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60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练八卦掌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方便法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1-2012 23:5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当今,许多外国人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也有很多人迷恋上中国的传统武术,把她作为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入门方法和修养德性、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传统武术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具中华民族的特性,愈是民族的东西就愈是世界的,这一点许多外国人都看得很清楚,而国人直到现在还把祖宗留下的“金元宝”当成“黄土块”来看待。在中国,迷恋传统武术的不乏其人,但是在人数比例上和重视程度上,远没有达到她所应有的地位。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偏废。这道理对于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韩国、日本的老百姓都把自己民族的体育项目(如跆拳道、柔道等)看得比什么都重,而我们中国人往往眼光盯着国外的东西,对自己的民族瑰宝却认不清、看不明,甚至不屑一顾。说起来,还真是有点儿令人可悲!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不管将来社会怎么进步、科学怎么发展,都不能丢掉这个“根”。如果一个民族的“根”没了,不管“枝叶”长得多么茂盛,总有一天也要“枯死”。当今的世界,既是经济繁荣、民族兴旺的大好时机,也是物欲横流、良莠并存的转折时代,发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美德已成为当务之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系统地去学习和继承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情,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能做到“粗通精髓、增长智慧”的程度,也就不错了。当然,学习文化必须读书,但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哲理上的东西,仅仅是进行学习、思考而不经过生活的实践,往往难以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再配合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从而达到用自己的身体来体验、认证传统哲理的目的,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就会变成一种有趣的、能够身体力行的事情。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就是这类方法中最好的一种。

这是因为,传统武术如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等,都是植根于传统文化,并以传统哲理作为拳法的理论基础,打拳练功的过程就是实践和运用传统哲理的过程。你的拳法练得好,就说明传统哲理在你的拳法中体现的好,反之,拳没有打好,就是你的功夫还没有练到传统哲理中所阐述的那种功夫境界。总之,不管你有没有文化,通过练传统武术,都能从自己的感悟中和体验中找到些许传统文化精髓的意境。可以说,传统武术就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界、武学领域中的典型载体。比如八卦掌,所遵循的就是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传统理论,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合乎“道”,合乎了“道”也就合乎了拳理。拿儒家的“易经”来说,古人仰俯以观天地,体察鸟兽与地理之宜,近取身体各个部位,远取各色各等的事物,方始作八卦文化,用来通晓“神明之德”,代表和阐发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道理。后人将八卦哲理作为拳术之内涵,并用来指导拳术演练,还以八卦理论给拳术取象命名,这才发明和创造了八卦掌。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道理是相通的,尤其是佛家的禅宗文化和老子的道德经,对于八卦掌的练习都有着经典的指导意义。如此,初学者通过学练功法而接触了拳理—传统哲理所阐发的拳法道理,为了更好的理解其中内涵,大家会去读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书籍,通过融会练功中的体验,自己对书中道理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反过来,通过对书中道理的理解,又促进了自己把练功中的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这种理解不单单是脑子的理解,而是“身体”的理解,是用自己的身体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实践和运用了传统文化所阐述的事物道理。拳术道理仅仅让脑子理解没有用,只有让身体理解了,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拳术之真谛。而人的身体是宇宙的浓缩,在人身体上可以体现出世间万物的道理,通过练功,你会感觉到身体的细微变化,会从中体悟到“万物混沌中来、无生有、有归无、阴阳变化、动静一体、对立统一、刚柔相济、难求简、繁求易、神疏体静、中正安舒”。总之,从身体这个“参照物”中,你能够真正体验到传统哲理中所说的种种道理在事物间是确实存在的,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哲理上的东西,光凭啃书本不行,一定要身体力行才能真正领悟,练习八卦掌等传统武术就是对传统哲理的一种真实体验,并且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历史、军事、医学、艺术、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大有好处。比如在中医知识方面,通过练八卦掌,你能随着功夫的增长逐渐体验到周身气血的流通、经络的走向,慢慢懂得一些祖国医学所阐述的道理,身体哪里有毛病、哪里气血不通,都有一定的感知,从而使你能够通过练功去配合医生祛除病痛。所以,有志于健体防身、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不妨来练练八卦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4-1-2012 10:10:35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lz,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大师为什么要净身呢?有人说是因为某些原因要当太监,也有人说因为八卦掌要自宫才能练得更好,哪种说法更可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4-1-2012 10:47:31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掌是和清王室御用的八极拳法中的八极劈挂有很大渊源的,都是内廷练的实战技法,包衣们练这,老公们也练这,没有蛋蛋,趟泥步练起来不扯档,顺溜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4-1-2012 11:10:4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自宫和不自宫练出来的能相差多远呢?要是真有葵花宝典,恐怕也仍然有不少人舍不得自宫来练神功吧?能自宫练八卦掌,应该是对此非常痴迷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4-1-2012 11:25:24 | 只看该作者
董公确实身为太监,但这和练八卦掌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4-1-2012 11:27:13 | 只看该作者
3楼小二黑说的八极拳应该是伪满时霍殿阁传入台湾的一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4-1-2012 11:3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4-1-2012 12:01: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没有考证,估计现今也没发考证。1、董公不可能再世;2、也没人肯为这事去自宫以求。要不 您去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4-1-2012 12:0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阴阳掌 于 24-1-2012 13:01 发表
这个没有考证,估计现今也没发考证。1、董公不可能再世;2、也没人肯为这事去自宫以求。要不 您去试试?


我试没用,必须要练的足够好的高手才行。要不然很难说是练的好不好造成的,还是有没有自宫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4-1-2012 12:4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4-1-2012 15:27:3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开始练习?

这篇文章只是讲练传统武术能同时感受中华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4-1-2012 16:33:58 | 只看该作者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但我学练八卦掌是从“站”开始,有八大站势桩。这八桩并不是站着不动的,而是除了第一桩,其余的都是“原地站着”不停地做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一反一正(一左一右)。使身体和四肢的动作协调。然后才进行“一摆一扣”的走圈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6-2-2012 00:13:25 | 只看该作者
    見樓主是同好,  轉貼 铁老 的健身方法, 方法介單, 大伙有興趣跟著走即可健身



轉貼: 八卦走转--铁恩方老先生创立的健身方法
铁恩方老先生是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八卦走转是现已年近百年高龄的铁恩方老先生创立的健身方法。他的八卦掌很简单,就只一个八卦走转,加上单双顺三个掌势。到了90岁的时候,铁老深有感慨地对说:“我现在觉得,姿势越简单越容易出功夫,也有益于祛病延年、开发智慧。现在看来,只一个八卦走转就够了,就能把功夫练上身。甚至连单双顺都不需要。”

  八卦走转
    --铁恩方八卦掌第5代传人

         八卦走转是现已93岁高龄的铁恩方老先生创立的健身方法。这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锻炼方式。这种锻炼方式的特点就是在锻炼的过程中,眼耳鼻等器官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精神状态始终抱元守一,意识宁静而专一,没有杂念。此外,在走转的过程中,练习者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竖项提顶、含胸拔背、松腰收腹、合膝舒胯、凝神定气等符合内功修炼规律的形体要求,如是,则气血就能形成一种有序化的运行,就会自然而然地营养我们自身。

八卦走转的基本要领:

    锻炼者可以散步的幅度转圈走,一般以八步为一圈(不要超过十二步);绕树走或画一个圆圈沿圈走均可。左(旋)右(转)交替进行。走多少圈换方向,由练者自己定,如果走一小时,则半小时换一次方向。

每天至少练一次,每次连续走转30分钟——1小时。可边走边背诵16句口诀。

八卦走转的进步阶梯:
第一阶段:随意遛弯
    在操场、公园、房间等空旷之地,想象自己沿着一个直径约1米多的圆圈(初学者也可直接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圆圈);然后沿着这个圆圈散步。散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两腿随意而自然的沿着圆圈行步;行步时迈步的幅度不要大,速度也不要快,两手顺其自然的随意摆动。此阶段的关键就是随意的蹓跶,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
    此阶段每次蹓跶1小时,可在1~2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
第二阶段:七分蹓三分练
    沿着圆圈先随意蹓跶几分钟;然后两眼凝神前方,竖项提领,含胸拔背,两臂环抱,肘坠而悬,两手置于腹前,腕微鼓,手心微微内涵,掌心朝下,两脚自然的迈开,在迈出内侧脚的时候,要把脚伸直,外侧脚迈出时,脚尖要微微内扣。就这样一步步迈出。等走了一段时间后,转身往回走的时候,上身在保持原形状的同时,外侧迈出之脚,按照尽量内扣90°的原则落地,然后,身体向回转的同时,内侧脚平直伸出,这样,内侧脚在转身之后,变成了外侧脚,而后面跟上的脚就变成了内侧脚。继续按照里直外扣的要求沿着圆圈行走。要结束锻炼时,两手可以自然地置于身体两侧,自然摆动,继续再这样走几分钟就可以了。
    此阶段每次练1小时,可在1~2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
第三阶段:七分练三分遛
    仍然先沿着圆圈随意蹓跶几分钟,然后沿着八步左右一个圈的要求进行走转。此时,要依次调整上中下三盘。
    调整中盘——头胸腰腹:头上方好像有一小细线悬提着头顶百会;颈项竖直,不偏不斜,颈椎与脊柱连成一直线;两肩向下松沉,双臂环抱;胸微微内涵,后背拔直,此为含胸拔背;腹部微微回收但不能瘪肚子;脊柱伸直,命门向后放松。
    调整上盘——肩肘腕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与食指成八字;掌心微微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拇指根节(即大鱼际)略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微向掌心裹,从而形成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根到小指尖成圆弧状;腕微鼓,掌指自然而放松舒展;肘尖有微微掩护和保护心脏之意,肘尖内侧正对着心窝。
    调整下盘——胯膝踝足:两胯自然向往外舒展;两膝内扣;两脚平起轻落;自然交替着迈步,脚心微微内含。
    边走边调整上中下三盘,形成习惯之后,就进入专一心念阶段的练习了。
第四阶段:专一心念
    此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调节眼睛和耳朵,使眼睛和耳朵形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专一走转的状态。眼睛要在凝神定气同时又放松随意的基础上,平视前方;走转时身体转向那个方位,眼睛就随之看着那个方位。如果眼前有墙或者树木等障碍阻挡,在意念里要做到目光能穿过障碍物似的,好像一看就看到天地交合处。在走转时,听到任何声响,都要不理会,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
如果能进入这样的状态,一次连续走2~3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甚至会出现走得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很美妙的境界。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无形无相阶段的练习了。
第五阶段:无形无相
    有形有相是指在走转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动作要领,而到了无形无相的阶段,虽然仍然在很缓慢很缓慢的走转,但却会进入恍恍惚惚、似走非走、一片清澈、一片灵明的境界;此时,没有了一切人为的精神上和形体上的调整了,每一步都符合要领,每一步都很清净,每一步都很自在,每一步都是无我无为,“中正安舒和定意”的所有要求和境界都能体察到了。
    这五个阶段并不会像蹬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分得很清楚。但只要我们认真、长期习练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实践它。
--------------------
    铁恩方老先生是程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他的功夫是从八卦掌里头来的,可他却能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解演示得清清楚楚。
    他的八卦掌很简单,就只一个八卦走转,加上单双顺三个掌势。
    到了90岁的时候,铁老深有感慨地对说:“我现在觉得,姿势越简单越容易出功夫,也有益于祛病延年、开发智慧。现在看来,只一个八卦走转就够了,就能把功夫练上身。甚至连单双顺都不需要。”
......
    对于太极拳和八卦掌的传承历史,铁老的观点很独特。比如,历史上公认的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和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之间曾进行过一次比武。公认的说法是比了3天3夜后,不分胜败,从此达成了练太极的可学八卦,练八卦的可参研太极的佳话。铁老说,他们不是武夫,而是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大家,他们难道会像街头的小混混一样去打?如果这样,他们还叫有功夫?其实,他们一见面,一施礼,对方的功夫怎么样已经感觉到了,已经一清二楚了。他们是敞开心扉,凝神定气的畅谈了3天3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9-5-2025 14:30 , Processed in 0.02248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