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03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券外汇] 在知钱俱乐部看了一个文章,我个人觉得写得不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7-4-2010 20: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倾听谁的声音?
作者:向班长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590 时间:2008-11-27 17:13:06 【字体:小 大】


倾听谁的声音?  

   

投资,就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信息从何而来?观点如何取舍?  

   

政府——用心良苦却成空。  

维稳,从奥运到现在,越维越不稳。救市,从三千到两千,越救越崩溃。但温总理能说市场会崩溃,快逃吗?那不一夜之间就跌到1000点了?  

牛市里,2000点时,政府很担心泡沫的出现,呼吁大家防范泡沫风险,你要这个时候出来就傻了,政府担心,那泡沫就一定会出现,所以你与泡沫共舞好了。泡沫靠唾沫是喷不下去的,必须要中国神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盘股吸干资金,泡沫才会下去。牛市高处,不胜寒,政府知道要出事了,泡沫要破了,人们的“财产性收入”即将化为灰烬,于是要想办法保护人们的“财产性收入”,后来的事大家都看到了。  

政府有时象父母,你小时候怕你早恋,让你不要谈恋爱,结果错过了班上最好的青梅竹马。你老大不成家又急得要命,无后为大,结果你一着急又嫁错了人。一辈子就这么毁了,怪父母吗?  

结论:政府的话,有时得反着听。  

   

机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基金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规模X1.5%,卖基金是其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它们在6000点看多一点不奇怪。  

券商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交易量X0.15%,让你不断买卖是其主要工作,所以它在大牛市和大熊市都让你不断进出。  

值得安慰的是,由于他们一直这么忽悠,最后他们自己也信了,所以在牛市里券商从业人员是挣得最少的,在熊市里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套得最深的,他们从投资人身上赚的钱最后又被上帝拿走了。  

我们在F10上看的研究报告,很多是基金经理为了买股票或者买了以后让券商的研究员写的,研究报告不是发现其价值,而是证明其价值。券商的最佳分析师都是基金经理评的。基金公司每年都要付给一个券商几十万上百万的研究报告费用,不是用现金支付而是用交易量支付,交易量是什么,就是持有人的钱。知道这个,你就能理解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中国基金经理们为什么搞出这么大交易量了。  

有个知名的合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号称“百年老店,投资传奇”,其口号是“中国投资人的国际投资专家,国际投资人的中国投资专家”,结果却把QDII搞到了3毛钱。如果对全球金融风暴真不知道,那是水平问题,在全球泡沫的顶峰发基金,这又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国内老牌的基金公司,其广告语是“投资价值发现者”,就是它在牛市最高峰时不断发基金圈钱。  

“送礼就送脑白金”。脑白金真的有那么多功效吗?信则有,不信则无。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有他的局限性,有时候是因为其智慧和知识,有时侯是因为其立场和利益,有时候是本能,所以,我们要兼听明辨慎思。先给你免费的东西,一定是为了后面付费的东西。可惜的是,大家都指望通过免费的东西来挣钱。  

结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媒体——鹦鹉学舌  

前些时4万亿救市刚刚推出时,碰巧北京的金博会举行。我应邀去参加一个知名门户网站的访谈,专门谈救市的效果。结果后来网上出来的东西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我讲的最核心的观点都被删除了。比如我讲“今年,温总理是是救灾的英雄,春天的雪灾,带着人民解放军一夜就铲完了,第二天通车。但经济的寒冬需要时间,需要等春天到来融化,不可能一夜之间跨越。”。一些朋友告诉我,主流媒体都已“不能”再唱空。所以,我们听到的都是“利好”。  

媒体的一半是政治“软文”,一半是企业“软文”。真正的硬新闻,真实的声音,凤毛麟角。  

加上一些媒体从业人员比较年轻,还不善于辨别真伪,甚至没有投资的经验,容易流于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比如,某网站推出的并被封为该网站财经频道顾问的60多岁的华尔街“神童”,到现在还在说迷你熊,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你熊了,迷死人了。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老的神童了。据说,此人只不过是美林证券硅谷地区营业部的负责人,结果几十年后在中国大陆成了美林证券的副总裁了。还有罗杰斯那厮,就根本不知所云,天下第一忽悠。每次上台据说都是10-20万元的出场费,主办方让其说什么就说什么,媒体再断章取义地进行报道,面目全非。堕落至此,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美国确实不行了。  

媒体的盈利模式是注意力经济,靠注意力吸引广告,所以,它注定了它的角色。芙蓉姐姐的成功是网络的成功,超级女生的成功是电视的成功。但他们都不是受众的成功,他们毒化了我们视觉和听觉,而很多人还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结论:于无声处听惊雷。  

 



倾听谁的声音?这是一个必须想清的问题。  

   

   

声明:  

1、本文请勿转载。提示潜规则的人,会有不测的风险。本人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写这个东西,目的在于为俱乐部会员们做点实事,说点实话。  

2、本文中列举的现象都不是我所熟悉的人,但我都经过核实。我在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媒体都有不少好朋友,他们都德才兼备。  

3、上篇文章中谈到的科力远,《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其做假帐的新闻,请注意搜索查阅。在此前提下,我以前对它的评价会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7-4-2010 20:11:49 | 只看该作者
机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基金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规模X1.5%,卖基金是其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它们在6000点看多一点不奇怪。  

券商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交易量X0.15%,让你不断买卖是其主要工作,所以它在大牛市和大熊市都让你不断进出。  

值得安慰的是,由于他们一直这么忽悠,最后他们自己也信了,所以在牛市里券商从业人员是挣得最少的,在熊市里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是套得最深的,他们从投资人身上赚的钱最后又被上帝拿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7-4-2010 20:17:2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F10上看的研究报告,很多是基金经理为了买股票或者买了以后让券商的研究员写的,研究报告不是发现其价值,而是证明其价值。券商的最佳分析师都是基金经理评的。基金公司每年都要付给一个券商几十万上百万的研究报告费用,不是用现金支付而是用交易量支付,交易量是什么,就是持有人的钱。知道这个,你就能理解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中国基金经理们为什么搞出这么大交易量了。  

有个知名的合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号称“百年老店,投资传奇”,其口号是“中国投资人的国际投资专家,国际投资人的中国投资专家”,结果却把QDII搞到了3毛钱。如果对全球金融风暴真不知道,那是水平问题,在全球泡沫的顶峰发基金,这又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国内老牌的基金公司,其广告语是“投资价值发现者”,就是它在牛市最高峰时不断发基金圈钱。  

“送礼就送脑白金”。脑白金真的有那么多功效吗?信则有,不信则无。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有他的局限性,有时候是因为其智慧和知识,有时侯是因为其立场和利益,有时候是本能,所以,我们要兼听明辨慎思。先给你免费的东西,一定是为了后面付费的东西。可惜的是,大家都指望通过免费的东西来挣钱。  

结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7-4-2010 20:17:47 | 只看该作者
加上一些媒体从业人员比较年轻,还不善于辨别真伪,甚至没有投资的经验,容易流于断章取义,哗众取宠。比如,某网站推出的并被封为该网站财经频道顾问的60多岁的华尔街“神童”,到现在还在说迷你熊,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你熊了,迷死人了。这大概也是世界上最老的神童了。据说,此人只不过是美林证券硅谷地区营业部的负责人,结果几十年后在中国大陆成了美林证券的副总裁了。还有罗杰斯那厮,就根本不知所云,天下第一忽悠。每次上台据说都是10-20万元的出场费,主办方让其说什么就说什么,媒体再断章取义地进行报道,面目全非。堕落至此,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美国确实不行了。  

媒体的盈利模式是注意力经济,靠注意力吸引广告,所以,它注定了它的角色。芙蓉姐姐的成功是网络的成功,超级女生的成功是电视的成功。但他们都不是受众的成功,他们毒化了我们视觉和听觉,而很多人还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结论:于无声处听惊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9 收起 理由
老顽童 + 49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7-4-2010 20:19:5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

下一次经济危机还会出现的..

理财产品的受害者还是会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3-4-2010 21:25:12 | 只看该作者
做个记号,空下来看,这几天忙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3-9-2025 23:38 , Processed in 0.01643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