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5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州] 我们的花甲澳洲自助行——留宿纪事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6-2009 16: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房时间较早,就问如果工作人员不在,钥匙放哪儿。他指给我这个小木箱。我们感慨,这个没有任何防范的小木箱竟然保存如此重要的东西,说明此地人们彼此的信任。而且,我们退房时从来未见服务员查房。社会文明素养和管理对人的尊重由此可见一斑。
3.国际厨房的趣事
旅馆里我们见到的都是白人青年,来自多个国家。看来青年旅舍的理念在欧美和澳洲比较时兴。不见亚洲人,更没有懂中文的人,我们的交流困难。我们住的这栋楼厨房有十几平米,有个一人高的大冰箱,四眼灶具,炊具和盘碗多套。傍晚,人们云游归来,厨房很热闹。常常两三拨人一起做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微笑,年轻人之间往往边做饭边聊天。进来的年轻人有礼貌地向我们打招呼,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很少交流。最忙的是炉灶和洗菜池,人们相互避让,从来没有争抢的不快。人家都是做西餐,买面包、熟肉,煮点面条汤,速度快。我们每晚做4个菜和面条汤,还要做开水备用。为了少影响别人,等人少了才去。很巧,几次都碰到一个漂亮女孩,20多岁,瘦高个,飘逸的长发,很有礼貌。她主动笑着问我们从哪里来,我用英文告诉她:中国,北京。她说:奥林匹克,很想到北京。我们忙说:欢迎你到北京来。她告诉我她的国籍,可惜我没听懂,不好意思再问。四个灶眼有大有小,火力不同,上下两排分布。灶旁的示意图依灶眼的位置画了四个圆圈,每个圈内有一个黑色实心点,但在圈内的方位不同,圈外有个箭头。我们认为箭头标明灶钮开关的转动方向,黑点表示该灶活力最大时灶钮指向的位置。炒菜时活力总是不足,我们以为这里的灶火就是这样。女孩在一旁站着等水开煮方便面,发现了我们的问题,她伸手转动我们使用的灶眼的开关钮,并手指着图告诉我们,示意图的黑点表示灶位,箭头方向指示的是开关和火力火小。她的主动助人和善解人意,使我们受到感染。后来,我们也主动告诉别人怎样开大火。
一天,我们回来得较早,先用厨房,做菜中间发现想用厨房的人多了。我们决定做好当天吃的饭先让出来,吃过饭后再做第二天带的菜。厨房没人了,但收拾得很干净。我们发现刚才存放在角落里的菜、半瓶菜油和盐瓶不见了,找遍台上台下都没有。从这几天的观察,断定不会有人为己所用,很奇怪,心想没了就算了。老许侥幸拉开冰箱的门,只见里面塞得满满的,每个塑料袋都贴着写有名字的纸条。我们的菜和油瓶就放在冰箱内。照着这个线索,又在放调料的地方发现了我们的盐瓶。青年旅舍提倡自我服务,不提供免费打扫房间的服务,要求使用公共设施用后洗净归位,为下一个使用者提供方便。每天,连那些壮小伙也将使用过的锅碗瓢盆洗净,放在台上空水。原来,不知哪个勤快的姑娘收拾了厨房,将所有的东西整理到位。人家不知道我们房间里有冰箱,怕坏了帮助收起来了。青年人的这种相互照顾的公共意识很值得大力推广。这些80、90后和谐生活国际画面给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中国的青年也要培养这种意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悉尼:Carnarvon Lodge
1.悉尼大铁桥旁的小套房
悉尼是个大都市,交通复杂,景点分散,我需要住华语服务、交通方便的旅店。本想找市中心中国城附近的房子,但悉尼市中心的单间房子都较贵,在至少在100澳元以上/每晚。看了网友对Carnarvon Lodge介绍,说这家house由台湾人经营的位于北悉尼高级住宅区,在悉尼铁桥附近靠近海边,可以看到对面的悉尼歌剧院;而且经济实惠,有卫生设备的双人房间每天90澳元,周价优惠为350元澳元,平均每天比悉尼的青年旅社同样房间低42澳元;乘地铁可以直到市中心。我当即决定预定这家旅店,浏览了旅店的网页并发了电子邮件核实价格和有关细节。由于机票的原因,我只能在悉尼住5晚,对方给了我带卫生设备的双人房间360澳元的价格。我对这种计价方式有些不解,为什么少住两天会贵了10元,但对方已经敲死了价格,我也就认了,3月4日在网上预定登记了4月10-21日的住房,但没有回复邮件。有了这处住所,我安心地忙于撰写许诺的文章。但是料想不及的是,当我忙完了文章3月下旬再次核实信息时,对方在邮件中说这间房已经出租了,只有无卫生间的双人间,因为我没有回复确定房间的邮件。此时即将启程了,我只好说明未回复的原因,并说我们已经60多岁,有慢性病,并强调我已经登记过了,希望照顾一下。对方答应我们第一晚因原来的客人留宿住双人间,后4晚住有卫生间的房间,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我回信确定了房间,并说明我们可能于6日在悉尼转机的空余时间到旅店见面。第二天上午。我突然接到国外女士的电话,用汉语说她是Carnarvon Lodge旅社的,告诉我房间已经确定了,并嘱咐我6号不用去旅馆了,让我完全放心,还告诉我乘北短线地铁。她的话很热情,说与我通话很高兴,因为感到我不放心,特意给我打这个电话。这个越洋电话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感到人没见心先到了。
16日下午,乘捷星飞机抵达悉尼。有了6日乘地铁的经验,我们直奔机场地下火车站,人工购票,乘机场专线到中央火车站转北短线,一路上核对站名,火车过大桥到了Milsons Point站。即将到站时,因为怕出了车站不好定方位,我主动与一位华人女青年搭话,用旅店示意地图问路。她带我们出了车站东门,到一家小超市用英语打问懂中文的人,然后示意我们跟她返回车站,到一个小花店,用汉将我们介绍给一位中年妇女,请她给我们指路。这时,她才与我们告别。我们从心里感谢这位如此负责的受咨询者。花店的妇女是广东人,中等身材,身着蓝色上衣,瘦而精干,经营这家花店和刚才的那家小超市。她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带我们到街上(broughton),指着南边的路说,走到第二个路口,也就是见到红绿灯,过马路,见到小酒馆,进左边的那条街(fitzroy),直走再左拐,走到底到第三个路口右拐,有一所学校,见到右手第一条路就是公园街(parkes)。这是一条对陌生人最好认的路。我们循此顺利到了公园街,拉着行李爬了一个小陡坡,正在有些喘时,发现了Carnarvon Lodge的标牌,门口与网页上的图片一模一样。到了,心中一阵欣喜。
我们订的是地道的小套间,不算门道估计11平米多。但设备齐全,卧室有双人床、写字桌、大壁橱、冰箱、电视;卫生间中带有小淋浴室,并且干净舒适。特别是迷你的面盘精巧,堪比我在东京所住的房间。房间当然不如黄金海岸旅社宽敞,而比凯恩斯的小木屋具有现代都市气息。毕竟悉尼的CBD寸土寸金,这样的地段和价格也可以了。




  

  

  


2.热情的经理
这是一栋三层有二十多个房间的大洋房。我们一进门到了小客厅,有背投电视、音响设备和一圈棕色皮沙发。听到动静,一位三十对岁穿短袖的先生迎了出来。他见面就用流利的普通话说:“你们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出来,发了邮件联系不到,正担心你们怎么来呢!”这几句不是寒暄的问候,顿时让我们感觉到家了,这里有亲人般的牵挂。难怪,我一直没有与他们电话联系,年龄又大,人地生疏,让他们担心了。后来我在电子邮箱见到了他发来的邮件,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到机场接站,需付45澳元的车费。这对于首次来的旅客是很大的便利,因为旅店离机场几十公里,乘出租车要贵许多。他请我们在沙发上休息,迅速查到并核实了电脑中我们的信息,收了预定的房费,交给我们钥匙、有旅馆信息的名片、中文悉尼地图和旅游信息,并执意帮我们提行李到房间。此间,我们不停地攀谈。原来他姓cheng,武汉人,在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在澳洲已经工作十几年了,近两年接手这个旅馆。后来我听说他与别人共同投资400多万澳元盘下了这栋房子。
当我走进房间时,意外地发现卫生间,欣喜而奇怪的问:“怎么有卫生间?”他回答:“这是特意给你们腾出来的。原来的客人出去旅游了,我们让他们搬到没有卫生间的屋里,等他们回来再说。”我们连忙道谢。冰箱里还有原来客人存放的食油和牛肉。过两天的一个晚上,我在旅馆门口见到一对20多岁的青年夫妇从黄金海岸归来,又听老许说这个小伙来取过东西。他们住在被调整的房间,给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很感激这两位年轻人。
cheng先生由衷地赞扬我们自由行的勇气,说她的小姨子来了3年了,至今出去玩还离不了他。我们感到他对老年旅客的特殊情感。这个旅馆中有3位老年常客养老,其中有的走路颤颤巍巍。我经常见到他们。
转眼到了21日是告别旅馆日子。此前我们托小林转请cheng经理帮我们电话确认国航返程航班的座位。小林告诉我们他答应办,并说他可以开车送我们去机场。我们表示了谢意,请小林转告成先生:我们自己去机场没问题,他很忙,不必在旅馆等我们了。当天下午2点钟多,我们回到旅馆休息,准备4点前启程。cheng先生来到我们的房间,告诉我们机票已经确认。他说时间还早,要陪我们去市内的一个地方玩儿,我们说已经去过了。他问“去过这附近的总督府吗?”对这我很感兴趣,便说“早听说这附近有总督府,没找到,不知在哪儿?”他说:“你们肯定没去过,我带你们去看看!”他驾车拉我们到了kirribill街的总督府,并向门卫警察介绍我们,请警察与我们合影。这个警察不好意思,没有答应这个要求。他主动给我们拍照。之后,我们提出与他合影留念,让警察当了摄影。他又拉我们去了总理府,带我们到海岸边,为我们拍照。一路上,他介绍总督乘飞机在堪培拉和悉尼之间往返,总理没有这样的条件,有时在堪培拉留宿。回到旅馆,我们稍事整理就出发了,路过办公室与他告别。天空飘起细碎的雨点,这在澳洲不当回事。虽经推辞,他执意要用车送我们去车站,我们接受了他的美意。当我们坐上列车时,雨下大了。我们心里很感激他,又担心他被淋了。好在后来他回复的电子邮件中说,当时他在车里。
3.房客的友谊
旅馆中有公用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和小后院。厨房有多眼电灶、微波炉、土司炉、咖啡壶、开水壶等家电,特别是有中餐锅具,免费的各种调味品,十分方便。
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很少与非华语人交谈,因此基本不去客厅和后院。但公共厨房是离不开的。第一天晚上去做饭,就遇到了一个三口之家。这对夫妇三十几岁,有个上小学的女儿,来澳州办移民,头天刚到,在联系到朋友之前暂时落脚这里。女孩的妈妈L主动和我们交谈,当知道我们来自北京后说他们也来自北京,这下更近乎了。女孩告诉我们她的英文名字叫stellar。老许用不标准的发音称呼她,她认真地纠正发音,说你读的时候前面轻一点,不是“死呆了”。引得我们开怀大笑,好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儿!孩子的爸爸姓张,极其一个热心肠。他一边做饭一边告诉我们可以用哪个小柜储物,可以用他们的葱蒜调料,特别推荐了省钱的绿色交通周卡和乘坐轮渡,等等。为了介绍这个交通卡,stellar特意回房间取来了简介资料送给我们。在异国他乡,我们成了最亲近的朋友。见到了他们,解决了我的难题。我的一张1G相机卡在输入数码宝时显示不正常,我不敢删除照片,只好用另一张很小的卡,十分不便。而且我没带数码宝与电脑的联线,一路上没法解决问题。张拿来他的笔记本电脑到我的房间帮我检查卡,结果发现我的卡有毛病,又取来读卡器,将我卡内的照片传输到他的电脑,再传到我的数码宝,并且确定我所有照片正确输入数码宝。他不怕麻烦,彻底解决了问题,让我放心了。第二天晚上,张家做好饭,热情邀请我们共餐,我们的菜也做好了,一起会餐。我们吃了他们的牛肉和菜,他们喝了我家的面汤,其乐融融。后来,我们邀请stellar带我家来玩儿。她大方地带来相机来为我们照相。结果我们同时举起相机,拍的照片脸都被相机遮着,真有趣。后来我们用三角架自拍了合影。第三天晚上,他们说明天要搬到朋友那里去,告别的时刻来临了。Stellar非要我们去她家玩儿。因为担心影响他们整理行李,我们坚持让她到我们的房间。不承想,因为要分别,我和她妈妈还聊了许久。回京后,我收到了张的电子邮件,他将我们的相识写入文字放到网上,我也将照片发送给了他们。
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做饭。有个小伙子主动对我们说:“听说你们来了,这两天我怎么没见你们?”这个头次见面的小伙问话口气俨然像个老熟人。原来,他姓林,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旅店的工作人员很少,经理也具体干活。经理不在时他盯班,什么活儿都干。小林来自福建,今年20岁,在悉尼学习烹饪,每天上半天课,另外的时间在这里打工,住在这里。他告诉我们,每周乘地铁到中国城买菜,加上路费还比在这里买便宜。我们心想,20岁在北京人眼中是个孩子,哪里像这样辛苦生活独创世界,于是挺喜欢这个小伙。老许到他的小屋,两人聊得开心。我打电话不方便,问他是否方便打电话,帮助我们确认返程机票。他痛快地说,没问题,我可以跟老板说,请他打个电话。在他的帮助下,成经理帮我们办了此事。这是个办事认真的小伙。
小旅馆还住有波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瑞典人、斯里兰卡人等,他们都喜欢悉尼,有的来此求职。张先生天天晚上和他们聊天,还在后院里开了有葡萄酒的小party。第二天晚上,我发现楼梯下的电脑可以用中文上网,而且不收费,喜出望外。因为打电话不便,我忙给家人发了报平安的邮件。第三天晚上,我想查看我的邮箱是否有回复邮件,可是电脑屏幕显示中文聊天的页面,桌旁椅子上搭着一件外衣。我等了一阵儿,不见人来,不知这个人是否还用电脑。我等不及了,心想我的事情用的时间短,就开始浏览我的网页。一会儿,一个白人老年妇女来了,我示意她是否用电脑,她做出不用的手势,取走了衣服。后来,我知道她是来自英国的anna,非常喜欢悉尼,听说在此常住,还在一个培训中心学习类似中草药的植物课程。看来,这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我也挺感谢她不计较我用了她为用完的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6-6-2009 18:05: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3-9-2025 14:37 , Processed in 0.0329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