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民”与“文盲”
原帖由 我爱polo 于 27-9-2011 03:39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生于那个年代你自己有的选么?
60年代怎么了在天朝的档的领导下,那个年代没有自己苦?
60年三年自然灾害,伟大的档饿死几千万生,能活下来都能算个奇迹了,然后读书的时候文革,基本就是一群文盲去参加工作.然后9 ...
你说的很对,但是我们这代人很少去抱怨,已经学会了面对和承受。但至今我不能承受的一个历史强加给我们这代人的不幸就是你说的“文盲”,我们几乎没有读多少书,青春年华,大好时光全荒废了,这点直到现在我依然难以释怀。不过历史造就了我们这代人,你无法抗拒,也无法从头来过。唯一还是要学会感恩,感谢那段历史让我们很多人学会了坚强和善良。我们高中班级一共50多个同学,考上本科的只有4人(我是其中之一,但考了四年才考上大学的),最高学历是个男生,医学博士(现在美国开私人诊所)。然后2个大专,1个中专。我们大多数中学同学都生活在不是很好的生活环境里,很多下岗了,也有的因贫困去世了......我这个当年的班团支书每次召集大家聚会,都发现有同学需要帮助,有同学的孩子需要找工作,等等,真是一言难尽。当然我们都很努力,也很乐观。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28 编辑 ]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7-9-2011 13:0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向我们微笑,还打招呼,我和儿子慌神了,刹那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在国内哪有这场景啊,互不相识,彼此友好问候。一种文明的表现,也让我感到非常不习惯。像在梦中,难道这是真的吗?我和儿子也不失中国人的风度,非常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很想表现的local点(其实很心虚,不是因为咱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这地方太陌生了,有点不知所措了,想表现的自如,也没那定力了),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是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后来才知道,在那个中型城市里,很难看到几个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也算稀有了。轮到我们点菜了, ...
很真切,有过同感~~ 确实是这样
我在德国的时候
超市排队买东西
我排最后一个 前面的大叔回头看到我拿的东西少
赶紧做一个请的手势 让我到他前面付账
我开心的接收了
然后再前面的一个老奶奶也作了同样的事情
再前面……
再前面……
不到半分钟我变成队伍第一个人了>_<
在国内的时候有一次
我推着一车东西
后面一个阿姨拎着很少的几样
我看她挺着急的样子
就让她先付了
阿姨倒是感谢了我
但是周围人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我是怪物一样…… 这个写得好,要顶。:good :good LZ心态很好,赞一个! 楼主分享的信息虽然不容易复制,但是故事很好看哦! 刚上来看此贴,楼主写得很真切。那个不知生于何时代的小朋友,你了解历史吗??60年代的人就是文盲??,估计你妈妈爸爸是那个时代的人吧,他们是文盲??那个时代的人不是不读书,而是恢复高考后拼命读书的人,你遇到过27个考生才录取1个大学生的时代吗?你遇到过30岁的叔叔阿姨和16,17岁的外甥们一起高考吗??你遇到过白天在田里割麦,在河里挖河泥,晚上还要复习,或自学中学数理化准备高考的吗?站着说话不腰疼。站到壁角反思去吧
回复 #67 YEYI 的帖子
LS同学,你的理解有偏差。 原帖由 我爱polo 于 26-9-2011 23:2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不管你怎么想的好奇帝
我倒不是那种看到你说我没有智慧 我就暴跳如雷的性格
……
我还是想说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辛酸和甜蜜
楼主只是分享了一下心路历程
你倒是没必要说70年代的人就怎样怎样
楼主DIY房 ...
喜欢这种淡定。
好奇帝好像有点看不得别人的好啊,大家公平努力,有什么啦。搞笑
求教
折腾半天了,想把飞机上的那个垃圾袋的图片给大家分享下,可是一直说图片太大,不能上传。这个图片大概分辨率太高了。可是我不会缩小,不知道有人可以指点下吗?[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30 编辑 ] 坦率地说,看了这个帖子挺温暖的。楼主60后,和我最年轻的长辈差不多大。读着楼主的文字,很感动,看到为了自己儿子未来去尽力拼搏的温馨。真的挺感动的。现在我很努力想移民,也是为了小朋友,很多人也都是为了小朋友,只是楼主或许因为年纪,或许因为英文等等原因或许阻力更大。很感谢楼主分享给我们这样的故事,希望楼主能继续下去,不要受到某种人的影响。加油加油 这个贴子真好~~:mk_13 原帖由 angeljx151 于 27-9-2011 14:42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折腾半天了,想把飞机上的那个垃圾袋的图片给大家分享下,可是一直说图片太大,不能上传。这个图片大概分辨率太高了。可是我不会缩小,不知道有人可以指点下吗?
找个叫acdsee的软件,调整尺寸。另外谢谢你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出国经历。写的很好很真实,加油~~~
继续唠叨我在澳洲的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喝水龙头里流出来的冷水” 回到宾馆,我们都觉得渴,其实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长途飞行本来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加上一夜未眠,然后澳洲北部的气候非常干燥,才导致了我和儿子口干舌燥。听前台服务员说,宾馆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我和儿子毫不犹豫大口大口喝了个够,这下算是水足饭饱了。其实,那天我很不淡定,没理由的就是想家,想回国,想中国那个温馨的小家。不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我没敢问他。真真切切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了。
“第一次在异国过夜”那夜,很早我们就呼呼大睡了,好景不长,大概凌晨2点开始,儿子说:“妈妈,我肚子好疼。”被儿子叫醒的时候,我也感到胃肠不舒服,但是没有那么严重。结果儿子从2点一直折腾到早上7点多,呕吐,拉肚子,伴随不是特别严重的腹疼。后来才知道,不是人家食品不卫生,而是我们都得了水土不服症。尤其是在没有适应的情况下喝了太多生水。我们到的那几天,正遇上Townsville罕见的非常寒冷的几天,夜间摄氏零上3-6度,被我们赶上了,也算老天给我们的考验吧。大概因为宾馆不提供供暖设备(澳洲北部好像没有供暖设备的,因为常年很温暖,我没有考证过),被褥也不够厚,着凉了。真是不争气的身体啊!好在孩子的爷爷是医生,来的时候就先知先觉给我们带了治腹泻和胃肠类的药品,赶紧给儿子服用了,感觉好点了。哎呀,等我们想去吃昨天带回来的汉堡包时,才惊恐地发现:桌子上爬满了巨大只的蚂蚁,是爬满,黑压压的一片啊,沿着桌脚一直到门口,到门外的走廊,像个长龙一样的,慌乱中,深怕被发现然后挨骂,我和儿子把食物匆匆放进袋子里,儿子偷偷拿出去扔了(不知道儿子扔哪去了,但愿不是随地乱扔)。然后我们拉上行李,逃之夭夭了。
“第一次走进澳洲的中学” 约好早上八点学校来人接我们,很守规矩,8点缺10分我们就在酒店的大堂等待了。期间看到了那个参加前一天决赛赛事的运动员在吃早餐,个个人高马大,喝着冰冻的牛奶,还有用冰牛奶泡制的各种麦片,番茄酱煮黄豆,吵得烂糊糊的鸡蛋。对比我跟儿子还在不断的腹痛,真是想不通,人家胃肠怎么如此牛X呢?(其实现在儿子回中国,大冬天也喝冰箱里的牛奶, 毫无胃肠不适的迹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反正我是吃不消冰冻牛奶的)。我家儿子真的很不争气啊,水土不服的反应也太过分了。不仅腹疼,还开始出鼻血,喷出来的。从小到大,他一直非常健康,从来没这样过,我被他吓到了。赶紧找服务生拿了冰块给他敷在鼻子上,我这个一直很淡定的妈妈,开始心慌了。就在这个时候学校留学生部的主任来了,特意开了一辆可以装载行李的车,以为我们有很多行李,其实才装了不到1/3的后备箱空间。儿子是按这鼻子上车的。宾馆离学校很近,大概10分钟就到了。这十分钟的路程,也是我内心激烈斗争的十分钟,我一直有一个念头:看过学校,如果不满意就马上回国。咱不留学了!!!非常非常强烈地想回国。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过早地去胡思乱想,去紧张,去纠结,去抗拒,甚至下结论都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个百年历史的中学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而且粉碎得非常的彻底。
学校的大门,非常有宗教特色的校名和色调,一下子吸引了我的内心。我教书30多年了(17岁不到开始当代课老师,呵呵,小学,中学,大学都教过),对学校很敏感,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走进校门看到的不是校舍,而是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大树,很多是榕树,还有些叫不出名字。这哪是学校?活脱脱一个乐园啊。树下很多不知名的鸟,自由自在地在漫步,孩子们穿着不是很漂亮,但是很有味道的校服(后来我管那校服叫睡衣),每个经过的学生都跟我们打招呼,一脸的天真和善意,看不到世故和早熟,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啊。仅仅孩子们的脸,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要的一种质朴,简单和善良。这个感觉让我一下清醒了,下意识地我抓紧了儿子的手,轻轻问他:“喜欢吗?”(咱也开始学会文明了,学会轻声说话了,其实还是很不习惯啊) 儿子很坚定地回答道:“Yes”。
接下来,我们见到了儿子的很多老师,还参观了学校的环境,教学设备,学生宿舍,食堂,游泳池,礼堂,教堂和医务室。你信吗?澳大利亚的学校跟中国的学校差别太大了,几乎是我们在国内无法想象的。
首先,学生人数少,一个从学龄前开始一直到高中的知名私立学校,人数仅有800人。其次,学生和老师的比例是10:1。我没有去参观过澳洲的公立学校,后来听干女儿说,公立学校会差一些。1个老师照顾10个学生,妈妈咪啊!你还有理由带儿子回国吗?见了儿子的英文老师,一个来自阿德拉德的美丽女教师,她非常优雅,用一种不敌意,且非常gentle的方式跟儿子交谈,我在边上安静地享受着这样一种久违的教与学的美感。老师一点没有老师的架子,但是骨子里你会去钦佩她,去聆听她。
当时,我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了一幕幕不愉快的经历。记得儿子初三快临近中考的时候,我被儿子的语文老师叫去学校训话。因为儿子酷爱音乐,他自学了吉他,架子鼓,非常热衷学校的乐队活动。儿子的钢琴是被我逼着学的,没少掉过眼泪,不过考完钢琴四级,他就对我说:“妈妈,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可以吗?”那年他读小学四年级。哈哈,从那天起,我家的钢琴就一直没了声音,还被老鼠咬断过好多根弦。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我一直内心不断提醒自己去做的一件事情。
那天是中午被喊去训话的,因为儿子的语文老师非常忙,毕业班的老师都很忙啊。老师问我:“你知道你儿子捣鼓吉他吗?”我答:“我很为他自豪” 老师诧异再问:“要中考了你知道吗?”我答:“知道”她又说:“让你儿子别弹吉他了,好好复习准备中考,这学期,他欠了我三次作业没交了。”我答:“让不让儿子弹吉他,这个我不能马上允诺你,因为我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业没完成是孩子的不对,我一定好好教育他,给您添麻烦了,老师!”老师的态度是盛气凌人的,是不可抵抗的,是高高在上的。当她听完我的答复之后更加诧异地看了我半天,然后对办公室里的她的同事,当然是当着我的面说:“有其母才有其子”。
我很受伤,但我没有告诉过儿子,也没有去剥夺孩子弹吉他的权利。从那以后,那个老师还想叫我去训话来着的,我再也没去过(不鸟她),因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自然休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哈哈,我也很倔啊。我儿子比我更倔。
说到他学英文,我就内疚,上小学的时候,他还很愿意让我教他学英文,但是进了初中,很快地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妈妈,以后你不要再教我学英文了,学校老师会教的。”从那天起,他真的没让我再教他学英文了,而且态度非常绝决。后来我才知道原因:初一他的班主任是个英文老师,经常地在讲评英文习题的时候奚落我儿子,他经常这么说:“某某学生妈妈是教英文的,能做出这么难的题目,肯定是妈妈给的答案,不算什么,有本事自己做。” 对天发誓,儿子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帮他做过什么英文作业,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好几次儿子回家闷闷不乐,甚至讨厌看到我说英文,那时正是孩子很叛逆的阶段,我只有去承受,以至于到现在儿子都埋怨我不坚持教他英文,也记恨那个英语班主任。儿子的英文发音始终是学他那个初中老师的发音,至今很难听,好像也改不过来了。
说这两个故事,我不想去记恨什么,只是两国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方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反差,冲击着我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大的对比,让我坚定了把孩子留在澳洲读书的信心。请大家原谅我举了两个反面的例子,其实儿子在中国有很多很好的老师,虽然她们不是很完美的老师,但是已经做到了最好,向他们致敬!
儿子澳洲中学的校门和校名(一个非常好的,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
参天大树中的一棵
教室区
教室
高中学生在上课,每个教室都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可以查资料的电脑,是学校自己的网络,不能玩游戏,也不能聊QQ。管理很严格。
教师办公室,儿子说,很不严肃,哈哈。
高年级留学生的英文教室,很温馨,儿子在那学了不少英文知识。
供学生免费使用的打印机的设备,很方便。
学校的足球场
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学生阅览室
另个老师的办公室(一个老师一间办公室)
宣传橱窗
音乐室
校服,像不像睡衣?
学校的泳池
学校行政区,里面很优美,没敢拍,也许人家不让拍,校长什么都在里面上班。
学校的bus站,学生可以在那里等校车,也可以叫的士进来,但必须在这里等。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5-5-2012 18:31 编辑 ] 原帖由 李大锤 于 27-9-2011 15:45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找个叫acdsee的软件,调整尺寸。另外谢谢你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出国经历。写的很好很真实,加油~~~
谢谢您,我去试试。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37 编辑 ] 原帖由 Serin 于 2011-9-27 14:3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LS同学,你的理解有偏差。
:D :D :D 原帖由 sunnyzzz 于 2011-9-27 14:4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喜欢这种淡定。
好奇帝好像有点看不得别人的好啊,大家公平努力,有什么啦。搞笑
你误会了 LZ的文章非常引人入胜,到底是当老师的,信手拈来就有这么好的文采。
故事本身也很吸引我,等你的大作继续更新。 喜欢听幸福妈妈讲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有你们这样的爸妈,您的儿子很幸福啊~~
听故事我最爱说的是——
然后呢? 原帖由 viphi 于 27-9-2011 16:38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LZ的文章非常引人入胜,到底是当老师的,信手拈来就有这么好的文采。
故事本身也很吸引我,等你的大作继续更新。
前面那段,漏写了蚂蚁的恐惧,我刚刚添进去了,可以去看看。蛮有趣的。 不知道你们能看到我贴的照片吗?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38 编辑 ] 校名居然掉了个字母。:yct_10
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LZ要分享一下学费问题哦。
回复 #80 angeljx151 的帖子
能看到的~~ 原帖由 Serin 于 27-9-2011 16:52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校名居然掉了个字母。:yct_10
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LZ要分享一下学费问题哦。
别心急,一切费用后面会提到。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39 编辑 ] 都读完啦~~~期待后续和照片哈:yct_2 能看到照片,很好的故事,很生动,LZ是个好妈妈!
垃圾袋照片传上了
幸福妈妈感谢所有关注真实生活的人们,尤其感谢那些帮我解决难题的读者,这个世界因为有相互的帮助而美好。空了我就及时来更新,故事比较长,写起来有点“呕心沥血”的感觉,回忆有的时候也很艰辛,呵呵。我会加油的。垃圾袋的照片终于缩小可以给大家分享了,照片我放在前面那段文字里了。大家可以分享到了~~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40 编辑 ] 感动,妈妈为了儿子走天涯,待新贴:loveliness:
回复 #86 angeljx151 的帖子
楼主心态咋这么好呢?最终你们移民了吗?还是只是孩子留学呀?真正的农场主
“第一次居住在澳洲特地道的农场”由于学校男生宿舍已经没有位置了,所以来之前校方就跟我们说好去学校的一个老师家住一年,我们觉得也很靠谱,多好啊,跟老师住一起,怎样都是放心的。下午放学后,装上行李,去学校的学前班接上了老师的女儿Dami(刚满一周岁),就跟老师回家去了。车子沿着一条非常美丽的河流前行,开了大约50分钟到家了。一个非常大的农场,除了他们家的房子,和附近的一个芒果园,就再也看不到第三座建筑物了。
老师和她的老公自己DIY了所有农场的一切,据说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我们去的时候,房子刚刚基本落成。地方很荒凉,很像聊斋中提到的“荒郊野外”。老师曾经是个马术运动员,得过非常多的奖章,一一秀给我们看过了。老师的老公是个十分农夫的小伙子,会开四轮摩托车,会扎篱笆墙,会很多事情。这就是澳洲的80后。原来老师不是老师,是学校的出纳,负责收学费的。不过在澳洲,好像没有什么等级之分的,大家相互都很尊重,校长和清洁工没啥区别。
老师家的大门,是不是有聊斋的一丝味道在啊?这个是唯一通往外界的大门。
家的正面,好像很不起眼,其实不然,里面全是很先进的生活设施。
家的右侧面。这个水箱可是宝贝啊,那年澳洲全面闹水荒,没这个水箱,老师一家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另外一些都是农场需要的机械,我也不知道它们派什么用的。
家的左侧面。有点荒凉,老师打算在这里种菜,是个未来的菜园子。
老师和她养的狗和羊,这羊可爱吧?第一次见如此可爱的羊。终于大家看到了澳大利亚80后的背影了————一个非常坚强的年轻妈妈,很淡定,养了好多动物:马,牛,羊,猪,鸡,鸭,狗等等。
老师的女儿Demi。 非常cute的一个小姑娘,很健康。
[ 本帖最后由 angeljx151 于 12-2-2012 15:42 编辑 ] 想问问lz,在小镇读书不担心孩子跟外界接触太少吗?跟悉尼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孩子的机会是不是更好一些?
觉得你是个思路清爽的母亲,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yct_2 :yct_2 :yct_2 :yct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