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dragon 发表于 5-8-2020 13:34:52

生命的意义——from 梦飞雪



2018-07-26 15:00星期四

古往今来,人们从宗教、哲学、文学诸多视角探寻着生命的意义。然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活着的人而言,却不会多花一点时间去思索这样一个难解的问题。只有当生命面临着威胁、死亡的利剑高悬于头顶的时候,人们才会惊恐地拒绝死神的造访,找出种种生的意义作为理由试图将死神拒之门外。

近日读了保罗的“当呼吸化为空气”,忍不住也思索起生死的问题。保罗作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医科硕士,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文学学士,一直在以文学和医学探索生死。他弃文从医,就是希望以科学挽救人的生命。可是只有当他自己罹患肺癌,与疾病的殊死斗争中,他才真正开始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生死的意义。一方面,死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医学有时候可以起死回生,有时候可以延缓衰老和死亡的进程,但是有些时候,医学的干预带给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尊严丧失、失却与亲人最终共享一段美好时光的机会。另一方面,当死亡逼近、生命的进程行将终结之际,人更要考虑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在保罗最后的日子里,他忍着病痛完成了最后一年的住院医生的工作,甚至一边吃着止痛片一边手术继续着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的工作,最终顺利取得了医师资格--虽然他再也用不到了。同时他还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拖着被肿瘤和化疗摧残的病体开始写书。完成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他的最重要的遗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保罗确定了他生命的意义,他继续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也将他的经历和感想记录在书里,试图将他对生死的理解转告给世人。他还选择了带来一个新生命留给挚爱的妻子。保罗这么优秀乐观积极的人,生命如此短暂,所幸他短暂的生命因为他的行动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虽不恒久但光辉灿烂。

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即使是想象死亡近在眼前,大多数人所想的不过是年长的父母将失去依靠,年幼的子女将失去照顾,伴侣亲人失去依托。难道生命就是为他人而活着吗?毕竟能够有所发明创新,能够为人类历史进程添砖加瓦这样的重任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大多数人能做的不过是生儿育女、养育后代,也算是为人类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在焦虑,忧心如果哪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间,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父母因为有妹妹在倒是不需我担忧。后来倒是想开了,一切自有安排,假如我不在了,孩子们也自然会有他们可去的地方,照样一天天成长,甚至更独立更坚强也说不定。死,不再是令人畏惧的话题;可是,生,似乎也了无生趣。

生之何其苦,死亦何所惧。正如杜甫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snapdragon 发表于 5-8-2020 13:39:48

两年前的夏天,是布衣群里最火的时候,大家共读一本书。

不知记忆是否又骗我,记得这本书也是樱版当时读了有发感受的。

这倒是和行者前几天的文,题目都相同。@行者之心

行者之心 发表于 5-8-2020 16:47:34

的确是这样,当死亡离人们很近的时候,人们才更愿意思索生命的意义,也更珍惜生命的机会。如同海伦凯勒的著名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样珍惜每一分钟。

snapdragon 发表于 5-8-2020 16:57:03

行者之心 发表于 5-8-2020 16:47
的确是这样,当死亡离人们很近的时候,人们才更愿意思索生命的意义,也更珍惜生命的机会。如同海伦凯勒的著 ...

1、您说什么都对。2、说什么我们都爱听。

如果说我在本坛里有位君子的话,那必须是您。
如果非要给这个君子加上一个定语的话,一定是谦谦

梦飞雪 发表于 5-8-2020 21:51:53

这本书我当时有跟书友们推荐过,可惜没有看到cherry的读后感啊。

梦飞雪 发表于 5-8-2020 21:52:57

annahw 发表于 5-8-2020 16:57
1、您说什么都对。2、说什么我们都爱听。

如果说我在本坛里有位君子的话,那必须是您。


那就特此感谢谦谦和娜娜的捧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的意义——from 梦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