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陈奕宏‧摄影/李任翱 |
| 受限于先天上较为迷你的体型,Swift并未有出色的后座空间,以笔者176公分的身高而言,膝盖已紧贴前座椅背,就长途乘车而言会带来不适。不过就其设定的客源而言,后座的乘车需求并非是主要考虑的焦点。 |
原厂在Swift车室内部设计多处置物空间,让小巧的车身也能具有实用的空间表现。副驾驶座椅背的挂勾,也让容易翻倒的物品,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 在看似小巧的车体之内,Swift处处充满了巧思,让娇小的体型之内,拥有无限想象的运用弹性,小东西也好、大行李也罢,透过极具弹性的空间运用,都能够游刃有余的应付。 换心、节能再出发 掀开引擎盖,引擎室中的已非你我熟悉的1.5升VVT引擎,原厂为其植入代号K14B的1.4升VVT引擎。 保留了VVT可变汽门正时机构,排气量1,372c.c.的K14B引擎,能在6,000rpm时提供95.1匹的最大马力, 并于4,000rpm时带来13.26公斤米的扭力峰植。比起五年前的1.5升VVT引擎,K14B虽然在账面数据上略微缩水,然而却换来更为环保的节能表现,在能源局的耗能测试中,Swift缴出市区12.13km/l、高速19.43km/l、平均15.9km/l的油耗表现,能源效率标示亦为最节能的1级。与国产Swift平均13.9km/l的油耗数据相比,换了动力心脏,换来更为节能省油的内在。 排气量1,372c.c.的K14B引擎,能在6,000rpm时提供95.1匹的最大马力,并于4,000rpm时带来13.26公斤米的扭力峰植 虽然在Down size的风潮席卷之下,搭载排气量更小的引擎,已是各家车厂陆续采取的做法。如何在缩减引擎排气量的同时, 避免过度影响动力输出,而让车辆变得毫无乐趣,也成了各家车厂亟欲解决的课题。Swift所搭载的K14B引擎再透过铝制汽缸体、 中空凸轮轴等轻量化工程,缩小引擎本体体积以及减少机件磨擦力等技术,期望在缩减排气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影响动力输出, 同时透过引擎本体的减重,达到一定程度的车重轻量化,即便动力有所缩水,也不至于过份影响车辆的性能表现。 不过,究竟换装K14B引擎后,Swift的表现究竟如何?只有实际上路才能明了…… 轻巧、灵活也不失乐趣 尽管代号K14B的1.4升VVT引擎与过去那具1.5升VVT引擎相比,动力输出略微缩水,但实际上路之后, Swift的表现仍然像是过往的Swift。在市街道路的穿梭之中,轻轻点下油门踏板,引擎盖下的K14B引擎便带着Swift前进, 油门反应相当轻快,几乎不需刻意地重踩油门便能让车速往90km/h、100km/h的范围挺进。 搭配的4速自排变速箱调校也偏向舒适取向,在市区道路的行驶上,除了引擎声与转速表的升降外, 几乎难以察觉档位的爬升,在轻松看着车速提升的同时,档位早已一档、二档、三档的依序向上提升。 不过,当松开油门之后,档位下降的那一刻却能清晰感受到一阵引擎煞车的减速力道,伴随着略为提高的引擎转速声响, 虽然没有手自排换档机制,Swift却在此刻带给人一丝惊喜。 搭配的4速自排变速箱,虽然没有手自排换档机制,但整体调校的相当舒适,除了传入车室的引擎声响外,换档的顿挫消弭得相当出色。 只是当路线转向山区道路,K14B引擎却开始略显疲态,面对前方的陡长上坡,心中虽然浮现「这样的坡度对于Swift来说会不会有些吃力?」 的想法,却仍然硬着头皮踩下油门,想要一探在换装K14B引擎之后,Swift会否真如想象中的那般吃力。 的确在听着引擎卖力运转的发出的声响中,并未如先前市区道路行驶那般轻松自如,小排气量引擎在动力输出上的不足, 在面对既长且陡的上坡时逐渐浮现。不过,加重右脚的踩踏力道,透过Kick Down的动作让变速箱退文件,提高引擎转速获取所需动力, Swift仍然能够征服陡长的上坡。虽然,轻快的油门反应与舒适的变速箱调校,对于热血的需求或是山道的行驶会略感吃力, 就日常的用车环境以及通勤诉求而言,K14B与Swift的搭配已经算是称职。 在山区道路的行驶上,若是面临较为陡长的上坡,K14B引擎虽然会略显吃力,但只要加重油门的踩踏深度,Swift仍然能够征服既长且陡的上坡路段。 不过,虽然动力表现上只能算是刚好,Swift却未抛弃前代车型上令试车组惊喜的动态反应,在轴距与体型皆拉长后, 仍然唤起了脑海中五年前的记忆。透过16吋铝圈与轮胎传回的路感清楚的传回车室,虽然遇上不平的路面进入车室的震动与跳动感较为明显, 却不至于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同时能让驾驶掌握来自车辆四端车轮的反应,对车辆现在所处的状态有了明确的知晓。 一般市区的行驶上,Swift带给人相当轻快、愉悦的感受,能让车主轻松、自得地在市街道路中穿梭。 更新式样的三辐方向盘手感依然良好,低速状态下明显的辅助力道,即便是女性驾驶也能轻松操作, 在市区或是卖场停车场中穿梭,Swift就如同灵活的燕子,轻松且自在的来去自如。随着车速的提高, 方向盘手感也愈趋重手,不变的是透过其回传的路感仍然了然于「手」,不因为车速的渐高而有太多的牺牲, 也带给驾驶相当的安心感。 低速时辅助力道明显的方向盘转向,即便是女性车主也能轻松驾驭,搭配轻快的油门反应,就市区通勤用途而言,Swift是辆相当称职的产品。 同样的低重心,四方外扩的车轮,以及紧凑的车身尺码与轴距,Swift在车头转进弯道后,车尾便能迅速跟上车头的动态, 短促的车身让车尾相当的灵活,整辆车顺畅而灵敏的在弯道中来去,不因为前驱车的设定而有明显的转向不足, 而是给予车辆不俗的循迹性,让车辆稳定地维持在行车路线之上,轻巧而灵敏的划过弯角,让驾驶Swift在山道弯角间穿梭, 有着不同于市区道路行驶的乐趣,也能让驾驶有着小小放肆的机会。 短截的车身,让Swift拥有相当灵活的车尾,方向盘一转车尾便能跟上车头的动态,让整辆车顺畅而灵敏的在弯道中来去。 使得驾驶Swift在山道弯角间穿梭,有着不同于市区道路行驶的乐趣,也能让驾驶有着小小放肆的机会。 甩脱稚嫩,给予成熟的安心 如果这是个可以稍微放肆的朋友,可靠的安全防护相信是消费者希望能够兼得的部分。 导入国内的Swift同样以TECT全车安全防卫科技 (Total EffectiveControl Technology) 概念打造, 透过高刚性的车体结够搭配吸收撞击力道的溃缩区,在撞击意外发生的当下,让溃缩区吸收撞击力道, 并且分散至车体与坚固的钢梁结构,尽可能减少传回乘员身上的力道,同时透过高刚性的座舱结构维持车室的完整,确保最大的逃生空间。 以TECT全车安全防卫科技概念打造,透过高刚性的车体结够搭配吸收撞击力道的溃缩区, 在撞击意外发生的当下,让溃缩区吸收撞击力道,并且分散至车体与坚固的钢梁结构。 搭配整合ABS防死锁煞车、EBD电子煞车力道分配与BAS紧急煞车辅助系统的三合一煞车系统,在紧急事态发生的当下, 确保车辆的循迹性同时缩短煞车距离。即便是在弯道面临紧急状况,像是闪避野狗等障碍或是发现车速过快时, 于弯中踩下煞车Swift也能妥贴的抓住地面,在车速降低的同时循着驾驶心中预画的路线前进。透过三合一煞车系统, 不仅能尽可能避免失控的状态发生,维持车辆稳定性的完整,同时给予驾驶应变的空间。 同时,Suzuki也为Swift全车系标配前座双安全气囊,GLX车型上则是拥有全车系最多的6具安全气囊, 包含前座双安全气囊、前座侧边辅助气囊,以及前后座侧边气囊等6具安全气囊,与坚固的车体结构以及三合一煞车系统, 为Swift的车主提供严密的安全防护。欧规Swift在日前Euro NCAP发表的撞击测试结果中,夺下的五颗星成绩, 也为这时隔五年后再见的掀背小车作出肯定。多年不见,Swift熟悉的动感依旧,却更多了分成熟的稳定与安心。 GL车型标配前座双安全气囊,GLX车型则是配备前座双安全气囊、前座侧边辅助气囊,以及前后座侧边气囊等6具安全气囊。 再度聚首,似同?非同! 与多年不见的老友再度聚首,满怀期待却又忐忑不安,总是弥漫着内心。多年不见,是否还是当年熟悉的那个他? 多年不见,是否能够找回过往的那分熟悉?那样的不安。许久未见,如今是否安好?那样的期待。于再度聚首的一刻, 总是打破内心盘算已久构图,面前的老友总是那个熟悉的面孔,只是岁月一次次的推移、时光一道道的刻划, 总在熟悉的脸孔中写下陌生的线条,虽然他还是他,却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他……似同,却截然不同。 随着时间的沉淀,年轻、率真之中,我们在Swift身上看见了更为成熟、内敛的气息。 五年前的冬日艳阳之下,我们与青春洋溢的你邂逅,鲜明的外表,明朗的神情,以及活力的动感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烙印在心的记忆,成了对你磨灭不去的记忆。五年后,终于又有机会再度相遇,青春、爽朗的神情依旧, 活力的动感也仍像是脑海中的印记。只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年轻、率真之中,我们看见了更为成熟、内敛的气息。 尽管Swift在外型设计上,仍然维持着与五年前国产Swift相近的设计语言,让人有股与故人重逢的错觉。 但,除了基本线条的设计语汇之外,外观的笔触与内在的铺陈早已并非过往的样貌,无论是节能表现或是安全防护, 经过五年的琢磨之后都有所进步,就如同昔日懵懂的少年,在时光与岁月的历练中,蜕变为成熟、懂事的青年,尽管相貌依旧,却已不可同日而语。 |


原帖由 小名 于 1-3-2011 21:38 发表
在国内。LD开的就是雨燕。
是一辆适合在城市女孩子开的车。国内的老款雨燕动力实在是不敢恭维的。不过外形讨好,内饰算不错。起步快,很适合在国内挤来挤去。![]()
看照片,新雨燕内饰也升级了不少啊。我觉得SWIFT和 ...

原帖由 雁过留毛 于 3-3-2011 15:14 发表
一直觉得SX4不错,不象Swift那么小巧,但Crossroad的定位在国内还是挺能吸引人的.
在澳洲的SX4都是2.0的,而且还有4驱版,本来比国内的1.6, 1.8动力更好,但放在澳洲这个市场上,反而觉得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销量好象也差 ...
|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