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HIFI话题:开始低烧(HD650到手) [打印本页]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4:02
标题: HIFI话题:开始低烧(HD650到手)
又把bg1pdq和mohan29的两个帖子翻出来温习了一遍:

http://www.freeoz.org/bbs/thread-836278-1-1.html
http://www.freeoz.org/bbs/thread-809820-1-1.html

家里太小且银弹严重不足,放不下箱子,准备先上个Mini USB DAC Mark II+森海塞尔 HD 650(or HD 600)。

目录:
38楼 新鲜热辣的MINI USB DAC到手
(http://www.freeoz.org/bbs/viewth ... id=15348#pid2738057)

58楼 UB的第一个评测报告:mini usb dac VS UA-25 VS x200 声卡
(http://www.freeoz.org/bbs/viewth ... id=15348#pid2738999)

101楼 HD650到手了
(http://www.freeoz.org/bbs/viewth ... id=15348#pid2761097)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4:03
先用notebook当音库,过一段时间再折腾NAS这些东东。
作者: coredump    时间: 30-3-2010 14:05
同感冒,心里痒得厉害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4:08
标题: 回复 #3 coredump 的帖子
那就行动吧,我刚订了那个mini usb dac mark II。

HD 650还在看各种reviews。
作者: bg1pdq    时间: 30-3-2010 14:20
我拍你一砖!

那 mini usb dac mark II 也就是能发个响声,当个 usb 声卡用用而已。
作者: bg1pdq    时间: 30-3-2010 14:22
U 板还是来阿德吧。咱们一起玩。
作者: Fernando    时间: 30-3-2010 14:31
我有闲置的森海赛尔HD447耳机一幅,U版有兴趣吗?总共使用时间不超过5小时,基本就是新的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6:29
原帖由 bg1pdq 于 30-3-2010 15:20 发表
我拍你一砖!

那 mini usb dac mark II 也就是能发个响声,当个 usb 声卡用用而已。


完,直接给拍晕了,俺手快已经拍了那个mini usb dac了,那就姑且当当usb声卡吧,再说我这个钝耳朵也需要开开声,一步一步来,享受一下感冒-》小烧-》中烧-》高烧的渐进式乐趣(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6:31
原帖由 Fernando 于 30-3-2010 15:31 发表
我有闲置的森海赛尔HD447耳机一幅,U版有兴趣吗?总共使用时间不超过5小时,基本就是新的


HD447就算啦,我已经有一个相当价位的Koss PP,所以想来个high一点的HD650/600.
作者: Fernando    时间: 30-3-2010 16:54

我还是听不惯耳机,弄个大东西套在头上实在难受
作者: laysman    时间: 30-3-2010 17:04
u版真够发烧的啊。
也不太喜欢耳机,直接搞了个Hivi的音箱。
那高音,piapia的。。。
[attach]11123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laysman 于 30-3-2010 18:18 编辑 ]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7:49
标题: 回复 #11 laysman 的帖子
我这不才感冒嘛,发烧得找bg1pdq

你上的是哪套Hivi的音箱?惠威?

音箱对听音环境要求比较高(我的书房太拥挤了,只能摆个小书架音箱),而且还要考虑功放,那开销就大了。

耳机戴起来是不太方便,而且香港的气候比较湿热,是得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作者: 雁过留毛    时间: 30-3-2010 18:42
我以为你是说你唱第一句歌时是感冒着的!!

飞过!!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19:53
标题: 回复 #13 雁过留毛 的帖子
雁过拔毛
作者: Fernando    时间: 30-3-2010 20:21
弄个胆机吧,听得过去的,3,4千人民币的就可以了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0-3-2010 20:31
坐等楼主从感冒到发烧!!!     别拍我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20:37
原帖由 Fernando 于 30-3-2010 21:21 发表
弄个胆机吧,听得过去的,3,4千人民币的就可以了


这个建议毒啊,一下子成中烧了

Fernando有什么推荐码?好机要配好箱。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0-3-2010 21:23
可惜你在香港, 不在墨尔本, 否则可以让我老公帮你焊好了(不收费). 自己DIY省点钱!

不过还是鼓励你发高烧!

添把火, 考虑买个耳机功放耳放:Talisman T-31H,  豪华型:Sugden:
Bijou Headmaster   
解码器Valab TDA1543 NOS USB Re-Clock DAC Independent Power

http://headphones.com.au/pbrowse?catID=2&offset=20
http://headphones.com.au/psingle?productID=56
http://cgi.ebay.com.au/Valab-TDA ... hash=item439e067f4e

这下不拍我了吧, 以实际行动鼓励你发高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0-3-2010 21:34
标题: 回复 #18 cutemouse 的帖子
喔~~,都是好东西啊,把你家的HIFI全家福放上来欣赏一下吧,你们现在用哪个耳机呢?
作者: gx0097    时间: 30-3-2010 22:01
两大烧钱爱好:音响+摄影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0-3-2010 22:12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0-3-2010 22:34 发表
喔~~,都是好东西啊,把你家的HIFI全家福放上来欣赏一下吧,你们现在用哪个耳机呢?



我家现在听的HIFI, 都不能看的, 是老公自己做的. 如果你什么时候来墨尔本, 欢迎你来听听看. (我记得我上次在哪个帖子里说过的, 去年听全频的, 今年听障板的.) 原来买的都不大听了.

耳机你的那个牌子的老公有600的, 一个AK机的701, 一个铁三角W100. 不过现在都不听. 其实耳机的性价比还是很好, 特别象你地方小的话, 挺实用的. 不过要配个好点的功放这些.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00:48
标题: 回复 #21 cutemouse 的帖子
可惜啊,去年去猫本的时候不知道你家有这么多宝贝

我觉得DIY的HIFI发烧之路乐趣更多,不过就是得花更多的时间。

PS,”去年听全频的, 今年听障板的“,这句怎么理解?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01:08
在看tomwu推荐的PC HIFI,确实有不少有价值的讨论:

原帖由 tomwu 于 10-7-2009 19:21 发表
最近对PC HIFI 很感兴趣,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都讨论了超过100页了,我花了几天看到70页,呵呵

http://av199.com/viewthread.php? ... a=pageD1&page=1

作者: Fernando    时间: 31-3-2010 05:37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0-3-2010 21:37 发表


这个建议毒啊,一下子成中烧了

Fernando有什么推荐码?好机要配好箱。

其实我是一点也不懂,以前就听听国产的斯巴克,属于很实惠的那类。前几年买音响的时候,1400块买了对二手B&W601,背去配功放,老板把一台斯巴克的胆都换成了俄罗斯的管子,那声音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好了,总共4000多。不过我囊中羞涩,还是买了便宜一些的小王子,好在也是纯甲类的,听着也比较舒服。
作者: xblues    时间: 31-3-2010 07: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感冒的话要注意吃药退烧,我上次一个人不注意烧成了肺炎啊。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31-3-2010 08:14
先弄个ftp把资源分享一下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2:12
原帖由 Fernando 于 31-3-2010 06:37 发表

其实我是一点也不懂,以前就听听国产的斯巴克,属于很实惠的那类。前几年买音响的时候,1400块买了对二手B&W601,背去配功放,老板把一台斯巴克的胆都换成了俄罗斯的管子,那声音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好了,总共4000多 ...


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听说过胆机的神奇,还从来没听过,昨晚看了一晚上国内的小不点胆机耳放的相关帖子,感觉评价参差不齐,可能是早期的质量关没把好,选了一些国产管子,导致音质很差(不少人评价好差),但是也有一些说不错的,有胆味,所以看来胆机的选择还是要慎重。

我就先从耳机烧起吧,先玩石机,然后再找个胆机,买一两个中档耳机(目前看中了森海的HD650和AKG的K501),先把我的木耳提升一下。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2:15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31-3-2010 09:14 发表
先弄个ftp把资源分享一下吧


我哪里有资源啊,资源都在bg1pdq那儿呢,你下次带个大硬盘去他那里掠夺一番就好了。

我现在先从VeryCD拉一点回来(bg1pdq在另外一个帖子说过,VeryCD上的资源参差不齐,要自己筛选),我正在下111 Years of DG,用我的Koss PP+破声卡,听着已经感觉相当不错,看看hifidiy的mini USB dac能给我带来多少惊喜。
作者: coredump    时间: 31-3-2010 12:17
谁来普及下,什么叫CD转盘,有什么特点,怎么用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3:12
原帖由 coredump 于 31-3-2010 13:17 发表
谁来普及下,什么叫CD转盘,有什么特点,怎么用


我从这里摘出一些描述: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 ... ;toread=&page=2
正常的CD系统,分转盘=〉解码=〉滤波+信号放大=〉功率放大等等

转盘      只负责读取数字信号
解码      把数字转变为人耳可以接收的模拟信号
滤波+信号放大      相当于前级
功率放大            相当于后级

通常的CD把 转盘 解码 合并。单说的转盘只负责数字的读取和传输,通过光纤 同轴等接口传给解码。


HIFI的关键是怎么高保真地将声音还原,所以高档的CD转盘能把好第一关,准确无误地将信号从CD盘片上读取出来。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术语叫Jitter,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大概了解到HIFI中的Jitter是指AD和DA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周期与标准数据周期(时钟)之间的误差。这会影响到模拟和数字信号转换过程中的失真。

一般认为,录音的设备Jitter能控制得比较好(都是专业音频处理设备),所以放音过程中的Jitter控制就成了HIFI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信号还原出现失真,后面再好的器材都白搭)。

放音过程中的Jitter控制属于DAC的本质工作,这里主要是需要一个高精度的时钟信号。

更详细生动的说明可以看这里:
http://av199.com/viewthread.php? ... a=pageD1&page=1
5. CD数码音轨的播放:最后,我们回到发烧友最热爱的模拟世界。那串可怜的0和 1怎么能被hifi回当年被蹂躏过的受害者模拟信号呢?这才是关键的关键(前期录音制作可能更关键,不过你再英雄也救不了那个美)。你的CD转盘或者硬盘驱动器(或者你自己从门板上)一字不差地读出了那串0和1。现在你要把这串0和1变回当年唱片公司蹂躏出来的那个模拟音频信号。你要做的就是根据控制码把那些每16bit一坨的0和1分左右声道一坨一坨地送到DA芯片,每送一坨过去,DA芯片就输出一个电压。你每秒送44100坨bits过去,DA就每秒弄出44100个电压,串在一起就是你的模拟信号啦。(这里听上去有点问题是不是?没错问题大了。这样还原出来的模拟信号,就算没有Jitter和DA误差,也和当年被AD取样的波形有相当大的区别,不过都是奈奎斯特和Sony,Philips的错,BS他们,也没啥用。Upsampling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不过要小心,就像所有有用的hifi套路一样,弄不好更糟)。可惜就是这么有问题的模拟信号重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每次喂DA芯片16个 bits,它就吐出一个电压。你真希望这就是当年AD芯片取样时测量的那个电压是吧?可惜不是,别忘了我们又回到模拟世界了,没有两个电压是一样的。真烦,不爽?那就换个DA芯片吧。还不爽?认了吧,怀念数码世界了吧?其次,你得让DA每44100分之一秒出一个模拟电压,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否则波形就不对啦。这容易吗?啊,根本不可能,因为世界上没有准的时钟,吃数字传输饭的知道什么叫做准的时钟。而你的CD机里那个钟比“准”差太远啦。我们只能想办法做的尽量好一点。

这里也是我跟lintianshi兄稍有分歧的地方之一啦。我说转盘输出时钟差不多就行啦,但DAC应该有个尽可能准的独立时钟控制DA转换。而CD机的做法通常是花大价钱把转盘输出时钟弄准了,DAC部分却没有独立时钟。这么说吧你希望你女朋友每天12点整念你新写(新抄?)的情书。就算你每封情书都候分克数的准时发出(为此你倾家荡产地买了块好表走路都看着),可是邮递员工资不高,哥们才不管几分几秒给你送到。而我觉得与其你每天8点整去寄情书,还不如吩咐你马子不管几点收到的,每天12点整念你当天的情书啊。最贵的转盘可以每天准点发情书,所以贵,就是不知道这情书到的时候准不准点。而贵的CD里的 DAC却往往是不讲究的女朋友,它觉得你的情书是准点发的,所以就是准点到的,自己不带表,一到就拿出来念,结果可能错过了良辰吉时,效果就差多了,她还满嘴嘟囔着“不好听啊,小伙子咋弄一堆Jitter过来呢?”你说是不是不如送她个像样的表比较有用啊?

CD的悲惨故事讲完了,不过如果你愿意时不时地“认了”,CD还是不错的,因为要“认了”LP或磁带可能更难。他们没有CD的问题,却有自己更难念的经。

折腾这么半天,是希望大家从CD的悲惨故事可以看出几个对我们烧友很重要的问题:

1. CD音轨的失真只在第一幕故事(AD)和最后一幕故事(DA)里产生,也就是只在模拟、数码互转阶段产生。写盘,存放,读取,传输所有这些数码世界的操作,只要不读错(能读错而不能纠错的数码设备应该扔掉),不会有任何失真。所以不用考虑数码阶段的实现手段(CD或硬盘)会影响音质,不会的。一样的0和1。

2. 第一幕的失真我们管不了,最后一幕的失真(DA失真)有不同管法。CD机把读取和DA功能绑在一个盒子里,给你吃套餐。如果你不喜欢在法国餐厅吃套餐,别忘了你可以分别点酒,色拉,主菜和甜品的。同样的你可以把CD音轨读取和DA 分开做。读取是不会错的,所以找你觉得最便宜,最方便,最舒服的方法。DA阶段是我们作为烧友唯一能影响的CD音轨失真阶段,碰巧也是CD音轨失真最大的阶段。我选择把血汗钱放在这儿。弄个好点的DAC,从CD,硬盘或其它任何无损数码音频来源喂它,让它一门心思把这件mission impossible尽量做到好,至少做到比套餐好。

...

10. Jitter是个什么东西?

“Jitter是客观存在的”,good point!

不过只有两个Jitter是真正关键的,录制Jitter(AD转换时)和DA转换时钟Jitter,这两个坏东西一旦产生就没救了。从录制到回放之间还会有很多种Jitter产生,不过它们都是可以补救的。

录制(AD)时的Jitter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取样时钟本来就是不准的,这世界就没有准的钟),不过基于两点原因我们只能忽略录制时的 Jitter(阿Q精神装没看见,反正你也拿它没办法,投诉录音公司吧):
1. 眼不见心不烦,因为录制(AD)时的Jitter是无法补救的(原本该在T时间取样的,它却在T+50ps时取样,取得的振幅当然不对啦。录完后,鬼才知道它是在T时间,T+50ps还是T-50ps时取样的,我们只能信它就是在T时间取样的。重播(DA)时把这个振幅在T时间播出,当然就失真了。如果有录制时的Jitter数据,就不会有录制Jitter了 - 如果录音师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干嘛还要错啊?薪水加少啦?)
2. 值得安慰的是,有一定理由相信录制(AD)设备的Jitter控制比消费级的回放(DA)设备好得多;


录制时的Jitter造成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能事后补救的,这是CD无法完全取代模拟的原因之一(取样率不够高,44k而非1024k,取样间隔不够准),另一个原因是取样精度不够高(因为没人做出128bit的ADC)

但是录制时的Jitter对任何回放设备都是公平的,会同样影响CDP和硬盘的音质 - 因为谁也猜不出来录制时ADC时钟是是怎么Jitter的,CDP并不比硬盘聪明。在这方面大家都只有认了,从了。

但是Jitter和Jitter并不都是一样的,有的Jitter无可救药,有的却是无关紧要。有两个可能混淆的Jitter有必要区分开来:录制 Jitter(波形AD成bits时产生的,体现在bits数值的误差上)不同于写盘Jitter(压制或刻录Jitter,把bits刻到介质上时产生的,也就是凹坑的长短误差)。前者是生米煮成熟饭了,只有认了。后者在低倍速无缓存读盘时代会影响读盘成功率,造成延迟甚至数据丢失,但在高速读盘的今天基本上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没有离谱到读不出来。硬盘在这方面比CDP强得多,不管是一次读出成功率还是读盘速度。当然这个优势对音质没什么用,因为CDP 读盘已经足够准和快了。

CDP或电脑硬盘都能及时地精确地一个bit不差地读出PCM数码流,这个是小儿科啦。下一步它们都需要把这个PCM流送到DA部件(内置或外置)去转换成模拟信号。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的Jitter,而且这时产生的Jitter通常要比录制Jitter大得多(经常是ns级而非ps级的)。 DA部件的接收器会从收到的PCM流中分离(恢复)出时钟,这个时钟已经经过了3重Jitters:转盘输出Jitter,中间传输Jitter和接收器本身的Jitter。

如果DA部件用恢复出的这个时钟来控制DA芯片,那么所有的Jitters就都体现在模拟输出信号上了 - 这个DA时的Jitter也是没救的,你的前级和AMP根本认不出它,当然也无法补救了。可惜除了个别天价CDP外,一般万元级CDP还真是这么做的。贵一点的只是努力尝试(双重PLL之类的)精确地恢复PCM中的时钟。但是再精确这个时钟本来就被转盘输出和传输过程污染了。

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录制Jitter是小却不可补救,好在转盘输出Jitter和传输Jitter都是可以补救的。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不管送过来的PCM内含时钟有多大漂移(只要还能锁定同步),DA部件用屁股都能猜出时钟应该是什么样(44.1k?88.2k? 48k? 96k?...反正不会是44.10001或95.99999)。DA部件只要使用独立时钟驱动DA芯片就行了,这时的Jitter就只是DA独立时钟的 Jitter,前面的除了录制Jitter已经体现在数据(而非时序)中无法改变外,其它的Jitters都被滤掉了。

总之,Jitter可以在很多地方产生,但只有两处Jitter是不可补救的:AD时和DA时。AD时的Jitter我们无能为力,但DA时的 Jitter是在我们家里产生的,我们是有办法的 - 找使用与信号恢复时钟隔离的独立高精度时钟的DA部件,滤除转盘或其它前端产生的所有Jitter。然后就祈祷这个独立DA时钟本身足够精确,能糊弄过你的金耳朵。不行?那就认了吧,没办法啦。

说到头,硬盘好还是CD好,关键看谁的DAC好。CDP的DAC封在机箱里。而用电脑硬盘,全世界的DAC买得起都是你的,你说谁好?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CDP的转盘和DAC塞在一个盒子里,除了不方便换件搭配外,共用电源,地线,PCB,走线空间,共享电磁环境(激光器,步进马达和DA芯片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应该不是发烧友所乐见的吧?

继续相信CD比硬盘音质好的朋友们,建议仔细想一想,好好听一听,然后再自己判断一下吧。。。

作者: Fernando    时间: 31-3-2010 13:48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13:12 发表


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听说过胆机的神奇,还从来没听过,昨晚看了一晚上国内的小不点胆机耳放的相关帖子,感觉评价参差不齐,可能是早期的质量关没把好,选了一些国产管子,导致音质很差(不少人评价好差),但是 ...

看爱好了,我不是器材派,我觉得器材上还是在买之前做点功课,买完以后还是该把精力放在音乐本身上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4:21
原帖由 Fernando 于 31-3-2010 14:48 发表

看爱好了,我不是器材派,我觉得器材上还是在买之前做点功课,买完以后还是该把精力放在音乐本身上


没错,我感觉我有点往器材派烧的迹象(心里不想,实际行动可能会走歪 ),主要是音乐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者: eguan88    时间: 31-3-2010 15:35
简单,买一套STAX007耳机就再也不会烧了
作者: eguan88    时间: 31-3-2010 16:24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15:21 发表


没错,我感觉我有点往器材派烧的迹象(心里不想,实际行动可能会走歪 ),主要是音乐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觉得最好能先听后选择哪家的耳机, 森海的耳机声音偏暖,厚重适合男声,交响, AKG耳机的声音有一种空灵的感觉适合女声,而且中高音还原得很真实适合观赏电影, Grado/SONY的耳机感觉音染比较多,适合流行. Beyer, 铁三角的没听过无法建议.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7:43
原帖由 eguan88 于 31-3-2010 16:35 发表
简单,买一套STAX007耳机就再也不会烧了


额滴娘啊:
http://www.headphoneclub.com/Art ... s19/200312/192.html
http://shuma.xooob.com/smsbsj/20083/279966_349106.html
这回介绍的还是STAX的耳机,型号为007,不错,这款耳机的编号与著名的英国特工同名。这款耳机也是静电耳机,是现在STAX的旗舰耳机,当然它也是与专用的耳放来配套的。这套007现在的市场价格在25000元左右。


不过和音响对比,看来烧耳机还是省钱一点

不过还还是决定从低端的器材开始爬,一个是循序渐进才能体会出烧的乐趣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7:58
原帖由 eguan88 于 31-3-2010 17:24 发表


我觉得最好能先听后选择哪家的耳机, 森海的耳机声音偏暖,厚重适合男声,交响, AKG耳机的声音有一种空灵的感觉适合女声,而且中高音还原得很真实适合观赏电影, Grado/SONY的耳机感觉音染比较多,适合流行. Beyer, 铁 ...


看来eguan88兄也是资深烧友。

我这两天听DG公司的111周年那套CD(VeryCD拉来的Flac文件),有点入迷,所以先从古典烧起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8:16
MINI USB DAC已经到手了,稍后上图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8:41
标题: 新鲜热辣的MINI USB DAC到手
图来啦,外观感觉不错,比较朴实无华,刚刚接上电,还没听出和我的X200破声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果然是木耳 ),需要晚上静静地比较一下,当然这个DAC还需要煲几十小时才能显出真本色。
作者: cxz009    时间: 31-3-2010 19:03
UB没买那个扩展电源for Mini USB Dac?还有据说换DAC里面的运放音色会有所不同,我自己的Mini USB DAC现在换了个金封的2111,不过我也是木耳,听不出啥区别来。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19:24
标题: 回复 #39 cxz009 的帖子
没有啊,我有个给电台用的环形线性电源(最大电流20A,足够这个小东西用了),准备回头试试那个看看。

换运放那些我先不折腾了,懒得动烙铁。

正如 Fernando说的,关键还是得多花点时间听音乐:)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05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01:48 发表
可惜啊,去年去猫本的时候不知道你家有这么多宝贝

我觉得DIY的HIFI发烧之路乐趣更多,不过就是得花更多的时间。

PS,”去年听全频的, 今年听障板的“,这句怎么理解?



我的讲法不对, 全频也是障板的, 不过今年加了超高和超低, 也都装在障板上. 我就不知道要怎么说好了.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11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13:12 发表


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听说过胆机的神奇,还从来没听过,昨晚看了一晚上国内的小不点胆机耳放的相关帖子,感觉评价参差不齐,可能是早期的质量关没把好,选了一些国产管子,导致音质很差(不少人评价好差),但是 ...


胆机管子一定要进口的, 不过进口的也不一定好, 最好买NOS(NEW OLD STOCK)欧美管子, 国产看不都要看, 声音太粗.

不要买AKG501, 这个要推好很难. 而且这个早就停产了, 你买的是二手还是新的啊?

胆机慎入, 要上瘾的!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13
标题: 回复 #41 cutemouse 的帖子
不怪你,我是初哥,不懂得什么叫障板而已,好在有google,开始了解一些了,应该就是在一块大板子上装多个喇叭构成发声系统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e5646010008wk.html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14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15:21 发表


没错,我感觉我有点往器材派烧的迹象(心里不想,实际行动可能会走歪 ),主要是音乐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作者: liwus    时间: 31-3-2010 21:17
HD 650香港现在什么价?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17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11 发表


胆机管子一定要进口的, 不过进口的也不一定好, 最好买NOS(NEW OLD STOCK)欧美管子, 国产看不都要看, 声音太粗.

不要买AKG501, 这个要推好很难. 而且这个早就停产了, 你买的是二手还是新的啊?

胆机慎入, 要 ...


是啊,感觉胆机水更深,不过我想如果真开始烧的话,胆机肯定也要试试

AKG K501不好推啊,那就K701吧,不过打算先搞森海的HD650/600,这个评价好像都还不错。我现在主要是从淘宝上看着比较有信誉的商家那里淘行货,二手的不敢下手啊。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17
原帖由 eguan88 于 31-3-2010 17:24 发表


我觉得最好能先听后选择哪家的耳机, 森海的耳机声音偏暖,厚重适合男声,交响, AKG耳机的声音有一种空灵的感觉适合女声,而且中高音还原得很真实适合观赏电影, Grado/SONY的耳机感觉音染比较多,适合流行. Beyer, 铁 ...



铁三角木头耳机, 女声娇艳无比! PLEASE TRY!!!!  相比来是说AKG的声音就比较直白.

STAX静电耳机, 它的高音是不食人家烟火! 但是低频力度差一点!

自己选.......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18
原帖由 liwus 于 31-3-2010 22:17 发表
HD 650香港现在什么价?


大概HKD3000吧,我在yahoo拍卖网上看的价格,商店里不知道什么价。

淘宝上我看到有一家卖RMB2400,买的人不少,不知道是不是行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20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14 发表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一手要money,另外一手要修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速成的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20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22:17 发表


是啊,感觉胆机水更深,不过我想如果真开始烧的话,胆机肯定也要试试

AKG K501不好推啊,那就K701吧,不过打算先搞森海的HD650/600,这个评价好像都还不错。我现在主要是从淘宝上看着比较有信誉 ...



K701比森海塞难推多了, 还是森海塞声音比较全面, 容易出好声, 推荐森海塞. 现在H600已经不生产了, 650的声音比较摩登一点.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23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20:24 发表
没有啊,我有个给电台用的环形线性电源(最大电流20A,足够这个小东西用了),准备回头试试那个看看。

换运放那些我先不折腾了,懒得动烙铁。

正如 Fernando说的,关键还是得多花点时间听音乐:)



电台用的可以用, 电压一定要调准, 否则太高要烧机的.

[ 本帖最后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24 编辑 ]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24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20 发表

K701比森海塞难推多了, 还是森海塞声音比较全面, 容易出好声, 推荐森海塞. 现在H600已经不生产了, 650的声音比较摩登一点.


这个难推怎么判断的呢?是不是说一般的耳放无法完全施展AKG耳机的才华?

HD600停产了啊?不知道淘宝上那么多HD600行货(号称)哪里来的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1:24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23 发表

不要乱接, 那个不是音响专用的, 小心冒烟!


这个知识俺还是有的,只要正负极和电压没错,不会冒烟的
作者: liwus    时间: 31-3-2010 21:26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22:18 发表


大概HKD3000吧,我在yahoo拍卖网上看的价格,商店里不知道什么价。

淘宝上我看到有一家卖RMB2400,买的人不少,不知道是不是行货。


好贵,下次回国准备就入手一个AKG K271S之类监听耳机就行了,价格便宜量又足。。
不过K271是密闭耳机,而且那个皮套在夏天戴着好热,不适合长时间听。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26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22:24 发表


这个难推怎么判断的呢?是不是说一般的耳放无法完全施展AKG耳机的才华?  对的!

HD600停产了啊?不知道淘宝上那么多HD600行货(号称)哪里来的


还是买650保险点, 淘宝还是小心点的好, 价格也差的不多.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31-3-2010 21:28
原帖由 liwus 于 31-3-2010 22:26 发表


好贵,下次回国准备就入手一个AKG K271S之类监听耳机就行了,价格便宜量又足。。
不过K271是密闭耳机,而且那个皮套在夏天戴着好热,不适合长时间听。



还是买AKG 240, 一代经典, 能推好的话, 就成仙了!
作者: ubuntuhk    时间: 31-3-2010 23:22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26 发表


还是买650保险点, 淘宝还是小心点的好, 价格也差的不多.


嗯,打算还是回香港买耳机,可以现场试听(虽然现场闹哄哄也不一定能听出什么名堂),质量有保障。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01:31
标题: UB的第一个评测报告(mini usb dac VS Roland UA-25 VS x200 internalsoundcard)
晚上把X200的破声卡、mini usb dac和Roland UA-25外置USB声卡(http://www.rolandus.com/products/productdetails.php?ProductId=704)做了一个对比,耳机用的还是Koss PP。

即便是mini usb dac和UA-25没煲开,但是也很容易听出来,X200的破声卡像是在听隔壁的音响,软弱无力,蒙灰一般的声音,基本上不能再用来听音乐了(木耳升级了,哈哈),mini usb dac和UA-25就像擦亮的镜子,比X200的破声卡让我更清晰地“见到”音乐的本色。现在我开始有点理解为什么烧友对一般的放音设备不屑一顾了,因为我也开始这样了。

注:UA-25以前主要用来录音,几乎没用来放音过,所以不知道到底算煲开还是没煲开。

对比的曲目:
1. Ungarischer Tanz No.13 - Andantino grazioso - Vivace (FLAC格式,来自《DG 111周年纪念专辑》,[111.Years.of.DG.CD.1.Wiener.Philharmoniker.Claudio.Abbado.Johannes.Brahms.21.Ungarische.Tanze])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不知道这首曲目的弹奏乐器具体都有什么,不过能听出背景有一点鼓声,小号、大号、笛子、大小提琴、还有一些敲击乐器。感觉UA-25的解析力比mini usb dac要好一些,mini usb dac有一些含混,不知道是不是没煲开的缘故。

2. 春望(张艾嘉), 追梦人(凤飞飞),  如今才是唯一(娃娃、罗大佑),APE格式,来自《罗大佑自选集(Disc 3)》

听这些人声,感觉mini usb dac金属感太强(特别是《如今才是唯一》表现得尤其明显),网上有人品论它比较冷,应该说的是这个意思,USA-25更厚实一些。

现在让我评分的话:
1. X200的破声卡(3分)
正如bg1pdq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一样,也就是能听个声响(这也是pdq对mini usb dac的评价

2.mini usb dac (8分)
外观不错,价格也还好,就是金属味太浓了,期待煲完之后能有改善。

3.Roland UA-25(8.5分)
可能也是因为没有煲开,回头让它和mini usb dac一起煲,一起对比。

UA-25虽然比mini usb dac贵2倍,但是它显然更专业,接口和功能比mini usb dac丰富,不过UA-25是使用USB供电,只能推得动Koss PP这种便携耳机,HD650这些估计就推不动了。
作者: Fernando    时间: 1-4-2010 01:54
DG的这套CD我也有挺多的,很多都是大师的经典录音。但不是专为发烧出的,用来测试器材可能不是最好。我觉得雨果系列的发烧碟都还不错,音乐性都比较强。当然,好CD自己听熟了一样可以拿去测试器材,买器材的时候最好是拿自己听熟了的CD去试。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02:16
标题: 回复 #59 Fernando 的帖子
确实如此, 我这个测试也就是一个初哥测试,DG这套CD,我也是这两天才开始听(已经开始入迷了),这次的评测,我选了一曲比较短一点的,反复听,然后再比较。

买器材带自己听熟的CD是个好提议,不过更好的办法,我估计是先到烧友家里听煲熟的器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器材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我现在其实挺喜欢KOSS这种重口味的耳机,不知道森海和AKG在我的木耳听起来到底会感觉如何。。。
作者: Fernando    时间: 1-4-2010 03:09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03:16 发表
先到烧友家里听煲熟的器材,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器材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千万别
平时吸吸毒就算了,千万别主动上贩毒的家里去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03:52
标题: 回复 #61 Fernando 的帖子
我投降,毒死我吧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06:20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03:16 发表
确实如此, 我这个测试也就是一个初哥测试,DG这套CD,我也是这两天才开始听(已经开始入迷了),这次的评测,我选了一曲比较短一点的,反复听,然后再比较。

买器材带自己听熟的CD是个好提议,不过更好的办法,我 ...



一般现在新出的器材, 煲一个小时, 就可以达到98%, 以后的变化不会太大的.

除非你买的是古董机器, 20,30年前的, 里面电容什么还没激活, 需要比较久点时间来褒.

喇叭耳机需要比较久的煲机时间, 最起码200个小时, 否则声音出不来.

KOSS的低音丰满, 而且好推, 缺点是分析率差. 如果你喜欢低音, 千万不要买AKG, 你会失望的. 可以买森海塞.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06:25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02:31 发表
晚上把X200的破声卡、mini usb dac和Roland UA-25外置USB声卡(http://www.rolandus.com/products/productdetails.php?ProductId=704)做了一个对比,耳机用的还是Koss PP。

即便是mini usb dac和UA-25没煲开,但 ...




你应该再配一个独立耳放, 不要用DAC内置耳放.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06:28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04:52 发表
我投降,毒死我吧



说实话, 按照我老公的说法, 不光要米, 要耳朵, 还要时间!

你知道我老公除了上班, 下班到家就在折腾这些, 搞了几十年了.

你没有时间的话, 是搞不好的
作者: eguan88    时间: 1-4-2010 08:51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31-3-2010 22:11 发表


胆机管子一定要进口的, 不过进口的也不一定好, 最好买NOS(NEW OLD STOCK)欧美管子, 国产看不都要看, 声音太粗.

不要买AKG501, 这个要推好很难. 而且这个早就停产了, 你买的是二手还是新的啊?

胆机慎入, 要 ...


K501就比森海600/650之流难推一点点, 不过和自家的600欧抗阻的K240DF, KK比还是好推些. 要选好推的顶级耳机就买铁三角, 清音,体柔,易推倒

[ 本帖最后由 eguan88 于 1-4-2010 10:26 编辑 ]
作者: eguan88    时间: 1-4-2010 09:30
原帖由 ubuntuhk 于 31-3-2010 18:58 发表


看来eguan88兄也是资深烧友。

我这两天听DG公司的111周年那套CD(VeryCD拉来的Flac文件),有点入迷,所以先从古典烧起吧



http://2358.gnway.net/liuxingjingdian/index_33.html

这里有很多FTP下载, 几千张发烧CD.
作者: zzoz    时间: 1-4-2010 09:40
去年底买了个behringer ms20监听箱,150袋鼠币内置解码器,用本本的spdif输入,结果是128k的mp3越来越不入耳,硬盘里的ape迅速膨胀,由俭入奢易啊
作者: eguan88    时间: 1-4-2010 09:55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04:52 发表
我投降,毒死我吧


你中了三笑逍遥散...而中此次毒药的人在笑了三声之后立即致命

[ 本帖最后由 eguan88 于 1-4-2010 10:59 编辑 ]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13:48
原帖由 eguan88 于 1-4-2010 10:55 发表


你中了三笑逍遥散...而中此次毒药的人在笑了三声之后立即致命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13:49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1-4-2010 07:25 发表

你应该再配一个独立耳放, 不要用DAC内置耳放.


一步一步来,慢慢烧才有乐趣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13:50
原帖由 zzoz 于 1-4-2010 10:40 发表
去年底买了个behringer ms20监听箱,150袋鼠币内置解码器,用本本的spdif输入,结果是128k的mp3越来越不入耳,硬盘里的ape迅速膨胀,由俭入奢易啊


确实,128k的mp3肯定是听不得了,APE/FLAC是我今后入音乐文件的基本要求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16:39
昨晚听了一晚上mini usb adc(下面称为MUD)+Koss PP,用APE/FLAC文件,感觉听到了更多的细节,以前的X200声卡相比MUD的差别真的挺大的。

不过听MP3文件就没有这么大的区别,即便是320KBps的,难道MP3的压缩真的这么厉害?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18:59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17:39 发表
昨晚听了一晚上mini usb adc(下面称为MUD)+Koss PP,用APE/FLAC文件,感觉听到了更多的细节,以前的X200声卡相比MUD的差别真的挺大的。

不过听MP3文件就没有这么大的区别,即便是320KBps的,难道MP3的压缩真的这 ...


当然! MP3是垃圾, 看都不要看, 最好用WAV, 其次APE/FLAC.
作者: 江南柴进    时间: 1-4-2010 19:16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1-4-2010 19:59 发表


当然! MP3是垃圾, 看都不要看, 最好用WAV, 其次APE/FLAC.


烧到这种程度,得多少年啊?
320的MP3,盲听的话,要听出来很费劲的的。APE/FLAC格式解压缩以后和WAV文件一模一样。不信试试就是了,不然叫什么无损?
作者: zzoz    时间: 1-4-2010 19:23
有个想法请教一下楼上几位烧到高的,从cd抓音轨时,如果先做成iso,用虚拟光驱来抓会不会好点呢,偶的想法是虚拟光驱读的是iso的数据流,避免了光驱的可能的机械上的问题(是不是真的会造成问题呢)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19:28
原帖由 mohan29 于 1-4-2010 20:16 发表


烧到这种程度,得多少年啊?
320的MP3,盲听的话,要听出来很费劲的的。APE/FLAC格式解压缩以后和WAV文件一模一样。不信试试就是了,不然叫什么无损?



我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出来的,所以我前面建议过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但是不是没一个人能听出来的, 否则怎么会精益求精呢?

我老公天天回来就在鼓捣这些, 谁让咱们没钱呢, 买不起, 只能用最省钱的方法, 自己做. 我每天看他一会拆开, 一会装上, 就看他在折腾, 如果听不出分别, 他怎么来调整呢.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21:13
原帖由 mohan29 于 1-4-2010 20:16 发表


烧到这种程度,得多少年啊?
320的MP3,盲听的话,要听出来很费劲的的。APE/FLAC格式解压缩以后和WAV文件一模一样。不信试试就是了,不然叫什么无损?


320Kbps的mp3,再怎样也是经过压缩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出来区别,但是对于烧到一定程度,连线材、DAC晶振都要烧的烧友来说,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不过我赞同你说的APE/FLAC和WAV应该是没有区别的,只要解码的软件别出bug

看出来了,mohan29是实用鉴赏派,坚决不把钱浪费在无止境的器材发烧上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21:14
原帖由 zzoz 于 1-4-2010 20:23 发表
有个想法请教一下楼上几位烧到高的,从cd抓音轨时,如果先做成iso,用虚拟光驱来抓会不会好点呢,偶的想法是虚拟光驱读的是iso的数据流,避免了光驱的可能的机械上的问题(是不是真的会造成问题呢)


你都已经做成ISO了,那后面再怎么处理都不会有差别了。

不过如果可以强制抓轨软件优先保证无误码,这样直接抓轨和虚拟光驱抓轨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如果抓轨有错,那ISO肯定也有问题)。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21:23
我老公打中文很慢, 所以基本长年潜水. 你有问题尽管问好了, 我可以问了打代打出来.

就象耳机的事也是一样, 我才搞不清呢 很久不听耳机了, 现在只在唱卡拉OK的时候大材小用了.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21:26
标题: 回复 #80 cutemouse 的帖子
我现在是烧友小学生阶段,问不出有深度的问题啊,你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烧经历写写,再配点图,让我膜拜一下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22:00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22:26 发表
我现在是烧友小学生阶段,问不出有深度的问题啊,你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烧经历写写,再配点图,让我膜拜一下


这个真是LONG STORY了, 近30年的发烧路程了

不过我简单说说我看到的吧.

在上海的时候, 主要在功放, 前置什么的专研制作, 来提高声音的表现. 到澳洲以后, 又添加了喇叭的项目.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给逼的, 所以可以很自豪的说, 老公做的东东最大的好处就是性价比高. 同样的价格, 比人家的效果好多了; 同样的效果, 成本低多了. 缺点当然没买的外观好看.

最新的一套喇叭朋友听了都很喜欢, 赞不绝口!   不过老公说自己的喇叭, 他很清楚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一般我老公周围的同事朋友要买这类东东都会问他的意见的. 老公一般都会根据个人的需要来分别推荐. 就象前面的网友说的, 其实很多人听不出差别, 不是发烧的耳朵, 买太贵没什么意思, 因为价格不是和声音同比例增长的.

太专业的东西我不会说, 因为基本我还不如你, 都是老公心情好时, 给我的扫盲教育.

不过如果发烧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我可以让老公解答的, 希望你的发烧路快乐!

我自己的心得, 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 多听多比较, 耳朵就会不一样.
作者: bg1pdq    时间: 1-4-2010 22:10
烧 HiFi 之前,先烧房子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22:42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1-4-2010 23:00 发表


这个真是LONG STORY了, 近30年的发烧路程了

不过我简单说说我看到的吧.

在上海的时候, 主要在功放, 前置什么的专研制作, 来提高声音的表现. 到澳洲以后, 又添加了喇叭的项目.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给 ...


哈哈,看到你这么支持你LG的兴趣,真让人羡慕
作者: ubuntuhk    时间: 1-4-2010 22:43
原帖由 bg1pdq 于 1-4-2010 23:10 发表
烧 HiFi 之前,先烧房子吧。


哐当又一盆冷水浇下来了

不过,没有好的听音环境确实烧不起来,也好,省钱
作者: Fernando    时间: 1-4-2010 23:10
再给你浇一盆冷水吧

再好的器材,也抵不上现场声。只要演奏别太差,一个普通的城市乐团的音乐感染力要比十万块的音响器材要好得多。要是有条件最好经常去现场听演出,那种感受不是用钱砸堆器材就能获得的。器材再好也只是在追求还原真实的现场,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听现场演出呢?

当然听现场也可以用“发烧”的方式来听。比如坐在同一个音乐厅的不同位置,你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音效。在不同的音乐厅,又能听出不同的效果。我就一直觉得上海大剧院音效很垃圾,远远不及上海音乐厅。同样悉尼歌剧院的音效也比不上city recital hall,当然还是比上海音乐厅好点。
唯一的不爽是我嫌弃上海音乐厅不好,却不能像嫌弃自家扬声器不好一样卖了它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23:27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23:42 发表


哈哈,看到你这么支持你LG的兴趣,真让人羡慕



谢谢!

人总要有个兴趣爱好的, 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1-4-2010 23:38
原帖由 ubuntuhk 于 1-4-2010 23:43 发表


哐当又一盆冷水浇下来了

不过,没有好的听音环境确实烧不起来,也好,省钱



你想到买耳机, 不是合适自己的情况么!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4-2010 01:24
原帖由 Fernando 于 2-4-2010 00:10 发表
再给你浇一盆冷水吧

再好的器材,也抵不上现场声。只要演奏别太差,一个普通的城市乐团的音乐感染力要比十万块的音响器材要好得多。要是有条件最好经常去现场听演出,那种感受不是用钱砸堆器材就能获得的。器材再 ...


非常赞同,现场时最好的,听演唱会的感觉就比听CD/APE强,但二者也不矛盾,我总不能天天听现场声吧?再者,我还得需要先听CD提高一下音乐素养,再去听演奏会才能听出个丁卯来,你说对吧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4-2010 01:25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2-4-2010 00:38 发表

你想到买耳机, 不是合适自己的情况么!


对,不过感觉听箱子的烧友有点瞧不起听耳机的,不够烧(对我说的就是bg1pdq
作者: zzoz    时间: 2-4-2010 09:01
我以前也有个森海,比起便宜箱子确实是更低的价格出来更好的效果,不过除去夏天耳朵带个大套子的不舒服以及只能坐在原地听到不方便,箱子的感觉确实和耳机很是不一样的。音箱对环境的要求没那么夸张,又不是bw的大海螺,小型书架箱随便放书桌上就行了,最多挂墙上或者弄个支架避免桌面共振,偶是用几坨纸在桌面上给垫高了

[ 本帖最后由 zzoz 于 2-4-2010 10:06 编辑 ]
作者: zzoz    时间: 2-4-2010 10:54
现在看上啥先找mp3下,毕竟mp3资源多,而且可以挑单个的下的快不像ape一下就是整张cd,听对胃口了再去找ape
作者: cutemouse    时间: 2-4-2010 11:33
原帖由 ubuntuhk 于 2-4-2010 02:25 发表


对,不过感觉听箱子的烧友有点瞧不起听耳机的,不够烧(对我说的就是bg1pdq



其实耳机的性价比很不错的, 几千元的耳机就能听到几万块的喇叭的声音了. 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完美的重现声场, 当然还有一个舒适性的问题, 天热带个耳套是不太舒服的, 所以推荐森海塞, 它的舒适性要比AKG好的多.
作者: ws72    时间: 2-4-2010 11:51
过年前我就下完了111DG,50CD ,DHM 50CD,3套马勒。
作者: eguan88    时间: 2-4-2010 13:30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2-4-2010 12:33 发表



其实耳机的性价比很不错的, 几千元的耳机就能听到几万块的喇叭的声音了. 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完美的重现声场, 当然还有一个舒适性的问题, 天热带个耳套是不太舒服的, 所以推荐森海塞, 它的舒适性要比AKG好的多.


嗯, 不过喇叭也无法达到耳机的那种解晰和密度.
作者: eguan88    时间: 2-4-2010 13:36
原帖由 bg1pdq 于 1-4-2010 23:10 发表
烧 HiFi 之前,先烧房子吧。


对,至少多一个够大的房间做HI-FI AV ROOM, 按照音乐会场结构装修.
作者: ubuntuhk    时间: 5-4-2010 22:51
原帖由 zzoz 于 2-4-2010 09:01 发表
我以前也有个森海,比起便宜箱子确实是更低的价格出来更好的效果,不过除去夏天耳朵带个大套子的不舒服以及只能坐在原地听到不方便,箱子的感觉确实和耳机很是不一样的。音箱对环境的要求没那么夸张,又不是bw的大海 ...


确实如此,我先烧耳机而不是箱子,主要也是银子问题,而且不扰民。等有钱了再烧箱子,不过在大家的轮番浇水之下,我估计我也烧不太起来,浅尝而止,主要还是多花点时间听听音乐
作者: ubuntuhk    时间: 5-4-2010 22:53
原帖由 cutemouse 于 2-4-2010 11:33 发表

其实耳机的性价比很不错的, 几千元的耳机就能听到几万块的喇叭的声音了. 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完美的重现声场, 当然还有一个舒适性的问题, 天热带个耳套是不太舒服的, 所以推荐森海塞, 它的舒适性要比AKG好的多.


有说拜亚动力 DT880/DT990的舒适性更好,而且音质也不赖,价格比650还要便宜一点点,也在考虑中。。。
作者: ubuntuhk    时间: 5-4-2010 23:16
原帖由 eguan88 于 2-4-2010 13:36 发表

对,至少多一个够大的房间做HI-FI AV ROOM, 按照音乐会场结构装修.


这个至少我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都烧不起来
作者: ubuntuhk    时间: 9-4-2010 01:30
今天去香港一家耳机俱乐部(其实是商店)试听了一下HD650、AKG K702、K601、拜亚动力 DT880,我的木耳真是听不出太大的分别,可能一方面是试听的碟子不是我熟悉的,另一方面时间比较短,没能细听。

舒适性上,我感觉K601最舒适,不那么夹耳。

价格上,HD650 HKD3700,K702 HKD4400, DT880 HKD2700, AKG601 HKD2100,除了K601的价格还算合理,其它的价格都偏贵。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