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从李安新片《Taking Woodstock》看Woodstock69 [打印本页]

作者: extreme    时间: 19-4-2009 23:55
标题: 从李安新片《Taking Woodstock》看Woodstock69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文化事件之一"Woodstock"音樂節,距離今年2009正好是四十個年頭。而大導演李安,正準備在八月份的時候以"Taking Woodstock"這部片來紀念它。

Woodstock音樂節的創辦人Elliot Tiber,由CNN電視網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Demetri Martin所飾演。故事敘述Elliot Tiber如何創辦了Woodstock音樂節,同時音樂節本身如何影響到他的人生與家庭。

电源怀旧海报
[attach]58829[/attach]

官方预告片
[youtube]7Iq8z2WDbKo[/youtube]

Taking Woodstock - Behind the Scenes Mud Clip 1
[youtube]NcZH7NE6s_s[/youtube]

Taking Woodstock - Behind the Scenes Mud Clip 2
[youtube]q3-OoZEoixI[/youtube]

Taking Woodstock - Behind the Scenes Mud Clip 3
[youtube]HLMkneDtygg[/youtube]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9-4-2009 23:56 编辑 ]
作者: extreme    时间: 19-4-2009 23:59
为什么是Woodstock?

WOODSTOCK音乐节-最狂野的音乐盛世

    WOODSTOCK音乐节,全称“Woodstock Rock Festival“,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系列性摇滚音乐节。最早举行于1969年,主题是“和平、反战、博爱、平等”。规模与阵容史无前例,而且这也是历来少见铜臭味儿的一次音乐节,标榜“音乐与艺术的结合”。之后举办的无数次音乐节大部分是想实践Woodstock精神,积极筹办公益性演唱会,同时抒发了年轻人对音乐的狂热。

    Woodstock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60年代中晚期,战后的思潮很激烈,年轻人有足够的见解却不被重视,挫折感与避世感顿生,他们渴望一种与世无争、和平、平等的世界,消除贫富差距、反建制,Woodstock应运而生,而它的超前成功又使青年人重拾信心,在Woodstock精神中加入一条积极上进的因素。

    1969年,到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而且给人类(或者是美国人)留下2个深刻的记忆。当时在冷战的情况下战胜前苏联,并有一个叫Armstrong人在人类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而在月球上无法看到的名叫Woodstock地方在`3 Days of Peace & Music`口号下举行了盛大的音乐节。人类在为越来越进步的科技而欢呼之时,另一方面有很多人为音乐而欢呼,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年。在Woodstock音乐节之前美国已经举行过很多摇滚音乐节,但提起足球就能让人想起世界杯一样,一谈到摇滚音乐节那大家肯定会说到Woodstock音乐节。为什么呢?1969年美国内外社会矛盾非常多,人权问题、针对参加越南战争而出现的反战争示威等等,所以当时美国社会非常混乱。60年代初的年轻一代反叛精神比较弱,二战以后出生的baby boom时代人参加所谓`Flower Movement`,而且之后被人们称之为hippie族。他们整天喊着反战、爱情、和平,但他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积极参加到社会,而是回避者、追求梦幻世界的消极阶层。虽然是这样的背景,但4个年轻人自己出钱并策划举办了1969年8月15日Woodstock音乐节

音乐节的名字来自即将要举行的场所地名Woodstock,但实际上因为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反对,演出一度陷入被取消的危机,但住在临近地方的叫Max Jasger的人提供了自己的农场,所以经过很多曲折演出终于如期举行了。Woodstock音乐节举行的3天时间里(实际演出到18日早上应该算是4天),Woodstock聚集了数十万名(实际可能在45万以上)观众一同尽情欣赏演出,几天的演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共和国、解放区。当时的政府对此活动非常不满,而且舆论的态度也不是很好,但hippie为主的观众在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下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反而他们还过瘾了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与最近举行的乱糟糟的Woodstock演出相比,我们可以隐隐约约能猜测出当时观众们的世界观。当时最著名的很多艺人们参加了当时的演出。

Jimi Hendrix因唱了类似嘲笑美国的音乐,所以得到了观众的欢呼,而Janis Joplin的热情歌唱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能听到Crosby, Stills & Nash和Neil Young的美妙合音和folk女王Joan Baez的豪爽的歌声,而且现场音响中还传出黑人fokl的醇厚的歌喉。演出中有美国人非常喜欢的Grateful Dead初期柔软的迷幻般的歌曲,还有Jefferson Airplane的初期出道歌曲。Melanie也不能不说,而且从英国专程来参加的Ten Years After和The Who在演出之后更加出名了。之后以3张LP销售的演出实况专辑(CD是2张)感觉像是Joe Cocker以完全自我形式歌唱Beatles的`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一起与观众共呼吸并直接反映了Woodstock音乐节的气氛,而且把Mountain, CCR, Canned Heat, Santana, Iron Butterfly, Sly & The Family Stone等所有风格的摇滚音乐加入到一起。但是提出音乐和和平的短暂3天过去以后,随之大家慢慢就回到了从前的生活,这可能也是Woodstock音乐节所留下的遗憾。虽然在当时的年代里很多人都认为此演出很无聊,但给那一代和下一代人们留下了神话般的记忆,这可能是因为举办者的单纯目的得到了大家的共鸣。没有商业性的目的,而且在急进的世界观中展开,所以在3天的时间里大家感受到了最纯洁摇滚的自由世界。

  对摇滚的纯洁热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就是Woodstock音乐节!

[ 本帖最后由 extreme 于 19-4-2009 23:02 编辑 ]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05
69年的Woodstock,出场的Jimi Hendrix、Janis Joplin、Neil Young、Grateful Dead、Ten Years After、The Who、Joe Cocker、Beatles.......,都是如雷贯耳,在欧美流行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啊。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再也没有任何一届音乐节可以超过它了。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16
下面贴出69年Wookstock的演出实况。

1、The Who - My Generation [Woodstock 1969],看看Peter Townshend年轻的时候
这首歌就不用说了,熟悉西方音乐或者西方文化的都知道,这首歌是一代人的赞歌,歌词里面的那句:I hope I die before I get old,唱出了当时那一代青年人的心声。
[youtube]tBMos92heq0[/youtube]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33
2、Jimi Hendrix - Purple Haze at Woodstock 1969
Jimi Hendrix 称他为最伟大吉他大师毫不为过。在效果器方面,他主要依赖一个“失真”,一个“模拟环绕声”和一个“蛙音”效果器,他的大部分效果来自多变的音量,揉弦的颤音和吉它摇把。他能同时在几根弦上演奏主音,同时在另两根弦上弹出节奏部分,就象两名吉它手在同时弹奏。
[youtube]cIvs4j4IniA[/youtube]

Jimi Hendrix - Improvisation at Woodstock 1969
Jimi Hendrix 在Woodstock 上的即兴演奏
[youtube]Ck05ixICiak[/youtube]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45
3、Janis Joplin - Piece of My Heart [live Woodstock]
Janis Joplin,这只刀丛中飞起的荆棘鸟,在她有限的摇滚生涯里,永远站在女权运动的最前列。
[youtube]vThD7ot9oII[/youtube]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51
4、The Beatles -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来自于他们那张著名的迷幻摇滚专辑:《S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没找到Woodstock的现场版,只能用这个代替一下了。
[youtube]poUoCggQZd0[/youtube]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52
5、Santana - Soul Sacrifice (Woodstock 1969)
[youtube]XnamP4-M9ko[/youtube]
作者: extreme    时间: 20-4-2009 00:53
6、Joe Cocker Live at Woodstock 1969
[youtube]oQDakdp5WZ0[/youtube]
作者: offside    时间: 6-5-2009 14:28
那时候的人单纯自由 即便是美国 现在也变质了 内容空洞纯粹的拼技术为了卖掉唱片让制作人当狗遛也无所谓 还是那个年代招人喜欢 战争专制精神错乱大麻啤酒迷幻乐   音乐相轻
作者: offside    时间: 6-5-2009 14:30
谢天笑从美国回来 说怎么美国人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美国人可假了 虚伪虚荣物质
作者: extreme    时间: 6-5-2009 15:39
标题: 回复 #10 offside 的帖子
没错,要不美国人怎么也那么怀念那段时光呢
作者: extreme    时间: 26-9-2009 19:20

作者: salad    时间: 26-9-2009 20:13
李安的片子视角总是很特别啊。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