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dragon 发表于 3-11-2020 12:49:29

损失厌恶与改革家

《快思慢想》中有讲,损失厌恶大约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大的贡献。

amygdala 杏仁核 属于“威胁中心”。

有关威胁的讯息可能经由神经管道中的战斗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大脑处理情绪的部分,此时Amygdala活化。同样的神经回路也使愤怒的脸处理得比快乐的脸快:一堆笑脸中,一个愤怒脸相较于 一堆愤怒脸中一个快乐脸而更突出。

人脑与动物脑都有这种特别机制,对坏消息特别敏感。不好的字眼也通常会更快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人们警觉起来。在进化史上,哪怕快几百万分之一秒侦测到威胁,存活率也会增加。


这一个结论,有很多个著名的结论,比如婚恋专家的5:1说,友谊经营发数年,而友谊小船说翻就翻就只因一个行动等等;

而今天想到的是一句小小的话,“大范围的改革通常会失败”

如果受影响的一方有某种政治影响力,可能成为输家的人就会变得比赢家更积极、更有决心,结果也会更倾向于输家,也一定会比起初计划的代价更高、作用更小

改革通常包括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不追溯条款,例如以下情形:劳动力减少是由于(退休、辞职、死亡等原因造成的)人员缩减而不是开除;工资或福利的缩减只会在将来的工人身上施行。
损失厌恶是一种强大而保守的力量,它偏爱机构或个人对当前生活的细小改变。这种保守主义做派使得我们在邻里间、婚姻中和工作中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是引力作用让我们的生命无限靠近参照点。


所以,商鞅变法之后,把秦国弄得那么强大,结果被车裂了,五马分尸。

俾斯麦三朝元老,传说开国皇帝威廉一世,在家摔东西,说是受了俾斯麦的气,可是想到俾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一万个人给他气受,觉得自己受他一点气也正常,因此回家摔东西比较安全。
第二任腓特烈三世,在位较短。
第三任皇帝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二十九岁时接手的帝国经过俾相几十年的治理,非常强大。可以说,这个国家打一喷嚏,世界就得感冒。威廉二世年纪轻轻握有生杀大气,意气风发,如裕仁天皇,总想比画比画。
老臣俾斯麦自然是如辅佐威廉一世一样去劝诫,结果却是被劝告,廉颇老矣,告老还乡。

改革家能有如此结局的,结局之好,甩了商鞅几条街。

叹!


行者之心 发表于 3-11-2020 16:28:00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人,改变人不如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就会影响人,人被影响了就会影响世界。所以不着急去改变外在的,改变自己就好。。。{:9_611:}{:9_611:}

justforfun 发表于 4-11-2020 02:05:55

行者之心 发表于 3-11-2020 17:28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人,改变人不如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就会影响人,人被影响了就会影响世界。所以不着急去改 ...

哈哈,是太哲了。:y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损失厌恶与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