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游走的人生--回国4年经历和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2-11-2007 09:38
标题: 游走的人生--回国4年经历和感悟
写下的这些文字, 算是对自己回国4年的一个回顾。文字记录的是我自己回国后的工作状况和我自己的心情, 是一个很简单的总结。当时的很多艰难、压力、孤独和困惑在现在的回忆里都已经淡忘, 留下的都只是自己事后的感悟。 再者,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包括决定是否回国以及回国后的选择, 所以, 我可能给不了大家许多有用的建议。而且, 我也不是什么酬躇满志胸有宏图的人。 我只是把我所经历的和感受到的呈现给大家。如果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本书, 我希望我的经历也许不是最有用的和最吸引人的,但至少,不是乏味的。

为什么选择回国? 自己既不是IT精英, 也非商业奇才。除了多年的外贸经历和国内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稍微算个亮点, 就是平常人一个。 记得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一个作家说过一句话: 没有堕落过, 我们就没有年轻过。也许, 套用在我身上, 就是没有折腾过, 就没有年轻过。我是个喜欢折腾生活的人, 在国内的时候, 我在广州读本科, 在北京读硕士, 然后再到武汉工作安家, 从南到北, 然后折腾到了中部。 在澳洲呆了两年半之后,波澜不惊的生活让我觉得烦闷。 一个人的生活也觉得孤单。于是, 回中国折腾, 我做出了决定。回国前的心路历程和我的个人状况,我在以前的帖子里有过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罗唆了.

就这样2003年9月, 我怀着一些回归故土的激动, 一些对各种不可预知的好奇, 更多的对未来的期望, 回到了充斥着各种机会、热闹喧响、和各种矛盾碰撞中蓬勃发展的中国。

鉴于我的年龄和工作经历, 我没有像刚毕业的学生那样到处投简历去碰运气撞机会。我的年龄不占优势, 很多我想那样的找工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我。一是那样毫无目标的广撒网,只适合刚毕业3、5年的职业生涯刚开始不久的年轻人。 二是我的目标不是初级职位, 如果那样我就没有必要回到中国。 而高中级以上职位一般通过这样的途径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所以, 我回国前就联络好了一帮朋友和同学, 或者由他们介绍,或者应他们邀请,去寻找适合我的机会。我在几个城市间飞来飞去,北京, 广州, 上海, 武汉。或是看望朋友, 或是考察工作的可能性, 或是去进行工作面试, 或是受朋友之邀探讨合作创业的可能性。 选择是多样的, 但好机会却如同沙子里的金子一样难以识别, 也需要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去作出正确的决定。

广州和北京是我读本科和研究生的两个城市, 我对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都一样的熟悉和亲切。 况且这两个这城市都有着我的好朋友, 按理说我应该重点考虑这两个城市的工作机会。 但北京并不是一个贸易行业发达的城市, 进出口公司大都为中央部委直属的国营贸易公司, 我是不可能进去工作的。 广州倒是应该适合我, 但是要找到我理想层次的职位却并非易事。 朋友的服装出口公司需要跟单和采购, 但来往与工厂于零售商之间陪客户采购的工作似乎对我没有吸引力。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机会, 因为顺着这条线做熟了, 完全可以发展自己的客户和自己的货源网络, 为以后自己独立创业打下基础。 但当时看不到这一点)

上海那边有一个朋友介绍工作机会, 也是在一个贸易公司任职, 但公司人事关系复杂, 工作并不稳定, 况且薪水并不太高。 正值此时, 以前武汉的朋友邀我回武汉共同创业。 以这个朋友的能力和在武汉当地的关系网络, 他手里已经拿到一些政府项目,我回去和他长谈两日,遂下决心,回武汉创业。

在武汉我与朋友合作创办了一个投资咨询公司。 朋友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多年,身居要职,多次出国常驻参与政府项目。 后来终于下海经商,小有成就。 我回去时他正好手里有一个政府的大项目可以做, 而这个项目的需要找寻的合作方正好就在澳大利亚, 因为澳大利亚在这个产业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就这样, 怀着激情我开始了的创业梦。

那些日子是没有收入的,我们各自都要投入一些资金去支撑公司的运作。 当然,我们把费用尽量降到最低,大多数事务都是自己亲历亲为,只请了一两个人做帮手。我们都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随着我们的努力,收获应该只在来年的春天。 那时武汉正值浓冬, 长江之滨的这个城市没有暖气, 武汉的冬天又冷又湿,我们舍不得开屋里的空调, 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办公。 中午三四个人坐在一起, 从写字楼下面的饭馆里要了一个小火锅大家一起吃,边吃边聊,讨论着工作的进展, 顿时周身便温暖起来,大家心里也更加的充满干劲。

这段时间, 除了做政府项目的公关和协调以及与合作目标的沟通协调,我们同时也做一些进出口贸易和职业培训业务。我投入大量精力,撰写项目策划书, 与合作双方沟通协调, 同时参与当地政府部门的一个职业培训项目, 帮忙组织教师, 确定培训规划等等。 同时联系国外贸易机会,寻找国内货源等等。日子倒是也算充实和忙碌。

可是大半年时间过去了, 本来很有希望的投资项目却因为国内政府部门的政策变化而暂时搁浅, 澳洲方对于合作标的的报价也居高不下。培训方面由于当地培训地市比较混乱, 教学质量和价格不乏鱼目混珠的事, 再加上如果要招到足够的学员, 推广这一培训课程需要相当的费用,而我们无力投入太大,所以我们推出的项目效果也不尽人意。 同时由于精力有限, 贸易的业务也没能及时跟进而毫无成果。

大半年的努力没有看到希望的成果。我尝到了在国内创业的不易。除了政府项目的政策风险外, 还有国内大环境市场的的不规范, 行业的成长性限制和市场的严酷竞争。成功并非那么容易。国内的创业环境确实机会很多, 但是面临的环境确比澳洲要复杂很多。 很多政策法规的不规范, 既可以给你的成功提供捷径, 也可能是你成功的陷阱。而决定是否成功的因素,往往是瞬息变化,人为操控的因素非常大。不像在澳洲靠自己勤力或者遵守规则就能获得的。

合作的朋友一直给我安慰,鼓励我等待机会。朋友家底厚实,可我却心里渐渐不安起来。毕竟不能坐吃山空。 回国大半年, 已经耗费了我不少的积蓄。 此时的我倒是有点怀念在澳洲那四平八稳, 没有生存压力的工作了。我反思自己这半年的选择是否正确, 是否我应该再坚持一些? 是否我们想要做得太多反而什么都没做成? 我认为我还是应该做回贸易本行, 到上海或者江浙一带去发展。 我向合作伙伴表达了我的想法, 他没有阻拦我, 只是说, 他会坚持做下去, 如果以后项目有起色了, 他希望我能回去。(事实上, 一年之后, 当我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已经基本稳定后后, 他还给我买了张机票, 请我回去看看, 想让我回去和他再次合作,可是,我还是让他失望了)

就在我准备前往上海和江浙一带去寻找发展机会时, 另一个远在广西南宁的朋友向我发出邀请。 他的公司致力于光纤通讯工程, 目前想朝其他领域如互联网产业和文化领域发展。 这位朋友是一位很有些梦想并且很执着的成功人士, 但苦于没有得力的手下来辅佐他。 在他的游说下,我终于放弃了前往上海和江浙的想法,来到了我不熟悉的广西南宁,重新开始了我回国的第二段事业。
作者: Microhard    时间: 22-11-2007 09:41
写得好
作者: Microhard    时间: 22-11-2007 09:47
现在如何了?
作者: zlsiva    时间: 22-11-2007 10:29
故事不短。期待下文
作者: chxu3549    时间: 22-11-2007 10:47

作者: laowantong    时间: 22-11-2007 10:54
哈, 现在海归开始冒头了:-)
作者: 衣冠禽兽    时间: 22-11-2007 10:55

作者: 我是新人    时间: 22-11-2007 11:08
等下文
作者: bark    时间: 22-11-2007 11:27
等~~~~~
作者: silky    时间: 22-11-2007 11:58
写得真好,楼主继续。。。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2-11-2007 12:55
在此之前南宁我只去过一次, 当时就是去看过这个朋友的公司, 对南宁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特别印象。印象中广西的城市, 桂林反而天下闻名, 南宁虽是首府, 却名不见经传, 经济发展也不见有什么亮点。 但不管怎样, 朋友的公司应该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比较大的舞台, 我想不妨试试。

到了南宁, 发现这个新兴的西部边陲的省会城市,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修路盖楼, 看样子发展也挺快。 城市不大, 但是却很丰富有生活情趣, 餐馆多, 茶庄多, 绿树多。 城市绿化很好, 空气清新,比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空气好多了, 市中心有一处大湖, 南湖, 是城市的绿肺, 湖周围景色秀美, 住宅错落有致, 沿湖有公园, 有广场, 也有幽静的小道。我感叹这样的市中心区域很让人赏心悦目。 南宁俗称“绿城”, 特别是市区的那条“民族大道”, 沿街的植物形成了一条绿荫长廊, 各种亚热带植物高地错落有致, 街道两旁的的白玉兰花树, 在夏天的时候, 晚上开车经过, 鼻息间都是一阵幽香。 更有一种不知名的果树,结的果实像芒果, 但是比芒果小很多, 当地人叫扁桃果。 味道和芒果相似,经常走在街上也能伸手摘到。 走在大街上, 满目便是果树累累, 让人赏心悦目。这条街让我想起了墨而本宁静优雅、绿树婆娑的ST Kilda街, 同是一个城市的优雅名片。 而且南宁这个城市本身生活节奏并不像其它大城市那么快, 那么叫人揣不过气来。 这个新旧交替满目绿色的城市, 人们的生活态度很是放松和随意,不强求,不故作姿态,不矫情。生活在这里很舒服。 这里没有广东的富贵逼人的经济竞争,本地人反而很认同“广州的后花园”这一说法。再加上这是个邻近边陲的城市, 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也比较多,每年一度的东盟博览会让人们可以领略东南亚各国风情, 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的桥头堡。南宁, 这是一个我从没想过要停留的城市, 但却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也许, 这也是缘份?

我早已具备尽快适应在不同城市的生活, 况且, 南宁与广州的生活习惯区别不大, 我很快把精力放到了我的新工作中。在南宁,朋友成为了老板,我调整好心态, 开始替老板打工。我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一个新台阶, 开始尝试做一个管理者。以前在国内的外贸公司大不了也就做部门经理, 现在则是新组建一个公司。 从注册公司到招兵买马, 从制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到贯彻实施,从按照老板的战略意图到落实和执行。慢慢的, 不知不觉锻炼成为了一位行业内所说的“职业经理人”, 替老板管理一个公司的全部事务。可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 在南宁所从事的行业,完全跟我的老本行无关。

由于老板是个有着梦想的文化人,我一开始管理的公司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文化传媒于我而言, 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好在我这人就是喜欢尝试新东西,(喜欢折腾)。 加上自己年轻时也算得一个文化青年,曾经有过“激扬文字舍我其谁”的青春躁动。所以从事文化传媒在兴趣上和气质上都比较符合。 借助老板在当地的关系, 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了广西电视台与本地一个旅游县的一次选美大赛。从选美大赛的宣传到报名、选拔, 再到培训,与广西电视台一起合作,评委的邀请,现场的准备等等,夜以继日地忙了3个月。那段时间看美女无数, 亲眼见证如何把一个个青涩的小姑娘打造成风情万种的火热女郎。 这期间跟各种所谓文艺圈内人打过一些交道, 有美女主持, 也有资深电视导演, 也有电视台里形形色色的怪人。 最终的选美决赛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景区举行, 广西电视台举行了直播。 我以主办方的代表身份, 成为评委之一。 当晚到场的评委有一位是国际知名模特, 还有一位是法国的帅哥男模。赛后站在台上和他们合影一张, 我站中间, 左右是1。79米和1。85米的美女模特和帅哥, 我就像一个小矮人。决赛当天晚上, 灯光绚丽, 气氛热烈, 美女若仙, 观众如潮。 这次选美大赛大获成功, 公司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也一举站稳了根基。 而我也终于知道了国内选美比赛的冠军等都是怎么出炉的。那是在2004年10月。获得季军的一个小女孩当时是还是高中生, 但素质不错, 就在我这次回澳的前一阵, 在报纸上看到她得了2007年花城什么选美大赛的亚军。

文化传媒公司通过这次比赛和当地电视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后来经电视台介绍, 公司又投资了当地的一挡电视节目。 这是当地电视台与一家上海传媒公司再加上我们公司共同打造的一挡本地大型户外竞技节目。节目的策划、音效和后期来自台湾。 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节目刚开始就请了国内著名主持大碗汪涵前来助阵。 那时, 每期节目的录制是在一个度假山庄的户外拓展基地, 离市中心40分钟车程。 记得前几个月的节目, 每次录制现场就是一片欢声笑语的海洋。 节目录制是开放式的, 周围的游客、乡民纷纷成了场外观众。 最主要, 大碗就是大碗, 汪涵的主持幽默风趣搞笑, 再加上现场的音效师的配合, 节目看起来轻松好玩。电视台和我们这两家公司都很配合, 想要打造出广西本土一挡明星节目。 每次节目录制完, 电视台和公司负责人及主持人等一起吃饭, 汪涵没事还给大家表演魔术, 把手里硬币变没了或是用扑克牌玩些小魔术。 看得出,做一个好的主持人,他很注意学习各种技能,他会说很多种方言, 还用重庆话跟我聊天(因为我老家是重庆), 说得颇为地道。我一问, 原来是他女朋友杨乐乐教的。他待人很随和,没有明星架子,很敬业。 节目录制的时候, 导演要他重来他就会再来, 不会耍态度。当然, 有了汪涵助阵, 节目的收视率一度不错。 那是2005年的事情, 汪涵在主持界虽有名气但还不像现在这么有知名度。现在汪涵在国内主持界算是一哥地位, 请他做一期节目的价格估计也不是当初的价格了。  

就这样, 在国内的头两年, 我不断地接触着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领域,怀着不断的激情,努力地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得最好。工作让我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 让我学习和充实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想这样的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在澳洲是不可能获得的。 回国的最吸引人的就是回到自己的主流社会, 没问文化隔阂, 没有边缘人感觉。 可以在自己的文化里成就还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这时的我, 将何时以何种心态回到那个碧海蓝天下有着袋鼠和考拉的地方, 于我还是一个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
作者: Bill_Fish    时间: 22-11-2007 13:50
留名
作者: look4me    时间: 22-11-2007 13:56
十分感人而有共鸣, 等下文~
作者: 格桑梅朵    时间: 22-11-2007 14:00
很欣赏这份魄力和激情!
作者: gaojianli    时间: 22-11-2007 14:06
强贴留名,期待下文
作者: Microhard    时间: 22-11-2007 14:29
原帖由 落梅摇香 于 22-11-2007 12:55 发表
那段时间看美女无数, 亲眼见证如何把一个个青涩的小姑娘打造成风情万种的火热女郎。

sounds a good job!
作者: solid    时间: 22-11-2007 14:59
这里的很多人来到澳洲都是因为喜欢游走人生。我在想,当我们一步一步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走入正轨,会不会也越来越想回国去看看。我在想,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游走一生。
作者: mite    时间: 22-11-2007 15:19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extra=page%3D1

楼主的老帖 在这个帖子里的 6楼里找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page%3D1&page=3
在交流版面另外一个兔子回国5年过的帖子 是最近新帖

[ 本帖最后由 mite 于 22-11-2007 18:45 编辑 ]
作者: dlcat    时间: 22-11-2007 15:43
所谓不熟不做,楼主有点冒进.

我在国内,也参与了一些大项目,政府的工程,过亿的项目要省主管一把手,过千万的要市主管一把手,几百万的,也要各直属部门一把手支持,这是定数,否则,就别耗神耗力了.

至于其他项目,如果你不熟悉,别轻易参与.做你懂的,比别人懂得多的,关系硬的,和直管一把手能联系上并且得到支持的,海龟淘金,一定要知道这些.
作者: thewall    时间: 22-11-2007 16:04
。。。我们是找好了落脚点,谈好了条件才回国的 。。。
作者: 妮南    时间: 22-11-2007 16:28
不必在意选择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阶段的经历就是财富。
作者: flyday    时间: 22-11-2007 16:51
人生就是一场折腾的活
作者: wukong    时间: 22-11-2007 17:12
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经历吗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2-11-2007 20:08
是, 合作伙伴有相关的关系才做, 但是, 后来变数比较大, 所以没做成。

原帖由 dlcat 于 22-11-2007 15:43 发表
所谓不熟不做,楼主有点冒进.

我在国内,也参与了一些大项目,政府的工程,过亿的项目要省主管一把手,过千万的要市主管一把手,几百万的,也要各直属部门一把手支持,这是定数,否则,就别耗神耗力了.

至于其他项目 ...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2-11-2007 20:11
是啊, 你们那样做稳妥多了。 我当时是比较冲动的, 想着在国内过去下去了, 大不了还可以去教英语,赚回路费钱。 我以前在大学教过3年英语。

原帖由 thewall 于 22-11-2007 16:04 发表
。。。我们是找好了落脚点,谈好了条件才回国的 。。。

作者: SuperBBQ    时间: 22-11-2007 20:13
还是澳洲简单,中国太复杂,在国外呆得久了,回去真难适应,老夫我深有感触。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2-11-2007 21:03
标题: 完结篇
不过, 广西毕竟不是文化娱乐产业发达的地区, 这里的文化传媒公司想要发展壮大,还需要走出去。但公司暂时没有向外扩张的计划。所以在作了两个大的项目后, 传媒公司的业务暂时以那档电视节目为依托,伺机寻找新的项目。(这当节目目前还在当地电视台播出)。

时间到了2005年下半年。 集团公司决定涉足餐饮业, 原因是身为文化人的老板想要给公司客户和朋友提供一个聊天消遣的场所。 我们平时和客户谈业务, 大部分时间是在咖啡厅谈, 而打造一间有着自己品位和理念的咖啡厅是老板多年的梦想。何不就将这梦想和现实相结合呢? 集团公司老板要我去做这件事情。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执行力是很重要的。 其中有一条就是, 不管老板的决定对不对, 既然他是公司的股东,决定了,我就得去执行。(其实, 现在想来, 这就是帮老板圆他一个梦想)。于是, 在老板的亲自参与下, 我们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 在南宁市最核心的CBD开了一间近1000平米的咖啡西餐厅。 我
从寻找设计师, 与设计师的交流和沟通, 施工材料的选择和监督,装修过程的反复修改,到开业前员工的招聘和培训,厨房主厨的挑选,厨房设备的选购,甚至菜单的制定和印刷, 咖啡厅家具的定制和采购, 等等,我全部参与决策, 有时候甚至自己亲历亲为。我以前从没接触过餐饮业的管理, 但老板很信任我, 他认定我可以做得比那些餐厅经理做得好。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那段时间我已经忘了我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只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 并且要把它做好。那也是我回国最累的一段工作经历。 经常在咖啡厅装修现场会呆到半夜凌晨才能回家, 回家后连洗澡的劲也没有了,倒头便睡。因为location地处核心CBD, 租金不菲, 我们需要尽快完成装修开门营业。3个月后, 咖啡厅终于完工开业。 开业当天请来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和一些合作关系负责人。我作为总经理致辞。 狮子锣鼓开场, 彩旗鲜花盈门, 看着耗费了自己心血的咖啡厅, 优雅开张, 隆重登场, 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开业后, 首要问题就是尽早盈利,要实现营收目标, 要实现一定的现金流,每天的营业额要达到尽快达到盈亏平衡点并且要开始盈利。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从每天厨房采买的食品价格及数量, 到员工工作的精神状态和服务质量, 要监督、调教、培训。对咖啡厅的管理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这完全不在我以前的书本知识当中, 甚至跟我以前所有的工作经验不沾边。餐厅管理最主要是对餐厅厨房的管理,从成本控制到出菜的流程, 从厨房人员的结构中主厨和副厨的搭配和挑选, 厨房小工的人数的确定等, 都直接关系一个餐厅主要成本的大小, 菜品的好坏, 上菜的快慢等等。 而后两者直接关系到餐厅服务质量的好坏。我边学边管, 逐渐上路。此外, 为了提高餐厅的营业收入, 还要想尽各种办法去通过各种推广渠道,做餐厅的市场营销,让所有客人都能成为回头客。 还有对咖啡厅员工的管理, 让我有机会学会对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该怎么去讲道理才让他们能信服,招好的领班,给他们培训,编写管理制度。来往咖啡厅的客人也有多种多样, 怎么样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把咖啡厅的文化和理念传达出来,怎样在细节上作足服务感动客人, 等等, 都成为我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我还知道卡布其诺咖啡上的拉花有几种图案, 我也知道了歌伦比亚咖啡偏酸, 巴西咖啡偏苦, 知道了自动咖啡机和半自动咖啡机的区别, 知道了怎么鉴别咖啡器皿的好坏,等等。日子充实忙碌。这期间, 也见识了很多来往咖啡厅的有意思的人, 也有在南宁生活的外国人, 甚至还有一个在南宁工作的美国人到我们这里夸赞牛排做得很地道。我们还接待了了法国电力公司在广西的项目的一大帮法国人。为了那次宴会, 我专门找来了著名法国香颂天后Patricia kass的CD, 做为宴会时的背景音乐, 这使得那个公司的一个法国女士也是他们的财务总监跟我成了了好朋友。

当然, 工作上的事情想来不可能一致顺风顺水。那些日子作为餐厅的经营者,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因为需要完成经营目标, 需要控制经营风险,对上需要面对来自老板的苛求和挑剔; 对下需要打造一个团结在自己周围的高效团队, 协调、沟通、决策, 小到餐厅的卫生状况和家具的摆放是否符合要求, 大到处理客人的投诉,与相关商家谈合作,全部要亲自管理和出面。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和琐碎的工作中又过去了大半年。餐厅经营状况的逐渐步入正轨,咖啡厅的管理特色逐渐成型, 经营理念也被客人所接受, 我在餐饮这行业也基本摸清了管理的套路。我想即使以后回到澳洲, 这个工作经验还是有用的。但我不想再这个行业耗费下去了,毕竟, 这不是我的本意, 也不是我的理想。 国内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容得你停下脚步去午夜梦回。自己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被一根无形的鞭子在驱使,不停地旋转, 停不下来。在这时, 我想我需要休息,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

时间到了2006年的6月。 暮然回首,自己回国已经快3年。 这近3年的时间里, 中国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从最初的充满激情全情投入,到渐渐地身心疲惫, 开始让我思考是不是该换种生活方式了。在管理咖啡厅期间, 很多个晚上我一个人独坐在咖啡厅的一个角落, 静静地看着餐厅里来来往往的各色人们,有些是熟悉的, 有些是陌生的。 我注视这个属于我的工作空间, 时间似乎是静止的。我的思绪会偶尔飘回到有关墨尔本的某个地方, 或街道, 或海滩, 或开车行驶在某个郊区宁静而灿烂的黄昏夕阳的光影中。是的, 墨尔本悠闲平静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我时常冥想那些周末午后躺在澳洲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做梦的日子,似乎是另一个时空的我。我开始怀念墨尔本悠远蔚蓝的天空,怀念永远没有加班的工作, 怀念一望无际的碧蓝海滩, 怀念不知怎么打发的慵懒的周末。 突然间回归澳洲轻松悠闲没有压力生活的想法突然变得越来越强烈。

这期间, 我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收获。 在我在深感疲惫和孤独的时候, 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个人感情归宿的尘埃落定, 让我的心渐渐从悸动归于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 内心深处对充满新奇与未知生活方式的追逐开始让我觉得不再有吸引力, 取而代之的是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时候想想, 自己在澳洲的生活其实早已满足了曾经对安宁生活的所有梦想和要求, 问什么当时非要执意重回国内的嘈杂和充满竞争压力的生活方式中去呢。感情的空缺也许是个原因, 但不是唯一原因。 还是由于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东西, 越得不到的或者还没有得到的, 即使那可能并非是真正适合你, 却非要想尽办法去获得。 等到获得那一天,回过头才发现, 哦, 原来我想要的东西, 那时候已经在我手心了。

这3年的国内工作和生活经历给我的人生写了很多不一样的篇章, 而且完全超乎我固有的人生轨迹。 是得, 是失? 似乎在当下还无法定论。当初从澳洲回国的初衷,在这几年忙碌的工作里,一项项都变得淡漠了。 比如要赚一大笔钱, 比如要做一番事业, 比如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比如要寻找一个感情归宿。有些实现了, 有些是被很多事情冲淡了。因为当一个人被眼前的利益和事业充满的时候, 是不再会为了坚持过去的一些目标而刻意地去改弦更张。可能这就叫惯性, 人生的惯性。而且,谁知道呢, 下一步我的人生, 是不是还会有更新的挑战在等待自己?

时间到了2006年6月。就在我准备认真思考何时回到澳洲安定下来时, 所在的集团公司又征求我对另一个职位的意见。 集团控股的一个网络公司已经运营了一年半, 但时任总经理远走深圳,老板邀我担任管理职位。 当时这个网络公司正处在一个经营的瓶颈:网站的战略方向不明, 看不到明晰的盈利模式, 公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没有市场定位。 我虽然不懂It技术, 但是我对网络一直有着关注, 对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颇有兴趣。 而且, 管理公司其实是一个有着共同主要技巧但在行业有着不同细分的一项工作。我想我也许可是再试试进入IT公司的管理实践。从职业规划上将, 这对我的管理水平将是一个提升, 从个人事务来讲, 老公到澳洲的移民也还需要些时间, 我还需要在国内生活至少一年。 况且, 网络公司的气氛我很喜欢, 都是一群80后生人, 他们做派时尚潮流,性格很自我但却很包容,对新事物有着无比快速的好奇和实践的欲望。 我想, 跟这帮年轻人一起, 我的心态会变得年轻的。 我决定接手网络公司事务。

事实证明, 我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很有成效。 我向老板提出了改变网络经营模式的构想, 我们花了3个月确立了新网站的web2.0的经营模式,确立了我们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 制定了公司未来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前对公司目标不明朗觉得没有希望的员工渐渐有了工作的激情。我们一起加班熬夜制作电子杂志, 一起探讨web2。0模式下我们公司独有的经营领域, 让这些20多岁的刚毕业不久的孩子担当重任, 看着他们一天天的成熟。我的对公司的管理技巧也进一步提高, 我学会了对员工的辅导和让他们在工作中的到提升, 我也必须随时关注互联网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我需要为我们的网站如何尽快盈利实现现金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技术上和经营上一步步实现我们确定的盈利模式。通过公司的年轻人我了解了很多他们那个年龄特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也让我自己的心态变的年轻。 互联网产业不断有新的神话出现, 也让我们不断有有着梦想和激情。 虽然, 这一产业的众多创业现在都在一片荆棘丛中坚难跋涉, 都试图能在强手如林的互联网公司中独辟蹊径开创别人意想不到的一条通往罗马的道路, 我们依然对自己的梦想抱着执着的信念。

但人生总有不如意快乐和烦恼总是相伴而生。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 有时候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 在实现股东(老板)的经营目标过程中, 得不到充分授权, 日常经营管理直接受到强烈干预并且来自老板的管理理念与自己有着很大的不同。 面临这样的困境是很痛苦的。 你看到了公司所处行业的优势和经营模式的独特潜力, 可是日常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具体执行和实施却常常受到老板的直接干预并且造成公司管理的氛围扭曲和发生多重指令体系。我和同行交流过,这也许是很多职业经理人都面临着的同样的问题。 在这些冲突中, 我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边是觉得大有可为的行业和公司, 一边是经常自己必须执行与自己管理风格违背的上级决策。 这使得我经常萌生退意,甚至考虑过自己再创业的可能性.

可是我也知道,我的管理经验在回到澳洲这样并非我native country的国家里,基本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我在中国管理一个30人公司的工作经验到了澳洲是不被承认的。 澳洲对一个人工作经验的认同, 最看重的一点就是Local working experience. 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虽然积累了公司管理的基本经验, 但因为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公司管理理念和风格, 这些经验恐怕是没办法平移海外的。自己回到澳洲后, 大不了我还是做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 不用加班, 不用看老板脸色, 大家平等沟通, 回到家里快乐宁静的生活, 也许还是不错的。从忙碌回归平静, 从鸡头变为凤尾, 会让我很失落吗?

如果说, 我曾经想要尝试有职业成就感的生活的梦想,回国4年的经历已经让我实现了。我自己本来也没有想过今生要成就什么大事业, 就当体验了与我过去30多年完全不同的生活, 丰富自己的人生。 而这几年的人生阅历和感悟,  我想在今后不管是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我都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把控局面。

若要说, 人生的精彩重在过程, 也许我的经历是笔财富。可如要说, 人生需活得富足和现实,我貌似又并没得到很多。因为南宁毕竟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在这里不管是创造的财富的规模和速度都还不能与发达城市相比。  我当初决定从澳洲回国时,曾经怀着自己挖一桶金的梦想,但在后来的现实中, 很多时候跟着人生的惯性的牵引,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我时常自嘲地想,也许人有时候追求的不一定是单纯物质上的回报。自己选择回国, 不就是因为国内有着你可以施展才能的更大的舞台, 这里是你生长于斯的文化土壤,这里是你午夜梦回的精神家园, 这里发生的一切是牵动你心的深处的哪一份悸动吗。

当然, 人不能只活在精神满足中。  有时在msn上经常和澳洲的朋友们聊天, 告诉我说房子又涨价啦, 澳元又升值啦。 我现在仍然为是否应回到澳洲而难以决策。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 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题中继续。回国了, 又要为何时回澳洲而苦恼。围城效应的影子无处不在。我也时常会问自己:回国后的收获是否值得这几年在澳洲的舍弃?我什么时候应该回澳洲? 每每不得答案。也许,怎样选择,全看自己怎么觉得舒服, 就怎么过吧. 当然, 凡事都有因果代价, 你选择了一种方式, 必然以另一种机会为代价. 全看你觉得代价是否值得.

回国4年, 回澳3次。 每次回来,我都能体会到澳洲生活方式的种种好处,也让我开始用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去体验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带给我的感受。很多东西的对比可以表达出很多意义,大到政治制度、福利保障体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等,小到物价的对比、工作的环境、住房的优劣等等。这些对比可以引导你去权衡自己的何去何从, 去规划你的人生轨迹,但是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作为第一代海外新移民,我们就注定了要承受这么多矛盾和选择, 是幸运还是不幸?也许留待我们的后人去评价。我只是觉得: 其实,在哪里生活都可以是天堂,只要你做出了选择, 你就认真地投入地积极面对。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富甲天下名扬四海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命运。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如你我度过一生。 只要你用适当的心态和价值观去珍惜你现在的拥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 都可以过得快乐。 那就足够了。


作者: Cindy-liang    时间: 22-11-2007 21:12
强贴,留名。
作者: beysup    时间: 22-11-2007 21:28
写的不错,人生需要精彩。
作者: silky    时间: 22-11-2007 21:45
女强人!
作者: 青山    时间: 22-11-2007 21:57
拿张报纸,铺地上,等着看下文。
作者: 那么高那么远    时间: 22-11-2007 21:59
阅.....................................
作者: hohoho    时间: 22-11-2007 22:11
哇,真的太能干了,佩服!到底楼主回澳洲了没有呢?
作者: sunny2006    时间: 22-11-2007 22:41
强人强贴,够精彩的人生
作者: davidm    时间: 22-11-2007 23:26
我只是觉得: 其实,在哪里生活都可以是天堂,只要你做出了选择, 你就认真地投入地积极面对。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富甲天下名扬四海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命运。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如你我度过一生。 只要你用适当的心态和价值观去珍惜你现在的拥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 都可以过得快乐。 那就足够了。

经典!!!
作者: dlcat    时间: 23-11-2007 03:00
不论过程如何,我最佩服LZ的勇气,尤其是一个女人,这份勇气和经历是常人不会拥有的.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3-11-2007 08:57
还没呢, 不是还在选择中吗。。。。。

原帖由 hohoho 于 22-11-2007 22:11 发表
哇,真的太能干了,佩服!到底楼主回澳洲了没有呢?

作者: 妮南    时间: 23-11-2007 08:58
楼主的贴子,尤其是奋斗经历比较有深度。
作者: look4me    时间: 23-11-2007 10:08
关于职业经理人的经验不被承认,有一点意见, 我想你的宝贵经历回到澳洲一样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在任何地方,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现在的标准已经早已不单单是管理团队, 创造效益和控制成本, 而是要求具备全球视野global vision, 全球行动力global mobility, 和职业技能储备career capital。 这些有细分为不同的层次, 比如对区域文化, 经济, 政策法规,风俗习惯的了解, 快速适应力, 语言能力, 本专业, 技术,管理,财经,资本运作知识等等等等, 在中国的管理经验加上你本来的澳洲背景, 我相信你的目标不会局限在‘国内’或是‘澳洲’。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3-11-2007 11:27
可我目前不太了解海外的职业经理人这种人员的就业状况, 甚至不知道比如在澳洲, management这一层次是否也有专门的qualification? 谢谢你的意见, 希望能和你探讨下。

原帖由 look4me 于 23-11-2007 10:08 发表
关于职业经理人的经验不被承认,有一点意见, 我想你的宝贵经历回到澳洲一样可以发挥作用甚至在任何地方,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现在的标准已经早已不单单是管理团队, 创造效益和控制成本, 而是要求具备全球视 ...

作者: mite    时间: 23-11-2007 12:38
时间到了2006年的6月。 暮然回首,自己回国已经快3年。 这近3年的时间里, 中国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从最初的充满激情全情投入,到渐渐地身心疲惫, 开始让我思考是不是该换种生活方式了。


同感啊 2种生活太不一样了


这期间, 我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收获。 在我在深感疲惫和孤独的时候, 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个人感情归宿的尘埃落定, 让我的心渐渐从悸动归于平静。随着年龄的增长, 内心深处对充满新奇与未知生活方式的追逐开始让我觉得不再有吸引力, 取而代之的是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时候想想, 自己在澳洲的生活其实早已满足了曾经对安宁生活的所有梦想和要求, 问什么当时非要执意重回国内的嘈杂和充满竞争压力的生活方式中去呢。感情的空缺也许是个原因, 但不是唯一原因。 还是由于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东西, 越得不到的或者还没有得到的, 即使那可能并非是真正适合你, 却非要想尽办法去获得。 等到获得那一天,回过头才发现, 哦, 原来我想要的东西, 那时候已经在我手心了


恭喜先

还有这段写得很要意思 。。。
作者: 兔妈妈    时间: 23-11-2007 12:47
海外的职业经理人和中国的应该有很多的不同吧,这边的一套东西搬到中国去是行不通的。除非已经有体系在那儿,或者你有足够的权利去颠覆旧的体系,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去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我是不是有点negative?倒不一定,管理最终是离不开人的,仅从这方面说,这儿的人和中国的人就是不同的。
作者: look4me    时间: 23-11-2007 12:56
没错呀, 照搬固有的经验到另一个国家决不是合格的经理人(或者是人才), 这就是为什么强调global or regional vision, 强调适应力和语言, 强调对文化等等差异的了解,  比改变和颠覆更行的通的是适应和加以利用, 毕竟象郭士纳那样的人凤毛磷角。

[ 本帖最后由 look4me 于 23-11-2007 13:00 编辑 ]
作者: 蓝色的心情    时间: 23-11-2007 13:05
女强人啊

佩服


作者: Bill_Fish    时间: 23-11-2007 13:13
强呀,想回来当经理,也要先除去渡点金,像我们这些土鳖,老板是一百个看不上的。中国这种急功近利的生活已经令我足够厌倦了,出去打工还能赚得轻松点,还折腾啥呢,我是被折腾够了。
作者: 一特立独行的猪    时间: 23-11-2007 13:45
叫兽说过一句话,不管是出去的还是回来的,只要开心,统统欢迎
作者: look4me    时间: 23-11-2007 14:36
不用客气, 你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大家都在一路摸索, 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思维模式, 这里的职位当然本地经验是肯定的, 在具备了之后海外经验的优势就会体现, 职业经理人的标准其实很高, 也是我的目标之一, 但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 特别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转换时,可能耗费时间更久, 但后发制人。至于专门的qualification, 应该没有统一的, 看你的行业吧, 笼统的说工商管理学位是经理人的硬件之一。 我感觉你的优势应该是偏project management, 协调关系, 资源规划及管理, HR, 预算, 目标制定和实施, 但鸡蛋里找骨头的话, 专业我看不清, 作的几项工作跨度较大。

我只是就自己的经验说一下我的有限的感触, 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 大家一起加油吧!

原帖由 落梅摇香 于 23-11-2007 11:27 发表
可我目前不太了解海外的职业经理人这种人员的就业状况, 甚至不知道比如在澳洲, management这一层次是否也有专门的qualification? 谢谢你的意见, 希望能和你探讨下。


作者: largo    时间: 23-11-2007 14:57
LZ的折腾经历再次坚定了偶过上平静安稳快乐生活的信念
作者: solid    时间: 23-11-2007 15:02
有了家就会安定很多,两个人一起折腾不容易。
作者: mite    时间: 23-11-2007 16:05
偶现在是4口一起折腾了 压力大啊
作者: chxq89    时间: 23-11-2007 17:41
标题: 回复 #50 mite 的帖子
想办法减压,快乐是最宝贵的.
作者: mite    时间: 23-11-2007 20:08
中国的节奏有点快 在慢慢控制节奏 慢下来
作者: jacky_lin    时间: 23-11-2007 21:22
的确,在国内的管理经验很难移植到澳州,文化差异很大,很多新移民到澳州人生面临重新定位。谢谢你将感悟和大家分享。
作者: lertoo    时间: 24-11-2007 23:50
我觉得没有必要担心什么local经验、文化差异。lz的大跨度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这种能力到了澳洲是不会消失的。虽然会有些障碍,但她的能力会让她适应、变通。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5-11-2007 16:55
原帖由 mite 于 23-11-2007 16:05 发表
偶现在是4口一起折腾了 压力大啊


呵呵, 你回国时间也不短了, 不过, 你是干本行, 轻车熟路的, 再加上能干的夫人, 过得还是有滋有味吧!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5-11-2007 17:00
原帖由 look4me 于 23-11-2007 14:36 发表
不用客气, 你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想大家都在一路摸索, 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思维模式, 这里的职位当然本地经验是肯定的, 在具备了之后海外经验的优势就会体现, 职业经理人的标准其实很高, 也是我的目标 ...


知道了。 其实如果还想在职业经理人这条路上走下去, 肯定是需要去读个MBA的。 不过, 我不知道自己还还有没有这折腾劲, 呵呵! 我回澳后, 也许去买个生意做, 好好过日子啦。
作者: mite    时间: 25-11-2007 18:30
买个生意吧
什么职业经理 就是个打工的
没劲
作者: Elica    时间: 25-11-2007 19:39
有时候人就很矛盾,在这里生活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累,回去了才觉得再也不适应中国生活方式.
作者: vickyjy    时间: 26-11-2007 01:41
只能默默为楼主祝福~
作者: Fernando    时间: 26-11-2007 08:09
这样的经历真精彩

btw: LZ真是能折腾啊,不适合在澳洲这样一个平静的大农村生活,回国挺好的
作者: davidm    时间: 26-11-2007 12:51
LZ 曾是我特想认识的人...
文笔不错,再赞一次!
Mite:相信我们有缘...
作者: 落梅摇香    时间: 26-11-2007 17:01
原帖由 mite 于 25-11-2007 18:30 发表
买个生意吧
什么职业经理 就是个打工的
没劲


哈哈, 还是你实在。 我发现freeoz的筒子们的风格很实在, 而且比较男性化, 行事风格要么就是特专业的职业讨论, 要么就是特实在的生活。 而另一个论坛的风格则多样化些, 有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可以让人抒发些小情怀。
作者: bakayoko    时间: 7-12-2007 10:56
原帖由 silky 于 22-11-2007 21:45 发表
女强人!


看到TX回帖,才知道是MM,偶像啊
作者: springoz    时间: 7-12-2007 14:34
强贴!
顶!
作者: test001    时间: 7-12-2007 19:18
等你真正理解人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青春也就挥霍完了。
作者: ccen    时间: 7-12-2007 20:01
lz的经历好丰富啊,等老了讲给儿孙听,真是笔财富
作者: mite    时间: 11-12-2007 23:38
Mite:相信我们有缘...

---->


怎么你老兄也... 了?
作者: shiningruby    时间: 17-12-2007 18:41
佩服lz的折腾,我也是从南折腾到北,现在也打算折腾去oz,不知道去乐oz后还是不是会跟lz一样,折腾回来!
作者: tzg668    时间: 20-12-2007 00:01
标题: VERYGOOD
VERYGOOD
作者: mite    时间: 25-12-2007 18:47
原帖由 落梅摇香 于 26-11-2007 17:01 发表


哈哈, 还是你实在。 我发现freeoz的筒子们的风格很实在, 而且比较男性化, 行事风格要么就是特专业的职业讨论, 要么就是特实在的生活。...



呵呵 因为偶也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
作者: thewall    时间: 25-12-2007 19:30
原帖由 mite 于 25-11-2007 18:30 发表
买个生意吧
什么职业经理 就是个打工的
没劲


我喜欢打工,上班时间之外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作者: mite    时间: 25-12-2007 19:41
确实如此。

( 当然老板做到高层次了 也可以如此 譬如不上班 。。。 呵呵 )
作者: ro_ro_ro123    时间: 25-1-2008 13:12
女强人!!
作者: gcjforever    时间: 25-1-2008 13:23
写的真好,人生难得几回搏
作者: matureman    时间: 25-1-2008 15:22
写的非常的好。不过你的困惑我非常清楚,中国做职业经理人实际的不到国外的经理同样的授权,如果要回中国,那就一定要自己做,或者真正的合股(但需要非常小心,股东矛盾太多了)合作,不是图当老板的名义和利益,但的确更加有主动权。当然,你的经历本身已经是很大的财富了,也可能对你以后的事业有帮助,即使没有帮助体验已经够好的了。我也是海龟一派,最喜欢在国内做事业的感觉,但澳的退休生活也是很惬意的,所以,换本护照回国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石头007    时间: 25-1-2008 15:51
标题: 经历就是亮点
前个月回去了一趟,感觉周围的朋友都活得比较累,虽然收入比以前高了(物价也颇高)。问起原因,大家都说没什么安全感,小到员工大到政府小头目,朋友们一致认为最有安全感的是退休的公务员。

走在街上看到行人个个都皱着眉头,不知是生活的压力还是环境的污染造成的。

俺还是缩在澳洲算了。毕竟这里劳动就能得到认可,穷人富人人人都廷开心的。
作者: 妮南    时间: 25-1-2008 19:17
肯定是生活在国内的人压力更大些。
作者: cookie    时间: 25-1-2008 23:45
好贴,好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感受,多谢楼主!
作者: tsm    时间: 26-1-2008 00:04
深有同感!
作者: zyease    时间: 26-1-2008 12:56

作者: davis555    时间: 26-1-2008 16:52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9-1-2008 04:33
楼主的经历真精彩,为楼主喝彩!
作者: chermside    时间: 29-1-2008 09:53
楼主是牛人,佩服。
作者: 我是老人    时间: 30-1-2008 19:16
丰富, 佩服你的能力.
作者: jiayan1412    时间: 4-2-2008 20:25
很厉害的人.....以前觉得自己喜欢折腾自己,,,,,,,,,真是小折见大折了............................. 无论中国还是澳洲,都愿你幸福
作者: callie    时间: 7-2-2008 10:01
看到后面才知道lz是女的,真不是一般的女强人啊
作者: njhjshcy    时间: 7-2-2008 13:48
good.
作者: 痞子7    时间: 7-2-2008 15:21
标题: 成为女强人后是否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呢?

还能和俺们这些俗人混吗?
作者: zy0598    时间: 8-2-2008 17: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生命在于折腾!欣赏楼主的勇气和努力!
作者: Gkee    时间: 8-2-2008 17:52
原帖由 石头007 于 25-1-2008 15:51 发表
前个月回去了一趟,感觉周围的朋友都活得比较累,虽然收入比以前高了(物价也颇高)。问起原因,大家都说没什么安全感,小到员工大到政府小头目,朋友们一致认为最有安全感的是退休的公务员。

走在街上看到行人个 ...


划线处应为最没有安全感吧?
作者: chxq89    时间: 8-2-2008 18:28
生命在于过程,在一个环境待腻了就要还个环境。你的生命才会如此精采。
作者: tele852    时间: 24-2-2008 20:41
很佩服楼主,偶现在正想回去,还不知道在国内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不过,我也想说两句,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只要有能力,哪里都能创造出新天地的,你也不用担心.只是看你能不能坚持.....我刚来澳洲时很惨,举目无亲,从餐厅刷碗开始,到现在进入澳洲一家大公司做财务,而且也有机会继续进入管理职位,乃至更高...但我还是不想留在这里,希望到自己更喜欢的地方去生活和发展,包括中国或其他国家............
我倒是认为,人在哪里也都是可以生活或做出成果的,关键是你喜欢不喜欢那个地方.中国也不错,但你要是觉得澳洲好,尽管来,也不会有问题的,只是要有个转换过程,需要有心理准备.一切祝楼主好运!!
作者: hyz206    时间: 24-2-2008 21:19
老麦辛苦了。。。。
原帖由 mite 于 22-11-2007 15:19 发表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extra=page%3D1

楼主的老帖 在这个帖子里的 6楼里找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page%3D1&page=3
在交流版 ...

作者: green3141    时间: 24-2-2008 21:45
写的不错,
作者: chinese    时间: 25-2-2008 15:32
精彩的人生!!!
好羡慕呀!真是女强人呀!
作者: 777abc    时间: 25-2-2008 18:30
谢谢分享,,,,,,,
作者: lzy    时间: 29-2-2008 00:29
精彩的人生经历
作者: hshuo    时间: 9-3-2008 09:00
原帖由 tele852 于 24-2-2008 20:41 发表
很佩服楼主,偶现在正想回去,还不知道在国内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不过,我也想说两句,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只要有能力,哪里都能创造出新天地的,你也不用担心.只是看你能不能坚持.....我刚来澳洲时很惨,举目无 ...


跟偶情况有点类似,嘿嘿,不过我不做财务罢了。。。

原来一门心思就是拿到护照就回国,可是这真的宣誓了,心里却又有点舍不得。。。
作者: hshuo    时间: 9-3-2008 09:29
嘿嘿,握手,又是一个爱折腾的女生。。。

偶的经历:01年出国前就在N各城市飘荡。。。

01年来澳洲读书,也是觉得澳洲的生活比较单调,不是很适合我,决心回国。。。

03年回国后,工作,其实很感觉很开心地说。。。我对自己要求不高,薪水够花,常常可以到处旅游,就很知足。。。可是家人仍坚持要我回澳洲蹲移民监,强压之下,回流。。

05年底回澳洲,还算比较幸运,一开始就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一晃两年过去,现在护照拿到手,又开始想折腾回国。。。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其实感觉不错,唯一可惜就是太过于折腾,错过了些好的男生。。。

不过,总是值得。。。继续折腾中。。。
作者: hshuo    时间: 9-3-2008 09:30


[ 本帖最后由 hshuo 于 9-3-2008 09:32 编辑 ]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