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柴进 发表于 4-11-2011 13:05:02

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电影《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王怡)

人们把不受约束的“思想”偶像化,当作真理本身崇拜,最终导致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谁有资格说谁错了呢”这一结论就是恐怖主义的本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最高大法官,这不是理想主义,只是个腰部以下的叛逆

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三部曲后,推出这部立场暧昧的电影。今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直到最近推出DVD,争议之声仍不绝于耳。电影把英国史上著名的“火药阴谋案”,搬到假想中的极权主义英国。当年没能炸掉王室和两院的天主教狂热分子盖·福克斯,摇身变成大众民主斗士,最终利用伦敦地铁炸毁了古老的国会。影片原定在去年11月5日,也就是“火药阴谋案”400周年纪念日举行首映,但因其对伦敦地铁爆炸案的渲染与联想,被迫推迟到今年上映。

1605年火药成为世界的关键词。在英国,一群梦想复辟天主教统治的狂热分子策划炸毁议会和王室。11月5日是议会大典,福克斯将36桶火药偷运到国会的地下室。这一阴谋在5日凌晨奇迹般地败露,福克斯等人被处绞刑。英国逃过人类政治史上最大一次恐怖策划,他们实在有足够理由纪念这个日子,因为这批火药足可将整座国会炸毁20次。所以11月5日成了英国传统的火药节,人们上街庆贺,将福克斯的人像反复焚烧了400年。
同年同月,世界另一端的北京城,却没能避开热兵器时代的第一次大爆炸。掌管皇家火药库的两名宦官,命令工匠用铁斧劈开结成硬块的旧火药,结果造成震动京师的爆炸。当场炸死官兵93人,居民死亡无数,炸毁房屋30余间。

这两次火药事件,预示了近代的第一次全球化,热兵器暴力的全球化。恐怖主义是这部电影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时代背景。但这部电影原本还有另一个令人亲近的背景,那就是20世纪文学史上的“反乌托邦”传统。

非常奇怪的是,“乌托邦”思想是从英国诞生的,而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也都是英国人写的,如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而最近20年来,著名的“反乌托邦”电影也都是英国人拍的,如《1984》在1984年,被英国导演搬上银幕。1985年,特里·吉列姆在英国拍出了他最经典的电影《妙想天开》。这部电影是奥威尔和卡夫卡的混合,对人在极权主义和官僚主义体制下的挣扎,作了最形而上的镜像思考。似乎为了更符合我的描述,吉列姆甚至离开好莱坞,特意加入了英国国籍。

和《妙想天开》一样,《V字仇杀队》也改编自英国作家的作品。也耸人听闻地假设英国成了纳粹式极权国家。和《1984》一样,一个至高无上的党和“老大哥”控制了人们的一切思想。一个离极权主义最遥远的国家,一种与极权主义最陌生的体制,却被想象为一个必须炸毁国会、推倒重来的法西斯国家。乐观的人会说,这证明了只有最自由的体制,才能容忍最恶毒的批评。但悲观的人会说,是啊,连英国也可能出希特勒,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想想大英图书馆那两道恶狠狠的脚印吧。如果自由意味着同时产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同时产出恐怖和非暴力,那么得胜的希望又在哪里?

我承认影片中那个戴着福克斯面具的“V”的确很有魅力,混乱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希望。V是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的混合,很多人企图分辨革命和恐怖的差别,但火药的出场,意味着它们之间一切差别都是可以取消的。我也承认当“V”说出那段经典的台词时你很难不被诱惑,他说“面具下是思想,你无法杀死它,因为它刀枪不入”。几百年来,人们把不受约束的“思想”偶像化,当作真理本身崇拜,最终导致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谁有资格说谁错了呢”这一结论,其实就是恐怖主义的本源。沃卓斯基兄弟的初衷,是借着电影表达对西方宗教保守主义复兴的不满和逆反,但不满的列车通往哪里呢,竟然通往反人类的地铁爆炸案。“思想”二字听起来高贵,但人们往往不愿承认,思想的主要成分是激情、欲望掺苏打水。

欲望无敌,这就是“反乌托邦”的原则。在《1984》中,温斯顿说,“做爱本身就是造反”,一次高潮就是对党的一次打击。但温斯顿还对他女友说,“你只是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理性就是对激情的克服。而腰部以下的叛逆,只是将这个世界,由一种激情交给另一种激情。这也是我对《V字仇杀队》的评语。事实上,20世纪并未诞生真正的“反乌托邦”精神,因为只有乌托邦才能反乌托邦。当“盼望不至于羞耻”的真正的乌托邦隐匿了,那些虚假的乌托邦你怎么去反呢,你的所谓反,其实只是替换。

这部电影替福克斯翻案,为着取悦这个世界的相对主义激情。电影中V的颠覆计划很有意味,他第一年先炸毁伦敦的老贝利法院,当那著名的蒙眼正义女神像倒下,意味着他成为最高大法官。第二年再炸毁国会,乃是行使他偷来的审判权。马丁·路德曾说,革命就是对上帝的叛乱。因为革命者不承认人世之上那“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权柄,而梦想“自我伸冤”。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最高大法官,别以为这是理想主义,这只是个腰部以下的叛逆。无论V造型多酷,飞刀舞得多圆,如《箴言书》所说,“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真正的希望没有火药味,真正的英雄,是丁道尔、柯克,和那些天路客们。
沃卓斯基兄弟给出了一个噩梦,我们要知道如何醒来。

江南柴进 发表于 4-11-2011 13:12:29

明天就是11月5号,所以我昨天晚上看了这部电影,准备今天贴这个帖子。自己就偷懒不写了。

没有剧透,因为我也没有看完,王怡也没有说。:)

这部片子评分不低,但是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剧情太过复杂冗长、台词过于夸张、象征手法过多,一句话,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反而语无伦次,还不如看奥威尔的《1984》、《动物庄园》和王怡的影评有味道。

-------在禁止恋爱的极权主义国家里,做爱本身就是造反,一次高潮就是对党的一次打击。:lol

[ 本帖最后由 mohan29 于 7-11-2011 11:49 编辑 ]

clarkli 发表于 4-11-2011 13:15:17

1984看了是给人绝望
V看完了是给人希望

clarkli 发表于 4-11-2011 13:15:34

俺的头像还是V呢

江南柴进 发表于 4-11-2011 13:20:38

《V字仇杀队》,源自于全球恐怖活动的泛滥,人们对安全的恐惧,导致国家对个人自由的收紧,极权主义国家概念又开始滥觞,与源自共产主义的极权主义有天源之别。

[ 本帖最后由 mohan29 于 4-11-2011 14:22 编辑 ]

江南柴进 发表于 4-11-2011 22:16:07

看完了。
不知所云。
最痛恨这种超异能片子。

mason00 发表于 4-11-2011 23:03:58

V字仇杀啊,蛮好的啊,很欧洲风格。一看V的风格就很绅士,一开始带个面具觉得挺无聊的,慢慢就了解到这是一个符号象征,直到最后大家都带V的面具就更明显了。没想到原型是极端天主教分子,似乎意味更深刻了。我最有感觉到一幕是女主角吃着V做到黄油吐司说:“这是真正的黄油吗?好多年没吃过了,真好吃”。哇塞,感动,我似乎也好多年没吃真正的猪肉了。。。

cello 发表于 7-11-2011 10:11:48

原帖由 mohan29 于 4-11-2011 21:4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完了。
不知所云。
最痛恨这种超异能片子。
我却很是喜欢龌龊司机的黑客帝国3部曲,这部没看过,偶很有兴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腰部以下的叛逆----电影《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