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不得不说的故事--我和悉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连载,新增照片哦) [打印本页]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7-12-2008 04:27
标题: 不得不说的故事--我和悉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连载,新增照片哦)
1787年,来自英国的一艘破船满载着几百名囚犯,向着南半球的新大陆行驶,终于它在摇摇晃晃中停靠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岛屿,于是他们在此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当他们发现了呈现在眼前的陌生土地时什么滋味?是激动?是惶恐?还是夹杂着兴奋感的紧张不安?谁也说不清楚.

2008年的12月某天,我似乎和囚犯们有了相同的心情,我见到了梦想中的南方大陆,并以一种梦游般的方式抵达了它。当我站在蓬蓬头下,享受着淋浴时,氲氲热气逼出了身体里的紧张不安,顿感如释重负,然而疲惫却如同活物,劳劳地盘踞着我的内心,提醒了我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的事实,我的记忆依然略微模糊,然而却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悉尼,我已置身于其中。

----题记


[ 本帖最后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16-12-2008 07:03 编辑 ]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7-12-2008 04:35
标题: (一) 离别是一道口感丰腴的大餐
离别是一道口感丰腴的大餐

2008年的某一天晚间,我的狐朋狗友们的手机上同时出现了这样一条短信:“各位老友,我将于明日长登悉尼,希望你们一切都好,快乐如意,我们保持联系”,发送这句话只需指尖轻轻一叩,然而盼望能发出这句话,我等了将近15个月。

离别是一道大餐,它不急不徐,缓缓上来,看花了我的眼又喂饱了我的嘴。且看它怎样变换着纷繁的花样呈现在我眼前:

1。开胃前菜。

前菜是味蕾享受的最好前戏。当收到了我情绪复杂的告别短信后,狐朋狗友们纷纷各展其能,用MSN或手机短信向我狂轰乱炸,上演
一幕幕情感丰富的大戏,举例如下:

A君:祝福你一路顺利,多多保重!另外请将上次让你带的衣服委托你同学邮寄给我,谢谢。

表妹:姐姐今早没起来,我也不知道这条短信你有没有收到,收到的时候也是在悉尼了吧,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想念我!

前同事:今晚早点休息啊,如果睡不着,能闭上眼睛也行哈!

某不具名人士:好象你要出国了?心里不是滋味,祝保重。

2。主菜。

我的飞机定于上午8点左右飞往首都机场,5点多便被我妈一记闷棍打醒,教训着我:快起来吧,别误了飞机!我等一行人6:30便到了机场,几乎举家出动.本来预想中抱头痛哭的机场送别演变成了一场欢声笑语的送别会, 家人们纷纷劝我在那边早点站稳脚跟, 趁着澳元一路狂跌,争取于2010年前来个全家澳洲自助游, 而我则保证在混出个人样后光宗耀祖的衣锦还乡.只有外婆临别时有点依依不舍, 浑浊的眼睛里泛出泪光点点,说看着我有点可怜,从此以后就要孤身一人奋斗了.我说外婆你担心什么, 我没什么雄心大志,也不想为事业奋斗,只不过换个地方平平安安地过我的小日子而已~,哈哈.

最后,我郑重地拥抱了每一人, 带着家人体温的余热, 我通过了安检, 在走向登机口的时候,猛一回头,却见家人们仍然在翘首向我挥着手......

3.餐后甜点.

我妈陪同我到首都机场,一定要看着我亲自出关, 谁知道改革后的首都3号机场,设置了很多复杂的玄关, 最令我不安地是要登上一列"机场城铁",快速飞驰的列车将我很快送到了另一处形迹可疑的陌生大楼, 我进去一看便搓手直乐,有很多免税店供人参观消费, 我不禁为口袋中为数不多的人民币深切地自卑起来, 后悔为什么在临道别时全部给我妈了.

正当我流连于免税店里目不暇接的商品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老妈发来的短信: "别逛了! 要按时抵达登机口!别误了飞机!", 我忿忿不平, 从来都是飞机误我,我哪有误过飞机! 自此, 我与家人暂时关闭了联系通道, 离别的大餐终于享用完毕
.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7-12-2008 05:52
标题: (二)一个空中飞人的不眠之夜
一个空中飞人的不眠之夜

自从我有了毕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后,就一直“在路上”,被人称作“空中飞人”。这个“在路上”可不比人家杰克凯鲁亚克与几个狐朋狗友沿途搭车,横越美国大陆,一路狂喝滥饮,我的“在路上”基本就是在客户,宾馆,机场作着三点一线的循环跑。但我对做飞机一向是深恶痛绝的,我们国内航班的某些空姐总摆着一副只涉及嘴角牵动的公务化笑脸,所以我对她们也是一副欠多还少的表情,更不必提及那些让人看了一眼就胃口全无的飞机餐。

我做的是国航航班的,特价票4000左右。首都机场转机,行李直挂,直飞悉尼。登机后,我迅速的找到了我的座位,不偏不离,正好在机翅膀的上方。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貌似留学生的年轻GG,我不禁怯喜,没准他可以向我传授一些悉尼实惠而有趣的好去处。正当我摆弄着座位正前方的电视屏幕的按纽,却始终不得其要领时,该GG友善地主动教我如何调换屏道。后来,我和其聊天知道,他原本一直在新西兰读书,后来转到了悉尼,他现在住在悉尼的姐姐下,只交少量的房租,还管吃管住。他说新西兰那个地方简直“寂寞得没法呆”,但风景美的不得了。飞机餐来了,我点了红酒来搭配茄汁牛腩饭,当该GG看到我杯中的红酒只剩了一层底时,目露惊讶之色:“你全都喝完了?”

漫长达12个小时的正襟危坐有点辛苦,不过我之前的工作早就锻炼了我打坐的本领,在无聊的空际旅行中你有如下打发时间的方法:

A.跟坐在你旁边的人搭讪,套瓷。当然了,此法有风险,与陌生人说话需谨慎。
B.带两本引人入胜的小说, 你很快会忘了时间的存在.
C.带话梅津咸李若干枚, 无聊时投入口中.
D. 拿着相机, 可以拍拍窗外风景,也可以拍拍斜对面那个半张着嘴作熟睡状的中年男人.
E. 看空中转播的电影(有10个台可以调), 电影是循环播放的.

我在A--E的交替进行中度过了一个绝对的不眠之夜, 因为我坐着实在没法睡觉,想趴在小桌板上却无奈空间太狭小, 我跟旁边的GG说如果一个澳洲肥婆乘坐这个航班,这么狭小的座位怎么乘纳的下,于是她只好去买头等舱的票,哈哈.

鉴于我的帖子的娱乐性总是大于实用性,现提供一些有用的小TIPS, 希望能对即将启程的筒子们有用:

A.在座位上如需要乘务员,不必声嘶力竭的呼唤, 前方电视屏幕上有一个小按纽, 按下它2分钟后服务就到.

B. 途中乘务员会发放申报单,可以要两份,以防填错要重写.记住要全部用英文哦, 我旁边的GG事先已将填好的带上飞机,我就照葫芦画瓢给填了. 不懂之处可以询问乘务员.

C. 飞机上可以看到日出,一定要带着相机,去捕捉那美妙的瞬间.

D. 下飞机时最好不要将飞机中提供的面包和水随身携带,以免出关检查时有麻烦.

最后, 我从GG那知道了一个澳洲小百科. 为什么澳洲的太阳毒辣得吓人,堪与青藏高原媲美? 并非像我之前所想的是纬度高的关系,而是澳洲的上空有一个臭氧层的破洞,因此澳洲人皮肤癌的比率一直居与世界前列.

作者: 乘船看鲸    时间: 7-12-2008 13:48

作者: 小仙女    时间: 7-12-2008 14:03
占位,支持!
作者: hustwater    时间: 7-12-2008 14:07
原来MM已经抵达了~~~~
恭喜恭喜哦!!
你那告别短信好,不动声色,言简意赅。
作者: 小波    时间: 7-12-2008 14:25
牛帖
留名了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7-12-2008 14:56
MM已经到悉尼了,祝以后一切顺利
作者: lynnlike    时间: 7-12-2008 16:23
这么快就登陆了啊,有效率哈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7-12-2008 16:33
呵呵,谢谢LS几位朋友, 我刚刚到了悉尼,感觉很好,这里不错~
作者: 西域夕阳    时间: 7-12-2008 16:49
希望继续看到连载~~~
作者: EricW    时间: 7-12-2008 17:00
看连载,收藏了!
作者: yy0185    时间: 7-12-2008 17:16
好快,一转眼LZ就悉尼了阿!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7-12-2008 19:31
李老师的弟子杀过来了阿 热烈欢迎·!! 快写下集哦 呵呵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7-12-2008 20:27
标题: (三)早上好,亲爱的Sydney
早上好,亲爱的Sydney

经历了一晚的未能合眼的痛苦煎熬后,临近早上4点,空姐将机内灯光全部打开,开始供应早餐,非常望梅止渴地告诉大家悉尼快到了!旁边的GG让我望向窗外,我转过头去,眼睛突然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痛,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也突然光芒万丈,一扫晚上的萎靡不振,精神重新抖擞起来,黑夜结束了,黎明到来了!我亲爱的SYDNEY,他就蹲在我的脚下,张开怀抱,等着我的到来了!

我现在想,当人的心里有一股力量支撑着自己时,不会知道饿,不会知道累,也不会知道困乏。我接过空姐递过来的咖啡,一饮而尽。早上6点45分,飞机落地为安。

我托运的行李重达56公斤,一共三个大包,加上我肩背的电脑包,和一个胸包,一个随机的拉杆箱,一共6个包!在baggage claim提取行李后,大家纷纷都向我投来匪夷所思的目光,他们或许在纷纷猜测:这个小妞到底在搞什么?她不是干批发零售的吧?飞机上坐我旁边的GG很好心,看到我完全一副没有主意的样子,便帮我把其中的5个包妥善地安置到一个Trolly(手推车)上,我则小心翼翼地推着车,随时提防重的行李砸下来,胆战心惊地来到了出关的地方。

虽然我一直对帅哥不太感冒,但是还是禁不住用余光打量了一下给行李过安检的那个有着耀眼金发的男孩子,以至于我欣赏的过于投入,另外一个行李安检员问我申报的“木制品”中有什么东西,我还被吓了一跳,不过马上反应过来,说“a rolling pin and chopsticks (擀面杖和筷子)”。她一定为我连这么琐碎的物品都要申报的诚实而感动,快速的让我通过了。

经过检查护照--提取行李--行李过安检后,这个过程大概有40分钟左右,我顺利地出了关,亲爱的sydney,我在异地“苦恋”了你这么久,你终于让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我如情窦初开地少女般兴奋,脸红,心跳。

朋友说好了来接我,我正想着怎么把钞票给破开打电话呢,正巧在出口处有个等着接人的男孩子用汉语问我是哪个航班的,有没有看到一对移民的夫妇提着很多行李出来,我想,移民的人多了,又没有在脑袋上刻字,我怎么识别,回答了他后,我突然想起了打电话,就问他:你的手机能借我用一下么?男孩子痛快地掏出来给我,我就拨通了朋友的电话,谢天谢地有个大活人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谢过男孩子后我来到meeting point坐着等朋友。顺便观察一下飘过眼前的各色靓丽衣衫。

朋友开车载着我顺便去了趟西人超市,购得巧克力,蜂蜜,罐头食品,酸奶若干,我一点也不累,仿佛有无穷的精力似的。见到了预定的Unit,十二分的满意,我将在这里开始我的新生活,这里有我的家,我的梦想。

作者: Vanelita    时间: 7-12-2008 20:37
写的真好~  
关注ing~~
作者: zgy    时间: 7-12-2008 21:05

作者: 深秋的午后茶    时间: 7-12-2008 21:22
感觉是个热爱生活的女孩。
作者: 老鼠爱上猫    时间: 7-12-2008 22:14
强贴要留名,又一个潜力好帖,严重关注!
作者: lynnlike    时间: 7-12-2008 23:39
LZ已经好几个精华帖了
作者: 阳光MM    时间: 8-12-2008 11:36
“。。。。。。发送这句话只需指尖轻轻一叩,然而盼望能发出这句话,我等了将近15个月”——深有同感!15个月的磨难和煎熬将是我人生历程的一笔财富。
作者: godspeed    时间: 8-12-2008 12:04
期待楼主下文。非常好的文笔和生活感悟。
作者: sisley    时间: 8-12-2008 12:26
又有美文可以欣赏了,祝MM一切顺利
作者: largo    时间: 8-12-2008 12:35
MM真是贴贴精品,追着看贴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8-12-2008 18:05
又来报道 搂住继续 ,怎么不是到墨尔本阿 名人怎么都去悉尼了呢
作者: maaboo    时间: 8-12-2008 18:18
原帖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7-12-2008 04:52 发表
一个空中飞人的不眠之夜

自从我有了毕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后,就一直“在路上”,被人称作“空中飞人”。这个“在路上”可不比人家杰克凯鲁亚克与几个狐朋狗友沿途搭车,横越美国大陆,一路狂喝滥饮,我的“在路上 ...


选择F:带上PSP或是DS,带上两个备用电池,玩个够儿!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8-12-2008 18:21
标题: (四)中式小杯豆浆 VS 西式大号香蕉----我来谈谈culture shock
呵呵,承蒙各位看官的厚爱,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加点威望,小女子有礼了! 今天办事比较顺利,回来早些,稍事喘息,接着表~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非常奇妙有趣的现象,出了国门的人对它感触最深,“culture shock" (文化冲突),这是一种让人既恨又爱的现象,想当年,我也没少受它的苦, 可是过后再想想,却又觉得其乐无穷,因此,我也很喜欢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 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究他们的处世态度. 本来想印证不同文化背景熏陶出来的个体差异, 可是后来渐渐地发现: 个体之间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你以为那些人所共知的国人的臭毛病鬼佬就没有? 非也. 鬼佬也有满大街随地吐痰的, 也有赤裸上身去大街上影响市容的, 也行贿受贿走后门的, 也有在家耍老爷脾气的. 你为了寻找差异不惜远走天涯,最后发现,天涯,不过是咫尺之遥,印象中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

跟朋友去西人超市,发现一个怪现象,所有水果和蔬菜的型号都是国内的两倍大,看来在国内一顿饭就可以解决掉的茄子在这要吃三顿,香蕉的样子更是健硕可人,我迫不及待地拎回家三个,又购得长青牌无糖豆浆一小桶,打特价的cereal一大盒,每天的早餐就把一小杯豆浆加热后泡着cereal,再塞进一个黄灿灿的香蕉,一天的能量就全都有了,这种中西结合的吃法真是很有趣,就像T型台上展示的那些被加入了中国元素的西式时装,充满了碰撞的惊喜。如果你喜爱健康食品,还可以选择multi grain的全麦面包,或者各种口味花色的Low fat 酸奶,我推荐的都是低脂美味的食品,可以保证这样吃你不会变成澳洲的三宝之一---肥婆。

刚到的这两天办事情多,走在寻常巷陌上,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差异。现举例如下,

1。走路经过车站时,有等车的陌生男子微笑着说hello,如果在祖国,这种人会被当成图谋不轨的怪叔叔,而在这里,再正常不过,你只需朝他绽放灿烂的微笑5秒钟,回一句 Hi,就可以继续仰着脖走你的路了。

2。火车上,妈妈在跟女儿Emily说话,Emily两岁多的样子,妈妈想让emily把香蕉皮递过来,国内的妈妈会说“把那个给拿过来”;这里的妈妈说“could you please....(请问你可以。。。么?),国内的妈妈接过香蕉皮会佯装不经意将其塞进座位下的某个缝隙中;这里的妈妈从包里取出一个简易的塑料袋,将香蕉皮装进后再放回包里。

3. 国内的海鸥,鸽子都很听话,乖乖地盘旋在自己的地盘上,这里的鸟类凶的不得了,胆敢从人的手上抢食,要造反了简直。

到悉尼两天了,周末因为办事机构都休息,就跟朋友去了趟habour bidge和opera house. 现在要想着节省,不能乱花钱,但所幸阳光,水,干净的空气,头顶的蓝天都是免费享用的,而居住地附近的环境很静谧,能让我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思考一些问题。今天办完了银行卡,Medicare后终于喘了口气,在Gloria Jeans要了一杯Cappucinno,这是来悉尼后的第一杯咖啡,深深地吸了一口久违的香味,疲劳顿解,而香浓的奶沫,比国内用蒙牛或者雀巢奶打出来的都要香浓很多。坐看行人熙熙攘攘,而心中早已云淡风清。

作者: 手术小刀    时间: 8-12-2008 19:53
写得真好啊,坐等下文~~~
作者: maaboo    时间: 8-12-2008 20:07
标题: 回复 #27 宝贝不哭_219 的帖子
一开始会注意到许多好的方面,慢慢的就会发现许多缺点……
慢点儿慢点儿来
作者: amelie527    时间: 8-12-2008 22:02
好贴,看了心旷神怡,回想自己刚到悉尼时候的情景,有些许相似,哈哈,支持。
作者: 熊猫阿三    时间: 8-12-2008 22:17
顶!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9-12-2008 20:46
标题: (五)悉尼海滩的艳阳下
今天上午在家复习RTA理论考试, 打算最近学学车, 正好赶上朋友下午有空, 于是几个人一起去了海滩, 人不多, 但是不论男女都采取了相同的姿势趴在沙滩上, 正面晒完背面晒, 身上仿若烤乳猪般地流着肥嫩的油, 看得我心里蠢蠢欲动, 过几天就把新买的Bikini带过来试试,也享受一下海水和阳光浴,只是担心自己皮肤经过暴晒后不是漂亮的古铜色而变成酱紫的猪肝色

在海滩上的礁石上抓了一通贝壳类动物后我们开车去找东西吃,朋友们吃冰激凌,我要了杯咖啡,做咖啡的帅哥手脚相当麻利,居然把四个杯子一字排开,在上面用打好泡的牛奶做拉花,因为我也有心学习咖啡制作,就随口问了一句他在哪里学的,他居然告诉我是在网站上看着视频学的,原来这哥们还是self-taught(自学成才)阿!记得昨天我在Gloria Jeans点咖啡时闹了个小笑话,因为我平常在国内喜欢喝美式咖啡,因此我就直接跟店小二说我要Americano, 没想到店小二面露诧异,说店里没有这种咖啡,问我那个是什么,我就给他解释,Americano是由Expresso+ water(浓缩咖啡+水)兑成的,店小二突然明白了,说这种咖啡在澳洲叫 Long Black, 哈哈,原来如此,是义同名不同啊! 我又长知识了,打算回去后好好给自己补补课。

在朋友的车里坐着,听着澳洲一个当地的音乐电台,都是一些轻松明快的流行歌曲,配合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车子在一个路口处停住,我注意到对面一个unit的阳台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坐在竹藤椅子上,手中拿这一本书,在金色的阳光下眯起眼睛认真地阅读着,我被她这份享受生活的闲情而感染。又回想起海滩上那些在玩耍,冲浪,晒太阳的人们,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如此亲近自然,知道如何享受生活,那么生活也一定会以相同的方式回馈于他。

作者: 小波    时间: 9-12-2008 20:47

作者: fiya    时间: 10-12-2008 00:22
恩,偶也打算明年3月登陆悉尼啦,继续关注楼主的帖子啊,楼主过得好开心啊,哈哈
作者: 老鼠爱上猫    时间: 11-12-2008 01:00
LZ文笔真好,要油墨有油墨,要清逸有清逸,继续写哦,给你加精鼓励了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1-12-2008 06:24
标题: (六)窗里的世界 VS 窗外的世界--再谈Culture shock
窗里的世界 VS 窗外的世界--再谈Culture shock

在前一篇帖子里我谈过对于Culture Shock(文化冲突)的爱与恨,爱是因为我不喜欢看到世界大同的样子,个体的差异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妙趣横生。恨是因为我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恨自己不能立刻融入其中,这种不融让人产生孤独感和被排斥感。在国内我们总说上海人排斥外地人,在澳洲我们又说当地人歧视我们这些外国人。其实这些所谓的排斥和歧视都可能是表面现象,而幕后真凶却并不广为人知,其实它就是Culture Shock.

以前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每天早上我走路穿过外滩去上班时,都能看到外滩川流不息的车河中有不少旅游大巴,窗内闪现的小脑袋无一例外地戴着旅行社发的小黄帽,迷茫而呆滞地望着窗外的纷繁世界,那时我顿时心声怜悯,因为即使那个大巴横穿整个上海,这些游客们也无法深入骨髓地了解这里的市井民风,一层透明的玻璃把他们和真正的上海隔开,他们只是呆在自己安全
的小世界里。

那时在上海,我特别不愿意背双肩包,因为一背这种包就特像游客,外滩上那些推销一次成相的小贩们就会蠢蠢欲动地接近我。就像我现在在悉尼,也特别不愿意讲“Pardon",因为每次一说这个词,外国人的身份就会暴露无疑,人家就会耐下心来,语速放慢给我解释一遍。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他出国刚下飞机那会,为了破开钱打投币电话,说了不下20个pardon。说pardon的次数是和到达一个陌生之地的时间长短成反比的,最近自己出门办事,都要带着一副精听明辩的耳朵和一颗连猜带蒙的心,快速捕捉到对方话语中的意思,如果一时没有捕捉到,就先yes,ok地敷衍着,期待着他的下一句话中有对上一句话的提及, 或者几句话讲完后来一个言简意赅的总结式概括,那么之前未听懂的句子即可一笔勾销。如果实在没有听懂,而又好奇得心痒难耐,我就只好缓解尴尬地笑笑说个pardon,并且内心极力把这个原因归咎为对方语速过快,而非自己理解力不足。如果我的思维恰巧跟得上对方,把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一并摸清,那就一定要传递给对方一个惺惺相惜的微笑,从嘴里迅速滑出一个“Oh,i got you !" (相当于沪语“朋友侬放心,我明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鬼佬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大多数时候是能听懂的,但是鬼佬和鬼佬之间说话,我们有时就云里雾里了。这又是Culture shock在作崇了,即使我能讲他们的语言,可是他们开的玩笑我听不懂,包括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放着的痴头怪脑的调料瓶,以及那些奇形怪状的食物标签,都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是在“他们的”地盘,而不是在 “我们的地盘”,我游走在“他们的”地盘上,感觉就像在坐那种旅游大巴,风景都悉数收进眼里,却无法明白,窗外的世界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

来悉尼已经4天了,我换了新的手机卡,办好了银行卡,申请了税号,得到了临时的medicare卡,去附近的GP打了免费的疫苗针,尚在进行着永无休止的大采购,我想应该多读当地报纸,多看当地电视台,多了解当地习俗,这样那些语言和文化障碍才会一点点地克服,culture shock才能一点点地减少。

作者: lhj0532    时间: 11-12-2008 12:22
写的真好!

作者: johnmar    时间: 11-12-2008 16:29
好贴,收藏&跟踪ing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1-12-2008 17:41
今天来报道 !!!
作者: 老鼠爱上猫    时间: 11-12-2008 23:22
我也来报到!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2-12-2008 09:52
开了个英文贴记录澳洲生活的点滴趣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page%3D1#pid1694333

这周怎么总是阴雨连绵呢,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晴天呢。。。。。悉尼的筒子,你们适应这种天气么?


[ 本帖最后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12-12-2008 10:54 编辑 ]
作者: zeng_ap    时间: 12-12-2008 13:37
楼主才发贴103篇就有6篇精华了,果然好文彩!
作者: 懒懒lanlan    时间: 12-12-2008 20:16
明天据说31度大晴天。。。but天知道啊。。。我想洗衣服和床单已经好几天了。。。
今天终于受不了都洗了,然后他们都挂在风雨中飘摇了
作者: 老鼠爱上猫    时间: 13-12-2008 02:17
LZ,这里也要继续写哦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3-12-2008 20:28
标题: )七) 火车站自动售票机的硬币雨
今天和roomate一起去CITY逛街了,归来较晚,roomate喊脚疼,我却依然大步流星,嘿嘿,并不是因为我是运动达人,而是我逛起街来从来不会累的。女人的衣柜永远缺一件衣服,而我的那件衣服永远都找不到,呵呵。

今天要说的是火车站,到SYDNEY的第一天,好心的房东姐姐怕我迷路,带我到火车站手把手地教我怎样操作自动售票机,投币买票,怎耐我生性愚钝,虽然学会了怎样操作手动按扭,却完全分不清各种面值的硬币,因此最开始一个人去CITY办事,总是怯生生地把一张整的20 dollar的纸币塞进去,大约5秒钟左右,机器下面噼里啪啦开始下硬币雨了,把那些沉甸甸的硬币连同火车票一齐吐了出来, 我心虚地把手掏出,像接受恩赐一般把那些该死的硬币塞到钱包里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径直朝检票口而去。再坦白一件很秀逗的糗事,第一次坐火车去CITY,返程时我困得睡着了,坐过了两站,我只好慢悠悠地下了车,又朝相反的方向做了回去。这种事情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为什么我每次都踏进同一条河流呢?!

有时在超市购物,我算不清楚,就把手里的硬币都掏出来,让收银员自己做数学题,后来觉得自己真的不能再懒惰下去了,于是强迫自己记下各种面值硬币的长相和特点,再次乘坐火车时,我已经能熟练地掏硬币买票了。

今天和roomate还有她的朋友逛街时,她的朋友随口问我:在悉尼呆了多长时间了?我怪不好意思地回答:“6天。” 她的口顿时张成O状没有合拢,姐姐,你期待我说什么呢?6个月,还是6年? 虽然只有短暂的6天,但是我对Sydney已经一见钟情,但是正如所有陷入爱河的恋人一样,我们还要度过漫长的磨合期,我会遭遇挫折,痛苦,不适。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将会是光明的,我在心里,默默地许愿我和Sydney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最后,将今天在CITY的行程做以总结
1。中午在CITY一家新疆餐厅享用了羊肉串,大盘鸡和凉皮,人均12刀,说实话,在国内我都没有吃到过这样正宗的味道。

2。在QVB楼下巧遇意大利冰激凌Gelato,脚步再也不能挪动了,减肥食谱统统抛到脑后,让我做一个间歇发作的恋甜癖吧,点缀着坚果的巧克力甜筒下了肚,身体果然恢复了花枝招展的孔武有力感~

3。在benefit的柜台让营业小姐把不知名的化妆品往脸上狂抹一通,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款炒得很热的“猪油膏”怎么说,随手拿回一个产品宣传册,打算回家好好补课,查单词,背诵购物英语900句。


悉尼的筒子们, 也欢迎你们推荐一些好玩的地方以及好的当地产品~

[ 本帖最后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13-12-2008 21:35 编辑 ]
作者: ritz    时间: 13-12-2008 21:27
好贴一定要顶!

有个小小要求,正文的字体可不可以不那么小啊?
作者: Vanelita    时间: 14-12-2008 00:24
标题: 回复 #45 宝贝不哭_219 的帖子
有趣~
悄悄问一下,悉尼有交通卡这类的东东吗?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4-12-2008 08:58
原帖由 feelvanessa 于 14-12-2008 01:24 发表
有趣~
悄悄问一下,悉尼有交通卡这类的东东吗?


你想要的信息都在这:  http://www.cityrail.info/Travell ... aditional/chint.jsp
里面有中文的详细说明.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4-12-2008 10:29
总结了一些关于化妆品的词语和用法, 有兴趣的筒子可以瞧一瞧, 去化妆品专柜可以用得找哦~
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e%3D1&frombbs=1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6-12-2008 05:31
标题: (八) "乔治"大街的午后阳光和"玛丽"小姐的下午茶
今天上午办了些事情后,下午去一个咖啡培训班上一个免费的体验课,培训班坐落在CITY一个“光猛靓街”的不起眼的角落,我按图所骥,七拐八撞地总算找到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一个陌生之地,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不乏乐趣,我这个可怜的路盲从来不会看地图,只有一张嘴还算能派上用场。分别跟一位清洁工大婶和一个报摊的大叔咨询过后,我成功地找到了咖啡教室。教咖啡的老师问我的名字,我就报出大名:苏珊娜。 他沉默半晌,说我这个名字好生奇怪,只听说过有叫苏珊,没有听说过苏珊娜。我在心里略带嗔怪地说,怨你自己才疏学浅,当初我可是精挑细选才相中了这么个有小文艺青年腔的名字,据别人说,有几首英文老式情歌还含有我的名字。当初班里那些起了“南希”,“凯瑟琳”,“蜜雪儿”等大众名字的女生,都纷纷考察过我这个妖名的念法和来历呢。

在那台破espresso machine上折腾了一个下午,我也体验了一回制作咖啡的整个过程,看来真的没什么难的,只是懊悔以前在国内为什么要花20多元去喝星巴克的卡布,我坚信这里的任何一位同学打出来的奶泡都比国内星巴克店员打出来的要醇厚,当然了澳洲的牛奶果然不是盖的,我们做了Latte, Cappuccino,long black,当然,考察制作咖啡真功夫的还是espresso,国内的咖啡品质参差不齐,但人们看重的是那一份喝咖啡的小资情调,在这里,可没有人把喝咖啡当成是小资,流浪汉没事最爱往咖啡馆里钻。就像酒吧一样,咖啡馆是很普通的社交场所,喝咖啡也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没有什么值得夸耀和显示之处。

从咖啡教室出来后,我走上了一条叫做“乔治”的大街(George St.), 这条街上鬼佬的店和华人店比肩林立,人群熙攘,仿佛是一场喧哗流动的圣节,已经午后4点,但阳光仍然凶猛,这又是一个我到悉尼后十分深刻的感触,这里的太阳似乎永远不想落山,直到7,8点钟才恋恋不舍地告别,每个人都舒畅淋漓地把自己整个暴露在阳光下,脸上总挂着似被阳光熏醉的幸福微笑,我也不好意思打个遮阳伞,干脆如乡随俗,也彻底地接受阳光的洗礼吧。

沿街有不少穿着职业装的OL匆匆而过,她们脚踩高跟鞋,意气风发,底气十足的样子,让我这个异乡客好生羡慕,头脑立即展开联想,也许在这条“乔治”大街上,有一个叫做“玛丽”的女孩子,她可不是“血腥玛丽”中的玛丽(不,她绝没有那款鸡尾酒那么血腥),她只是一个在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寻常女子,此刻她正偷得半日闲,约了女友去咖啡馆小坐,她走过“乔治”大街那些温暖熟悉的店铺,看了一眼甜品店的橱窗中那款她最得意的巧克力慕司蛋糕,咽下口水,最终决定用蓝莓优格来代替对巧克力慕司的幻想,她路过一家2手小书店,以果断的姿态迅速拿下了书架上剩下的最后一本《Devil Wears Prada》,十字路口的对面是“三只猴子”酒吧,距离咖啡店不远,她暗自盘算着衣橱中的那件新款吊带裙不能再搁置了,要搭配着她的Monolo Blahnik高跟鞋一同出现在周三俱乐部的Happy hour中,对面的那个长相不俗的拉丁裔男子也许会跟她眉目传情一番,再请她喝一杯马提尼。最终,玛丽小姐来到了咖啡馆,和女友一起在金色阳光中度过了一段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玛丽"小姐和女友在沿街的小咖啡馆话家常
[attach]41001[/attach]

小书店在兜售打折书
[attach]41002[/attach]


十字路口处的"三只猴子" 酒吧, 红色墙砖, 包铜吧台, 悠扬的老式情歌.....
[attach]41003[/attach]

TOWN HALL 附近人头攒动
[attach]4100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16-12-2008 07:01 编辑 ]
作者: richardzha    时间: 16-12-2008 11:22
好文.  赞一个.
作者: maaboo    时间: 16-12-2008 11:42
让偶再次culture shock一次吧!
作者: 尘埃落定    时间: 16-12-2008 12:54
MM很时尚很会生活,真希望以后我的生活能达到你的一半就好了.
作者: Vanelita    时间: 16-12-2008 13:58
猴子酒吧那张,猛一看全是亚裔面孔。。。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6-12-2008 15:24
苏珊娜 这是中文名字?还是英文名字?
作者: JasonChen    时间: 16-12-2008 17:25
就跟朋友去了趟habour bidge和opera house. 现在要想着节省,不能乱花钱..

是 habour bridge 吧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6-12-2008 20:50
原帖由 zhangshan143 于 16-12-2008 16:24 发表
苏珊娜 这是中文名字?还是英文名字?


我的英文名字是susanna,直译成中文就是 "苏珊娜"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6-12-2008 22:00
我还要以为你姓苏呢 跟到李老师的弟子混 心情都要好不少 呵呵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7-12-2008 20:03
标题: (十)关于澳洲酒类的一些小知识
关于澳洲酒类的一些小知识

众所周知,在澳洲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三件宝贝:苍蝇,肥婆,和醉汉。苍蝇得益于澳洲的炎热气候和舒适的生存环境,肥婆得益于富含着卡路里和热量的奶油冰激凌,而醉汉呢,当然要得益于澳洲的酒啦~~先后跟两个土生土长的Aussie核实过,一个大言不惭地说,他的冰箱里除了20瓶啤酒以外一无所有,啤酒就是日常的饮料,而第二个人在听了第一个Aussie的说法后,也羞赧地承认,他也差不多是这样的。

我不是品酒方面的专家,充其量只是个初级的爱好者,但是对新大陆的葡萄酒的名气,也早有耳闻,心向往之。初到时在朋友的推荐下购得一瓶白葡萄酒Jacob's Creek,以前印象中白葡萄酒口感有些涩涩的,但这次喝来却觉得清爽怡人,有一股淡淡的果香甜,非常对我的口味,而且价格也不贵,9 dollar,是货架上的一款中低档价位的酒, 由于这里售的葡萄酒都是当地产的,因此任何普通人家都能买得起,而诸如Brandy,Whiskey,Vodka等洋酒由于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价格较贵,大约在30--60 刀的范围内。

初到此地囊中羞涩,不可能在酒吧里随意地品尝各种类型的鸡尾酒,但是昨天也在玩KENO游戏机的时候小小地品尝了一下当地的扎啤,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扎啤上的泡沫要比国内的醇厚很多,口感偏清淡。还尝了一小杯Rum&coke,还是不错的。一杯大约在2--4刀左右。

在这里提供最近了解到的一些关于酒类的小知识:

1。在澳洲如果要在售酒的餐厅或者酒吧服务,一般要考一个酒牌RSA,上一天的课程,然后颁发一个证书,你就相当于有了上岗证拉!(有时还需要考一个赌博类证书,因为很多酒吧都有游戏机)

2。国内那种芝华士+绿茶的喝法在这里绝对看不到,但据朋友说,占边(beam)+可乐(coke)的喝法在这里倒是蛮常见的。

3。澳洲的主要葡萄酒产区有四个:南澳,新维尔士,维多利亚,西澳,产酒量的比例分别是8:4:2:1, 哈哈,我们的悉尼名列第二啊,不少朋友可能都去过近郊的猎人谷(Hunter Valley,距离悉尼200公里左右),那里有很好的酒庄和葡萄园,可以趋车前往,来一次葡萄酒之旅,就像电影《杯酒人生》中的一样,三五好友,席地而坐,把酒论人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4。在澳洲买酒,要套一个牛皮纸袋,再装进塑料袋里面,据说,是不让未成年人看到,因为,在包括澳洲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把酒兜售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绝对违法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好多night club里,入门需要检查护照等身份证明,还要经过仪器检查你是否携带凶器,感觉国外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比国内要强。


来到澳洲后开的第一瓶白葡萄酒-----Jacob's Creek
[attach]41372[/attach]

这边比较常见的卖酒的连锁店铺--Liquor land
[attach]41374[/attach]

满坑满谷的葡萄酒们, 等着顾客把他们领回家
[attach]41373[/attach]

[ 本帖最后由 宝贝不哭_219 于 18-12-2008 17:28 编辑 ]
作者: 我是老人    时间: 17-12-2008 20:27
原帖由 maaboo 于 8-12-2008 21:07 发表
一开始会注意到许多好的方面,慢慢的就会发现许多缺点……
慢点儿慢点儿来


你就充老人吧. 自己准签作业长篇还结束了?
作者: 我是老人    时间: 17-12-2008 20:31
很浪漫的MM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8-12-2008 07:14
苏老师 多写一点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9-12-2008 17:29
标题: (十一) 当急脾气遭遇慢性子--- 一波三折考L牌
看到这个标题的筒子可能会很不屑---L牌不就是考理论嘛,有什么好一波三折的?水平也太次了吧,你先别急,且听我把话慢慢道来。

首先,我要坦白我性格中有一个不太好的方面--做事求速,恨不得把手头所有的事情都以最快的速度办完,抵达悉尼后,办好了银行卡,申请了税号和医保卡(医保卡和税号申请后大概2周左右会寄到府上),去附近的GP打了个疫苗针(这个有筒子问过,此为预防宫颈癌的疫苗针,对所有16--26岁的永久居民免费,够条件的MM可要抓紧啊),就这样三四天过去了,眼看着该办的事情都办的差不多了,我就琢磨着趁圣诞节前把L牌给考下来,就可以练车了,复习了4,5天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去考试了,就直接去家门口的RTA报名去。

我在国内时养成了一个特不好的习惯,就是做事不懂规矩,没有章法,无组织无纪律。排队时插档,乱穿马路,乘车时先上后下,我都做过,并且深深地以钻各种规章制度的漏洞为乐。这些陋习在澳洲不大行得通,在吃了一些小亏后我立即学乖了,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总结经验,入乡随俗。

话说我在RTA报了名后,第二天就信心百倍的去考试,我要冲上前去跟窗口的办事大妈说我要考试,她说亲爱的,你前面有人,请退后一米等着, 10分钟后轮到我了,居然说我的地址证明通不过,这个地址证明指的是由澳洲的机构邮寄到家里的银行对帐单,税号,保险或者医疗卡,能证明你在此处定居。可是我才来了一周左右啊,那些东西尚未寄到家里,后来我只好找到我的银行,让他们给我开了一个打印出来的证明,谁知道大妈居然把这个给驳回了,非要按照程序办事, 没辄了,看来今天考不成了,大妈把我的考试资格取消了,那就退钱吧,还不能退现金,非要把支票邮寄到家里,而且还要20天后才能寄到,我这个急啊,差点一个“法克”从嘴边遛出,真想和她干一仗。

我让银行立即给我邮寄对帐单,这样也要5--7个工作日才能邮寄到。后来和一个朋友谈话,得知如果让有full lisence 的人做referee证明自己的地址也可以,正好我的朋友有全驾照,他爽快地给我签了字,就这样在被大妈拒绝后两天我又拿着表格去找她报名了。她很惊讶我又来了,我就美滋滋地告诉她有人给我做reference了,我可以考L牌了~哈哈

考试的过程倒是很简单,电脑答题用了10几分钟,满分。签了字现场照了照片,我拿到了L牌照,终于可以开始练车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通过这件事,我总结出在澳洲办事有时真是着急不得,做什么事情都要“等”,在餐馆里要等着waitress来为你服务,在医院要等着先去的人看好了,医生叫到你再进去,驾车更要懂得give way,等别的车先通过。在澳洲,着急不是通行证,耐心才是王道。


为了奖励自己考过L牌, 炖了带鱼一只,炒了小菜二三,开了新酒一瓶.

[attach]42029[/attach]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9-12-2008 17:45
苏老师 还有谁吃?我看怎么是2碗饭阿
作者: zhalpha    时间: 19-12-2008 18:00
文采很厉害。请问去澳洲得要带多少钱才能渡过开始阶段。就是最坏如果找不到工作领救济的话。谢谢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9-12-2008 18:22
原帖由 zhalpha 于 19-12-2008 19:00 发表
文采很厉害。请问去澳洲得要带多少钱才能渡过开始阶段。就是最坏如果找不到工作领救济的话。谢谢


这个要看你的个人情况, 一般来说在悉尼这边一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包括房租) 大约600---1000刀左右,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 找不到工作领救济金??我身边还没有这样的例子
作者: QQL    时间: 22-12-2008 16:41
好贴,谢谢!
祝LZ一切顺利!
作者: 采薇子    时间: 22-12-2008 17:53
  宝贝加油!

嘿嘿,我还惦记着你在英语版开的日记帖呢,赶紧写下去哦~

作者: shiningruby    时间: 24-12-2008 17:15
mm的文字看起来让人很惬意阿!嗬嗬!!
作者: maaboo    时间: 24-12-2008 18:23
标题: 回复 #63 宝贝不哭_219 的帖子
入乡随俗,改掉不良恶习。
排队加塞,闯红灯,贪小便宜,都是禁忌,会被强烈BS,切记切记。
作者: maaboo    时间: 24-12-2008 18:24
标题: 回复 #63 宝贝不哭_219 的帖子
2碗饭,2杯酒……
莫非是?……
作者: 文华815    时间: 24-12-2008 18:29
期待继续连载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25-12-2008 16:36
标题: Woy Woy惊现一群中国人-- Central Coast 两日游
周末和朋友们去悉尼北面的Central Coast过了一个周末,先去拜访了一个在WOY WOY新买了大House的朋友,接着驱车20分钟左右来到了我们在海边的度假小木屋,这是一个宁静的小镇子,依山傍海,镇中心大抵有犬吠两三声,闲店八九间,若是开车路过此处大概会心生荒凉,跟悉尼的人流熙攘和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我觉得这才像真正的澳洲。而悉尼已经跟纽约,上海,巴黎,东京那些国际化大都市无甚差异,全球化潮流带来的弊端就是地区的特色和民族的文化被日益抹杀,当所有的餐厅,酒吧,旅馆的装修风格和布局都日趋相近时,我们还去哪里寻找生活的别处呢?

我们几乎是镇子上唯一的一批亚洲面孔,也许是颇为招风惹眼,又或是小镇的居民本性淳朴,当我们停车拿起地图驻足观望时,有一位头发灰白的澳洲老大爷迎面走来,热情洋溢地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说他在这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对这片街区很熟悉,我略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想当年我在上海火车站心急火燎地向一个收费口的大娘问路时,她说可以带我过去但是要收费10元,我被当地居民这种主动指点迷津,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的活雷锋精神感动了。人家老大爷指点的很详细,甚至告诉我们在哪片区域不好停车。我们有几个人先下车去朋友家,剩下的人把车停好再跟过来,谁知道这时候又有澳洲活雷锋出现了。几个小伙子过来主动问我们是不是在找刚才下车的朋友,然后指点我们朋友是朝哪个方向走的。我被这种活雷锋精神彻底折服了,甚至对这个偏远小镇萌生了爱意,将来若要置业定会把这里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离开了朋友家,我们先去WOODWORTH进行了大采购,把隔日需要烧烤的食物饮料准备齐全,又去卖酒的超市购得一箱本地啤酒,一瓶女士喝的果味酒,锅碗瓢盆,刀叉餐具在我们“下榻”的度假小屋一应惧全,一行八人浩浩荡荡气势逼人地走在小镇的街道上,颇有些鬼子进村的架势,要实行“吃光,抢光,玩光”的三光政策,将镇子上的美味珍馐席卷一空,可餐秀色饱览一番后,再带着大包的脏衣服臭袜子杀回城里。朋友戏言隔日的当地报纸上会出现醒目大标题:WOY WOY小镇惊现一群中国人!!!

我们的小木屋:
[attach]42957[/attach]

小镇上的房子:
[attach]42964[/attach]

[attach]42965[/attach]



当天我们沿着海边走了走,在礁石缝中抓得小螃蟹小贝壳若干枚,晚上回到房间里打牌,输了的同志负责下厨烹饪意大利面条,佐以美味酱汁,甚为可口。可惜当晚有同志自灌二锅头,直至不醒人事,在睡梦中又将意面悉数吐出,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醒来方才后悔不迭,由于过于影响看文章的读者的食欲,在此略过不表。

当晚我们还经历了小镇里的一个为小孩子准备的圣诞节目,是由一辆相貌奇特的消防车载着一位白胡子圣诞老爷爷和一位拉手风琴的阿姨行驶在小路上,小朋友们如挑龙灯似地来回穿梭,追逐着消防车逶迤前行,圣诞老人 会不时地抱上来一个小家伙,亲一口后再送回地面,最后全体小朋友列成一排跟消防车合影留念,我们这些大朋友看着眼馋,却只能在远处痴痴地观望。
[attach]42958[/attach]

[attach]42959[/attach]

[attach]42960[/attach]

[attach]42961[/attach]


比较有趣的是第二天出海晒太阳,我们开着一个有自动马达的小破船在茫茫大海上晃荡了将近3个小时,途中经过了一个鹈鹕栖息的小岛,大家看鹈鹕心切,竟行至浅滩造成小破船搁浅,于是一众男生不得不下来大力推船,方才得以继续前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不时有漂亮的白色帆船映入眼帘,碧蓝色的海水里有小鱼逐船嬉戏,惹得我们不停地兴奋叫喊,不时溅起浪花朵朵。

[attach]42962[/attach]


当晚的主题是烤Barbecue, 我又一次目睹了一群“恋肉癖”争先恐后抢食的局面,幸好我们一开始较为充分地估计了形势,预备了大量的鸡肉串,羊排,肉肠,茄子,青椒,洋葱,土豆,地瓜,有美味的barbecue酱和酸辣酱开胃,有冰凉的橙汁和可乐解渴,我们舔着嘴唇,咝咝地吐着热气,轻轻一磕,但留香辣于唇齿间,还有一些嫌不过瘾的同志,拿了锡纸裹着浸了黄油的土豆地瓜放在台子上烤,直到淀粉类食物填充了胃口后才总算善罢甘休。
[attach]42963[/attach]

第二天早上我起的早,闲来无事,略为梳洗打扮去海边走走,其实小镇不大,半个小时就可以环绕一圈,清晨的街道上凉风习习,当地人在自家木屋门前的椅子上喝咖啡看报纸,或是在自己花园里收拾草坪,看到了我还主动打招呼问一声早,小孩子们骑着迷你自行车互相追逐,马路上有收垃圾的车经过,街角的咖啡馆刚刚开门迎客,新鲜的苹果塔,咖喱派和刚刚烘烤好的小饼干摆上架子,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不时有人进去和店主短暂寒暄后提着个纸袋子走出来。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25-12-2008 19:37
苏老师  你们你们你们 也太太太腐败了阿,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把我们社会主义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还给党啦????!!!!
作者: 阳光MM    时间: 26-12-2008 10:52
向澳洲的雷锋叔叔致敬!
作者: hustwater    时间: 26-12-2008 15:07
好羡慕那里的小朋友呀~~~~~~
作者: jessie_he8021    时间: 26-12-2008 20:29
MM的小日子过的真惬意啊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30-12-2008 07:44
标题: 我在悉尼经历的几件秀逗事
总体来说,我是个比较善于自我解嘲的人,在这种反复的自我嘲笑和嘲笑他人的过程中,人生有了乐趣,生活出了滋味,既消遣了自己,也娱乐了他人,现在想一想来悉尼后还真经历了一些比较秀逗的事情,怎舍得一人暗自独乐,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昨天去Liquor land 买酒,店员扫描了我买的葡萄酒后,盯着我看了3秒钟,眼里渐渐露出狐疑的目光,我赶紧反省自己出门前哪里打扮错了,是不是脸上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正在此时,店员面露威严之色地吐出一句话:请出示你的Identification(身份证明),我想难道我买个酒你还查我身份证作甚,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在澳洲禁止把酒销售给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上次我去学习RSA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在酒吧打工时如果看到形迹可疑的客人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还讲了几种未成年人篡改身份证上年龄的小技俩,我只是莞尔一笑,将之归类为一项值得分享的异国情趣。没想到今天,我也享受了这个特殊的优待,哎。 难道我看上去像不满20的黄毛丫头么?为了证明自己已是年方20好几的职业熟女,我果断地向其出示了L牌驾照,这哥们还核对地挺认真.

回去跟室友讲这事,她说她的一位比我略大的女朋友,几乎每次去starcity(悉尼一知名赌场)时都要被保安截下,要求其出示身份证。看来如果能得到如此待遇,还是一个自己青春尚存的有力证明,各位姐妹们大可一笑了之,心头窃喜。

2。有一天在街头走过,一个貌似中东籍的男子朝我迎面走来,比较礼貌地将我拦截下,嘴里说了一堆诸如hi,beautiful之类的搭讪用语,在国内遇到这种无聊的人直接说句“不好意思”一走了之就完了,可是当时我一时语塞,想赶快打发他走,竟然说了句:Sorry...er...i don't speak English, 说完之后我自己都惊讶了一下,那我刚才说的是哪国语言呢......

关于如何应对陌生男人的搭讪,我倒是听说过一位身经百战的姐姐的一个故事,她在路边走的时候,身后一辆骑着自行车的男子穷追不舍跟到了她面前,该男人刚用谄媚的语气说了些诸如“小姐,你很漂亮,能认识一下么”的话,这时一般的女孩可能会红一下脸,赶紧跑掉算了。可是这位姐姐不是一般女孩,她柳眉一竖,正面该男子,说:“就你骑自行车,还想跟我认识?”, 倒是该男子吃了个大红脸。在这里绝对没有嘲笑骑自行车的筒子的意思,而是期望各位MM们如果遭遇这种无聊的打扰,不要慌,不要逃,要会用语言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说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想起了昨天在超市买酸奶的事情,买了一盒酸奶,刚打开却发现早已过了保质期,我想想只好自认倒霉,正欲扔掉,室友立刻阻止了我,带着我来到超市的Customer Service(每个超市的收银旁边都会设一个),向那个女士解释了我买的两盒酸奶都是过期的,该女士立即把钱悉数退回,室友仍然十分不满,说销售过期酸奶是违法的,于是该女士一个劲的道歉sorry, sorry......回去后室友跟我说如果她遇到此类的问题,可能会去告超市的,澳洲就有过一个老太太喝麦当劳的饮料时烫了嘴状告其要求赔偿一百万的事情。最后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中国人确实应该加强维权意识,在适当的时候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偶然在圣诞打折期间淘来一对小蜡烛和一对小杯子,总价是5 dollar,这个杯子白天看里面是有颜色的,当晚上把蜡烛点燃后,放到杯子里,就能从杯子里露出好看的形状和光,当我为这个发现而惊喜不已时,室友说,她终于知道为什么卖酒的店员让我出示年龄证明了......

蜡烛和杯子白天的样子:
[attach]43683[/attach]

晚上蜡烛点燃的样子:
[attach]43684[/attach]

作者: EricW    时间: 30-12-2008 11:47
蜡烛很漂亮啊!

点着蜡烛聊天,嘿嘿!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30-12-2008 11:51
楼上的不说真还没有发现呢 节约用电 哈哈 大家能看出苏老师用的什么电脑不? 苏老师happy new year!!!!!
作者: 2me2us    时间: 30-12-2008 19:27
看完本贴的第一页,两个字:精彩
马上要下班去参加一个中国式的饭局,两个字,恶心,再来两个字:无奈!
我在为我的理想而努力,在等待!
晚上到家再细细品鉴宝贝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2me2us 于 30-12-2008 20:29 编辑 ]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30-12-2008 19:49
原帖由 zhangshan143 于 30-12-2008 12:51 发表
楼上的不说真还没有发现呢 节约用电 哈哈 大家能看出苏老师用的什么电脑不? 苏老师happy new year!!!!!


呵呵,节约用电我还真没想过
貌似应该猜不出来电脑牌子吧.....如果猜出来我该称呼你为老师了
作者: lynnlike    时间: 31-12-2008 16:28
我猜是惠普的
作者: luzi    时间: 31-12-2008 19:12
IBM...
作者: largo    时间: 31-12-2008 19:56
心相印纸巾
作者: hustwater    时间: 31-12-2008 23:49
我看到这样的蜡烛和杯子
也会很惊喜哦~~~~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1-2009 06:47
呵呵, 以上的电脑牌子, 都没有猜对

是啊, 心相印纸巾是我从国内带过去的
作者: 宝贝不哭_219    时间: 1-1-2009 09:26
标题: 悉尼的夜晚是属于我们的
自从到了悉尼后,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喜欢这里么?刚来一周时被悉尼的朋友问道,我说:觉得这里很好。朋友笑笑:新鲜感没过,还处于兴奋期,一周后习惯了就会平静了。可是到了第三周,我似乎还处于兴奋期中,内心不断地被新发现和新乐趣小小地震撼一下,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和亲身的观察、体验,越来越感到这个城市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和魅力。具体说来,我最喜欢悉尼之处是它的“国际化”,新鲜的面孔,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朝气蓬勃的街头时尚,瑰丽多采的夜生活,悉尼总是呈现出变化多端的面貌,我恨不得把自己大卸八块安置在悉尼的各个角落,才能将所有精彩尽收眼底,也许我从来不是small town girl,我喜欢大都市的喧嚣声色, 喜欢了解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人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喜欢差异下的共融。

关于坊间盛传的关于悉尼和墨尔本的比较,我个人了解到的说法是墨尔本更具欧陆风情,生活要相对宁静一些,更有“澳洲”的感觉,而悉尼从气候,都市气息,夜生活的丰富程度都要略胜墨尔本一筹。

关于悉尼的夜生活,就像很多人说“悉尼没有时尚”一样,也有很多人说“悉尼没有夜生活”,然而经过一番考察,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失公正,我认为恰恰相反,相比起澳洲大部分城市夜晚的死气沉沉,悉尼应该算是最有“夜生活”的地方,不论是那个“臭名昭著”、strip bar遍地开花的King Cross,充满文艺气息的Surry Hill,还是遍布着游人的darling habour,都是夜生活的极大丰富之地,跟所有的大都市一样,悉尼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sleepless city(不眠之城)。很多悉尼人在周末都是彻夜狂欢的。

初来乍到,处于安全和经济原因的考虑,我在太阳落山后就恪守着宅女本份,没有朋友陪同绝不敢贸然在街上乱逛,据一位玩转悉尼夜生活的朋友说,他周末一晚上在酒吧的消费大概介于100-200之间,我觉得这种消费水平跟上海差不多,当第一次去park 97得知那里的一瓶最便宜的扎啤要40RMB时,我着实地惊讶了一下,更不用提那些色彩纷呈的鸡尾酒的价格会在60RMB左右浮动。

新年之夜,我也不能免俗,和朋友们来到Darling Harbour看新年焰火,上午11点左右到达,先占好位置,午酣方去,喧嚣四起,整个Darling Harbour将活起来。关于整个下午和晚上发生的不计其数的有趣事情我将另外开篇讲述。我想说的是9点焰火燃放暂时告一段落时,我起身沿岸闲逛,下了台阶,远处有躁动的音乐声响动,我闻声而去,原来是一个大的角落被开辟成一个Lounge, 盛大的派对正在上演,舞台上的乐队正在欢唱淋漓,舞台下的人们在尽情舞动,入口处有保安检查,整个Lounge外围用半透明的金属网围住,很多人被音乐所感染,都围着金属网驻足观看,啊,又嗅到了夜晚的味道......想起了以前和“狐朋狗友”们沐浴着微凉的晚风出门,奔向一个又一个夜晚的游乐园,闪亮的霓虹,激烈的音乐节奏,各种陌生人混杂的味道,我只是觉得很好。

我站在金属网的外面,不能挪动脚步,仿佛那个<Alice's wonder land>里那个掉进兔子洞的艾丽丝一样,看到一个陌生的新世界时兴奋不已。舞台上的乐队主唱是一个拉美长相的棕发美女,穿着露出整个后背,镶着珠光亮片的吊带裙,眼睛里波光流转,大声说一句 Hey Gorgeous~ 然后开始唱歌,嗓音非常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曲风有点80年代,虽然稍有艳俗,带点夜总会风格,但是谁会在乎呢?现在是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所要做的是丢弃一切烦恼和成见,尽情狂欢。乐队成员大打扮比较夸张,留着8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的那种“蘑菇云”发型,装扮也是走复古路线,底下的人群里女士大多穿颜色花哨的吊带裙或无吊带的小礼服,有人带着艳粉或翠绿色的假发,如果你见过悉尼人风格各异的着装,你不会为这里任何一个人的诡异衣饰而奇怪。

在时间的飞快流逝中我已经呆站了半个小时,当返回到大本营时朋友差点以为我失踪了,当晚离开DARLING HARBOUR已经时凌晨12点以后了,我还沉浸在兴奋中不能自拔,街上人群熙攘,大家不是在步行去火车站就是在步行去下一个派对,今晚,没有人想睡觉,有的PUB把DJ搬到窗口打碟,而人们在大街上跳舞,,仿佛是一场喧嚣流动的盛节,每个人都过着奶油冰激凌般光鲜地生活。虽然我的身体仿若梦游般的位移,但内心却保持着异常的清醒,在那一刻,我的心里对这个城市也产生了一丝温柔的情意,悉尼的夜晚是属于我们的,I love this city。

PARTY外围的金属网拍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attach]43979[/attach]

DARLING HABOUR的岸边人们围坐着等待焰火
[attach]43980[/attach]

焰火结束,仍然有人在大街上狂欢
[attach]43981[/attach]

作者: zhangshan143    时间: 1-1-2009 10:38
应该是dell 的  苏老师每次更新 我都第一个报道
作者: 小米粒的妈妈    时间: 1-1-2009 10:46
好文好地方
作者: 2me2us    时间: 1-1-2009 17:19
苏老师?很有意思的称呼,娱乐圈的?
作者: 阿土伯    时间: 1-1-2009 18:35
好文章。而且介绍得很仔细。不错。
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了。应该写本小说跟大家看看。
作者: 小烤鸭    时间: 1-1-2009 22:25
楼主MM写的真好袄,让我看的暖阳阳~~~
作者: lynnlike    时间: 1-1-2009 23:35
那就是宏基的?
作者: lynnlike    时间: 3-1-2009 01:00
汗,品牌都猜的差不多了

那就是华硕的,现在看着越来越像
作者: hustwater    时间: 3-1-2009 13:48
能这么疯啊,感觉Syd是个很年轻的城市呀~~~~

作者: 2me2us    时间: 3-1-2009 17:38
苏老师,这两天没有写东西?是不是忙去了?
作者: EricW    时间: 3-1-2009 19:15
能问下为啥叫苏老师不?纯粹好奇,呵呵!
作者: BJ大玉儿    时间: 3-1-2009 21:14
啊,写得真好啊,以前还真没读过宝贝的文章,没想到这么有生活,佩服+羡慕
作者: lynnlike    时间: 4-1-2009 15:41
LZ呢?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