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塑料袋做暖棚
本帖最后由 谷莉莉 于 10-6-2019 08:27 编辑《利用废弃塑料袋做暖棚》
天气越来越冷了。自制的保温箱解决了育种的问题,可是幼苗期不仅需要阳光,也要温度,需要空间更大一些的一个暖棚。
我家有一个旧暖棚。暖棚的外罩经过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的折磨,现在,像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老人,已经是苍老、破败景象了。外罩中间的塑料经纬线已经老化、断裂,狂风把它撕开了几处大裂口,露出了塑料骨架。外罩的塑料布也是千疮百孔,四面透风,暖棚变成了“凉棚”。
我丈夫说:“换个新的吧。”到超市看了几次都没有货。这是中国进口的货,不是总有的。我说:“不要紧,我来想办法修补一下吧。”修补的材料必须是透光、防雨、还不花钱。我历来喜欢废物利用,自然想到了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袋。
取下来破烂不堪的外罩,我首先把松弛、断裂的经纬线铺平,在里面用透明胶带粘牢,固定住经纬线。然后,把一个个塑料袋裁成单片,用线一片片缝在外面,上片压住下片,这样,下雨不会积水。塑料片连同经纬线和胶带纸缝在一起,这样,既透光,又结实。每天就这样,一针一线的缝着,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终于缝完了。看起来和新的一样,甚至比新的还结实。我丈夫很高兴,夸我说:“这媳妇真能干,又聪明又会过日子,娶得值!”
结果,套在框架上一看,糟了,“缩水”了!又瘦又小,彷佛暖棚架“长个”了!前面的拉链拉不上了,一边差了10公分。这怎么办?重缝是不可能了,我拿剪刀“咔咔”剪开了两侧,又缝上了两条透明塑料布。拉上拉链后又发现,外罩比以前还短了,下面四周着不了地,随风忽闪忽闪地扇动着。我用装肥料的厚塑料袋,裁成宽条,沿底边加了一圈,就可以压住了。同时,还得想办法把下面四周挡严。我首先想到的是做几个长条布沙袋。又一想不行,沙袋用布做的,潮湿会发霉,再说,沙子也不好弄。细想,保暖依靠的是空气层隔绝,用什么材料既保暖又防潮呢?还是废弃塑料袋。我把一些塑料袋蓬松地折叠起来,让它留有空气,填充到一个打开的塑料袋里,然后卷成长条形,用胶带封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个空气层的塑料保温袋。把这些塑料保温袋,塞在下面四周,里外用重物压住,就堵住了下面的缝隙。前面,拉好拉链后,做一个通长的塑料保温袋,横在门口下面,再压上一条横木方,就万无一失了。白天,阳光照进暖棚里,温度可达到25度,又温暖又潮湿,这是植物最喜欢的环境。夜里,封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一看,温度计显示18度,看来保温效果不错。
澳洲的天,孩儿面,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有时,一天之中衣服都要三脱三换,暖棚也要多准备些“衣服”。白天晴天,可以只穿塑料“外衣”晒晒太阳;夜里气温低,可以在里面放上两个热水袋加温;如果再冷,还可以在外面穿上厚“大衣”,“大衣”是用废旧的薄毯子和床单子缝制的,这些都是我丈夫二十多年不用,还不舍得扔的“压箱底”货。如果夜里有雨,可在“大衣”外面再蒙上大雨布,用绳子五花大绑,因为,大雨就会伴随大风。
整个5月份,创下了澳洲20年最低气温记录了。这几天连续下雨降温,最低温度才7度。夜里,狂风暴雨大作,暴雨敲打着窗户啪啪作响,外面的花木被狂风薅住拼命地摇晃着,花盆被打翻,落叶漫天舞,各种植物都受尽了摧残。而暖棚里有热水袋加温,有层层“外衣”保暖,早上温度还能保持在10-15度。幼苗们呆在温暖、潮湿、安宁的“安乐窝”里,多么幸福啊!
所有的这一切,虽然费了不少事,但都是值得的。况且,只是费工,不费钱啊。我们这代人,都是吃过苦的,奉行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过日子理念。另外,还再利用了许多废弃物品,变废为宝。也许很多人不理解,对此嗤之以鼻。这就如同种菜一样,难道是买不起菜吗?当然不是。在做这种“麻烦”和“费劲”的事情中,我们觉得像做儿时的游戏一样,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花钱买不到的。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罢了。 澳洲种菜成本太高,这几天天气阴冷多雨水,而整个夏天没下过几次雨,干干的。 莉莉姐能干有勤快:qiang
很赞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花钱买不到的:good 抒写的勤俭持家美德。
过去没有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有钱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还是不愿意浪费。 種瓜果蔬菜真的累啊, 防蟲, 防POSSUM................一想就頭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