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唐    时间: 11-11-2006 13:02
标题: [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老公今年34岁,有10年以上软件研发的工作经历,现在在一家著名IT外企任高级研发人员,应该说在国内收入算很不错,工作也稳定。我们有一个2岁多的男孩,非常可爱,就为了他我们萌生了出国的想法。比较了加拿大与澳洲,决定申请澳洲,相对来说要快一些,毕竟我们年龄不小了,等不起,现已准备好技术评估资料。我们有出去不见得比在国内好的心理准备,也不怕吃苦。都说国外是小孩的天堂,最近上网,看到好多文章写这么大的小孩出国,由于语言不通受歧视,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我又有些犹豫,真不知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对他不利,请各位出出主意,谢谢!
作者: thewall    时间: 11-11-2006 14:49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1。所有为了小孩而移民的想法都是大错特错<br>
<br>
2。如果大人不开心,小孩如何开心<br>
<br>
3。不用担心小孩<br>
<br>
4。这种问题人人际遇不同,心态不同,问了最多只能是参考
作者: life990    时间: 12-11-2006 00:17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不能光把为孩子着想作为出国的理由,我也是做软件的,国内混得还可以,孩子刚满月,但主要是我们夫妻俩想出去见识一下,多学习和开阔视野,为了孩子只是理由之一,不能作为全部。建议你去这里看看(<a target=_blank href=http://bbs.club.sohu.com/read_art_sub.php?b=emigration&a=14107&sr=0&allchildnum=738>http://bbs.club.sohu.com/read_art_sub.php?b=emigration&a=14107&sr=0&allchildnum=738</a>主题:[原创]心路历程温哥华(连载) 羽翎诺儿 [yulingnuoer@sohu] ),这是一个移民家庭的18岁孩子写的,很客观
作者: dragut    时间: 12-11-2006 17:31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由于语言不通受歧视,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br>
实际情况是班上白种小朋友在一起玩,黄种小朋友在一起玩,印度裔小朋友在一起完,印度裔的和亚裔的关系还行,因为都被白种歧视着,最差的是阿拉伯裔的,没人愿意理睬这些MUSLIM.<br>
老师们欣赏的是有口才,有运动,文艺和组织天赋的白种小孩,因此亚裔孩子成绩再好也没有国内学校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br>
在私立学校,家长的背景也成为孩子们中间歧视的条件之一.<br>
孩子们的世界里的竞争其实是很残酷的,各种爱憎表达得更为强烈,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也低.目前教育界的流行理论还是HOMOGENOUS EDUCATION,相同种族,家庭背景,智商和体\格的孩子们在一起接受教育最好.
作者: yiyuqing    时间: 12-11-2006 18:28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可怜中国父母心,哈.为孩子考虑太多了吧.关键是你们自己,小孩都有自己的适应过程,就算有点不如意还是他的生活经验呢,没什么担心的
作者: gyh    时间: 12-11-2006 22:04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二楼说的对!
作者: 欢欢    时间: 13-11-2006 00:05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儿子在学校四个月了,很喜欢上学也愿意学习。 不过他只有六岁。而且只感冒了两三次在家休息两天吃点药就好了。但是在国内的时候基本上是每个月去医院一次,打调瓶是经常的事。好像这里的空气好,病毒少点了。比如在国内的幼儿园有一个长病的全班要倒下一半。澳洲这样的情况就比较少。
作者: menson    时间: 13-11-2006 00:39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同意帮主的观点。<P><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r><td><OBJECT codeBase='<a target=_blank href=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a>#version=4,0,2,0'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width='48' height='48' Id='Audible5648395945'><PARAM NAME=movie VALUE='../plug-ins/audio/swf/06.swf'><param name=menu value=false><PARAM NAME=quality VALUE=high><PARAM NAME=play VALUE=false><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embed src='../plug-ins/audio/swf/06.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a>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48' height='48'></embed></OBJECT></td><td align='left' style='cursor:hand;' title='鼠标悬停播放' nowrap  onclick='document.Audible5648395945.Play()'>你好可爱耶!</td></tr></table></p>
作者: 梦唐    时间: 13-11-2006 13:01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谢谢各位的意见,这几天我也仔细考虑了一下,也许为了孩子只是一个理由,他帮我们下了移民的决心。由于目前在国内还不错,又还稳定,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进取心,感觉有种望到尽头的无聊。居安思危,我们真的就很安稳吗?不见得,对于孩子,我们终究是希望他出国去学习去看看的,毕竟我们的国家有落后的地方,所以晚出去不如早出去,假如他长大出去不回来,还不如我们现在就和他一起出去,所以为了孩子的确是很大的原因。其次,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希望换一种环境能让我们有所上进和提高,就算没有,人生也多了另外一种经历,未尝不是件好事。第三,为了老了又更好的福利和保障,我们在国内是打工族,工作一样的辛苦努力,却没有任何保障,社保少的可怜。综上所述,这三点才是我们出国的真正原因,但就是因为有孩子,我们才有这样的思考,也才有作出这个决定的勇气。
作者: eric_qcp    时间: 13-11-2006 17:19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二楼所言极是 ,非常赞同。<br>
<br>
<br>

作者: yiyuqing    时间: 13-11-2006 20:05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提醒LZ,要办移民可得抓紧,政策有变动的可能,另外年龄分好象到35 是一个界限,越过少5分.顺利
作者: 歪歪牛    时间: 14-11-2006 14:48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短登时,看到澳洲小孩的快乐,我就想变成小孩,天堂呀,玩、晒太阳、免费参观,想玩的孩子有地方玩,想学习的孩子有地方学。呵呵,短登,就看个表面了。
作者: Jenny_Mel    时间: 14-11-2006 20:10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在这里肯定是无法回到国内大白领的社会地位的,不是一般的心理准备能够承受的.<br>
<br>
这里的孩子是很开心,每天只知道疯玩,早期教育开发比国内落后多了,可能智力上比不上中国的小孩,但是,他们的确玩得很开心!
作者: yiyuqing    时间: 15-11-2006 10:33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首先要调整的是我们这些大人的思维,国内想出人头地的想法比比皆是,OZ可能自得其乐的想法更主流,我想这里大家互相之间不大比较,各过各的,没必要太关心地位之类的问题,(当然确实有能力有才能的除外),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作者: 梦唐    时间: 15-11-2006 12:10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也想到过早期教育得开发问题,oz肯定比不上中国,而且我也赞同“HOMOGENOUS EDUCATION,相同种族,家庭背景,智商和体\格的孩子们在一起接受教育最好”的观点.在国内,小孩子真是太累了,参加各种各样的班,而且孩子之间的攀比心重的吓死人,有好些父母即使吃粥咽糠也要尽量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差。我有了孩子后曾说过,如果他不愿意上培训班,我决不强求,立即遭到朋友们的猛批:不可能,你不让他比,他班上的孩子会让他比,人家都会这样那样,他不会行吗?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你要随孩子天性发展真是太天真了,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自己首先就改变立场了,他现在快3岁了,我就在观察他对什么感兴趣,想着朝他有兴趣的方面培养他,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希望他好,生怕由于自己的原因耽误了他什么。oz的早教肯定比不上国内,但是oz的大学在世界也是闻名的,难道他们大学毕业生要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苯吗?我不知道。另外我更担心的是他以后不认识中国字,回来后相当于文盲。
作者: tintin1976    时间: 15-11-2006 13:08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在国外的时候,经常被邀请到各种小学中学作国际交流活动。<br>
根据我的观察,国外在小学时期不会教很多深奥的知识,<br>
更着重引导孩子们如何遵守社会基本制度(交通规则/公共场合礼仪),<br>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手工课时间非常长)<br>
开阔视野(经常邀请国外留学生开风土人情讲座一起做料理)<br>
爱心(在学校里养小动物/邀请父母参加运动会BBQ)<br>
这些才是影响我们一生的东西。
作者: yiyuqing    时间: 15-11-2006 15:36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没看到那么严重的压力,小孩在一起没觉得什么区别,也许是城市和学校的差异吧.我小孩所在的小学,白人小孩和黑人小孩没什么区别,都很热情,相互也都玩在一起.歧视性的语言和动作是不允许的.当地小孩早就习惯了种族和肤色的不同.
作者: 深秋的午后茶    时间: 15-11-2006 16:28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做任何决定,认准了大方向就行了,其他的小问题到那里都会有的。
作者: hornhill    时间: 22-11-2006 23:27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完全同意tintin1976 的说法,实际我们的孩子确实从起跑线就输给西方了。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聪明,而是受到文化和体制的拖累,从幼儿园就开始摧残孩子的天性。二楼说的“大错特错”不知错在哪里?一家人移民不可能完全为了孩子,也有一半是为了自己吧。<br>
<br>
转一篇文章,供楼主参考。<br>
<br>
好多家长经常问:"外国的孩子是怎么发展的?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怎样做的?" <br>
<br>
  咱们先从大的说起。90年代以来,国际上心理学家反复研究证明:世界上最聪明的,智力最好的人种是犹太人和东亚人。这是199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杂志《华尔街》公布的。几个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20年的研究,最终发表文章证明:种族智力差异非常稳定,智力最好的种族是犹太人和中国人,其次是昂格鲁·沙克逊的白人,接下去是黑人,还有西班牙移民的拉丁美洲人。从智力的角度说,中国这个人种是世界上智力最好的。 <br>
<br>
  另外一个事实是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数。我们全世界的华人都包括在内,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只有6个人。如果达赖喇嘛也算华人,那么是7个人。这个数字低于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各个人数的平均数。平均人数是8——9人,而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数是平均数的28倍。 <br>
<br>
  再有一个事实,中国的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比外国孩子差,反而要强,在国际上的奥林匹克大赛上中国总是可以拿到金牌。但是在大学,创造性人才明显要比美国的大学生少。研究生以上的人才就越发是这样。高校毕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成为科学家的高科技人才就更少了。 <br>
<br>
  21世纪,我们面临的竞争需要高科技的、高成就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平庸之才,出类拔萃的人才真的是很少。你们一定会把这个责任推给大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生不是很好吗?怎么一到大学就不行了?显然是咱们的高校教育进行得不好。这种推论是错误的。从我们教育原理和心理发展原理来说,这个责任是在孩子的教育流水线上出现的问题。 <br>
<br>
  在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在十个方面: <br>
<br>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一贯主张对孩子严格要求,强调纪律性,强调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刻苦学习。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现在实际起作用的还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而在西方,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比中国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要宽松自由得多。在西方,父母强调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学校老师和孩子平等和谐地相处。 <br>
<br>
  这一点和中国的相差很大。我曾经去过20多个国家,经常到幼儿园里看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我们的活动方式截然不同。当外国孩子看到我们中国的孩子要背手上课感到大惑不解。我亲眼见过外国幼儿园里的男教师与孩子一起坐在地上玩,让孩子在草坡上尽情地玩耍。象这样的活动在中国就没有,而且中国也没有男老师。 <br>
<br>
  第二个方面的差别,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从社会传统来看,我们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这种集体主义不是政治上的集体主义,而是传统的。日本、朝鲜和新加坡都是属于这种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强调每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强调集体的荣誉感。比如说家庭是一个集体,那么每个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里增光。家长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老师对你怎样评价的?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quot;前几天,我到上海的一个小学。我到班里随便与小学生聊天。我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心里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里谁是最好的,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谁是最差的。 <br>
<br>
  美国的孩子不管这些,因为老师也不提倡他们管这些,他们评判好坏有不同的标准,学习好不是唯一的,学习好不能代表孩子的其他方面都好。比如:道德、特长、对人的态度等等。所以老师对谁都说好"Nice!Very nice!"。不在班里作横向比较。家长也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在班里所处的位置。 <br>
<br>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为他的孩子做作业,然后一再追问他的孩子,老师是否表扬了他的作业。可孩子却说"老师对谁都说好。"在美国,老师不表扬每一个人,特别是也不当众批评某一个人。美国的教育体制不允许老师当众羞辱孩子。<br>
中国强调共性的、同性的传统文化;而西方强调个别文化、强调个性和区域性,认为每一个人是独立人,完整的人,有价值的人。打个比方:中国人愿意买一样的东西。如经常会听到人说:"你的衣服在哪买的?挺好看,我也买一件。"而西方商场里很少有一样的东西,住的房子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两座房子是相同的。 <br>
<br>
  我有一个同学在加拿大,他对我说了一个笑话。他买了一排相同房子的一间,后来别人笑话他,说:"你走在大街上看看,哪两个房子是一样的?" <br>
<br>
  第三个从德育角度。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孩子是不成功的。就说现在的社会风气,说假话、骗人的随处可见。暂且不说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就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也是这样。北京有个大学生成绩非常好,考到美国学博士,刚去没有几天,用实验室里公家的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到月底,导师去结电话费,结果发现电话费特别高,在看过电话单后,就去找这个博士生,这个博士生开始不承认,后来才承认。第二天,导师把他给开除了,原因就是:像这样的学生,不能保证他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不用假数据。 <br>
<br>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可在外国人看来,无论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一样的,在处理私人问题上看得很清楚,谁也不能用公家的电话。假如有一个人这样做了,而且隐瞒,周围的人都会笑话他。 <br>
<br>
  我认为西方这种法制制度很好。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之间很"自私",公、私分明。我说的自私不是指损人的意思。在西方的道德里面没有自私这种说法,他们提倡诚实、公正,互相帮助。他们认为爱护自己的东西是应该的,在爱护自己东西的基础上爱护别人的东西;不爱护公家的财务是违法的,这是外国人从小对孩子灌输的思想。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所以导致有时公私不分,接纳外国的思想不适应,西方人又不能接受中国的道德,导致中西方的差距很大。 <br>
<br>
  我今年7月份在瑞士参加了一个会议。美国天主教大学的一个教授介绍他们对孩子道德教育的方式。他们让学生自愿地参加社区服务。比如说给无家可归者发放救济餐。孩子做了这些事情之后回来讨论说感想。有的孩子说:"我以前觉得这些人是吸毒的,我对他们看不起,他们是失业者,是肮脏的。但是同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与我的父亲或哥哥一样也是人。每天早上也希望洗个热水澡,吃一顿饱饭。他们只是因为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正到了现在这种样子。 <br>
<br>
  他们的道德教育特别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我们叫他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用这种日常行为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所以外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对人态度是他们的流水线教育的结果。而我们中国却不是这样,我最近在中小学里讲,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占有很大的虚伪成份,我们提出的要求很高,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起点太高,不符合孩子发展的情况,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幼儿园的这种大教育并不重要,在幼儿园里你只要让他明白对人怎样礼貌,让他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礼貌;升国旗的时候有庄严肃穆的感觉;对别人能够同情,帮助。 <br>
<br>
  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道德非常差,社会化发展非常差。从孩子个性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与西方的家庭教育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从平均水平来说是偏内向的,抱负水平比较低,雄心壮志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 <br>
<br>第四,中西方传统文化问题。我们中国的家长特别强调要孩子刻苦、认真。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要求他要认真、刻苦、努力,但是我们的孩子总体上说求同性、保守性比较强;而西方的小孩子总的来说比较外向,有雄心壮志,抱负比较高.在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等方面明显要强,原因就在于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教育。 <br>
<br>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持批判态度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有一些好东西,但我们现在有些理论家和一些新闻工作者喜欢这么说:"我们喜欢从传统文化出发,怎样把我们的精粹发扬光大。"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们传统里有好东西,象孔子的一些思想,如因材施教、举一反三,这样的是好东西。但是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致命的观念,如:唯女人和小人不可教也;师道尊严,君臣父子。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中最致命的东西是封建的残余思想。就拿人压迫人来说,到现在还是起很大的作用。我觉得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是起很大的负作用的。中国人一有机会就会压迫别人。只要有一点权力,就会运用这点权力压迫别人。假使说您认为您现在什么权力都没有,但您是父母,您压迫孩子。咱们一出这个门,警察压迫人、医生压迫人、售票员压迫人、学校里的老师压迫人。在不涉及政治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一有机会就会压迫人。而西方就不这样,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实际上,他们不把中国人看成是二等公民。<br>
有些中国人在外边做的一些事情给中国人丢脸。比如说:有个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把一澳元钻个窟窿,拴一根线,投进去打电话,目的为了省钱,结果被警察抓起来,丢了中国人的脸。还有一个街头电话坏了,结果中国留学生排队打电话,被外国人笑话。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的这种做法道德不良好,不能够适应他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br>
<br>
  再例如,中国人去俄罗斯做买卖,骗俄罗斯人。结果导致俄罗斯人歧视中国人,原因他们认为中国人经常骗人。 <br>
<br>
  今天咱们这种德育怪谁?每个家庭都有责任,当然咱们学校也有责任,社会也有社会的责任。从整个智育的角度去说,我们中国注重从家庭到学校,注重孩子大脑的操作和训练,注重烦琐复杂脱离实际的计算。中国的孩子读十几年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死记硬背、勤学苦练。培养出来的是高超的计算能力,聚合式的思维,而这些计算能力绝大多数没有用处。在美国博士教授不会算帐的特别多,小的时候不认真学数学,只要能通过考试测验后就能上大学。在中国数学是一门基本学科,必须要学好。西方人不会写作文的就很少,咱们中国人写作文的能力差一些。我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是叫做罗兰写的。他与孩子在国外,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老师给家长的信中写到"不要在乎孩子写字的准确度,最好鼓励孩子用新奇的词语。"外国的方针与中国是不同的,中国人比较重视准确度。外国的老师比较下功夫。孩子写的作文,老师用电脑打出来,让孩子回家配插图,合计10篇作文后装订成一本书,前边还写上题目,还要弄上作者介绍,订上书号。摆放在班级的柜子里,大家轮流读,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出7、8本"书"。他们在培养人,方面真的是很好。从这里就可以想到诺贝尔奖金是怎么出来的。 <br>
<br>
  第五个方面是孩子的内在兴趣。每个人身上都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孩子自己会每天干一些事情。有的时候孩子自己就在探究,这种事情就是孩子的内在事情。拿诺贝尔奖金靠的是这种兴趣,而不是大人规定孩子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孩子要做的,你不要禁止孩子,如果禁止孩子,就是扼杀孩子的兴趣。内在兴趣、内在动机和自发行为是创造性的机制,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在的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我们家长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这样,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这样的。不是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br>
<br>
  前些日子我在北京理工大学做报告,讲到一个话题,我问:"在你考上大学之前,有多少人对你所学的专业和学校非常了解,而且是你自己选择这个学校的?"几百个学生里面只有几十个学生举手。我问:"谁在考学之前对专业和学校不了解?是家长和老师让你这样做的?"结果全场多数人都举起手来,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剧。孩子长到高中,您依旧管他,结果孩子上了大学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没有意思。可是考大学在中国很难,不能象美国那样换所大学接着读。 <br>
<br>
  前几年,我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工作,美国联合国基金会总部的一个专家到这里检查工作。问:"中国的专家选择课题的原则是什么?"答:"第一、政府的要求。第二、社会需要。第三、个人兴趣。" <br>
<br>
  他笑了笑说:"你们的第三个动力在我们美国是第一个。"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总要考虑政府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最后才考虑个人的兴趣;而西方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人员都是把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所以在中国学习兴趣是培养不了的.。而需要家长老师去激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保持他的兴趣,给他发展兴趣的余地。兴趣是不可以训练的,行为是可以训练的。兴趣是孩子内在的,如果孩子天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即便你使出再大的努力也达不到目的。 <br>
<br>
  第六个在语言方面。在语言方面,我们中国与西方差距还是非常之大。可以从电视采访看到西方人说话都是非常流畅的,不间断,这种能力普遍是从小的时候培养起来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语言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就是幼儿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和流畅表达语言的机会,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没有好处。所以我期望家长们要重视孩子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不光是说话的问题。今天有一个斯克公司的总裁叫摩挲里齐,他的产业是美国第三大计算机公司。 <br>
记者采访他,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br>
<br>
  他提了三条,其中就有一条是语言能力,含有说话能力和文字使用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从幼儿开始培养的。多让孩子说话,多听孩子说话,多跟孩子说话,多给孩子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大胆地表达自己。 <br>
<br>
  外语和电脑的学习要早。在美国,孩子4、5岁的时候就已经会玩电脑了。而中国的家长却总在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买电脑?"电脑是先进的现代化产品,让孩子接触的越早越好。 <br>
<br>
  在硬件上中国与外国是有很大差距的。西方的家庭,孩子的屋里有许多玩具和书,外国家庭给孩子创造的认知环境要比中国好得多。 <br>
<br>
  我有一次在加拿大访问的时候住在留学生的一个区。外国留学生的房子后面草地上有游泳池和秋千,各种车特别多,他们虽然自己要学习,比较窘困,但是还是拿出好多钱给孩子买玩具;相对而言中国留学生家后面草地上是空空的。原因是中国人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只想攒钱买房子。 <br>
<br>
  第七个方面就是中西方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类型不同。从家庭教育来说,我们刚才讲到了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限制,代替孩子选择他自己的愿望,用术语来说叫做专制型的教育。而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家长认为他们的教育属于权威型的教育。关于权威型和专制型我在这里作简单的介绍,权威型就是对孩子有具体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提出来后家长和孩子可以讨论,孩子不同意可以改。这个要求非常具体,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多,感情的沟通非常多,这种叫权威型的教育。专制型的教育就是沟通少,家长来要求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做事,对孩子来讲是不平等的。在我们中国确实是这样,您不要认为现在对孩子平等,关键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您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女孩子要交男朋友你心里难受不难受?美国人认为这是孩子的要求和兴趣、她的需要,家长只是嘱咐孩子不要做得太过头。孩子作为一个人,家长要尊重她的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建议。中国的家长如果认为孩子这样做不对的话就一定会限制他。我的儿子说他在初中的时候,他班有的女同学家长限制自己的孩子打电话。一来电话母亲去接,若是男的,有事转告,若是女的,便可以让孩子接。这不就是典型的专制型的教育吗?没有自由,剥夺了孩子的基本人权。而西方的家长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特别在乎社会化发展怎么样,情绪发展正常不正常。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出了问题,他们会非常的着急(Worry)!至于成绩好不好,他们不在乎(Care!)。因为他们知道成绩对孩子将来没有什么用处。外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认为这方面出了问题走向社会吃不开。所以西方小孩子的家长要是觉得自己孩子胆子特别小就特别担心。
作者: Freelife    时间: 23-11-2006 12:20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哇,楼上的好强!是儿童教育专家吧?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赞!
作者: msolucky    时间: 25-11-2006 21:40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都说这边的空气好,应该是这样吧,但是我来这边1个多月了,也没什么感觉。<br>
不过有个朋友的小孩是在这边出生的,1岁左右和妈妈回国住了一阵,期间天天拉肚子,流鼻涕,去儿童医院检查,大夫说不是感冒,也不用吃药,就是对国内的空气没有抵抗力,回澳洲就好了。小孩妈妈也是天天咳嗽,同样不是感冒。
作者: 三十而惑    时间: 26-11-2006 01:19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谢谢!
作者: 梦唐    时间: 28-11-2006 20:33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谢谢hornhill的转贴,非常好!经过这段时间的犹豫,我们坚定了移民的想法,我们的孩子的确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和爱人的确非常的不喜欢现在国内的氛围,按说我们可能在国内还要过得好些(在物质上),但是的确不喜欢中国人人性中很多不好的一面。你尊重保姆,尊重一个民工,别人说你假正经,你节约水电、能源,别人说你穷抠,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不能改变环境,至少我还可以为小孩选择换一个环境生存。我爱我的国家,我更希望她发展壮大,但是只有多出去学习,多反省才会有改变,而不是停留在中国现在发展很好上沾沾自喜。中国现在的确是个赚钱的好地方,可是中国现在的确存在很多隐患。我觉得现在国人对金钱的渴求超过了一切,的确每个人都会没有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不健全,房价飞涨,养孩子也是家庭的沉重负担,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太不正常了。
作者: liuyang1    时间: 28-11-2006 20:43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看来楼主终于是下了决心,因为这一番感慨很贴合实际,祝你们移民路上一帆风顺、最终得偿所愿!
作者: Joanna7    时间: 29-11-2006 19:16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我的家庭情况及心里路程与你很像唉,只不过我是女孩,快2岁半了,“为孩子而出去”也是一半的理由,但拿到准签后,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而是时常会想,如果孩子能够自己选择,她同意我们为她做的安排吗。。。。。。前一阵有亲戚去澳洲出差半个月,回来后他说“孩子在那边很好,出去就要趁孩子小的时候出去”,呵呵,但愿如此!
作者: kkkccc    时间: 27-12-2006 22:24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澳洲是儿童的天堂,这个一点都没错。<br>
我知道在澳洲,孩子们在学校其实是没有太多种族区别的,孩子们都玩得很好。学校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我有个朋友得孩子,曾经很不合群并且很我行我素,学校就多次专门请家长和专家一起开会,制订方案,帮助孩子成为正常的孩子,在半个多学期里,这个孩子一直都有一位专门的儿童心理专家一起陪着上课,几个月的时间,孩子就融入了群体中,并慢慢得懂得去关心集体和身边的人。其实并不像楼上说的学校老师就关心有能力的孩子,很简单的例子,你现在找任何一个学校里的孩子去问一个问题:老师喜欢不喜欢你,孩子一定会回答:“我认为我们班老师最喜欢我!”,这就是澳洲教育很成功的地方,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被学校重视。<br>
记得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放假,可是这里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上学,因为在学校里他们非常快乐。这里的孩子其实才艺也很好,国内早期教育是家长强迫的,这里的早期教育是学校引导的,孩子在很低的年级,听到很多古典音乐都可以说出名字,因为他们在学校里,老师会创造环境让他们去了解优秀的东西。所以你看到这里孩子,小小年纪可以会很多乐器,一点都不奇怪。<br>
所以孩子在这是最幸福的。学校读书是免费的,政府还给孩子补助,让孩子可以幸福成长。父母在澳洲心情不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的问题,如果影响到孩子,那是谁的错呢?
作者: 浪花    时间: 29-12-2006 08:55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table width=100% bgcolor=#cccccc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1 class=TBone><tr><td bgcolor=#f7f7f7 class=TBBG9>但是的确不喜欢中国人人性中很多不好的一面。你尊重保姆,尊重一个民工,别人说你假正经,你节约水电、能源,别人说你穷抠,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td></tr></table><br>
这个想法很好,是人性的光辉。<br>
只是不知道,来了澳洲以后,假若你当上了保姆或民工,又完全得到了你提及的那种不好的态度和待遇,偶尔还有个别人发挥人性的光辉对你礼貌和表示尊重,不知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说话跟大家讲?
作者: njhjshcy    时间: 1-1-2007 11:06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作者: mengyh01    时间: 9-8-2007 12:59
标题: Re:[求助]澳洲真的是儿童的天堂吗?
为我可爱的老婆顶一下。
作者: mallian    时间: 9-8-2007 20:02
原帖由 梦唐 于 13-11-2006 13:01 发表
谢谢各位的意见,这几天我也仔细考虑了一下,也许为了孩子只是一个理由,他帮我们下了移民的决心。由于目前在国内还不错,又还稳定,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进取心,感觉有种望到尽头的无聊。居安思危,我们真的就很安 ...


和我的想法一致,孩子使我们更坚定了移民的决心。
作者: FiveStar    时间: 9-8-2007 20:13
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历经千辛万苦来干吗?
作者: fgyzj    时间: 13-8-2007 16:19
My daughter came to Australia 7 months. She's very happy and doesn't want to go back China. She is very popular, everybody like her. Some of white children want to learn Chinese, because China is booming. I thank I came to Australia not just for my daughter but for myself. It's good oportunity for adult to have a challenge and you can have more choice.
作者: fallcn    时间: 16-8-2007 01:24
如果你爱一个小孩子,就把他带到澳洲

如果你恨一个小孩子,就把他留在中国
作者: fgyzj    时间: 17-8-2007 10:58
I agree with you. Definitely It's paradise for children in Australia. Don't hesitate to go to Australia, even only for your children.
作者: 蓝色的心情    时间: 17-8-2007 11:26
有的时候挫折和适应新的环境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中磨练, 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是需要的
作者: 另类老年    时间: 17-8-2007 11:32
喜欢澳洲人对孩子的宽容,为了这个,我留在了澳洲。
作者: suntang    时间: 17-8-2007 12:41
国内的孩子太辛苦,完全没有童年的欢乐。。。
作者: 小小彩凤    时间: 1-9-2007 18:48
我是国内的一名教师。我也打算和老公一起移民,现在在考雅思。说句心理话,不知道国外怎么样,现在国内的教育,真的是在扼杀人才。不是教育第一线的人可能不懂,教材天天换,一天一个新政策,苦了老师更苦了孩子。国内的人多,孩子从小就面临压力,不管学校也好家长也好,评价一个孩子好不好就是看成绩,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一切都不好,这样的教育偏差造就了现在的社会,为了成绩为了业绩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有业绩就是好的,其他道德可以不管。心寒呐。
我曾跟家人说,如果可以,我的孩子绝不让他读师范,当教师,不仅仅是身累,还是心累。当学生,不仅仅没有快乐的童年,还要过早的面对成人世界的竞争和压力。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彩凤 于 1-9-2007 18:51 编辑 ]
作者: diamond168    时间: 1-9-2007 22:15
不要太在意所谓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们是应该在玩耍中认识世界的。
认为澳大利亚小孩子智力不如国内孩子们更是一个误解,因为孩子们的智力不是以书本知识掌握多少为标准的。
作者: jiayan1412    时间: 2-9-2007 22:04
我的觉得澳洲可能更好
作者: 米粒    时间: 6-9-2007 11:22
不能说是为了孩子而移民

应该说:
        以孩子的名义给自己换一种活法的理由.
作者: mengyh01    时间: 6-9-2007 12:46
标题: 回复 #41 米粒 的帖子
agree
作者: samblue    时间: 8-9-2007 04:42
自楼主发贴一年的时间快到了,不知道有没有去了澳洲。是否再来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和思绪???
作者: suntang    时间: 9-9-2007 13:46
标题: 回复 #39 diamond168 的帖子
agree。。。
作者: hufenghua    时间: 9-9-2007 15:10
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 mengyh01    时间: 13-9-2007 15:00
标题: 回复 #43 samblue 的帖子
她没有去。还在和我等ME。
作者: aruba    时间: 14-9-2007 15:14
标题: 回复 #4 dragut 的帖子
I am so surprised that you have this feeling. My daughter fitted in very well when she came here 1 year ago.  Teachers, parents and classmates gave her lots of help and encouragement.They are all local. And actually, local people gave more help them Asian people because Asian families seldom go to school socail acitivity. They are seperate from main school community. And their children follow them.
作者: tieshubloom    时间: 12-11-2007 15:06
我刚拿到签证,还在了解那边关于孩子的情况。我孩子就快3岁了。但我的确很担心。过去后,我可以给到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我能像在国内一样送孩子去好些的幼儿园吗?我能让孩子去学琴,学芭蕾吗?(毕竟,这些对于孩子未来还是大有益处的。)但看了很多前辈的帖子,房租+孩子的教育(月度消费大头)大约好像都需要2500多刀。那每个月,需要多少收入呢?那边的收入水平如何?(我先生在国内做通讯销售的,我是财务分析的)

我的心里在不停的打鼓。!!!

什么时候长登好呢?

[ 本帖最后由 tieshubloom 于 12-11-2007 15:11 编辑 ]
作者: xywujun    时间: 12-11-2007 18:26
看了一年多来的帖子,大多数人还是觉得oz是儿童的天堂,希望我的儿子也能早点去oz
作者: 136mydream    时间: 16-11-2007 08:42
原帖由 tieshubloom 于 12-11-2007 15:06 发表
我刚拿到签证,还在了解那边关于孩子的情况。我孩子就快3岁了。但我的确很担心。过去后,我可以给到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我能像在国内一样送孩子去好些的幼儿园吗?我能让孩子去学琴,学芭蕾吗?(毕竟, ...

我怀疑,像你这样望子成龙,对孩子期望很高的母亲会对澳洲感到失望。。。
作者: 球球    时间: 17-11-2007 22:13
这里你开车到了不管哪个中学还是小学,一般附近会限速40公里,并且表明时间。一般下午限速的时间是下午2点到下午4点。

也就是说,基本所有学生4点以后是不可能呆学校了。

想想我以前,,
作者: gj0__0    时间: 17-11-2007 23:38
标题: 一件真事
有对中国夫妻,一次在某个shopping mall里不小心和孩子走失,焦急之下找到保安求助,结果步话机通告,几分钟内封闭了商场,直到孩子找到.估计你在国内即便是个局级干部也未必有这样的待遇吧?呵呵,在澳洲,孩子第一,女人第二,男人夹紧尾巴做人吧.
作者: hahasky    时间: 8-12-2007 11:51
感觉国内的小孩子可怜啊!
作者: raininad    时间: 9-12-2007 17:06
我在国内做小学教师已经11 年了,下周就准备去交辞职报告了,移民不为别的,就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享受真正的童年!有人说国内"基础教育"好,那是因为没搞懂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基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十年的工作经历无论是对工作本身还是对教过的孩子们,心里总有那么种心酸无奈和遗憾.
教育的现状不是我一人能改变得了的,可是我相信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给孩子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
作者: yayat    时间: 18-12-2007 12:47
原帖由 raininad 于 9-12-2007 17:06 发表
我在国内做小学教师已经11 年了,下周就准备去交辞职报告了,移民不为别的,就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享受真正的童年!有人说国内"基础教育"好,那是因为没搞懂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基础教育!作为 ...





作者: lookaround    时间: 18-12-2007 13:15
原帖由 raininad 于 9-12-2007 17:06 发表
我在国内做小学教师已经11 年了,下周就准备去交辞职报告了,移民不为别的,就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享受真正的童年!有人说国内"基础教育"好,那是因为没搞懂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基础教育!作为 ...



您是教什么课的?
作者: annyfs    时间: 1-5-2008 21:01
原帖由 raininad 于 9-12-2007 17:06 发表
我在国内做小学教师已经11 年了,下周就准备去交辞职报告了,移民不为别的,就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享受真正的童年!有人说国内"基础教育"好,那是因为没搞懂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基础教育!作为一名教 ...


我女儿6岁前都是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自从上了小学,就越来越内向,就因为她上课不够集中精神,老师总是批评,她的自信心越来越差,学校的事情也不告诉父母。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把她调到了深圳,以为深圳比较注重素质教育,谁知道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没有交作业,她和几个同学就被老师把他们的书包从教室的四楼扔到了楼下,因为这件事情,家长委员会还要求换班主任,谁知道校方说这位老师各项教学任务都很优秀,工作很突出,反而把学生调离那个班。从那时起,我就盼望着早日走出国内的教育怪圈,不要让孩子身上的压力过早地把她压得性格扭曲了。
她今年13岁了,在OZ读YEAR9,现在来了一年半,去年回国一次之后,再也不愿意回国了,说人太没素质,车在人行道都从不让人,不习惯。
作者: 不看脸最帅    时间: 2-5-2008 04:09
标题: 路过
路过帮顶。。路过帮顶。。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07:38
2岁小孩就出来, 结果是, 中文全都不会, 教育出来的不过是个"黄香蕉". 中国在不断的强大, 这儿学校都开始开中文课, 楼主应该考虑让孩子在国内打好中文基础后再出来. 小学毕业那段如果在国外再继续些中文教学, 那可以把两种语言都学的非常好, 将来孩子的出路更好. 排除语言, 国内的小学教育也比国外的深很多, 国内的数学等基础打好, 在国外也算是个优势.

所以, 别光看眼前的好处, 把眼光放远点.

当然, 如果有其它的移民动机, 那另当别论. 同意前头许多人说的, 如果父母在这儿搞不好, 那孩子的教育也会被影响到. 这里不单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而同时可能牵涉到家庭和睦等问题.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08:42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07:38 发表
2岁小孩就出来, 结果是, 中文全都不会, 教育出来的不过是个"黄香蕉". 中国在不断的强大, 这儿学校都开始开中文课, 楼主应该考虑让孩子在国内打好中文基础后再出来. 小学毕业那段如果在国外再继续些中文教学, 那可以把 ...


完全不同意楼上的看法。抱歉,直言不讳了!

孩子心智发育最关键几年就是小学毕业前的时光了,我个人认为,好的性格、心态和应变能力要比什么口算心算还有什么背诵课文重要的多。这里轻松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来澳州以后,发现这里的孩子特别的活泼,天真。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们没有压力,没有人指责,这里强调:孩子是individual,有自己特别的长处和短处,要求大人要想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都是从那种填鸭式教育体制过来的人,我最佩服西方教育体制的是,孩子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时候我自愧不如。他们小学生,10岁不到的孩子,要写presentation,要做powerpoint,根据不同的话题。没有任何的提示,任何的指导,他们就可以自己到图书馆借书,找资料,采访周围的人,做笔记,上网...等等,我感觉这是我们国内教育非常欠缺的地方。这里的大学生,我一开始瞧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数学方面没有我们中国人强,后来发现,人家不强调这些,理由是:计算是很小的方面,现在有计算器可以办得到,为什么一定要口算和心算?更应该注重作为一个人的特长和优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里强调的心智的发育和教育,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当然,每一种教育体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首先,作为父母,我也很担心孩子中文的问题,所以要提醒大家,在家里一定要保证只说中文,英文一概不理。这样孩子才能不忘记中文。但是我绝对不会因为这个把孩子送回中国的。因为你的孩子要和这里的local竞争,竞争心态,竞争知识面,竞争成长的经历,竞争英文!!东边半年西边半年,孩子一定会变得不伦不类的-----我的意思是compare with local,首先英文就完了-----绝对不是听说这么简单啊!你想想,中文还不只是听说能力呢,工作和学习要求的大多数是能写漂亮的文章,读深奥的专著------那咱们孩子岂不是又输给洋人的孩子了?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09:08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08:42 发表


完全不同意楼上的看法。抱歉,直言不讳了!

孩子心智发育最关键几年就是小学毕业前的时光了,我个人认为,好的性格、心态和应变能力要比什么口算心算还有什么背诵课文重要的多。这里轻松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 ...

楼上观点!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09:11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08:42 发表
完全不同意楼上的看法。抱歉,直言不讳了!

孩子心智发育最关键几年就是小学毕业前的时光了,我个人认为,好的性格、心态和应变能力要比什么口算心算还有什么背诵课文重要的多。这里轻松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 ...

国内的问题要看父母. 如果父母不给子女施压, 不一定要求最佳成绩, 多找些合适的课外学习如音乐等, 不会制造什么不良影响. 也就是那些心算, 算盘的锻炼, 它能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基础. 看看这边的小学数学教程, 简直要让我吐血. 当然, 这些问题也要看父母的人生观和对子女的期望. 那么早来澳洲, 小孩不过就长成个"香蕉", 和当地的孩子比没任何强处. 如果孩子能在国内学到那些竞争力, 那中期再转来澳洲那是有许多好处的. 这样孩子能流利的说两种语言, 得到了两边的强处. 这么看, 孩子的"快乐"大多是父母的主观了解. 在任何环境下孩子都可以得到快乐.

依据个人和多年看到的. 小学毕业绝对不晚, 英语能力绝对不会落在当地人后头. 我们的一个朋友, 初中来澳, 高中毕业考时英语全校第一. 当然, 这些要看父母和孩子, 许多在这个生的华人孩子的英语照样不及格.

[ 本帖最后由 ciprol 于 2-5-2008 09:14 编辑 ]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09:27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09:11 发表

国内的问题要看父母. 如果父母不给子女施压, 不一定要求最佳成绩, 多找些合适的课外学习如音乐等, 不会制造什么不良影响. 也就是那些心算, 算盘的锻炼, 它能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基础. 看看这边的小学数学教程,  ...


这个和大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不是你不加压,就没有压力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孩子,反正我现在看着我的孩子每天无比快乐的去幼儿园,去上学,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数学基础----说句实话,是没有用的-----你先不要摇头,我自己也是做技术的,过去上高中的时候,数学真的是相当的不错,很为自己骄傲,但是现在反过来看看-----没有任何用处。

黄香蕉问题,的确是问题,这也就是问什么我特别强调说中文,家里有老人的可能更好一些。你不要以为上学学得简单就是无知和无能的表现,美国也是这样,可是人家宇航员早就上天了,那个需要多少的精确计算啊!难道你还说上学学的简单就是浪费时间么?着重的侧面不一样!这里重视的是素质的教育,不是记忆性教育----这个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短期记忆力非常好,但是忘得快啊!

你要赋予你孩子的是学习、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1个小时可以做多少到四则运算题-----起码我是这么想的。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09:30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09:11 发表

国内的问题要看父母. 如果父母不给子女施压, 不一定要求最佳成绩, 多找些合适的课外学习如音乐等, 不会制造什么不良影响. 也就是那些心算, 算盘的锻炼, 它能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基础. 看看这边的小学数学教程,  ...


对了,你说得没错,孩子要看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所以不要拿你个朋友和这边考不及格的华人后代做比较,不是说每个华人的后代都不及格,也不是每个人小学毕业以后来澳州都能成功,这个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能力。但是人的性格的形成却是不可能弥补的,小学毕业前孩子最珍贵的金色童年----作为父母,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快乐幸福么?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0:08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09:30 发表
对了,你说得没错,孩子要看个人的先天和后天,所以不要拿你个朋友和这边考不及格的华人后代做比较,不是说每个华人的后代都不及格,也不是每个人小学毕业以后来澳州都能成功,这个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能力。但是 ...

我有孩子, 我也在这儿读过小学, 所以应该有足够经验来讨论这个问题. 对, 同样的, 在国内读部分书也就不见得丢失了什么. 我当然希望孩子快乐幸福, 但我也更希望他能一辈子快乐幸福, 能够发挥出他的潜力. 对于孩子, 不一定"舒适"就是最好. 施压还是需要的, 需要打造出些积极性.

另外你前头举出的例子显示你没仔细看我前头写的. 我前头的建议是, 在中国地方打好中文语言和数学基础, 等小学后期或毕业后再来. 一点也不晚. 这里不是说全部教育都在国内, 而是适当的取得两边的优点. 几十年看这边生长的华人孩子, 没有一个的中文能力能学的像他们的英语水平. 而小学后期或毕业后来的可以在两个语言里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所以, 那些说一定要小时候就在这儿生长才能有好的英语水平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至于数学, 你不能说是没用. 许多孩子的脑筋锻炼是影响多方面的. 锻炼数学并不是就是为算些加减乘除, 它的影响是促进脑力和智慧的. 看看那些几何题就知道了. 至于素质教育, 那家长在国内可以弥补那些缺陷. 对于一个孩子的素质, 父母的影响更大.

这里我再说一遍. 这个问题要看父母的人生观和对子女的期望. 没有一个绝对的教学路径, 但同时也别完全否认国内教学的许多好处.

[ 本帖最后由 ciprol 于 2-5-2008 10:11 编辑 ]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0:33
同意你说的最后几句话,这个问题要看你对孩子的期望和价值人生观,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孩子在澳洲生活有任何对他不利的地方,相反,我感觉在国内弊大于利。我不是完全驳斥国内的教育体制,你说它有优点,我同意,但是,取舍的时候就要看你侧重什么了。

你想让孩子有同样的英文和中文水平,恐怕很难实现------小学毕业过来的我也见过不少,现在30多岁了,完全洋人一个,中文能听说,读写也忘得差不多了,他跟我说,现在写中文的名字都要想一阵子。所以熊掌和鱼,我能都要么?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1:08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0:33 发表
意你说的最后几句话,这个问题要看你对孩子的期望和价值人生观,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孩子在澳洲生活有任何对他不利的地方,相反,我感觉在国内弊大于利。我不是完全驳斥国内的教育体制,你说它有优点,我同意,但是,取舍的时候就要看你侧重什么了。

你想让孩子有同样的英文和中文水平,恐怕很难实现------小学毕业过来的我也见过不少,现在30多岁了,完全洋人一个,中文能听说,读写也忘得差不多了,他跟我说,现在写中文的名字都要想一阵子。所以熊掌和鱼,我能都要么?

但如果没有中国地方的小学中文基础, 那更没办法了. 看看这儿的中文学校, 还不都是在弥补华人父母的心? 一个礼拜几小时, 几个孩子真正学到根深蒂固的中文了? 所以, 有了国内的中文基础, 父母国外这儿再督促些, 并不难保持好的语言水平. 拿我说, 小学五年级的中文水平, 后来也没上任何当地的中文学校, HSC也没选读中文学科. 所以, 还是回到父母. 如果父母知道如何利用, 如何家教, 在中国地方学点基础不见得就是坏事. 如果父母水平有限, 不愿意付出代价, 那也许当"黄香蕉"是唯一途径.

我的看法是, 中国的在世界上的分量只会年年增长, 将来在工作市场上中文和英文将有类似的分量, 特别在澳洲这个地方. 这些问题对于许多刚从国内出来的新移民也许不容易看出来, 但慢慢看好了, 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果子女能有这样的双语条件, 那对他们的未来是个很大的优势.

如我一个同学所说, 这儿长大的孩子不够"hungry". 不像那些从困难环境出来的孩子, 在学习和工作上都懂得如何竞争向上. 当然, 这点上也要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了... 平平静静一辈子也没错.

[ 本帖最后由 ciprol 于 2-5-2008 11:23 编辑 ]
作者: anniejiyan    时间: 2-5-2008 11:20
原帖由 浪花 于 29-12-2006 08:55 发表
但是的确不喜欢中国人人性中很多不好的一面。你尊重保姆,尊重一个民工,别人说你假正经,你节约水电、能源,别人说你穷抠,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个想法很好,是人性的光辉。
只是不知道,来了澳洲以后,假若你 ...


浪花所言极是。来之前对澳洲生活的担心和来之后是完全不同的。之前就是嫌弃中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想想澳洲这也好那也好,来了之后。。。。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1:51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1:08 发表

但如果没有中国地方的小学中文基础, 那更没办法了. 看看这儿的中文学校, 还不都是在弥补华人父母的心? 一个礼拜几小时, 几个孩子真正学到根深蒂固的中文了? 所以, 有了国内的中文基础, 父母国外这儿再督促些, 并不 ...


你和我争论的不是一个话题,我认为重要的是孩子心智,性格,能力的培养....你说的是中文,所以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黄香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自己正在努力,但是要看效果。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2:03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1:08 发表

但如果没有中国地方的小学中文基础, 那更没办法了. 看看这儿的中文学校, 还不都是在弥补华人父母的心? 一个礼拜几小时, 几个孩子真正学到根深蒂固的中文了? 所以, 有了国内的中文基础, 父母国外这儿再督促些, 并不 ...


对了,再问一句,你这么年轻就移民(小学生啊!属于这里移民同志的下一代水平)了,好歹也算是移民第二代了,请问,如果让你自己选择呆在澳洲接受小学教育你会说不么?你觉得你在国内学的数学在工作和前途上有用么?抛开中文不谈。顺便请说明一下您的年龄和目前从事的工作。谢谢!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2:21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2:03 发表
对了,再问一句,你这么年轻就移民(小学生啊!属于这里移民同志的下一代水平)了,好歹也算是移民第二代了,请问,如果让你自己选择呆在澳洲接受小学教育你会说不么?你觉得你在国内学的数学在工作和前途上有用么?抛开中文不谈。顺便请说明一下您的年龄和目前从事的工作。谢谢!

不是. 绝对还是第一代, 因为我根深蒂固感觉还是中国人. 所以无法说是第二代. 第二代需要是在这儿生的, 没在这儿打过天下的. 如果我再选择, 那我会选择读完小学六年级再过来. 虽然英语学习是紧张了些, 但完全值得也完全应付的过来. 再说, 我过来时我只会ABC, 而现在的小学, 好些学生都已学了许多英语, 甚至能够对话. 对于那些数学等东西, 它对我在中学的竞争上出了很多帮助. 算的就是比当地的学生快. 至于后头, 高中全校第二名, 进入澳洲最老的大学之一, HSC分数要求最高的学科. 事业上, 中文给了我许多在国际上的好机会, 绝对比这儿不会说中文的ABC强. 在我的朋友里, 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他们中英语都能流利的操作, 在白领事业上得到了许多优势. 长远看, 中英语言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重要. 如果看这儿的一个贵族私立中学, 它已经开始了中文课程. 那里头许多的富豪家长都知道中文会给他们的子女在未来的国际商场上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所以, 我这儿提出我的观点, 别把国内的那些教学都看扁了. 利弊要看观点, 要看个别子女. 有些孩子完全不适应那些比较死板的教育, 但有些可以锻炼出更强的意志. 三思!

[ 本帖最后由 ciprol 于 2-5-2008 12:30 编辑 ]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2:25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1:51 发表
你和我争论的不是一个话题,我认为重要的是孩子心智,性格,能力的培养....你说的是中文,所以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中文只是刚好说到的一点. 至于心智, 性格和能力的培养, 这些不光是被学校教学方法影响, 一大半要看父母怎么家教. 西方可以有最好的启发式教育, 但呆瓜照样在毕业生里. 国内比较死板, 但优秀的也不少出. 问题是父母懂不懂得如何利用已有环境.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2:54
标题: 回复 #69 ecolina 的帖子
你的观点。
我想提一下:
第一,少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重要阶段,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都很重要,但是国内的应试教育压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更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所以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很多不利的地方。
第二,目前国内教育环境存在太多的功利因素,所以要找到一所真正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素质教育的学校,难!
第三,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受那种教育出来的,所以还是着重说父母对孩子的什么什么期望,而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你的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原始的学习动力,如果有兴趣话,有学不会的吗?中文和国语都很好的洋人也不少啊!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强迫他们学了,以后也会忘掉的。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2:58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2:21 发表

不是. 绝对还是第一代, 因为我根深蒂固感觉还是中国人. 所以无法说是第二代. 第二代需要是在这儿生的, 没在这儿打过天下的. 如果我再选择, 那我会选择读完小学六年级再过来. 虽然英语学习是紧张了些, 但完全值得也 ...


那你既然认为自己是第一代,有没有融合的问题,还有当事业上升到管理层面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呢?

不过,说实话,看了你的留言,我感觉,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你强调的是父母,我强调的是周围的环境,孟母三迁。因为作为父母,我已经尽力了,但是周围的环境,我无能为力。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3:05
另外一个值得提的是, 在西方白人社会里, 你的肤色已导致了"歧视"因素. 不管你多小出国, 你的英语也不会超过他们的水平. 所以, 要孩子具备更好的竞争力, 那就是要在语言上达到足够的水平, 但在其他方面有他们所没有的. 在这个框架下, 如果父母能好好的利用国内的教育系统和西方的优势, 那才是后生可畏. 把幼龄的孩子带过来, 100%的接受西方教育, 实在是浪费了许多可取的机会. 老实说, 现在的父母太宠孩子, 把孩子看的太弱不禁风. 让孩子受些压力说不定对他们一生有益.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3:12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2:21 发表

不是. 绝对还是第一代, 因为我根深蒂固感觉还是中国人. 所以无法说是第二代. 第二代需要是在这儿生的, 没在这儿打过天下的. 如果我再选择, 那我会选择读完小学六年级再过来. 虽然英语学习是紧张了些, 但完全值得也 ...

我觉得你可能来澳洲已经太久了,不知道目前国内的教育状况吧,用现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真不是人过的!”;
还有就是现在年轻一代的老师不功利的很少而且缺乏爱心,和二十年前的老师差别很大。如果你亲眼目睹你的孩子接受目前国内的填鸭子式的基础教育的话,你就不会那样说了。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3:18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2:58 发表
那你既然认为自己是第一代,有没有融合的问题,还有当事业上升到管理层面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呢?

不过,说实话,看了你的留言,我感觉,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你强调的是父母,我强调的是周围的环境,孟母三迁。 ...

当然有融合的问题. 如前所说, 你的皮肤色决定了一大半. 举个例子, 一个在当地生的好朋友和我同岁, 同学校, 小学/中学一向是第一名, 精英学校, 他自己也认为他是澳洲人. 但在高中时被当地的朋友指名为中国人, 他回家后大哭一场, 向父母诉苦. 怎么说呢? 皮肤哇! 所以, 文化问题无法避免, 因为是先天决定. 也因为如此, 黄皮肤的需要有自己的专利项目, 要有他们没有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里竞争, 特别是高层白领里.

从我的观点看. 环境是可以调整的. 只要父母有心, 北京, 广州, 任何地方都可以创造好的启发环境. 如果没心, 那儿都可以有死板的环境. 看看这儿的电视儿就知道了. 小学后期到这儿, 这些启发事项都不是重点, 小孩一下就都可以融入的. 唯一的难题是, 后来的父母能不能有效的在家里辅导孩子做那些启发式的essay. 呵呵... 父母难啊!

我觉得, 许多第一代移民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 因为他们不希望子女在他们的弱项上再次吃亏, 有些矫枉过正.

[ 本帖最后由 ciprol 于 2-5-2008 13:27 编辑 ]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3:22
原帖由 annyfs 于 2/5/2008 13:12 发表
我觉得你可能来澳洲已经太久了,不知道目前国内的教育状况吧,用现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真不是人过的!”;
还有就是现在年轻一代的老师不功利的很少而且缺乏爱心,和二十年前的老师差别很大。如果你亲眼目睹你的孩 ...

我可以跟你说, 我来自一个几十年前就已是"填鸭教育"的地方. 现在国内的教育环境再填鸭也比我那个时候的好. 总的说, 我的经验是, 这些启发问题一大部分看父母. 再好的环境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启发, 那孩子还是教不出来. 如果懂得培养启发, 父母的影响比学校那点更多.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3:29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3:22 发表

我可以跟你说, 我来自一个几十年前就已是"填鸭教育"的地方. 现在国内的教育环境再填鸭也比我那个时候的好. 总的说, 我的经验是, 这些启发问题一大部分看父母. 再好的环境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启发, 那孩子还是教不出 ...

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更重要的话,就不用到国内学中文了,父母教就好了。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3:53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3:18 发表

当然有融合的问题. 如前所说, 你的皮肤色决定了一大半. 举个例子, 一个在当地生的好朋友和我同岁, 同学校, 小学/中学一向是第一名, 精英学校, 他自己也认为他是澳洲人. 但在高中时被当地的朋友指名为中国人, 他回家 ...


不知道你的经历和年龄,比较难以认同你的观点,我们也来了6年多了,一直在作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感觉是个很公平的社会,没有你说得那么可怕。可能是你性格的原因...我也发现有的人容易有负面的情绪,看事情也容易负面,相反,周围的事情和人也常常往负面上发展...还是奉劝,多多享受你在澳洲的生活吧!尤其是孩子,真的是好很多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4:13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3:53 发表


不知道你的经历和年龄,比较难以认同你的观点,我们也来了6年多了,一直在作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感觉是个很公平的社会,没有你说得那么可怕。可能是你性格的原因...我也发现有的人容易有负面的情绪,看事情也容易 ...

......
作者: zzy123    时间: 2-5-2008 14:26
这里读书也不是免费的, 我们来了3个星期了, 在儿子的学校已经花了快300$, 包括校服,书本费,音乐课用的笛子, 孩子班上有个活动camp, 要出去玩三天, 190$, 一来孩子的英语不好,二来现在没有工作经济紧张,所以没有让孩子去. 其实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慢慢熬吧.

我们也是35了才过来的,岁数不小了.得赶紧找工作了.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14:38
这些东西都属于消耗品,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要花钱的,不用说国内了。不过找工作是硬道理,否则心不安啊!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4:57
原帖由 zzy123 于 2-5-2008 14:26 发表
这里读书也不是免费的, 我们来了3个星期了, 在儿子的学校已经花了快300$, 包括校服,书本费,音乐课用的笛子, 孩子班上有个活动camp, 要出去玩三天, 190$, 一来孩子的英语不好,二来现在没有工作经济紧张,所以没有让孩子 ...

你们去centrelink报到了吧,现在你们没有收入的话,孩子的补贴应该不少的,当你收到孩子的补贴,就不会舍不得给孩子花那些钱的了。加油!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5:06
原帖由 annyfs 于 2/5/2008 13:29 发表
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更重要的话,就不用到国内学中文了,父母教就好了。

这样辩论就开始乱来了. 如果你看我前头说的, 我说在启发方面父母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就算在填鸭教育里, 如果父母合适的辅导, 照样可以避免那些填鸭的问题, 照样可以让孩子不受害. 不过家教是很重要, 不可否认的重要.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5:13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13:53 发表
不知道你的经历和年龄,比较难以认同你的观点,我们也来了6年多了,一直在作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感觉是个很公平的社会,没有你说得那么可怕。可能是你性格的原因...我也发现有的人容易有负面的情绪,看事情也容易负面,相反,周围的事情和人也常常往负面上发展...还是奉劝,多多享受你在澳洲的生活吧!尤其是孩子,真的是好很多

没错, 在某些层次上的确如此. 但你越向上爬, 你越会发现那些种族和文化上的限制. 这里不是负面情绪的问题, 而是个事实. 如果你有机会爬, 你一定会发现的.

我并没有不享受澳洲的生活. 这儿已经是我的家, 也是我的国家. 但实事求是, 这儿也不是天堂. 基本上, 地球上没有天堂, 要不"神"干嘛要等你死后才让你去呢?... 哈哈! 至于孩子在这儿生活, 是有许多好处. 但也有许多缺点. 在这个问题上, 我不是说那边全部都好, 而是应该考虑到如何利用到中国和澳洲两边的优势, 给孩子一个更丰富的教育, 给他们打个牢固的底子, 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当然,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个平淡的人生, 那当然是那儿舒服那儿好了. 自己选吧.
作者: annyfs    时间: 2-5-2008 15:15
原帖由 ciprol 于 2-5-2008 15:06 发表

这样辩论就开始乱来了. 如果你看我前头说的, 我说在启发方面父母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就算在填鸭教育里, 如果父母合适的辅导, 照样可以避免那些填鸭的问题, 照样可以让孩子不受害. 不过家教是很重要, 不可否认的重要 ...

父母启发是一方面,学校教育是另一方面,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问题不是父母的启发教育好就能减轻孩子在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和状态的,而且素质教育主要还是靠大环境的。我是身临其中才能体会到孩子们的苦处。只是不知道你了解国内的情况有多少而已。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5:15
原帖由 zzy123 于 2/5/2008 14:26 发表
这里读书也不是免费的, 我们来了3个星期了, 在儿子的学校已经花了快300$, 包括校服,书本费,音乐课用的笛子, 孩子班上有个活动camp, 要出去玩三天, 190$, 一来孩子的英语不好,二来现在没有工作经济紧张,所以没有让孩子 ...

你还没看看那些私立学校的费用... 一年几万吧. 也别抱怨, 刚上学当然有些杂费. 你如果不要孩子去那些camp, 那你也不必付. 那些camp活动都是有选择性的.
作者: ciprol    时间: 2-5-2008 15:45
原帖由 annyfs 于 2/5/2008 15:15 发表
父母启发是一方面,学校教育是另一方面,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问题不是父母的启发教育好就能减轻孩子在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和状态的,而且素质教育主要还是靠大环境的。我是身临其中才能体会到孩子们的苦处。只是不知道你了解国内的情况有多少而已。

对国内相当了解, 去的也算频繁了. 问题是, 国内照样看到素质很好的孩子, 在这儿也照样看到素质很差的孩子. 父母, 家庭, 学校和社会等都是不可否认的因素. 如果来澳洲, 住的区域不佳, 学校选的不好, 那孩子的前途难说. 如果在国内, 家庭环境不错, 能上好学校, 那估计对孩子比这儿的那些不良学校要好太多了. 当然, 这些东西不能一概而论, 要看个别家庭状况. 但对于楼主的状况来说, 移民澳洲绝对不一定是最佳途径. 所以建议楼主三思更深一层的因素.
作者: ecolina    时间: 2-5-2008 20:35
感觉楼上思路有点乱了,而且有点怀疑楼上的真实身份和言语的可信性-----个人感觉啊,不要拍砖。
作者: dragut    时间: 2-5-2008 23:47
ecolina:"好的性格、心态和应变能力要比什么口算心算还有什么背诵课文重要的多。”
没错,但这些东西我的体会是基因层的,也就是与环境关系其实不大。实际生活中性格真正能发生变化的我只见过只有一种人--做过脑部手术的患者。不要以为让一个天生忧郁气质的孩子到澳洲的蓝天下就会变得开朗了,那是美好的幻想。
中国的教育对孩子压力是很大,但现代社会就是这样的高度竞争的环境,MONASH的大学教授们也有天天回家逼孩子做题的,给孩子一个所谓快乐的童年,就有可能让他失去一个更有意义的成年。
我们的孩子在很多身体和个性指标上是输给白种孩子的,这是种族的差异,不是任何人的错。在竞争中他们应该通过培养更强有力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把自己高智商和高度纪律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的缺点是弥补不完的,取胜只有靠发挥优点。
作者: ecolina    时间: 3-5-2008 09:29
嗯,楼上是个种族论和基因论。我不同意,我承认,性格很大程度天生,但是被虐杀的童年大家也见得不少,所以如果我对孩子的基因种族做不了什么的话,我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童年,施展的天地。

当然,如果你过于重视跟别人的较量和攀比,就容易患得患失。所以我不赞同你的论点。竞争是好的,但是不使用压迫和被迫,因为这些的背后有一种父母争强好胜和攀比的心理,这个恰恰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作者: annyfs    时间: 3-5-2008 09:49
原帖由 ecolina 于 3-5-2008 09:29 发表
嗯,楼上是个种族论和基因论。我不同意,我承认,性格很大程度天生,但是被虐杀的童年大家也见得不少,所以如果我对孩子的基因种族做不了什么的话,我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童年,施展的天地。

当然,如果你过 ...

说得好!
作者: ciprol    时间: 3-5-2008 15:25
原帖由 ecolina 于 2/5/2008 20:35 发表
感觉楼上思路有点乱了,而且有点怀疑楼上的真实身份和言语的可信性-----个人感觉啊,不要拍砖。

思路乱? 还好, 这里不是写书. 至于真实身份, 那我没办法. 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是虚拟的.
作者: ciprol    时间: 3-5-2008 15:29
原帖由 dragut 于 2/5/2008 23:47 发表
ecolina:"好的性格、心态和应变能力要比什么口算心算还有什么背诵课文重要的多。”
没错,但这些东西我的体会是基因层的,也就是与环境关系其实不大。实际生活中性格真正能发生变化的我只见过只有一种人--做过脑部手 ...

同意. 这个问题也许和父母对子女的长远要求有关. 拿出名的音乐家说, 没有一个没挨过打. 都是艰苦炼出来的. 光靠启发是不行的.
作者: ciprol    时间: 3-5-2008 15:32
原帖由 ecolina 于 3/5/2008 09:29 发表
当然,如果你过于重视跟别人的较量和攀比,就容易患得患失。所以我不赞同你的论点。竞争是好的,但是不使用压迫和被迫,因为这些的背后有一种父母争强好胜和攀比的心理,这个恰恰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竞争和压迫的分割并不明显. 所以, 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 也就是因为有压力, 所以才能产生竞争. 见过没有压力的竞争吗?

至于父母的好胜和攀比心理, 那当然有些父母是那样的. 但也有父母不是那样的, 给孩子压力是为了他们的未来, 是个学习的途径.
作者: 妞爸    时间: 3-5-2008 16:45
对于获得成就的人来说,童年被逼是一定的。举个例,那钢琴来说,统计的结果显示,有成就钢琴家从儿时开始到取得一定的声誉,平均练习时间超过15000小时,就是说如果从5岁开始到15岁技艺基本定型,每天练琴要超过4小时。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人不逼,小孩子绝对是不会练的。
话说回来,希望孩子成为钢琴家的父母是少数,而练了15000小时也不见得就能成钢琴家。家长在国内受到了扭曲的教育,就希望孩子不再重复这种经历。虽然认识到问题所在,但是无力改变国内的整体环境,所以就选择了出去。
在国内的大潮下,不容你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你想歇歇脚,换个方向,对不起,大家都在向前冲的情况下只能把你淹没。
作者: 美丽spring    时间: 3-5-2008 20:32
ciprol ecolina两位虽然观点不同.不过说得都很精彩,受益颇多.向你们学习了.
作者: ecolina    时间: 3-5-2008 23:23
我现在非常怀疑ciprol中文小学5年级水平,真得很厉害的中文-----不说观点。不过,在这里见过这么多移民过来的孩子和长大后的成人,你是我听说的唯一一个自称国内教育又让你如此留恋的人...佩服!不得不赞叹的你抗打击力。

作为1.5代移民-------你如果真的是小学5年级出国,而且向你说得你现在是成人有孩子,那你一定不能算是第一代移民....不知道你的英文如何?希望能和你的中文媲美...更希望你在从事专业工作中能游刃有余。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有点奇怪....确切地说,很奇怪...但是具体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作者: ecolina    时间: 3-5-2008 23:26
原帖由 ciprol 于 3-5-2008 15:32 发表

竞争和压迫的分割并不明显. 所以, 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 也就是因为有压力, 所以才能产生竞争. 见过没有压力的竞争吗?

至于父母的好胜和攀比心理, 那当然有些父母是那样的. 但也有父母不是那样的, 给孩子 ...


同学,注意:我说的是我反对压迫!你前半句还说的是压迫,后半句怎么成了压力了??完全两个概念。

我不愿意我的孩子是为了我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去上进,去努力------这不是他们应该拥有的人生。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