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04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券外汇] 投资者真是可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2-2009 16: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渣打理财产品疑虚假宣传 称涨跌无惧却亏60%

www.eastmoney.com   2009-02-25 06:13   孙闻 万勇   证券时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如果渣打客户经理没有向我宣称这款产品涨跌无惧,我可能就不会做出购买这款产品的决定。而现在这款宣称无惧涨跌的产品已经深度亏损60%,渣打是否应该承担涉嫌欺骗或者是误导的责任?” 本报关于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欲集体提起诉讼事件报道后,连续两日收到更多投资者致电投诉。深圳投资者王先生(化名)日前赴本报讲述了他在渣打投资理财的经历。

   涨跌无惧却深陷亏损

  王先生出具给记者的该款理财产品宣传材料显示,这款产品名为渣打银行“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计划QDI-I200710。王先生称,他于2007年10月份投资3万美元购买了渣打银行该理财计划,回忆当时的情况,王先生称,该产品最让他心动的地方在于宣称“不惧涨跌”。

  “当时客户经理介绍说,这款产品具备攻守双重策略,在预期上涨环境下会放大投资、增加收益;而在市况不佳时会卖出指数组合,获得收益。”王先生表示,正是这个所谓的涨跌不惧宣传让他觉得该产品十分稳健,于是做出了投资决定。

  然而现在这款宣称“涨跌无惧”的理财产品却出现了严重亏损,“0710现在账面价值还剩下了40%。”王先生说,记者从渣打银行公布产品资料显示,该产品于2012年12月13日到期,截至2009年2月19日数据显示,产品净值为40.2。

  王先生表示,既然产品说明书上注明了涨跌不惧,现在出现了大跌,那么渣打就必须给投资者一个交待,给投资者一个涨跌不惧的结果。“实际上,涨跌不惧这个宣传对我做出投资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产品出现了巨大亏损,渣打是否应该承担涉嫌欺骗,至少是误导的责任?”王先生质问说。

  做空机制没有启动?

  据王先生介绍,当时渣打银行工作人员对上述问题的答复是“该理财计划的做空机制没有启动”。

  深圳某资深律师对此表示,按照正常程序,银行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时,应该提示产品的投资结构特点,并讲解启动各种不同机制的条件,比如上述产品的做空机制,但这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则太过专业了。

  “投资大幅亏损了60%还没有启动做空机制,这是说不过去的。”王先生表示。

  律师表示,这需要弄清楚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说做空机制没有启动,一方面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就有问题,即使出现了大幅亏损还是启动不了做空机制。第二是银行对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估计不足。第三,银行在技术上可以启动,但在操作上没有及时启动。

  上述律师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应对投资者尽到告知的义务,不能就靠银行自己创造的几个名词来掩盖投资模式。中国市场本来是新兴市场,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是投资专家,银行推销理财产品,必须尽到告知的义务。

  风险揭示书提示不足?

  其实,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揭示书是银行推脱责任的一把尚方宝剑。只要客户签署了风险揭示书,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就很容易推脱责任。

  就渣打银行此次理财计划与投资者签署的文件来看,其对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都做了风险提示。不过,律师认为,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这些都是名词,应该告诉投资者这些名词揭示的内涵是什么。

  该律师表示,银行工作人员作为专业人士应尽告知义务,比如,提示“汇率风险”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几个字上面,应该揭示其内涵,告知投资者目前和可遇见的未来汇率所存在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投资者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压力测试不全面?

  另据深圳某银行资深人士介绍,任何理财产品的设计必须进行压力测试。所谓压力测试,就是测试在极端情况下理财产品投资的表现。这也是监管层要求的,必须对极端情况下的投资有所保护,且应该告知投资者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结果。

  该人士表示,其实现在不少理财产品是与衍生产品挂钩的,但衍生品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就算是银行本身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对衍生产品不了解,更何况是普通的投资者。所以,银行在前台做营销的人绝大部分都不能把理财产品中的衍生品向客户讲清楚的。由此,投资者又如何能真正了解产品本身的投资结构呢?

  事实上,就理财产品而言,只有设计和风险管理的人才最清楚产品的情况,而对于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的人来说,首要关注和保障的是银行的风险,对客户风险的保障很难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5-2-2009 16:11:57 | 只看该作者
渣打理财计划亏损数百万 陷集体投诉索赔泥淖

www.eastmoney.com   2009-02-23 10:39   孙闻 万勇   证券时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渣打银行给内地的投资者画了一张饼,虽然画得好看,但终究不能吃。从盲目轻信到对簿公堂,渣打银行在一夜之间成了一批内地投资者眼中的“骗子”。本报日前接到多位投资者投诉称,由于投资理财产品巨亏,渣打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走上了集体起诉渣打银行的维权之路。来自投资者的投诉称,部分理财产品亏损幅度高达65%,不少投资者为此搭进了全部积蓄。
   
    500万损失230万
   
    短短半年多时间中,投资500万元,亏损230万元。来自成都的唐蓉对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这笔投资感到难以接受。这是目前现身投诉的最大一笔渣打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投资者。为弄明白亏损的究竟,唐蓉已经调查了将近半年。
   
    据介绍,2008年初唐蓉不断接到渣打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向她推介渣打银行的理财服务。“实际上,刚开始对渣打并不了解,也没什么接触,他们通过工商留底电话或者其他方式拿到了我的电话,然后就不断给我打电话。”唐蓉回忆起她刚接触渣打银行时的经历说。
   
    在渣打银行客户经理多次要求下,唐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渣打成都分行。2008年2月份开始,唐蓉在渣打客户经理推荐下先后购买了四款理财产品,但没想到的是,这次投资很快就让她陷入了不安中。
   
    “先后投资了四款理财产品,其中两款很快中止,亏损的主要是后两款产品,合计投资500万元,最后损失了大约230万元。”唐蓉说。据介绍,她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5年期,赎回时尚未到期;尽管银行提供了展期,但在看到巨大的投资损失额度后,唐女士选择了主动赎回。
   
    现在看来,采取提前赎回措施,唐女士是做出了一个正确选择,更多投资者是在产品到期中止后,面对更大的损失。
   
    与来自成都的投资者唐蓉不同,深圳投资者林祥是在一位在渣打银行工作的熟人推荐下了解到渣打银行的理财产品。怀着对银行理财能够保本稳健的信任感,2007年3月在渣打银行购买了一笔45000美元的理财产品。但一年之后,他却收到了一张令他难以置信的账单:来自渣打银行的通知显示,产品于1月20日中止,他的资金只剩下36.975%!而且这个收益还是以美元计算,考虑到2007年3月份至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11%升值比例,他的本金将剩余更少。
   
    “当初完全是本着对银行理财保本稳健的信任才决定向渣打投资的,没想到竟然亏得几乎血本无归。”林祥赶到本报编辑部投诉的时候仍然对这一收益结果感到难以置信。林祥在深圳关外经营一家出口型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他的工厂已于去年倒闭,“这笔投资是我目前唯一的流动资产,正因为出于对稳健投资的考虑,才没有投资股市。”林祥说。
   
    集体投诉
   
    深陷失望中的林祥表示,“渣打已经通知可以选择对产品进行展期”,但他拒绝展期,并将采取进一步的维权措施。无独有偶,林祥并不是最近唯一一例受损投资者。最近,广州黄女士也在不断向媒体和监管层进行投诉,她的遭遇和林祥类似,在一款1月20日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她50万元的投资同样遭受了约7成损失。而且让她感到尴尬的是,她同时还推荐了两位朋友各自做出50万元的投资,也受到了同样的损失。
   
    从投诉统计看,有着林祥同样经历的投资者,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欲对渣打理财产品提出诉讼的投资者正在陆续出现。天津投资者张津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有超过80位投资者,在网络上以“渣打苦主”的身份共同探讨如何向渣打银行就由于购买其理财产品出现的亏损讨个说法。张津2007年7月在渣打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投资约10万美元购买了2只渣打QDII理财产品,结果在产品到期后,同样蒙受了巨大损失。
   
    据“渣打苦主”联盟的投资者介绍,230万元的投资损失不是目前渣打理财投资最大额,北京有单位投资者投资8000万元,结果只剩2000多万本金;上海也有一位女士蒙受了更大数额的损失。
   
    “实际上,根据投资者的相互调查,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都以巨大亏损告终。”成都投资者唐蓉说。投资者们的感性判断得到了数据支持,根据普益财富截至上周末的统计数据,外资银行67款QDII理财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64款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6款,占比24%,其中2款累计亏损超过60%。其中渣打银行在目前的QDII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该行发行的“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成份原油回报指数(UTSN004)”产品,收益最差,累计收益为-62.99%。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投资者针对投资渣打理财产品中出现的亏损问题提起了诉讼。1月21日,一位上海投资者向浦东新区法院起诉渣打产品违规,但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据渣打苦主联盟投资者透露,目前苏州、上海等地投资者也正积极筹备发动集体诉讼进行维权,本报将对此继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5-2-2009 17:38:01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好吓人。

自己的钱,还是自己管的好,俺才不相信啥理财顾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5-2-2009 19:06:06 | 只看该作者
理财顾问真的能比大盘多赚很多,才不会来给投资者当顾问呢。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收益和风险不统一。赚了钱他有份,赔了是你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格美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5-2-2009 23:37:53 | 只看该作者
通观整个中介行业(银行其实也算了,帮你理财),无非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来赚钱, 有时候为了赚钱,还制造假的信息来误导客户。 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中介在中间缠和,就有些不爽。 很向往一头牛换3头猪的没有货币的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2-2009 09:37:13 | 只看该作者
贪婪,过度的贪婪,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6-2-2009 11:36:47 | 只看该作者
理财师在国内为了吸引消费者所以大多以投资为主导, 在澳洲这边会好很多,帮忙减税增加退休后收入等,不光是为了让你投钱,也帮你理钱!

大盘不好对投资影响是很大的,吹得过的理财师就没有信誉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2-11-2025 04:25 , Processed in 0.01702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