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用卡额度。。
我的工资卡是st.george的,工作有半年了,从来没申请过信用卡,前几天收到银行邀请,要发信用卡给我,卡的类型是Amplify Rewards,额度给了我10K,年费$79.9,有朋友说额度太高了,建议写信减少额度,因为平时就超市买买菜什么的,没什么大件的消费,我也估计10K用不完,不知道TX们怎么看? 我用工资卡购物(saving card),主要是即时付款省心些。 信用卡用来买机票啊什么我觉得蛮好..不知道OZ的卡安全如何?
我个人的观点,为了免息而用信用卡不太划算,
我个人一般是用来买比较大的商品..
而且我坚信,一个信用卡就够了.信用卡的安全一定要保证.. 巴菲特告诫年轻人:远离信用卡上一篇 / 下一篇2008-07-10 16:29:12
查看( 838 ) / 评论( 1 ) / 评分( 0 / 0 )
上周,巴菲特在奥马哈出席当地一个女童子军的活动,在谈到年轻人如何追求“财务自立”时,特别告诫年轻人要远离信用卡。因为信用卡的年利率高达18-20%,即使他借了这么高利率的消费贷款,也足以使他破产。这应该是巴菲特给年轻人投资理财的第一个建议(或第一堂课):从节俭开始。
在香港有几十万的“卡奴”,每年都有数千人因为“刷爆卡”而“走路”或破产。而这些破产的很多都是白领的年轻人。过去常有一些民间团体对一些无节制发卡的金融机构发起诉讼,告其在发卡时过度营销误导持卡人。像这类问题,在若干年后也会在中国爆发。
现在我看到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由于经受不住提前消费的诱惑和银行推销信用卡的忽悠,装备了几张信用卡,这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些人还把刷卡消费当时髦,其实这只是一个过时的“时髦”。早在十多年前,香港的很多有钱人就以用现金牛(1000元面值大钞)在餐厅付账为荣。很多人在刷卡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高利贷”。在所有的银行贷款产品中,信用卡贷款的利率是最高的,海内外皆如此。
节俭,是一个人计划理财的第一步。对于年轻人尤其重要,因为你今天多花1元钱,可能意味着20年后少花100元。你今天多花的1元钱,是可以用作投资的“本金”,举债消费无异于“杀鸡取卵”,成本十分高昂。如果,你是贷款投资或做生意,年利率18-20%,也是一个高利贷的概念,有什么生意可以保证年回报率在20%以上?更何况是用来消费呢?所以,巴菲特说即使是他如果借入这么高的卡债,也会破产。超前消费的概念,对于要追求“财富自由”或“财务独立”的年轻人,无异于吸毒!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因信用卡而跌入债务陷阱的人超过吸毒受害的人。所以,年轻人应该远离信用卡,远离毒品!千万不要听信银行忽悠,这是什么“时髦”。这种“时髦”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别的国家的年轻人所抛弃。
我相信,在5-8年之内中国也会面临大量的“卡奴”问题,届时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今天的台湾社会已经被几百万“卡奴”形成的社会问题所困。中国如果产生卡奴问题,则可能是一个“千万级”的问题。
什么是信用卡?如果要我对信用卡下一个定义的话,即信用卡是:
填补欲望(消费)与能力(消费)之间(剪刀)差距的现代工具;
信用卡欠债额的计算公式:
信用卡欠债额度 = 欲望 — 能力
演进的反向公式,巴菲特捐款额的计算公式:
巴菲特慈善捐款额 = 能力 - 欲望
**"The biggest suggestion I have is to avoid credit cards. Interest rates are very high on credit cards. Sometimes they are 18 percent. Sometimes they are 20 percent. If I borrowed money at 18 or 20 percent, I’d be broke.... So if I had one piece of advice for young people generally it would be to just avoid credit cards."
另外,当随行的记者问到:最近在ebay的与他共进午餐的拍卖权,中标者是一位来之中国的基金经理。他的中标价是210万美元。
巴菲特说:我完全被镇住了。去年的中标价才65万美元,但这次多出来的金额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午餐会吃得更长时间,无论如何3个钟头是不会变的。
***It was during this event that Buffett told the Associated Press he was amazed that a Chinese fund manager agreed to pay $2.1 million to have lunch with him."It kind of blew me away," said Buffett.Last year's winner paid about $650 thousand.But, says Buffett, the extra dollars won't necessary translate into a longer lunch, which usually clocks in at three hours in any case。 银行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推销信用卡,想一想就知道了..
当然不是说,完全不用信用卡..
我个人觉得买机票啊,买什么大件啊,如果利率合适(比如低于6\7%,可以借)
如果是现金透支,取现,那种10%以上的利率那会杀死一个人的..
有的人有几张信用卡更是可怕.. "以卡养卡"3年欠下百万 持卡人父母卖房产还债2009年7月15日 03:03
来源:青年报 作者:顾金华 选稿:朱燕亮
“购物狂”李小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他人怂恿帮助下,在3年中以卡养卡,并从亲戚朋友手中圈来大量信用卡循环套现,竟在不到3年的时间中累积下高达100万元的巨额债务。记者昨天从松江警方了解到,小李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并向亲戚朋友举债仍无力偿还,一家人最终不得不卖掉市中心的房产,举家搬迁到市郊居住,用房价之差偿还债务。
办出多张信用卡消费
和每一个爱美的80后女孩一样,对于鲜亮的衣着和时尚的生活,小李无法抗拒。而对于在商场服装专柜工作的她来说,每天置身于这种高档商业环境中,购物对她来说,更是“近水楼台”。但每月数千元的收入往往熬不到月底就全部花光,于是,信用卡透支消费便成了小李的不二选择。在他人的“指点”下,小李开始了“以卡养卡”的透支生活。
一口气办了六七张花花绿绿的信用卡,每张信用卡透支额度逾万,小李从此过上了“轻松一刷”的幸福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当潇洒地透支完所有信用卡的授信额度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每月不断的催还通知。但仅靠每月的收入小李根本无法偿还欠款,情急之下,听说网上有人专门提供所谓的“个人金融服务”,小李便上网查询高利贷和信用卡套现信息,并认识了陆某、孙某两位“专业人士”。而两人则向小李隆重推荐了“养卡”业务。
由他们按照信用卡的额度套取现金,供持卡人还款,以确保持卡人信用卡的良好信用。而小李要做的,就是每月支付给陆、孙二人1500元的手续费。可是每个月的手续费一交,小李的工资又所剩无几,于是她听从陆孙两人的建议,又陆续办出了多张信用卡,用同样的方式套出现金,除了支付手续费外,其余的现款可以用于偿还贷款、继续消费。虽是“拆东墙补西墙”,但随着新卡新额度的到来,小李的财务状况又宽松了起来。和以往一样,“刷”出来的“幸福生活”再次降临在小李的头上。
3年欠下百万元债务
“‘养卡’的手续费需要增加”———没过多久,陆孙两人便向小李发出了这样的通知。于是,无力偿还的小李向陆、孙两人伸手借钱———第一笔1万元,用于偿还手续费;第二笔1.5万元,用于偿还上一笔的利息;第三笔2.5万元,用于应付父母查对账户……而何时才能将这三笔钱连本带利地还清,小李连想都没敢想下去。
“可以向亲戚和同事借钱,然后放贷款赚利息”———这是陆孙两人向精疲力竭的小李的支出的“第二招”。于是,小李四处游说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承诺每月支付一定利息,让他们将自己的信用卡交给她。信用卡到手后,小李如法炮制地把信用额度换成了现钞。虽然明知从同事朋友卡里套现的钱用来支付“养卡费”和利息都不够,更不用说再去所谓的放贷赚钱,但此时事情的发展已由不得小李选择。
就这样,不到一年,小李已接连从十几名同事的手里借来了信用卡,手中的信用卡一度达到近百张,与此同时,她欠下的债务也滚雪球般地累积到了百万之巨。当债务人追到小李家门时,小李的父母方在震惊之中得知此事。无奈之下,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又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这才把小李从陆某、孙某和朋友处的欠款全部还清。但小李欠各家银行的50多万该如何偿还呢?一家人商量之下,只能将市中心的房子变卖,举家搬迁到远郊,用房价之差偿还贷款。小小的信用卡,却招来了缠绕一身的债务,幸亏小李悬崖勒马,及时、主动地偿还了欠款,否则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根据《刑法》规定,信用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视为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同时,警方提示,市民不要轻信网上各类信用卡套现、养卡等所谓金融业务的广告和服务,否则非但个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还可能触及法律底线。 用信用卡一定要坚持每个月付清,否则会被拖入债务深渊。。。 现代社会要想完全不用信用卡有时候也挺不方便(比如,我大部分的月结单都是使用信用卡自动扣款)。
我见过一个朋友介绍的比较好的办法是,严格控制自己信用卡的支出,每个月信用卡支付到一定限额(比如RMB1000),就用储蓄卡或者现金支付,这样可以避免无节制使用信用卡。 原帖由 ubuntuhk 于 2010-5-23 22:1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代社会要想完全不用信用卡有时候也挺不方便(比如,我大部分的月结单都是使用信用卡自动扣款)。
我见过一个朋友介绍的比较好的办法是,严格控制自己信用卡的支出,每个月信用卡支付到一定限额(比如RMB1000), ...
我的帐单都是用check account,支票帐户支付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信用卡比储蓄卡好在哪?我觉得好处不多 原帖由 kingsking 于 24-5-2010 14:11 发表 http://www.freeoz.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帐单都是用check account,支票帐户支付啊,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信用卡比储蓄卡好在哪?我觉得好处不多
我用了8年信用卡, 覺得很好。用得好不好,只是使用心態和自控能力問題。我從來不提現,消費從不超過自己的能力水平,每月due day讓銀行直接從我儲蓄帳戶扣除所有卡數。
好處我覺得如下:
1、利用好最大還款期消費,這樣你能賺去利息,尤其在澳洲這樣的高息國家。例如我4月帳單日後買了一台1299的筆記本,有44天最大還款期。44天后還清。如果你用儲蓄卡支付,這1299的44天利息就沒了,我44天后還,等於我支付前還得到了9塊多的利息。
2、積分。我日常消費,支付帳單都用信用卡支付,而且還開了附屬卡給老婆,讓她和我一起積分,每年得到的積分我都可以可以換禮品,換機票或現金回贈。
3、同朋友下酒吧館子我用信用卡支付,幫朋友買機票,幫朋友繳費等等,朋友給回我現金,我又把現金存到銀行的高息戶口,這些錢又為我賺利息,而且在這過程中既有面子,又賺了人情(有時朋友拖欠都有,但我不催,但基本都會自覺還我)。
4、我覺得這個最重要的,因為我從不拖欠,每次全額還清,多借多還,得到了很高的信用評價,銀行專門發感謝信給我還免了我的年費(當然了,用了3年才有,每年消費額不低,當然了,消費額很多都是幫朋友買東西的),我申請home loan什麽的都很順利,而且貸到的款的額度也令我很滿意。
5、借記卡一般是visa或master的,我申請信用卡卡時申請不同於借記卡的卡組織,這樣我在境外旅遊的時候刷不了visa,就刷master,master也刷不了還有美國運滯,有時山窮水盡的時候還可以提現(雖然從沒試過,但還是要以防萬一)。
6、我用的是金卡,有境外旅遊保障。我試過在曼谷遺失我買的東西,我馬上報告銀行,并把我自己買機票訂酒店和購物的回單寄回銀行(證明自己用該行的卡支付旅費50%以上),2周后銀行就把我遺失的貨物的貨款打回我信用卡。
我並不是一個有錢人,所以這樣芝麻綠豆的便宜我也不放過,所以在這裡發言見笑了。信用卡有利有弊,國外港台社會先用未來錢的風氣固然容易令人墮入深淵,但國內的習慣多以儲蓄為主,先用未來錢還不成主流,所以國內同胞瞭解清楚信用卡的遊戲規則,你會發現信用卡也沒那麼災難。
[ 本帖最后由 kk_chow 于 24-5-2010 18:19 编辑 ] 4、我覺得這個最重要的,因為我從不拖欠,每次全額還清,多借多還,得到了很高的信用評價,銀行專門發感謝信給我還免了我的年費(當然了,用了3年才有,每年消費額不低,當然了,消費額很多都是幫朋友買東西的),我申請home loan什麽的都很順利,而且貸到的款的額度也令我很滿意。
5、借記卡一般是visa或master的,我申請信用卡卡時申請不同於借記卡的卡組織,這樣我在境外旅遊的時候刷不了visa,就刷master,master也刷不了還有美國運滯,有時山窮水盡的時候還可以提現(雖然從沒試過,但還是要以防萬一)。
6、我用的是金卡,有境外旅遊保障。我試過在曼谷遺失我買的東西,我馬上報告銀行,并把我自己買機票訂酒店和購物的回單寄回銀行(證明自己用該行的卡支付旅費50%以上),2周后銀行就把我遺失的貨物的貨款打回我信用卡。
第4点,等于你利用了别人的资源.这样当别人也这样时,这一点不存在.
第5,你申请多张卡,就意味着多的费用和管理成本.至于山穷水尽,为什么你要山穷水尽?这种情况如果你管理得当,应该是不可能的吧?你会身无分文跑到外地吗?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
第6\境外失物保险?没听说过,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吗?:$
鄙人自己就在国内一大型银行工作,我只有一张卡..
我到是经常收到各式各样的信用卡广告.俺一概不办..
俺的信用卡同事,得罪了,呵呵..:)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嘛.:) 第4点,等于你利用了别人的资源.这样当别人也这样时,这一点不存在.
這一點你沒抓住重點,重點是銀行的信用評價。另外也回應一下你,當別人也這樣時,大家可以輪流,當然,我還沒遇過。
第5,你申请多张卡,就意味着多的费用和管理成本.至于山穷水尽,为什么你要山穷水尽?这种情况如果你管理得当,应该是不可能的吧?你会身无分文跑到外地吗?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
申請多張卡?你是沒看清楚我的發言吧?我是說申請的時候,申請的信用卡的卡組織要和借記卡不一樣(你不是什麽是借記卡什麽是信用卡都分不清吧?)。另外費用,什麽費用?我不是說我的免年費嗎?而且現在也有很多終生免年費的信用卡。即便要交年費,我省下的利息或者積分換取的禮品已經是年費的好幾倍了。山窮水盡當然指意外,不是身無分文跑去外地,而是跑到外地遇到意外而身無分文。
第6\境外失物保险?没听说过,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是吗?
沒聽說過?那建議你去澳洲四大銀行的網頁學習一下吧。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錯,但羊毛如何出,我上一樓已經說了,假如你並不明白,只能說你沒認真讀或完全不瞭解信用卡。
[ 本帖最后由 kk_chow 于 24-5-2010 20:19 编辑 ] 哦..
1、如果其它人也这样做,确实可以相当于小钱累计大钱用,这个可以的。
比如你们各自付帐,只积累了一些小消费,轮流付,这样可以积累大消费,这是可以的。
2、借记卡是visa,信用卡是别的,这样挺好,我当时看错了。但不同的卡组织好像区别不大,我在国内,我看银联VISA和mater基本都覆盖了。
3、信用卡我还是比较很了解的,先消费后还款嘛,银行收入的来源来自其中的手续费和卡年费。
我有一次有信用卡买车,那个积分就不算,“一般的积分”。差不多吧,只要自己喜欢有需要就好。。
关键是适度消费。。:) 信用卡買車沒積分?你是哪家車行買的,可否告知我一下?我的有積分,一下子就多了幾千分,那時好開心,因為剛好夠儲夠積分換了張來回機票
不同的卡組織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可以參考我這個帖子,裏面只講了visa和master的區別,你想知道更多卡組織的區別,我可以另外告訴你
http://bbs.51credit.com/viewthread.php?tid=654044&extra=page%3D1
現在好多銀行都可以開一個信用卡戶口發2張卡給你(一張美國運滯,另一張VISA或MASTER自選),可以參考我的帖子
http://bbs.51credit.com/viewthread.php?tid=654151&extra=page%3D1
的確,使用信用卡關鍵的確是不要提現,不要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按時還款,合理利用免息還款期。 原帖由 kk_chow 于 24-5-2010 16:13 发表 http://www.freeoz.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用了8年信用卡, 覺得很好。用得好不好,只是使用心態和自控能力問題。我從來不提現,消費從不超過自己的能力水平,每月due day讓銀行直接從我儲蓄帳戶扣除所有卡數。
好處我覺得如下:
1、利用好最大還款期 ...
非常同意,我们使用信用卡就是要发挥它的长处,银行就是要赚取因没有及时还款和现金提取的手续费和利息,我们就尽可能避免,但如果遇上急需现金,也不能说它帮不上忙。而金卡的旅行保险,我也不经意的使用了一次,让我万分意外地获得快速的赔付,同时还能为自己建立信用纪录,何乐而不为? 楼上的争论让我收益非浅啊,我说说我的信用卡。
买房之前我有一张citibank 的白金卡(免年费的那个),有了房贷之后银行又给了一个金卡,没年费。我曾经去跟他们商量把我的金卡收回,给我免点房贷的年费,呵呵。不行,要不要都是收这些钱,后来就放在钱包里存着了。
我现在基本上用 citibank的白金卡,开始给我6000,基本上够用了,就是平时买菜、付帐单用用,后来开店就加到9000,后来我知道怎么了就给我涨到1万多了,我记得没写信要求啊。呵呵。。。
信用卡我认为还是蛮好的,如同前面的桐子说:关键是自控能力,不要超出自己 的预算就好。用房贷的可以赚点利息钱,买个大件还能延长保修,出门买机票还有保险(不过用信用卡要多收2%左右)。上周晚上在超市花了2000多,银行马上打电话过来核实我的身份,呵呵。。很满意。 我用信用卡几个原因是:
1.每月固定bill直接扣除,比较方便
2.Qantas积分(主要原因)
3.身边现金少,刷卡方便
每月都是家庭开支从这卡上走,只要不是购买大件或出门旅游,每月控制在1000以下,due date自动从我saving账户扣
积少成多,现在快够往返机票的了:good 感谢各位同学的建议,已经回复银行,同意开通这张卡了:hug: 俺在国内啊...
上次某大行兑积分奖品..
我买车用了9W人民币,这个积分他不认可,呵,没兑什么礼品..
我很少算计这些小钱的..
我现在国内,所以国外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总之,是要控制信用卡的消费的.另外还有一个信用卡的安全问题也是要注意的.
并不是完全不用,用1\2张即可,太多的卡是一个麻烦.因为你管理卡也是要时间成本的. 中国信用卡的美丽谎言:信用卡被盗谁来赔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06年01月20日 16:12 财经博客 吴向宏 查看评论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你的信用卡失窃了,你可一点也不必担心。美国法律有规定:信用卡被盗用,只要在失窃后(或盗用行为发生后)24小时内进行了挂失,则无论被盗用的金额多大,持卡人只负担最高50美元。英国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持卡人最高负担50英镑。其余部分,除非银行能证明商家有明显的过错,否则全部由银行负担。事实上,许多银行自觉执行的条款,比上述法律规定更为优惠。不但挂失时间大大放宽,连那50美元的赔偿也由银行一并负担了。也就是说,银行用自己的信用,为所有信用卡消费进行了全额的担保。
在中国,信用卡被盗用的损失却全部由消费者负担。这让我们醒悟到,虽然中国市场上也流通着许多叫“信用卡”的小塑料卡片,但那张卡片背后,并没有银行的信用担保。说白了,我国信用卡的“信用”二字根本名不符实,完全不能和发达国家的信用卡相提并论。后者才真正具有“见卡如见银行”的魔力。
我之所以要挑明这一点,是因为我国有人喜欢援引“国际惯例”,来为银行的一些收费行为辩护。例如,两个月前的银行卡年费风波中,有人就宣称“银行卡收年费是国际惯例”。最近,在深圳等几大城市的商家“拒卡”风波中,又出现了类似的论调。商户认为银行方对刷卡消费收取的手续费太高,要求降低。而银行界则有人反诘:国际上刷卡消费的费率普遍在2% ,我们比他们低一半了,还让我们降?
这些人引用的“国际惯例”并不准确。当初年费风波时,众多专业人士(包括笔者本人)就指出:国际上大多数借记卡和许多贷记卡(信用卡)都是不收年费的,所谓收年费是国际惯例不能成立。这回,他们援引的费率“国际惯例”也一样有猫腻。比如在美国,零售商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通常是0. 20美元底价加上消费额的1. 6% ,平均的确在2% 左右。但是借记卡的费率通常低到每项消费0. 4美元,也就是说一次消费100美元,实际费率仅仅为0. 40% 。哪有什么“普遍在2% 左右”之说?不要忘了,中国目前使用中的银行卡,绝大部分正是借记卡(需要输入密码),应当遵从的是借记卡的较低费率。
但这些细节上的出入,还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做生意的起码准则,即,一分钱一分货。如果你希望在收费上和国际接轨,则你的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也就必须能够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商业生活中,恰恰有许多这样的东西,价格倒是与国际接轨了,内容却和国际上的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的所谓“信用卡”,不幸也是这样一件美丽的谎言。
今天,国内的一些公关宣传文章仍然想让大家相信:信用卡的主要意义是让人们能够提前消费或透支消费。进而,这些文章就把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结为“中国人缺乏提前消费的习惯”。这类观点纯属误导。无论从信用卡的起源还是从现实看,透支都只是它的辅助功能。以银行信用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交易安全的保障,才是信用卡业务的核心。
使用信用卡,实际上很多时候比现金要麻烦。凭什么让消费者和商家去不辞麻烦地刷卡,而且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手续费、年费等)呢?首要理由正是信用卡提供的安全性。除了前面说过的,免除被盗抢的风险外,还包括其他的交易安全。例如,在许多交易中,消费者要先付钱或者定金,然后才能见到货品或得到服务。有些时候,最终的货品或服务与样品不符,甚至存在瑕疵。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在发达国家用信用卡购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彻底的无风险退货。银行会直接把货品的钱打回到消费者的帐户中,剩下的事情,银行再去与商家解决。这种信用安全机制,对诸如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寄购物等消费方式尤其重要。在中国,这类邮购交易往往成为骗子们呼风唤雨的场所。而在信用交易机制下,对那些有欺诈嫌疑的商户,银行从一开始就会将其排除在可以接受信用卡的商户之外。
对商户来说,信用卡也提供了交易安全保障。比如,一个人用信用卡租了一辆车而撞坏了,商家可以(在信用额度范围内)先从银行得到全额赔偿。即使数额远超过这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甚至导致这个人破产了,损失也只是银行的。又比如,旅游、娱乐、休闲等行业,经常要接受消费者的预订,商家有被“放鸽子”的风险。但如果消费者是用信用卡预订的,商家发现消费者爽约,就可以直接从卡上收费。
而我国的银行从开办信用卡业务伊始,便一直在想法设法规避自己的风险,一直拒绝提供真正的信用担保。最初的所谓信用卡甚至要求消费者以存款质押。直到今天,中国的信用卡也还不过是一种付款时间上有所延迟的借记卡而已。更何况它的服务质量也远未达到国际水平。它有什么资格在收费上向国际标准看齐呢? 美国4千多万信用卡被“黑” 客户资料被盗取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2月25日点击数: 来源:互联网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美国万事达信用卡国际公司6月17日晚宣布,一名黑客高手侵入了“信用卡第三方付款处理器”的网络系统,可能造成包括万事达、Visa、Ameri美国万事达信用卡国际公司6月17日晚宣布,一名黑客高手侵入了“信用卡第三方付款处理器”的网络系统,可能造成包括万事达、Visa、AmericanExpress和Discover在内各种信用卡高达4000多万用户的数据资料被窃,其中万事达信用卡用户高达1390万,Visa信用卡的客户则高达2200万。一名专家警告说,这是目前为止美国最大的泄密事件。
万事达公司确认,该公司有1390万个客户资料存在被盗取的风险。这个黑客高手利用了“信用卡第三方付款处理器”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成功侵入该网络系统中客户的银行资料库。
CNN报道说,Visa信用卡公司发言人朗达·本兹表示,该公司的2200万客户资料也被怀疑遭盗取。
美联社报道说,万事达国际公司发言人沙龙·加姆欣表示,出事的“信用卡第三方付款处理器”的网络系统属于信用卡记账事务处理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当美联社记者向该公司询问此事时,这个公司没有立即回答,但该公司网页上宣布,该公司负责处理10万家公司的各种信用卡结算业务,年金额高达150亿美元。
而根据CNN报道,信用卡记账事务处理公司负责处理有关金融商业领域的交易。该公司早在5月22日就已经发现泄密事件,并在第二天与FBI取得联系。
FBI发言人雷斯不愿意提供细节,只是说他们正在进行调查。
万事达国际公司的另一名女发言人杰西卡·安特说,万事达公司是本周才得到泄密事件的报告。
万事达国际公司称,这次遭遇泄露风险的主要是用户的姓名、银行和账户号码,而不是通常容易遭窃的用户地址或社会保障编号,因此届时被偷天换日的可能就不是用户的身份,而是账户里的资金。
泄密是由于一种类似电脑病毒的脚本程序侵入电脑系统,这种程序可以用来捕获用户的重要资料,并利用它进行金融犯罪。事件发生后,万事达公司通过声明表示,公司已经就此通知相关发卡银行提高警惕。此外,AmericanExpress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按照惯例,一旦信用卡出现安全漏洞,将由发卡的金融机构决定如何处理,例如是否改换新卡等等,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专家强烈建议,美国各州都应效仿加州出台的一部法规,以应对相关泄密事件。该法规要求各大公司采取措施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当发生泄密或被盗取事件,公司有义务及时通知客户本人。本周,伊利诺斯州继加州之后也通过了类似法规。
专家建议客户及时查账,发现未经授权的交易行为后,及时与发卡公司、警方取得联系。
今年6月6日世界最大银行美国花旗集团丢失了一批记录着390万客户账户及个人信息的电脑记录数据带,而直接导致这一丢失事件发生的竟然是美国快递业三大巨头之一的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今年5月美国四家大银行的约50万客户的电子账户记录被不法分子窃取,并被转手卖给了债务公司。这四家大银行分别是总部设在北卡罗莱纳州的美国银行公司和瓦霍维亚银行公司,新泽西州的切尔希里商业银行和匹兹堡国民商业银行公司。
今年2月美洲银行120万联邦政府雇员的社会保险号码和其他信用卡资料的电脑磁盘丢失。其中包括美国国会参议员的数据资料。
瓦霍维亚银行公司4。8万名现有和以前客户的账户被侵犯。
信用卡 新移民:在加拿大经历信用卡被盗刷
关键字:加拿大 | 加拿大移民 | 加拿大投资移民 | 加拿大技术移民 | 移民生活 | 华人生活 | 华人创业 | 移民就业 信息来源:上海 阅读: 次 2010-05-10
以前也常看到这类的新闻,就是信用卡信息遭泄露,盗用,盗刷。没想到这样“遥远”的事情居然有一天也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使用好信用卡,在加拿大,尤其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个人信用额度的途径。数年前刚登陆加拿大不久,我就顺利的申请了一张信用卡(都说这里信用卡不太好申请,尤其是新移民。)多年来,信用卡也一直使用相当正常。(尽管过程中,有一年,加拿大曾爆发某信用卡公司大量客户信息遭盗用。)我的还款记录也一直非常好。信用卡的贷款额度也因此不断增长上升中。
一周前,我照例收到了本月的信用卡账单,当我漫不经心的翻看账单时,突然觉得有些奇怪,账单上显示,在一个月内,出现了四次在Petro-Canada的消费,而且每笔金额都几乎在70到90加币。我细细回想一下自己消费情况,刚好这四次发生的当天,我均没有使用信用卡。由于是在 Petro-Canada消费的,因此我觉得有可能是消费在给车加油上,而我又没开车。于是我立刻与开车的朋友进行询问,答案是,这样的消费金额大概刚好是加满一箱油。而更让我奇怪的是,收到账单的前一天,我在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被告知无法使用,卡被冻结。
感到事情不妙,我立刻致电了我的信用卡银行。结果对方在查询了消费情况后,随即告诉我,银行已在本月几次打电话到家里,欲通知我异样的消费记录。(他们根据我几年的消费习惯,判断我不太可能在加油站消费,于是便电话我,要同我确认)而遗憾的是,三次电话通知,我都没有接到,更后悔的是,我都没有很好的重视,总觉得是所谓的推销业务广告电话。而银行方面,也在三次电话通知后,已经自行将我信用卡冻结了。
电话里银行方面接待员在再次详细询问我的个人信息及卡号后,告知我,他们会在7天后重新发卡及重要信给我,本月账单,我也暂时不要支付了。
几天后,我收到了新的卡,并在指示下,通过电话激活了我新的信用卡。再两天后,我又收到了一封来自银行方安全部门发来的信,信中先是对此表示遗憾,同时,也附上了四次的疑似盗刷的消费记录以及一份申诉表格及免付费回信封。我于是在填完申诉表后,在他们信中提及的截止日前,将这份表回寄给银行。
目前,也不知道是否这样的一次被盗刷情况是否会影响我的信用额度。(因,有人说这是自己不善保管信用卡信息,尽管是被盗刷受害者,但还是得自行负责。又有人说,这是银行方面需要来承担。因此不需让受害者来承担)但有一点我是学到了,那就是以前总觉得被盗刷的事情总那么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在,信用卡虽好用(感觉看不到钱,于是任意刷),但今后,自己在使用信用卡时(尤其是好心先帮助别人刷卡付账),应该要多加小心。
(来源:加拿大家园) 我并不是反对用信用卡,或是反对信用卡银行..
我自己就有信用卡,也有时用..只是提醒大家几个问题.
1\信用卡不能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信用卡等于自杀.
2\信用卡能省一些钱,但省得有限,要正确有利的使用信用卡.
3\信用卡有一些安全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
人生中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答案是,好人多.
但有时100个好人给你的帮助抵不上1个坏人给你的伤害..
所以防止坏人伤害到你,这个非常重要.:) 如果你设定direct debit直接每月还statement balance的全额,就不用付利息。信用卡额度大的好处就是,上个月的statement balance,并不是你现在欠款的全部,如果额度太小你会被迫需要还超过statement balance的数额。
我用信用卡的qantas积分每年够一个人免费来回一次中国了。其实如果不是旺季廉价机票也不贵,可是我需要年底回的话,这个换机票还是合算的,热门时间一张单程Qantas经济舱可以要3~5千呢。
另外仔细找找,应该能找到不太需要年费又有reward的卡。我现在用的citibank卡就可以,还有什么旅游保险等一大堆附加功能。如果不是换Qantas积分是不需要年费的(要在促销时候才有这个deal),换积分要每年19,也还可以吧 减不减额度随便,不过应当要求减免年费吧 如果增加信用卡的额度,那么每个月还款的最小额度就会相应增加。
不过咱们通常是拿信用卡来买买菜、应付账单,一般都会在due day之前还清免息期内的欠款,这样不会产生利息,增加额度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个人的教训是最好不要用信用卡提现,一来利息超高,而且从提现当天开始计息,二来不同的信用卡的还款顺序可能会有一些小陷阱。
一般来说,信用卡还款都是先还第一个statement period,再还第二个,然后第三个,依次类推;每个statement period的欠款分为:A(此statement period内的提现手续费+提现利息)、B(此statement period的balance for purchase)、C(此次statement period的balance for cash advance)以及D(前一个statement period内的cash advance在此statement period累积的利息)。陷阱就可能存在于每次statement period内这四类欠款的还款顺序上,很多信用卡的还款顺序是cash advance优先于purchase,但有的信用卡则规定还款顺序必须D->A->B->C,这种比较变态,一不留神就会累积很长时间的利息。
上次抱着试试的心态取了20刀,之前不知道还款顺序,结果两个月才还完本息,真是栽……
所以不管会不会用到信用卡提现,大家在申办的时候最好了解一下这个信用卡的还款顺序。
[ 本帖最后由 cutelute 于 26-5-2010 11:46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