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子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却没学会个孝字!
八旬老太靠卖菜过活走红 30年仅见国外儿子一面本报讯(记者郑磊)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85岁的周瑞英老奶奶却独自在马甸桥地下通道内卖菜。近日,这位在网络上走红的“果蔬奶奶”受到了不少关注,很多居民在下班时都会刻意路过给她捧个场。
果蔬奶奶不再孤单
昨天下午5点半,海淀区马甸桥东南角的地下通道外,一位头发花白、拎着布包和塑料袋的老人出现了。“这不是‘果蔬奶奶’么!”一位小伙子叫出声来。看着将要走下楼梯的老人,这位小伙子快步上前,“周奶奶,我帮您拿吧!”之后,小伙子从脸上布满微笑的周瑞英老人手里接过了蔬菜。之后,又有3位年轻人认出了老人,主动帮助她搬运蔬菜。
几位年轻人放妥了蔬菜准备离去时,周奶奶弯下不太利索的身体,拿起一小袋香瓜对着几位年轻人说,“孩子,这些水果你们拿着吃吧,天热,吃点儿败火”。“我们改天买您的东西。”几位年轻人笑着离开。
30年只见儿子一面
还不到6点,由于还没到下班高峰,周奶奶垫了张报纸,坐在自己的摊边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家人。老人听力不好,据她说,是年轻时候得了一场病所致,跟人说话时,老人会把左耳贴到别人嘴边。
周奶奶说,身为徐州人的她年轻时跟随军官丈夫来到北京。之后,儿子还考取了清华大学,在大学毕业后,儿子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
之后,周奶奶的儿子在国外娶妻生子,“30多年了我只见过他一回,就是他爸去世的那年”,老人低着头不断念叨着,老伴在3年前因为肺癌去世了。谈起为什么不叫儿子回来陪她,老人摆摆手说:“回来一趟太贵了,我自己能活。”在对话中,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语气和神态明显低落很多。老人还补充说自己年轻时还生过一个女儿,但很快就送人了。
市民捧场老人繁忙
晚上6点,过往的行人渐渐增多,周奶奶的地摊也红火起来。除了不断前来买菜的市民外,十几位年轻人来到周奶奶的摊位前,“果蔬奶奶,我们来买点儿水果”。“你们都是下班路过的吗?”面对突然增多的年轻人,周奶奶有些不适应。“我们是路过的。”对方答道。“这个豇豆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焯一下蘸酱吃。”卖每种果蔬时老人都会多嘱咐几句。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群年轻人是北京的一些网友,他们相约前来为周奶奶捧场特意组织的队伍。在场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买了一些果蔬,不少人把最后的零头都留给了老人,称这也算是一种救济。
只想平平淡淡卖菜
据了解,老人有三个愿望。一是配一副眼镜,能更多地看清大家的面孔;二是买一个助听器,能听清楚顾客们说的话;三是想镶几颗牙齿,能把饭菜更好地嚼烂,吃得更香一些。
周瑞英老人说,这几天,她发现来买果蔬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人还会叫她“果蔬奶奶”,经询问才得知这是网友给她起的名字。“这是我这辈子第一个外号。”对于这个名字,老人笑着说。老人同时表示,虽然有媒体前来采访,但她并不在乎,她只是希望给下班晚买不上蔬菜水果的人们提供一个便宜、方便的场所。“平平淡淡地经营挺好。”她说。
■对话·首发微博者
庆幸自己帮到老人
京华时报:当初是怎么想到发这条微博的?
程小撑:当天我是碰巧路过,看到老人的第一眼很震撼,感觉跟自己的姥姥很像,觉得有必要帮她一下。
京华时报:现在已经有不少网友关注并前来为老奶奶捧场,你怎么想?
程小撑:当初只是想着能让住在周围的人关注一下,没想到反响这么大,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挺开心的。
京华时报:现在老人的菜摊,有时会突然出现一批人来买老人的菜,有没有想过太多人可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
程小撑:这个真没想过,一条微博转发万次以上并不少见,可是引起这么大的效应出乎我的意料。希望大家不会太影响老人吧。
来源:京华时报 人肉她儿子!!! 别动不动就人肉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网络推手?
清华很难出不孝子 你太高看清华了!灵魂早已失 原帖由 KALALA 于 13-7-2011 18:3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太高看清华了!灵魂早已失
我可以跟你赌这个老太的儿子绝对不是清华的
不解释 我也觉得未经考证,不该发表评论。 不要责怪儿子,老太太自己要反省。儿子是自己教出来的。
可能只教育学习,没有教育做人。学校也没有教。学校没有这个课程。
听过这样的故事,台湾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后来留在美国工作,老两口想孩子,去看看孩子,回国的时候,儿子给一个账单,住了一个月的住宿费,餐饮费,洗衣服费,老两口看了心凉了半截。怨谁?儿子不会做人,父母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只不过因为有清华,海外这样的标签,所以是新闻。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不乏其人。
古时候读书为明理,明白道理,做人的道理,人和天地的关系,和大自然的关系。学会做人,做事就是水到渠成。不用强调细节,制度。
现在人读书为名利。只求赚钱升官,做人没人讲,所以无论制度怎么完善,都是有人钻空子,甚至以身试法,用假冒甚至毒药骗钱。这样的坏事没有穷尽。
什么时候世道变回去,人心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祥和。 同意楼上,有果必有因。 我和你们打赌这个儿子已经死了 我的观点是,老人虽然有教育上的责任,但不占主要责任.儿子应该也5~60岁了,应该也为人父甚至当爷爷了.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明白这么浅显的道理就说不过去了 . 那个台湾sb儿子的例子很不恰当,这关父母教育什么事,除非爹妈一分钱没给就把丫踢出去了。 我作证,6#就是清华暴徒。 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心酸…………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还有这样的儿子,不太信。 :@ :@ :@ 原帖由 KALALA 于 13-7-2011 18:3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太高看清华了!灵魂早已失
您哪个大学的,灵魂的有?;P 一声长叹! 唉 不经考证的新闻,是中国新闻的通病。
以我对很多很多中国老人的了解,其实他们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很多人,甚至道德无底线。
对这种事儿,多点儿同情,多点儿宽容。
下面讲个我读大学时的一次经历:2004年10月份的一天,我和一位来自台湾的同学,在中山陵遇见一个声称“爹死娘改嫁,靠祖母拉扯大;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女生,跪在路边乞讨学费和饭钱。
那位台湾籍同学很自如的掏腰包,我速阻止并告知要提防类似骗子;但他执意拿出20元人民币恭恭敬敬的递给那位乞丐。在离开乞讨女生后很认真的对我说:“她可能是骗子,但20元钱的损失不会使我有什么困难;如果她不是骗子,没有这20元钱今晚就没有饭吃。因此要宁信岂实。退一万步来说,她即使是骗子,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好的出路谁家姑娘愿意跪在那里?你听说过邓某某的孙女做乞丐骗钱的事吗?”
我以前曾认为给予假冒乞丐接济,不仅自己受骗,而且助长骗子们好吃懒做的毛病。这次来自台湾的同学着实给我上了一堂如何做人的课。此后,我凡遇到年长的或残疾的乞讨人,只要身上有一元的零钱,就会自觉的恭恭敬敬的把零钱交给乞讨者。 德育没跟上,造就了斯文败类 也有可能是老太太来这样的事来骗取人们同情。 看了这个故事,只是感叹自己的父母,不知什么时间可以接到身边颐养天年!!!
看了大家的评论,体会到什么是“人言可畏”!!!
人心就是江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