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登基后 为何要“崇文抑武”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葬于永熙陵。
r5drArXrntI 宋朝给人的感觉总是受人欺负,这大概也和崇文抑武有关。不过事物的好坏真是两方面,宋朝的文化发展也是一个大贡献。什么事情都不能一面论断{:9_595:} 感觉视频里并没有真正说清楚为什么要崇文抑武。历史上汉唐盛世的终结,都是起源自内乱,而不是外患。开国皇帝文治武功很难一直被后世守成者继承下去,王朝的稳定很大程度仰仗武将的忠诚度。削弱武将的势力,用文官来制衡,就成了相对合理的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