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当60多岁的凯·多尔曼(Kay Dolman)发现自己无家可归的时候,她感到了恐惧和羞耻。
在36年的婚姻破裂之后,她搬回老家雪梨生活,却发现自己的头顶上并没有一片遮风挡雨的屋顶。
就像她这一代的许多女性一样,她一直是个全职母亲,养大了三个孩子,没有什麽专业技能,发生车祸时也没有养老金可以傍身,无力承担的房租将她推入了负债深渊。
“我谁也不怪,”多尔曼谈到自己的处境时说,“但我记得自己在想,未来是如此令人沮丧。”
多尔曼一开始只是坐在家里,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直到有人建议她设法向妇女住房团体求助,申请租金补贴,事情才开始好转。
“住进经济适用房以后,我的压力大大减轻。”他说。
再加上老年金和偶尔为残障服务行业工作,多尔曼现在有了一辆车,有养老金,还有发展公开演讲和写作兴趣的机会。
“我今年69岁,我觉得生活还有盼头。”她说,“从前我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现在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多尔曼的故事来自老年人协会(Council on the Ageing )周四在堪培拉举行的无家可归国家论坛。
会长叶茨(Ian Yates)呼吁政府采取更多行动,解决诸如财务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更多老年妇女陷入贫困和无家可归的问题。
约五分之一的无家可归者超过55岁,当中约36%是妇女。
“一般来说,女性寿命更长,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也更好,但她们在经济上的准备往往更少,尤其是如果她们单身的话。”叶茨补充说,39%的独居妇女超过70岁。
叶茨说,14%的澳洲人口超过65岁——相比五年前增长了19%而且还在增长。
他说,澳洲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老年人无家可归的问题,指出有很多情况可能导致无家可归。
叶茨建议政府可以为女性在往后的生活中“补上”养老金提供便利,并解决社会住房“令人震惊的缺口”。
上周,政府任命了苏珊·莱恩(Susan Ryan)为老年人就业大使,并公布了一份联邦改革的讨论文件,当中包括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应该在资助无家可归者和住房服务上分担多少责任的方案,
该《绿皮书》说,“许多”澳洲人感到难以负担安全和有保障的住房,当前的公屋形式是“不可持续的”,而无家可归者服务也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