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你能有澳洲政府囤这么多这么久?
论坛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c5NTc2Ng==&mid=2649595879&idx=1&sn=f8796812837ddbff8566834fb42ec05d&chksm=83705cfeb407d5e82484772cd1b7761c3d81065a33aa862e7019909bb10c856f469ed88cd849&token=1368771418&lang=zh_CN#rd2月29日ABC News新闻说,在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的多个秘密地点,预先放置了价值约1亿澳元的医疗用品(包括2000万个口罩,抗生素,疫苗和基本的消毒洗手液等医疗物资)。
澳洲政府为了应对万一发生生物恐怖袭击,医疗紧急情况或流行病大爆发,十多年来一直在悄悄囤货。
这些被称为国家医疗储备(NMS)的物资,被存放在澳大利亚各地仓库中。由于担心恐怖分子袭击,每个地点都是保密的,受到严格的安全保护。
它们不是仅仅堆放在地上,而是分门别类用塑料包裹好了,并放在巨大托盘上,这样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更快地运送。
最近一次大规模地使用NMS,是在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期间。政府发出了超过900,000疗程的抗病毒药,价值约2,900万澳元,还分发了210万件个人防护用品。
自从新冠病毒成为世界紧急医疗事件以来,澳洲政府就一直在囤和此次疫情有关的物资,这样的防护口罩已经囤了数百万个。
迄今为止,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已经向全科医生、医务工作者、药剂师、有关的边境高危人群分发了超过140万个手术口罩。
卫生部长Greg Hunt说,首要任务是保护一线临床医生。将与各州和领地、初级医疗系统合作,以确保将物资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来了解一下这段时间澳洲政府还做了些什么。
联邦政府上周四启动了应急计划,按照假设会有流行病大爆发来运行。
AUSMAT(澳大利亚医疗救助队)应召入伍。
如果爆发,可以考虑在医院建筑外设立专门的“发烧诊所”,取消非紧急手术,或将其转移到私立医院。并在门诊部设立诊所,为大量患者涌入提供能力。让退休医生恢复工作以增加医务人手。
如果需要,每家医院都有一些隔离人员的程序。
澳大利亚当局正在采取“围堵”的方法,试图通过将已确诊的病例控制在个人、家庭或受影响单位中,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有权强迫人们进入隔离区。
周四举行会议后,对所有来自中国的非澳大利亚居民的旅行禁令又延长了一周。
禁令每周都会评估一次。只有在“非常有信心”该病毒在湖北以外的中国其他省份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放宽目前禁止大学生从中国进入澳大利亚的禁令。
如果疫情情况升级,当局可以取消大批人群聚集的活动。
卫生部长Greg Hunt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该计划中的所有要素都与我们的大流行性流感计划非常相似。我们是在十年前从猪流感中吸取教训的。”
他强调,对于80%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轻度疾病。
“我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果我们的医院和医疗系统出现激增的情况,要确保我们有足够的人员配备。” 最近由于韩国、意大利、伊朗确诊人数上升,澳洲有些人开始囤货。这种疯狂的情绪,蔓延得越来越厉害。有人囤了很多Panadol(退烧药),有人囤了5—8个月的食物,也有人囤了差不多三个月。
悉尼最有名最富裕的华人区Chatswood(745),米抢完了,面粉没了。
Costco超市蛋抢完了,卫生纸一包都没有。
有些人是盲目跟风抢购囤积。
这种抢购一空的照片,在许多微信群里转发。
有人传是政府呼吁市民囤货的,我找来ABC News的链接看了。实际上是昆士兰大学病毒学家Ian Mackay说:“如果事情中断了食物的供应链,我们需要考虑您是否有足够的药物和基本食物,例如罐头食品,一些面食或可以为我们提供纤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两周的食物。”
首先,他不代表政府;其次,这位专家是建议囤两周的食物;采访里他还告诫不要恐慌性购买或囤积食物。
唉。不能听风就是雨啊,不能选择性只看一小段啊。
你囤的不是货,你囤的是恐慌。
内政部长Peter Dutton对9号台说:“我们对人们在家里囤积药物和个人保护用品,口罩等感到担忧。”
“人们无需恐慌,而是需要冷静并理解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截至今天,中国死亡人数2873,但这个数字里,湖北占了2761啊。其它省,湖北的邻省河南死亡人数较高。广东、浙江、湖南虽然确诊人数过千,死亡人数都没有超过两位数。
看看澳洲,确诊27人(其中10人为日本邮轮撤离人士),已康复15例(来自武汉)。
昨天凌晨,澳洲出现首例死于新冠肺炎的78岁男子。但他是从钻石公主号邮轮撤离的啊,那艘游轮,就等于是翻版的小武汉。
澳洲是个岛国,地理位置真的是得天独厚。加上澳洲只有2500余万人口,地广人稀,很多家庭都是独门独院。
户外有那么多的公园和海滩,澳洲人又特别热爱运动,不论大人孩子,各种球类、跑步、骑车、徒步、冲浪等等。澳洲还有这么这么好的阳光,热爱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经常到户外跑一跑晒一晒,那些什么病毒细菌,也不容易上身呀。
澳洲的医疗质量也相当好,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2019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榜单,前五名是:冰岛、挪威、荷兰、卢森堡、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排名第五。公共卫生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加上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对付病毒非常有利的条件。
那么,你在恐慌什么? 担心澳洲像武汉一样吗?
澳洲不可能变成武汉。
武汉之所以这么多人感染,为什么?
因为武汉一开始隐瞒。人民日报李泓冰报道,武汉有关部门不仅仅封锁信息,还让易感人群不戴口罩以免引发公众恐慌。
1月18日,百步亭社区还如期举行第二十届万家宴,4万多个家庭参加。所有人都没戴口罩!
一位到武汉考察过的病毒学家对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珊说:“武汉的肺炎疫情已经非常严重,都快到战争状态了,怎么还没有人拉警报呢?武汉没有在传播初期控制住病毒,很快会造成大面积感染。”
而澳洲政府对待疫情一直都很公开透明,每一例患者和疑似,媒体都有报道。
那么,你还在恐慌什么?
武汉确诊和死亡人数之所以高,据金银潭医生说,这些患者很多都在外面漂泊了十天半个月,或者即使收入医院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些病人送来抢救一两个小时候就去世了。
而这些患者,在外面漂泊的时候,又传染了给别人。
即使武汉在1月23日封城,之后湖北许多城镇也陆续封了,但并没有做好隔离,大家还在交叉感染。
人们为了买菜买日用品,市民在超市里彼此摩肩接踵,戴口罩有用吗?这些菜,这些食品,如果潜伏期的人摸过,你再带回家,很可能就把病毒带了回去。而且超市里的封闭环境加上中央空调,是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只要有一个人被感染到,那么全家人都有可能受牵连。
没有做真正的隔离,才令武汉的疫情一直在蔓延攀升。
澳洲不可能像武汉这样交叉感染。我前面说了:澳大利亚当局正在采取“围堵”的方法,试图通过将已确诊的病例控制在个人、家庭或受影响单位中,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看看澳洲华人目前做的隔离工作,为了让中国返澳隔离的群友放心,志愿者们自发建了不少互助群,隔离的人需要采购什么,在群里说一声,住附近的热心志愿者就会接单。对接上的群友互加好友,约好时间,把采购好的物品送上门。不接触,不见面,用微信通知对方已送达,摆放在车道或门口,相互保障安全。
需要隔离的朋友,志愿者们在这帮您采购
土澳人特别热心乐于助人,各个社区都有许多不同的义工。我相信澳洲肯定不会大部分小区都感染,若某个小区真的需要隔离,其他区会有许多陌生的志愿者为你采购食物。饿不着你。
那么,你到底在恐慌什么? 昨天我去采购,在我们这个区,商场里还和往常一样,Woolworths和Coles两大超市货物充足。甚至华人店里,货架上也依然有货。
大米还有很多。
就连免洗洗手液都有不少。
有人说因为我不是住在华人区。那么,华人区的你们,至于如此恐慌吗?
看看现在各个微信群里发的照片,看看华人圈里讨论的囤货,看看那些抢购一空的货架,看看弥漫的焦虑情绪,这是我们想过的生活吗?
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病毒的恐惧,每个人都像惊弓之鸟。问一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预防新冠传播的最好方法是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如果你没有水和肥皂,那么免洗洗手液也是OK的。
勤洗手,少去大型集会凑热闹,不传谣不信谣,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文章不要点开看,那些制造恐慌的言语就别盲目跟风,自己更不要去传播恐慌。不给社会添乱,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生活,并没有你想像的如此不堪。
这篇文章在公众号的点击率至目前已到5.1万次,好成绩。可是也引来个别网友的争议,我不是很看得懂。 这两天采购,看看我囤了些什么,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现在都是存货,下一步的货源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我是打算一切照常。不会转门屯货。 5years 发表于 3-3-2020 12:28
我是打算一切照常。不会转门屯货。
柴米油盐酱醋茶,你不当家就不用关心。 那些调料每样两瓶就足够了,但是有些人一买就会买很多,让别人无处可买。 有的人可能是囤货再高价卖出。 静观其变:lol 妮南 发表于 3-3-2020 12:48
这篇文章在公众号的点击率至目前已到5.1万次,好成绩。可是也引来个别网友的争议,我不是很看得懂。
今天是68335的阅读,我们公众号的关注今天超过5000了。
因为我文章里说澳洲不会变成武汉那样,武汉这么多人感染和死亡,是因为一开始武汉瞒报,还有没有做到真正的隔离。
被国内的人喷,说我造谣。
我文章里写的清清楚楚:“人民日报李泓冰报道”
还有人自以为是地拿澳洲山火来喷我:李泓冰为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人民日报没有上述报导,李泓冰本人也没有在公开渠道、媒体等发表上述言论。造谣伤品,且行且珍惜。山火靠天时,防疫靠地利,还没到你考试的时候。
我写文章最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来源是1月21日人民网评:《面对疫情,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作者:李泓冰 妮南 发表于 3-3-2020 13:09
这两天采购,看看我囤了些什么,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现在都是存货,下一步的货源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我没有囤,真的没必要 5years 发表于 3-3-2020 13:28
我是打算一切照常。不会转门屯货。
我也是 妮南 发表于 3-3-2020 14:37
柴米油盐酱醋茶,你不当家就不用关心。
我们家就是我当家啊,这些都是我负责,我也没囤 jasonqin80 发表于 3-3-2020 15:44
那些调料每样两瓶就足够了,但是有些人一买就会买很多,让别人无处可买。
厕纸是最夸张的,抢厕纸真是莫名其妙。 家中有粮心不慌。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有了。 上个月我就囤好所有消耗品了。别的不去说了,就2000万个口罩就安心了?就觉得澳洲政府特别可靠了?有没有基本的计数能力啊?澳洲人口2500万,一次性口罩3-4个小时换一次。2000万个口罩够澳洲人民用多久,一天?呵呵,你觉得普通老百姓会有任何口罩配额给你吗?这点光医护人员都不够分! 政府的库存口罩主要是提供给医院、养老院等卫生保健相关行业。居民现在去药房买口罩也不一定能买到。
我只是关心的是中国供应链,主要是华人食品油盐酱醋,还有不少本地食品生产也需要中国包装材料,至于生活用品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家里的存货用一年没问题。 kevin妈妈 发表于 4-3-2020 09:47
今天是68335的阅读,我们公众号的关注今天超过5000了。
因为我文章里说澳洲不会变成武汉那样,武汉这 ...
国内的居民正在伤痛之中,敏感期,也需要一段时间心理疗伤,更何况疫情还没结束,他们可以接受官方电台或人民日报的负面新闻。
也许会对海外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哪怕是事实或引用,也存在抵触心理。 我也没囤,不过老早之前超市特价就多买了些米
不过我也不反对囤的人,只希望别囤太多,让其他人买不到:yl: 春浅 发表于 5-3-2020 10:05
我也没囤,不过老早之前超市特价就多买了些米
不过我也不反对囤的人,只希望别囤太多,让其他人买不到
我反对的是疯狂抢购囤货的人,现在那些人都疯了 若问你赞成囤货吗?我不赞成。
超市被搬空的东西食品越来越多,今天再去一家Coles 看看,很多货架空了:
米
面粉
意大利面条
盐
油
廁所纸
面巾纸
洗衣粉
洗衣液
妮南 发表于 6-3-2020 19:39
若问你赞成囤货吗?我不赞成。
超市被搬空的东西食品越来越多,今天再去一家Coles 看看,很多货架空了: ...
理性很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很多人就会失去理性,不用大脑思考。
昨天我和往常一样,每周去采购一次,还是和以往一样,采购一周的食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