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虚拟网络- freeoz 唯一的正确方向
一直关注论坛, 但没有任何精力去看 这么多的帖子, 如果一个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受限,那基本上做起任何事情来,难度都会翻倍的增加。看起来论坛的上争吵,在最近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缓和,大家冷静一下,仔细想想一下自己真正要为这个论坛的前途做哪些事情?
如果条件所限,那又会做哪些事情?
从历史发展来看,freeoz持续这些看的成绩 均来源于一次上海的碰头会。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要提出来, freeoz下一步的跃迁里面必然要有 实体的见面会议,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所有的网络论坛都是虚的,过去的几年里,在家园版,在内版, 少说也有几千万字的发言,成百上千的网友交流中, 有对freeoz 真正 有积极意义的 成果,太少了。
如果freeoz不走出虚拟的网络, 电脑屏幕后面的 ID 永远不会互相信任,沟通永远是低效的, 做不成任何事情。
如果没有27年南湖游船, GCD 也不会有影响中国近100的成果。
所以我在此 向所有对 freeoz 怀有热情的人们,发出呼吁,你们要是真正的想做点事情, 走到前台来 如果不从虚拟网络 ,走向现实, 很难有重要的事情在 freeoz 实现,而且稍有不慎可以造成大错,比如 伙夫事件。
虚拟网络就像是一团棉花,让想使劲的没法使, 让会钻空子的人轻松钻空子,权力越大,网络虚拟性产生的危险也越大。
隔壁的成功,其实并不复杂,我相信他们的核心领导层都已经实现了在现实中“很熟悉”程度。
我们这里,当你面对电脑屏幕的时候,其实你很难想起某一个ID 是什么形象,因为都一样,都是文字印象。 走向现实, 就要有一个物理上的总的权力中心, 这就和 澳大利亚为什么要在 canberra 建立一个 首都一样,你不可能让国家权力中心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在电话里 电脑上讨论国家大事。
freeoz 走向现实的道路,过程不一定会平坦,也不一定会完全公平,但如果走出这一步,将会给 论坛带来历史性的变革。
如果人们仅仅在电脑后面,那论坛的网友永远都是一群没有力量的人,没有一个力量中心,无法调配论坛所在的资源,无法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权力中心(以往的议事员们仔细想一想,你们当议事员的时候除了打字与人辩论,能做到哪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
具体如何召开freeoz的实体大会,我们在网络上可以先期策划,做到精确有序 有组织 有计划 有成果的进行。 对的 我见过老大为 UB CELLO THEWALL
所以感触就多点
但是也不是绝对 譬如SUNNYDAY MANSON 梦J 。。。 没有见过; 感觉神交很久了
现在其实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就是贡献多的人 能不能多得到一点回报 包括论坛的“权限”和“说话权”。
否则持续坚持付出的人 不可能有
这个是公有制下 怎么改善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譬如你愿意不愿意 一天投入几个小时 没有回报
SUNNYDAY的老婆 曾经让他孩子把尿撒在键盘上
老丐 和 XX :因为老婆和老公反对 都要用化名
UB CELLO也没有办法一直坚持第一线
我自己 老婆曾经痛骂。 最近淡出了 才好点。
很现实的 。。。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 很难 只能是不死不活。
我只能提出问题 我没有药方。
但是我感觉这个是巨大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mite 于 5-5-2012 14:51 编辑 ] 原帖由 mite 于 5-5-2012 14:45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对的 我见过老大为 UB CELLO THEWALL
所以感触就多点
但是也不是绝对 譬如SUNNYDAY MANSON 梦J 。。。 没有见过; 感觉神交很久了
现在其实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就是贡献多的人 能不能多得到一点回报 包 ...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这个东西,如果 不在现实中当个事儿来搞的话, freeoz 肯定不会有进步的。
即使有一点点公共的力量 ,也会被虚拟的网络滥用的。
所以这是一个“结” 所谓症结, 这也是我接触 论坛2年多来深刻体会的。 原帖由 flydragon132 于 5-5-2012 14:51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这个东西,如果 不在现实中当个事儿来搞的话, freeoz 肯定不会有进步的。
即使有一点点公共的力量 ,也会被虚拟的网络滥用的。
所以这是一个“结” 所谓症结, 这也是我接触 论坛2 ...
同意
制度搞得再好 没有平时网下的交流 确实是问题
有了 比没有好 应该提倡
确实是个“结” 我也只见过 不几个人 ,虽然时间短,我却觉得真的很重要。
我觉得“走向现实”这个方向 肯定是“唯一”的出路, 不然 这个网站不会有任何质的改变, 机构变化来变化去,实质还是一样的, 说不好听点,一群乌合之众。
具体如何走向“现实” 有很多东西是要突破的,比如目前的权力结构 , 是不是大家都认为按照此方法形成的机构没有什么力量 ?
有很多的基础的理论 值得推敲,比如 公有制,和民主, 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突破性的理论创新, 那期望 网站能有积极的改变, 希望很淡。 现在可以网络face to face 会议嘛,msn就可以,gtalk也可以,很简单。 很多人热衷的公有制, 这真的是个伪概念,在成员均为虚拟的情况下, 成立的任何“权力 ”都是没有基础的。
没有基础的“权力” 是件很可怕 的事情,也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基础,就是没有来源,任何权力都是空 着来 ,空着走的。
我最开始住悉尼的时候, 对当议事员还挺热衷,后来我争取当议事员,但随后发现,发了议事员 ,其实你和普通的网友 的功能没什么大的区别, 你还和别的议事员很难交流。
获取信息的民方法,还是一样 ---- “浏览帖子” ----- 决定事情,的方法还是一样 ---- “点点鼠标 打打字而已”, 我想这也是很多的以前离开 freeoz的人 离开的真正原因之一:
也就是 在freeoz想做正确的事, 没有资源 , 发现什么都做不了,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一点劲没有。所以当人们发现这个道理的时候 ,
想写文章的,去别的论坛开主帖 , 那里观众更多,
想做网站的,自己申请域名,自己做网站。
还有的人,发现泡在这个论坛上,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很小了,就长期潜水。
目前用这个论坛的人,有一些是流动用户 ,有一些是目的性热情度较高的用户。
这就是freeoz 的现状。 原帖由 Maobama 于 5-5-2012 15:00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可以网络face to face 会议嘛,msn就可以,gtalk也可以,很简单。
这个只能做为辅助手段。 在正式会议的策划 期, 或者 权力成员的日常交流 , 都可以。 当初喜欢这个论坛,是因为网友在某些信息方面能提供的启发和帮助比自己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人提供的更多。
我们有少数人后来从网友变成了朋友,还有一些从没见面却一直真诚鼓励互勉的网友。若说网友聚会会让你从网络走向现实,增进了解,但我们要看到不少在论坛上搞得针锋相对的管理人员或网友,私下里也都见过面。
网络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用它取代生活内容。
回复 #1 flydragon132 的帖子
碰面能促进团队的情感,这一点我赞同,但以来碰面来解决目前或将来的问题,我觉得不可行。本身论坛的团队就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可能定期碰面,即便是网上定期碰面也非常困难,正如老麦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过去活跃的管理团队成员都因为对论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对家庭或工作都有相当影响,从而导致一些家庭问题产生。
我人觉得对目前困境的解决办法,一个是要简化法规,将权力和资源尽力下放给版主和普通网友,简化管理架构;另外一个,论坛资源有限,集中资源做好信息交流平台,不要做超出论坛能力的事情。 原帖由 ubuntuhk 于 5-5-2012 15:30 发表 http://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碰面能促进团队的情感,这一点我赞同,但以来碰面来解决目前或将来的问题,我觉得不可行。
本身论坛的团队就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可能定期碰面,即便是网上定期碰面也非常困难,正如老麦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
这就是 我提到的 “结” , 团队的力量 可以来自很多地方,但越是核心的权力 就要越频繁的接触。我只能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freeoz 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里只能成为大家聊天侃的地方。 所以说澳洲这种人口稀少的社会,生活方面 可能还不错,要想做点事业。。。 其实哪怕在悉尼 或者 猫本这样的城市 ,能组织2-30 人的见面,其中有3,5 个核心人物, 就可以了。核心成员一旦决定,其它的组织交流 形式视具体条件而定就可以了。 原帖由 flydragon132 于 5-5-2012 15:5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是 我提到的 “结” , 团队的力量 可以来自很多地方,但越是核心的权力 就要越频繁的接触。我只能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freeoz 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里只能成为大家聊天侃的地方。
论坛本来就应该是大家聊天的地方,现下活动只应该为辅。 原帖由 flydragon132 于 5-5-2012 15:56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就是 我提到的 “结” , 团队的力量 可以来自很多地方,但越是核心的权力 就要越频繁的接触。我只能说,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freeoz 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 这里只能成为大家聊天侃的地方。
把论坛办成大家喜闻乐见的聊天场所,就已经很好地满足了大家对论坛的功能需求了。
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核心管理团队频繁线下接触是不可行的,除非论坛有足够的资源养活这些人,他们不用管家庭、不用管工作。 你怎样去看新足迹? 新足迹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成功,并且还可以继续成功, 我很看好。 有些ID一直都不是虚拟的呀?比方咱们,倒是找过我的朋友多不透露自己的ID给我。 把论坛办成大家喜闻乐见的聊天场所,就已经很好地满足了大家对论坛的功能需求:handshake 利用网络平台,线下网友自发组织,互帮互助是现实可行的走出虚拟的方式
核心管理应该是幕后维持和支援网络平台的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 有效的方法,智慧的手段, 赶超新足迹也不是不可能。
相信freeoz也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原帖由 flydragon132 于 5-5-2012 16:13 发表 http://www.hioz.net/ibbs/images/common/back.gif
新足迹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成功,并且还可以继续成功, 我很看好。
我们和他们很不一样
他们如TIGTAG 是私人论坛 我们是业余+公益 原帖由 flydragon132 于 5-5-2012 15:30 发表 http://www.freeoz.org/i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哪怕在悉尼 或者 猫本这样的城市 ,能组织2-30 人的见面,其中有3,5 个核心人物, 就可以了。核心成员一旦决定,其它的组织交流 形式视具体条件而定就可以了。
前任管理人员们也并不是没有见过面,比如组织商议NGO之事。
一,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论坛看成自己的,悉尼5个人见面后就能宣布这个论坛将由5个人来掌管?或是墨尔本6个人见面也宣称这个论坛由我们这几个人管理?
二,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也生活,这个论坛只能当作是自己的一项公益事业而已。
三,即使5人、6人管理人员面对面商议,也不能避免大家对某些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四,若觉得私营更好,那只能自己创立一个新论坛了。 Freeoz应该做网络平台,开版的门槛应该尽可能地低,有开放的平台就会有人才聚集。
当所有版主都有自己的天地,都可以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时,都能在其中实现自己的想法时,这个论坛就有生命力了。
管理人员尽可能地少,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协调、监督版块之间的竞争按规矩进行。他们可以是完全志愿者,也可以在有限商业化后领部分薪水。
论坛共有制不应该改变,论坛的今日是多年来十几万会员共同参与的结果,所有试图私有化的行为必将给论坛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网络上的论坛管理,管理层可以管得宽,但必须是私有制;如果论坛是公有,就一定要成为“小政府”; 如果论坛是公有,而且管得还宽,那么很多主人就要造反了。 虽然我通过网络平台结实了很多朋友,参加很多活动,但论坛就是论坛,不参与活动,或者没法参与活动的人还是更多。出来见面的毕竟是少数,这些人结合到一起,容易形成小圈子,要谨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