交给我了。过程很简单,比国内容易多了,就是要车主在一张单子上签个名去过户就行了。
这样我在登陆的第二天就把车开回家里,但是由于没有上保险,没敢多开。接着我到位于Macquair Shopping Center的RTA把户给过了,同时到NRMA 把保险也上了。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保险,很方便。在国内的时候,一到保险快过期的一、二个月里每天都被推销保险的电话和短信骚扰,烦不胜烦,不知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当时在办理银行卡的时候,银行知道我要买车,所以,他们就把保险的报价发给我了,还是挺贵的。我同学推荐NRMA, 觉得非常不错,价格很实惠。里面的办事小姐很Nice地一条一条地跟我解释每一个险种的区别,把每一个选项的价格多算给我看。也不是像国内一副急吼吼的样子,也不是一味推荐贵的。最后考虑到刚到这边,不熟,还是稳妥一点买了一个Package。当时付了钱以后,保险就立即生效了,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开车了。
接下说一下考驾照的事情,网上帖子很多,我也不多说。由于国内驾照翻译件可以使用三个月,网上说要用足三个月多积累一点经验再考。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在国内开了十年车,自己觉得驾驶技术非常娴熟。可是开右舵的车还真不习惯,到现在特别是很窄Lane还是时不时跑左偏。另外是 roundabout 的让行规定,不是很习惯,国内习惯往左看,到这边要让右边来车, 倒车也一样,扭头的方向正好相反。主要是多花点时间把交规看熟,知道哪些情况怎么处理。另外不懂的地方多问问身边的朋友,再是观察别人怎么开车。
我本来约得是7月份考试,想想这一段时间也没事,不如把驾照的事情弄好。听网上介绍考驾照不容易,我想真的考不过很麻烦,还是决定请个教练帮我找问题。我在华人的报上找到一个叫 David的人,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二就打电话给他,他正好有空,我就开车到 North Ryde, 他带我走了一个半小时,指出了几个问题,关键还是 Spot check 不够,他把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领跟我过一遍,确实很有帮助。David 的人不错,很热心,如果有人在 Ryde 地区找教练的话,可以找他0430966255。
本来让David帮我约下星期考试,他昨天打电话给我,说今天他的一个学生刚好推迟考试,让我有兴趣就自己打电话到RTA去改在今天考。我想是骆子是马总该拿出去溜溜, 今天就今天吧。本来昨天想早点睡觉,可是被一个住在同一个饭店的印度人拉去看电影,回来近12点,结果晚上也没睡好。长话短说,我今天如约去考试,好像有三个考官,分到我的是一个中年西人。反正按他的指令不停地左转,右转,有时没话找话跟他说话,他发完指令后,还不忘, okay, got it 或 thanks。有一次走神了,他让我右转,我打左灯要左转了,他马上提醒我是右转,我急忙说对不起,改右转。我时不时看他的本子,有两个圈,一个还是S,外面画一个圈。我想这下fail 掉了,也搞不清哪儿有问题。到后来等红灯时问他我到底驾驶的如何,他马上回答“ I will not tell you”, 弄得我很没趣。最后经过40分钟左右的驾驶,终于回到了RTA。拿结果的时候,他说我过了,叫我签字。报告一看,得了104分,有两个safety 的问题,但不是 failed items, 万幸,终于过了,五分钟后拍了照片,付了151块 5年的license。哎呀,省去了重考的烦恼,同时出去不用再带护照出行了,有驾照就可以了。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老外的管理方法。他们把交规整理的很细,考试也很难。不像国内走走过场,甚至出点钱都可买到驾照。反观这边,制度很完善,合理,驾驶人通过这样一个考试, 从 L,到 P 再到full license,已经形成一种良好的驾驶习惯。尽管平常马路上看不到警察,但是很少有人违反规则。不像国内红灯照闯,不得不用很多警察来维持次序,而且每天看到大把的人在马路上发生碰撞,争执,甚至伤亡。我到悉尼来了一个月,没看到一起交通事故,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制度能管好,反而用人来管管不好。这一点,体会很深。可以引申开来看清很多问题,比如国内经常被人诟病的腐败问题, 如果不从一个制度、法律上来限制人的行为,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可能那些人也知道问题的所在,可他们又怎么愿意拿有效的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呢?算了,还是再回到悉尼来。
还有一点,由于悉尼有些道路是收费的,比如过桥。我开始对道路不熟,有时车速较快,一时变不过来,就不小心误入收费道。建议大家去申请一个 E-TAG,挂在前挡风玻璃上,这样就能直接预付扣款了,跟上海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差不多。可以到RTA或网上直接申请,我是网上申请的,大约一周后收到,就可安装了。
汽车篇就告一段落,接下去是小学和租房的事。
二、小学
我跟别人的方向是反过来的,一般人都把住的地方找好了以后,再看进什么学校。话说回来,由于我朋友的小孩都是在 Ryde East Public School 读的,他们评价很高。说是学校的风气不错,对人很友善。我朋友的两个小孩现在已经都不在这个小学了,大的考到 私立女中,全额奖学金的一种。听网上说很难的, 全钮省10,000人里录取300人。小的一个考到 Ryde Public OC班, 也就是是所谓的精英班,读 year 5, 而且他们从不上补习班。 这所学校还有一个特点是亚洲学生很少,不是像很多其它学校,学校成绩很好,结果一个班都是亚洲面孔。前不久,到 Opera House 去玩,看到有的班级在参观,这种现象还蛮多的,一个班级都找不到西人小孩的面孔。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决定让我们的小孩读这个小学。当时我就到小学去见到校长(由我同学老婆陪同)。我把我的情况跟她介绍了,也带了一些女儿的照片给她看。我说我想我女儿上她的学校,她表示欢迎。也让前台拿一些报名表格给我去填,还说有兴趣她带我到学校转转,我一听,真还有点受宠若惊,想想在国内哪享受到这种待遇。实在不好意思,就让我同学老婆带我去兜了一圈,包括足球场,网球场, 饭厅等。我心里还是蛮开心的,总算一件大事有着落了。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招生的范围,有时隔一条马路都不行,最好事先问清楚。 因为当时我跟校长说我住同学家里,是这个小学的录取范围。等我房子找到后,再去报名,他们可认真啦,一条一条跟我对,还叫我拿证明说我住那儿,刚好签好租房合同。我记得我回答说住在Cressy Road, 她马上问我住在哪一段。还好没有找其他地方,当时我找了好多地方,基本上30分钟走路的路程范围内, 这个后面再详细介绍。
由于我女儿定的是6月29日到悉尼,只有一周第二个term 就结束了。本来想直接休息在家里,等新学期再去。当时校长建议还是直接上一个星期,体验、适应一下学校的环境, 熟悉一下班级的同学,为下学期做准备。我想想还是有道理,等女儿和她妈妈到了以后,第二天直接去上课。这样又涉及到校服的问题,本来可以穿自己的衣服,校长又怕小孩觉得不自在,建议有可能先把衣服买了。
因为学校星期只有周二上午商店开门一小时卖校服,据说都是志愿者妈妈来上班的。我女儿正好是周二到,但赶不上到学校买校服,只好由我代劳。今天驾驶考试是11点,正好之前可以到学校一趟。由于到的稍微早了一点,就在学校门口等,有一点印象比较深的是,门口有一个老头在执勤,拿个板凳坐着,一看到有小孩过马路,他马上拿起指挥旗让过往的车辆停下。这样对小孩很安全,看来澳洲政府想得真周到,特别对儿童关心还真不含糊。看他们对儿童驾驶椅的规定之详细还不得不佩服。反观国内对人的关怀只是体现在字面上。
话说买校服,又让我感动了两次,而不是一次。之前校长就说过可以买二手的校服,都是学生穿好后免费赠给学校的,当然收费很便宜。我等商店开门后,先接触到一个中年妈妈, 名叫Venien,我说想买校服,但我女儿要到这学期最后一周过来,但是赶不上商店开门的时间。我又不知道具体的尺寸,她告诉我最好等小孩到了以后试合适了再买。她还很高兴地把家里的电话留给我,说是要来看衣服就打电话约个时间,看了她是想真心帮助我,我们聊了没多久,管旧衣服的人,叫 Michelle 就来了,我说我要买点旧校服,一来我嫌新的太贵,一件都三、四十元,二来只穿半年,买新的有点不经济。Michelle就一条一条拿给我看,我主要挑裤子腰细的点,因为女儿比较瘦。她也很认真,还推荐那一条新一点,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是实实在在在帮你。最后我跳了一件T恤,一件短裙,一条长裤,两件夹克,一条帽子。说是不合身再到她那儿换,最后收了29块,真的很便宜。推荐有小孩读书的可以考虑买二手校服,看上去也蛮新的。
三、租房
不用多说,每个登陆的朋友都有租房的经历,特别是对刚开始登陆的朋友们,都有切身的体验,由于没有工作就是房子难租,因为房东担心租客付不起房租而不愿把房子租给我们。
说到我身上,由于如前面所说的理由,我可租房的范围不大, 而 East Ryde 没有公寓,因此可租的房源不多。有公寓的地方比如 Top Ryde 或者 Macquair Shopping Center,但都是离学校很远,走路要半个小时。我能做的是每天到 Domain 网上看有没有新房源登出来, 或者跑 中介, 像 R&W, Ray White 我都不知跑了多少趟。可恨的是只有周六才能看房, 如果错过了周六, 就得再等一周。我也看过几套房子,要不太远, 要不太旧。最好玩的一次,我去看一套房,中介说是两年后房东想推倒重建,这段时间要租出去,但也不想在花钱维修一些坏的东西。我到厨房一看, 窗帘挂不住,是用绳子拉住的。我想看看,一松绳子,窗帘就往下掉,中介直接还怪我为什么要动。我理直气壮地说,我要租房子,当然要检查东西好不好。最后看到卧室的窗帘,有前面的经历,我没敢乱动,就让中介来帮我把窗帘放下来, 结果一使劲, 很重的窗帘整体掉下来,幸好没砸到人, 很危险。所以我就逃离了。
那是在我登陆的第二周,我朋友的老婆晚上在网上看到一套 Villa, 2 BR, 房租 只有420,马上跟房东打电话,正好他在,所以我们立即开车去看。因为有过前面两套看房的经历,一看到这房子,我就很满意,跟房东说我们很想要这套房子,他很担心因为我刚来还没工作,后悔的是我没有经验,也没放押金。还在跟房东按中国的惯例讨价还价呢, 希望还到400元。我记得是周四, 正好周六有两套 House 要看,所以跟房东所周六后跟他联系, 在这之前不要租出去。其实我对这边的行情还不了解,看中的房子要马上下定金,甚至非常中意的房子要增加租金,或者预付半年或一年的租金才可能拿到房子。
话说到周六, 看好其它房子后,还是觉得villa好,反过来跟房东要房子,可气的是他已经租给别人了,我甚至要提高租金都不行了。眼看两周过了,房子的事还没影,我是真急了。每天就在网上泡着, 一有新房源, 马上看地图在哪,近的就给中介打电话。几套房子我亲自走一遍,从学校到房子,看要多少时间。因为考虑到我太太刚来还不大方便开车,如果超过20分钟的路都不合适, 看把我给累的,就算是锻炼身体吧!
在第三周中突然发现一套房子,巧的是跟我同学的房子在一条马路上,走几分钟就到了。我马上走过去在外面看了一下,觉得很不错,回来立马给房东打电话 (他没通过中介), 他说房子刚买过来,前面的房东要到六月中才能搬走,而且是6~8个月的租期,到时他结婚好了要搬过来。想想8个月就8个月, 到时熟悉环境了,有这么长的时间缓冲再找也不迟。
周六去看房,有很多人去看,我又急了。马上跟房东说,我要这套房子, 而且租金可以一次性付三个月。他几个条件,一个是 Bond 要放在自己手里,另外水电煤要用他的名字申请。我问了我同学,可能是买房自住可申请购房补贴。后来他打电话给家里 (我暂时住在同学家),正好我不在,我同学接的。房东说可以房子租给我,这下我稍微放心了,因为他这么苛刻的条件又是短租,西人是不肯能租他的房子的。想想离女儿上学很近,走走只要5分钟, 同时又是 House, 有很大的 院子,房东刚买回来花了100万。而且房租还好, 只有550pw.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看房的第二天,也就是周日房东找到一点会说中文的朋友, 东北的,打电话跟我谈, 他以为中国人好沟通。我本来跟东北人把顾虑说了,比如Bond 放在第三方,一次性多付几个月租金是否可以便宜等等, 让他跟房东商量商量。还真不好意思说这位仁兄,还一个劲地说我,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还威胁的说你不用再谈了,房东已跟其他人开始谈了。我想我还是直接打电话给房东吧,我把情况跟他一说, 他还很体谅,我谈了我的顾虑,我主要需要建立 租房的Reputation,房东说可以5个月后把水电煤的名字过户给我, Bond 5 个月后放到第三方。可恨的是那位仁兄根本没给房东商量,就自作主张自说自话,也体谅不到新移民同胞的艰辛, 连举手之劳的帮助都不肯,还使坏劲。 哎呀, 两个字, “无语”
当时跟房东约好第二天周一到市区 (房东在市区上班)签合约。我让我同学一起陪我去,找了一个咖啡厅把房东预先带好的协议逐条过了过。谈得还蛮愉快,房东同意6月20日交钥匙,自己负责花园的整理工作以及本人一次性付款6个月,房租从550降到525 pw。
签好字以后,到银行把 Bond给付了,租房合约算正式生效,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因为我太太小孩要6月底到悉尼,因此到时花一个星期布置房间时间也够了。
自从登陆以后一直住在同学家里,想想还需要3周才能搬进自己住的家,尽管同学一再挽留,考虑到同学老婆要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已经非常不容易,再要负责我的饮食, 我实在不好意思, 决定找个临时的地方住三周。
我打了些电话,房东们都对短租没兴趣。于是记起来还有一家有筒子们推荐位于 Kiribilli 的 Carnarvon Lodge。网上对它评价很高,我就查询了网址跟Anthony 打电话了。他马上查了一下,说有房间,我就让他先订上,准备第二天亲自开车去考察一番。第二天如约到了,周边的环境很不错,靠近City也很近。但到房间,厨房和卫生间看了看,觉得不是很满意。更可笑的是,他说没房间了,要把我推荐到Burwood 他自己造的房子里, 说有几间出租。我真不知说什么好,我实在对这种以公假私的做法非常反感,于是决定放弃这里。
这样又得重新寻找方向。我在Google上要找到一家类似的Lodge,位于North City的 Falcon Street上,房租还比Carnarvon Lodge便宜。公用的厨房,卫生间很多,每天都有专人打扫,床上的linen 也是每周换一次。比Carnarvon Lodge干净多了,离市区也不远,对面就是公交车站,到市区就十来分钟。房间提供一套餐具,厨房做饭的人很少。反正我这么多天做饭,上厕所也从来不用等。有两点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是我住的房间面向主马路,晚上很吵, 经常有摩托车轰轰的噪音;二是没有免费的无线上网, 我只好买了一个 prepaid 的USB Modem。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天了,比较满意,如果哪位一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住这里。酒店的名称是 Falcon Lodge,需要的话, 可以到 Google去查, 或者发Email: FalconLodge@bigpond.com.au。
电器我是在 Chatswood BingoLee买的,正好fiscal year,很多东西打折,整套电器买下来价格还可以。家具我看了宜家,我是周六去的,那个人真多,好像回到了上海徐家汇的宜家。实在人很多,也没有什么兴趣。最后到 Fantastic 去了,都很多Promotion 活动,东西也不是很贵,就挑了一些,让他们按时送货。还有一点, Falcon路上有一家 叫Benson的店,都是中国加工的,里面的被子很便宜,wool Queen size 的打折只有69块。有兴趣可以去买,他们还卖毛巾、枕头之类的,比 Shopping Mall 都要便宜很多。
四、找工作
这一点我还真写不出什么东西。我在还没登陆就开始发简历了,前后大概十来个,结果基本一样要么没反应要么说我们有更好的人。登陆后也发了一些,情况差不多。后来看了FreeOZ的工作篇,接着把简历按这边的模式改了改,而且每次发出去还付一个cover letter. 我是搞工程项目,算是 mechanical engineeting. 本来再外资公司多年的打拼,对自己的 qualifications 和经验满自信的,现在看来还真不容易,至少在悉尼。我这种工作到 Perth 工作机会可能多点。
话说到面试,我只有一次雇主直接面试的经验,很多年了自己一直扮演一个面试官的角色,可是现在不得不被别人面试。我是在报上看到招聘信息,是一个机器的维修公司招 Project& Sales Manager,我主要对设备很熟,加之认识一些设备供应商在德国和瑞士的人,就投了简历。我是周日投的,接下来打了电话介绍了自己。当时他们让我去面试,谈得还不错,是大老板和一个商务经理。只是他们和我自己都觉得对这边的客户和市场都不太熟,难度不小。让我等通知,面试回来当晚写了一份感谢信,过了几天,又写了发了一封邮件,关于公司业务和产品的一些疑问,他们跟我也答复了。大约面试后第十天,当时说的这一天有结果。于是我就打电话给大老板问问情况,他说当天还有一个面试,结果还需两天。我看他们迟迟拿不定主意,就预感不妙,结果就是我开头说的,收到一封很真诚的回绝信,说他们找到一个更适合的candidate, 也希望我找到一份更合适的工作,希望我全家在澳洲过得幸福。于是我回来一封感谢信,谢谢他们对我的鼓励。
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印度朋友。在所住的酒店里,结识了一个印度 IT,我们经常出去喝杯啤酒,彼此聊得很开心。他是刚刚过来,但他在澳洲通过工作签证的形式工作了三年,然后回去申请技术移民。由于他有这边的reference,又有具备中国人所缺乏的语言优势,因此在没有登录前就通过电话面试,拿到 Westpac 的工作合同。他跟我介绍了一些经验, 比如在seek 网上设置,有自动 邮件通知新的相关职位, 这样每天就知道都多少个机会。如果看到各方面都满意,就打电话去了解一下职位的情况并顺便介绍一下自己。他还有个IT群,好多的人都在里面,把自己的情况, reference都放在里面, 说是可以相互推荐,同时雇主也经常去浏览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可惜我不是这个IT圈子,印度朋友也没法帮我。我住的酒店里住了好几个印度人,都是IT的,好像他们都有工作,反观我们筒子, IT的, 都说很难找到专业工作。可能这边对语言,背景的要求非常高。
反正希望大家努力,包括我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继续寻找自己的专业工作。机会往往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五、结尾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重新开始生活,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而且每个人的背景,财力都不一样。即便即使在中国,从一个城市移居到另外一个城市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更别说是出国。
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很难,来到澳洲我们都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是任何选择都必须有得有失,关键是得到的是不是更重要。如果只是迷恋过去,是很难对未来的生活有帮助的。
想想澳洲还是很多国内无法达到的条件, 比如小孩的宽松,健康的教育环境;大片的绿地、森林带来的干净的空气质量以及放心、安全的食品。在国内洗好车后,要不了一天又积了一层灰,一下雨就很难看,房间每天必须要打扫。我澳洲买的车已经一个月了,尽管大部分的时间在下雨,我车还是觉得很干净。
希望所有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朋友们都生活的充实,愉悦,充分享受澳洲自然美景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同时祝愿祖国完善她的诸多体制上的缺陷,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保护和治理好生态环境。
最后,值得一提是,文中所述都是些本人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对之处,可以探讨。
[ 本帖最后由 yu38583 于 11-10-2010 22:1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