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探访神秘中国墙-穷游澳洲之第一次野营 [打印本页]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18
标题: 探访神秘中国墙-穷游澳洲之第一次野营
庆祝国庆,把我在天涯的帖子搬过来助助兴,反正在那里回的人不多,呵呵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22
偶尔一次机会听到别人谈论要去澳洲中部的荒漠“玩耍”(他们把那里叫做Outback,大概是走不出去就别想回家的意思,哈哈),看着人家眉飞色舞的兴奋样子,我自己心里也开始痒痒,筹划着自己也要去看看,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严酷的荒蛮地带。

首先就是钱的问题,现在跟LG两个人每个月都是吃光用光,更痛苦的是,几乎所有的这些消费都属于硬开支,想省也省不出来啥。算来算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野营了,当然这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实质上就是我们要带着锅碗瓢盆铺盖卷再加上一顶貌似能够遮风挡雨的帐篷上路。现在倒是能够理解澳洲本地人为何那么热衷此道了,说热爱自由那是瞎话,孔方兄作梗才是真的,哈哈。
  
决定好野营出游之后,我自己也被这个浪漫的想法感动得心潮澎湃,我把这个想法告诉LG之后,他一如既往地露出不屑+故作高深地神情。你会搭帐篷吗?你搭过帐篷吗?我只好摇头。你知道全世界最毒的10种毒蛇有7种在澳洲吗?你知道澳大利亚的毒蜘蛛、蝎子都是最强悍的吗?他接着采用恐吓战术,他知道我最害怕这些爬虫(其实他自己也怕,这个我很清楚),这个我倒是知道的,对于他的这个反应,我也早有准备,马上使出杀手锏:你想不想去你梦寐以求的澳洲中部看看呢?!这招一出,LG马上泄气,道:不如我们先看看帐篷的价格?

拟定大政方针之后,马上开始做功课,先是确定目的地以及路线,然后是走街串巷采购需要的装备,这个后面慢慢说。先说目的地,前面听那老兄吹牛的时候,隐约听到了类似“芒果”的发音,回来查了一下地图,发现在新南威尔士州西南部接近维多利亚州的地方有个“Mungo”国家公园,估计就是这里啦(后来才知道他说的是另外一个地方,因为我告诉他我要去Mungo国家公园野营的时候,他反而问我那公园在什么地方,反正将错就错了,总归要谢谢这位老兄启发了我们)。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说那里拥有最古老的澳洲移民的遗址,可以追溯到四万六千年前,此外那里最核心的景点就是一片叫做“中国墙”的风蚀地貌,这个名字还是1869年最早到达这里的中国劳工起的,就凭这两点,应该足够说服我那一贯喜欢寻幽探古的LG前去朝拜了。
  
废话少说,先上一张这次旅行的照片,照片的主角当然就是那“中国墙”了。

[attach]9825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26-1-2010 12:26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30
老话说得好,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来秀一下自己的“装备”吧,之所以要用引号,是因为咱们现在还是菜鸟,那点家底实在有些寒碜。
  
当当当。。。,先请出这次出游的第一号主角,当然就是帐篷啦。在一家户外店里面逛的时候,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因为它又高又宽敞,进去之后能够直立,呆在里面用不着像练俞加一样弓腰虾背。更重要的是,内部有两个隔舱(一室一厅耶!),在店里面看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YY能够坐在那“厅”里面品茶赏月了。第二次去,看到这帐篷正好八折,二话不说,拿下!后来真正用这个帐篷的时候,才发现贪图享受反而让我们吃了苦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attach]98253[/attach]
作者: tonywaley    时间: 26-1-2010 11:30
抢沙发
作者: y2kgo    时间: 26-1-2010 11:35
天涯潜水的人多啊
您的帖子偶看过的

作者: stellahie    时间: 26-1-2010 11:39
期待~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39
第二重要的东东当然就是睡觉所需的睡袋和睡垫了。睡袋倒是早就买好的(号称是零下两度,可是去年我们用这个睡袋直接睡在地毯上的时候,室外温度五六度的情况下,我们一样感到冻的够呛,据说这睡袋的温度是按照老外的体质标注的,估计也就是以冻不死为限了,奸商啊!),更早的时候我们还买过两个十度的,这次一并带上。关于睡觉的垫子,事先做了点功课,据说这泡沫的垫子虽然无须充气,但是舒适性很有问题,而且体积也不小,对于我们的小车子来说要塞进去还真不容易。思前想后还是买了充气的床垫,用过之后感觉的确还算舒适,保温隔热性能也不错。

睡袋

[attach]98255[/attach]

睡垫

[attach]98256[/attach]

睡垫的充气泵,用的时候发现奸商提供的电线太短了

[attach]9825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41
原帖由 y2kgo 于 26-1-2010 12:35 发表
天涯潜水的人多啊
您的帖子偶看过的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47
“一室一厅”的豪华大帐篷的“厅”自然不能空在那里。选择这帐篷的理由也并非完全处于贪图享受,还是有一点使用意义的,除了城里,整个澳大利亚都是苍蝇的天堂,如果能够躲在帐篷里面坐着(而不是蹲着或者窝着趴着)喝喝茶吃吃零食,那倒真是十足的享受了。

椅子和桌子打开的状态

[attach]98258[/attach]

椅子和桌子折叠的状态

[attach]9825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1:56
孔夫子说,民以食为天;邢捕头说,吃好喝好才能国泰民安。
  
出门在外,如果不想顿顿三明治汉堡包(以前以为洋人喜欢那玩意,后来发现他们其实挺痛恨那些食物,话说那澳洲总理陆克文有次在从英国飞回澳洲的专机发嗲,找空姐要“hot meal“吃,空姐双手一摊,说:“热餐的没有,只有三明治”,小陆立刻从发嗲变成发彪,空姐也不含糊,立马嚎啕大哭。。。),那还是得自己动手。户外用品店里面的高山小火炉看上去很是小巧,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太过小巧,很担心一不小心碰翻了,就变成“火烧连营”啦!最后还是买了一个卡式炉,以前还喜欢吃火锅的时候用过这炉子,感觉比较有信心。

卡式炉

[attach]98260[/attach]

户外店里面的锅子质次价高,于是跑到宜家买了三只

[attach]98261[/attach]

有锅没碗也不成,同样在宜家搜罗的密胺的碗

[attach]98262[/attach]

老早以前买的1升的保温杯,以前出去的时候用来盛热水泡方便面,这次用来装冰块,居然吃了三天,没有想到哦

[attach]98263[/attach]

油盐酱醋一个也不能少

[attach]9826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02
野营的时候夜间照明也要解决。同样还是在那个户外用品店发现一个牌子的充电荧光灯正在对折销售,没有多想就买了下来。后来LG对这个灯很有意见,说那灯样子蠢,体积庞大,而且说明书上说充满电也只能用四五个小时,充电倒是需要十五个小时,没办法便宜没好货,人穷志也短,只能先将就了不是?后来发现它的实际使用时间倒是大大长于说明书上的规定,大概是电池比较新的缘故?后来整理帐篷的时候发现里面还奉送了一个LED的小灯,多少也能起到备胎的作用了,LG这才住嘴。

两盏小灯

[attach]98265[/attach]

车载的逆变器,一路上相机啥的充电全靠这个了

[attach]98266[/attach]

宜家买的廉价工具箱

[attach]9826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07
澳大利亚虽然大,能够扎营的地方其实也有限,人家的私人地盘上自然是不能扎营,公共绿地如果是在繁华路段也不能扎营,做功课的时候看到人家推荐专门的野营地图,上面标明了许多能够合法扎营的地方,有收费的,有免费的。为了能够买到打折的地图,拖着LG转了好几家店(鄙视一下自己,人穷志短哦),最后发现这书属于畅销品,居然没有一家打折,一个所谓的名门大书店居然比别家的价格还贵20%,最后还是在一家超市忍痛买下。
  
到这里,这趟旅行的预算已经快花光了,GPS没有希望了,平时去陌生的地方总是LG开车,我抱着地图充当人肉GPS,在道路标记比较完善的区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这次要去比较偏远的地区,LG有点担心了。索性把无线宽带的猫也带上吧。
  
后来才意识到,路标不全的偏远地区那里来的手机信号?这宽带猫不一样成了聋子的耳朵。以前买这猫的时候,奸商说覆盖率90%,上网一查才知道,敢情人家说的是人口覆盖率,不是面积覆盖率,澳大利亚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人口都住在几个大城市里面,这90%的覆盖率实际上就意味着出了这些大城市,你就很难再用它来上网了。

地图

[attach]98269[/attach]

无线宽带猫

[attach]98270[/attach]
作者: jackaroo    时间: 26-1-2010 12:15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20
出发那天两个人破例起了个大早(按照以前的惯例,拖拖拉拉能够在中午十二点能把车子开出门就已经算不错了)。毕竟这次不一样了,必须要在天黑以前赶到第一个宿营地,否则黑灯瞎火的搭帐篷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起了床,简单洗漱后就开始颇具挑战性的装车工作,连早饭也没有顾得上吃。能否把那些拉拉杂杂的东西塞进我的小车子,我自己其实也没有底,LG更是强烈怀疑。不过怀疑归怀疑,他还是很卖力地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除了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他还在车子里面塞进了两个十五公升的水桶,所有关于那个地带的旅行指南中无不强调必须携带足够的饮用水,这三十公升水如果单纯喝的话两个人坚持十天大概没有问题了。
  
终于,在早晨九点二十五分,终于成功把车子开到了马路上,上班高峰已过,所以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接近了墨尔本市中心。
  
远处是“塔斯马尼亚精神号”渡轮,每天在墨尔本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往返,希望有一天能够攒够船票钱 ,踏上向往已久的美丽岛屿(最近有一部电影就是以这岛屿为背景的,叫做“范迪门地”,那是塔斯马尼亚以前的名字)。

塔斯马尼亚精神号

[attach]9827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22
灿烂的阳光下,马路对面漂亮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住宅看起来更加可爱迷人,唉,其实还不是因为自己今天心情不错,计划了许久的东西终于变成现实了,禁不住要美得哼两句小曲啦!

维多利亚时代的住宅

[attach]98272[/attach]
作者: 刘叔    时间: 26-1-2010 12:23
你们碰到好多奸商啊
作者: ddcddc    时间: 26-1-2010 12:23
楼主准备得很周全嘛
多谢分享!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24
出了墨尔本市中心,上了它的迷你小高架,向着西门大桥(莫非这桥是西门大官人的后人建的,哈哈)开去,那桥是通向墨尔本外环线的必经之路。
  
洋人设计师的思路果然奇特,眼前的所见不正是“歪门邪道”?

奇观哦,歪门邪道

[attach]98274[/attach]
作者: 不折腾了    时间: 26-1-2010 12:33
有意思,等看下文
作者: Viola    时间: 26-1-2010 12:33
那中国墙的照片好漂亮,一直想去那公园,但从悉尼去太远了。。。

LZ的露营家当太齐全了
作者: ynggnptwlv    时间: 26-1-2010 12:43
标题: 回复 #2 河水洋洋 的帖子
这是在地球么?好荒凉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52
转过墨尔本的外环(其实精确名字叫西环),很快就上了A79公路,后面要一直沿着这条路行驶600多公里,到达进入Mungo国家公园的比经之地Mildura。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在这个联接维多利亚州北部几个大城镇的“繁忙”公路上也暴露无遗,比起京津高速上车头顶住车屁股的盛况(几年前的印象,不晓得现在怎样?)实在逊色太多。

A79公路

[attach]98298[/attach]

很快就到了山区,车子变得更加稀少

[attach]98299[/attach]

这山上迷人的金黄色可不是油菜花,是本地花园里面的头号野草,你别说,大片大片的开花还真是很漂亮的

[attach]98300[/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55
前面看到一辆四驱(超过去发现居然还是辆大奔)拖着房车。刚来这里的时候搞不懂这是什么东东,看着顶部有通风设施,LG自做聪明的以为是运输动物的拖车,后来才搞明白那是顶部可以升降的房车:行驶状态下把顶部降下来,减小空气阻力,到达营地之后就可以把顶部再升起来。

四驱配房车,流口水啊!

[attach]9830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2:58
开出去200多公里之后,两个人感觉肚子饿了,毕竟没有吃早饭。但是这次出游跟以前不同,这次随车携带了锅碗瓢盆和卡式炉,可以随处做饭了,于是LG很牛气冲天的说,我们下个休息区停下来做午饭吃吧!
  
果然是阶段性进步啊,不知道陆克文同学下次再乘坐政府专机(关键他坐的是政府专机,在那些乘务员眼里,他连乘客都算不上,他只算货物而已,因为他又不掏钱买票)会不会考虑携带一个卡式炉(如果人家给他面子让他用的话,呵呵),自给自足的吃上热饭。
  
没多久就进了一个休息区,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在整个澳大利亚见到的最豪华的休息区,所以多拍了几张照片。

休息区的停车区,上面带着棚子,其实不全是为了过往车辆遮阳防晒考虑,多半还是想用这棚子收集雨水

[attach]9830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01
休息区里面长满了黄色的野花,如果是在人家的私家花园里面或者是城镇的交通要道两侧,估计早就要在割草机的轰鸣声中粉身碎骨了,在这荒郊野外的休息区他们倒是可以舒舒服服的伸展腰肢,享受阳光了。

[attach]9830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04
来张近景,这种野花十分彪悍,叶子贴地生长,这样对于牛羊一类的食草动物来说就很难吃到,牛羊不到的地方,割草机也奈何不得它们,它们根系也特别发达,别看地面上个头不大,地面下的根都象胡萝卜一样粗壮。

[attach]9830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06
在一个角落里面,还发现了一丛长得很不错的蘑菇,可惜没有相关的图书,也不知道有没有毒,就不敢造次了。

[attach]98305[/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10
休息区里面有几处免费烧烤的地方,还配了挡雨遮阳的棚子(当然根前面停车区域的棚子一样,它的另外的重要用途就是收集雨水)。

[attach]98306[/attach]
作者: 上海老克勒    时间: 26-1-2010 13:10
河水洋洋同学,我跟了天涯,但那里没有贴完。

希望这里能够贴完。

我也准备去那里,你的贴子就是我的明灯。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14
来几张近景:

烧烤台的背面

[attach]98307[/attach]

烧烤台的正面,这家伙是用电的,按下那小门的按钮,它就会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attach]98308[/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16
原帖由 上海老克勒 于 26-1-2010 14:10 发表
河水洋洋同学,我跟了天涯,但那里没有贴完。

希望这里能够贴完。

我也准备去那里,你的贴子就是我的明灯。



没有问题,后面还有将近百张照片,一定贴完!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23
原帖由 Viola 于 26-1-2010 13:33 发表
那中国墙的照片好漂亮,一直想去那公园,但从悉尼去太远了。。。

LZ的露营家当太齐全了


2007年的时候曾经试图从阿德莱德一口气开到悉尼,那时侯就经过那附近的Mildura镇,感觉一路上还是很顺利的。

不过那个伟大的计划没有实现,过了WaggaWagga之后几十公里人就累得不行了,只好在一个休息区里面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才到悉尼。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30
澳大利亚多数地区干旱缺水,所以收集雨水的水箱随处可见,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私家住宅。这里当然也不例外。
  
水箱下面有个水龙头,冲冲洗洗应该没有问题,喝就免了,毕竟是没有经过处理的非饮用水。

[attach]9830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32
当然你如果觉得电热烧烤没有调调的话,还可以玩木柴烧烤,不过只能在一个划定的小区域里面,而且要自带柴火了,看看,这里就是刚刚有人烧烤过的痕迹(哈,这腔调就像描述史前人类遗址似的)。

[attach]98310[/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34
我们到的时候似乎离开午饭时间还有一些早,所以很从容地就占领了一个风向风景俱佳(这种荒山野岭谈风景好像有点做作,哈哈)的好位置。

[attach]9831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37
搬出全套烧饭家伙,看起来架势很大,似乎准备弄个满汉全席啥的,其实就是烧一锅白菜香葱汤面而已,而已。

[attach]9831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39
离开那休息区之后,向前开没多久就到了一个很大的镇子,Bendigo,本地哥,哈哈。当然这“很大”是按照澳大利亚的标准说的,按照中国的标准其实是很一般的镇子。过了Bendigo,路标开始指向通向Mungo国家公园的必经之地Mildura,那也是一个“很大”的镇子。
  
路遇彪悍的“摩托党”,两个人坐在三轮大摩托上风驰电掣,好不风光!

[attach]98320[/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41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到达了Sea Lake镇,这个镇子的名字大概就是从它附近的那个盐湖来的,我们晚上就打算驻扎在湖边的一个营地。本地已经改了夏时制,三点多钟的时候,太阳还老高老高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个小镇上观观光了(真的是很小,根据2006年人口统计的结果,全镇人口只有634人,下次人口统计或许会壮观一点,因为据说下次统计连猫狗等宠物也统计的)。
  
镇上的皇家大旅馆,不知道在地球毁灭之前能否等来英国皇室的光顾?

[attach]9832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45
不过老实说这旅馆虽然小,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其实还挺有情调的。

[attach]98322[/attach]

旧式铸铁雕花装饰看起来仍令人心动,如果腰包宽裕一点倒是真想在这里住上一晚。

[attach]9832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49
皇家大旅馆的对面就是本镇最大的连锁超市(也许是唯一的,镇上就这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跑到超市里面,左看右看想买点牛排啥的,晚上也能在帐篷里面犒劳一下自己,未果,冷冻柜里面香肠倒是有一些,可是一看生产日期居然是三个月前的,而且看那包装也不是速冻的,估计本来是鲜香肠,后来卖不掉就赶紧赶在过期之前冷冻起来,等到某天某人馋香肠馋得要命的时候没准会掏钱买下来。最后只好买了一盒猪排(最后一盒)了事。
  
出了镇子向前五六公里就到了湖边。这个湖是一个盐湖,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涸的。 1830年代,人们发现了这个湖,并开始采集湖盐,Sea Lake镇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有人居住的。这个湖里面出产的盐是粉红色的,看起来很诱人,不过那盐场离开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所以也就没有机会一睹这“粉盐”的风采了。
  
湖边有一个木质的观光台,比地面高处两米多,台上还立了一个金属牌,概括介绍了盐湖和附近的动植物。

[attach]98325[/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3:53
站在高台上眺望远处的湖景,看不到杭州西湖的那种清秀,感受到的只是苍凉悲壮。

[attach]9832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26-1-2010 14:57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03
这个地区多年来饱受干旱折磨,湖滩上只有这种耐旱的肉茎植物还能活得有滋有味。

[attach]9832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09
这种低矮的灌木更加强悍,不单耐旱而且能够在盐渍中生存。

[attach]98330[/attach]
作者: 长腿兔子    时间: 26-1-2010 14:13
赶上直播了,顶噢!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22
湖边便是大片大片的麦田,这倒是真的符合以前课文上说的“一望无垠”之类的形容词了。不但看不到边,也看不到任何有人居住的痕迹,那农场主的家显然是远的已经看不见了。

[attach]9833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26
这张是站在湖滩上远眺麦田的,不知道那棵树有啥名目?

[attach]9833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30
天空中的云层在麦田上投下优雅的阴影。

[attach]9833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33
这些麦田中孤零零的树木难道是用来给耕作的拖拉机导航的,不要一不小心跑到别人的地块上去?瞎猜的,要是我真的也有这么大一块地,我第一件发愁的事情就是怎样才能搞清楚地界,哈哈。

[attach]9833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41
这个区域农业的主要作物似乎就是小麦,在A79公路右侧,还有一条走向几乎完全相同的单线铁路,这条铁路现在还在运营,但是主要业务应该就是运输这些大宗的农产品了吧,毕竟外出旅行要是靠这火车的话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另外方向的麦田。

[attach]98335[/attach]

[attach]98336[/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44
在湖边逛了一圈准备离开的时候,终于碰到了另外一个游客,不过这游客到这里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观光,主要还是让她的狗狗下来舒展一下,顺便让狗狗喝点水。她离开的时候,忘记了带上狗的水碗,我们赶紧挥手示意她停下,开始她还以为我们和她热情告别,也向我们挥手,后来看到我们不停地挥,才感觉不对,连忙把车子转回来。
  
离开湖边很快就到了事先通过那本地图和GoogleEarth选定的营地。从地图上看,这营地就在离湖边一公里多的小树林里面,本来以为没有什么风景可言了,到了那里才发现,因为小树林地势较高,在那里一样可以看到盐湖的全景。不过现在也没有时间和心思再欣赏湖景了。我们必须要在天黑之前把帐篷搭起来,出发之前只是在后院把这硕大的帐篷打开清点了一下零配件,试着支了一下帐篷的内胆,还没有完全搭过一次,也不知道究竟有多麻烦,需要多少时间。
  
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搭帐篷的具体地点,这小树林方圆大概也有将近200米,我们开着车子在里面兜圈子,试图找到一块又平坦,又干燥,远离草丛(真的很害怕蛇,离开草丛远一点总归没有坏处)的地点。我们到达小树林的时候,已经有一辆四驱拖着房车停在那里,看着心里也踏实了不少,第一次在外边宿营,如果真的就我们孤零零的住在这荒郊野外黑灯瞎火的树林里面,还真是有点担心呢。兜了几圈发现也没有什么特别完美的地点,就选定了离开那房车不太远的地方:既能让彼此看到有个照应,又不至于靠得太近彼此影响。
  
搭帐篷的过程似乎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复杂,两个人忙活的过程中,房车那里飘来阵阵肉香,我跟老公两个人各自咽了一口口水,唉,没办法哦!

帐篷搭好之后,房车的主人也过来打招呼,那是一对老年夫妇,刚参加完Mildura的音乐节(澳洲人热衷于各色的音乐节,说白了,也就是大家找个借口狂欢一下,而已),正在返回墨尔本的途中。

搭好的帐篷和远处的房车

[attach]9833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48
帐篷搭好之后心里就踏实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先把睡垫放到帐篷里面,然后开始用车子上的12V的电源充气,这时候才发现奸商提供的电源线实在太短了,费了好多脑细胞才解决了难题。然后搬运睡袋等物品。最后把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支,哈哈,这不就是活脱脱一个野外之家!
  
那盒费了不少劲才淘来的猪排自然也没有忘记,晚餐的第一道菜就是它了:

金色的夕阳下面,煎着金色的猪排,味道其实也不错的。纸杯里面就是用保温杯里面的冰块做的冰可乐,喝一口,心里那个美呀!

[attach]98338[/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4:52
晚饭过后,太阳也差不多要下山了,用小锅子烧了些开水,泡上一杯浓浓的热茶(听起来好煽情,就是袋泡茶罢了),两个人懒洋洋的坐在椅子上开始欣赏着一天中最后最美的时刻。

[attach]98339[/attach]
作者: 喜悦    时间: 26-1-2010 15:11
野花真好看,请问是几月份?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24
喝罢茶之后,简单洗漱一下也就熄灯睡觉了。洗漱不简单也不行了,营地没有自来水供应,全凭自己带的那三十升矿泉水了,毕竟还是第一天,怎么也得节约一点。那盏灯也让人不放心,谁知道啥时候电池的电就用光了,重新充一次电需要15小时!
  
洗脸我用的是自家独创的超级无敌省水洗脸法:先用卸妆湿巾擦一下脸和颈部,除去油脂和灰尘,然后用少量清水过一边(真的很少,就一小杯呢,诸位在家里停水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个秘技),再用爽肤水二次清洁。
  
洗手更加简单一点,先用强生的婴儿湿巾抹一下,然后用免洗的消毒洗手液涂抹一边,就权当已经干净了,出门在外,也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咱的超级无敌省水套装:

[attach]9834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25
原帖由 喜悦 于 26-1-2010 16:11 发表
野花真好看,请问是几月份?


10月份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29
夜里蜷缩在睡袋里面,耳边传来经久不息的风声。帐篷在风的作用下不断劈啪作响,也不知道是下雨呢,还是什么别的声音,更令人不安的是,还不断有奚奚嗦嗦的声音从堆放食物的箱子那边传来,莫非有什么动物已经闯入帐篷,正在享用我的食物,按理不会呀,那帐篷的拉链看起来很结实啊。。。,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毕竟早晨起的太早了。
  
早晨再次被风声吵醒,帐篷里面已经亮起来了。这实在不是一个睡懒觉的好场合,赶紧起床。
  
早饭煮了一锅粥,再煎了4个鸡蛋,小小的吃了一顿。然后就开始重复昨天扎营的步骤,无非就是相反的顺序。收帐篷的时候碰到了小麻烦,那外层的防水篷布在大风的鼓吹之下,险些像巨型风筝一样飞到天上去,幸亏两个人死命抓住,总算没有出乱子。
  
那房车内的夫妇出发的也有些迟,大家道别,互祝好运,然后就分别上路了。从这个营地出发到下一站的营地只有不到两百公里的路程,用不着再像昨天那样急吼吼的赶路。经过一个小镇的时候,被路边小咖啡店外闲适的气氛吸引,停下来拍了些照片。

[attach]98345[/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31
那咖啡店的对面就是镇上的火车站。站上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巨大的白色钢制粮仓,在蓝天下显得格外漂亮。附近出产的小麦应该会在这里集中储存,然后直接装载到火车上运到外地。

[attach]9834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34
天气也非常有趣,早晨起床的时候,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几个小时过去之后,大概是随着地面上水分蒸发到空中,天空的云开始一点点的多起来。强烈的阳光,清澈的天空,丝一般轻柔的白云,这些美好的东西现在都一起呈现在面前。
  
常常会在那些欧洲宗教题材的油画中看到那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亮的白云,的确会让人浮想联翩,不由得会去幻想那白云上面的美好世界。

[attach]98350[/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45
不过路边的标记会很快把你从白日梦中拖会到现实中来。再向前就要进入位于南澳,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交界处的果蝇控制区(FFEZ Fruit Fly Exclusion Zone),根据法律,不能携带任何未经过授权的水果和水果类的蔬菜(比如番茄青椒之类)以及花卉进入这个区域,被捉到立马罚款200澳刀。因为这些东西有可能会把果蝇的卵和幼虫带入这个无果蝇区传播,极端情况下,会摧毁当地赖以生存的种植业。
  
去之前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第一个营地就选在这个区域外边,从墨尔本带来的蔬菜和水果也全部在第一天晚上吃掉了。所有的垃圾也在进入这个区域之前找了一个休息区的垃圾筒扔掉了。

[attach]98351[/attach]

大幅标记告诉你再把水果往前带就要小心荷包啦!

[attach]98352[/attach]

两个黄色垃圾筒就是供过往车辆抛弃携带的水果蔬菜的。

[attach]9835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47
中午过后到达距离Mildura 26公里的小镇Red Cliffs。这里曾经是澳大利亚一次大战结束后最大的退伍军人安置基地,现在的主要产业依然是农业,马路两侧都是连成一片的葡萄园或者其它果园,这个地域提供了整个维多利亚州80%的葡萄,很多其它地区的酒庄需要从这里购买葡萄。镇中心的道路上除了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老爷车经过外,拖拉机一样轰隆隆地招摇过市。

[attach]9835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52
镇上有一个很不错的休息区,是当地一个叫做“狮子会”的俱乐部捐赠管理的。休息区照例提供免费的烧烤设施,难得的是还提供免费的饮用水。

休息区的坐椅,可能是最近天旱风大的缘故,上面蒙了一层很厚的尘土:

[attach]9835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27-1-2012 11:08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54
比起普通的休息区来,这里还多了一个信息栏,上面提供了了附近详细的公路街道地图。我们自己的地图上没有这些信息,于是干脆用手上的相机把那地图拍了下来,后来在寻找第二个宿营地的时候,这张存在相机里的地图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attach]98356[/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5:56
建镇初期,汽车还不那么普及,马匹应该是相当重要的交通工具,此外,作为一个农业城镇,养马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在墨尔本这些大都市,喜欢养马骑马的人就比较尴尬,首先自家的住宅很难大到足以养马的地步,其次即便能够养马,附近的道路上也不适合骑马驰骋。一般的情况就是把马寄养在一些专业的马厩,到了周末再把马用拖车拖到郊区的跑马场去运动运动。像Red Cliffs这样的小镇,环境就好多了,这不连休息区还有专门饮马的槽子。

[attach]9835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06
就着休息区内烧烤台子,我们开始做午饭,照例,还是煮面。从墨尔本带来的蔬菜已经全吃光(吃不光也要在果蝇控制区的入口处全部丢光才行),所以这顿就成了正宗的阳春面,面条里面加了放了些盐,胡椒粉和麻油,味道一样不错。

[attach]98359[/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09
午饭过后继续赶路,在那张从RedCliffs休息区拍摄的地图(Redcliffs镇和Mildura镇几乎已经连在一起,所以这张地图上也包含了Mildura镇的多数街道)的帮助下,没有费太大周折就找到了第二个宿营地。跟第一个宿营地不同,这个营地不在主路的附近,而是位于一条叫做Murray河的大河的边上,需要穿过几条Mildura镇内的道路,而且最后一段路还是土路,幸亏此地规定,雨天不许在土路上通行,所以那土路的状况还算不错,一般的小型两驱的车子一样可以进出。
  
在那营地转了转,发现那里风景真是一流,营地紧靠着Murray河,而且似乎有点太近了,能够扎营的平整地面基本都在距离河岸六七米的范围内。一贯杞人忧天的老公开始和我讨论万一风太大把整个帐篷吹到河里面的可能性,哈哈。
  
看看太阳,时间还早,带来的蔬菜肉食都吃光了,还是先去镇上买一些吧,否则守着这无敌河景饿肚子实在太天理难容了。
  
Mildura镇是维多利亚北部的重镇(最北边了,过了Murray河就是新南威尔士州的地界了)。人口“高达”四万八千人,所以镇上的购物中心也就很自豪的冠以“Mildura 中心”的称号。

[attach]98360[/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23
在那超市里面飞速的抓了一盒鲜香肠,一盒牛排,一袋洗干净的菠菜,还有一些饼干什么的就结帐离开了,虽说时间还不是很晚,没有搭好帐篷安顿下来之前心里总是不踏实。
  
因为已经探过一次路线,所以从超市回营地的一路都非常顺利。在离开柏油路开上土路之前还特地下车拍了一张照片:

[attach]9836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25
土路两边都竖起了“植被保护区”的牌子,不但禁止开车进去,就连走路进去也不行。沿着这条土路向前两公里,就到了一个泵站,整个Mildura的农业全部依赖泵取Murray河水灌溉才得以生存。这些年随着干旱的持续发展,Murray河已经不堪重负,大家需要在保护河流的长远利益和保护饭碗的现实利益之间做艰难的抉择。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汇集在旁边的一个小小的湖泊里面,这湖泊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Kings Billabong“,Billabong是一个澳洲词汇,专指那些河边的湖泊,起源不明,有人说来自苏格兰的盖尔语,有人说来自澳洲土著的语言。不管怎样,这个词听起来都有那么一点水汪汪的感觉。
  
宿营地就设在这里的动植物保护区内,保护区的入口就在泵站旁边:

[attach]98365[/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39
保护区的大门就是一个简单的栏杆,这栏杆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而是为了保护那条脆弱的土路,下雨天栏杆就会放下来,阻止车辆进去。即便如此,时间一长,这条路也变得坑坑洼洼,像我们这样的小车子必须格外小心。

[attach]98368[/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44
前面来这里探路的时候觉得这个营地真是个好地方,地面比昨天的那个营地更平整坚实,真正到了要决定扎帐篷的地点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每个地点都有不足之处,有的地方地面上树枝太多,看上去需要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弄干净,有的地方则是蚂蚁太多,而且是那种个头挺大的红蚂蚁,好像是因为不久前有人在那里弄烧烤,地面上留下不少油脂和食物颗粒,大概方圆几百米之内的蚂蚁都过来聚餐了。 为了找个完美的地点,两个人开着车子在树林里面兜了好几圈,理想中的营地始终没有看到,理想中的房车倒是看见了,那房车就停在不远处河边,是用一辆大客车改装的,还自带一台柴油发电机。车顶上竖着电视天线,车后面拖着一辆轿车(没错,人家是轿车拖着没有发动机的房车,这里是房车拖着轿车),房车的屁股上更挂着一辆摩托车,还是越野的那种。唉,啥也别说了,两眼泪汪汪啊。
  
最后狠了狠心,总算确定了扎帐篷的地方,这里啥都好,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离开河边太近了。究竟有多近,看看照片就知道了。

[attach]9837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6:48
之所以把帐篷搭在那么靠近河边的地方,也是无奈之举:沿着河边就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土路,经常会有越野摩托车手飞驰而过,虽然都是在白天看见的,可谁能保证没有哪位突发奇想的仁兄会趁着月黑风高的时候在飚一把车?所以只能尽量让帐篷离开那土路远一点,同时再把车子停在土路和帐篷之间,心里总算踏实一点。
  
帐篷搭好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趁着太阳还高,拍了几张Murray河的照片。

[attach]9837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00
河面上远处白色的物体是一艘在水面上游弋的观光船。出发之前在Lonely Planet 上看到的描述说这条河上有多艘旧式的蒸气轮船还在运营,那些船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可惜这艘不是。

这是一艘很现代的游船,当时正在河上转弯。

[attach]9837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03
转过90度之后,就直接靠岸停泊,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动静,看来和我们一样准备在这里过夜了。实际上第二天一整天它还是停在那里。

[attach]9837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06
河的对面是一个树林,看上去很深的样子,其实那全是错觉,离开对面河岸不远处的地方就是一条联接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的重要的繁忙公路。大小车辆日夜川流不息。白天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等到了夜间,那些大型卡车咆哮穿行的声音就变得非常清晰刺耳。

[attach]98375[/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07
本来还想多在外边独自享受一些这迷人的河景(眼光所及的确看不到其他人),可惜澳大利亚的苍蝇实在不给面子,就像一架架小型轰炸机一样围着转,一有机会就会叮到脸上来。这时候突然很佩服这些小东西,如果做人能够做到像它们那样契而不舍,进入“成功人士”的一群,应该是手到擒来吧。尝试了一下买来的苍蝇防护网,罩在头上,苍蝇自然无计可施,可是自己眼前就像蒙了什么东西似的,非常不舒服。没有办法,进帐篷弄晚饭吧。

煎香肠是我的最爱,哈哈!

[attach]98376[/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10
晚饭过后,苍蝇也基本下班了。此地昼夜温差极大,太阳一下山,温度就开始骤降,作为变温动物的苍蝇,活力也会大大下降。赶紧又凑这机会钻出帐篷拍几张黄昏时候的照片。

除了隐约传来的车子经过轰鸣声音,眼前所见便是一幅宁静的夕阳西下图。

[attach]98377[/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21
这一段的Murray河似乎存在严重的河岸侵蚀现象,陡峭的河岸上大块的泥土崩塌在河里面,河边大树一半树根已经暴露在外边,用不了多长时间整棵大树大概也会跌进河里。

[attach]98378[/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23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蚊子也很快就要上班了,于是赶紧回到帐篷里面。趁这微弱的光线拍下这一天的最后一张照片。

[attach]9838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25
第二天早晨,突然感觉有点累,想想还要面对收帐篷,重新打包等一大堆事情,觉得有些胆怯,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这河边上再呆一天,享受一下这慵懒的野营生活。
  
苍蝇一如既往的疯狂,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呆在帐篷里面,弄点吃的,喝喝茶什么的,看着河上一艘艘飞驰而过的小艇,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来,再一点点地落下去,时间仿佛水银一样慢慢流动。

一个小朋友正在河里面玩滑水,经过我们帐篷的时候,一不小心失去平衡,不过很快他就重新开始了。

[attach]9838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27
上面的照片和下面的这张照片都是隔着帐篷的防虫网拍摄的,大家看一下就能体会为何我宁愿呆在帐篷里面也不愿意戴那个防蝇头罩了。

[attach]98384[/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30
LG躺(确切的说是“堆”)在椅子里面看那本“Lonely Planet”的时候,突然惊呼,我们的帐篷是不是搭错地方了?我赶紧问为什么,他说,这书上提到,不要在“Red gum”,也就是赤桉树下面搭帐篷,因为赤桉树的树枝会毫无预警地掉下来,哪怕当时空气里面一丝风也没有,我们这才搞清楚为何有的地方地面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树枝。原来如此!
  
两个人马上从帐篷里面冲出来,看看帐篷究竟有没有正好搭在树下,还好,离开最近的树也有一段距离。不过看看旁边地上那刚掉下来的硕大树枝,觉得有些后怕。

[attach]9838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30-1-2012 11:40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36
在河边休整了两个晚上之后,终于又要启程了。这次收帐篷过程比较顺利,老天很帮忙,没有刮什么风,LG担心的收帐篷的时候被吹到河里的那种事情看来不会发生了。
  
为了节省时间,早饭也没有吃就上路了,从Mildura到Mungo公园的一路大部分是土路,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所以应该尽快上路才行。
  
再回到Mildura镇上的时候,先在一个加油站把车子的油箱灌满,然后跑到一个Pizza店买了一个11寸的大号Pizza,这Pizza上布满了火腿香肠,是顶饱的好东西。吃饱喝足之后两个人对望了一眼,打着车子,放手刹,踩油门,哈哈,正式出发了。
  
穿过Mildura镇,顺着路标很容易就找到了通向Mungo公园的道路。在道路分岔的地方,有一个可变的路标,依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会给出不同的指示,因为通往Mungo的土路会在下雨时候关闭,提前设立这个路标的目的大概就是让大家少走一点冤枉路。近来天气干旱,降水稀少,道路自然是畅通无阻啦!

[attach]98386[/attach]

往前开不远又是一个差不多的路标:

[attach]98387[/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31-1-2012 11:43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42
过了路标,就看到两个摊子。果然是一个商业意识浓厚的国家,生怕你在去Mungo公园的路上缺吃少喝,这不,又是鸡蛋牛油果,又是橙子橘子的。彪悍之处在于,这是两个无人摊位,看中了东西,把钱丢在钱箱里面就可以了。

卖鸡蛋和牛油果的摊子,鸡蛋居然还放在冰盒里面保鲜,还真的很讲究呢。

[attach]98391[/attach]

卖橙子的摊位:

[attach]98392[/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7:46
过了水果摊没有多远,就看到了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标记:下一个加油站,前方325公里!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车子的油表,还好,还满满的呢。
  
以前看到某人说有次在这个地区旅行,肚子饿的不得了的时候,看到前方有个麦当劳的牌子,一下子精神大振,以为那餐厅就在附近不远处,等开近一点才看到牌子下面的小字:向前100公里Mildura镇。那个郁闷啊!

[attach]9839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30-1-2012 11:55 编辑 ]
作者: davidmouse    时间: 26-1-2010 17:51
哎呀,真是好文好图,还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00
以前从网上看Mungo公园的攻略的时候只是听人家说,路上会有很长一段土路,究竟有多长,谁也没有说清楚,这个路标总算说明了:88公里。真是好吉利的数字。但愿这个吉利的数字能够保佑我们的小车子的轮胎平平安安。

[attach]98400[/attach]
作者: gamesover    时间: 26-1-2010 18:01
哎,啥时候俺才能享受这种生活啊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02
柏油路即将结束的时候,路边开始出现红色的警告标记,告诉你前方道路即将发生变化,如果这还算是人性化的温馨提示,那么后面的标记就是很不客气的告诉你不要在下雨天使用那条土路,否则,罚款!

警告道路即将变化的标记:

[attach]98401[/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03
雨天上路要罚款:

[attach]98402[/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31-1-2012 11:53 编辑 ]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05
把车子停在土路开始的地方,拍了一张照片。想为何这柏油路不再延续下去呢,政府没钱啦?

[attach]98403[/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08
这条88公里长的土路的绝大部分路段的状况其实都还很不错,基本上都象下面照片里面那么平整。只是有部分道路上面布满了小石子,这让我们很担心车子轮胎的安全,此外小石子的存在也让刹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一贯谨慎的LG一路上都保持着40-60公里的时速,唉,出门在外,小心点总是没有坏处。

利用红土筑成的道路,回到墨尔本洗车的时候发现车子的缝隙里面布满了红色的细土。

[attach]98406[/attach]
作者: 河水洋洋    时间: 26-1-2010 18:10
越接近Mungo公园,环境就变得越干旱。很久以前Mungo湖还是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真正的湖泊,18000年前因为气候的变迁,变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平坦的湖床常年干涸,只有在雨季才会形成几个小水塘。不过各种野生动物倒是越来越多:本来看到前面地上好像躺着一根树枝,后来发现那树枝居然会动,再接近一点才发现是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在路面上游动。那蛇动作优雅地过了马路,然后迅速消失在草丛里面,LG眼睛比较尖,始终盯着那蛇,我盯着草丛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于是就对着草丛拍了一张照片,后来我盯着那照片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那蛇。这让我很不安:如果走在草丛里面,真的一不小心会踩到呢。
  
没过多远,又遇到了一位新的爬虫朋友:一只短尾巴的大蜥蜴,差不多有40公分长,正懒洋洋地卧在马路中央享受阳光。LG看了看后视镜,没有车子跟上来,于是就把车子先靠边然后又掉头回去,给这个家伙拍了一张特写。

[attach]9840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河水洋洋 于 31-1-2012 12:01 编辑 ]
作者: storming    时间: 26-1-2010 18:46
呵呵,两部相机换着用啊,呵呵。。。

顶照片!
作者: Gstring    时间: 26-1-2010 18:54
看兰州的文字很不爽,废话太多。。没有煽情力
所以我决定只看照片
作者: 长腿兔子    时间: 26-1-2010 19:02
哈哈, 写的很好啊, 楼主辛苦了!!
作者: 太阳花开    时间: 26-1-2010 19:56
写的太棒了!
作者: extreme    时间: 27-1-2010 00:08
不错,LZ的文章写的很风趣。

你们的帐篷很好啊,一室一厅,开车野营的话,这种最好了,下雨天可以在厅里做饭,还可以挡住苍蝇蚊子。

卡式炉便宜,就是火力不行,太慢了。高山炉头有预热管,速度快多了。

自充气垫比充气床要舒适,但贵多了。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27-1-2010 01:10 编辑 ]
作者: sinbad    时间: 27-1-2010 00:51
强贴留名!
作者: 州游列國    时间: 27-1-2010 01:24

作者: junjie249    时间: 27-1-2010 10:40

作者: daxiao    时间: 27-1-2010 11:33
奸商说覆盖率90%,上网一查才知道,敢情人家说的是人口覆盖率,不是面积覆盖率,.......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