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转一篇关于抓螃蟹的文章,看了真无话可说了 [打印本页]

作者: Espresso    时间: 22-1-2010 21:50
标题: 转一篇关于抓螃蟹的文章,看了真无话可说了
昨天收到老朋友从新西兰发来的“沙龙文艺”螃蟹风波专刊,看过文章后,忍不住也写下这些字句。

事情很的经过并不复杂:

圣诞节前,新西兰北岛的某个海湾沙滩地方,据说突然涌来有上千名的华人,来这沙滩一带玩耍抓螃蟹。来的人数之众,被捕捉的螃蟹之多,与被丢弃在沙滩上的垃圾一起,令当地毛利人和居民反感愤怒了!
引起愤怒的具体算术如下:
1000(人)X 50(螃蟹)=螃蟹50000只

需要说明的是,新西兰有很好的存活已久的“良法”:允许人在新西兰的海湾沙滩和近海对各种海产品适量捕捞。像这样的螃蟹,允许数量是每人五十只。其它不同的海产品,被允许捕捞的数量,尺寸大小不同,都明文规定着。
在新西兰生活过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场景:毛利人和当地人提着草编织袋,在海湾沙滩捕捞海产品,一般一袋两袋够全家人食用了,他们便会住手。很少见到过量贪心捕捞的人事。

在此,且先不论是否有上千的华人出现在那个沙滩上?也不说是否每个人都捕捉了五十只螃蟹?也不去探讨这个沙滩一带的螃蟹是否北部捉绝了种?
但基本事实大概不会错的,那就是,在那天确实有很多拖家带口,呼朋唤友的包括很多华人在内的亚裔出现在那里过,开心尽兴“按法律规定的合法的”,每人带走了数量不菲的螃蟹。
当时的参与者,自觉是合法的带走了螃蟹,却没意识到“钻法规空子”而留下的反感愤怒。
别说当地毛利人和居民为此感到愤怒,就连远在万里外的我也深觉不安和担忧。
因为“良法”的建立也许不难,难就难在维护共同遵守上。

新西兰的这个良法的存在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
这是当年土著居民毛利人跟后来的英国人签署的怀搪仪条约中的重要一条。即毛利人对新西兰的海产品拥有的权利,从那时起,就被法律保障的特别权利。
但即使是拥有这个特殊权利的毛利人,也一直遵守有关适量捕捞的法规不会随意乱来的。不用说,在他们祖辈生活的海湾边,他们是从未见到过这样场面浩大的上千人的捕捞场面。现在出现的大量捕捞者,被毛利人当地人认为是华人!新移民的华人群。

这是有组织的“群体”行动吗?当然不是!
他们都是华裔吗?我也很怀疑!
真的多到上千人吗?也未必!
有五万只螃蟹被捉走吗?我真的不相信!
天下螃蟹都是敏感之物,两千只脚板两千只手在那沙滩上嗬嗬捣乱,螃蟹恐怕早吓得逃之夭夭,被活捉的螃蟹数量减去五分之三也不过分吧?
当然,减去五分之三的数量,数量仍然巨大可怕!

这就是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站在螃蟹,毛利人,环境保护组织,当地居民和新西兰海洋生物法这边!反对这样的行为和场面再次出现的原因!虽然我也是华人。
这样的事情要是再三出现,我预感新西兰政府会修正有关法规,非常的有针对性的修改法规条例,收紧捕捞数量尺寸限制,加大打击力度和罚款水准,甚至明文限制每天出现在海湾沙滩上的非居民捕捞者数量。即使政府不想修改这些法规,毛利人和环境保护组织也会提案要求修改的。
修改这样的法规说穿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令人担忧的是,随之将悄悄收紧移民法规,对某些种族文化的移民加以某种程度的限制,对某些文化人种的误解歧视更加加深。

新西兰是个法治国家,对这种事情不会出动军警城管,绝不会抓人开枪。连为之愤怒的毛利人也不会轻易冲上沙滩与人理论的。
但从长远的看,这些“小事”会成为火种存留下来,遇到适当的时间地点气候就会燃起丛林大火,而不可收拾。
这个世界的种族歧视偏见无处不在,即使不公开也照样有市场。而种族主义热情观点是最容易被认同被煽动的,在任何一个国家。
假如这些“外来者”,以利用,钻空子的方式破坏了“良法”,变成这个国家,法律和大众憎恶的破坏者后,以种族去区分“敌我”,恐怕是最简便的事情结果?

华人们不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才不惜万难地走到国外定居下来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加入到维护“良法”的行列中去?以自己个人的行动,去参与维护这些对自然对人皆有好处的“良法”呢?
要知道,良法的存在不仅是保护环境,保护我们所在的国家的环境,是在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所有公民的子孙后代的健康生存提供良好环境,也为我们今生今世的平安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再有天大的吃喝理由,也不值得我们去破坏这样的良法基础,良法社会呀!

聪明的华人们,想过这点没有?




下面是朋友转来的有关文章:
-------------------------------------------------------------------------------------------------------------------
捉螃蟹的文化冲突
南太井蛙

零九年圣诞,纽西兰连续丽日晴天,民众纷纷出游,一群亚裔齐集北地海滩捉螃蟹,惹出大新闻。除了当地毛利、欧裔的不满投诉,有关媒体还联络了华社环保人仕与社团领袖,并撰文批评之。而今年中文媒体在休假结束后,也陆续出现了有关文章,网络上的讨论也比较活跃。
圣诞新年长假,华人作为这个国家的居民或公民,有权前往任何对公众开放的场所休闲消遣。辛苦终年,游山玩水散心,本无可厚非。即使是发生了“捉螃蟹”之类的事件,于“本地文化”有冲突,也绝非华人对本地文化的有意冒犯与不尊重,除了极少数通过渔猎获利的不法份子,大多数华人结伴出游到海滩捉螃蟹,只是想享受一下,娱乐一下。并非刻意制造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麻烦。他们之中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捉螃蟹,虽未触犯法律,却导致“文化冲突”。所以在“捉蟹风波”的讨论中,有不少华人认为何错之有,满腹委屈,感到主流社会的反应是“种族歧视”,甚至指责那些批评“捉蟹风波”的华人“媚外”、“别有用心”、“企图占据道德制高点”等等。
大家从生态环境、法例规定等方面看“捉蟹风波”,已充份表达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下只想从“文化冲突”角度,谈一点浅陋之见。
这次北地“捉蟹风波”,在同一区域内,集中了数量较多的人群,大量捕捉螃蟹,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当地滩涂生态环境,并且留下垃圾造成污染,是导致当地毛利、欧裔居民不满与投诉的主要原因。
在华人看来,这么好的天气,在海滩上见到这么多同胞,能抓到这么多螃蟹,回去可大快朵颐,吃不完还可送人与之分享,况且这螃蟹在超市也价格不菲,可谓一举数得,此行不虚。热闹开心、享口腹之乐、收经济之益,又不犯法,在我们的文化中,完全正常又正当。
政府制订的捕捞法例,对捕捞鱼类贝类螃蟹、鲍鱼的尺寸大小数量均有规定,但有时捕捞的海洋生物既符合尺寸大小,也未超过最高数量,当地人还是只取少量,其余放生。除了深具环保意识,还体现了重在参与,享受过程,不计较收获结果的文化特征。
纽西兰流行音乐家埃迪?雷纳曾经创作《这片土地》一歌,尝试代替国歌,虽然未获成功,但从此歌的“土地”主题广受欢迎,可见在纽西兰人心目中,他们属于这片土地,这片“忧郁、美丽、变化无穷的土地”。强烈的环保意识,对大自然的热爱珍惜,与纽西兰人对土地的信念是分不开的。
华人若攀登一座高山,必称“攻顶成功”,“征服”某某最高峰。但当地人鲜少用“攻顶”、“征服”之类字眼,因为他们认为雄伟的山巅是有神性的,代表一种精神的永恒,去攀登它,只重在其过程中突破自身体能意志极限的挑战。
见到天空一只鸟、水里一条鱼、树上一粒果,包括草地上的鸭子,一树山公园的鸽子,有的华人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这能吃吗?!味道好吗?!清蒸还是红烧?!在当地人看来,花草动物包括昆虫,都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应该受到呵护照顾。
我喜爱旅游,特别是在纽国境内,也写些游记。在搜寻资料时我就发现,中港台及本地的华文“纽国观光”介绍,除了旅游热点、住宿餐饮交通的信息,对纽西兰概况(历史与文化)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行。而Lonely Planet出版的《纽西兰》一书中,关于纽国历史、文化(包括毛利文化)的介绍,就多达三十页,这还只是一本普通的旅游工具书。而在国人编写的留学与移民的华文资料上,有关历史与文化的部份同样乏善可陈,反而看到对社会福利有很详尽的介绍。
这多少反映了在华人对一国一地的关注焦点这个问题上,有关“文化”方面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
我们所面对的是另一种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甚至个人隐私、寒喧客套、餐饮习俗等方面,一旦与之接触,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在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的强势面前,我们自身文化中优秀而历史悠久的精粹,不应遭到矮化、肢解更不可轻言放弃,相反应该在纽西兰多元文化并存的国策下,通过我们的恪守与坚持,代代相传。但与此同时,正如一篇讨论中西文化冲突的文章所言﹕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哺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处于不同民族之中的群体及成员有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遵循着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范。人们往往习惯于“自我参照”,根据自身文化的个性和价值观念去解释或判断其它一切群体的行为,因而产生了对异文化的偏见,导致文化冲突。
这是此次“捉蟹风波”中毛利、欧裔族群与华人产生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作为毛利、欧裔族群应该在抱怨与指责亚裔捉蟹之余,尽可能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行为与意识方面差异,给予宽容与谅解。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与学习本地文化,通过彼此的文化顺应与协作,将文化冲突化为文化交流与融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尊重这个家中的其它成员,并虚心去学习与理解不同文化,就会懂得爱护大自然与重视环保、在这方面,华社表现的确差强人意,欠缺积极主动。
五百年前,,悟溪禅师云游四海,,行经琵琶湖畔,,水尤清洌,,湖波泛碧。同行者皆脱衣下水,,唯独悟溪仅用巾帕沾水抹之,,众人疑惑相问,,悟溪答道: “湖中之水虽盈,,但属于我的不多,应永留予子孙,,以为润德。”天地间有一湖碧水,,自己又置身湖畔,,享清风之凉爽,,沐绿水之浸淫,,此乃人生之福气。有福则需惜福,,享福之余而不受尽用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将属于自己的一份幸福包括纯净美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让与后世子弟们共享。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中亦并非从来漠视天地、不敬自然,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一向讲求万物有道天人合一,只不过逐渐为后人所淡忘忽视罢了。

http://www.snowpear.com/news/annews/2010-01-22/33381.html
作者: szaneyxl    时间: 22-1-2010 22:08
“华人们不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才不惜万难地走到国外定居下来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加入到维护“良法”的行列中去?以自己个人的行动,去参与维护这些对自然对人皆有好处的“良法”呢?”

顶!

我也说个现象,亲眼所见的:

    我常看到在parramatta河边的华人老人钓鱼,小的还没有一个巴掌大都收入囊中,  老人估计是不清楚这边的规定的,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子女是怎么想的?
作者: alphabeta    时间: 22-1-2010 22:14
“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句话早无偿送给西方人了。

“黄祸”怎么狠的称号,可不是空穴来风。

Where is 浪花 and 青山 ?

突然发现这两个id名都很nature,可是他们的言论和思想……
作者: ozbird    时间: 22-1-2010 22:31
“这样的事情要是再三出现,我预感新西兰政府会修正有关法规,非常的有针对性的修改法规条例,收紧捕捞数量尺寸限制,加大打击力度和罚款水准,甚至明文限制每天出现在海湾沙滩上的非居民捕捞者数量。即使政府不想修改这些法规,毛利人和环境保护组织也会提案要求修改的。
修改这样的法规说穿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最令人担忧的是,随之将悄悄收紧移民法规,对某些种族文化的移民加以某种程度的限制,对某些文化人种的误解歧视更加加深。”

我觉得这个预感很可能是真实的。为什么会有合法的捕捞数量?是因为按照过去的经验,这个数量结合过去的人数,恰好不会对螃蟹资源产生威胁。但是如果这个人数突然增加,那么这个数量显然就不再合适,螃蟹的数量不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是会减少。而如果是一个少数族群造成了人数大大增加,导致其他族群的不得不减少捕捉量。这样一来,别说“环保主义者”会产生不满,就算是以捕捞为乐趣的人都同样会产生不满。而误解和歧视就难免会加深了。
作者: cext2    时间: 22-1-2010 22:43
顶一下。
想起一个词,“慎独”。
国人好钻空子,忽视功德,群羊。而非坚持原则,坚守信仰。
建议华人应该身上别个牌,不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让别人知道。改变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时刻提醒别人,更提醒自己。
让华人成为世界上最令人自豪的,最有归属感的词汇


之一。
作者: Fernando    时间: 22-1-2010 22:44
修改法规,宣传教育新法规,加强执法.
可以参考RTA的做法,长假期间,long weekend,double fine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2-1-2010 23:17
顶一个!
肯定有人会说,毛利人能抓50只,凭什么我就不能抓50只?怎么老外抓就是合理的,中国人抓就成了破坏环境?

然后估计还会有人跳出来,说为什么新西兰干爹抓螃蟹就是和谐,中国土爹抓螃蟹就被人看不起呢
作者: coolmate    时间: 22-1-2010 23:35
不过,这事儿有图片么?还是只有华人报纸报道?
作者: pipiman    时间: 22-1-2010 23:55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22-1-2010 23:17 发表
顶一个!
肯定有人会说,毛利人能抓50只,凭什么我就不能抓50只?怎么老外抓就是合理的,中国人抓就成了破坏环境?

然后估计还会有人跳出来,说为什么新西兰干爹抓螃蟹就是和谐,中国土爹抓螃蟹就被人看不起呢



版主我错了

中国人是不配吃螃蟹的
只有您这样的精英华人才可以吃

平民只能吃树皮
作者: 刘叔    时间: 23-1-2010 00:03
最令人担忧的是,随之将悄悄收紧移民法规,对某些种族文化的移民加以某种程度的限制,对某些文化人种的误解歧视更加加深


没什么好担忧的,迟早的事。

要改变这样的一些陋习,一些宣传活动、非营利的组织、具有牺牲精神的志愿者都是必需的。

嗯,FREEOZ有这样的活动么?
作者: mk82    时间: 23-1-2010 00:21
原帖由 刘叔 于 23/1/2010 00:03 发表


没什么好担忧的,迟早的事。

要改变这样的一些陋习,一些宣传活动、非营利的组织、具有牺牲精神的志愿者都是必需的。

嗯,FREEOZ有这样的活动么?

哈,估计FREEOZ还是类似抓螃蟹的活动多一点。
作者: eguan88    时间: 23-1-2010 07:32
Newcastle 那一带的pipi就是被华人挖灭绝了,  10年前我也参与其中, 捡了2桶最后吃不完发臭了  
作者: eguan88    时间: 23-1-2010 07:34
原帖由 mk82 于 23-1-2010 00:21 发表

哈,估计FREEOZ还是类似抓螃蟹的活动多一点。


悉尼附近的螃蟹都被早期来的越南人捕光了, 现在有也是在鸟不生蛋的地方.
作者: mk82    时间: 23-1-2010 09:15
环境压力啊, 还是搬家去西澳吧。 要么干脆以后不许抓了。 螃蟹生长的慢,哪里比的上移民的速度。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10:05
标题: 转一篇评论
一段時間沒見到關於華社的負面新聞了。可就在耶誕節,發生了一個抓螃蟹的不大不小的事件,讓我們華社蒙羞。

  其實事情極其簡單:先是個別華人發現北地某海灘有螃蟹可抓,並在互聯網上公佈了這一資訊。於是,大批華人蜂擁而至,讓昔日寧靜的海灘不勝負荷;讓從未見過這麼多人的當地人,驟然見到這麽多黑頭發、黃皮膚的華人,在海灘上大肆掠奪,並在留下大量垃圾之後揚長而去,大為不滿!

  怎麼又是華人?!

  全是互聯網惹得禍。消息一上網,散佈效果極佳。再加上國人貪吃,貪占小便宜的習性,於是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了開來,於是便蜂擁而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過我還是以為,是“不約而同”惹得禍。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運行的規律。如果突然打破常規,破壞了平時統計分佈的正常秩序,便反了常,便亂了套。如果大家都同時把車開上去北岸的大橋,便會引起塞車,引起交通癱瘓;如果大家同時到一家銀行提款,便會引起擠兌,甚至引起銀行倒閉。

  並非筆者有意為捕蟹者的行為開脫,筆者也不是這次捕蟹大軍中的一員。如果拆開來看這些捕蟹者的個體行為,節假日到海邊捕獲螃蟹,數量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除了這些人有佔便宜的企圖心之外,實在不應給予太多的指責。即便是這佔便宜的企圖心,也與在海邊和海中垂釣,沒有什麼質的不同。

    以我多年的觀察和體會,華人的品質並不比其他族裔的朋友差一大截。我僅舉發生在我的身邊,別人也常見兩件小事作為例子:我的房東是一位臺灣人,他和他的一位洋人朋友共同管理者不少的出租物業。從談話中知道他們願意將物業出租給華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華人在租金上十分守信用,從不賴賬。然而說起賴賬,卻是某些族裔人士的家常便飯,即使歐裔朋友,賴賬的事也並不罕見。還有一說,如果物業或者附屬的設施有了什麼問題,與其他族裔的人比較難纏,交涉起來十分費勁。還有一件小事發生在我的鄰居身上:一天后半夜,一個醉酒駕車的白人青年,將車開上人行道,攔腰切斷一棵樹,之後沖向圍欄,推到了大約四、五米的圍欄和一個郵箱。不用說肇事者的車也破壞得夠慘,開是開不走了,最後員警叫來拖車將車拖走。然而半年過去了,維修(或賠償)圍欄和信箱的事,那位白人青年,就是賴著不辦。按說這事責任明確,沒有任何懸念,涉及的錢也不多,可人家還是能拖就拖,能賴就賴。這種無厘頭的荒唐事,是決然不會出在華人身上的。一般說來,在街上出現碰一下、踩一下這樣的小事,不管是誰的責任,Kiwi朋友的“Sorry”,那是想都不用想就脫口而出的,可是如果出了撞車,傷人這樣的大事,他便能賴就賴,“Sorry”一詞可是輕易不肯說出口的。

  這並不是說Kiwi朋友的道德水準就比華人低下。說起各自的壞的習性及其不光彩的一面,那真地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華人的隨地吐痰,說話高聲,愛占小便宜等惡習備受指責;而Kiwi朋友的到處塗鴉,Party開到後半夜攪得四鄰八家不安,大老爺們赤背等習慣,也讓我們華人看著不爽。而從公共道德的角度看各自的優點,憑良心說,Kiwi朋友的優點還是比我們突出:除禮貌、禮讓外,鄰里互助,幫助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熱心公益事業,都比我們華人強得多。一個誰都見過的事實是,如果你的車子拋了錨,伸出援手的大都是洋人朋友,而我們的同胞,大都冷漠以對,即使舉手之勞,也不願出手相援。

  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這些事說重了是道德水準的差異,說深了是文化的差異。其實說白了,是雙方思維方法,處事習慣的差異。有差異就會不理解,就會看不慣,就會產生矛盾,就會發生衝突。怎麼辦呢?入鄉隨俗吧,就和著點吧!畢竟人家是主咱是客,畢竟是人家接納了我們,畢竟應該是我們融入人家而不是人家融入我們。這差異、這矛盾怎麼抹平呢?人家好的地方咱學著點,人家壞的地方咱包涵著點;咱的優點咱繼續發揚,咱的缺點咱堅決改正!

   咱們還要相互提醒著點,相互監督著點;個人要自己自覺著點,自己注意著點。所有華人,你必須注意你的公共形象,你必須注意你的一言一行,注意你的言行將會留給主流社會怎樣的觀感。如果你不自尊,不自重,受影響的將不只是你一個人,你的惡行、惡習將使整個華社受累。人家不知道你是張三,是李四,是孫五,是劉六,但你是一個板上釘釘的華人!

  而對於我們的理,該說的要說;對於我們的權益,該爭的要爭。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新西蘭的所有土地,包括海灘,屬於所有的新西蘭人民,不管來到這塊土地上的時間是長還是短,是毛利人、白種人還是黃種人。

  而對於發生在北地檢螃蟹這件事,自從李衍玲姐妹為此事呼籲以來,已有多人發表了評論,他們雖視覺不同,但都出於維護華人的形象考慮,目的是一致的。希望廣大同胞,記取此次事件的教訓。以後再去海邊,以親近自然,享受美景為目的。千萬別貪圖美味,甚至揣著一顆貪婪心,肆意掠奪,以致造成惡劣影響,讓華社蒙羞。

  我們還要大聲地告訴主流媒體和主流社會:不要對此事作過多、過深的解讀,這僅僅是一個突發事件,僅僅是因為 有過多的人在同一個時間,擁進了一個過小的空間。論他們的個體行為,既不違法,也沒什麼大不合理。如此而已!
作者: 韩健    时间: 23-1-2010 10:11
大家少安毋躁,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比如澳洲苍蝇多,可以请来中国医学砖家给华人洗脑说苍蝇富含蛋白质,多吃可以延年益寿、滋阴壮阳,甚至可以让经济学家出来论证吃苍蝇有利于祖国的GDP,祖国强大了我们华人不就腰杆子硬了?中华民族的撅起不就指日可待了?

我敢打赌,不出10年谁也不敢在澳洲拍苍蝇了,因为它成被保护动物了。
作者: chubbycat    时间: 23-1-2010 10:16

作者: 柳七    时间: 23-1-2010 10:58
要抑制住贪念啊。  够自己吃的就行。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3-1-2010 11:09
原帖由 pipiman 于 22-1-2010 23:55 发表



版主我错了

中国人是不配吃螃蟹的
只有您这样的精英华人才可以吃

平民只能吃树皮


只知道吃的人确实让俺看不起
作者: chibang1974    时间: 23-1-2010 12:35
说了半天总算看懂了,原来又是友邦惊诧了.
为了让洋人们喜欢我们,我们还是自律下,
比如不许3个华人出现在同一个海滩,同一个公园,同一个饭店,同一条马路.
不许3个华人做同一项群体行为.
不许通过互连网等串通消息,
友邦是否就会喜欢我们了呢?
中国人就是那么不自信,就象个拣来的孩子总怕被养父母嫌弃,
中国人抓螃蟹怎么了?
除了扔垃圾,有什么错?
土著有什么了不起,老子们现在也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错的是法律,不是遵守法律的人.
中国人请挺起胸膛来
不要以自己的美食文化为耻,就如同不要以我们的肤色为耻,合法就去做,不合法的就去想想它的美味.做个真实的人最高尚.
作者: sparkzhu    时间: 23-1-2010 13:27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呀

其实我觉得中国人是从众心理比较严重

看到别人比我多抓5只,那我也要多抓几只

好了,到后来比到后来都抓满了
作者: whoami    时间: 23-1-2010 14:07
原帖由 刘叔 于 23-1-2010 00:03 发表


没什么好担忧的,迟早的事。

要改变这样的一些陋习,一些宣传活动、非营利的组织、具有牺牲精神的志愿者都是必需的。

嗯,FREEOZ有这样的活动么?


是啊,干点实事总比磨嘴皮子跟人打嘴仗强的多
作者: lookaround    时间: 23-1-2010 14:10
组织上千人 厉害哦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3-1-2010 14:28
原帖由 chibang1974 于 23-1-2010 12:35 发表
说了半天总算看懂了,原来又是友邦惊诧了.
为了让洋人们喜欢我们,我们还是自律下,
比如不许3个华人出现在同一个海滩,同一个公园,同一个饭店,同一条马路.
不许3个华人做同一项群体行为.
不许通过互连网等串通消息, ...


对不起,这样的人,中国人也不喜欢,全世界有文明观念的人,都不会喜欢。
总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中国的环境祸害成那样了还不算,还打算把澳洲新西兰也弄成中国那样吗?
作者: alphabeta    时间: 23-1-2010 16:29
一些相关文章,有些很猛:

http://www.northernadvocate.co.n ... ach-hordes/3908227/

http://www.independent.co.uk/env ... m-home-1870929.html

http://www.northernadvocate.co.n ... e-crabbers/3908524/
作者: 刘叔    时间: 23-1-2010 17:36
标题: 回复 #25 alphabeta 的帖子
SEND THEM HOME!!!

哈哈,我赞成。逮到违法挖螃蟹钓鱼的人,全部遣送回家好了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3-1-2010 17:57
有人看不得人讲中国人的毛病,外国人说,他说人家种族歧视,中国人自己说,他说那是向外国人献媚。这样的人,我请他们回答一个问题:

奥克兰现在华人占多少的人口比例?大概10%左右,不会超过15%吧?应该还是新西兰本地人占绝大多数吧?他们在这里住了不多说,100年有了吧?现在海边还可以钓鱼,还有野生的螃蟹。那么我想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把奥克兰换成一个全是中国人的城市,同样还是每人20或是50只的限量,不说100年,20年后,海边还有螃蟹抓吗?

每个中国人都心知肚明,真那样,恐怕到时候连虾米都没了。
作者: NEWGAY    时间: 23-1-2010 18:27
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参加华人社区活动,以身作则,宣传公益。仅仅鄙视是不够的,还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18:47
上千人??????
作者: alphabeta    时间: 23-1-2010 18:50
原帖由 男咕噜 于 2010/1/23 18:47 发表
上千人??????


不多不多,比08年染红堪培拉的人数少多了。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19:03
原帖由 alphabeta 于 23-1-2010 18:50 发表


不多不多,比08年染红堪培拉的人数少多了。


我就纳了闷
人那会儿干嘛要去Canberra啊
甘地先生交给我们的难道还不够
还得留下本书?
《非暴力不合作在各种场合的实际运用》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19:30
正在看猫本31台的钓鱼节目
钓了又放

作者: dragut    时间: 23-1-2010 19:49
协会多组织上千人打打网球好不好,不要去抓什么螃蟹。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0:12
当年那块地是谁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英国殖民佬抢了他们的国,你们不惊诧,华人吃他妈几个毛虾,你他妈就惊诧了。鄙视你们这些处于傻A和傻C之间的东西!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0:1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0:17
原帖由 chibang1974 于 23-1-2010 12:35 发表
说了半天总算看懂了,原来又是友邦惊诧了.
为了让洋人们喜欢我们,我们还是自律下,
比如不许3个华人出现在同一个海滩,同一个公园,同一个饭店,同一条马路.
不许3个华人做同一项群体行为.
不许通过互连网等串通消息, ...


大实话
作者: dragut    时间: 23-1-2010 20:17
原帖由 how-are-we 于 23-1-2010 19:12 发表
当年那块地是谁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英国殖民佬抢了他们的国,你们不惊诧,华人吃他妈几个毛虾,你他妈就惊诧了。鄙视你们这些处于傻A和傻C之间的东西!

不会控制自己行为到处乱抓的民族一般窃不了人家的国,一般会屡次亡其国。
作者: valpa    时间: 23-1-2010 20:19
freeoz组织公益活动吧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20:23
原帖由 how-are-we 于 23-1-2010 20:15 发表

挺崇拜你阿三干爹啊。







懒得理你
报告了
有问题
找政府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0:3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20:48
原帖由 how-are-we 于 23-1-2010 20:35 发表


中国要是亡了国,还有你这个龟孙吗?


没文化
没尝试

铁打的土地
流水的政府
这么大片土地
你让他藏哪去?
你以为和躲猫猫那么简单呢
作者: shenzy    时间: 23-1-2010 21:0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alphabeta    时间: 23-1-2010 21:09
http://www.freeoz.org/bbs/viewth ... id=14454#pid2566812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21:10
原帖由 shenzy 于 23-1-2010 21:08 发表

历史上, 中国不知都曾经亡了多少次国了, 你这龟孙不照样活的好好的,还出来发帖赚工资呢.... 切.....



别人参公鸡啊
狗咬人
说明狗是畜生
人可不能咬狗啊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1:1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男咕噜    时间: 23-1-2010 21:20
原帖由 how-are-we 于 23-1-2010 21:18 发表


那叫朝代,不叫亡国,中国五千年来从未亡过国。傻b.



醍醐灌顶啊
我终于懂了
亡国
是指国家领土瞬间消失
作者: how-are-we    时间: 23-1-2010 21:20
原帖由 男咕噜 于 23-1-2010 20:48 发表


没文化
没尝试

铁打的土地
流水的政府
这么大片土地
你让他藏哪去?
你以为和躲猫猫那么简单呢


中文都讲不好,真有文化。回炉重做一次吧。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21:21
唉,你说这都什么事儿么,中国人偶尔聚众一下抓个螃蟹,纯属小概率事件,一些不知还算不算中国人的“华人”,挺直了腰杆,使劲的骂,生怕自己落后,就恨自己出生在中国阿,恨不得重新投胎,投在国外。 鬼佬们周周喝酒闹事,酒后闹事,乱交 带来的后果,远远大于华人偶尔抓个螃蟹,也没见你们放个屁。俺就鄙视你们这种只会人云亦云的家伙,恨不得重新换身皮,最好别做华人。
作者: NEWGAY    时间: 23-1-2010 21:30
原帖由 dragut 于 23-1-2010 19:49 发表
协会多组织上千人打打网球好不好,不要去抓什么螃蟹。



不好。因为上千华人排队打球,当地土著和居民可以使用的场地和时间骤减,会被抱怨黄祸的

所以忍着点,从1000人中选出一俩个道德高尚,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的代表去打打球,用用手台,和螃蟹、小鱼玩玩捉放曹就好了,我们华人的整天社会道德评价和影响力将极大提高。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23-1-2010 21:32
原帖由 chibang1974 于 23-1-2010 12:35 发表
说了半天总算看懂了,原来又是友邦惊诧了.
为了让洋人们喜欢我们,我们还是自律下,
比如不许3个华人出现在同一个海滩,同一个公园,同一个饭店,同一条马路.
不许3个华人做同一项群体行为.
不许通过互连网等串通消息, ...

这种思路根本就没搞清什么到底该以什么为耻。以华人饮食文化为耻?原来涸泽而渔,滥捕滥捞在你眼中是华人饮食文化?见鬼了!
说到底还是劣根性之一,做事底线的缺失。如果是在国内没有俗成法或者明文法律的情况下,那就是毫无底线。到了有法律和俗成法的地方就拼命的钻空子践踏最低的底线。当地人在遵守俗成法的时候想的是在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取自己所需,这帮蜂拥而至抓蟹的华人想的是你能抓凭啥老子不能抓,绝不比你抓的少。差距!居然还有这么些人无视这种差距,理直气壮为这种行为鼓与呼,华人被歧视,到底能怪谁。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21:40
原帖由 NEWGAY 于 23-1-2010 21:30 发表



不好。因为上千华人排队打球,当地土著和居民可以使用的场地和时间骤减,会被抱怨黄祸的

所以忍着点,从1000人中选出一俩个道德高尚,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的代表去打打球,用用手台,和螃蟹、小鱼玩玩捉放曹 ...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这里总感觉如履薄冰,媒体,老外随便“放个屁”,他们就紧张得不行,总是担心“是不是这里没做好,是不是那里得罪别人了”。
然后赶紧在网上把中国人臭骂一顿,顺便说说自己多么的清高。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1:51
某著名电影台词说的好,不记得原话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口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你的世界。
大概就这个意思,我不会说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3-1-2010 21:53
原帖由 NEWGAY 于 23-1-2010 21:30 发表



不好。因为上千华人排队打球,当地土著和居民可以使用的场地和时间骤减,会被抱怨黄祸的

所以忍着点,从1000人中选出一俩个道德高尚,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的代表去打打球,用用手台,和螃蟹、小鱼玩玩捉放曹 ...


你用不着在这阴阳怪气,你要是说你打算非法用手台,或者组织大家去捞螃蟹,就直说好了。这里谁也管不着你。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1:58
这样的吵架帖怎么都一个模样啊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1:59
还记得法海说的话吗?
意蕴幽怨啊....
作者: 牧马人    时间: 23-1-2010 22:01
标题: 回复 #51 lbrother 的帖子
也总有些人,见到了下作的事情,丝毫不以为耻,反而理直气壮的说“有啥的,比这过分的有的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怎么着则无敌,这种思路确实很无敌了。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22:12
原帖由 Michael.Sun 于 23-1-2010 22:01 发表
也总有些人,见到了下作的事情,丝毫不以为耻,反而理直气壮的说“有啥的,比这过分的有的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怎么着则无敌,这种思路确实很无敌了。


什么叫“下作”,你觉得下作,就是下作?  你在这里发这种帖子下作不? 我也觉得你在这里发帖子很下作,可以不?  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2:18
1. 洁身自律
2. 行侠仗义
3. 舍己渡人
4. 普度众生
5. 这个是我师傅的境界,我目前修为无法参透
地藏王菩萨成不了佛就是因为他执着啊
作者: NEWGAY    时间: 23-1-2010 22:18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23-1-2010 21:53 发表


你用不着在这阴阳怪气,你要是说你打算非法用手台,或者组织大家去捞螃蟹,就直说好了。这里谁也管不着你。



检查一下我们以前使用的频率,确实是非法的。不过这次团购PX-777(U)465 ~520MHz之后,我们以后可以使用合法的频段了476.425 – 477.400 MHz。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23-1-2010 22:20
原帖由 lbrother 于 23-1-2010 21:40 发表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在这里总感觉如履薄冰,媒体,老外随便“放个屁”,他们就紧张得不行,总是担心“是不是这里没做好,是不是那里得罪别人了”。
然后赶紧在网上把中国人臭骂一顿,顺便 ...


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2:21
原帖由 michaelchin 于 23-1-2010 22:18 发表
1. 洁身自律
2. 行侠仗义
3. 舍己渡人
4. 普度众生
5. 这个是我师傅的境界,我目前修为无法参透
地藏王菩萨成不了佛就是因为他执着啊

有奖竞猜我说的都是谁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2:22
原帖由 michaelchin 于 23-1-2010 22:21 发表

有奖竞猜我说的都是谁

要说我翻页侠翻页于无形还真不是吹的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22:24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23-1-2010 11:09 发表


只知道吃的人确实让俺看不起


这种自命清高的人确实让俺看不起,别漂太高,当心摔着你
作者: NEWGAY    时间: 23-1-2010 22:24
1. 洁身自律
泰国茉莉
3. 舍己渡人
五常
4. 普度众生
sunshine

5. 这个是我师傅的境界,我目前修为无法参透澳洲移民互助论坛|澳洲华人|澳大利亚DIY移民,生活,工作,兴趣互助平台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n0 q2 @; q4 ^0 f
地藏王菩萨成不了佛就是因为他执着啊

灿米???
作者: alphabeta    时间: 23-1-2010 22:25
原帖由 lbrother 于 2010/1/23 22:12 发表
什么叫“下作”,你觉得下作,就是下作?  你在这里发这种帖子下作不? 我也觉得你在这里发帖子很下作,可以不?  别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当华人作为一个群体整体行动时,不去考虑这个国家的其他族群、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的时候,100个,1000个华人在一起干1件“坏事”(有损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的事是什么事,某些人当然可以不在乎可以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但自然会有良知的人,包括部分华人,做出客观的判断)是1个华人干100件,1000件好事都远远弥补不了的。那个时候,不要怪其他族群强烈地排斥你,不要怪澳洲收紧各项政策,不要一边自己玩着歧视印度人,歧视中东人一边怪其他族裔种族歧视你,都是你自找的。

同理,当兲朝那些所谓同宗同族的“上等人”们,不去考虑整个国家的利益,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如果没有P民们殊死的抗争,逼迫“上等人”们不断妥协以达到暂时的平衡,那么这整个国家都会处于极度的危险。

你当然可以说我爱怎样就怎样,没人管得着。但当Aussie们发明一种办法能准确识别哪些是“黄祸”而你不幸名列其中而被投入兲朝母亲怀抱的时候,你一别惊讶,二别骂娘。

[ 本帖最后由 alphabeta 于 23-1-2010 22:29 编辑 ]
作者: lbrother    时间: 23-1-2010 22:26
原帖由 四香油饼 于 23-1-2010 22:20 发表


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真小人可比伪君子强多了
作者: michaelchin    时间: 23-1-2010 22:28
原帖由 NEWGAY 于 23-1-2010 22:24 发表
1. 洁身自律
泰国茉莉
3. 舍己渡人
五常
4. 普度众生
sunshine

5. 这个是我师傅的境界,我目前修为无法参透澳洲移民互助论坛|澳洲华人|澳大利亚DIY移民,生活,工作,兴趣互助平台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n0 ...

灿米是哪位上仙?
作者: stellahie    时间: 23-1-2010 22:29
锁了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