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lingj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问路边被撞死的这只动物是什么啊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4-6-2013 15: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4-6-2013 15:30 编辑


牛还不止这么两种。从分类上说,牛是牛科牛亚科牛族的动物的统称。牛科之中羊亚科羊族的则统称为羊,其余的牛科动物统称为羚羊。
牛绝大多数分布于亚洲,只有很少的种类分布于亚洲之外。
牛族中分成几个属,其中最大的属是牛属,黄牛和牦牛都是牛属的。另外这个属还包括亚洲的几种野牛,包括前面提到的爪哇野牛。另外,家牛本身分成原牛和瘤牛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是同一种还是两种,学者们也有不同意见。而亚洲的几种野牛也曾经被人类驯化,有些家牛可能也有一些亚洲野牛的血统。对于人类饲养的牛,牦牛和水牛现在都还有野生的。而原牛在几百年前灭绝了,但是几百年前人类已经可以进行详细记载了,所以对原牛系家牛的来源人类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瘤牛的野生祖先到底是什么,一直搞得不是太清楚,不过近期的研究似乎表明瘤牛也是原牛的后代,只是两类家牛在很早前为不同民族分别驯化,所以后来差异就比较大了。
第二大的属是亚洲水牛属,除了大家熟悉的亚洲水牛之外,还有三种东南亚的小型水牛。
以上两个属都是亚洲特有的,其中家牛的祖先原牛曾经分布于欧洲,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只有人类驯化的家牛了。
第三大的属是野牛属,包括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
另外还有非洲水牛,虽然和亚洲水牛样子很相似,但是并无亲缘关系。
最近在东南亚发现的中南大羚又像牛又像羚羊,分类地位还不太确定,学者认为可能也是牛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牧马人 + 3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4-6-2013 15:23:25 | 只看该作者
ozbird 发表于 4-6-2013 14:43
东亚的传统就是很少吃牛肉。东亚的牛无论是水牛还是黄牛,过去都主要是干活的。只不过对于黄牛来说,除 ...

Bingo!
以前在东亚很多农耕地区,水牛或黄牛都是壮劳力,是工作伙伴。所以杀牛吃肉会被看成跟杀鸡取卵一样的举动。而且一头牛跟一个农业家庭一般会很长时间,一家人或多或少对牛都有感情的,也不舍得吃牛肉。

自从一种新型生产工具,名字叫作拖拉机的,慢慢普及以来,畜力用牛就越来越少了,大家看牛就都变成肉牛奶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5-6-2013 11:47:12 | 只看该作者
webster 发表于 4-6-2013 15:23
Bingo!
以前在东亚很多农耕地区,水牛或黄牛都是壮劳力,是工作伙伴。所以杀牛吃肉会被看成跟杀鸡取卵一 ...

东亚是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最适合农耕。这种气候下,夏天农作物可以生长非常旺盛,而冬天则是休耕期。相比之下,欧洲虽然也是农耕区,但是欧洲的海洋气候不如东亚的季风气候适合农耕,夏季虽然农作物可以生长,但是不及东亚的生长旺盛,而牧草则可以很好的生长,所以适合耕种和畜牧相结合。所以欧洲人虽然也吃粮食,但是肉食比例也很大。至于北方草原民族,则生活地区基本上是不适合农耕,只适合畜牧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5-6-2013 19:3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ebster 于 5-6-2013 19:43 编辑
ozbird 发表于 5-6-2013 11:47
东亚是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最适合农耕。这种气候下,夏天农作物可以 ...


论据相当有道理,不过和论点关系不大哈。

欧洲人多的时候,只能吃土豆做主食。托 哥伦布哥哥库克叔叔的福,大举移民殖民到美洲澳洲之后稀释了人口压力 才恢复了相对地多人少的局面,才有足够土地和牧草养牛养羊了。

反观悲催的东亚,在最近几个世纪人口出生率上来之后,有效土地面积(和所占地盘)只有减少没有增加 - 甚至过渡开垦给垦出了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 - 人都吃不饱,40多度的山坡都给开成梯田了,哪有土地种草孝敬肉牛啊!

鸟版轻拍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5-6-2013 20:12:59 | 只看该作者
webster 发表于 5-6-2013 19:30
论据相当有道理,不过和论点关系不大哈。

欧洲人多的时候,只能吃土豆做主食。托 哥伦布哥哥库克叔叔 ...

你的说法有问题,土豆是在在欧洲人发现美洲之后引入的作物。而且即使后面欧洲人很多移民美洲,并不代表欧洲本土人口大幅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5-6-2013 20:29:35 | 只看该作者
牧马人 发表于 5-6-2013 20:12
你的说法有问题,土豆是在在欧洲人发现美洲之后引入的作物。而且即使后面欧洲人很多移民美洲,并不代表欧 ...

那我修改一下。
顺便请教一下什么作物是欧洲人的粮食主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5-6-2013 20:33:54 | 只看该作者
牧马人 发表于 5-6-2013 20:12
你的说法有问题,土豆是在在欧洲人发现美洲之后引入的作物。而且即使后面欧洲人很多移民美洲,并不代表欧 ...

欧洲人口没有大幅减少,但至少没有被逼到山坡上去开荒种地,这是跟东亚农耕地区的区别。
东亚,也就在二十世纪初开垦了个东北 - 满清时不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5-6-2013 21:25:40 | 只看该作者
webster 发表于 5-6-2013 20:29
那我修改一下。
顺便请教一下什么作物是欧洲人的粮食主食?

应该是小麦吧。不光是欧洲,中东, 北非都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5-6-2013 21:28:48 | 只看该作者
webster 发表于 5-6-2013 20:33
欧洲人口没有大幅减少,但至少没有被逼到山坡上去开荒种地,这是跟东亚农耕地区的区别。
东亚,也就在二 ...

实际上意大利,希腊等多山的地方也有在坡地上开垦。其他国家不是很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6-6-2013 07:06:29 | 只看该作者
牧马人 发表于 5-6-2013 21:28
实际上意大利,希腊等多山的地方也有在坡地上开垦。其他国家不是很了解。

这俩都是没殖民地或者殖民地(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土地也不怎么灵光的国家。

而且在这俩国家开垦坡地的地区,特别是在二战以前,牛肉占日常食物的比例估计应该也不高 - 有肉吃干嘛还去砍山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6-6-2013 09:09:3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住山上,每晚房顶开轰趴的就这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6-6-2013 11:2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6-6-2013 11:38 编辑
webster 发表于 5-6-2013 19:30
论据相当有道理,不过和论点关系不大哈。

欧洲人多的时候,只能吃土豆做主食。托 哥伦布哥哥库克叔叔 ...


粮食和粮食也是有区别的。不同粮食适合的气候条件不同。欧洲能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及东亚丰富。比如农作物中产量很大的水稻,欧洲只有少部分地区才能种植。而现在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大多数是吃水稻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欧洲确实有很大帮助,因为土豆恰恰就是比较适合在欧洲生产的作物。前面也说过了,欧洲虽然不如东亚适合发展农业,但是还是可以发展的,如果能找到一些新的适合欧洲的农作物,那么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农业在欧洲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农业肯定是比畜牧业产量更高的,毕竟是在金字塔底层嘛。所以如果人口很多,对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都可以的地方,自然是农业的比重会增加。但是对于农业远比畜牧业更适合的地方,或者畜牧业远比农业更适合的地方,则还是按照其最适合的方式发展。
哥伦布的发现对中国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玉米的引进。东亚虽然有水稻这样产量很大的作物,但是一方面水稻并不是中国各地都能种,一方面水稻传统的耕作需要人比较细心的照顾,如果是兵荒马乱,缺少照顾,水稻就保证不了产量。而玉米则可以生长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而且需要的照顾也较少,所以当年玉米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重要粮食了。
东亚现在虽然吃肉吃的多了,但是牛羊肉还是主要是产于北方牧区,而不是中原自己产的。猪肉和鸡肉虽然是肉类,但是他们是吃粮食而不是吃牧草的,是农业的副产品,这样的肉类,在农业产量提高之后,就会随着产量提高。对于东亚这样农业远远比畜牧业更适合的地方,经济发达产量上去了,人们就想吃肉了,但是本土产的肉类,还依然是和农业相关的肉类。日本现在的牛肉很有名,但是这些牛是吃精饲料的,产量也不会太大。
不过农耕区和草原牧区还是有个很大的不同的。因为牧草可以运输,农耕区虽然没有大量的牧草,但是可以运输进来,而且牲畜除了牧草之外,还可以吃粮食。所以农耕区是可以发展畜牧业的,只是成本和产量问题。但是草原牧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耕种,而且灌溉的话,也是有客观地理条件限制的,所以对于草原牧区来说,很多地方就只能发展畜牧业。
至于欧洲移民到境外对欧洲人口压力的缓解,应该是作用是有,但是不大。移民到境外的欧洲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且主要就是那几个航海国家。即便是航海国家,也并不都是大量向外移民的,比如法国虽然曾经是第二号殖民大国,但是并没有大量向外移民,只是从殖民地掠夺财富而已。真正大规模移民的,不过就是三个国家。即英国向美国的移民,葡萄牙向巴西的移民,西班牙向拉美诸国的移民。其中只有西班牙一个国家是向现在很多国家都大量移民的。英国虽然不光是向美国移民,比如英国也对澳大利亚移民了,但是英国对澳大利亚移民,都是美国独立之后的事情了,而后来对澳大利亚的移民数量也不多,即便现在,澳大利亚仍然是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而哥伦布带来的土豆,对欧洲人口增加的作用倒是更大。可以说是大航海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增加,但是却只有少数欧洲国家可以借助大航海来缓解一下增加的人口。即便是这几个航海国家,人口增加幅度也远大于移民造成的人口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6-6-2013 11:2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zbird 于 6-6-2013 12:13 编辑
webster 发表于 6-6-2013 07:06
这俩都是没殖民地或者殖民地(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土地也不怎么灵光的国家。

而且在这俩国家开垦坡地的 ...


不光是意大利和希腊,西班牙也有梯田。
这些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都不排在前几名,之所以比别的欧洲国家更多的开垦坡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压力比别的国家大,而是因为这些地方山地多,而且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气候最温暖的地方,本身也就是欧洲最适合农业的地方。我在前贴中提到了粮食和粮食不同,不同粮食适合不同的气候条件。而这里要在提一下,欧洲和欧洲也不同,欧洲各地也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前面提过欧洲只有少数地方能种稻米,而现在提一下,这些地方就是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地方,所以这些地方的烩饭都很有名。
欧洲另外一些地方,比如荷兰,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摩纳哥和梵蒂冈这样只有半个城市的弹丸之地除外),但是这里本来就没山,哪儿能开山种地呢?荷兰的人口密度不仅比中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大很多,而且就算放到中国,也能相当于人口密度偏大的省份了,和河北省差不多,虽然低于山东江苏这些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但是比东三省,云贵川等省份的人口密度大多了。而虽然荷兰人口密度这么大,却仍然是畜牧业为主,而除了畜牧业之外,中看不中吃的园艺业也是最发达的,之后才是种植业。荷兰也曾经是殖民大国,却并没有大量向外输出人口,至少远不如英国输出的多。纽约虽然原来是属于荷兰的,原名新阿姆斯特丹,但是后来却给了英国改称纽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0-9-2025 14:56 , Processed in 0.049641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