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温联 2020-06-14在我心目中,海明威和杰克伦敦是真正的硬汉,他们和中国文人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作品总给人一种阳刚的力量。
《永别了,武器》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家境殷实的美国青年亨利在意大利读建筑学,结果却参加了意大利部队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军队中是一名中尉,负责一个救护车车队。在战斗中亨利受了伤,转入米兰的一家医院。
他以前就认识的英国护士凯瑟琳在医院中照顾亨利,两人陷入热恋之中。结果如同一切欢愉一样,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凯瑟琳怀孕了。
伤好了的亨利返回军队,这时正好赶上意大利军的大撤退。撤退途中因为种种变故亨利被意大利宪兵抓住,被怀疑是德国间谍。就在他要被在战场上就地枪决的时候,勇敢的亨利努力逃脱了。经过一番曲折,他找到了凯瑟琳,两人又在朋友的协助下划船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瑞士两人过上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生活,然而最后凯瑟琳在生产中和胎儿双双死于难产。失意的亨利冒着大雨走回旅馆。。。
海明威的书首先谴责了战争。战争是人类所发动的最为荒谬,无理性和残暴的事。战争的发动者或许有他们的理由,但对于士兵,他们所得到一切不过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在战场上要么去屠杀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要么被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所屠杀。人性中难得的一点善念,友情,和理性都被赤裸裸的仇恨,恐惧和残暴所压制。所以一场战争,无论出于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难以掩饰其本质的邪恶和黑暗。
海明威虽然拥有硬汉的性情,他所塑造的人物和他本身都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但他却拥有一颗悲剧的心,带有古希腊式的悲剧美。在他笔下,无论是《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丧钟为谁而鸣》罗伯特,还是《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虽然都不缺乏勇气,力量,才智和耐心,然而最后都是无可奈何的失败者。连同海明威自己最后也用一把大口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和海明威相比,毛姆的作品有更高的意识等级,也给人带来生命的希望。海明威笔下的人物,终究是在这个世界中的奋斗者,他们虽然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但他们的目标终于局限在这个世界,他们所期望的不过是这个世界能给与他们最基本的幸福生活,然而在这个世界寻找幸福就如同捞取水中的月亮一般,终究要以失败告终。
这是一个似乎让人费解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梦想的国家,然而看看美国文学,他们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似乎无一例外表达的都或多或少是梦的破灭,从《伟大的盖茨比》,《嘉莉妹妹》,《白鲸》,《杀死一只知更鸟》,《汤姆大叔的小屋》,《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一岁小鹿》到海明威的几部最优秀的作品,似乎都在表达梦想的破灭。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许是这个梦在最开始就有了分裂,精神领域的追求一但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往往会被物质化的“现实生活”所污染。当一个高尚的东西不再纯粹,它或许比本来就低劣的事物更加有害。
现在我有些理解毛姆作品中的人物,《刀锋》中的拉里放弃自己几乎所有的财富而去当一个贫苦的司机,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更是彻底抛弃了家庭和职业。只有在这样的决心下面,他们才能保守自己精神生活的追求不会被世俗所污染。这也许和佛陀放弃王位的出家,甚至耶稣所说的,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都有相通之处。
所以美国梦破碎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同时追求两个难以调和的目标:精神的自由平等和物质生活的富足。而这一切最后也都反映到他们的文学中,反映到亨利最后在大雨中失落地返回旅馆。在旅馆中,他又要进行什么样的反思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