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CWH澳洲轶事 [打印本页]

作者: cwh    时间: 25-3-2011 17:43
标题: CWH澳洲轶事
写在开篇之前

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澳洲差不多4年来的生活。同时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准备登陆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能给那些希望过来澳洲,但是不知道澳洲是什么样子的童鞋们一个澳洲感性的概况。LZ高考语文不及格,因此文笔有限,希望大家见谅。此坑为大坑,深不可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填完

另:很重要的一点,该贴大家当故事看就好了,请不要人肉……
作者: cwh    时间: 25-3-2011 17:44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会选择出国,为什么会选择澳洲。在我出国前,认识不少准备童鞋朋友。和ta们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觉得国外的教育比较好,希望进修的有;觉得国外生活好,希望移民的有;觉得国内压力太大,希望活得潇洒一点的有。事实上,对于我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确实的远大的理由说要出国。我从小是在一所大学校园里面长大,从附小到附中最后上了这所大学。可能是这种一成不变的环境,让我从小就有希望到世界看看的欲望,也可以说是一个梦吧。

我当时的女朋友F(以后就叫她F了)问过我,为什么能这么坚决地出国而不因为她留下,为什么可以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放弃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那时候我也无言以对,因为我不能称之为梦想。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子,认定了一些东西后就会不断地强化这种念头。

我认为人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去四处闯荡看看四方的事物:因为当年纪渐增,肩膀上的担子日趋加重的时候,责任,压力,还有因为认知的增加而带来的对困难的评估,会让我们失去去到陌生地方生活,接触陌生的人和事的勇气。而那时候的我,认为只要两个人的心是在一起的,距离并不是障碍,相反当我们跨过了这个考验时,我们将会永远地走下去。事实证明,世界最伟大的事物叫宇宙是有原因的,时间和空间在无声之中,在你没有意识到之前,会把你改变到你自己都大吃一惊的状态,当然,这是后话。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我妈妈。I’m who I’m right now because of her. 她一直都认为,手中财富不如心中财富重要。在05年楼市刚开始起飞的时候,我妈妈不是没有看到那个趋势:她一辈子都在和财务打交道,因此商业触觉非常灵敏。但是为了我出国的担保金和学费,她狠下心把钱留在了银行。6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明白中国楼市在这段时间中国的楼市发生什么事情,我有天和我妈聊的时候,我问起她后悔不?我妈说,只要你不后悔,我就不后悔。我小的时候就很想到世界去走走看看,但是我父母没有给我这个机会。现在我有这个能力给与你这个机会,我觉得这个比给与你一套房子来的重要。当时我就感动得鼻子一酸。在当下这种房子至上的时势下,我妈妈用行动证明给我看,在她眼中,人生的快乐,好坏并不是只是用房子去评价的。
作者: 我爱猫眯    时间: 25-3-2011 21:02
原帖由 cwh 于 25-3-2011 18:44 发表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会选择出国,为什么会选择澳洲。在我出国前,认识不少准备童鞋朋友。和ta们聊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觉得国外的教育比较好,希望进修的有;觉得国外生活好,希望移民的有; ...


作者: bemydream    时间: 25-3-2011 21:16
写的很好呢,搬个小板凳等下文
作者: godbook    时间: 25-3-2011 22:38
故事不错

继续...
作者: cwh    时间: 25-3-2011 23:18


在2006过年的时候,经过各方面的考虑,决定来澳洲。由于上了大学后英文处于荒废状态,为了免除念语言之苦,在06年的暑假恶补了三个月的IELTs,在9月的时候考过了IELTs,10月份通过IDP申请了学校,然后找了一个相熟的中介办理签证。在3月的时候UNSW的conditional offer下来了。一切都颇为顺利。

插叙:因为IDP是澳洲学校联盟资助的向世界各地挖生源的机构,所以当时通过IDP申请澳洲学校是免费的。但是后来由于神州大地申请澳洲的学子过多,IDP感觉吃不消,所以我上次回国的时候看到IDP已经开始在申请学校服务上收费了。但是澳洲本地的IDP申请学校还是不收费的,所以登陆到澳洲的童鞋们如果希望申请学校念个书神马的,可以去IDP咨询申请。

在本科最后的时光是很幸福的,虽然有毕业设计,但是由于大家都已经知道未来的路往哪儿了,而且都已经拿到门票了:读研的选好了导师;工作的签了offer;出国念书的拿到了offer,所以大家的心态很轻松。每天少不了吃喝玩乐。散伙饭吃了一顿又一顿,仿佛是只要还有散伙饭,大学就不必完结。虽然都明白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只是人世生离,难免有些伤感,更何况有些人,可能一别就是永远都再也不会见面了。

当时很流行一句话,我们相约在毕业时一起失恋。很多情侣在毕业后就分手了,因为工作地方不同,因为所走的路不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F和我都认为,没有努力过因为状况发生改变就分手是对感情非常不尊重的行为。我们当时约定,如果我在澳洲发展得好,她就过来找我;如果我在澳洲混不下去了,她就在那边等我。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初十的月亮柔和地洒落着光辉,我和她坐在湖边,一起回忆过去三年的日子,相互述说离别的衷肠。

那时的我踌躇满志,感觉只要自己努力,自己就无所不能。上次回去时,又是初十左右的时间,又路过同样的地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虽说不是元宵,但总让我想起那首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当年的耳鬓私语,早就消散在时间和空间的夹缝中了。
作者: xincheng    时间: 26-3-2011 11:29
楼主写得很好,父母的爱永远都是伟大的,可能也是现在社会最纯洁的爱了(和那些所谓的“大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人必须有希望和梦想,才可能有未来。
作者: y2kgo    时间: 26-3-2011 12:31
原创嘢
呼唤版主来加精
等。。。

作者: cwh    时间: 26-3-2011 14:22


当毕业典礼完了之后,由于之前已经准备好了来澳洲的所有行李,就开始进入了查缺补漏的阶段。当时大家都已经退宿了,我回家住,她寄居在她一个亲戚家中。由于F在我们大学的城市里面找到了一份工作,作为男朋友+本地人的我很自然地担当上了帮她找房子的责任。结果房子还没有找到,就出了大事情。

在F入职体检的那天早上7点钟,我在睡梦中被她的铃声吵醒了,说她现在肚子很痛很痛,在医院看急诊。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她的脸色非常难看,一直捂着肚子。我问看了医生没有?她点了点头,说是急性肠胃炎,现在要去做检查什么的。接着就是我看到的就是一张长长的检验单。然后就陪着她做了一个又一个的检查。做完出来已经是中午了。从前一直在网上看到说医院的检查多如牛毛,一直到了那个时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

从医院出来,由于打了止痛针,她感觉好点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在医院的附近开了个房间,然后和她住进去了,免得如果突然晚上有什么事情没有人照顾她。

我和F的关系,我妈妈是知道的,但是我没有告诉我爸爸。因为他是很老派的人士,认为念书的时候就不应该谈恋爱。正因为这样子,当我说晚上不回去睡的事情,我爸爸大发雷霆,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有10天不到就去澳洲了还四处疯。当时真是哑巴吃黄莲。由于前段时间的毕业设计答辩,行李准备,关于澳洲各种资料的收集,还有就是帮F找房子,我已经疲惫异常,现在再出了这件事情,我实在无力和他解释什么,任由他在电话里面嚷,然后末了跟他说,我在飞之前回到家就是了。

不过事实证明,幸亏我那样子做了。当天晚上开始,止痛针药力一过,她又开始痛了。在不断的安抚下,她勉强睡着了,但是在半夜的时候,实在痛得不行了。我把她背到了急诊。

从前我一直听说赌场的晚上是很热闹的,但就从来没有想过医院的急诊也是同样。我还以为我进了股票交易所。当值的急诊医生只有两个,如果按工程学上来说,他们本来是120V的电动机,已经是接在240V的电压下运转了。但是这样超额的运转依然赶不上病人到来的速度。讽刺的是,当时我有不少学医的童鞋说,市里面的医院都以人手过剩来拒绝他们的申请。

这样的“人手过剩”让我心急如焚。看着她度秒如年的状态,我不断地问护士,什么时候才轮到她?她很痛苦啊。护士用很职业的态度回答,没看到这么多病人么?谁看急诊不是急病的阿,等等就好了。Classic,果然是见惯生老病死的人。好不容易轮到她了,那个值班的医生看了看,然后就说,你们上午不是已经诊断了急性肠胃炎嘛,那肯定会痛一两天的拉,去打个止痛针吧。

又一支止痛针,然后让她支持到了第二天中午,我们第三次去了医院,然后医生又开了一轮的检验。我看到验单的时候有点火了,昨天已经验孕了一次,怎么今天还来一次?!我和医生说这个昨天已经验过了。医生居然说,昨天和今天的结果有可能不同,这个只是一个确认。当时我就想X人了,但是现在F的健康要紧,也没有和他争执什么。拿到结果后给医生看。那个医生指着一个数据和我们说,恩,你们看,白血球数量又上升了,应该是发炎,你这个位置是胃,应该是肠胃炎。再一次有了揍他的冲动,这些东西我高中就知道了,如果这个就是问题的话,还用得了你这种至少花了国家7年教育经费的医学院学生告诉我么?!我忍着气说,但是她已经痛了两天了,肠胃炎一般不会这么痛的吧?医生说,这样啊,要不你们留院观察一下?不过现在床位挺满的,你们到下面申请一下。我现在开消炎药给你们。

出了诊室的门口,我和F说,现在看来你的病很严重,而这些医生明显看到我们是学生,在忽悠我们,看来我们得打电话让你妈妈来了。她开始怎么都不愿意。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第一次没有理会她的意愿打了电话给在她家乡的妈妈,同时还有她在邻市的一个相当有势力的舅舅,让他们赶过来我们所在的城市。同时办理了入院手续:真的如那个医生所说,床位满了,只能睡在走廊的那些加床上。看着她难受的样子,我的心在滴血。
作者: 语之玫瑰    时间: 26-3-2011 16:42
楼主写得很真实,文笔也挺不错呀~
作者: largo    时间: 26-3-2011 19:14
等着听故事
作者: yong1982    时间: 26-3-2011 20:34
搬个板凳坐下来好好听听
作者: cwh    时间: 27-3-2011 01:05


在第二天的早上,F的妈妈和舅舅赶到了医院。她舅舅当时马上找了一个他们在那里当高级医生的老乡,然后通过一番交涉,为F弄到了一个在双人间里面的床位。不仅这样,一个专科医生还专门进去房间里为F诊断。想起前两天在医院里面遇到的状况,我不由得感叹,C’est la vie,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切地见识到,原来权力,金钱,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F妈妈。在安顿好F后,F妈妈和我说了一句,你也辛苦了,回去休息吧。看到F的母亲和舅舅已经在她左右,我也就放心地回去睡了一觉,三天来第一次安稳地睡了一觉。

在这里我再一次感谢我妈妈。由于她在我背后有条不紊地帮我安排过来澳洲的事务,还有就是安稳着在家中早已狂躁不安的父亲,我才能在那段时间支持下去。虽然她嘴上还是说你自己看着办,但暗地里帮我铺好了所有的道路。想起了陈奕迅在“单车”一曲里面的一句歌词:不说一句的爱有多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之后那一天上午由于要在学校办理一些手续还有就是和一个重要的老师吃饭,我只是打了电话给F妈妈,得知经过一轮的新的检查,Ultrasound,CT,etc,终于得出结论是,肠梗阻。由于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她的肠道有一小段粘在一起了,因此胃和肠道堵住了很多气,需要从鼻子引一条管道进去胃里面,把那些气导出去体外,才不至于对内脏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个专科医生还说,幸亏发现得早,如果再晚一点,造成腹膜炎,那样的话后果就更严重了。在这里我不由得再一次BS和咒骂一下之前那些医生,费用全收了,由于看到是学生就忽悠了事。我问过几个学医的童鞋和相熟的医生,这样的状况其实一早就应该重视,而不是以一句急性肠胃炎就打发走的。

那天下午我去到医院去看F。由于插引管是非常痛苦的事情,F难受得说不出话了,只是紧紧地闭着眼睛。她妈妈轻轻拍了拍她,说看看是谁来看你了?她缓缓睁开眼睛,一看到我,就勉强挤出了一个笑容,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于是微微地把手递起来。我赶紧紧紧地捉住她的手。当时她看着我的眼神,我直到现在都无法忘怀,那是一种完全信任的眼神,一种她终于在病榻中找到依赖的眼神。我在她眼中,看到了我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和照顾这个女孩儿,绝对不能再让她再受这样子的伤害。

之后的几天,我都在家,商场,医院,饭馆中四点一线。由于得到正确的治疗,F的病有了好转。在我飞赴澳洲前的一天,她已经不需要再用引管了。她和我说,虽然我不舍得你走,但是你不用担心我的,我一定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地去澳洲吧。离别的时刻总是伤感,尤其是在病榻上。我从口袋里面拿出了准备好的一对银戒指,上面都刻有我和她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一只给了她,一只给我自己。然后我对她说,现在的我没有能力娶你,但是只要你愿意,我一定会娶你的。我绝对不会向你提出分手。她把戒指握在掌心,酝酿以久的眼泪终于如崩堤的水挂满了她因为病而折磨得消瘦的脸蛋。

在和F离别后,晚上我又去了我们家里的饯行宴。长辈们的叮咛,表兄妹之间的祝福,都让我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眼泪。

2007.7.16日下午5点,我从家里出发,赶往机场。妈妈在途中不断地叮嘱我注意的事项,末了,不断地用手抚着我的后脑勺,就如之前的23年一般。然后缓缓地说,到了那边父母不在身边,一切珍重,好好照顾自己,知道么?我握着她的手,跟她说,您放心,我会健健康康地去,平平安安的回来的。哦~顺带还有许多的澳元!!最后那句我是为了缓和那种凝重的气氛而故意说的。妈妈笑了笑,说,最好是那样子,你要知道,我投资不少哦~ 这句话引来车里为我送行的人一阵笑声。等笑声下去后,我妈妈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知道我要的不是那些的,你明白的。我点了点头。

是的,我很明白。这样的爱实在太伟大了。从前在看车田正美的《钢铁神兵》时,其中有关于对爱的描述。爱是什么?爱就是不求回报的温柔。我想在世界上真正能做到不求回报的最纯洁的爱,也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了。

入闸的时候,在和送行的人挥手告别后,我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关。我不敢回头,我不希望他们看到我落泪的样子。

2007.7.16日晚上,我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对F的牵挂,对故土的留恋,离开了我生活23年的故乡,奔赴了世界的另一端。看着窗外的灯光绚丽胜于天上繁星,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流下来了。
作者: fiya    时间: 27-3-2011 01:09
等待下文,青春年少,年轻的爱情如此清澈,所以每个人在每个年龄都要他、她要做的事情,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也很难有那个年龄应该有的情怀了。
作者: rukia    时间: 27-3-2011 02:49
lz 这样高考语文不及格啊。。。天朝教育的悲哀了。。写的很好,真挚感人
作者: rukia    时间: 27-3-2011 02:50
忘记说了,强烈期待下文。。
作者: y2kgo    时间: 27-3-2011 10:23
是啊,看得我都想哭啦
虽然当时我离开家的时候我爸妈都木有送我
还自己一个人扛着行李去乘大巴

作者: JamesHu    时间: 27-3-2011 14:54
好文采,LZ的这篇文章看到出是用真感情写的,很感人,而且也写出了当时的心情。

可以出书了!
作者: cwh    时间: 27-3-2011 22:53


很多人出国深造,多数会选择美国。毕竟Big apple dream是不少80后的梦想,而且美国的奖学金多,科技发达,是世界最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站得越高,望得越远。美国显然就是当今的世界之巅。我其实也有申请美国的学校。之所以最后选择了澳洲,是因为我的舅舅在这儿。

在飞机上的一晚,我反复入睡了几回。总睡不安稳。我想这也是第一次在飞机上度过慢慢长夜的人的感受。在提示飞机将要着陆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往窗外面看去,周围是色彩明度很高的景色,和在中国的大多城市的烟雾弥漫不一样,澳洲的污染实在太少了。我已经不记得在那天之前,有多久没有看到那样绚丽的朝阳散落大地的颜色。

第一次在悉尼机场过关,开口说英文的时候,连how are you都是僵硬的。然后拿行李,出海关检验,都是跟随大部队进发。然后打电话给我舅舅,他来接我机。

走出了闸口,总算是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看着周围满目的英文,各种肤色的洋人,耳朵中充斥着知道是英文但是不知道说什么的英文,鼻子里呼吸着干燥的晴朗冬日的空气,脸上皮肤感受着从门口吹来的丝丝的寒风,暗暗地和自己说,澳洲,我来了!

不久就见到了我舅舅,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他了。他给我的感觉越发像已经过世的外公。看到我后显然他很兴奋,说到,终于来了终于来了。然后第二句就是,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啊?国内念书很辛苦么?被舅舅这么一说,我下意识地看看了在玻璃上我自己的倒影。是啊,怎么瘦了这么多呢?本来就已经没有肉的脸颊,现在深深的凹了进去。我小时候我妈经常笑话我说我像索马里难民,现在看看真有那样子的味道了。

上了舅舅的车后,就往舅舅的家进发。我曾经听过无数刚来澳洲的人跟我说,在机场往外走的时候就感觉心慌:怎么这么荒凉阿?这叫城市么?更像农村吧!!但我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却没有这样子的感觉。我很喜欢那种绿树包围的城市,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在大学校园长大的缘故,接近自然的感觉永远能使我感觉到平静。在这段过程中,我对澳洲有了第一个感觉:干净。
作者: archibald    时间: 27-3-2011 23:40
写得太好了, 很感人,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了。
期待下文!
作者: my_dream    时间: 28-3-2011 13:04
lz文笔很好啊,不知道高考作文怎么判的
作者: cwh    时间: 29-3-2011 16:06


到了舅舅的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会吧,这么大?!然后我还弱弱地问了舅舅一句:这个都是你的?其实现在想来,当时舅舅租的也就是普通的three-bedroom house,只不过对于当时意识停留在N房(N<=2) unit的我,这样的房子已经胜似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了。

舅妈为了我迎接我的到来专门请了假,在家里煮好东西等着。舅舅舅妈到澳洲已经20多年了。他们两个的相处方式实在让我佩服。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他们吵架,哪怕是一次。通常来说,只要一方看到另一方生气的时候,就会默默地不出声,而生气的一方,也很快会气消然后又开始有说有笑。这个对于在一个吵架多于吃饭的家庭中长大的我,感到十分神奇+异常地羡慕。妈妈在我到来澳洲之前,一直就说,我到澳洲,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舅舅和舅妈的相处之道。唯一遗憾的就是,他们两个一直没有小孩儿。诺大的家里,难免显得有些冷清。

舅舅舅妈是非常善良和热心的人。他们对我的照顾犹如己出。虽说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能提供什么帮助,但是在生活上,有了他们的指导,中国澳洲对于我来说算是无缝连接。最关键的亲人的关怀,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我一直感到非常幸运,因为关于到了国外的亲戚就如陌生人一般冷酷的新闻比比皆是,而我,无论在中国还是澳洲,都能感受到三春阳光的温暖。

打电话给父母报了平安,问候了F,吃过东西后,躺了一会儿,补充了在飞机上损失的睡眠,舅舅和舅妈就带我到了附近的shopping centre里面购物,也当是我对澳洲的初步认识的第一步。看到货架上种类繁多的货物的英文名字,不禁有点头晕。虽说出来之前有强化训练,但是实战的时候,总会有些不一样。同时让我见识到的是,澳洲的确人少。那个点数如果在我所在的城市,必定人山人海。而且每个人的购物量都比国内的大。舅舅看出了我的差异,笑笑说,慢慢你就会习惯的了。

晚上到了一个馆子上,舅舅请了我一顿作为洗尘宴。在坐过舅舅三趟车后,我意识到,在澳洲,车子是非常重要的东西。No car = no leg = no life. 事实上,这个在我日后的生活中,影响非常之大。

舅舅家有个颇为之大的后院。四周的树木比较矮小,因此在后院中天空非常广阔。晚上回去后我就到后院上躺了一会儿。冬夜的天空万里无云,繁星点点。从小我就喜欢看星星,天悬星河,总让人有无限遐想。只是这样绚丽的星空,在我小学之后,除了在九寨沟的晚上外,我已经没有见过了。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海边有一个房子,有落地玻璃窗,能看着海水潮起潮落,能欣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海’瑟瑟半‘海’红”的景色,然后自己的房间的天花板是活动的,在晴朗的夜空时候,能躺在床上仰望浩瀚的宇宙。

至少我已经实现了1/4了~我对自己说。澳洲的第一天在我无限YY中落幕了。
作者: Miki.Chen    时间: 29-3-2011 16:23
看直播!!感动中
作者: bestxiao5    时间: 29-3-2011 16:34
标题: 搬个凳子楼主的故事
真好看,谢谢分享!!!
作者: flora2010    时间: 29-3-2011 18:02
好文章,一定要顶下!
楼主继续啊,我高度关注
作者: retrieve    时间: 29-3-2011 18:09
标题: 回复 #2 cwh 的帖子
写的真好啊。
等着看下文。
作者: unamedplayer    时间: 29-3-2011 18:55
标题: deja vu
当时她看着我的眼神,我直到现在都无法忘怀,那是一种完全信任的眼神,一种她终于在病榻中找到依赖的眼神。我在她眼中,看到了我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和照顾这个女孩儿,绝对不能再让她再受这样子的伤害。


Many things, good or bad, flashed back at the moment when I depicted this scene in my mind. Then I realized how old I am ...
作者: dofach    时间: 29-3-2011 20:31
后来呢?请继续。。。
作者: cwh    时间: 31-3-2011 18:33


由于我没有任床的习惯,所以在澳洲的第一个晚上睡得非常好。在闹钟吵醒后,发觉天已经大亮了。四周不时传来的鸟鸣和带有草木气味,寒冷而有干燥的空气,提醒着我,This is Australia. 在啃了两片面包之后,就带着期待的心情,去参加Uni的 orientation.

从小到大,我最自信的能力有两样,一个是方向感,另外一样是读图能力。所以即使在异乡,即使是好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般时灵时不灵的英文,我依然敢一个人拿着地图四处乱逛。早在中国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功课,弄清楚了从住的地方(我舅舅家)到uni的路线,应该乘什么,哪儿换乘什么。所以很轻松地就找到了station,买了当时还有的yellow travel pass,跳上火车,然后就开始看四周的景色。

在小的时候很喜欢铁路。因为总感觉铁路有延伸到天边的,带人到远方的感觉。我妈妈说这个是向往自由的象征,我奶奶直接了当地说,其实就是你心野。因为一切新鲜,所以半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换转了bus后,我突然发觉,这里的司机是间歇性报站的,而且跳站是很平常的事情。幸好这趟车大多数人都是在uni下车,于是很顺利地,我到达了目的地。

在用极其僵硬的英文勉强注册完后,手中多了厚厚的一叠资料,是uni为oversea student准备的。随手翻了一下,就感到了自己的单词量有多么地缺乏。努力看了一小段头就开始涨了。心中不禁一阵彷徨,这些尚且不是教科书都这样子,那么如果是教科书的话,相信自己将要迎接的是比高三更加高三的生活了。

参加完oversea student的welcome meeting,在澳洲生存的注意事项讲解后,就去参加的就是环校游。一个后来我才知道是支愿者的学生带着我们去介绍校园里面的每个地方是干嘛的,各种各样的设施,学校里面的服务,等等等等。

插叙:对于将要来澳洲念书的童鞋们,orientation是很建议参加的,不仅介绍了很多学校的资料,使得更快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能在其中认识一些朋友,这些是自己在澳洲的第一个朋友圈子。

在环校游中,当大家都在努力地听着志愿者讲解时,一个女生总是拉在最后,看上去申请和新生的热情高涨很不协调。末了,她胆怯地走上来,问,r u Chinese? 我点点头。她问,你能听得懂刚才在说什么嘛?我说,勉强吧。她顿了顿,好像鼓足勇气问,你能带我走一遍么?刚才我没有听懂。
作者: 语之玫瑰    时间: 31-3-2011 19:39
看到更新了哦!
楼主好样的
作者: jimway    时间: 1-4-2011 18:36
looking forward to next part...
作者: y2kgo    时间: 1-4-2011 23:32
等更新。。。

作者: akaka    时间: 1-4-2011 23:55
写的真好啊
作者: cwh    时间: 2-4-2011 00:55


因为逛完校园后当天的orientation的项目就结束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况且人在异乡,遇到自己的同胞应该多加照顾的,就当是自己熟悉一下校园好了,于是我就带着这个女生又走了一遍校园。

在逛校园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这个女生来自国内的某个大城市,比我早一周到。和我的兴奋不一样,她一来到就感到非常地不适应,一来感觉周遭都是陌生的环境,害怕彷徨;二来感到孤单,思念家里温暖的床铺:来了一周就哭了7天。她说,现在正在考虑要不要回家。人在异乡,会有不同的烦恼,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安慰她说,坚持一下吧,兴许适应了,认识多新朋友了,日子就好过了。就算要回去,也办个暂缓入学吧,这样可以有半年-1年的考虑时间,这样可以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考虑清楚,究竟自己的路应该怎么走。

这个女生的出现使得我到达澳洲后,第一次思考自己来澳洲的原因和自己将来的道路。所以我感觉人还是要多和他人交流的。他山之石,不一定能收为己用,但是兴许能触发你思考一些你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会思考的问题。最近我在论坛中看到有一部分帖子把自己的条件列出来,然后请求众人给意见,应不应该移民,或者说应该在哪儿发展。个人认为这样做的用处不大。一来每个人的追求,满足感的来源,对幸福的认知都不一样,每个人只会用自己的一套去判断身边的事物,因此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众说纷纭只会让本来发问的人更加迷茫,究竟应不应该走。二来是自己需求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通常来说希望一个状态的改变通常是因为有一个trigger,或许是对现状不满,或许是有更高的追求,而这些不满,这些追求,只有发问者才最清楚,而其均和条件无关。就如我在另外一贴中回复的,200W RMB在中国买不到蓝天白云,30W AUD在澳洲买不到在室内吸烟的特权。因此,与其是把自身的条件列出,不如首先把自己的需求列出,问问大家,澳洲有没有提供这些需求的机会,然后再问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这样,感觉对自己的路的判断,应该更加清晰更加准确。

不过有时候,发帖子问他人自己应不应该做什么,其实只是希望他人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点勇气。在你用抛硬币来决定选择的时候,通常当硬币在空中的时候,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选择了。

在带完这个女生逛完校园后,大家留了E-mail,就各自回家了。在一个星期后,我收到她的邮件,说已经回家了,谢谢大家对她的照顾,她可能一年后会回来念书,可能不会。我粗略算了一下,她这样来一趟澳洲,大概花了2W RMB,冷了两个星期难过了14天,倒不如用2W来澳纽游一次,连买手信的钱都足够了,起码能开心地来,开心地回去。不过后来想想,如果能用2W RMB 换来自己对未来道路的认知,换来自己对家庭的感恩,换来认识到自己得到身边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其实这2W 学费,值得给。

像这个女生来了两周就回去的,我有一部分朋友认为实在不明智。我感觉其实还好,至少她认知到这条不是自己想走的路,就果断地回头了。到现在看来,我有一些认识的人,明知道这个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但是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自己内心的压力,勉强地走下去了,等到念完书真正要选择留下还是回国的时候,ta们已经无从选择,因为Sink Value太高了, this project must go on anyway. 有时候,回头路并不是那么地难走。心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4-2011 05:43
标题: 回复 #34 cwh 的帖子
写得真不错,有独立思想的80后

还有吧。。。
作者: cwh    时间: 2-4-2011 17:49


Orientation的第二天主要是参加一些讲座,比如说如何适应澳洲的学习,如何在澳洲生活,如何找part time,如何申请移民等等。抱着提前感受全英文气氛的我每个都去了。资料拿得多,内容明白的少。很多事情都是在后来经历了,才知道原来讲座上讲的是什么意思。

在移民的讲座上,我认识了新加坡的女孩L。那是我在悉尼的第一个认识的朋友。虽然说样子看上去她和其我们一样是亚洲人的面孔,但是接触下去就明显感觉她有所不同。这种感觉在日后的相处更加明显。

在参加完三天的orientation之后,参加orientation全部sections的人,可以有一顿免费的BBQ,于是我就去感受了第一次OZ风格的BBQ。看着周围不同肤色不同样子的人,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到了异国他乡。

Orientation之后,由于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拿着那张yellow travel pass和地图就自己一个人去四处逛了。当时和F说得是,就像在玩RTS时候的开迷雾,我现在就是她的侦察兵。当时的F已经好得7788了,准备出院回家修养半年。听到我这么说,她呵呵得笑了两声,说可能半年她就过来了,让我得赶快拓展一下疆域。

第一次到了悉尼的city,感觉很像到了香港的中环,其实大城市都差不了多少。差别的就是道路的宽窄和周围的人的衣着打扮。悉尼的CT给我的感觉就是比国内的几个大城市都要干净,虽然还是有零碎地垃圾,但是给人的感觉色彩的纯度很高,而国内的我去过的几个大城市,包括我自己的家乡,都是灰度的城市。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CT里面没有乞丐,虽然有很多街头卖艺的人,但是却鲜有那种衣衫褴褛,然后五体投地地问拿钱的。借用一个朋友的话:我会给钱那些卖艺的人,因为至少他们为自己的钱努力过,而不是单纯只是靠衣着和周围的人的同情而混得两斗米。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4-2011 17:52
标题: 回复 #36 cwh 的帖子
我也很讨厌灰度城市,国内大部分大中城市都是灰度城市,在那种环境中,我就觉得很抑郁,我也喜欢悉尼的高纯度彩色城市(发现用颜色形容城市很贴切)。

香港的市区也是灰度城市,郊区稍微好一点。
作者: cwh    时间: 2-4-2011 18:02
标题: 回复 #37 ubuntuhk 的帖子
恩,其实说白了还是污染的问题了。

你是Tomb Ridder的fans么?你的logo很像在Tomb Ridder 1里面那个神器阿
作者: ubuntuhk    时间: 2-4-2011 18:21
标题: 回复 #38 cwh 的帖子
对,就是污染问题,无处可逃。

我的id头像是一种Linux操作系统ubuntu的logo,比较喜欢ubuntu所以用了这个logo。

http://www.ubuntu.com
作者: y2kgo    时间: 3-4-2011 23:13
楼主快点更新了啦

作者: cynthiawu    时间: 3-4-2011 23:59
写得真好,这样的文笔,怎么会高考语文不及格呢?

等待更新
作者: xhnhxd    时间: 4-4-2011 01:56
楼主不要做太监。
作者: cwh    时间: 6-4-2011 22:41


来到悉尼,如果不去海滩就很对不起自己了。于是开学前剩下那几天,我的目的地就是悉尼主要的那几个beach了。

不过在那之前,我先去了从小就在图册上看到的澳洲的象征,悉尼歌剧院。到了那里下面,才感觉原来是这么庞大的东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自拍是什么东西,就请一个游人帮我照了个像:到此一游。后来我妈看到相片后就说,怎么你这么小阿,哟~

然后就分别从水路(Circular Quey坐船)去了Manly,陆路(Train, Bus)去了Bondi, Coogee, Marouba, Cronulla。一次过把从前对大海的期盼全补过来了。

F问过我,为什么喜欢大海。我说,只有无边的大海和无尽的天空才能给人以真正自由自在的感觉,而且也只有这两个事物,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裕,都可以拥有。F笑着说,果然是风相星座的人,什么都离不开自由两个字。是的,也许是这样,我才过来澳洲了。然后发觉,原来天空和大海也不是完全地公平的,至少在澳洲,天很蓝很广袤,而在我家,抬头仰望,只能在建筑物的缝隙中看到灰色的天空的碎片。

悉尼最著名的海滩莫过于bondi了,据说bondi在世界上都是有名气的,很多国外游客到了悉尼,Bondi是必选之地。不过,个人认为,相对于Manly的灵气,Coogee的精致,Marouba的狂野,Bondi真的比较中庸。至于Cronulla,最有印象的就是那里的RSL Club里面有个Seaglass Restaurant,第一次坐在对海的大落地玻璃窗后面喝咖啡,感觉在梦中一般。刚到澳洲那会儿,经常会觉得不真实。因为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好像一下子加速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做就大学就已经毕业了,然后一眨眼就飞到了澳洲。一切都是来的这么迅速,快得让我有点质疑自己是否在下一秒会醒过来。
作者: y2kgo    时间: 6-4-2011 23:07
楼主更新得太慢啦
抛硬币那段很赞同

作者: bestxiao5    时间: 6-4-2011 23:59
标题: 稀饭稀饭
难为楼主了, 看完这段更新,俺也先睡了
作者: xhnhxd    时间: 7-4-2011 01:23
楼主更新太慢了!!!!!!
作者: penpa    时间: 7-4-2011 17:48
呵呵,楼主的文笔很好啊,说的也很真实。
期待下文。
作者: 语之玫瑰    时间: 7-4-2011 19:03
关于海的那段,我有同感,Bondi在我心中不及manly啦~
作者: pbsunny    时间: 7-4-2011 19:17
写得太好了,更新期待中。。。
作者: flora2010    时间: 8-4-2011 13:56
写的很好啊,很平实很贴近生活
作者: retrieve    时间: 11-4-2011 08:42
原帖由 cynthiawu 于 3-4-2011 23:59 发表
写得真好,这样的文笔,怎么会高考语文不及格呢?

等待更新


答案很简单啊,楼主的作文不符合标准答案呗。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符合大纲要求呗。
作者: cwh    时间: 11-4-2011 23:45
十一

在到达澳洲一周之后,我开始了在澳洲真正的留学生涯。我念的是master by course,其实对澳洲的教育稍微有了解的童鞋都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当时一无所知的我,其实对master的教育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祈求能从中获取专业知识的深度,能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我的课程很多都是在晚上上课的。从我舅舅家到uni,火车转巴士,每程需要1个多小时,其实真的听浪费时间,所以我曾经想过搬到学校附近住的。奈何看看那个价钱,算算开销,感觉实在英雄气短。加上刚到澳洲,无论花什么钱都是time 6.7,哦,现在是7了,这就更加打击了我搬家的念头。23岁的人,还要家里养着本来就很过意不去。所以当时的我,是能省一分就一分。

前段时间我有个师弟过来悉尼了,我问他要不要在easter join我和朋友们的短途旅行,他说,现阶段凡是花钱的事情都不用叫他了。相信他就是我当时的心态。现在回头想想,其实那短时间,我应该趁着念书的时候多认识认识人,因为扩展社交圈子,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宅,无论什么原因,其实就相当于自断双臂了,会丧失许多的机会的。只是我想如果要重头再来,我的选择还是和我师弟一般,人,总是要经历过后回头,才知道路是怎么走的。即使旁人给我们说了,还是不会明白的。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晚。

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学到了很多东西,but, nothing academic.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爱尔兰老师,那个口音,我除了他问,do you understand外,其他都听不懂。然后下了课后专门单独问他,他人倒是很nice,很有耐心地慢慢讲,但是真的他讲的听不明白。因为当时用录音笔把他的课录下来了,回家后反复听还是无果。后来才得知,他的口音在全个faculty是出了名的天音,他的考试是出了名的天书,因此他也是出了名的天魔——我们faculty的三大杀手排行榜的三甲人选。

然后那门课需要做group assignment. 本来上课之前,我和一个某地方的英文很好的中国人说好如果有GA,就一起做。兴许是他看出了我在上课时的吃力吧,在课间的时候就和我说他已经找了另外两个白人一起了,让我重新找Group。无奈之下,找了另外两个迟到的中国人,看上去是住在一起的,组了队。谁知下课后,他们又和我说,咱三个中国人,很难做这样子的GA的,我们俩找了一个印度人,你就自己重新找组吧。一个晚上连续被“抛弃”两次,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RP有问题了。

在知道可以drop掉这门课换另一门的时候,我果断地drop掉了这门我在澳洲的第一门subject. Still,到了现在我都会很清晰地记住我在澳洲的第一课,爱尔兰人口音很重;人在这里很现实。
作者: leia    时间: 12-4-2011 00:22
偶乍现在发看到这个啊??
前面太感人了。
作者: shthh    时间: 12-4-2011 09:00
祝楼主好运
作者: susan01    时间: 12-4-2011 10:04
标题: 身临其境
有感而发写的真好,让人身临其境。女朋友生病那段真真感动,也许只有青春年少才有那份纯净的情怀吧。
非常同意:人,总是要经历过后回头,才知道路是怎么走的。即使旁人给我们说了,还是不会明白的。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晚。-------说出了我的感受。
期待后文。
作者: pbsunny    时间: 14-4-2011 01:03
期待更新中。。。
作者: 语之玫瑰    时间: 14-4-2011 11:27
等待更新...
作者: baret    时间: 14-4-2011 13:37
嗯,期待更新
作者: combread    时间: 14-4-2011 14:08
楼主写得太好了!
很牛。
作者: bella_bella    时间: 14-4-2011 21:57
这不是故事,这是真实的过往,一口气看了11段文字,很过瘾,下面就要眼巴巴的等更新了:)
作者: 傻乐    时间: 14-4-2011 23:52
写的真好。。。喜欢那段纯纯的恋情。。。期待更新
作者: edong    时间: 15-4-2011 13:12
写得太好了,楼主威武,期待更新!
作者: rukia    时间: 15-4-2011 13:38
过来等更新。。
作者: 2011oz    时间: 15-4-2011 16:32
标题: 回复 #2 cwh 的帖子
咱妈太伟大了!
作者: cwh    时间: 18-4-2011 00:12
十二

在开学后,生活就如大学时期一样三点一线了,不同的是,在这里的学习我比在大学时候刻苦多了。相信在国内有念大学的童鞋们都知道大学的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这里,我不能承受挂科的成本。一旦挂科,就意味着3K AUD的马上支出和有可能把所有的schedule推后半年甚至一年,这一切都是伤不起的。所以在英文水平不足+参考资料如枕头一般厚的情况下,在第一个学期,我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了看书上面了。

这样机械的生活让日子流逝得特别快,当时光匆匆流逝的时候,总让人感觉到紧迫感和压迫力。尤其是这里的学期只有10来周的时候。这对于在过去3年都是last minute student的我,感觉到了无所适从,因为好像学期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

在第一学期我和F基本是每周通一次电话,我跟她说说我在澳洲的新鲜事物,她和我说说她弟弟妹妹的趣事,有时候我们会聊聊娱乐八卦新闻,说说英超意甲赛事,除了没有见面,一切都仿佛和从前一样。我那时候还想,异地恋,其实也不是这么难嘛,我们一定能熬过的。

这个时候,F已经自己的家乡修养了,在我城市的那份工作也已经辞去。她在她的头23年都没有得过什么大病,想不到这样来一次就几乎要上手术台抢救,这样的折磨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让她元气大伤,回家修养也是必然的事情。这个时候她动了考公务员的念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念念书,背背东西本来就是她的强项。她问我意见的时候我说,只要你觉得你应该去的事情,就去做吧,我们年轻,可以做任何的选择,因为我们有时间回头。

那时候的我,刚从校园出来,不明白,有时候人一旦走上一条道路的时候,责任,牵挂,压力,安全感,等等等等的很多情感的,物质的因素,就会阻挠着回头的道路。现在想想,其实当我选择了来澳洲,她选择了公务员,我们就一个向左走,一个往右走,注定了越走越远。

我和家里面也是一般一周通一次电话,聊聊家常什么的。其实我主要是担心父母在我出来后会不习惯。一直以来我都感觉独生子女政策对于我这种在城市里面的80后影响很大。小的时候我寂寞,大了以后父母孤独。而且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在成长经历中,很多人都会在和他人相处中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开心的时候没有人分享,伤心地时候没有人分担。虽然有朋友,但是血缘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不是友情可以取代的。更让我感觉到困惑的是,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发觉,大城市里面的小孩基本只有一个,而中小城市农村的,基本都两个以上,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抑制少数人只生一个而放宽多数人生多几个,这样的效果到底有多好。

在第一个学期里面我压根儿就不敢打工,因为算了一下,如果一个不小心挂科了的成本,不是那打两三天的工能赚回来的。因为没有收入,支出也是精打细算。除了给舅舅的房租,每天上课的时候也不敢在学校的food court里面吃,每天只是用果酱或者butter涂了面包就是晚饭,这样的行为持续了一年。乃至前段日子,我一个师弟问我学校的food court哪个最好吃的时候,我无法回答,因为从来没有去过。支出的另外一个最大的源头就是课本。这边的书本少则数十,动则上百,这对于那时经常把价格乘以6.7的我,绝对是个刺激。在前辈们的指引下,我走上了印书的道路。直到第二年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种illegal的行为。现在想想,也够惊险的,如果当时被警察叔叔捉了,估计我就得像那些警匪片里面的被抓的人一样,用黑胶袋包头去防止自己的面孔在报纸上被国内的人认出来了。
作者: xhnhxd    时间: 18-4-2011 01:24

在这里很少看到这么精彩的文字!
就是更新太慢了!!!!!!!!
作者: ricowang    时间: 18-4-2011 02:06
4年前的事情都记得那么清楚?
作者: pbsunny    时间: 18-4-2011 19:22

期待更新
作者: flora2010    时间: 19-4-2011 11:32
开心的时候没有人分享,伤心地时候没有人分担。虽然有朋友,但是血缘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不是友情可以取代得。

同意这个说法
作者: cwh    时间: 20-4-2011 00:48
十三

很快就到了期末考试,虽说一直是在中国的考试机制下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但是在国外第一次考试,总有些紧张,不知道水深水浅。尤其是,这样的考试对于我来说相当于在一份时间里面考两门科目:专业,英文。每天晚上都在努力地看书归纳,做题背课件,仿佛又回到了高三那一年。

准备的时间总是感觉难熬,考试的时候却感觉平静下来了。当试卷摆到我面前的时候,多年的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本能开始起作用了。在顺利渡过澳洲的第一个考试后,迎接我的,是一个4个月的暑假。

在考完试后,一个轰轰烈烈的假期终于过去了。我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这四个月的生活,来看看未来应该如何去走。

我首先看到的是,澳洲的master by course的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一个已经工作了的人的知识的宽度。比方说,一个本来是做软件编程的人,如果有一份工作需要IT的知识,那么他可以去修IT的master的课程去拓展自己在IT方面的认识。这样的master和我从前认识的国内的master有很大的区别。国内正经念得master拓展的是专业的深度;二就是纯粹是为了赚留学生的钱财,这个在某些老师对待master学生的态度和本科生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可见一斑。澳洲的教育输出是支柱产业。这样让我觉得有了这样的master文凭,没有经验马上回国也不会加多神马优势,毕竟我比别人大了一岁,而且还不是应届生。

然后看到的就是,澳洲如果没有PR,或者说,没有一个合法的可以长期逗留在澳洲又有full time工作权的visa,是很难找到工作的,除非是很强悍的人才。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球,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奢求。因此,先PR再找工作,这种我一直很不愿意走的道路,看来是我留下的唯一选择了。

当我和F说起这两个问题时候,F问,你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多留那里几年?我回答,看来是的。F沉默了一阵子,说,其实我之前就预计到了,你当时说一两年后回来其实只是奢望啦,你会不断地延长再延长的……

我没有辩驳,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无法参透。挂了电话后,我感觉到了,在到达悉尼4个月后,一直潜伏异地恋问题的封印,终于开始松动了。

后来我一个朋友和我说,其实你应该一直哄她的,异地恋需要的是希望。我一直对这个观点持有保留态度。理智现实无情地扼杀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希望;说感性的安慰的话去保留希望,但是最终不能兑现承诺而带来的落差伤痛,究竟哪一个比较残忍?
作者: voojiankun    时间: 20-4-2011 17:31
一口气看完了,触动很多。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作者: yazi    时间: 20-4-2011 18:10
期待下文!
作者: pbsunny    时间: 20-4-2011 18:10
太精彩了,期待下回
作者: xhnhxd    时间: 21-4-2011 15:01
要顶上来。。。。
作者: cwh    时间: 27-4-2011 20:56
十四

就如很多海外留学的童鞋一样,打工是必经的过程。在考试过后,我就努力地准备着resume,然后去找part time工作。在出国前,我曾经和F说过,我一定不去刷盘子,要做就做有意义的工作,为将来的full time作准备。

现实总是和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一个月下来,所有投出去的申请如扔到深渊一样,毫无回音。这个时候,舅舅说他们准备回国一趟,让我也跟随他们一同回去。其实对于我来说,是不希望来了半年就回去的,但是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一家人团聚了,而且也将尽Christmas了,工作的事情估计也得等到之后才有消息,于是就随同大队,回到了我的熟悉的家。

在下飞机的时候,当我吸入第一口空气的时候,我就知道已经到家了。那种从我出生以来就开始感知的熟悉的空气,那种闭起眼睛也知道家在前方的感觉,实在让我很想如小说般一样大叫,我到家了!然后就如大部分短暂回国的童鞋一样,见朋友,走亲戚,然后……就是大病一场。妈妈说,才到了澳洲半年,身子就变娇气了,适应不了国内的气候了。
在我回国的这段时间,F也到了我的城市一趟,一来是见我,二来是为了上公务员考试班。半年不见,F从病中恢复过来了。但是半年的间隔还是存在,连拖她的手的动作也是很僵硬。神马小别胜新婚。看来这个小别的期限一定小于半年。虽然我们两个人都努力得让事情看起来如从前一般,但是大家都能感觉到,是有不同了。至于问题在哪儿,大家都不清楚。我变了?还是她变了?或者大家都变了?即使如此,F和我在离别的时候,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没有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不说出来的事情就不是真的事情,这个念头也许是人的本能,用以保护自己柔软的心灵。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不说出来的事情,不等于不存在。要面对的,始终都要去面对它。当我向火车上的F挥手时,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一种Farewell的感觉。

我的第六感很多时候都很准的。F在窗户中向我挥手的场景,成为了我到现在为止,F在我心目中最后的印象。

20余天很快就过去。我匆匆地回到了家乡,又匆匆地离去。同样是夜机,同样是父母送别,回想起半年时光如此容易地消逝,面对未来,我忽然感到了彷徨,不知道路在何方。
作者: ryan88    时间: 27-4-2011 21:19
上面的这段,让我想到了10年前,如果时光能够倒转,我请愿用20年寿命,换我回到10年前。
作者: wangfei4427    时间: 28-4-2011 09:20
  
非常感人, 等更新.
作者: 语之玫瑰    时间: 28-4-2011 12:19
一如既往的支持
作者: 我是老顽童    时间: 1-5-2011 12:06

作者: 熊猫阿三    时间: 1-5-2011 13:52
好贴啊,lz继续更新~
作者: y2kgo    时间: 1-5-2011 17:52
考试那段深有同感
历历在目
等更新

作者: 我是老顽童    时间: 1-5-2011 18:45

作者: cwh    时间: 3-5-2011 21:45
十五

回到悉尼后,开始很勤奋地找part time了。上一个学期的经历,让我已经有信心去应付这儿的学习了。找P/T来舒缓家里经济的压力是必然的事情。然而事情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和我专业相关的P/T几乎等于零。在Optus做了2个月单靠commission过日子的tele sales之后,感觉实在不靠铺。于是终于去做了之前一直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刷盘子。

工作的地方是一个马来西亚人开的咖啡店,有一个泰国的厨师和另外一个菲律宾的sandwich hand。我的工作除了刷盘子之外还有就是做salad。一开始其实本来是想去做waiter的,但是没有空缺,只有kitchen hand了。工作虽然简单,但是由于从来就没有正式工作过,还是在一个陌生语言的环境中,开始的日子实在难熬。一个简单的操作都要反复地问如何进行。使得厨师和sandwich hand非常不耐烦。Sandwich hand甚至还说,your English is far away from surviving here in Australia. 这让我在那段日子不断反思自己,究竟能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而part time的问题也不好和父母说,免得他们忧心。相信很多留学的童鞋也会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生活有压力,但是对从前可以安心倾诉的家里只能报喜不报忧,多少的烦恼都留在了关上了门就是四面墙的房间。一个人孤独地前行着。

新学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短学期造成的高强度的学习量再加上part time job,让时间过得飞快。在看到毕业马上找到full time留下无望的情况下,我走上了念第二个master的道路。

其实对于我来说,如果当初没有出来澳洲的话,我一个master也不会去念的。一来我感觉本科后马上读研甚至博的是为了搞学术研究的,而我不是这个料子;二来我认为就算真的要去深造,也应该是工作了一段日子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基准点,才从中深入。所以直到现在,当有人跟我说,哇,你是两个master的时候,我实在哭笑不得。因为我完全没有感觉自己有master的能力,却顶着两个master的文凭。在后来的找工作的日子中,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作者: y2kgo    时间: 3-5-2011 22:08
嘿嘿,马克思说的
女留学生木有端过盘子留学生活不完整
男留学生木有刷过盘子留学生活不完整
楼主的留学生活完整了

作者: baret    时间: 4-5-2011 14:09
终于又有更新了,呵呵
作者: cwh    时间: 5-5-2011 00:05
十六

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一代很多时候都经历一个地球村的时代。从前的书信要一两个月才能到达,国内的事情需要看夹缝中的新闻才能得知。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国内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与朋友的交谈也从书信发展到了E-mail到QQ到现在的微薄;从电话到skype到现在的Iphone的talk box了。王勃诗人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现今仿佛真的实现了。

从前我也认为是这样子。所以才和F说,不要紧,我们一定能熬过去的。

在来到澳洲的半年后,我开始感觉,这样靠虚拟世界连接的地球村,事实上真的是空中楼阁,间隔依然存在。当国内的朋友说起国内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时,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当国内的知己们说要出来聚会时,我只能静静地旁观;当国内的好友们一起活动发相片在QQ空间时,我能做的只能是羡慕;当我身边有有趣事向国内朋友们说起的时候,因为不是他们所在的环境,他们没有共鸣;当我遇到不顺希望寻求倾诉时,翻着QQ好友名单,却忽然发现,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像。虽然大家能实时沟通,但是毕竟我们的确是分隔了两个地方,空间的距离,不是科技可以弥补的。当生活没有交集的时候,沟通不再是有效的消除陌生感的方式,就像一个没有台词的广播剧演员一样,即使他再有才华,也无从施展。

友情况且如此,爱情更加如此。男女朋友,最后还是带着朋友二字。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着朋友的特性的。

虽然我和F坚持每个星期通电话,每天QQ,不时视频,但是半年分开的距离感,渐渐开始显现。她已经独身去到了她舅舅所在的城市做了公务员,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规律的生活使她开始有时间去思考我们的关系,开始羡慕她的女性同事在下雨天的时候有男朋友接送,羡慕她们在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和另一半去过小资的日子,开始热切希望我赶快回国。有一天她感冒发烧,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哭了,说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奋斗太辛苦了,希望找个肩膀靠,然而那个肩膀却在大洋的彼岸;问我什么时候才会回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当年大学时候她生病我在她身边照料她买粥喂她的日子。我忽然意识到,有时候再多的沟通,都比不上一个拥抱;再多的甜言蜜语都比不上递上的一碗热汤,原来很多事情,科技始终是无能为力的。

当友情和爱情都亮起黄灯时,日子开始如天气一样,慢慢变得寒冷。
作者: 蛐蛐    时间: 5-5-2011 12:57
标题: 写的太好了,期待继续更新
写的太好了,期待继续更新
作者: cwh    时间: 8-5-2011 23:57
十七

其实在Accept第二个master的offer之前,我有考虑过是否要留在澳洲。由于那是在第二学期,有不少和我一同入学的童鞋也面对同样的问题。然后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国内一流大学毕业,在著名企业工作过一年,然后经过一年和澳洲的接触,感觉这里没有前途,然后在毕业后毅然回国,然后现在美国念PhD的;

有在这一年里面,感觉澳洲是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走上第二个master的道路,寻求留下机会的;
有在一年里面,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顺带也把身份问题解决,踏上找工大道的;

有希望留下,但是不舍国内亲人和恋人,在挣扎和迷茫中的;

有不愿留下,但是屈服于家庭压力下,无奈得留下的……

选择只有留下还是走,但是背后的原因却是各有不同,而当中的情感,也只有自己才明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每个人都在讯问他人的意见和选择,妄求从中能得到自己所走的路的方向。殊不知听得越多,自己却越迷茫。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做出的选择与他人无关时,后悔的机会就越小。

对于我来说,澳洲的学习的确不如想象中的样子。但是澳洲的环境的确会让我有留下来尝试的感觉。很多人都说找工作不容易,很多人都说留下是做二等公民,但是无论如何,我希望尝试。如果在没有尝试过之前就低头,我会感觉不甘心的。再说,已经投资了上期了,the show must go on~

在选择第二个master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我是通过IDP去申请学校的。在一年的某些时候,通过IDP申请学校是免申请费的。我的本意是申请回原来的Uni,毕竟在那里一年熟悉了环境,可以更快适应。但同时也申请了另外一所便宜一点但是等级差一星的Uni作为backup。在我原来的Uni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是个亚洲面孔的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所Uni,我回答,因为我在这里念了一年,对这里有感情。那个面试官一听,马上show出一副轻蔑的表情,说,很多人都说对这个Uni有感情,事实上只是想多念一个专业,申请移民而已~你回去吧,等通知。当时我马上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其实念两个master的人,在澳洲都知道是为了移民,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了,而以我第一年的成绩(全是D以上),无论申请哪所学校的master by course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之所以选择原来的Uni,完全只是因为情感上的问题。我得到这样的一个答复,实在感觉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于是就毅然选择了保底的那所Uni。而后来,发觉其实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作者: wangfei4427    时间: 9-5-2011 11:51

作者: pbsunny    时间: 10-5-2011 19:30
期待更新
作者: shthh    时间: 11-5-2011 09:55
潜力贴,留一个记号
作者: 东北老虎    时间: 11-5-2011 11:43
关注中,对此贴很感兴趣。同时,希望认识楼上的朋友!
作者: kui3000    时间: 13-5-2011 12:06
这样的好帖怎能不顶
作者: elfwizard    时间: 13-5-2011 18:18
文笔真不错~
作者: cwh    时间: 14-5-2011 01:22
十八

在申请完学校之后,很快就又考试了。由于有了上一学期的经验,对于考试这种我们炎黄子孙从6岁就不断经历的东西,自然也是轻车熟路。顺利考完试后,我忽然发觉,我已经是master了。这种感觉却没有让我有任何的自豪感。因为我完全感觉这一年里面,我除了英文有所提高外,在专业上其实长进不多。专业广度宽了,深度却还是原地踏步。穿上了好看的衣服,里面却是空洞,这样子的感觉不好受。

在两个master中间的Break只有不到三周,首先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续签。由于我周围的很多童鞋都是有签约Agent的,像我一样DIY的人不多,所以能做的就是上官网找信息,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在开学之前就弄好了。回头想想,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当初觉得复杂是因为不知道它的步骤和操作。我们总是会害怕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需要的,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旁人的帮助,而是自己内心的一点点的勇气。

我到达澳洲以后,虽然起居饮食上舅舅照料了我很多,但是大至找工作,小至到银行开银行卡,都是我自己一手一脚去做的。我真正感觉到自己和从前不同的是,从前当我遇到什么困难时候,总会第一个想到,应该找什么人帮我;而现在,想到的是,我自己应该如何解决。人在他乡,很自然就会有这样子的习惯了。

在这段时间里面,我还找到了在一家RSL Club里面的Bistro的waiter的职位。由于老板是华人,所以里面的员工都是华人,加上从前做Kitchen Hand的经验,很快就上手了。我发觉有时候很奇怪,虽说Kitchen Hand和Waiter好像是风马牛羊不相符合的两个职业,但是我却发觉由于有了前一份的经验,对我做Waiter其实是很有帮助的。说白了还是做事情的方式和态度的问题。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两个事情:一、从前某个人跟我说过,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万物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我开始慢慢了解这句话的含义;二、当你努力付出,用心去追求的时候,不要担心你的心思和汗水会白费,上天总会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回报你的。如果还没有发现,请耐心点。
作者: ambledream    时间: 14-5-2011 12:23
同样在澳洲4年的飘过,很多思考和思路都很像,真的。
楼主
一直顶你,顶到你写完,不要太监阿。喜欢你的文笔。
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我在昆士兰。

我猜你现在移民了,也有好工作了,所以有闲情雅芝出来回忆自己了。恭喜恭喜。哈哈
作者: cwh    时间: 14-5-2011 14:59
标题: 回复 #96 ambledream 的帖子
谢谢~其实回忆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走以后的路拉~现在俺还是生存上上,生活之下拉~哈哈
作者: y2kgo    时间: 15-5-2011 19:11
大家都耐心的等着更新
楼主啥时候更新嘛

作者: cwh    时间: 16-5-2011 01:17
十九

新学校的orientation我只是show up了一下拿了大概的资料就走了。到达一年后,感觉自己变得老油条了。其实还是有很多关于找工作,如何学习和关于移民的讲座,但是已经不愿意去听了。都是大同小异的事情。但是还是去了一下welcome party,看看能不能认识一些新的朋友。

说到朋友,在到达一年后,我突然发觉自己在澳洲的朋友真的少得可怜。我在有一段时间时常坐下来审视原因。一来我自己住得离学校远,经常就是晚去早走,而且住在亲戚家,能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实在很少,而且同学们有活动,也甚少邀请我参与,因为太远了。这个时候,前文所说的车子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在澳洲,没有车子,真的就和没有了腿一般。二来,不知道是人在他乡,还是因为人慢慢长大,自我保护意识比从前我念大学的时候强了。有时候会感觉到周围的人带着面具或者说防具去和别人交往。记得Madonna在Frozen一曲里面有一段说,you are frozen, when your heart is not open. 的确如此。

也许从前我一直在校园里面长大,对人际的交往的理解比较单纯。有一次我帮了一个女生解决了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时,那个女生很婉转地表达她有男朋友,我没有机会的时候,我感觉非常诧异,难道帮你就只能是因为我想追你么?我马上澄清说,谢谢,我是有女朋友的。当我和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在很多时候,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一个人对你好,很大机会是对你有所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反问道,不能是日行一善么?那个朋友听了用很奇怪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大笑起来,你不是说真的吧?!

那个的确是我自身做人的一个信念,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帮人的,就尽量帮。可能只是举手之劳,有时候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小时候以为,人长大后,知道的事情越多,对标准的定义就越清晰。然而现在长大后,却感觉事情在往相反的方向行驶,有些小时候明明认为是一定是对的东西,长大后却受到了质疑。黑与白在小时候反而更容易分别,长大后,身边就只有不同的灰色。

有时候世界很大,有些人一分别可能就一辈子都再也见不着了;有时候世界却很小,明明是看上去很没有机会碰头地人,却在冥冥之中相遇了。我一直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我却相信缘份这样东西。

在开学后的某个周二,咖啡店老板忽然打电话给我说因为他们另外一个kitchen hand生病了,让我回去加班。反正开学也闲,打打工赚些钱也不错。那天人很多,我OT多了1个小时。当我拖着疲惫得身躯走入火车时,却看到了我一个高中的同学C。我完全不知道她来了悉尼而她也不知道我也到了这儿。她刚好今天被她朋友拉到我工作的那个suburb 去shopping,而又刚好家里有事要临时提早回家。这么多个刚好,就让我们碰上了。后来我和她说起这个的时候,经常笑话,真得是猩猩大便啊~ 从前有一说法,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想,我或者她有一方,前世一定扭断脖子了。其实我和C在高中的时候是两个世界的人,说得话可能不足100句。重新遇到后,她就成了我在悉尼最好的朋友。有时候人与人就是这么奇妙的,本来不熟悉的人,换了时间,换了地点,事情就会很不一样。
作者: ambledream    时间: 16-5-2011 11:07
兰州,你是上海人?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