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司了,打不开局面,现在很迷茫,请大家赐教。
家里有资源,是做塑料制品,可以开模具代加工。我自己也在这里注册了一个公司。拿了一些现有的产品来推销,但是3个月下来,效果不好。送出的宣传材料都一无所获,现在有点不知所措,在这里想请教大家,如何能打开局面?该怎么做?哪些行业或公司有塑料加工的需求?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消息,恳请赐教。 怎样推销的呢?没有找到正确的受众群,肯定效果不好的 感觉这里大路货都在几家大超市卖。倒是零配件不好找。不过开模具有点不值得。澳洲市场太小了。 首先,与你共勉的是,我也公司开了3个月了,目前还未签订单。如果这能让你心里舒服些的话:)不过,相对来说,我还没到迷茫的时候,因为一切还算在计划之内。因为LZ透露的信息并不多,无法分析问题所在。且先与你分享下我的目前步骤:
1。 销售: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价格低作为进入市场的唯一竞争力。这边人讲究USP,就是你需要找到你有别人没有,别人有而你更强的东西来作为公司推广的方向。
2。 定位:每个产品的销售都有一条从供应到终端的链条,要给自己的公司定位,你是要砍去中间商直接做终端还是通过给中间商(中间商又分很多种,你打算跟哪一种或者几种合作)供货进入销售渠道。 往往定位不同,销售的策略会不一样,销售价格也不同。千万忌讳的是,你给终端的价格与中间商的价格类似或一样,这样,中间商会觉得你是来踢场子的,很容易小团体的联合把你踢出市场。
3。 宣传:不同产品推广的管道与途径有不同,你是否了解你产品的推广的所有途径,利弊是什么,什么途径更适合你的公司。网站,公司形象是否已经给人以专业的印象。
4。 计划: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你要打断供应链条中的某一环插进去做本身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你需要做个详细的计划,一年的计划是必须的,每个月要做到如何的情况,及时总结,并针对市场的反馈及时修正。我做好了半年不开锅的准备,因此还没到迷茫的阶段,你做了多久不开锅的准备:)
最后,针对塑料的模具,我以前接触过一些,你需要针对你工厂的强项领域,去寻找当地的领域有针对性的推广。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请个当地人帮你做市场,那也许会简单点,当然你首先要知道如何领导那个当地人按照你的规划前进。
迷茫是源自没了方向,而方向是应该你在规划之初就该有的东西。冷静思考自己还缺了什么没做足功课的,坚持加油! 到展览会上摆个摊吧 这种情况在中国远比澳洲有市场 得去展会接触到本地市场,否则别人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公司存在 澳洲都是过来中国定的 ~ 拿个模具去澳洲推销有用? 难道他们的采购会为了一个部件 在当地和你定? 而不是全套从国外供应商那里采购?
澳洲市场 目前来说 不看好
[ 本帖最后由 jessi 于 11-10-2010 13:31 编辑 ] 你才做三个月, 没效果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迷茫也是正常的。
我在国内和墨尔本就是做采购的,也直接从亚洲主要是中国采购一些五金塑胶产品,每天都收到不同的新厂家邮件。 真正被我留意到的从最初联系到报价到样品到订单最少半年,有可能最后没订单甚至订单取消。
也许是你策略不对,也许是你没找到队的意向客户或关键人物,也许你运气不够。
做生意其实除了努力外,运气也很重要。
用一句话和你共勉:做生意做不成功是很正常的,做成功就不正常了。 感谢大家热心的解答。我家人开了一个塑料制品厂,只要是塑料产品都可加工。我最初拿了一些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过来,主要是美容美甲方面的,认为这类产品可能有销路。一开始,接触了一些门店,才发现我这个产品不适合美容院用,是home use,又联系了一些超市或杂货店,也都杳无音信。现在想的是,如果不能推销这样的产品,我也可以找有这种需求的工厂,无论是有样品我加工,或是有图纸要开模具,家里的工厂都能做到。目前困扰的是,如果走这条路,我该如何推销我的工厂,让客户相信工厂的实力,我需要提供什么资料。有一点说明:因为是亲戚的工厂,所以货必须从我的公司走,坦白说,我就是中间商,这样又不能向客户透露太多工厂的资料。
还有,大家说的展会是在哪里可以查到? 原帖由 星星点灯 于 11-10-2010 21:24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大家热心的解答。我家人开了一个塑料制品厂,只要是塑料产品都可加工。我最初拿了一些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过来,主要是美容美甲方面的,认为这类产品可能有销路。一开始,接触了一些门店,才发现我这个产品不适合美 ...
1。 你工厂的资质如何? 这边要么你撞大运,要么要靠实力,那么你背后的工厂的资质很重要。我知道国内很多塑料模具厂都是小作坊,上不得台面,浙江玉环萧山余姚一带尤甚,老外若要看厂,一看一个走人。压根不相信作坊里出来的东西会有好的稳定的品质,别管多便宜,也不问你的样品好还是不好。 如果工厂资质不错,比如有ISO(虽然国内ISO认证也是狗屁),SGS认证。那么以工厂作为你的后方支持是可行的。
2。 若工厂资质过硬,那就跟工厂签下协议,给你澳洲的独家代理权,不得跨越。玩之前游戏规则也定好,否则你也瞎忙乎。
3。 若美容美甲是个突破口,门店不需要的,看看门店供货的上家是谁,顺着链条往上找,应该能找到。
从你的反馈看,你的定位还不够精准,或者你先在澳洲市场溜达一下,看看这里到底哪一类的制品更适合你切入。个人感觉,不对就当我放P好了,呵呵。祝福你不远的未来成功。 非常感谢分享经验
回复 #11 超级奶爸 的帖子
工厂的资质是过硬的。现在做的也全部是外贸出口的,基本上出口美国。代工的产品也在walmart这样的大超市销售。如何能在门店找到供货商呢?就直接问店员吗?
回复 #13 星星点灯 的帖子
方向别人告诉,方法要自己找的。每一步都是别人的,你的那一步在哪里呢。加油吧,压力下总会有策略 找个本地人替你跑腿试试,还有报纸,百页上打广告看看呢 原帖由 星星点灯 于 11-10-2010 22:2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工厂的资质是过硬的。现在做的也全部是外贸出口的,基本上出口美国。代工的产品也在walmart这样的大超市销售。
如何能在门店找到供货商呢?就直接问店员吗?
批发,零售等公司都有不同的组织结构。
批发商:一般都有专人负责销售,专人负责采购,你找到负责采购的主管,这是最最关键的。
零售:销售主要靠门店的地段、装潢、产品的选择、市场的定位等等战略上的东西,店员只是普通的服务员而已,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普通店员和搬运工没什么区别。
在零售行业,负责采购的,无疑的重量级人物,你的任务也是找到这类人。在零售行业,问题是,他们一般都有专门的进货渠道,如果你的货物在他的店里销量不大,他们一般是不会来向你进货的,根本不是价格问题。
不论公司大小,业务的关键岗位都是一样的。小公司一人兼,大公司分工明确。
另外,如果你想做大生意,光靠隐瞒工厂资料,这是不现实的,没有大公司会和你谈谈就下单,验厂等程序是必须的。
如果是小生意,你让他自己去和国内联系,他也懒得联系呢。
[ 本帖最后由 孤独的老鹰 于 12-10-2010 01:12 编辑 ] 做业务不容易, 没做过业务的要揽点业务更不容易, 如果要做老板当然更难了,事情总有个顺序, 一步一步来, 总会有业绩回报的.
回复 #4 超级奶爸 的帖子
"首先,与你共勉的是,我也公司开了3个月了,目前还未签订单。如果这能让你心里舒服些的话:)"看了这句话,很幽默!也反应出有创业的不易。
与人这么好的心态! 诚祝你的业务做起来!
回复 #14 超级奶爸 的帖子
谢谢你,到处碰壁导致有点灰心和不相信自己了。祝福你的生意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原帖由 超级奶爸 于 11-10-2010 21:42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1。 你工厂的资质如何? 这边要么你撞大运,要么要靠实力,那么你背后的工厂的资质很重要。我知道国内很多塑料模具厂都是小作坊,上不得台面,浙江玉环萧山余姚一带尤甚,老外若要看厂,一看一个走人。压根不相信 ...
我们华人在这里创业的一个误区是总是认为自己在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制造资源,从而认为就可以以此进入澳洲本地市场。实际上这种想法正是局面打不开的原因之一。从物流角度来看,你并没有进入物流的循环过程。因为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可替代性。
所以我的见解是要在澳洲本地打开局面,我们的生意运作模式就一定要本地化。我们在中国有好的产品和制造资源并不自然构成我们的竞争力。只有这种资源和本地运作模式结合起来的时候才形成竞争能力。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市场定位。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为出口商兼进口商。作为出口商,我们无法和国内的工厂在成本上竞争;作为单纯的进口商我们无法和本地已经有规模的商家竞争。在这里经营做得就是服务。只有我们的服务本地化了才有可能在这个市场分一碗羹。
希望大家有时间聚一聚,互相勉励,共同创业。
回复 #20 eric2010 的帖子
楼上朋友提到的“一个误区是总是认为自己在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制造资源”,这也提醒了我。长期以来也一直抱着这种优势(因为贸易的经验让我们积累了供应商的资源),认为能做好,但是做的很慢。得冷静思考,重点是“服务本地化”,这样才能发挥出“国内供应资源”的优势。“服务本地化”这又是个大课题,希望朋友们多交流,我个人对这点还没有好的建议,
能承受住的话,找个有能力的当地人营销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大部分的朋友可能承受不住雇人的费用。 我考虑可以以佣金的形式和当地人或者店铺合作,这里面的问题是得把各个价格搞好了,否则可能扰乱市场,也在探索中... 资源只有更符合需求,才能产生效益。而我对这里几乎一无所知,我分析自己是有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想法,也不敢去博一把。自以为拿着一块上乘的敲门砖,却找不到门。看看大家想的都比我深刻,确实学习了。
我只想做中间商,这样不积压资金,很多零售的生意,最后就是一堆货。 好好笑
哈哈
回复 #20 eric2010 的帖子
如果能组织一下聚会就好了,大家可以开拓思路,互相勉励一下。回复 #21 sunny7226 的帖子
是的,我的感觉和你一样。一谈到服务本地化,雇佣当地人成了绕不开的节了。
考虑到当地员工的成本,这需要一种勇气。 原帖由 孤独的老鹰 于 13-10-2010 14:50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是的,我的感觉和你一样。
一谈到服务本地化,雇佣当地人成了绕不开的节了。
考虑到当地员工的成本,这需要一种勇气。
我觉得并不是非要雇用本地员工。而是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用本地人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将来的公司是需要你去掌舵的。实现本地化就是我们自己要按这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当然这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开始这么做了,就会收到效果。
以我的经验来看,本地的客人在和我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在乎我是外国人或者这里人;他们首先认同的是你是一家AUSTRALIAN OWN BUSINESS。当然我自己也不把自己当成外国人。我提供的服务和本地公司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我们手中有一个利器:价格+服务。新来的我们恐怕在创业的初期不得不使用这个利器去打开市场。 服务都包括什么呢?
关于服务
服务就是一种综合的FACILITY。比如你是否有一个能够让客人得到最多信息的网站;是否能够让客户EASY地得到你的产品和其它信息。是否让客户觉得和你有一个GOOD的COMMUNICATION。你是否能够提供客户满意的质量和按时交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能让你的客户觉得你时刻在CARE ABOUT他们。客发户就像小BABY,需要让他们感到和你打交道安全、快乐。我总结了几个英文单词:EASY,HAPPY,SAFE, FAST
客户从你这里感到这些了就是好的服务了。我们总抱怨这里很多公司的服务多么糟糕。但细细的和国内公司比较,大部分客人还是可以感到上面的服务质量的。
我是做服装的。以前我的客人来到我这里我总会问他们是否能够提供他们的服装DESIGN给我,我给他们生产。结果是大部分客户纷纷离去。后来终于明白了,如果客人自己会DESIGN,他们找我来干什么呢?后来我开始提供从设计到生产一条龙服务,客人又纷纷的回来了。好的服务是客人给了你目标,你来帮他实现这个目标。
回复 #28 eric2010 的帖子
Hello Eric,不知是否可以问你一个问题:从你的经验来看,从创立公司,到开始出效果,你花了多少时间?能谈谈对这个过程的看法吗?谢谢!
孤独的老鹰 我不知道你是否在开公司之前就已经对你的目标市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我是在自己在这里创业之前对这里的的市场就已经非常了解。而且我在做之前已经确定好了目标客户,并且清楚的知道他们在那里。这样我生意运作起来后很快就有了效果。生意需要有迅速造血的功能,否则我坚持不了多久。当然一般要在半年到一年才能有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