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觉得纠结的倒是inner city的。好地段,离市中心1.2KM。公寓但是是个2层的全新复式,109平米不小了。买的末末期楼花。2个月就交房了,没什么赚头。看中就是觉得特别,200多户的project,只有2套这样的,还有前期的100多套直接改service公寓了。08年8月买的,经济危机前高点的高点。到现在小小的涨了一点点吧,显然不合适。最要命的是物业贵,一年6k2(设施倒是真好)。还不算完,开发商后来破产了,整个project有渗水的问题(不是漏水,我也不是学土木的,好像是基建里有一部分有问题。)其实跟我们家屁大关系没有,渗水的地方隐约记得都不是我们片楼。打官司跟开放商肯定能赢,但是没意义,因为公司没有了,赢了也没钱赔。最后投票300户自己集资修吧,找报价就讨论的大半年,最后好像选了个2.5m的单。按面积摊,每户平均差不多1w (on top of BC),结果去年的物业直线飙升到1w2。物业管理也算合情合理,楼下还有好几十个车位也拍卖了,也放在pool里(户主可以优先买车位,便宜个10%吧,但是一个车位要6w-8w还要看位置),摊上这个,只能认倒霉。好在已经过去了。租客也不错从08年9月初租到现在没断过,租金520/w,但是实际上自己掏腰包还是很多,一个月亏1K都算少的。也只能退税用目前。(说道这个老外的物业也可以扯淡下,确实是个业内的知名物业公司,收费贵但是服务负责。户主的meeting基本是1个月一次(我们一次也没去过),整个物业的房产预期市场调查,经济状况,还有7788的300户的花边新闻+投诉,大大小小mail不断一周都有1封,有些是很有意思的案子。)
PS. 虽然还不算老,但已过而立。深知赚钱的艰辛。这辈子唯一错过发财的机会就是经济危机时的股票。我再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手上有点现金打算买好房好车,帮我做贷款的是个很好的金融业的哥们,力劝我别急着买房买车,哪怕光买房不买车也行。最后没听.....不是学金融的,从来没接触过股票,没那个胆量。他推荐我拿10-20w,他拿10-20w到银行贷1人1m-2m出来炒澳股(看你想玩多大的)......他推荐的股票是RIO TINTO 那个时候清晰的记得是36.5$, 有兴趣的时候可以看看现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