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ltwain 发表于 5-7-2009 18:37:54

我拿青春赌明天 70、80后金领晒创富之路(转)

来源:钱经

   什么是财富?

  新华词典说,财富是具有价值的东西。

  基维百科补充道,在经济学上,财富是指物品按价值计算的富裕程度,或对这些物品的控制和处理的状况。财富的概念包括货币、不动产、所有权。在许多国家,财富还包括对基础服务的享受,如医疗卫生,以及对农作物和家畜的拥有权。

  百度百科总结分类,财富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能满足你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就是财富;精神上能让你愉悦舒畅的就是财富。

  作为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青年人,他们拥有时间、精力和智慧,是今天和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浪潮中拼搏,更是在事业发展的上升期(70后)和起步期(80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作为改革开放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他们对财富又有怎样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jilltwain 于 5-7-2009 22:28 编辑 ]

jilltwain 发表于 5-7-2009 22:25:33

“走”出来的财富路

  彭正   

  出生日期   1972年

  职位深圳瑞视恒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贫穷充斥在童年,

  坎坷是他的成年礼,

  他用坚韧走出自己的财富路

  事业宣言:低头做,抬头看

  1997年,彭正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不久他毅然南下,寻找“能够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企业家之梦。从北京到苏北,再从苏北转战上海,南下广州,最后在深圳安营。3年间他经历了理想的破灭,职场的打击和生活的流离。最后从一个月薪不足千元的小工做起,十年磨一剑,最终成功创办了深圳瑞视恒通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 Risunton Tech.Co.,Ltd. )。

  彭正的事业发展道路是少见成功的“激进型”。他从市场做起,从业务员到集团公司的CEO,大概用了5、6年的时间,平均每个岗位只干1~2年。 “工作换得太频繁,别人看都有些不正常了。”但他认为目标是确定的,要在计划的时间内做到预定的高度。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他会自负的认为是平台的问题。

  对于彭正来说,职业经理人只是一个过程,他的最终目标是拥有自己的事业。由于多年的积累,彭正在做到CEO后,很顺利的过度到创业——“深圳瑞视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我是喜欢工作的。”彭正说自己没有退休概念。人生就是几十年,奋斗到最后就可以了。

  困境宣言:苦经历,真财富

  “苦难是无法复制的财富”。“我的记忆中总是特别,特别的苦。”随着他走入大学、走入北京,他的苦生活理应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然而他毅然南下的决定,再次为他带来了3年的坎坷和苦难生活。

  苦难是一笔财富,不可复制。“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恩赐”。彭正坦言自己一向比较独立,任何重大决策是不和家里商量的。“当时刚毕业,认为毕业后应该干一番事业,不会失败。”那几年,彭正真正能理解了何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心智的磨练和积累是靠痛苦的积累,这是没有捷径的。

  英雄宣言:英雄结,尺度难

  因为家境贫寒,彭正小时候就有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乡周围人的命运的想法。上世纪70年代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宣传对他影响很大。“其实自己内心有一种英雄情结。”

  英雄情结可以激发他去工作。而对管理者来讲,这未必是好事情。当公司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想亲自上阵。但这样做很容易放错自己的位置。现在彭正有了自己的家庭,他总是大包大揽——这也有好有坏。好的是能给家里人最大的安全感,他经常跟家里人说,一切有我。但是,这样自己也会活得很累。

  财富宣言:慎处之,不在多

  中小板是人们专注的热点,但是彭正却说,企业不一定要上市。在他看来上市后老板的责任心未必如以往专一,他们要将精力分散在关注报表中的业绩和利润。公司的健康与否和上市无关,却和领导者密切相连。

  谨慎的彭正对个人财富也有清晰地认识。在他看来,个人财富给自己的子女留一点就足够了,大部分还是要回馈到社会。“给他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自己去奋斗才是长久之道。”

  彭正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事业上,家里的财务、投资全部放手给家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这些。对他来说,炒股等方式不会带给自己成就感。但是不投资并不代表真的不理财。彭正表示,投资一些稳健的基金还是可以的,而做事业的人更重视奋斗的成就感。

  公益宣言:尽所能,更长久

  “我刚从四川灾区回来,一路上仍是触目惊心啊。”这是彭正开口后的第一句话。此次汶川之行是彭正代表公司向灾区无偿捐赠价值一千多万的“新农村综合视讯平台”,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灾区重建。

  “回馈社会”,是彭正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对于他来说,事业有成后对家乡、母校和灾区尽一份力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也是他儿时至今的梦想。“公益事业和财富多少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个人价值观相关。”彭正在小时候经历贫穷,所以一直有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

  大事记 MEMORABILIA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1979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jilltwain 发表于 5-7-2009 22:26:25

顺其自然的幸福

    崔颖      

  出生日期   1976年

  职位“快点旅行网”合伙人,人力资源和

  行政副总裁

  幸福是什么?

  既然时代的诱惑太多,

  那么,顺其自然就好。

  消费宣言:该花的 可承担

  过年时,舅妈会给20元压岁钱。当时的压岁钱都是新票子。在崔颖的眼中“钱”很好看。“这应该是自己对金钱的第一印象”。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姥姥家附近的火车站有一个点心铺子,里面的点心是5元/斤。崔颖拿到压岁钱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可以去那个铺子买点心吃。

  崔颖从小到大的学费没有让家里感到负担。“当时的师范类学校是不收学费的”,平时只交一些书费和杂费,其余的支出就是生活费。期间,崔颖还做英语家教,一边实习,一边赚零花钱。

  由于受父母影响,崔颖花钱的标准就是“花该花的钱,花承担得起的钱”。从小,父母一般不会给额外的零花钱,自己也就慢慢养成了现在的消费习惯。

  结婚宣言:共省心,齐快乐

  “2004年结婚,没有办婚礼。”和一般的新嫁娘不同,崔颖甚至没有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婚礼。究其原因,竟然是“怕麻烦”。崔颖自己说,周围有很多新娘在婚礼后病倒了。所以,“劳心,劳力,觉得没这个必要”。而这个与众不同的想法竟然和先生不谋而合。法律程序办完后,只是请亲朋好友一起吃了个饭,就算是“婚礼”了。当然,不主张办婚礼的崔颖对蜜月也不是很“上心”。

  不过,怕麻烦的崔颖还是“意外”地有了自己的一套婚纱照。在领证时,现场会有简单的仪式并录像。在去取光碟的路上,崔颖和先生无意中走进影楼,听人介绍后,就临时决定第二天拍婚纱照。崔颖夫妇的由于“怕麻烦”而最终选择了“避众就亲”的超简约方式。细细算下来,仪式的简约并未给他们的幸福减分。

  理财宣言:小方法,巧理财

  “我的观念很保守。”崔颖对那些需要依靠机遇、风险而获得的收益没有什么兴趣。在她看来,“理财”首先要有财,这样才有机会去“理”。现在的70后都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现在距离“理财”还有些早。毕竟这一代人正处于身负各种贷款压力,最需要的是充足而稳定的“准备金”。不能承担过多的风险,甚至孤注一掷。

  而相比之下,崔颖的婚后资产管理就简单得多。“我和先生只有一个账户,两个人的工资都放在一起使用。”采用“存高用低”的办法——两个人的工资谁的高就存起来,每月开销就是依靠相对较低的那份工资。婚后,崔颖正在按部就班的还车贷。

  作为正当年的70后,结婚近五年的崔颖似乎并不急着要孩子——在北京抚养一个孩子是一项非常大的开销,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所以短期内还没有要孩子的计划。与此类似,面对养老,崔颖的想法简单明了——需要更多的积累。

  创业宣言:慢考量,稳求胜

  崔颖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家乡当老师。“我学的是英语,是一个语言工具。”当时的崔颖本来也想到北京发展,但是总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经验积累,出来闯荡也是不牢靠。在工作3年后,崔颖才正式来到北京。由于只有语言优势,没有其他专业背景,所以选择了对专业技能和经验要求不是很高的秘书助理工作开始起步。

  在工作的同时,崔颖还走回校园不断充电——“这对之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30多岁还要继续打工,总觉得没有机会实现自己。”崔颖从2008年开始正式走入了创业一族——“快点旅行网”合伙人,人力资源和行政副总裁。“当初有这个想法的是我先生和朋友。”创业毕竟是有风险的,所以家里必须有一个人有“稳定”的工作。那时候的崔颖正好想寻找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于是她就代表全家走到了创业一族。“万事开头难”,崔颖的网站在2008年夏天开始孕育,9月正式注册。发展了半年多,现在是一个10人团队。在春节前,这个网站已经上线。

  虽然创业仅仅开头,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现在的崔颖还是感到了幸福。“我的幸福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只要顺其自然,做到自己想做到得事情就很好。”

  大事记 MEMORABILIA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1994年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1998年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

  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

jilltwain 发表于 5-7-2009 22:27:24

真实的成长
   
    Will

  出生日期   1986年

  职位银行职员

  曾经的“垮掉”的一代,

  今天正在激情奋斗,

  80后的时代已经开始。

  财务宣言:先独立,再发展

  2008年的夏天,Will毕业了,工作了,财务独立了。

  重点财经院校毕业的Will进入了银行工作。Will取得了“开门红”,同时也承担着迅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压力。

  “我和周围的一些人不太一样,我要完全负担自己的生活。”Will用自己每个月的薪水负担着个人开销、房租等一切支出。他的独立并不是“形势所迫”,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大二时,Will开始做兼职。大三的夏天。他帮一个公司做推广和意向调查。Will和同组的朋友每天在街上走,看到合适的公司就直接进写字楼,往里闯,直接找管合作的经理谈。Will还给公司写了1~2万字的报告。他所在的小组真的为公司带了一笔不小的生意。“其实,那份兼职也是一份苦差事,那时候真是为了锻炼自己。”干完这个活儿以后,Will觉得现在跑客户都不算什么了。

  职场宣言:虽光鲜,有压力

  “要是26、27岁还在做柜员,这个人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工作有什么不妥。”对行业清晰了解让Will在发展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把最基层的工作做到最好,把没有特色的工作做出特色。”Will觉得,现在升职了,虽然自己光鲜但是压力很大。自己一定要撑过来。

  至于自己,Will 倒是一点不急躁。“多大岁数,挣多大的钱”。现在挣多了,自己也守不住。年轻的时候钱多未必是好事情,增加阅历才是正经事。

  投资宣言:先赚钱,做对的

  在银行工作的Will接触投资很多,但是他却觉得投资在现阶段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 “钱不是理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是挣出来。”在Will眼中,有闲钱的时候才能真正去考虑投资,投资只是一个保值的手段。现在的Will原始积累不多,只能每月投基金。他投资基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债券型基金相当于储蓄。股票型基金则是为短期做打算。他只相信买对的,不买贵的。

  爱情宣言:有感情,没基础

  Will毕业工作快一年了,自己和大一时的女朋友依旧顺利。但是短期内,Will并没有结婚的打算——“要结婚应该还有5年,至少。”Will计划这几年自己多奋斗一些,房子要自己供,不需要家里帮忙。

  Will要让自己兼顾各方,并且出色。年轻,所以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总是乐观。

  大事记 MEMORABILIA

  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1999年大学扩招。

  2001年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成立

  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压力与机遇总是并存。虽然前辈们仍是社会财富和权力的中流砥柱,但是作为变革的两代人,70后和80后正处在人生的上升道。社会的变革和波动更像一眼火山涌泉,在灼人的热气下更多是晶莹的机遇。财富如同时代变革带来的衍生品,存量的多少更多取决于个人选择和时间积累。成熟在前方、财富也不远,而精彩就在当前。面对财富路上的一个个必答题,变革的两代潇洒的回答——“天生我材必有用”。

jilltwain 发表于 5-7-2009 22:28:16

时代烙印下的衍生财富

    第一章: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从1978年开始。这段时间正是70后和80后踏上教育之路的关键时刻。从喊着向赖宁同学学习到喊小学减负;从义务教育到每年上涨的“中学择校费”;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小本”;大学教育从“上不了”到“上不起”。

  收获:1三力。

  承压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中国典型的应试教育无形中锻炼了人们应对压力的韧性。这两代人走进大学时才发现,自学成才原来只是一种大学常态。经济环境在变革,教育环境也在变,让这两代人从校园中就认识到“适应能力=生存”。

  2大学文凭。

  就业的敲门砖,仅仅是用来敲门。

  随着扩招,大学文凭从稀缺资源逐渐变成一种普及。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尽管含金量不同,大学文凭总会在就业中起到关键作用。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一页薄纸就是财富人生的大幕,拉开,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就业

  1993年,开始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双向选择的优势尚未彻底展现,大学扩招带来的压力却浮上水面。

  收获:1核心竞争力。

  为了免于“毕业就失业”的结局,青年人从大学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深造、热衷考证、玩转英语和积极实习。很多人虽未上岗,其综合素质已经有大幅提高。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含金量继而决定了工资单的长度。

  2挤出来的中国创业一代。

  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创业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拥挤的就业市场和格子间,无法承担所有的劳动力。“时势造就英雄”,创业者从先驱变成了自己,创业从不务正业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个人价值体现,更代表了财富和荣誉。

  第三章:婚姻

  在中国大城市拼搏的70、80后们深刻地了解“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道理。人们走向它的步伐出现了迟疑——没房又没车。青年一代爱大都市,但是她并不爱所有人。高房价令人望尘莫及,高水平的子女生养成本从侧面推动了大都市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

  收获:1房贷,个人信用的价格。

  房奴是“卑贱”的,但仍有人前仆后继。父母支援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父母笑了,孩子不再漂泊;房地产开发商笑了,他赢了现金;银行笑了,指标完成了;老板也笑了,以后加班没人敢吭声了;房奴自己笑了,这是温暖的负担,有家了,有了奔头。

  2投资理财,钱的魔术。

  如何让“钱生钱”变成现实?投资收益在牛市和熊市中颠簸,年轻的投资者这才幡然醒悟,投资不是投机。了解自身需求,制定规划才是个人财务健康的第一步。钱,仍旧是需要用双手挣出来的。理财是规划、是保值是长久受益,唯独不是“一夜暴富”。

  第四章:养老

  当上班族们看到养老账户里近乎可怜的数目,养老已经不是明天的事情。在我国养老制度改革中遗留下巨大的统筹缺口。今天投入的养老金,恐怕已经变成隔壁大妈下个月的大米钱。人口在减少,第二次人口红利尚待确定。当自己老去时,谁来供养自己?

  收获:1珍视健康。

  谁可以毫无怨言的为自己负责,唯有自己。今天的青年人更加懂得独立的意义。父母、子女、国家都不如自己的双手更加值得信赖。摆脱养老噩梦的最好办法是延年益寿,保持自身创造价值能力。勤奋,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会“事出有因”。

  2养老投资。

  国家不是千手观音,无法顾及每个人。既然正当时,不如趁自己“能挣”的时候更加“会花”。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多留一条保障线。国内养老现状如同一个明晃晃的困局,若不是视野看得远,步伐变得快,一脚踏进老年就不能回头。

  结语

  人生不能单纯以物质衡量。时代烙印下的“衍生财富”也不都是可以计算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冥冥的推力,帮助人们面对现实。面对躲不过去的岔路口时,任何选择都会是一个给你带来收获的选项。只不过有时是快乐,有时是遗憾。所以,变革不可逆转,选择无法躲避,只能看自己如何选择。这样说来,变革的两代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个相对自由的选择机会。历史的车轮不能抵抗,但是时代还是留给青年人一定的自由——青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拿青春赌明天 70、80后金领晒创富之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