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angtw 发表于 20-8-2020 17:23
大家共同探討學問一起讀書, 平輩相稱就好了, 叫我Kai就可以了。 我讀書慢,手邊一本哲學史 到目前為止 ...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把笛卡尔称为现代哲学之父,所以当威尔杜兰特在story of philosophy里居然写了伊拉斯谟而没有写笛卡尔,我就觉得很奇怪。
其实连spinoza在哲学史上地位都没有笛卡尔重要,spinoza的形而上学就是decartes的,他的伦理学才是独创。而spinoza在书里居然占了很大的一个篇幅。可能是因为Spinoza不但是个卓绝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个可以把自己哲学用生命活出来的人原因吧?
不过,我听过维尔杜兰特单独讲笛卡尔的章节,youtube上有,应该是他写的,只是没有放到书里去。
欧阳京 发表于 21-8-2020 21:48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把笛卡尔称为现代哲学之父,所以当威尔杜兰特在story of philosophy里居然写了伊拉斯 ...
谢谢分享{:9_598:} 另外,北大的哲学系,使用的西方哲学史教材是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它与罗素和维尔杜兰特的“故事”哲学史不一样,是真正讨论哲学思想发展进程的。结合起来看,会很有效果。
可惜我只有中文版,而中文版翻译很糟糕,例如有个词是“感觉主义”,我想了半天,应该是empiricism吧?应该译成经验主义才对啊。
所以,很郁闷。
不过书的结构对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很有启发。难怪北大哲学系用。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24-8-2020 22:05 编辑
关于驳斥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其实神经学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貌似洛克的“论人类理解力”里,用了王子和鞋匠的故事。说,王子和鞋匠睡一觉,过程中,二人的记忆完全被替换。那么第二天起来,王子肯定认为自己是个鞋匠,鞋匠认为自己是个王子。两个人没有对换,但是soul,也就是灵魂完全对换了。
一个人就是他的当前记忆之总和。你的知识、你的经历、你的性情,完全是在脑的存储当中。如果将来发明的计算机,可以把人的大脑内容完全拷贝一份,那么你这个人就活在另一个机器----也就是”物体“当中了。谁说心物不是二元的呢?你如何用神经学来驳斥笛卡尔呢?
而康德驳斥心物二元论,并不从心物是不可分离的出发,也不从心物可以分离出发。而是说明心---人类的理性,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他反对贝克莱唯心主义,认为有独立于人类心灵的物质世界存在,他也反对休谟怀疑主义,认为人类理性必可以认识这个独立的自然世界。
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就因为这两个观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巨大,价值不可衡量。 欧阳京 发表于 21-8-2020 21:43
这本书,我大致看了一下介绍,应该说,听了一下介绍,youtube上很多书的介绍。
应该是一本很有趣的 ...
看來"笛卡爾的錯誤" 這本書討論的話題蠻有趣的,不過暫時沒有時間 讀了。 祝身體安康。 欧阳京 发表于 23-8-2020 00:00
关于驳斥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其实神经学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貌似洛克的“论人类理解力”里,用了王子和 ...
欧阳兄能把这一句话在仔细解释一下吗?最好能有些例子{:9_595:}
他反对贝克莱唯心主义,认为有独立于人类心灵的物质世界存在,他也反对休谟怀疑主义,认为人类理性必可以认识这个心灵独立的自然世界。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3-8-2020 22:09
欧阳兄能把这一句话在仔细解释一下吗?最好能有些例子
这几天忙,打错了一点。我改了。
巴克莱认为独立于心灵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当然,当时一个反对者听到这句话后,用脚狠狠地踢了一块石头,以证明巴克莱的错误。
其实这是小看巴克莱这个大哲学家了。
说没有独立于心灵而存在的世界,其实是很有深意的,用康德的方法来思考的话,就是,万物都是靠给人以感觉的方式存在着的,例如,颜色和形状是眼睛感知的,声音是耳朵感知的,味道是鼻子舌头感知的,例如一杯墨尔本的咖啡,就是浓香扑鼻、带着棕色光泽、浮着白色牛奶画成的心形、甜中带苦、从带柄的鹅黄瓷杯里腾起袅袅热气的粘稠液体。如果你把这必须要靠感觉才能得到的属性,如香气、光泽、味道、温度、形状全部剥离,那么,还会有一杯什么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咖啡吗?如果有,那是什么东西?
所以,巴克莱不是那么好驳斥的。
同样,休谟也不好驳斥。休谟最著名的例子是台球。你盯着台球桌看,说,球A击中球B,球B马上开始运动。一般人认为,哦,球A是球B的运动的原因。但是休谟说,我只看到球A运动,然后球B运动,因果关系我看不到。即便球A击中球B一万次,你也只看到两个现象重复一万次而已,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的。没有人会说,因为白天之后总是黑夜,所以白天是黑夜产生的原因。
休谟从此陷入了英国培根、洛克以来发展起来的经验主义哲学流派导致的怀疑主义,认为,如果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那么这种无法“经验”的因果关系,将让人类的知识变得极不可靠。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驳斥了休谟经验主义empiricism和怀疑主义sketicism,又要驳斥巴克莱的理想主义idealism。
具体的方式就是证明:因为人的理性,Synthetic knowledge is possible a priori。这里几个词,如Synthetic ,a priori看起来简单,其实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是哲学思想上最重要的两个词。我这里无法再说的更详细了,总之这句话是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基石。康德整本纯粹理性批判都是为了证明这个东西,然后从证明结果进行发展。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更不好驳斥,如我提到王子与鞋匠的故事,以及如果把人脑内容复制到高级机器人的存储器里,让机器人延续人的灵魂,那么用脑损伤来证明灵魂不能脱离大脑这个物质的东西而存在的努力就是失败的。
欧阳京 发表于 24-8-2020 22:35
这几天忙,打错了一点。我改了。
巴克莱认为独立于心灵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当然,当时一个反对者听 ...
谢谢欧阳兄,
我支持巴克莱。我感觉存在独立于心灵而存在的世界是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想听听康德是怎么证真的。
休谟的例子也很有道理。除了纯理性之外,由外界经验得到的知识只是有用而已,无法说明可靠。不过人类可以容忍这种不可靠。
所以很希望了解康德是怎么驳斥这两个人的。{:9_595:}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5-8-2020 15:26
谢谢欧阳兄,
我支持巴克莱。我感觉存在独立于心灵而存在的世界是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想听听康德 ...
正好去读啊。可惜中文版翻译得都不好。建议你读penguin出版社的英文版。我手里的英文版是第一版,一般都是一版二 版一本书的。
欧阳京 发表于 25-8-2020 23:04
正好去读啊。可惜中文版翻译得都不好。建议你读penguin出版社的英文版。我手里的英文版是第一版,一般都 ...
好吧,过一段时间有空好好去啃一下{:9_595:}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