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简写(II)
温联 2020-06-16后来须菩提问,这部经应该叫什么名字,佛陀说这部经名字是《金刚智慧到彼岸》。
佛陀又问,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微尘多不?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陀说,我说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只不过是个名字,并非真实的东西,如同我们这个宇宙一般,只不过是一些幻想。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根据三十二种身体特征来辨认佛陀不?
须菩提答,不可以,因为佛陀教导我们,这三十二种身体特征只是被称为三十二种身体特征,并非真的存在这些特征,它们都是虚幻。
佛陀继续说,我所讲的忍辱达到解脱并非真是忍辱达到解脱,不过只是借助这么个说法而已。当年哥利王砍掉我肢体的时候,如果那时我有自我的概念,有生灭的想法,那我就会感受痛苦,心中升起嗔恨之心。
佛陀又问,恒河中的沙粒多不?
须菩提答,很多很多。
佛陀又问,假如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恒河,这无数恒河的沙粒聚合在一起的总沙粒数多不多。
须菩提答,极多。
佛陀说,假如有无数恒河的总沙粒那么多的大千世界,而这些世界所有的众生当是数不胜数,然而佛陀可以知道那么多众生中每一位的心思意念。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过去的心思意念无法保持,将来的心思意念无法测度,现在的心思意念无法掌控。(原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陀问,如果一个人用可以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财宝来施舍布施,救济穷人,这个人获得的福德多不?
须菩提答,获得福德极多。
佛陀说,如果福德有真实的实体,如来就不说福德多。只是因为这里的福德不过是说说而已,所以如来说福德多。
佛陀继续说,须菩提,不要认为如来心中会想“我要讲述真理”。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讲述真理,那么他就是诽谤佛陀。因为真理无法讲述,这里只是称之为讲述真理。
须菩提问,如此说来后世的人阅读此经能否升起信心呢?
佛陀说,你所说的后世的人他们既不是人,也不是非人,只是称他们为人。
须菩提于是说,至尊,当您证悟最高觉悟时,是不是心中并没有感觉得到什么?
佛陀答道,正是如此,当我证悟最高觉悟时,心中没有感觉任何特别的东西,我说最高觉悟不过是个名词而已。同时这个所谓最高觉悟,和其他人证悟的最高觉悟完全一样,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一个人应该以无私的心布施,不仅是布施,还要心存善念,同时不要执着善念可以让人证悟解脱。另外这里所说的善念并非真有一个善念,不过是个名词而已。
须菩提,不要认为佛陀会想“我要普渡众生”。因为如果佛陀这样想,他就有了人我的分别心。如果一个人有了人我的分别心,他就是一个俗人。然而佛陀所说俗人,并非真正俗人,不过是个称呼而已。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来了或者离开了,他现在正坐着或者说正在躺卧着,那么他们就没有真正理解我的意思。如来本来就是好像来了,又好像走了,真正的如来无所谓来去,它不过是个称谓而已。
须菩提,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碾碎成灰尘,那么这灰尘多不多?
须菩提答道,很多。不过这些灰尘只不过是相对存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灰尘,不过称之为灰尘而已。另外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也同样只是个称谓,并非真实。所有的真实都在一合相之中。
佛陀对须菩提的回答很满意,说道,凡夫俗子每抓住一个概念就会执着这一概念,不了解任何概念都是虚幻,没有真正实质。其实一合相也只是一个名称,无法解说,也无法理解。
佛陀继续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讲法时,讲到他自己,讲到了其他人,讲到了众生,也讲到了大千世界,这个人理解了我的意思没有?
须菩提回答,这人没有真正理解世尊的意思。佛陀讲法提到自己,其他人,众生或这个大千世界,不过是借用这些名词,并不真正指这些事物,因为他们都是虚幻不实的。
佛陀说,对的。当一个人寻求完全觉悟时,就应该明白一切事物和真理,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真理,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
另外如果一个人对他人解说这部经的奥秘,他怎样才可以做到不执着任何概念,事物或思想呢?他必须这样想,所有存在的一切,都不过是梦幻泡影,如同露水一样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和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原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陀说法完毕,所有在场弟子听了都欢喜快乐。
(全文完)
《金刚经》经典句子:
[*]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23-6-2020 11:22 编辑
正在读的一本书中有位声名桀骜的学者强烈推荐《金刚经》,引述如下:
“从《道德经》迈向《金刚经》的那一步,可能会非常的漫长。有如艰难的登山,又如遥遥无际的跋涉。但从《金刚经》再回首《道德经》,恰如登高远眺。秦川历历,芳草萋萋;一派如画美景,尽收眼底。”
诸如此类......
较之此学者,行者简写显然更令人信服 春浅 发表于 23-6-2020 10:58
正在读的一本书中有位声名桀骜的学者强烈推荐《金刚经》,引述如下:
“从《道德经》迈向《金刚经》的那一 ...
你们都读经读典,引经据典,我们还是相安偏隅吧;P 春浅 发表于 23-6-2020 10:58
正在读的一本书中有位声名桀骜的学者强烈推荐《金刚经》,引述如下:
“从《道德经》迈向《金刚经》的那一 ...
《道德经》也是我最喜爱的经典之一,没有感觉它和《金刚经》有高下之分,不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显的: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