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次创业
好久没更新这个贴了。去年三月妻儿来到了澳洲,他们还是很喜欢这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所以去年年底买了房子,今年三月搬了家。
来澳洲在这个公司工作已经两年多了, 已经对这个公司的工作失去了热情, 这个缺乏竞争的环境让我非常消极。几个月前我们公司的销售经理辞职了, 他一直跟我关系不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能一起合作干些事情,我负责采购,他负责销售。另外国内一个开工厂的朋友从我来澳洲之前一直就催我在这边开拓市场,我觉得也是时候了。所以我前段时间注册了公司和商标。目前正在按计划地准备产品和设计,估计在几个月内我就会辞职。
开公司我倒是有点经验, 可那是国内,人脉还有些。以前国内的公司还经营得不错,只不过我们举家移民加上我太太做的法人代表,考虑到人不在国内不少难以控制的风险,在他们来之前我们把股份全部转让给其他股东了。在国内开公司时因为自己和太太都还上着班且工作时间很自由,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的。
但在这里还是很不一样的。人在异乡为异客,自己最近还是心理压力蛮大的。一方面准备的事情有很多而白天上班时间比较紧,所以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做;还有些应酬,还要兼顾家庭,时间不充裕还是累些;另一方面很多未知的因素等待着我,想赢怕输的心理很重,毕竟我以前职场和经济情况都还不错,一旦不成功就不再想去打工了。不要到头来还要坐吃山空吧。
太太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她一直对我有信心,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以你为荣”。
她和儿子是我前行的动力。我必须振作自己!
在准备过程中,我也在整理着自己的经营思路,同时还研究了不少东西。肯定有国内开工厂或刚到这里要创业的朋友需要这方面的咨询,在我自己的公司还没上轨道之前,我愿意提供免费的帮助, 也希望多交几个朋友。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短消息我。为了节约你我的时间,我希望你最好是在国内有工厂或外贸公司,在这边决意且马上就要开公司的。
1. 产品市场分析和定位。
2. 如何寻找专业进口商,分销商和零售商.
3. 如何寻找客户的关键采购人员.
4. 初次联络和报价.
5. 样品准备、收发和存储.
6. 如何尽快突破坚冰和敲定订单。
7. 进口报关和物流。
8. 验货和售后跟踪。
9. 客户服务和关系维护。
10. 市场实地考察和客户拜访。
11. 澳洲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 人员聘用, 产品设计。
另外,我自己也在找比较好(主要是价格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要求最好是服务人员是本地人的公司且有能力仓储和物流到大的连锁店如Bunning’s, Coles, Woolworth, ALDI等。有了解的朋友请给我介绍, 哪怕是个网站也好。还需要包装设计公司。
另外在澳洲职场做采购和销售的可以联系我, 多个朋友大家多条路。
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跟帖问我。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 于 15-7-2010 21:33 编辑 ] 自己想做点什么就去做,那就是兴趣,肯定可以获得理想的状态的。 好贴!:support:
喜欢看有关创业的故事,特别是自己亲历亲为的纪实经历。
如果楼主同意,我准备把帖子移到我们创业交流版,让更多的同学来欣赏美文,参与交流。 谢谢楼主的分享,楼主可以帮到很多人,也包括我。 强贴!:good :good :good 原帖由 老顽童 于 11-8-2009 21:47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前面说到,我到公司才一个多月就从合同转成了永久职位。因为对我工作的认可,在我的影响和最后把关下,我们又招了个中国女孩。
凭心而论,这个中国女孩(虽然她加入了澳籍)工作表现不错,虽然她在跟公司内部打交道 ...
我很赞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走到哪里都免不了的。
关于教育的这点评价,有点疑惑。很多国内的TX想移民就是为了小孩的教育,果真如此,岂不是没什么可取之处?
2。澳洲的教育很失败,只想培养顺民,领导讲的就是对的。没有反抗,只有接受。
回复 #246 2late 的帖子
我这个说法难免偏颇, 而且是气话。真要说失败,当然是国内的教育更失败。总体来说,国内的采用的“精英式”教育, 大家关注的是成绩,太有功利性了。 家长和小孩都活着很累。国内各方面都竞争这么激烈,所以如果不能做到塔尖或接近塔顶,那么生活质量就会有很大问题。所以国内无论是哪方面,教育、经济、医疗、政治等等,都是那13亿人为那不到1亿人或是更少的几千万人在服务。大家的目标都是想做那几千万人。
澳洲基本上是搞平均主义,平等式教育。哪怕你不读书,也不会活得太差。但弊端也是缺乏进取心,竞争力差。
作为父母来讲,我当然希望孩子在澳洲这个环境长大,同时我们会取两边之长对孩子进行教育。
但作为我自己来讲,尤其是在国内还“混”得不错的人来讲,澳洲的职场没什么意思, 不是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环境。让我再花太多时间去“熬”也没什么意思了,毕竟都不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了。
回复 #1 老顽童 的帖子
谢谢分享! 另外,我自己也在找比较好(主要是价格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要求最好是服务人员是本地人的公司且有能力仓储和物流到大的连锁店如Bunning’s, Coles, Woolworth, ALDI等。有了解的朋友请给我介绍, 哪怕是个网站也好。还需要包装设计公司。另外在澳洲职场做采购和销售的可以联系我, 多个朋友大家多条路
我对这段不太理解
说真的,上门推销不是不成
但是几率真的很小
而且想bunnings打个比方
他的无条件退换货对供应商十分不利
我有点乱,想到哪说到哪,您要是糊涂就说
他们在本地进货
很多货也从大陆和台湾进
找外贸公司
外贸公司挣包装费和退税
但是bunnings合同条款很严格
再者
从这边租赁仓库的费用太高
设计包装的费用也高
最好的方式是先有货
然后按照buyer的要求在国内包装
到这里后直接将货柜发到买家仓库 是的,直接和大的零售商做是非常难的, 尤其是要用自己的品牌。这是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还蛮多的。设计自己的商标,网站, 产品包装,条码,产品类别, 寻找合适的仓储物流公司, 寻找合适的当地sales。产品包装设计我国内和澳洲两边都在进行。我在国内是有工厂作依托的,所以国内的团队相对能让我省些事情。
打入零售商有几个方法:
1. 自有品牌,澳州仓储、分销和服务。相对最难。
2. 自有品牌,澳洲寻找进口商/代理商/分销商来进入零售渠道。
3. 零售商品牌,国内交货到零售商中国货代仓库。
4. 零售商品牌,澳洲交货到零售商仓库。
5. 贴牌加工进口商品牌,FOB/CIF, 普通的外贸方式,通过他们先进入零售商,一两年下一步自己就有操作空间了。相对最简单。
竞争很激烈,每一步都不容易。所以只能找比较特别的产品类别或用更有效更投入的方法。这世界要超出平均线,要么比别人聪明,要么比别人勤力。
安慰下自己:无论在哪里,生意做不成功是很正常的,能成功就不正常了。
回复 #250 老顽童 的帖子
大家情况不同,自然选择不同要是在国内,我可能就更激进一点
在这边上有老下没小,所以可能更保守一点
打工是最保守的了
做小生意自己建店也很保守
毕竟投入几万刀不算很大
没什么死货,卖不掉的都能换
所以这是风险很小的生意了
以bunnings为例
也有当地品牌打入的
例如 spears and jackson, sutton , zeith
也是有先例的
加入不用担太大风险
试试也未尝不可
我现在条件不允许我担太大风险
所以只能挣点毛头小利 关于大零售商退货
这个问题太严重
打个比方
我今天需要一把斧子砍树
我到bunnings去买了一把
用完了以后故意搞坏了
回头找bunnings要credit
当然这不是天天发生
有的时候是使用不当
但是这些成本全要摊在供应商身上
在加上过年过节的孝敬
有的人就根本不愿意和bunnings mitre10 thrift link做生意
但是大零售商的需求是没人能比的
假如确实能做出质量过硬的产品
但是问题是成本
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是确实存在的
加入能做出专利的东西
那是最暴利得了
不用多高的科技
只要能就当前的产品优化最好
回复 #252 男咕噜 的帖子
谢谢咕噜的意见。我原来在国内开的那个公司就是直接跟一个非常有名的连锁店供货,有数千家店。其实我们的产品也不咋样,但我们代理的品牌有点噱头,种类多,20多个单品,而且他们店多,每个店每个月每个单品卖一个就好了。渠道为王一点没错。每天都有退换货的,其实真正统计下来,退货的数量不会超过5%,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点肯定是要打在成本里作考虑的。退货不算什么,真正难缠的是有个别消费者索赔和打官司,反正我们碰到好几起,其实根本就没对他们造成什么损害,说白了就是要钱。 最后又是找律师又是找法官又是找消费者和解私了。几十块钱的东西最后给他们几百几千的了事,谁有心情和时间陪他们玩啊。如果退货数量真的很高, 那肯定是产品本身或销售方式有大问题了。有一次还真的出了大问题。有次全面铺货当货到客人仓库后发现包装全部弄错了,客人要求全部退货。几百万的货款啊!当时真是急疯了也被厂家给气死了!时间又非常紧,促销广告都打出去了,再空运回厂家那是又亏大了时间也不够。没办法,赶紧在深圳就地接连几天印刷所有包装并请了朋友工厂的数十名工人24小时不停赶了几天才把包装全部换掉。当然费用还是得工厂出。
至于说给客人的孝敬,这边还黑得过国内?不要说客人了,租赁所、税务、工商、质检、法院哪个不雁过拔毛?
不怕他退货,就怕他不让进场。但产品进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发现对很多东西进行优化
然后再申请专利
然后在国外销售
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澳洲有个人
狗做了面部手术
然后戴着那种像喇叭一样的保护
狗很不舒服
然后这个人想把这种透明材料做成面具似的东西
有适合马,狗,猫各种尺寸
现在的兽医很多开始用它的产品
他在国内制作
只在欧美澳销售
有专利
本来一个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
还有澳洲给铜管开喇叭口的工具
便宜的十几块
日本产的要400多刀,还是批发价
就是因为设计的更合理
钱
来的是这么简单又这么困难 大佬,用哪种系统
sap还是pronto
我只会myob
但是我学东西快
根据您的那个or法则
我发现现在不少工作都挺适合:lol
回复 #255 男咕噜 的帖子
以前工作的美欧公司都用SAP或JDE,来澳洲之后才用Pronto, 不如前两者好用,但原理差不多。or法则,相信你机会多多。
回复 #256 老顽童 的帖子
先试试没啥面试经验 好贴啊好贴 已经正式离职两周了。
现在发现有这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挺好的:lol 那个女老顽童其实是黄蓉。 非常好的强贴,支持楼主追求梦想,万事开头难,做过去前面是蓝天。
今天拿到了个样品订单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5/11/2010。之前一直与几个公司联系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今天有一家公司同意下个样品订单并付款,虽然才几百刀,但也值得纪念!:lol 嗯,学习了。 恭喜楼主哈。
回复 #262 老顽童 的帖子
恭维话好说,我说几句难听的:真不值的做,不信走着瞧,麻烦还多着呢。人这辈子好多人成功过,但一辈子都成功的没几个。何况在澳洲关键要的是市场开发能力,一个优秀的buyer 优势不明显。[ 本帖最后由 funfun 于 1-12-2010 16:20 编辑 ]
回复 #265 funfun 的帖子
Funfun的话我要牢记在心。从钱的角度来说, 我明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不值得做的, 要赚出个不错的薪水是不容易的;但从我的心态和意志来说,我必须一试,哪怕我将来某个时间不愿再坚持下去。 高山仰止,进来学习膜拜。
回复 #266 老顽童 的帖子
谢谢没骂我,Freeoz 和足迹上嚷嚷做进出口贸易的多去了,大都是没经验的空想派,看您也是业内人士我才说几句,大部分商品,澳洲做批发综合利润看来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CAFE,当然了,楼主在在国内指手画脚惯了,也并不太缺钱,那些小生意再挣钱都不会去做了。为什么说不值得做,我是这样看,如果你打工收入AU$80,000.那么做进出口贸易应该在这个数的2倍,因为你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不想普通的小生意,你将一直面临全面竞争,成功永远是暂时的。即使你给COLES 供货,最多是给他打工,赚得都是他的,赔得都是你的。再加上生意的不稳定性,保修,坏账等,每年如果不能预期有25万澳元以上的纯利润,则该生意毫无价值。还有上你前期几乎没什么收入,机会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我非常认可您要试一下的想法。其实多几十万澳币少几十万澳币生活又有什么不同呢?
只要你真的算清楚,这件事在经济上成功的希望不足20%。你投入的机会成本在20万澳币左右。那就可以全力拚一次。
当然这是针对您本人已经是个收入不低的专业人士的前提下,如果对于一些么什么经验也找不到工作的同学,边领失业金边尝试小外贸,也不错。没成本嘛。
回复 #268 funfun 的帖子
再次谢谢金玉良言。忠言逆耳,都是为我好,我感谢还来不及,为什么会骂你呢?:lol从收入角度看,一定程度上你说得一点没错。做生意很难赚到我两倍的工资,还没算我投入的风险和压力等。
但还有其他考虑的问题。
1。我们移民没几个是为钱来的。我想大多数这几年像我一样移民出来的朋友无论是金钱和职位上都是有损失的。如果我只考虑收入,我当初不会移民,也不会从这家澳洲上市公司辞职。
2。在这边打工基本不可能在大公司混到部门经理以上级别的,尤其是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英语半吊子。没有什么成就感还算了,最麻烦还一定得朝九晚五,我在国内自由散漫惯了,在这不想再受束缚了。
3。我打工是不可能赚到15万的年薪了。但做生意有这个希望,虽然较难。
4。做生意起码客户、渠道等有个积累。但打工就难了,如果公司情况不好被裁员,或者实在不想干了要走人,都存在个重新找工作的情况,像我们这样有点年纪有点资历的,就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的,在职场这么多年,也见多了,哪怕是总裁级别的, 丢了工作还没那么容易重新上岗啊。
我现在不大去算账。先做人做事,如果我这两样都做得不错,赚钱不是难事。只可惜最近蛮懒的, 工作的时间一周累计不超过一天。:lol
回复 #269 老顽童 的帖子
呵呵, 和楼主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想法也类似。完全同意楼主的每一条想法。
唯一的不同,我活到30多岁几乎没正经上过一天班。人们都是看着别人好,好多人羡慕做生意的,我到羡慕打工的,看那些年薪十几万的西澳工人,福利特好,到点下班,公司倒了跟他没关系。我都鼓励身边人找份好工作。你是看到失业和职业发展的压力,可那比起生意上的竞争不知道小多少啊。做生意是要24小时待命的,在中国的时候,我有好多次,半夜突然起来冲向电话,其实电话根本没响,我梦见电话响了。当你干掉几个对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好厉害,但是当你干掉几十个对手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只是比他们运气好,有一天你也要被人干掉。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最好的结果就是死的晚一点。
没错有梦想的人才会伟大,可梦想也是最昂贵的。
澳洲市场小,作外贸的人也多,唯一的优势是这里你遇到的对手水平高的少:D 。
但是工作的时间一周累计不超过一天,是肯定不会成功的,我总结自己在澳洲2次创业的失败,关键在于已经不穷了。我想大多数2次创业的软肋就在于创业精神的退化。这时候你可以理解为什么马云说,宁要3流的创意,也要一流的执行力。
祝你成功,
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