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eme 发表于 16-7-2010 14:23:54

强烈推荐-复旦女教师走红网络,"模特姐姐"优雅讲孤独寂寞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3Nzg5OTIw/v.swf

朋友是奢侈品,拥有就很满足;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近日,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的上课视频走红网络。有网友惊呼,听陈老师讲孤独和寂寞,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人羡慕“老师把课程讲得那么美,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有人还说“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

    记者采访了解到,将陈果的上课视频传上网络,只是一个复旦学生的无意之举。而恰恰是这样的无意举动,让象牙塔之外的人分享到了名校教师的学识和风采。不少网友呼吁,未来国内高校能否如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把名师课程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公众下载,打造更多没有围墙的大学。

    复旦女教师视频网上蹿红 网友称如一碗“心灵鸡汤”

    昨天,当记者在百度上键入“复旦陈果”时,跳出的搜索结果有55800篇之多。其中,“陈果上课视频”、“陈果语录”、“陈果———精彩的一课”等字眼成为这些链接的关键词。记者点击后发现,多方转载的上课视频其实只有两个,分别为陈果上的两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友们根据上课内容冠之为“孤独和寂寞”、“关于爱情”。在这两堂课中,讲台上,身材高挑、利落短发的陈果出口成章、气质优雅;讲台下,学生们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那些课堂上即兴而发的言语,如今已被网友们整理成了“陈果语录”,和“陈果上课视频”一起,被广为转载。有网友惊呼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网友感慨:“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有网友甚至奉她为“复旦于丹”。

    一名大学毕业5年的网友表示,陈果老师的上课方式颠覆了自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印象,“大学时,我觉得上这种课是一种煎熬,经常听得昏昏欲睡,但陈老师上得文采飞扬同时又言之有物,就像一碗‘心灵鸡汤’,让人内心温暖而丰富。”

    复旦学生称其“模特姐姐”讲课不张扬但能品出大道理

    上海女孩,80后,学哲学,身高1.72米,利落短发,背影看起来有些像老外,学生时代绰号“酋长”,复旦“北区三宝”之一,现为复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记者昨天在复旦校园采访发现,即使是在上课视频走红网络之前,陈果也是复旦校园内的一道独特风景。

    因为读书期间兼职做过模特,复旦学生都亲切地称她“模特姐姐”。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小潘告诉记者,第一次上陈果老师的课就被她的教学方式所折服。“陈果老师上课的气氛很好,她从不说教,却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朋友”的一段,她说,‘朋友是奢侈品,拥有就很满足’,我觉得很有道理,听了也极有感触。”另外一些复旦的学生也表示,陈果老师给人感觉一点都不张扬,可是却能品出许多人生的“大道理”,她的一些感悟、观点令学生们很受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一名陈果的师姐说,在她眼中,上海姑娘陈果非常优秀,在复旦大学读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业十分优秀,同时也是复旦校园中的风云人物:“大学联欢会上,她跳过热舞。由于身材姣好,她还做过兼职模特,有时平常走路也会走起大幅猫步,在学校里的回头率很高。”

不愿意成为被关注对象 教课前先去其他课堂旁听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传上课视频,是陈果的一位学生的无意之举,因为喜欢陈果的上课风格,就想要和更多人一起分享。不过,陈果本人并不愿意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视频上传之后,陈老师曾在课上专门跟我们提过,她不愿意出名。”一名上过陈果课的复旦学生告诉记者,当时陈老师的一席话让她印象深刻,“她说,爱一个人并不是帮她出名,而是要帮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想要的就是自由自在、平凡地在她热爱的三尺讲堂上工作下去”。

    陈果走上讲台仅仅一年半时间。记者了解到,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事先都会看大量的哲学书,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先贤、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转达给学生们。

    昨天,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陈果,在电话里,她的声音沉静却坚持,她说自己其实很平凡,无意宣传自己,也不想做“复旦于丹”。“我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在课堂上讲的也是一个29岁青年人一些有限的看法,里面包含我的困惑和不解”。陈果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因为被关注甚至被表扬也是一种压力,“我有几斤几两自己知道,目前还远没有到破茧而出的美丽状态,我不希望成名,而且复旦比我讲得好的老师多得是”。

extreme 发表于 16-7-2010 14:25:55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08/12311530_11n.jpg

陈果语录选摘

    ■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朋友应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人是有“贱”性的。

extreme 发表于 16-7-2010 14:31:59

http://img4.cache.netease.com/lady/sunwei/0701/2.jpg

高知女一定乏味或没有女人味儿?陈果老师就是个例外。在校读博时她有“模特姐姐”之称,是复旦“北区三宝”之一。她广受同学们“爱戴”,走在路上回头率毫不夸张地说,100%!身高170左右,利落的小短发和酷似老外的身材,大幅度的猫步,似乎人生处处是T台。而且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至今,每天早上,模特姐姐会在北区的“本北高速”上跑步,是北区最好的风景。
视频之前,陈果就以出色的形象走红校园
   
你不知道的陈果——

  1、学生时代绰号“酋长”,人称“模特姐姐”,是校园风云人物

2、有过兼职模特经验

3、学拉丁舞的时候,老师嫌不够扭跨,于是养成了猫步习惯

4、对男友的要求:低调,平淡,成熟,在她眼中性感,不要好看,有丑人情结。碰上自己中意的,上述标准自动作废。

5、为什么读博:喜欢哲学,喜欢宗教学,觉得有这样的几年能从容镇定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幸福,也很幸运,是标准的“自投罗网”的博士生。


“模特姐姐”陈果在复旦fans极多,一言一行均为fans所关注,fans以一睹模特姐姐芳容为荣。复旦大学的bbs上常有路人甲发帖“酋长惊现清真食堂”,路人乙“和酋长1公分距离擦肩而过”,路人丙“最新动态:酋长论文已完成8万字,预计尚有6万字”……

校友archtitangg:酋长给我们这些北区的老博留下如此的印象:类似从俗世进到天国的哥特式建筑,有中世纪教堂严格的正面视角,身材挺拔从而将地形学事实转化为神秘和阴森权力的气势宏伟象征。或者太阳与月亮这些天体魔幻地赋予地球上的景物之生命---惨淡的月光对天空和大地施加魔法,观者莫不炳气凝神。

校友huaimaomao :谁去把那张大讲台搬开呀!看酋长要看全身的,因为:人应该是一个整体!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6-7-2010 14:33 编辑 ]

coredump 发表于 16-7-2010 14:39:19

回复 #3 extreme 的帖子

嗯,可以请来FreeOZ和小马搭档做哲学版版主:good

extreme 发表于 16-7-2010 14:41:16

我准备到复旦去听听她的课,有谁想一起去的?

coredump 发表于 16-7-2010 14:42:28

原帖由 extreme 于 16-7-2010 14:4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准备到复旦去听听她的课,有谁想一起去的? 明显的冻鸡不纯;P

extreme 发表于 16-7-2010 14:43:17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8分报道,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的老师陈果上课的视频经复旦大学的学生上传互联网,最近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上课上得好的不少,但是能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得有声有色的却是不多。陈果,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刚刚博士毕业没多久的年轻教师,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有人甚至羡慕地说:老师把课程讲得那么美,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中国之声《新闻纵横》采访了几位听过陈果老师上课的复旦学生。

    学生:她会讲很多深层次的东西,会讲人生、讲爱情、讲朋友、讲孤独。会很感谢她,这些东西是自己平时没有时间思考的,触发自己的思考。她的课就算有翘课的学生,还是会课堂爆满,我们晚上课是6点半开始,我每次大概是6点—6点10分左右去的,但是前排的位置已经被占没了。

    学生:她每次上课下面都非常安静,特别宁静的感觉,我们在感受她孤独思考的同时,也在尽量提升自己层次。我觉得这种上课的交流非常好,有时候虽然不是言语的交流,但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说到我们正在困惑的事情。

    一门听起来就让人困倦的思修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争先听讲?陈果,这位毕业不到两年的80后老师,掌握着怎样的上课技巧和方式?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多的人生感悟?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陈亮,昨晚几经周转终于拨通了陈果的电话。

    记者:您表述当中提到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这个是跟您平时阅读有关还是跟人生经历有关,还是跟很用心的准备很有关系的呢?

    陈果:用心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学生实在不好糊弄的,他们很聪明的,他们的聪明超出我的估计。你要认真对待他们,你必须得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备课,我觉得低估别人其实是对自己人格上的贬低。

    另外,很多道理确实有人生经验当中的一部分,这种人生经验不单是我自己个人的,还有朋友们的,还有眼见耳闻的,还有看到别人的一些困惑以后想办法解释透的,因为生活需要一种解释,得让它合理。当然书本也是起到相当大作用的,因为我实在是挺喜欢看书的。

    之所以上课很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我来说上课很多时候就是怎么开心怎么上,与其说我在帮学生梳理问题,不如说我是在帮自己梳理问题的同时拿我的问题去对应学生的问题,然后进行一下分享。

记者: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一提到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感觉都很乏味,上课昏昏欲睡,在您看来这样一门课是怎么定位的?

    陈果:我觉得任何课都可以上好,这世界上没有糟糕的课。我们很多人对于这种课,先天抱有一种偏见,我觉得这种偏见造成了很多人对这种课先天就产生了一种乏味感。或者这个课的名字本身就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这种课一听就是很说教的,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课换成人生境界的课可能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是在启发学生,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课本,有的时候文科类老师最重要是打开学生的另一双眼睛,让他们能够看到这种美,而不只是看到被大众追捧的美。

    记者:您走向讲台时间不长,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您觉得是精心的准备?

    陈果:我觉得我不游刃有余,是装的游刃有余,我很紧张。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上课像跟男朋友约会,手心会出汗,但是仍然装得很镇定。但是我觉得这种紧张挺好,因为说明在乎。

    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当我18岁的时候,曾经有很多困惑,那个时候非常希望有28岁的人给我指导一下,所以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他们18岁的时候,希望做一个28岁的人,把我走过的弯路或者我产生的人生困惑跟他们讲,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一点困惑。

    因为学生的一个无意举动,陈果一下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网络上现在流传着陈果语录选摘,还称呼她为“复旦于丹”,甚至把她视频中的着装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角进行对比。面对媒体不着边际、放大镜式的追捧,陈果昨晚通过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回应:她不希望出名、被关注,只是希望自己有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把心思专心放在教学上。

    陈果:我其实就是想专心做好本职的事情,快乐的做点事情,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就可以了。

coredump 发表于 16-7-2010 14:43: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4.htm
陈果常用于人名,陈果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教师,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中文名:陈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代表作品:《耶稣为何如此言语?》




  女,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6a22e82412fcb60e8644f97f.jpg复旦大学教师,陈果
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工作经历: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
  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奖励与荣誉:
  2007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6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5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4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2003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专业研究成果: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
  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 《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coredump 发表于 16-7-2010 14:44:19

蛮有才的,极哥听完课上来发点感想:handshake

Mia(夏) 发表于 17-7-2010 17:57:46

仰慕。
似乎从来没有糊涂过。基本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就能有如此的思想境界,看来她真的是天生学哲学的。

[ 本帖最后由 Mia(夏) 于 17-7-2010 17:59 编辑 ]

kane321 发表于 17-7-2010 18:16:44

看了下,感觉还不错,不过有经历的人可能体会会比那些学生强点

mql3461 发表于 18-7-2010 22:48:41

回复 #11 kane321 的帖子

No stereotyping, friend:)

是个基督徒吧,牛!华丽的简历!:zan :zan

圆满的考拉 发表于 19-7-2010 14:16:20

这个老师现在很红,呵呵,确实讲得很好

stunner 发表于 20-7-2010 10:42:47

感觉受基督和道家影响比较多。

MtDreamer 发表于 20-7-2010 12:31:38

非常感谢x同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烈推荐-复旦女教师走红网络,"模特姐姐"优雅讲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